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也是文字学史上一部煌煌巨 著,在中国语文学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说文解字也有它的 历史局限,我们不能把它视为圭臬绝学,把它对每个字的具体分析都视 为绝对真理,不可改变。历代学者对说文解字中存在的误释问题一 直非常重视,纠正、拾补、勘误、商榷之著述甚多。我们通过收集匡补 说文解字的著述就会发现,它们大多数是对单个字的形、音、义进 行考正,而没有对说文解字的误释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本文试图 选取典型字例对说文解字的误释类型做一次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考正。 本文根据前贤今人的研究成果,参考各种古文字论著及工具书,全 面考察了说文解字的误释字8 0 0 多个,从中选出后世仍有书证的3 2 个典型字例作为考释对象。对于这3 2 个字例,本文不只是归纳其类型, 而且还逐个进行形义考正。对于有争议的字例,通过考正其古文字形体, 结合各家之言给出倾向性意见;没有争议的,则通过梳理给出定论,从 而比较全面地总结出说文解字的误释类型。 本文归纳出说文解字的误释有七种:形义分析全误的;字形分 析有误的;字义分析不确的;字例本身的分析都正确,只是对其小篆、 或者是古文、籀文的分析有误的;字的归属不确的;将不成字部首作为 成字来分析的;引通人说有误的。 关键词:说文解字,误释,类型,字形,字义 s h u o w e nj i e z i ”i so u rc o u n t r y se a r l i e s t d i c t i o n a r y , a n da l s o i st h e r e s p l e n d e n c ew o r k i n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i t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a n c i e n t l i n g u i s t i ch i s t o r y b u tw ec a n n o tr e g a r da s “s h u o w e nj i e z i ”t h ea n c i e n t s u n d i a lt og i v eu ps t u d y , a l lr e g a r d sa si tt oe a c hc h a r a c t e rc o n c r e t ea n a l y s i s u t t e r l yt r u t h ,c a n n o tc h a n g e s o l o na t t a c hi m p o r t a n c et o t h eq u e s t i o no f m i s e x p l a i ni n “s h u o w e nj i e z i ”,t h ec o r r e c t i o n ,a s c e n d st om a k eu p ,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w r i t i n g so fv e r ym a n y w ec o r r e c tm a k e su p “s h u o w e nj i e z i t h e w r i t i n g st h r o u g ht h ec o l l e c t i o nt ob ea b l et od i s c o v e rt h a t ,t h e i rm a j o r i t yi s t ot h es i n g l ec h a r a c t e rs h a p e ,t h es o u n d ,m e a n i n gc a r r i e so nt e s t s ,b u tn o tt o “s h u o w e nj i e z i r e l e a s e st h et y p et oc a r r yo nt h ec o n c l u d ea n dt h es u m m a r y b ym i s t a k e t h i sa r t i c l ea t t e m p t ss e l e c t st h et y p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e x a m p l et o “s h u o w e nj i e z i t or e l e a s et h et y p et od ob ym i s t a k et i m eq u i t es y s t e m a t i c c o m b sa n d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 t h i sa r t i c l e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r e f e r st o e a c hk i n d o fa n c i e n tw r i t i n gt od i s c u s sa n dt h er e f e r e n c e b o o k ,f i r s