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米氏云山”对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6 1 ;米氏云山”对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摘要 米芾、米友仁父子以其独创的“米氏云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富有创新精神 和创造能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徐悲鸿先生曾高度评价米芾的创造,称之为世界 第一印象主义画家。笔者认为米氏父子绘画最突出的特色是“云山墨戏 ,是 对真景山水的独特提炼和领悟。这一点可以从三个层面分析和研究: 米氏云山笔简意工表现手法,以书入画,独创米点与披麻带水皴,纯以水 墨的排比作为表现云山的形式。二米横式米点最终在绘画艺术上成为一种特定 的语言,具有符号的意义。用“米点”造型,积点成线,积墨成块,在视觉上形 成一种平稳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平静感,从而使人融入一种平淡天真的精 神境界。 米氏父子不拘泥于成法的创新意识,对现代中国山水画创作具有启迪和借 鉴作用。笔者认为传统是创新的源头活水。现代山水画创作需要对传统文化继 承和发扬,但不能应循守旧,要有创新意识。现在对山水画创新存在一种误区, 大多数人容易把山水画创新与个性表现等同起来。实际上强调个性表现仅是山 水画创新的一个环节,个性表现也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否则就是一句空 话。 艺术是心境的体现,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回归到人的本源,关注人的 本性,才能使欣赏者的感受与创作者的境界感受产生共鸣。本论文将山水画创 作的最高境界概括为本心境界。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要想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特色,在重技术性和观念性的融合下,需要创作者回归到本心境界中去,这对 于现代山水画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云山墨戏;平淡天真;笔简意工;创新精神;本心境界 t h e o r y m i ey u n s h a n t om o d e r n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 c r e a t i o n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c h i n e s ed r a w i n gh i s t o r y , m if u ,m iy o u r e nt h ek i n df a t h e r sa n ds o n s t c t h em i ey u n s h a n ,b e c o m ei nt h ec h i n e s ed r a w i n gh i s t o r yb yi t so r i g i n a lc r e a t i o n t h er i c hi n n o v a t i v es p i r i ta n dc r e a t i o na b i l i t y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p e r s o n a g e so n e l h e a u t h o r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m i ef a t h e r sa n d s o n sd r a w i n gm os tp r o m i n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s “t h ey u n s h a ni n kp l a y ”,l i e st ot h er e a ls c e n e r ys c e n e r yu m q u e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t h i sp o i n tm a yf r o mt h r e e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p l a n ea n a l y s e s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 m i ey u n s h a np e nj a ny i g o n gt h ee x p r e s s i o nm e a n st h a ta r ep i c t u r e s q u eb y t h eb o o k o r i g i n a l l yc r e a t em id i a n y ut ot h r o wo v e rt h eh e m pi n c l u d i n gw a t e r t ob e c h a p p e d ,d i s p l a y sy u n s h a n sf o r mt w om e t e rh o r i z o n t a l l i k er i c es p o tb yt h ew a t e r i n k sp a r a l l e l i s ma c h i e v e m e n tt ob e c o m eo n es p e c i f i cl a n g u a g ef i n a l l yp u r e l yi nt h e d r a w i n ga r t ,h a st h em a r ks i g n i f i c a n c e w i t h t h e r i c e s p o t ”t h em o d e l l i n g , a c c u m u l a t e st h es p o tt ob e c o m et h el i n e ,t h ea c c u m u l a t e di n kb e c o m e st h eb l o c k , f o r m so n ek i n do fs t e a d yf e e l i n gi nt h ev i s i o n ,w i l lh a v eo n ek i n d o ft r a n q u i lf e e l i n g i nt h ep s y c h o l o g y , w i l lt h u sg i v et h eh u m a no n ek i n do fl i g h tn a i v ee n e r g e t i c b o u n d a r y m i