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人部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人 在说文解字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首,统属着2 4 5 个汉字。本 文运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等传统文字学方法,全面梳理考释说文 解字人部字的本义。在理清人部字本义的基础上,首次将说文人部字系联 为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意义体系,将其分为人之名、人之行、人之性、人 之态四类字,每一类包括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下又细分为若干组,通过分类分组 的考证,揭示出文字隐含义及其中蕴含的转喻、隐喻思维,进而阐发人部字丰富 的思想文化内涵。 文章由六个部分构成: 引言:主要论述了说文人部的研究价值,总结了已往说文人部字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作出说明。第一章:人部意义体系 及关键字的文化观照。建构起说文人部字的意义体系,阐释“人 、“仁”、 “俄、“信 四字的文化内涵。从第二章到第五章对说文人部意义体系四个 大类分别进行本义考证与隐含义的阐发。第二章:“人之名类研究。分析人之 类名的命名义,探求出“僮”、“儒”等十一个人之类名的命名之由;发掘上古先 民的姓、名、字的本义,并追溯历史名人其人其事;归纳出人部事物字的特点。 第三章:“人之行”类研究。“人之行 包括动作与行为两类字,其中行为字又可 分为正面行为、负面行为、一般行为三类字。第四章:“人之性”类研究。“人之 性 包括情绪、性格及智力三类字。每一类下又可分为正反两个方面,情绪可分 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性格可分为善性与恶性,智力可分为有智慧与无智慧。 第五章:“人之态类研究。“人之态 包括人的体貌、事物与动作的状态及人际 关系三类字。其中体貌又可分为美貌与丑貌。结论:通过前四章的分析,并参考 前人研究成果,归纳出人部造字中蕴含的转喻、思维模式。 关键词:说文解字;人部字;本义推源;意义体系 a b s t r a c t “r e n ( 人) ”i s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r a d i c a li ns h u o w e n f i e z i ,i n c l u d i n g2 4 5 c h a r a c t e r s t h i sp a p e rt r a c e dt ot h es o u r c ea n d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w o r do r i g i n a l m e a n i n g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m a i n l yb yt h r e em e t h o d s :f i n d i n gt h em e a n i n gf r o mt h e c h a r a c t e r , f i n d i n g t h em e a n i n gf r o mt h e p h o n e t i c ,a n dt e s t i f y i n gm u t u a l l yb y c o m p a r i s o n o nt h eb a s i s ,t h i sp a p e rf i r s t l yr e g a r d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si n “r e n r a d i c a la sa l e v e lc l e a r , s t r u c t u r ei n t a c tm e a n i n gs y s t e m ,d i v i d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si n “r e n r a d i c a li n t o f o u rk i n d s : t h en a m eo fp e o p l e , t h eb e h a v i o ro f p e o p l e , t h ep e r s o n a l i t yo fp e o p l e , a n d 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p e o p l e e v e r yk i n d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o m ep a r t s ,e v e r yp a r ti s d i v i d e di n t os e v e r a lm o r eg r o u p s b y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w o r dm e a n i n gf r o me a c h g r o u p ,w ec a nr e v e a l e dt h ei m p l i c i tm e a n i n ga n dt h em e t o n y m y a n dm e t a p h o rm o d eo f t h i n k i n gh i d d e ni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 ne x p l a i n e dt h er i c h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 si n “t e n ( 人) ”r a d i c a l t h i sp a p e ri sc o m p o s e do fs i xp a r t s : t h ep r e f a c e :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i