t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i n s p e c t e d “s h u o w e nj i e z i ”e x p l a i n sc h a r a c t e rm o r et h a n 8 0 0b ym i s t a k e s ,s e l e c t e d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s t i l lt oh a v et h eb o o kc a r d3 2 t y p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se x a m p l et ot h eo b j e c t r e g a r d i n gt h e s e3 2c h a r a c t e r s e x a m p l e ,t h i sa r t i c l en o to n l yi n d u c t i o nt y p e ,m o r e o v e ra l s oc a r r i e so i lt h e s h a p em e a n i n gt oi tt ot e s t h a st h ed i s p u t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e x a m p l e ,a c c o r d i n g t o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t h ei t s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lf o r m ,u n i f i e sv a r i o u sw o r dt op r o d u c e t h et e n d e n t i o u s o p i n i o n ;d i s p u t e ,t h e nt h r o u g ho r g a n i z e sp r o d u c e s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u sq u i t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s u m m a r i z e s “s h u o w e nj i e z i e x p l a i n s t h et y p eb ym i s t a k e t h i sa r t i c l ei n d u c e s s h u o w e nj i e z i e x p l a i n sb ym i s t a k eh a ss e v e n k i n d s :s h a p e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a n a l y s i sa l lb ym i s t a k e ;t h eg r a p h e m ea n a l y s i s h a sb ym i s t a k e ;m e a n i n ga n a l y s i sn o tt r u e ;t h ec h a r a c t e re x a m p l ei t s e l f a n a l y s i si sa l lc o r r e c t ,o n l yi st oi t ss m a l ls e a ls c r i p t ,o t i st h e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z h o u w e n t h ea n a l y s i sh a sb ym i s t a k e ;c h a r a c t e ro w n e r s h i pn o t t r u e ;b e c o m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t h ei n a d e q u a t ec h a r a c t e rr a d i c a la c h i e v e m e n tt o a n a l y z e ;m a k e st h el e a r n e dp e r s o nt os a yh a sb ym i s t a k e k e yw o r d s :s h u o w e nj i e z i ,e x p l a i n sb ym i s t a k e ,t y p e ,g r a p h e m e , m e a n i n g 。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 以下简称说文) 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研 究成果,对文字形、音、义进行全面探讨,并就文字形体的结构规律、文字符号的运 用规律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具有伟大创造性的巨著它是我们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必 不可缺的资料,在中国文字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有着长盛不衰的影响。 