ef a t h e r sa n ds o n sd on o tr i g i d l ya d h e r et ot h ee s t a b l i s h e dl a wi n n o v a t i v e i d e 0 1 0 9 y h a st ot h em o d e r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c r e a t i o ne n l i g h t e n s a n d d r o f i t sf r o mt h ef u n c t i o n t h em o d e r n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c r e a t i o nn e e d st oi n h e r i t 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t od e v e l o p ,b u tc a n n o t b es u p p o s e dt of o l l o w c o n s e r v a t i v e l y ,m u s th a v et h ei n n o v a t i v ei d e o l o g y n o wh a so n e k i n do fe r r o n e o u s z o n et ot h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i n n o v a t i o n ,m o s tp e o p l ee a s i l ye q u a t e s t h e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 f a c tt h ee m p h a s i s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p e r f o r m a n c e i s o n l y a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o nl i n k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p e r f o r m a n c em u s tc e r t a i n l yh a v et h ed e e pc u l t u r a lb a s e ,o t h e r w i s e i s a ne m p t yt a l k a r t si d e a lb o u n d a r i e sa r et h ec l e a rb o s o mv i e w s a i dt h a ta r ti sm o o d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t h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c r e a t i o nh i g h e s tb o u n d a r yi s r e t u r n st o p e r s o n ss o u r c e ,p a y s a t t e n t i o nt op e r s o n sn a t u r a ld i s p o s i t i o n ,c a n c a u s et h e a p p r e c i a t i o nf e e l i n gt oh a v et h es y m p a t h e t i cc h o r dw i t hc r e a t o r sb o u n d a r yf e e l i n g t h ep r e s e n tp a p e rs u m m a r i z e st h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c r e a t i o n sh i g h e s tb o u n d a r y f o rt h ec o n s c i e n c eb o u n d a r y i nm o d e r n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c r e a t i o n ,i fw a n t st o f o r mo w na r t i s t i cl a n g u a g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t h eh e a v yt e c h n i c a ln a t u r ea n du n d e r t h ei d e a lf u s i o n ,n e e d st h ec r e a t o rt or e t u r nt ot h ec o n s c i e n c eb o u n d a r y ,t h i sh a st h e i m p o r t a n tm e a n i n gr e g a r d i n gt h em o d e r n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c r e a t i o m k e yw o r d s :y u n s h a ni n kp l a y ;l i g h tn a i v e ;s i m p l i f i c a t i o nw o r d s ;i n n o v a t i o n : c o n s c i e n c eb o u n d a r y 图2 1 图2 2 图2 3 图2 4 图2 5 图2 6 图3 1 图3 2 图3 3 图3 4 图3 5 图4 1 图4 2 图4 3 图4 4 图4 5 图4 6 图5 1 图5 2 图5 3 图5 4 图5 5 图5 6 图5 7 图5 8 插图清单 米芾春山瑞雪图( 台湾故宫博物馆藏画) 5 荆浩匡庐图( 中国古画录) 7 董源龙宿骄民图( 同上) 8 米芾甘露寺帖( 中国传世书法) 1 1 米友仁动止持福帖( 同上) 1 1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 超星图书) 14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 中国山水画通鉴) l6 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局部( 同上) 17 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局部( 同上) 18 米芾春山瑞松图局部( 中国山水画通鉴) 19 米芾珊瑚帖( 中国传世书法) 2o 赖少其雁荡山图( 岭南名家集粹) 23 吴冠中( 吴冠中作品集) 26 李可染漓江胜景图( 李可染画集) 29 李可染漓江揽胜图( 同上) 29 石鲁( 石鲁画集) 30 陆俨少云水图( 陆俨少画集) 。