n gt h ev a l u eo fr e s e a r c h i n go n r e n r a d i c a li n s h u o w e n j i e z i ,s u m m a r i e d t h e p r e v i o u s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d e s c r i p t e d t h er e s e a r c h 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 m e t h o d s c h a p t e ro n e :t h em e a n i n gs y s t e mo f r e n r a d i c a la n dt h ec u l t r u ei m f o r m m i o no f k e yc h a r a c t e r s i tc o n s t r u c t e dt h em e a n i n gs y s t e mo f r e n r a d i c a la n de x p l a i n e dt h e 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r e n ( 人) ”, r e n ( 仁) ”,y i ( 俄) ”,x i n ( 信) ” f r o mc h a p t e rt w ot oc h a p t e rf i v ee x p l a i n e d4b i gc l a s s e so ft h em e a n i n gs y s t e m 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i n r e n r a d i c a l c h a p t e rt w o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 n a m eo fp e o p l e i ta n a l y s e dt h ed e n o m i n a t i o no ft h en a m eo fp e o p l e ,f i n do u tt h e r e a s o no f11n a l i l el i k e t o n g ( 僮) ”,m ( 儒) ”,e t c ,e x p l o r e dt h e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o f a n c i e n tp e o p l e sn a m e ,a n dt r a c e dt h eh i s t o r yo fa n c i e n tf a m o u sp e o p l e s u m m i t t e dt h e f e a t u r e s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i n g s c h a p t e rt h r e e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 b e h a v i o ro fp e o p l e i ti n c l u d e dc h a r a c t e r so fa c t i o na n db e h a v i o r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 b e h a v i o r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p o s i t i v e ,n e g a t i v ea n dn o r m a lp a r t s c h a p t e rf o u r :t h e 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 p e r s o n a l i t y o fp e o p l e i ti n c l u d e dt h r e e k i n d s :m o o d ,c h a r a c t e r ,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e v e r yk i n d si s d i v i d e di n t o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 p a r t s :t h em o o d i sd i v i d e di n t o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p a r t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 g o o da n de v i lp a r t s ;t h ei n t e l l i g e n c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m a r ta n ds t u p i dp a r t s c h a p t e r f i v e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a p p e a r a n c e i ti n c l u d e d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 p e o p l e ,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t h i n g sa n da c t i o n , t h e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 p e o p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b e a u t i f u la n du g l ya p p e a r a n c e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f