说文也有它的局限和不足之处。“误释”是说文中存在的一个较大缺陷。 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说文受到当时社会思想、阴阳五行之说的 影响。如:“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二是由于时代的局限, 后世出土的甲骨文、金文,许慎没有能看到,因此,对一些字的说解就不可避免地会 出现错误如:。为,母猴也。”实际上古文字“为”是“从手持象,古人服象以役使 之”,故引申为。作为”之意。由于小篆形体的改变,许慎不理解雨对之进行曲解。 针对说文中存在的误释情况,历代学者一直在进行不懈的研究。随着1 9 世 纪末以来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发现,说文的误释研究成绩斐然,相关的文章与著作 不少,不过这些著述大多是对单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正,而没有对其误释类型进 行归纳和总结。基于说文误释研究的现状以及笔者的能力,不可能掌握更新的资 料来对说文误释的字一一进行考正,所以本文仅是利用古文字资料和有关的研究 成果,比较系统地分析归纳说文的误释类型,并以典型字例来说明。任何著述必 须有所创新,才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将努力做到体系上的创新这里需要说 明一下,本文是如何选用所需之字例的。我们知道,许多学者注意利用古文字资料来 考正说文的误释,但他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所以谁也说不清说文中误释字 的准确数目。根据我们的统计,各家所论及的误释字共约有8 0 0 多个本文将以中华 书局1 9 6 3 年影印的清朝陈昌治刻本为底本,以董莲池的说文解字考正为基础, 从这8 0 0 多个误释字中选录3 2 个字例作为考释对象,这些字例汉语大字典均有选 录而一般讲义中又不常论及。对于其中有争议的字例,通过分析各家之言给出倾向性意 见;没有争议的,则通过梳理给出定论。希望这点微不足道的努力能对以后的说文 误释研究有所帮助。 本文确定的研究对象共为3 2 个: 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 土寡 蟹舍 君娩 灸弓 璺奴 吉赭 霎柳 彳 曼- 曹牾 敝丹 牡吹 瓦王 霹尤 卯皂 否笑 粮侃 一、字形字义说解全误 在说文中,许慎对某些字的形与义的说解都有错误。这是由于许慎当时看不 到这些字的甲骨文、金文形体,只以小篆形体作为分析的对象。而如果小篆形体是发 生讹变之后的形体,那么可以肯定,无论许慎说解得如何精彩,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悖 于字的最初形态,而其所释之义随之也会变得大有出入。 1 、土 说文:吐,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凡土之属皆从 土( 它鲁切) ” 土甲骨文为q ,孙海波谓:。象筑土成阜,社之初文。”( 甲骨文编5 1 8 页) 金文为,( 盂鼎)( 金文编8 8 1 页) “土一的甲骨文、金文像地上立有土块之形。正如徐中舒日:“a 、q 象土块在 地面之形。o 为土块,一,地也。本应填实作夕,因契刻不便肥笔,故为匡廓作盈, 后渐简为a 、工。金文作j 、,后肥笔渐讹为竖画上着一圆点,如古陶文作土,楚 帛书作工。至小篆小圆点又讹为短画。”( 甲骨文字典1 4 5 3 页) 结合“土”的甲骨 文、金文字形来看,我们认为徐的观点是可信的,孙海波关于“土”之形的说法也是 正确的。如果我们将“土”字形体的演变过程线条化,则为:( 甲骨文) 一( 盂 鼎) 一上( 五祀卫鼎) 上( 楚帛书) 土( 小篆) 。 对于“土”的本义,我们可以通过卜辞和典籍的交相互验来证明。 殷墟b 辞中“燎于土”祀典恒见,“土”均应假为“社”,这是殷人祭社的记载。 ( 王慎行古文字与殷商文明1 8 5 页) 诗商颂玄呜:“宅殷十茫茫。”史记二代世表作“宅殷社茫茫。” 人雅绵:“乃立冢七。”毛传云:“冢七,大社也。”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札记檀弓上:“君举而哭于后土。”郑注云:“后土,社也。” 周礼春官大祝:“先告后土”郑注云:。后土,社神也” , 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天子祭天,诸侯祭土。”何休解诂云:“土谓社也。” 这些都是h 辞与典籍中“土”“社”二字相通之明证。 又“社”,说文云:“地主也。”“土”,广雅云:“田地主也。”这再一次证 明“社”与“土”相通。 从上述一系列的证明中,我们可以窥见殷周时代的社祭当与原始的土地崇拜有密 切的联系。先民信仰土地之神,因而立土祭祀以祈福,故“土”字之本义当表土地之 神,即“社”之初文。后来为了区别,渐渐地在表示土神的“土”上加“示”旁来表 本义,而“土”则用来专表土地之。土”。 综上可知,许慎将“土”之形体分析为“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完全 是据小篆的讹体为说,而其义又据篆形穿凿附会,不可从。“土”应是象形字,“社” 的初文。 2 、寡 说文:“j f 瓠,少也。从r ,从颁。