31 何加林( 何家林山水) 33 程兴林家乡的记忆( 作者自绘) 35 阳太阳漓江帆影( 阳太阳画集) 36 莫晓松晚风( 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作品集) 37 梦徽州( 潘国泰画集) 3 8 李桂泱日头从坡上走过( 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作品集) 39 谢稚柳松岭飞瀑( 中国近现代书画集) 40 何加林( 何家林山水) 4 0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卜进行的研究: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 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志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金g 曼! :些厶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l :作 的同j 惑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谫十意。 一箨铲发仙一:衫年西月谬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金胆些厶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佥艘e 些太 兰一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论文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1 1 7 = 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抓导师签名: 蝴妣垆争一 一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潘国泰教授三年来对我的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研究生 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收获。潘教授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一丝不苟的育人品德,使 我终生受益。 感谢三年来对我一直教诲不倦的吴永发院长、陈刚副院长、陈林教授、陈 新生教授、巫俊教授、郭凯副教授、陈宇飞副教授、李学斌副教授同时, 还感谢我们班的同学们,谢谢你们一路上给我的鼓励和帮助。 学习和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种磨练,从论文的一点线索在脑海中的若隐若 现,到论文架构的初具雏形,再到文章的血肉丰满,对我来说近乎一种修行, 正是有导师的鼓励和支持,我才得以完成这样的磨练过程。 论文题目的确定、撰写和修改渗透着导师的智慧和心血。导师渊博的学识、 独到的见解和那种兼容并蓄的气度,都使我受益匪浅,是我在今后学习和工作 中的榜样。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在我的学习中给予的支持,在生 活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作者:程兴林 2 0 1 0 年4 月1 0 日 第一章绪论 1 1 课题研究背景 徐悲鸿先生曾高度评价米芾的创造,称之为世界第一印象主义画家。西方 学者称米氏云山为现代的“点彩派 、“印象派 。米氏云山的画史地位,从产生 之日就作为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而备受钦羡,同时,它的形象又与绘画界主流 相游离,处于边缘状态,在整个山水画史上显得特立独行。山水画是非物质文 化遗产,也是中国画中的精华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水画比人物画、花 鸟画更能反映时代在艺术家身上留下的印记,山水画是中国民族的品格和精神 的象征。对历史时代背景和对现实的价值判断的不同认识,都会影响到对中国 山水画本质的认识。山水画始于晋,成于唐,盛于宋,元、明、清、近现代均 有所发展。 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关注自我、关注人性,现代社会需要一种亲和自然、回 归自然的本心境界价值观。山水画创作是从“我看山水”再到“山水与我 最 终到“山水之与大众 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说,一些在2 0 世纪坚守传统,并 能有所成就的山水画家生活在“本心”之中,他们在“本心 中描绘理想的精 神世界。艺术是心境的体现。其精神意义,已超出了绘画的本身而具有升华思 想的价值。现代有许多画家主动到大自然中寻求素材,注重写生,从“外师造 化,中得心源 的古法获得新的内涵,艺术创作需要原创性。中国人在内心深 处依然热爱山水,这为山水画的延续与变革提供了最广范的社会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山水画的技法也日益完善和丰富,技法的 日益完善,就更需要人文精神加以引导,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探索更好的艺 术表达方式。但是如果在山水画创作中,仅仅只注意花样的翻新,而不注重其 赖以生存的本源性,就很难触及到山水画的本质。形式固然重要,但艺术与形 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形式的综合因素传达一种美、一种情感、一种文化形态和 一种精神状态。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积累最深厚、想要突破也很困难。那么如何 把传统山水画的精粹,应用到现代山水画创作里面,进行解构和创新,使其具 有现代生命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笔者通过研究和探析“米氏云山” 与现代山水画的关联,分析和研究米氏云山体现出来的简化笔墨、创新意识特 别是其平淡天真的本心境界对现代山水画创作具有积极作用。笔者通过此课题 的分析和研究,试图提出对现代山水画创作的一点启示和借鉴。 1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米氏云山的阐述与分析,可以看出米氏云山不同于其他北宋山 水画所表现的雄伟的全景式山水,它富有抒情诗意和文人情趣,追求主观感受 与意趣。