r o mt h er e s e a r c hi nt h ep r e v i o u s ,a n dr e f e rt oo t h e r s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s u m m a r i e dt h et h em e t o n y m ya n dm e t a p h o rm o d eo ft h i n k i n gh i d d e ni nt h e c h a r a c t e r so f “t e n r a d i c a l k e y w o r d s :s h u ow e nj i ez i ;c h a r a c t e r so f t e n ( a ) r a d i c a l ;o r i g i n a l m e a n i n g ;m e a n i n gs y s t e m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甜蟛 j 签字日期:勿可年z 月j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名孽也车 签字日期:加f ,年6 月j - 日嚣:理乞鲁日签字日期:洳绎石月,r ,日 说文人部字研究 引言 ( 一) 说文人部的研究价值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创立部首、提出字形分析理论的专著。“从全 世界的范围考察,说文也是出现最早的、系统合于科学精神的、具有独创的 民族风格的字典。圆 说文不但在历史上对汉字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今天对汉字、汉语、汉文化的研究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说文人部( 以下简称人部) 统属2 4 5 个正篆和1 4 个重文,所收正篆数 量在5 4 0 个部首中位居第六,可见它在说文中的重要地位。人为万物之灵长, 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他 的不同层面的状态也由这个社会而生发。汉字是由汉民族祖先创制的表意文字,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自然会对以人为中心的一系列概念表现得更充分、更仔 细:甲骨文中用“人 形作构字部件的文字有1 4 9 例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 释源中分析与“人 形有关的说文部首有8 0 余例,在各自所处的汉字系 统中来说数量都很大。许慎在说文叙中叙述文字的发生时说:“古者庖檬 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其中,“近取诸身 正说明反映人、 人体等与人相关意义的文字是整个文字系统中一项主要内容。尽管“人不等于 “身 ,但在文字构造中,“人 不仅可表示“身( 或身体的某些部件) ,还 可表示涉及道德、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因而,人部字的意义体系、文化内 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二) 说文部类及说文人部研究综述 1 说文部类研究概况 西本文为方便叙述,在引用说文类的著作时使用了简称,如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为 说文,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简称为段注,桂馥的( 说文解字义证简称为义证, 王筠的说文句读简称为句读,朱骏声的( 说文通训定声简称为定声,马叙伦的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简称为六书疏证等。 。陆宗达:( 说文解字通论,第8 页,北京出版社,1 9 8 1 年。 。宣璇:甲骨文人系汉字研究附录二甲骨文人系汉字总表,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 0 0 6 年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一 部首今读本义,中华书局,2 0 0 7 年。 1 硕七学位论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汉字文化学的建立和发展,说文的文化 学价值得到进一步肯定,从说文某部类出发来阐释古代社会文化的专著和论 文也层出不穷。其中,全书内容皆围绕说文j 某一部进行文化研究的专著不多, 只有雷汉卿 文化阐释和 字与神灵祭祀考。 大多数专著是某章某节中就某一文化现象选取说文某部、类字进行研究。如 谢栋元 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分章论述了古代的饮食文化、祭祀文化。 臧克和日国文字与儒学思想中“原玉篇儒学观物取象思维考 一章, 以说文玉部的收字和说解为依据,阐发了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儒学“观物 取象 原则以及由j j 三原则所体现的“比附象征”思维规律。这两本专著分别属 于汉字与文化丛书、汉字研究新视野丛书,这两套丛书集中了十几年 来汉字文化研究的多方面的成果。大部分汉字文化专著都是以义类( 而非字形) 来系联说文中的一批字从而进行某种文化现象的考察,这是目前从汉字中发 掘文化信息的通常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许多硕博论文开始对说文某部进行专门研 究,特别是对一些收字较多而且能够反映古代某种特定文化的部首,如女部、心 部、玉部等 。这些论文一方面延续了汉字文化研究的热潮,即文中或多或少地 涉及到历史文化的阐发,另一方面又回归了传统文字学以字形、字义及形义关系 为本进行研究的模式。