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中国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 象,它有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在较早的两晋时期,文人就表现出“学不为 人,自娱而已”的创作态度;唐代在理论和技术上都为文人画的出现做了一定 的准备,张彦远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文人画的鼻祖王维的画体现了 诗人兼画家的审美情趣;中晚唐破墨山水画法为文人画提供了形式的可能性; 五代的董源、巨然在山水画上追求平淡天真的笔墨情韵,则为文人画的发展提 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宋朝苏轼也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 此诗,定非知诗人。 他最先提出“文人画”的概念,他主张“诗画本一律 , 大力倡导诗画结合,使之成为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元代文人画家挣脱了伦 理政治宣传教化的束缚,从艺术本体和人的主体价值意义上来认识绘画功能。 最具代表的就是“元四家”。明朝最著名的四君子画家非徐渭莫属,他的诗书画 结合不但形式感剧烈,而且借物抒情,甚至借题发挥,尽情倾泻胸中郁愤之气。 到清代中后期,文人画表现出明显的大众化,他们画风的共同倾向是:顺应时 代审美要求,注重艺术自身发展,重视外师造化和个人独特的感受,把笔触伸 向过去被文人忽视的下层生活,以书法入画法,写意传情,“刺时”、“言志”, 以巧藏拙,蕴妍于朴,苍劲中求柔媚,纵逸中见法度。完善了诗书画印相结合 的文人画风,善用精练的笔墨,使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研究文人画的历史变迁,我们基本得出文人画的特征,从表层看:以 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为创作主体;以诗书画印等艺术形式相互结合为形式;其 发展前期主要以山水为创作对象,后期加入并凸显了“四君子 的高洁。从深 层看:不求形似,只求神韵,有的甚至与实物相去甚远,正因此含有各式的象 征意义:是文人借以抒情、言志的手段;所抒情多为胸中郁结之愤慨,所言志 多为表现自己的高尚气节。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中国画”,其审美体系、 造型语言和价值标准,基本上是从元明清文人画中抽绎出来的。另外,本文从 各个朝代政治文化的背景为基础进行分析,试图通过比较来证实文人画的出现 和发展跟时代的变迁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文人画,体系,笔墨,时代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i st h ef o r m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f e u d a l s o c i e t yf a c t o r sc o n t r i b u t e dt oac u l t u r a lp h e n o m e n o n ,a n di th a saf a i r l yl o n g e v o l u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t h ee a r l yp e r i o do fj i n ,n o to n l yt h ec r e a t i o no f i n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t h e o r ya n dt e c h n o l o g yf o rt h e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t oa p p e a r , z h a n g y a n y u a n m e a n st h ep e nt r i e st od r a wi nt h ee a r l i e s t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e m b o d yt h eb u d d h i s tp o e t a n dp a i n t e ro ft h ea e s t h e t i ct a s t e ,p o m om i d - t a n gi c o n o g r a p h yl a n d s c a p ef o rl i t e r a t i p a i n t i n g sp r o v i d e st h ep o s s 而i l i t yo ff o r m ,t h ef i f t h i nt h el a n d s c a p ej u r a n ,d o n g y u a np u r s u i to fe m o t i o n , t h ei n ki s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p r o v i d e s d i r e c ta r t i s t i cs t a n d a r d s us h io ft h es o n gt h e o r yi ss i m i l a rt ot h a ts e e nw i t hc h i l d r e n , c h a n t i n g w i l lt h i sn e i g h b o r h o o ds h a l ln o tk n o wap o e t h ew a st h ef i r s tp e r s o nt op u t f o r w a r dt h ec o n c e p to f ”s c h o l a r ”,h ea d v o c a t e d ”p o e t r y ”,a d v o c a t et h ep o e m sa r e c o m b i n e dt ob e c o m eo n eo ft h e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i t e r a t i p a i n t i n g s y u a n d y n a s t ys c h o l a rp a i n t e rb r o k ea w a yf r o mt h eb o n d a g eo fe t h i cp o l i t i c sp r o p a g a n d a e d u c a t i o n ,f r o mt h em a i nb o d ya n da r t i s t i cv a l u es e n s ek n o wp a i n t i n gf u n c t i o n t h e m o s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i st h ef o u ry u a n m i n g sm o s tf a m o u ss i j u n z ip a i n t e ro fx u ,h i s p o e mc a l l i g r a p h yw i t hn o to n l yf o r m sa r ev i o l e n t ,a n db o r r o w e dl y r i c ,e v e nt h i n g s , y u f e nc h e s to p e np o u r i n gg a s m i dq i n g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 ,t os h o wt h e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o ft h ec o m m o nt e n d e n c y , t h e i rs t y l ei s :k e e pa b r e a s tw i t ht h ea e s t h e t i cr e q u i r e m e n t , 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a