米芾诗书画以不蹈前人为标榜,他以为山水画“古今相师,少有古尘格”, 他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山水画的感受,以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 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的山水画亦“点滴烟云,草草而成 , 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 即墨点) 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 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 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米氏以前,山水画皆崇尚传神地描绘自然山川景 物,米氏父子则运用米氏横点与披麻带水皴笔简意工,表现出江南烟云迷蒙的 意趣。古人谓山水画“至两米而画法大变,盖意过形”,米氏云山不仅在水墨山 水技法上有所贡献,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 艺术随时代而嬗变,研究本课题的目的还在于虽然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 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色,但我们能从“米氏云山”的案例中得到借鉴和启迪,在重 视画家的个性和独创性的新观念中,在强调画家发扬主体精神而又与大自然合 谐观照、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中,“中得心源”正在启发画家们更大的创造热情。 传统中国画创作法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似乎永远能焕发出新的时代精神, 对传统的再认识,已经成为现代画家最具现代意识的新观念之一。 中国山水画历史源远流长,相对西方绘画来说,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 , 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方绘画画讲求“以形写形 ,当然, 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 的表现。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 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 观情趣。而西方绘画则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 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 的艺术,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 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 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 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 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 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 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 现代西方绘画大师巴尔蒂斯称米氏云山“十分了不得,它完全是新的表现方 法,完全是现代的那烟雨被他们写活了,再也没有比他们表现更好了”。时代 造就英雄,不仅善于从前人的成果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作为自己创造的借鉴, 而且其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个体性和主题自觉性,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 价值观。虽然米芾只是一个个案研究,但具有普遍意义。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 虚实的处理和诗意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研究米芾的平淡天真的思想及其云山 墨戏的山水画风格特色,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汇的今天,在中国画发展多元化的 2 今天,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启迪意义。 1 3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以下几种方式:广泛收集资料,在导师的指 导下在图书馆、博物馆等查阅相关资料,分门别类归纳,逐项分配到经导师修 改、开题答辩通过的论文大纲中,本文从笔者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规约式 的分析推理( c o n v e n t i o n a la n a l y s i sa n di n f e r e n c e ) 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对材料进 行大量的整合,把自己的观点与感悟掺入其中,通过对作品的案例分析,得出 从而得出一些有价值的论点。 1 4 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本论文研究的结构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由一个小节构成。主要是写本论文选题的背景、课题研 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框架。介绍研究对象大体情况,阐述相关概 念,构建论文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部分。共分四个小节。一、通过分析“米氏云山”的艺 术特色产生的源流和成因;二、分析“米氏云山”绘画作品中艺术表现手法与思 想体现:三、通过研究“米氏云山”对现代山水画的关联。四、分析米氏云山对 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从技法和思想意识两个方 面来阐述,更能比较出“米氏云山”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画家的人文关怀与品 格取向对现代山水画创作的作用,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本心境界的体现观点。 