例如,程含林( 说文解字) 八部字研究中通过对八 部诸字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文字形体和字义的梳理,指出八部诸 字在归部上存在的偏差;王莹( 说文解字) 车部字研究中对车部字的构 造按裘锡圭先生的三书理论进行分类,依据本义对车部字进行划分;周雪梅 说文解字帅部字研究中在全面考释说文卿部字义的基础上,按草类 植物名、状貌、草器具等进行了意义的归类。 特别要提出的是,近年来许多硕博论文都采用了从声符入手来考察某字构 造的音理的方法,从而确定本义、建立某部意义体系和进行文化说解。如博士论 文( 说文解字) 心部字研究通过对系联同源字推源文字本义,进而揭示文字 构造中的隐喻认知观念、阐发心部字的意蕴。硕士论文如姚琳琳的( 说文竹 回此丛书包括:何九盈汉字文化学、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赵诚甲骨文和商代文 化、谢栋元 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 此丛书包括:宋永培说文汉字体系研究法、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姚淦铭汉 字与书法文化、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赵平安说文小篆研究、王贵元马王堆帛书 汉字构形系统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 回如罗志祥: 心部字研究及溯源( 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 0 0 2 年) ;林源: 心部字研究( 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 0 0 4 年) ;王莹: 车部字研究( 四川 大学硕士论文2 0 0 5 年) ;张楠:( 的玉部、车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分析( 山西 大学硕士论文2 0 0 6 年) ;程含林: 八部字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 0 0 6 年) 王燕: “女部”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 0 0 7 年) ;高海英: 女部的文化阐释( 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 0 0 7 年) 等。 2 说文人部字研究 部) 字研究通过对同族词的分析探讨某物的命名义。周楚顺( 说文糸部) 形声字试探、陈亚平( 说文手部) 形声字字族研究、朱俊晓( 说文人 部) 形声字字族研究都是由说文某部中的形声字入手系联同声符字,归纳 出声符示源的特点。从声符入手考察某字的同源字、同族字的相关理论在2 0 世 纪后期愈渐成熟,这种理论的不断发展也正说明它的可行性、适用性、创新性和 重要价值,因此声符分析法也是本文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综合前人研究,我们发现历来对人部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数量极少,这与 人部在说文中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对人部进行研究是十分必需的。 2 说文人部研究综述 尽管专门研究说文人部的成果很少,但相关的研究仍然有一些。从传 统说文学著作及近现代学者的专著和论文中可以搜集到不同类型的关于人 部的研究成果。 第一种:传统说文注释书。主要是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清代 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及现代张舜徽的说文解字约注中对人部的注疏。此外,清 末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收集了自南唐徐锴至清末章太炎的绝大部分研究说 文的重要著作,为研究说文提供了方便。这些著作对人部每个字的字义及 一些字的构字理据都作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说解,其中一些著作还涉及到了古代历 史文化与字义的联系,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基础。 第二种:从古文字角度对从人之字进行考释。如古文字字典古文字诂林、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周法高金文诂林中都对 一些人部字的早期字形、字义进行了精当的说解。 一些专著中的章节通过分析古文字的字形构造、考之于古音、联系古代文 化并证之以古文献用例最终说明它的字义和音读。如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中释伯、释似、释苇等篇。牟作武中国古文字起源中论述了“人形 这个特 殊的构字义符。宣璇硕士论文甲骨文人系汉字研究中对甲骨文中以“人形 为构件的汉字进行了分析,如人、伐等字。 期刊论文也有少量从古文字角度对人旁字进行考释的。如刘宝俊郭店楚 简“仁 字三形的构形理据,通过对楚简上“仁字的三个异体的使用情况以 及前人对它们构形理据的说解的一一梳理,得出包括“仁 在内的四个形体都是 形声字的结论。 这些为我们追溯人部字的早期字形、字义及辨析构字理据都有十分重要的 参考价值。 第三种:从汉字文化学角度对人部字进行研究。这些资料主要散见于当代 学者著述中关于人部某个字或某几个字的文化阐释。如何九盈汉字文化学中 在论述异体字的文化功能时,通过对仙、企、僭,仁、恚两组异体字阐释古人造 硕士学位论文 字时不同的思维原点和不同的构字理据。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中对人、 仁、儒三字的字形、字义、构字理据以及由这些透露出来的文化信息一一作了梳 理和阐发。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从“侄”“媵二字的形体演变、异体构 造等方面提示出上古社会随嫁奇风。从“尾“俟( 说文奖部,亦从人) 二字早期的形体说明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过程中尾饰经历的变化。 