r t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c r e a t i o na n dp e r s o n a lt r a i n e r s o u t s i d et h eu n i q u e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p a s t ,t h eb r u s ht oi g n o r et h el i t e r a t ii nc a l l i g r a p h y , 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 ,e n j o y a b l e ,s p u r sw h i c hm e a n so f e x p r e s s i n gy u p i a os h e s a g g r e g a t e s ,g o l d e n ,d a n g e r o u sa n dg e n t l e ,z o n g y ii ns e et h yt e s t i m o n i e s p e r f e c t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p o e mc a l l i g r a p h ys e a l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p a i n t i n g ,m a k eu s eo ft h e r e f i n e df e e l i n g sg e ts u f f i c i e n tp l a y t h r o u g ht h es t u d yo ft h eh i s t o r yc h a n g eo f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 ,w eo b t a i n e dt h e 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 ,l o o kf r o mt h es u r f a c eo ft h eh i g h e rc u l t u r e : f o rt h ec r e a t i o ns u b j e c t ;s c h o l a rw i t hp o e mc a l l i g r a p h ys e a la n do t h e ra r tf o r m sf o r m u t u a l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ep r o p h a s ed e v e l o p m e n tm a i n l yf o rc r e a t i o n ,l a n d s c a p ea n d l l l a t e rj o i n e df o u r f r o mt h ed e e pl o o ks i m i l a r , b u tn o t :a n dp h y s i c a lc h a r m ,s o m ee v e n a r es of a r , c o n t a i n i n gv a r i o u ss y m b o l i s m :i st h el y t i c ,s c h o l a r st oe x p r e s s i n gm e a n s , t h a ti st h el y r i ci ne x p r e s s i n ga n g e r , s t a g n a t i o nf o ry o u rn o b l ei n t e g r i t y t o d a yw es a y n o r m a l l y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i t sa e s t h e t i cs y s t e m ,m o d e l l i n gl a n g u a g ea n d v a l u es t a n d a r d ,b a s i c a l l yf r o ms o m eo fc h o u y i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 i na d d i t i o n ,f r o mt h e p o l i t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d i f f e r e n td y n a s t i e sb a s e do na n a l y s i s ,t r y i n gt o p r o v et h e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b yc o m p a r i s o nt ot h ee m e r g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a n g ew i t ha g ei sc l o s e l yl i n k e d k e yw o r d s :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 s y s t e m ,i n k ,a g e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 签名:日期:越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 授权经武汉理工大学认可的国家有关机构或论文数据库使用或收录本学位论 文,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一鹕名:、终嗍挝 武汉理:j =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引言 中国文人画的特殊性历来受到世人的关注。而中国文人画的主导者中 国文人士大夫,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事哲学等经常跟自身的修养混合在一起, 尤其是一些文人画家,因为他们首先是哲学家、诗人和作家,然后才是一个艺 术家,其运用业余时间去创作绘画作品,正是展示其内心深层哲学思想的一种 方式。文人画可以说是一种观念上的艺术,是文人士大夫思想观念的演绎和表 达,因此文人画家对人生的看法常常通过隐喻性的符号和深层的艺术境界来传 达。 中国画在诸多画格的品藻中,都常把逸品放在最首位,它是中国文人里面 的传统精神诸如“无忧”、“忘机”、“天人合一”等精神的综合展现,是文人画 家创作作品的精髓。文人画家们通过“逸笔草草,聊写胸中之逸气”的形式从 而真正达到以画为道完善人格秉性和重塑自我的目的。历代文入画的作品对中 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中国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决定文人画本质特征的深刻内因是文人画本身的审美价值取向。首先文人画 家们是一个文人,他们一般深受中国哲学的熏陶、政治伦理的影响、在文人传 统模式中陶冶成长的文人;一个在重视诗、文、书、画、印等多方面修养的传 统上层社会里的文人,他们的美术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样的观念的强有力 的影响和制约。文学、哲学与文人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哲学实际是儒、道、 佛三家的揉合。正如,儒家入世的教化理论,道家出世的清静无为和佛教内悟 的虚无超脱,它们看似相互对立但又相互融合,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体 系。 文气,我们通常可以称之为书卷气,它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画题上取材 典籍;二、画意上注重理趣;三、画品上文品规定为画品;四、风格上推崇平 和温润。从文人画的哲学范畴来讲的话,“天人合一一的本论规定文人画之本, 表现为“真的品格。石涛曾提出过“一画论,指的是三个合一:画道与天 道的合一、自然与心灵合一、本原于境界合一。这种理论已经明确的表示出文 人画已经完全与传统的中国文化糅合在一起了。 