第三部分是结语。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米氏云山对中国山水画的几 点启示:其一,山水画创作中书法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认识到,书法和国画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通过研习书法,才能增强国画中的笔墨表现力。其二, 传统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对传统的继承不能流于某种形式,要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其三,对笔墨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在形式和技法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 在精神方面。米氏云山是米芾父子用心体悟出来的心灵山水,是个人主观本心 境界的体现。本心境界在山水画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米氏云山”及其产生的源流与成因 2 1 云山墨戏 北宋中期,米芾、米友仁父子,创造的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形式。其画面的 视觉元素是以点造型,积点成山,以云和山构成画面主体,再以点概括繁杂的 树形山石,突出具体的积墨成韵,云山飘渺的视觉效果,单纯了山水的绘画语 言形式。二米纯以水墨的烘染和侧笔横卧的米点的排比作为表现镇江的烟雨云 山,将墨与水相融合,浑然一体,打破了传统的骨法用笔,完全改变了唐宋以 来“线勾填彩”的画法,表现了迷蒙云山的意境,突出了写意墨戏的抒情性。消 解线性结构的表现力,在画史上是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画史称之为“云山墨戏” 或“米氏云山”。 口 。潍篙 歉、霸 圈2 - 1 米芾春山瑞松图 米氏云山作为一种全新的图式语言,通过对真景无数次体验观察所得的印 象,将前人典范和自己的情感,一再概括提炼形付诸于笔墨的产物颠覆了传 统山水画的表现与观看方式,深刻的影响了在此之后的山水画界,这是山水画 史上几次太的风格转变的其中之一。米氏云山的画史地位,从产生之日就作为 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而备受钦羡,同时,它的形象又与绘画界主流相持离,处 于边缘状态,在整个山水画史上显得特立独行。 2 1l 米点与披麻带水教 “云山墨戏“体现了米氏父子不拘泥于成法的艺术特点,其中“米点”是 一种横笔侧卧而成的点法,又称“落茄点”。米氏父子用这种点法来表现云、远 山、丛树等艺术形象,打破了传统的骨法用笔,开创了新的水墨技法和艺术境 界。 根据孙祖白在米芾、米友仁中的分析,其画法应该是这样的:“山石先 用清水笔润泽一过,以淡墨渍染,稍浓墨笔破出并皴出层次,再用大小错落的 浓墨、焦墨横点点簇山头山下,上密下疏。云气用淡墨笔勾如芝草形,并以淡 墨渲染;其树木枝干大都只用浓笔一笔画,少用两笔勾,上点大混点作叶;山 脚坡岸用浓淡墨笔横扫,多数不加皴 1 米氏云山是一种观念产物。米氏云山画面效果与和画风与常见的山水画大 所不同,画中的山树用横点画出,有时用皴法,先用水涂抹再蘸焦墨横笔拖过, 形成浑厚自然,迷蒙天际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米家山水“拖泥带水皴”。 很少有画家完全继承并发展“米氏云山,但又受“米氏云山 的影响很 大。南宋之后,后代有很多画家吸收米氏云山画法,例如元代除高克恭之外, 还有方从义等人吸取了米家山水部分精华,但只是领略到米氏云山的一些画面 的气氛。元代有赵孟顺、黄公望、倪瓒等,虽然不是专门学习米氏云山,但是 在他们山水画中峰峦石上用笔侧笔横点的体现,都能看出与“米氏云山 的渊 源关系。明代文征明和唐寅都有仿米作品流传于世,文征明的山水画作品中吸 收了米氏的画法,陈道复画过“云山墨戏,但是只领略到米氏意趣而失之疏 犷,董其昌虽称“不学米画,恐流入率易 ,实则受米的影响最深,松江派诸 家,吸收米法者更多,明末蓝瑛间学米法,惟少淋漓之致。清初六家( 四王、 吴历、恽格) 皆有仿米之作,各有所得,龚贤虽标举董源,但实际上受米芾影响 最大。有上我们可以看出,米氏云山是本心境界的体现,是米氏父子面对真实 山水的独特简化和领悟,这是一种开创之举。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表现手 法。米芾提出“意似”与“墨戏”观点,与苏轼等一同奠定了“文人画”的理 论基础。 2 1 2 意似 米芾提出文人画的形式原则“意似”。米芾笔简意工,注重整体气氛的 把握,对于数目山石则用笔简练概括,不同于一般画法,“不取工细”,给人一种 “平淡奇绝”的意境。现代绘画大师黄宾虹曾说:“景无有不可画,在于如何画 的妙。三笔两笔是为简,千笔万笔也是简。画得多是丰富,画的少也可以丰富。 以一当十是为妙”) 米芾画史有“山水心匠,自得处高也”之说。米友仁元 晖画跋则云:“画之为说,亦心画也。”“心画”者,重寓意也。米氏父子在画上 作长篇题记,叙述作画的环境及感受,开创了文人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 1 中国绘画赏析,聂瑞辰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5 月第l 版,第1 5 6 页 2 中国美术史一一古典美学思想与优秀作品赏析,杨维、林建群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5 月第l 版,第5 2 页 3 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6 1 年7 月版,第5 页 s 先河。清方薰山静居画论日:“款题图画,始自苏米。 “意似 尤其是对“文人画 的形成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米芾与苏 轼等一同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文人画 虽渊源甚远,而地道的“文 人画 却是始自苏、米。后世文人如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 ,明代董其昌的 “寄乐于画 ,都是与米氏“借物写心 ,用“墨戏”抒写“胸中逸气 一脉 相承,都是心灵对自然之景的直接反映。米氏的“墨戏 在南宋时并无发扬, 但从元初开始即被仿用,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现代很多画家 从米氏云山绘画理念中得到有益的养分,对现代的水墨写意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具体的技法上的影响之外,二米还改变了当时荆、关、董、巨的写实 画风,而开始出现水墨写意和文入画的倾向。