颁,分赋也,故为少( 古瓦切) 一 寡西周金文作f 辆( 父辛卣) 、嘲( 毛公厝鼎)( 金文编5 2 9 页) 战国时作参( 中山王譬鼎)( 金文编5 2 9 页) 睡虎地秦筒作赛( 睡虎地秦筒文字编1 1 6 页) 我们先来分析这三组形体,“寡”字西周金文为从“一”从“页”,没有从“颁”。 到了战国时候,“寡”字虽省去了“r ”,且又在“页”两旁加了饰笔,但也没有“颁” 的影子。秦时,“寡”字仍从“ ”从“页”,“夺”下两旁的“八一是饰笔,“人” 为人形,并不是“刀”旁。所以到了秦时,。寡” 仍不从“颁”。可见,小篆的形 体是发生了讹变之后形成的。从 从页”才是对“寡”字形体的正确分析,许慎的 r 观点有误。 再来检验一下许慎的释义。既然许慎分析“寡”字的形体不对,而其义又是根据 其形而来,那么可以肯定也是不乖确的。林义光文源卷六云:“寡,古作佩( 父 辛尊彝) ,作固( 寡子器) ,作禽( 毛公鼎) ,本义为鳏寡之寡。象人在屋下,曳颠沛 见于颜面之形。” 3 说文解字 误释类型研究 诗小雅。鸿雁:“爱及矜人,哀此鳏寡”毛传:“偏丧曰寡”孔颖达疏: 。又哀此无妻之鳏,偏丧之寡妇。” 李孝定金文诂林读后记卷七曰:“寡字金文作寅,而篆作寡,其下变为从页 从分,实不从分也。篆体既讹,许君乃据以为说,不得不读颁为班,是取假借字 为会意之义符,六书中无此例也。” 通过上述的分析,再结合学者们的观点,我们认为“寡”的本义应为鳏寡之寡, 。少”义当是引申义。许慎析形释义是就讹体为说,不可从, 3 、璺 。 说文:“萋,豆之丰满者也。从豆。象形一日:乡饮酒,有丰候者y l m 之_ 属皆从璺。( 敷戎切) 蓝古文璺。一 璺甲骨文为篁、苫( 甲骨文编2 2 2 页) 金文作謦( 墙盘) 、警( 卫盏)( 金文编3 3 i 页) 置甲骨文为鉴、耋、美( 甲骨文编2 1 8 - - 2 1 9 页) 金文为轰( 金文编3 3 1 页) 豆甲骨文为显、昱( 甲骨文) 2 2 1 页后一形体为偏旁) 金文为熏、盈( 金文编2 6 4 页) 对比以上三组甲骨文、金文形体,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璺”之所从不是“豆”, 而是“豆”( 鼓之初文) 戴侗六书故引唐本说文有“转”字,据元熊忠古今韵会当为“丰” 之籀文。( 金文诂林3 1 8 页张日升说)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4 1 2 页) 中也有记载:“钱君大昭有古瓦,单文作种,与 唐本辩声合。” 可见,“璺”从盏瞽声不可疑,这正与其古文一致。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形声字 的声旁兼有表义作用,可以称为有义的声旁。“璺”字就是如此。二“丰”作为声符 兼有表义作用。“丰”声有盛大义,那么“璺”包含有“大”义。而且“璺”字部属 只有一个“链一字,“羧,好而长也。从璺:叟,大也一。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 了“堂”有“大”之义 4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综上可知,许慎对。璺”的分析不正确。将“曼一分析为。从主祷声一,含“大” 之义是较为可信的 4 、致 说文 :“象i ,楚人谓 闯吉凶日致从又持祟祟亦声读若赘( 之芮切) 一 致甲骨文为飘,孰,壕( 甲骨文编 1 2 1 页) 从这一组字形上看,致可以分析为“从手持木在示前一,那么许慎说“从又持祟一 是不对的。罗振玉在增订殷墟书契考释) 中日:。祟非可持之物,出殆木之讹,叙 即为许书之雾又。”“出一确实是“木”的讹变。王国维日:。古从祟之字亦或从奈。一( 陈 梦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 1 0 5 页引) 再看这样的例子,说文之“糕,从隶囊声,貉,篆文敌一,段注认为篆文“橡一 是上古文,正确。又说文中之。款一。小篆为“耘o 。从欠,奴省。籁,欺或 从泵一 由此可证,“叙一实为。致一之古文,“出一为“木一之讹体,这与诸学者的观 点一致,许慎对其的形体分析不确。 我们再来分析其义承培元在 广说文解字答问疏证中说:。“毅即冬赛报祀之 赛,冬致报祀谓祈丰穰问水旱也周礼都宗人注、汉书郊祀志、急救篇皆借塞为之。一 (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上释奴3 6 页引) 但于省吾按:。承说是也,但谓借塞 为赛,不知赛为后起字,失之。” 汉书郊祀志日:。冬塞祷祀”颜注:。塞谓报其所祈也” j 说文新附;。赛,报也。” 徐灏说文段注笺:。塞,实也戴氏侗日,引申之则诺许而实其言日塞,是也。 盖有所祈祷。许以牲礼为报,白实其言,故为之塞也。” ( 上述为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引) 此当为“器叉一之初义。 甲骨卜辞中经常会见到把“致一用为祭名的。罗振玉的增订殷墟书契考释, 王国维的殷墟文字考,陈梦家的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这些著述都阐述了相同 的观点,即“叙一为祭名于省吾日:“觳字均应读为塞,指报塞鬼神之赐福言之。 5 说文解字 误释类型研究 甲骨文塞祭而用牢、窜、牛者习见,即,许以牲礼为报,之义。一( 甲骨文字释林 3 7 页) 可见,瓤祭之行甚早。 汉语大字典在释“淑一本义时没有承袭许慎的观点,而是采用了学者们考 正后得出的新义。即认为“豢丈一是古代的祭名。