此外,也有着眼于整个人部来阐发相关文化信息的。如王作新汉字与中 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指出人部中的许多字可以由表人而表物,这一现象体现了 古人“天人合一 的哲学观念。张玉金当代中国文字学中也通过一些人部字 论述了汉字的人本主义精神。 期刊论文从人旁字出发说解古代文化的很少。目前笔者所见只有白奚“仁 与“相仁偶 对“仁”字的构形及其原初意义的再考察、李一民学习 对人字的说解两篇。 这些论述都属于汉字文化学范畴,它们对于本文将要阐释的人部文化蕴涵, 从考察方法和文化知识、从微观到宏观都给出了提示。 第四种:从同源字方面解释人部字。这方面的代表是王力的同源字典, 它运用同源字的相关理论,揭示了许多汉字的同源关系以及字中声倚所携带的意 义。这对于我们分析部分人部形声字声符在构意中的作用、把握它们的本义、甚 至抉发其中的文化内涵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类似著作还有刘钧杰同源字典再 补,殷寄明汉语同源字词丛考,张希峰汉语词族三考等。 第五种:专门对人部进行研究的。无论是专著还是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中 类似研究都很少,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检索自1 9 9 9 2 0 0 8 年间的硕博论文,只有 2 0 0 7 年朱俊晓 形声字字族研究一篇是对人部作专题研究的。 此文用字族相关理论对人部8 0 余个形声字进行字族系联,从同族之字的字义中 归纳出某声符的源义素,从而说明声符在某字构造中携带的意义。这篇文章在揭 示人部部分形声字的本义( 或说隐含的源义) 考察得较细致,对于我们辩析字义、 分析形声字的形体演变都有参考价值。 由此可见,虽然涉及人部研究的论述不少,但尚未有对整个人部字本义的 溯源和意义体系的研究成果。人部的注疏,虽然对单个汉字的考据和说解都十分 详尽和精当,但注疏这种体例也限制了前人以人部为一个统一的、相对独立的研 究对象,从宏观上建立起人部的意义体系这项工作。古文字研究、同源字研究和 汉字文化研究方面,虽然不乏对从人之字严谨、准确的考释和精彩的文化阐释, 但它们大都是零散的,而且所涉及的从人字远远没有达到全部人部二百余字的数 量。而唯一一篇专门以人部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 说文人部) 形声字字族 。“媵”即人部“晴”字。 4 说文人部字研究 研究只是从字族的角度对人部8 0 余个形声字进行了考察,不仅对其他一百余 字没有考察,而且也没有涉及字族以外的研究内容。 因此,我们认为,对“人这样一个标示着“万物之灵长 的符号所统领 的2 4 5 个字进行更全面、综合的研究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本文即以人部字为 对象,运用传统的字形分析、同源字系联与现代的隐喻学理论等方法推求各字本 义,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一个层次明晰、结构完整的意义体系,通过对各类各组字 的考证阐发人部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 三) 研究意义和方法 1 研究意义 1 1 呈现较完整的人部意义体系。以往的说文部类研究侧重于意义比 较具体、实在的名物词部首及其意义体系的建立,如对玉部、车部字义的研究, 而对人的行为、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字义研究却不多见。本文通过对人部2 4 5 字 的造字本义的分析,归纳其语义类别,从而建立一个层次明晰、结构完整的人部 意义体系。 1 2 归纳出入部几十组近义字和几组反义字,通过对各字声符隐含义的追 索,得出它们不同或相同的造字稳喻方式,并可通过文字造意辨析近义字之间细 微的差别。如美丽组:傈、僚、佳、惨四字,傈取义于轻盈、僚取义于柔曲、佳 取义于眼睛漂亮、惨取义于头簪美丽,那么傈、僚侧重指人的体态美,佳、惨则 侧重指人的面容美。这对于人部近义词的辩析及古人造字隐喻思维的探讨都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1 3 通过对人部字造字本义的分析解读古代传统文化。如“仁 字,古文 、 作“芫 ,象子依其所生,造意为亲人之间的爱,它是一种发自内心、无需回 报的爱,因此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强调的便是至真至诚而无功利之心之爱。 又如“恢字表示安定,通过古音分析可知其受义于“潭 ,取其静水流深之义, 而“俗 字表示不安,受义于“溶”,取其水波动荡之义,其中蕴含了中国传统 儒学“观物取象 原则以及由此原则所体现的“比附象征 思维规律。 2 研究方法 2 1 根据说文注释书特别是说文四大家的注释及其他古文字典, 初步确定各字本义。 2 2 通过对人部字甲骨文、金文等早期字形的分析、声符隐含义的追索、 造字隐喻的解说来推求造字本义。 。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第2 2 9 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 5 硕士学位论文 2 3 运用转喻、隐喻认知理论对人部同义字、反义字、意义相关字的构字 理据规律进行总结。 6 说文人部字研究 一说文人部意义体系及关键字的文化观照 ( 一) 说文人部意义体系 人部为说文收字最多的部首之一,并由此构成了指涉举凡人的品性、举 止、行为、心理、仪表、状貌、才情、姓氏、生老、病死等等庞大的“语义场 。本章在理清人部2 4 5 个字本义的基础上,将该部字进行意义分类,以其呈现 出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周秦时期与人相关的意义体系。同时考虑到人部字 涉及意义范畴较广,有些字所属意义范畴较偏僻,如副词“俱”、“仉等,因而 要将它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几乎不可能,故本文根据人部字的主要意义类 别,首先归纳出人之名、人之行、人之性、人之态四大类,在每类之下视具体情 况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置小类,同时考虑到结构的安排和叙述的方便,对一些意义 比较偏僻的字则根据它与各类的关系疏密程度,归属于某类之下。