中国文人画家他们又是有着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大部分过着仕隐交替的 武汉理:1 =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生活,在思想上兼容儒、道、佛三种概念的。他们对诗境的追求,则更多的出 于自我的审美趣味。而当文人通过宋词传达自然、隽永、清净、淡泊为特征的 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调和逸格,又与所处社会的每个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笔墨当 随时代,本文以社会历史时代的发展为主线,以文人画家的出现和文人画的发 展的形成原因和延续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新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文人画的历 史变迁。 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什么是文人画 2 1 1 中国文人画的定义 第2 章绪论 文入画,西方人称之为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亦称“士夫画【l j ,是中国绘 画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风格体系。它并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 画并列在一起,也不在技法上与工笔、写意有所区分。他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 山水、花鸟、人物的一个交集。从表意的层面来看,文人画家大多具备比较全 面和深厚文化修养的文化人。它在创作上强调个性的表现和诗、书、画、印等 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北宋的苏东坡明确提出了“士入画”的概念,到了元初 赵孟颁等人开始使用了“士夫画”的这个概念,晚明的董其昌则更进一步提出 了“文人之画”的概念,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家必须要有四个要素:人品、 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1 2 j 他认为文人画讲究不在画里考究艺 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所谓文人画 “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 在这里非常强调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在传统绘画罩它 特有的“雅斗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有所区别,独树一帜和风格独特。从哲学理论 的分析,“天的人伦性”是儒家所重视的,“天道的自然性”是道家所重视的,“天 的心灵性 是禅宗所最为关注的。 2 。1 2 中国文人画精神何在 2 1 2 1 美学观念中的“逸” 在受品评中国美学观念的影响,进而在绘画作品中也有品评的标准,例如 在古画品录中谢赫他把画按照“六法”分为六个等级,同时在唐朝名画 【1 】苏轼编著书鄢陵一e 主簿所画折枝商务印书馆 l ;版1 9 3 5 书中提到:“观士入画,如阅天下马,取其 意气所到” p 9 1 2 】陈衡恪编著文人画之价值商务印书馆出版1 9 2 1 p 2 5 3 武汉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录中也按照这样的方法,把画分为“神、妙、能、逸【l p 四个品格。唐代的张 彦远又把绘画作品又分为“自然、神、妙、精、谨细”这几个等级。北宋黄休 复在 益州名画录书中总结了前人的美学观念,将画家分为“逸格,神格, 妙格,能格1 2 p 这四格,也被称为四品。黄休复将“逸格”评为四格之首,并仅 评孙位一人,是真正将“逸格”列为中国绘画的美学格调的最高等层次。在这 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第一,他的观念为文人画思潮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逸格所指出的画家们的真性情和作品的格调j 下是文人画精神所表达的最 高境界。第二,“逸品”作为文人画最高格调地追求,并作为文人士大夫画家最 为推崇,此时的文人士大夫们由魏晋时期法度的重彩绘画为主流的风格开始转 向追求平淡天真恬静的自然之美。 2 1 2 2 诗画同源与文气之风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通常我们对于文人士大夫阶层概念上认为是他们只有 读书、作文、作诗、做官才是正业,而对于绘画而言则是余事和消遣,或者是 因为对于绘画的特殊魅力才吸引文人士大夫的兴趣和参与到绘画创作当中,文 人士大夫们想要绘画按照文人阶层的审美观念去发展,因此文人阶层需要一种 新的理论来表明自己的绘画观念,用以区别于非文人画,以诗喻画是表达自己 观念和抒发自我情感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方法,同样也是最容易让平常人理解和 接受。当北宋文入画思潮来逐渐来临的时候,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希望用绘画创 作的手段抒发自我的情感和志向,必然会选择用诗词入画去进行绘画创作,所 以,就会有苏东坡的文人画和诗规律是一致的理论观点。“诗画同源的这种新 观点,开启了绘画进入文学化的时代。苏东坡以诗人特有的格调来说明绘画的 一种清丽的境界,这是画工画和工匠画无法企及的。文人画所表达的文人的审 美情趣格调和文人内心所喜爱的托物言志风格是一致的。 画继中曾记载说:“画者,文之极也。【3 】 从第一个方面来讲,这句话 表明了绘画创作和作文章的规律是一脉相承的,这和苏轼所说“诗画同源如 出一辙,诗画文都是一律的,在创作上运用的手法都是相通的,所以文人士夫 阶层自然能够非常直接的懂得绘画的规律,所以接着在画继中邓椿同样有 这样的描述:“难者以为自古文人,何止数公? 有不能,且不好者,将应之日: 【1 】朱景幺编著唐朝名画录 商务印书馆出版1 9 2 1p 1 5 1 2 1 黄休复编著益州名i 田i 录) 商务印书馆:f :版1 9 3 5p 2 7 1 3 啊;椿编著画继晦务印书馆出版1 9 2 1 p 1 2 4 武汉理上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 正是 由于作文和绘画的创作规律是一样的和相通的,文人士大夫才能“晓画”且“颇 多著义”。从第二个方面来讲,这句话将绘画推到了作文审美的最高境界,非常 明显在这里所指的作品,就是我们常说的“士夫画”,而非“画工画”。曹丕在 1 9 9 6p 3 6 7 武汉理:l 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是无比畅快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 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 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 激涧。 总的看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著述在玄学思潮、清谈与品藻人物的 风气等影响下,进入了理论上的自觉期,产生了多方面的新认识。首先是力图 提高绘画自身的审美价值及其在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尽管这种提高在很大程度 上要依赖为政治伦理服务为支撑点。其次是在形神问题上牢固树立了以“传神 为绘画品评传统,对于后世绘画的发展影响深远。另外,对于绘画的外在形式 美以及追求新奇的时尚美给予了充分肯定,反映出审美上的自觉追求和大胆开 拓的精神。 3 2 唐代文人画的先导王维的画风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王维不仅是公认的 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被钱钟书称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 通音律,属于全才。