虽然王维已开创文人画之先河, 王洽的泼墨画亦似写意之源,但是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并 在绘画史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则是米芾。与米芾同时代的苏轼也主张“论画以 形似,见与儿童邻 。以“神似 反对当时严格的写实。米芾和苏轼的这些主 张被后代的元代文入画家们所继承和追捧,为以后文人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 用。后世画家们更注重写意抒情,追求诗、书、画、印的有机融合,追求笔墨 的情趣韵味,使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本身成为一种独立的形式美,构成中国绘画 的重要特色。 米氏山水画与文同、苏轼的“墨戏 竹石画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没有彻 底摒弃“形似 。二米的“云山墨戏”也仍然是对大自然中的平远山景,烟云掩 映的“自然美 现象的高度提炼和简化。不过这种画法与当时的宫廷画派的“写 实 旨趣不同,笔简而意工。 2 1 3 墨戏 二米用墨不拘泥于成法,他们将淡、浓、泼、破、积、焦、渍、染等墨法 融为一体,以变化多端的笔墨来表现云山。黄宾虹先生曾题画山水:“画分十 三科,以山水为上,山水画尤以水墨为上,二米墨法赅备,自称雅格。 4 。米 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图、云观得意图等绘画作品,皆用此法,表现出一 片云山隐现、烟雨迷蒙的江南景色。米芾的画多作江南平远景色,多为墨和水 的渗和,浓墨与淡墨的交融。只可惜很少有作品流传下来。明代董其昌对米氏 云山也很崇拜,据传其曾携米画游湘江,是为了求证米氏画法,他在画旨 中写道:“米元晖作潇湘自云图,自题云:夜雨初霁,晓云欲出,其状若此 此卷余从项晦倍购之,携以自随。至洞庭湖舟次,斜阳篷底,一望空阔,长天 云物,怪怪奇奇,一幅米家墨戏也。”5 由此可一看出米氏云山虽然是以浪漫主 义的手法表现物象,却是有着客观现实的基础,是对艺术家对自然的观察和用 4 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6 1 年版,绍1 7 页 5 黄廷海著,南方山水画派,吉林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7 8 页 6 心体悟悟出的心灵山水。 米氏云山不同于其他北宋山水画所表现的雄伟的全景式山水,米氏云山富 有抒情诗意和文人情趣。米友仁的画作受米芾的影响很深。米芾徽宗时曾为书 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元外郎。米芾诗、书、画皆以不蹈前人为标榜,他认为山 水画“古今相师,少有古尘格”,他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山水画 的独特感悟,独创了以米氏横点挥洒点染表现江南的云烟雨树,笔墨以简代密, 笔简而意工。米友仁的山水画亦“点滴烟云,草草而成”,常在画作上自题为“元 晖戏作”。这种以落茄点( 又称米点) 来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 崇尚平淡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 所画雄峻山川迥然有所不同。这也是二米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开创了一种新的 山水画语言形式,在米氏云山形成之前,山水画皆崇尚传神地描绘自然山川景 物,米氏父子则运用简率淡墨,表现烟云迷蒙的意趣。古人曾高度评价米氏云 山,称山水画“至两米而画法大变,盖意过形”,米氏云山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 面。 墨戏( i n kp l a y ) 因为“戏”字,其身份一直招致恶评,幸而墨戏在现代美学 理论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西理论相互参照和融合中,墨戏作为中国 传统绘画艺术形式t 不仅独具民族魅力,而且具有走向世界的审美潜质。 2 2 “米氏云山”产生的源流与成园 22l 北派山水与南派山水 五代至两宋,是山水画家辈出和山水画派叠 现的时代,这些画家继承并发扬了前代山水画家 的优秀传统,成为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形成了五代时期的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 南方有以董源和他弟子巨然为代表的表现江 南山水的江南画派,也称为“南派山水”。五代时期。 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是荆浩和他的学生关仝。荆 浩是北方人,匡庐图就为他的代表作。画家采 用“平远”和对角线的构图设计,荆洁曾隐居于太 行山,所以他接触的多是北方及太行山的崇山峻 岭雄壮的景色。所画山水多作巨壑,章法布局为中 心全景式的布局,以主峰为中心,用云蚰烟霞的 图2 - 2 荆浩匡庐图 断白,衬托出中、前景的全局安排。整幅画感觉是笼罩在一片雄伟刚劲与寂寞 幽静相互交融之中,似乎是在一种寂静的感觉中来到了一个远离人间烟火的世 界。 关仝师从荆浩,却又“青出于蓝”自成一体,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的 关陕一带的景色。其代表作品是关山行旅图,是一幅高远、深远的全景山水, 画面上巨峰高耸,气韵深厚,所画林木,充满着纯朴的山区生活情趣。构图紧 凑,气势雄伟,用笔刚健有力,显示出山石的坚实质感。与荆浩、关仝为代表 的北方山水画派相对应,南方有以董源和他的弟子巨然为代表的表现江南山水 的江南画派,也称为“南派山水”。董源和巨然都是活跃于南方的画家,这和他 们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环境有关,江南是地势起伏平缓、阳光和煦、温暖湿润 的地区。他们体察自然,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加以描绘。在董源的作品里,很 少有险峻奇峭的山峰,太都是平缓连绵的山峦、林麓小溪、山村渔舍,全是江 南丘陵江河的恬美景色。 图2 - 3 宋董源龙宿骄民图 董源的代表作是潇湘图、龙 宿骄民图等,龙宿骄民图如图 2 3 所示,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 画右侧的大山占据了画面的大半, 描绘了典型的江南山峦恬淡的景 色。董源的弟子巨然,成了他画风 的最好继承者,其代表作品有秋 山问道图,画面上一径曲折而入, 深山之中独此一家,不知何处来客, 向隐居的高人“问道”,令观者肃然 感觉到场景之超尘脱俗、幽深静谧, 可以感觉到禅宗宣扬的清澈澄明的 禅心与空寂温静的大自然的融合。 