最终得出人部 意义体系如下: 一、人之名 ( 一) 人之类名:1 总名:2 不同年龄的人;3 不同身份的人;4 不 同排行的人;5 不同民族的人;6 非人类 ( 二) 人的姓名:1 普通人名;2 特指人名 ( 三) 事、物名:1 人发出的声音;2 佩饰;3 入所处之地;4 人 事:5 单位名 二、人之行 ( 一) 人的动作:1 躯体动作;2 器官动作 ( 二) 人的行为:1 正面行为;2 负面行为;3 中性行为 三、人之性 ( 一) 人之情绪:1 积极情绪;2 消极情绪 ( - - - ) 人之性格:1 善性;2 恶性 ( 三) 人之智慧:1 有智慧;2 无智慧 四、人之态 ( 一) 人的体貌特征:1 美的体貌;2 丑的体貌 ( 二) 事物、动作状态:1 事物状态;2 动作状态 ( 三) 人际关系 人部意义体系的分类分组,详见以下三表: d 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第6 0 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 7 硕士学位论文 表卜1 :人之名 1 总名 人 2 不同年龄的人 儿童僮 婴儿倪 儒者儒 乐人优伶倡俳伎 小臣倌佃 奴仆俾 3 不同身份的人 妇官仔 ( 一) 俘虏俘 人之类名 隐士佚 ( 2 7 ) 豪杰俊僳 侠士俜侠 4 不同排行的人长子伯 次子仲 5 不同民族的人焚人燹 侥人侥 6 非人类神仙伢倦企 木偶偶 ( 二)1 普通人名 俾仅伉倩 姓名( 8 )2 特指人名伊俣促俭 小声倦 1 声音痛声倩 哀叹侉 2 佩饰佩 ( 三) 3 人所处之地偏僻处倨 事物名 位置 位 ( 1 3 ) 4 人事习俗俗 灾祸咎 5 单位长度仞 人口数量伍什佰 6 星宿佝 8 说文人部字研究 表1 - 2 :人之行 1 器官动作企付俪仰俩侯倪 担荷佗何儋 ( 一) 依靠依倚 动作2 躯体动作 扑倒偾僵仆偃 ( 2 5 )相抵催促 其它供位伸偌例保伐 承担保任仔 1 正面行为戒备 儆简 辅助佣傅偏 其它仕苇 僭越僭馁 轻慢 侮惕傈 ( 二) 2 负面行为 行为 其它 倍俄傣侵俗 ( 5 2 ) 储备俯储 聚合货饼恬恰傅 副贰饮佴 3 中性行为 服侍侍候伏 假借 假借 佼债仍作值值偿代傍 其它 使传哨偶仳俦佗衡件 9 硕十学位论文 表卜3 :人之性 ( 一)1 积极心情 安定谈佞倥便德恤 情绪喜悦 僖儡 ( 1 1 ) 2 消极心情不安俗 恐惧隔伐 善良仁傲价 1 善性无私 忪 顺从倭债 节俭俭 ( 二) 倨傲傲倨僵 性格 懦弱傻侯 ( 1 9 ) 邪僻僻 2 恶性 浅薄侥佻 凶狠佐 奢侈侈 伪诈伪 懒惰仅 1 有智慧善思 偬 ( 三) 、 狡黠儇傈 智力 昏蒙假伍俦俯侥 ( 1 1 ) 2 无智慧痴愚怡佝 笨拙但 l o 说文人部字研究 表1 - 4 :人之态 美丽傈僚惨假佳份 奇伟俊傀伟 长直 假诞 1 美的体貌 高大侨俟侗俣伍障伴俺俄 ( 一) 强健健惊侗仡佶侣侄镳偏优 人的体貌 威仪俄 ( 4 3 ) 倾斜倾侧偏 疲倦僳位儡倦 2 丑的体貌 痛苦俑 佝偻伛偻 丑陋惟 坦露但 俱全侯像偕俱 相似仿佛似像 ( 二)1 事物状态 细微俊馑恼恍 事物、动作 富全倦侥 的状态 其它俅俚俯馒教 ( 2 9 ) 迅速佝倬僵 2 动作状态缓慢傩值馀俘 优美搀馐馓 ( 三)等辈侪伦僖 人际关系相偶侔俪仇 ( 7 ) 父辈侣 硕士学位论文 ( 二) 总名“人 及“仁 、“倦”、“信四字的文化观照 1 人自我觉醒与崇高地位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国 我们的祖先一古猿,在漫长而艰辛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环境,解放出 双手,直立行走,掌握并使用工具改造自然。自此,人类开始意识到自身与动物 的不同,并逐渐竖立起人在宇宙中的重婴地位。人的这些特性在古文字中亦有所 保留。 从字形方面看,“人鲜明的外形特征: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在甲骨文、金文中以人为原形的字符很多,除人字外,还有大、p 、女、尸 等字,为何不以它们表示人呢? 大字象人伸展四肢形,非人之常态,故用为大小 之大;而p 、女、尸分为象人跽跪、坐、横卧形,都不能反映出人直立貌。相比 之下,只有人形最简单明了地刻画出人侧面直立之形。 再将人字与诸动物字作比较,可发现人的另一特征:手足分工。甲骨文中, 4 7鱼j 象作、马作粤、犬作q ,其字形呈竖形,乃由甲金文书例所致。其字形中都 有横直的两笔表示动物的四肢。而甲骨文“人 作“l ,斜出者表示手臂、竖 直者为腿胫,横竖“泾渭分明”,显示出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手足分工。 从字义方面看,“人 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核心。 许慎释“人 为“天地之性最为贵者。 这种训释相比于现代汉语词典 对“人”的解释:“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而言,科学性 不足,但却最直接地反映出人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人 最初可表示“果仁。段注人:“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 果实之心亦谓之人,能更生草木而成果实,皆至微而具全体也。果人之字自 宋元以前,本草方书诗歌纪载无不作人字,自明成化重刊本草,乃尽改为仁 字。 段氏推迹“果仁之“仁 ,本作“果人 ,其得名之原,实与作为万物之灵、 天地之心的“人 取同一联系。此一名原联系,其中包含着两个层次的意蕴:一 是以“人 为天地万物之核心,二是人之所贵的特性即在于“生 。 2 仁一推已及人的真诚之爱 。本文所引人部字说解除有注明者外皆引自大徐本,中华书局,1 9 6 3 年 圆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 。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第6 0 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 1 2 说文人部字研究 仁,亲也,从人从二。