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1 1 ”他有着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 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 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 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 光色和音响变化。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2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 青松”【3 】以及鸟鸣涧、i :鹿柴、木兰柴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并著有 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山水诀。 3 3 王维的山水决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 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 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 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著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 【l l 摘自东坡题跋书摩诘蓝f l 烟雨图 1 2 】摘自青溪 1 3 j 摘自过香积寺 8 武汉理工人学硕+ 学位论文 乱流。渡口只宜寂寂,入行须是疏疏。泛舟楫之桥梁,且宜高耸;著渔人之钓 艇,低乃无妨。悬崖险峻之问,好安怪木;峭壁峻岩之通途。远岫与云容交接, 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 楼台,偏宜高柳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 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迸。手亲笔砚之 馀,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塔顶参天,不须见殿,似有似无,或上或下。芳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芦亭, 略呈樯柠。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芝草样,人物不过一寸许,松柏上 现二尺长 3 4 王维的山水论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 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 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 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 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 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 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 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 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 林扶疏而萧森。 有两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 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早 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 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 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 9 武汉理【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 时。或日烟笼雾锁,或日楚岫云归,或日秋天晓霁,或日古冢断碑,或日洞庭 春色,或日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 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1 0 武汉理t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4 章中国文人画理论的确立时期 4 1 宋代的文化背景 4 1 1 重文轻武和儒学复兴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 施政方针,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 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l l j ,在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文 入画是画面当中带有文人情调,画外流露出文人思想的一种绘画创作,所以文 人画是他们发泄心中各种情绪的最好最有效的表达工具。宋代的文人画理论奠 定了日后文人画发展的基调,即便是在文人画艺术理论成就和绘画创作鼎盛的 元代及其之后,我们都可以看到宋式文化的审美意识和对文人画强烈的感染力, 从这罩我们可以看到,宋代以后的文人画是大都是沿着宋代文人理论的方向一 路走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很大程度上宋代文人画对文人画艺术的发展和走 向的影响可以完全与文艺复兴对西方绘画传统的贡献想媲美。 4 2 文人画的理论的完善 4 2 1 苏轼的画风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们本来将绘画视为小道,仅仅是游于艺,但是在绘画 当中蕴含着无比的力量,“虽志道之士不能忘【2 】 。同时由于皇家的推崇,文人对 绘画的品评就逐渐盛行起来。在北宋中期文人士大夫对于文人绘画观的品评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以苏东坡为首的文人雅集活动,比如: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 就描绘了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间韵雅集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品评绘画自然就成 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项目。雅集活动中,苏轼等文人们在审美格调上主要表 【l 】摘自陈贫恪文集) 中国美术 ;版社1 9 9 3p 2 2 【2 】摘自宣和l i 谱 :“_ 忐于道,据十德,依十仁,游于岂艺也者,虽志道之卜所不能忘,然特游 之i i i j 已画亦艺也,进乎妙,则小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武汉理j l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达作为文人士大夫对于当时代表他们阶层绘画的美学概念,用于区分于画工画 家和院体画家。