巨然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 僧人大画家。 北宋时期,出现了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中原画派以李成、范宽为代表, 李成因居于山东营丘便常以齐鲁原野的自然环境为描绘对象,范宽长期居住 在终南山和大华山,他的画面呈现的是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术繁茂的景色。 继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家接踵而起,在李、范的影响下,当时曾出现了“齐 鲁之士惟摹李成,关陕之土惟摹范宽”的倾向。北宋政权统一后,江南的画家们 相继北上,并受到北宋画院的礼遇,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了以中原画派为主流 的北宋山水画,两大画派的融合形成了院体山水画,以郭熙为领军人物。 北宋的山水画重点耍提到以二米为代表的“米氏云山”。“米氏云山”的创始 人是米芾,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祖籍山西太原,后来移居襄阳、镇江等地, 在长江沿岸常常能看到雾雨潆潆的云山烟树,这种现象启发了米芾,于是他尝 试用水墨点染的方法柬画山水,充分发挥了水墨的融合,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 果,形成了含蓄、空潆的神韵之趣,这种方式是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开创之举。 八百多年前二米所创的“米氏云山”在当今仍具有深刻的影响,被西方学者称为 现代的“点彩派”、“印象派”。现代西方绘画大师巴尔蒂斯称米氏云山“十分了不 得,它完全是新的表现方法,完全是现代的那烟雨被他们写活了,再也没有 比他们表现更好了”。o 北宋建立之后直至米芾以前的百余年间,一直是北派山水为主流画派,以 荆浩、关全、李成、范宽等为代表人物。而古代绘画史上以董源、巨然为代表 画家的南派山水画在当时并不受到人们欣赏和重视,是米芾首先发现并肯定了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的审美价值,在米芾的极力推崇与倡导之 下,南方画派在山水画坛的地位日益提高,董源的绘画成就与艺术风格特色也 逐渐得到评论家的重视和认可。而从绘画方面来看,米芾、米友仁父子二人以 江南襄阳、镇江的烟雨云山为题材,独创“米氏云山”的水墨点染的方法表现自 然景色。因此可以这样说,在米芾之前是北方山水画派为主流画派,而从米芾 之后,南方山水画派逐渐成为山水画的主流画派。 2 2 2 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影响 关于米氏父子绘画艺术理论的哲学基础,学术界有不同的争论,这些观点都 试图从不同角度在米氏父子的绘画中分析出其审美意蕴的来源。笔者认为米氏 父子在更大程度上是受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道家眼中,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 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是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 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所以人要“绝圣弃智”,打碎 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 为一”的精神境界。米氏云山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体现,这点可以从现 存的二米山水画中深切感受到。 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对米氏父子在面对实景山水的感悟中,起到积极的作 用。对米氏云山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春秋时代的老子为道家学术 思想的集大成者,所著老子一书影响深远。老子二十五章云:“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修道,必借山川大地以语得宇宙自然本质。 中国历代伟大的哲学家,特别是道家学者都喜欢借山水追求精神体验,体现人 对自然的感受。关于道的内涵,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7 道是无限的。它的基本型是“一,“一”分化为矛盾的两仪就是“二,“二” 又不离于“一”,便是“三”,于是生成万事万物。老子论道云:“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8 道乃天地万 6 巴尔蒂斯论艺术,啸声编译,载美术1 9 9 5 第八期 7 引自老子四十二章 。引自老子 二十五章 9 物的本原,是构成物体的基础。 “盖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诗至少陵( 杜甫) ,书至鲁公( 颜 真卿1 画至二米,古今之交,天下之能事毕矣。9 在明代的董其昌,曾有一种看 法,认为米氏的云山,其源也是出于董源。他说,董源画的远树,只用一些点 子来表达,近看几乎不像树,远看却是一片丛林。他认为米氏的“落茄点”( 又 称米点) ,正是从董源的这一画法而来,我们不反对董其昌的这种看法,笔者也 很赞成这种观点。米氏云山是米氏父子通过真实景色的体验,真景高度提炼和 取舍,总体风格趋向写意。 “大象无形 为中国山水画作画重“意象 找到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陈传 席在“唐代山水画”一节谈到山水画的三种基本精神,其一是李思训式的刚性线 条,精工严谨而缺乏弹性;其二是吴道子式的气势磅礴,线条粗阔随意,下笔 神速,势若风旋;其三是王维式的柔润舒卷线条,下笔文雅而轻悠,风韵潇洒 而清淡,后世文人画家多以道家思想影响为主,以儒家影响为次,再后则受禅 宗思想的影响。1 0 米芾的山水画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己经由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并 且至今仍受到大家的喜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反映着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 追求人与自然的融一。它既体现着自然的本质,所以是具象的,又体现着人 的自我本质,所以又是抽象的,因此我们说艺术的本质是模仿外在自然与表现 内在自我的对应统一,是客体自然再现与主体精神表现的合一。 