恚,古文仁从千心。户,古文仁或从尸。 对于“仁 字构形,诸家意见颇不一致。大徐本引作“从人从二”,徐铉注: “仁者兼爱故从二 ;慧琳音义引作“从二人声,言行无二日仁。 小徐本引 作“从人二声”。笔者同意“从人二声 说: “仁,字在汗简中有一形体作“瓮,马叙伦指出:“龚据汗简作客者,务 即尼字。尼为仁之初文,尼篆作席,乃会子依其所生意。 文中还指出“仁 、“二 、 “尼”三字古音相近,故“仁当从“二得声,“仁 即亲眶之“亲 本字。 但笔者认为“仁 不当是“亲 之本字,而当为“眶 之本字。定声尼:“按 近眶之意字亦作呢。 可知仁、尼占音与“眶 相近。 综之,“仁 字初文为“尼 ,象子依其所生会亲眶义,而后以声符“二 ( 古 音与“尼”相近) 代替下“人 ,作“仁 或“户 ,即许书所引后一古文。而 另一古文“忌 ,许慎解为“从千心 ,于理难通。据后人考证,“千乃“人 形之误,当为“从人心 。 孟子尽心上:“仁,人心也。是其证。人心构 意蕴含着由人内心生发出的情感,正如孟子告子所云:“仁,内心,非外 也。 综合仁字初文“尼 与古文“忌”,可知“仁 最初指生发于内心的血缘亲 情,血缘亲情是天然生成的,它不需要条件,不要求回报,因而是最真诚可贵的。 扩而大之,儒家学者要求人应爱他人如爱子,即“兼爱 。这样的要求恐怕只有 人类能做到,也是人类应该做到的,故中庸说:“仁者,人也。 3 俄源于祭祀的风度 傻,度也,从人羲声。 段注倦:“度,法制也。 引申为某种规范,馐字本义即指规范的礼仪 或礼仪中庄重的倦容。 俄为羲之后起字。说文我部:“羲,已之威俄也,从我羊。 臧克和指出 羲字取象与祭祀有关:“朱骏声、孔广居、林义光等解析其结构为从羊我声, 羲、我均系古音歌部,从我得声,每有高大义,如峨字之类。据此联系,这里以 为,羲字取大羊,由此而取得说文羊部所揭示的与美善同意的联系。 其取象体示的本义为盛大的牺牲所具规模仪式。 祭祀是上古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古人对祭祀有十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 。马叙伦:六书疏证卷之十五,第3 页:“龚橙日:“嘉见汗简,即人,篆省,作仁,误说 从二。”上海书店,1 9 8 5 年。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第2 1 6 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 。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第6 7 - 6 8 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 1 3 硕士学位论文 包括不同级别所对应的祭祀规模,祭祀过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及祭祀步骤等。在 庄严肃穆的祭祀过程中,参与者要按照规定盛装出行,主祭者应据礼制谨慎而恭 敬地执行每个步骤,其它参与者同样要谨守本分,配合主祭者完成祭祀。可见祭 祀过程严谨、气氛庄重。因此,取象于牺牲“大羊”的羲字,暗含着严谨的形式: 礼仪,以及祭祀者的庄重的倦容。 除声符羲字取象与祭祀有关之外,常与俄构成双音词的礼字亦与祭祀有关。 说文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璺璺亦声。叟字甲骨文 象豆中盛有稻谷之形,与羊一样是祭祀时的贡品。“履 为声训,指“顺着走”, 礼字本义指在祭记中按照规定一步一步地进行贡奉神明之事,后引申指人应遵循 的道德、礼仪。 俄是羲的后起字,与“礼 字一样,它由最初指祭祀中的礼俄、威倦扩大而 指社会其它领域人应遵循的礼俄和庄重的仪表。 4 信“言而当信重言意识 “信 字在说文言部,为会意字,可归于人部。因“信 字与古人的 道德观念有密切联系,特在此论述。 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盯古文从言省,欺古文信。 说文言部:“诚,信也,从人成声。”诚者,言而能成也,故信字有“言 必行、行必果、“言行不二 之义。徐锴说文系传通论:“君子先行其言, 然后从之鹦狴能言,不离禽兽,言而不信非为人也,故于文人言为信。 信字从言从人,反映出上古的重言意识和对做人的道德要求,即人言必须诚 信。据刘志基统计,左传中关于“信”的直接记载计有2 4 条,而无一不以“言 而当信”作为极重要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如成公十六年记载晋楚交战时, 晋国栾铖为证实自己曾对楚国子重所说的话,请求晋侯派使者去敌营中给子重送 酒,而晋侯居然应允照办。这表明言而有信的观念在当时人们心中占据了极为重 要的地位。 又如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云:“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 不信,何以为言? ”“信 字从言之理据,其意即指言语不虚妄,这从信字古文灾 字构意可见一斑。段注信:“灾,言必由衷之意。 重文管见:“案言为心 声。左传日:言不由衷,质无益也。由衷之言可谓信矣。 与内心所想相一 致的言语为信,即所谓的肺腑之言。言语在上古时代就如同今人的契约、合同,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 说出的话应该是真实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袋说文人部努2 4 5 个正篆,不包括徐弦新附字,除“信”字外,也不 涉及散落在其它部首中的从人字。 。刘志基:释“信”一一汉字中所见上古重言意识之三,载咬文嚼字1 9 9 9 年第1 1 期, 第3 0 - 3 2 页。 1 4 说文人部字彬f 究 由专指言语不虚妄,进而可上升为一种内涵更宽泛的对人的道德要求,即“诚实 不欺 。在信字大量出现的战国时期,信字即更多地用为此义。左传文公元 年:“信,德之固也。