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人格典范的苏轼,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 书法家之一,而且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不仅鹤立于宋朝,特别的是他的绘画在 题材和在思想上的卓越见解,使得文人画在意识形态上和理论上日趋成熟,并 且多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苏轼是第一个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的文人士大夫, 他在又跋汉杰回山品评宋子房画时日:“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 到。若乃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杨当株,无一点俊发气,粉数尺便倦。 汉杰真士人画也。【1 】一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轼非常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士人画和画 工画的不同主要在于注重其“意气的传神表现。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对于文人画所能传达的“神气打和“象外”是肯定 和推崇的态度。苏轼的文人画理论的观点,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见解和主 观认识,也成为一种以他为代表的文入画家艺术的主张。在苏东坡的许多诗文 提词中,多次高度强调评价了诸如:王维、李成、李公麟、文同、米芾、王洗 等人的成就。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使文人画的理论得到充分的完善和发展。 苏轼对于文人画的见解,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在诗词和书法诸多方面广博的 造诣,特别是他对于中国的美学理念和人生境界的最高理想有着极为深层和透 彻的体悟。他特别景仰高古圣贤的思想和品质,且自身又有广博的学识,特别 能够将各个方面的修养广纳贤哲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超越前人的美学理 论,而且从多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美学理念。常言道:“诗言志,歌 咏言”,诗情画意、意在笔先,在经过了上千年的延续之后,在宋朝绘画的创作 上升和逐渐形成“师法自然、以画传神”的美学概念,从此文入画的创作和发 展的时代逐渐来临。苏轼是这样品评王维的,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 们可以得出他所表达式意思是,绘画作品不仅仅是传达图像的一种画面和视觉 表现,甚至是种“诗意”传达的媒介组织,品评绘画我们更多的是在于看到 画家们所绘画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意气和所追求的最高的美学标准。因此,在 宋代,在以苏轼为主导的文入画作品在重视品格和意气的文化中已经完全超越 前朝的规模与高度,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诗词书画艺的共同繁荣和高入逸士纷纷加入进来创作,为宋代营造了一种 非常宽松和繁荣的艺术氛围。在北宋期间,集中了以文同、苏轼、黄庭坚、李 1 1 摘自苏轼又跋汉杰嘲山 1 2 武汉理i 。人学硬l 学位论文 公麟、王冼和米芾等人为主的文人士大夫,而后宋迪、宋予房、晃补之、王庭 药等人的出现,此时的文人画的逐渐丌始形成,王元明以后而最为鼎盛。这其 中成就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苏轼的绘画多以墨竹和枯木怪多墨迹酣畅,气 呵成,他对文人画的理解和表达可以从枯木怪石图充分的看出。文人士大 夫的艺术情怀和美学观念是从苏轼为确立者,而文人画以传神达意是从其后的 米芾父子所创造的云烟变灭的山水中充分体现的。 幽4 - i 卷轼 枯木怪t l 曰 4 3 文人代表画家米芾父子的画风 米南宫,居襄阳,大丘壑,脾中减: 用笔墨,意酣狂,无声诗,超物象。 米友仁,肖乃翁,滴云烟,草草成; 白云图,蒲湘风,墨戏图,自乐情。 米芾与其子米友仁,世称“二米”。或“大小米”。米氏父子,为我国宋代 著名书画家。米芾在书画方面,有着殊人的才华,与苏轼、黄庭坚、蔡蓑。书 法史称“宋四大家”。其书“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鸭苏轼赞日“风樯阵 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i ;黄庭颦赞日“如快剑斫阵,强弩射潜力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哪”。其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所创“米家云山” 米芾是一位既尊重传统而又标新立异的书画大家。 臻:;:搂爨。, 3 】俞建牛主编中目 * 樊蝙, r * 术j l l 版 2 晰p 1 0 2 2 武汉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图4 - 2 米芾春山瑞松图 米发仁,米芾长子。其山水画,如云山深意图,墨钩细云,满纸浮动 山势拖遣逦,隐现出没,林木萧疏,屋宇虚旷,烘锁点染有风雨云烟之势。 常自题“墨戏”二字。现存传世作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大姚村 图等。 圆 圈牟3 米友仁埔湘奇观翻 翳剃 武汉理1 人学硬十学位论文 削4 4 米友t ,云山得意,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之处。要求“稳不俗、险不 怪、老不枯、润不肥”。这就是说要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 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从个中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 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 要是菩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 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 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 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 欲扬先抻,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 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 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 米芾所处的北宋,处在一个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 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但他 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蟑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 云雾景”和。平淡天真”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米芾 的书法在柬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 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 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芾书自率更得之, 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睾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 罩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 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 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 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 武汉理。