9 引自明董其昌 容台别集 1 0 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1 年版 l o 2 23 个人因素 1 、向书法寻找灵机 图2 4 米芾甘露寺帖 圈2 5 米友仁动止持福帖 米芾与与蔡襄、苏轼、黄庭坚被世人称为“宋四家”。米芾天分很高,书画、 诗文皆有成就又因其恃才傲物,为人为艺皆不肯为古人和时人所囿。米芾对前 人书法用笔、结字、章法、气韵皆深得领悟和理解,由此奠定了他坚实的书法基 础。观看米芾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其真、草、隶、篆、行皆佳,其中以草书虽 为擅长,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好评,米芾高深的书法造诣对其绘画具有直 接的影响。 基于米芾高超的书法水平,将其擅长的草书融于其山水画中,用抒情的、 表意的笔墨创造出水墨点染法,增强了绘画的表现张力。其子米友仁亦笔力道 劲,黄庭坚谓之,虎儿( 戏称米友仁) 笔力能扛鼎。”正是笔力劲健、浓淡多变 的水墨的融合,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造就了米氏云山润泽、飘渺而飘逸空 灵的艺术境界。 米芾自称其学习书法为“集古字”。有人赞美其说“天咨接轶夫须夸,集古终 能自立家”( 王文治)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米氏父子先尚古再创新的艺术思想 和理念,这一点也值得现代人学习,先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为我所用,再去突 破创新。 黄庭坚在其跋米元章书云:“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祈阵,强弩射千 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在米芾的诗 书画等所有艺术中,书法是成就最高的,也被世人所熟知的。米芾传世书法有 蜀素贴。书法对米芾绘画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对于中国传统画来说物象、 心境、笔墨,三者相互交融、互相关联。南宋阻后柬高宗尤为重视米书。“绍兴 天子访求其书始贵重于天下。”杨万里也说:“高宗后作米字,天下翁然学米” i i 转引自i 伯敏犏,黄寅虹话语录上辫 民燕未出版扯,第2 i 页 高宗还命镌刻绍兴米帖,并启用其子米友仁作书画鉴定人。可见高宗喜爱 米字的程度。后来上至皇室,下及普通文人士大夫学米者甚众。如吴据、张孝 祥、范成大、陆游、张即之、赵孟顺、董其昌、王铎等。由此看出,米书影响 是很广泛和深远的。 在理论方面,米芾著有画史、书史、宝晋英光集等作品流于世 上。他追求天趣,强调表现自然平淡的艺术风格,是当时士人画的一种典型代 表。其中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 创作心得等,也可以反映出米芾的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实力,为后人研究古代的 书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也是后人研究米芾绘画的最好依据。 在创作观念上,米芾曾曰:余“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为 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工细,意似便已”,其画面有诗一般的意境,能体现 出平淡天真的心态。 2 、借诗歌开拓视野( 以下略举几首米芾的诗) : 望海楼 云间铁瓮近青天, 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尊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 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杂味六首( 录二首) 水月光华动不风, 寒增绿柳露滋松。 西山夜色无人管, 直透疏帘翠一重。 巨舰横江稳不摇, 顺池溟涨午时潮。 江南晴色山无翁, 乞与闲人取次描。 阮郎归海岱楼与客酌别作 双双鸳鹭戏苹洲,几行烟柳柔。 1 2 一声长笛咽清秋,碧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阳江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钦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萍乡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阿勒泰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福建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通化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渭南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西安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b卷)
- 2025年福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新)
- 2025江苏南京玄武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和“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7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涂装知识培训课件
- DB32-T 1086-202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
- 2025年兰州铁路局秋招笔试题目
- 热成像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指导手册
- 大货车安全事故教育培训课件
- 中信银行福州市晋安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人工智能在基础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水电站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 工业管道安装验收技术规范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