左传宣公二年云:“叹而言日:不忘恭敬,民之主 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左传庄公 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由此可见,“信 字构意中折射出上古强烈的重言意识并由“言而有信 泛 化为一种对人的道德约束:诚信不欺。 。林志强:说“信”,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7 第2 期,第1 1 6 页 硕士学位论文 二人之名研究 ( 一) 人之类名命名义研究 命名义是事物得名之义,即某一具体事物所以命名的由来之一,表现在词上 就是音义结合的缘由之一。 陆宗达,王宁说:“名物是有来源的,在给一个专名定名时,完全没有根据、 没有意图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为一物定名时,一定与对这一事物的观察、 认识有联系,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源可寻。 “人们在创造新词时,往往就以 已成之词为参照物,与某义相同、相近或相通的含义,往往就用某音或其近音表 示。 因此,我们可以从形声字的声符入手,系联某些同声符字、同源字,通过对 它们的分析,得出某一名物的得名之由。在这里,我们探求的命名义,是隐含于 声韵之中的语义,而不是声符字所记录的语词的显性语义( 本义、引申义) ,因 而,对“中一仲”、“昌倡”此类单纯的古今字,我们认为声符中未载有隐性语 义,也就不列入命名义研究之中。可见,并不是每一个名物字都含有这种隐性的 命名义,经笔者分析,人之类名中有十一个字可由声符分析得出命名之由。 1 僮 僮,未冠也。从人童声。 僮为童之后起字,取义于童声中隐含的空、秃义。 徐灏日:“童、僮相承,增偏旁,本同一字。”童,男性奴隶。说文辛部: “童,男有罪日奴,奴日童,女日妾,从辛柬声。”童声中含有空、秃义。释名: “十五日童,牛羊之无角日童,山无草木日童,言未巾冠似之也。 牛羊无角为 头秃,山无草木为山秃,名未成年人为童即因其不戴冠冕,头上空、秃无物,这 与古代奴隶不能戴冠相同。童声中含有空义,以秃字古音可为证:童,定纽束部; 秃,透纽屋部。定透旁纽,柬屋对转。秃,头顶无发。说文秃部:“秃,无 发也。”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标志成人。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僮 指年少未冠之人,取义于声符童之“空”、“秃 义。 。姚琳琳: 段注对事物命名缘由的探讨,载(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 9 9 8 第3 期, 第1 2 2 页 1 6 说文人部字研究 2 儒 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 儒取义于需声中隐含的柔软、柔弱义。六书疏证儒:“儒从需声,殆以 声载义者也。需与柔为双声。凡从需之字,膈训臂羊矢。肉之柔者也。襦训短衣。 衣之近身而柔者也。编训缯。缯,帛之柔者也。至如蠕为女弱、孺为幼弱。濡为 小弱,些有柔义。 段注儒:“周礼:儒以道得民。注日:儒有六艺以教民者。”儒指 传授礼、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阳光采购服务平台有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1人(第二次)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广州医科大学校本部招聘工作人员9人(第二次)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江苏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录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肇庆市四会市卫生健康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广东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人民政府招聘后勤服务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东深圳大学人文学院王春景教授博士后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黑龙江双鸭山市宝清县招聘就业见习人员91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班组培训安全教学课件
- 2025年福建南平武夷有轨电车有限公司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湖北正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46人(第三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T-CSCS 056-2024 民用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标准
- 职场心态调整与职业发展
-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方案及步骤
- 2025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理论考试指导题库500题(含答案)
- 协议离婚三大忌净身出户
- 2025年华侨港澳台生联招考试高考地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考题猜想 专题02 一次函数(易错必刷40题8种题型)
- 鼓膜置管护理常规
- 2023-2024学年天津八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DB11T 1493-2017 城镇道路雨水口技术规范
-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代数式综合与实践-密码中的数学习题课件新版苏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