l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 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 他们父子的山水画,水墨而作水云烟为主,交互掩映,“米氏云山”被常人 所称道。其风格独树帜。米氏作画自云“墨戏一格、姿态浸然”【1 】他的这种绘 画语言,在绘画观念上深化了文人画的内涵。在两宋几百年来的山水画的发展 背景当中,被预为有天才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二人,以文人士大夫的修养和心 性和苏轼以来的文人画美学观念:“化繁为简、以虚代实、意为笔先,”充分发 挥水墨多变的笔触特征,营造出变化多端并充满生机的山水画的格调特征。“以 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l 2 j 。这正 是米芾自己对绘画创作的理解和自我的心里情境。 后世诸多画人对此多有品评,苏大年在对米友仁云山图品评为:“米家 父子画山水自出新意,超出笔且蹊径之外,杜子美也称道一洗万古凡马空。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米芾父子开创的“米氏云山”和苏东坡的枯木竹 石一起,开创了文人画的独特的样式和气韵神采,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和理解 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元代之后的文人士夫大多以他们的绘画风格马首是瞻, 大凡涉及到山水雨雾等,多作数笔“米点”在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中特别 强调称“不学米画,恐流入率易”,可见其影响之深远。“米氏云山 之卓尔不 群,一方面在于其中充分展示了透彻的文入画思想,另一方面也在于其寄托了 文人高贵的气节和高格的情操。 1 1 摘自潇湘 j 云图卷) 【2 】摘自米芾簧画史 1 6 武汉理1 学硬十学位论文 图4 - 5 米友t 云山图 4 4 文人画家黄庭坚的画风 黄庭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游学苏 轼门下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宋代 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书法初以周越为师, 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 纵横奇倔,自成风格。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 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白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 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束史文苑传称他: “庭壑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 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 不脱晚得苏才翁( 舜钦) 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 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m 阁、苏轼寒食诗跋, 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 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m ,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厕中 械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 武汉理1 人学顾。l 学位论文 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 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字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 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盂粮说:“黄太 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 幽4 - 6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芬重冬 蕈嚣包寸f 武汉理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5 章中国文人画的鼎盛时期 5 1 元代文人画家元四家的绘画风格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重武轻文,实行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盐城工学院招聘7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反邪教协会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招聘辅警体能测评、笔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内蒙古通辽开鲁县教体系统招聘20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湖南湘潭市岳塘区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5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7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 2025广告传媒公司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政府间合作协议范本
- 2025专业版委托代理协议
- 安顺消防安全培训直播课件
- T/CAAM 0004-2023针刺临床试验中假针刺对照设置与报告指南
- 拒绝烟草诱惑向“吸烟”说不!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世界无烟日主题班会
- 4《少给父母添麻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
- T-JLJY 01 -2023 幼儿园教育装备配置规范
- 《SLT631-202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知识培训
- 马拉松志愿者培训
- 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全面剖析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2细菌形态学检查、培养和分离技术 学习资料
- 防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专项施工方案
- 小学少先队数字化学习计划2024-2025
- 二零二五年度景区资源经营授权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