这一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综上,“致一的本义应为古代的一种祭祀名称,形体可分析为从手持木在示前, 与本义正好相符。许慎的形义说解有误。 5 、曹 说文:“学,狱之两曹也。在廷东,从_ 蕈囊;治事者,从日。( 徐锴日:以言词治 狱也,故从日,昨牢切) ” 曹甲骨文为警、蟹( 甲骨文编2 1 0 页) ” 金文为咎( 趋曹鼎)( 金文编3 1 7 页) 睡虎地秦简为譬( 睡虎地秦简文字编6 9 页) 日甲骨文为目、秽( 甲骨文编2 0 8 页) 西周时作日,春秋以后作9 ( 金文编3 1 5 - - - 3 1 6 页) 对比以上两组形体可以发现,“曹”字所从之“移”或“g ”与“日一字形体 迥异。再对比考正许慎“日”部所收“暂”的甲骨文、金文形体( 甲骨文合集1 8 9 9 页、金文编7 1 2 页) 及“沓”的甲骨文形体( 甲骨文编5 1 页) 可以发现,所谓 的从“日”,其甲骨文、金文的形体与“曹一之所从是一致的。可见,战国前从“拶” 或从“移”的字,其“移”到了说文篆文里常常讹作从“眵”,故“曹”字有 了“学”形之篆。所以,许慎以“狱之两曹”义附会讹变后的形体是不对的,而徐 锴注“以言词治狱也,故从日”更是穿凿附会。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曹”的本义应为偶、群之义。 小尔雅广言:“曹,偶也。” 楚辞招魂:“分曹井进。”王逸注:偶也。 诗公刘:“乃造其曹。”毛传:群也。 周语云:“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韦注与毛传同。 高诱吕氏春秋注云:“曹,众也。” 6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淳汉书注云:“曹,辈也。 诸家训释虽异,但皆与“偶”义相成。 林义光文源卷六认为:。本义当为偶,象物形。柬即束字。两束相比,象偶 形。”戴家祥在金文大字典( 2 8 9 4 页) 中说:“从棘,徐中舒、丁山认为束为橐 之初文。棘从二东,并重结构的字,大都因本义相加而孳生出多的含义。一汉语大 字典将“偶;组。楚辞招魂:分曹并进,道相迫些。王逸注:曹,偶也。” 的义项及例证列为“曹”字分析的第三项,而把许慎和段玉裁的说解放在第一项,很 明显,“曹”的本义应为“偶;组”义,汉语大字典的本义分析不对。辞源训 “曹”为“群;众”,引国语周下:“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 其不废也。”注:“曹,群也。” 综上可知,“曹”的本义当为“偶、群、组、辈”等义。许慎将形体分析为从“日”, 又将其本义附会讹变之后的形体,这是不正确的。“狱之两曹”当是引申义。 6 、皂 r 说文:“害,谷之馨香也。象嘉谷在裹中之形,匕所以扳之或说皂,粒也。 凡皂之属旨从皂又读若香。( 皮及切) ” 皂 甲骨文为盈、爱、学( 甲骨文编2 3 3 页) 金文为蛩( 金文编3 5 2 页) 看这些形体,“皂”像一种器物。 戴家祥认为,。上象器之盖形,下形与撂字相似。卜辞作盒,下形则与豆字古文相 似,是古器物之形明矣。”( 释皂国学论丛第一卷第四号) 董莲池认为:“其上 表簋中所盛的饭食,这是为了表示簋而连带画出的部分。” ( 说文解字考正岜部2 0 0 页) 无论怎样,他们都认为“岜”是古代的器物。 关于“皂”的形与义,我们从“皂”部的“即”和“既”两字也可以得到证实。 即甲骨文为敛、锄( 甲骨文编2 3 3 页) 像一人跽于簋前就食之形。 既甲骨文为段、钨( 甲骨文编2 3 4 页) 像一个人踞于簋前同头之形,表就食 已毕 我们可以看出,两字所从之“皂”,都作器物义讲。因而,“皂”的本义为古器物。 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 正如姚孝遂所说:噬为郑,、即,、既,、毁,诸字所从,亦即说文之皂字。许 慎解皂,字之形义俱误。自当象粢盛在姣之形,不必为嘉谷,与香字无涉。皂, 实即簋之初文。”( 甲骨文字诂林第三册) 因此,结合“皂”的形体分析及学者们的观点,我们可以认定许慎释“皂”的形 义全误 二、字形说解不正确 在说文中,许慎对某些字的意义说解虽然正确,但对其字形的分析却是不对 的。这仍是因为许慎看不到更早的古文字形体,而所依据的小篆形体又发生了讹交。 有的小篆形体虽然没有大的讹变,但它与甲骨文、金文相比,仍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所以许慎的字形说解仍会出现错误。 1 、卑 说文:。舔,玉爵也。夏日琏,殷日牟,周日龠。从叩,从斗,厂) 象形与爵 同意。或说爵受六升。( 古雅切) ” 母甲骨文作w ,一( 甲骨文编5 3 0 - - 5 3 1 页) 金文作浒( 王国维说象二柱三足一耳)( 金文编9 2 8 页) 从“晕”的甲骨文、金文的形体上看,我们根本看不到许慎所分析的蛛丝马迹, 许慎分析的形体可疑。 罗振玉认为“绎”是象形字,。翠从册不见与爵同之状,从门亦不能象珲形。今 卜辞霹字从h ,上象柱,下象足,似爵而腹加硕,甚得肄状。知许书从霉作者乃由 竹而讹,卜辞从l 氏,象手持之,许书所从之斗,殆又由此转讹者也。又古彝文有竹 字,与此正同,但省 耳。其形亦象二柱三足一耳,而无流与传世古聋形状吻合, 可为卜辞p h 字之证”。(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4 1 0 5 页引) 罗的观点甚是,而且一 些重要的工具书都采用了同样的观点来纠正许慎的错误说法。 汉语大字典引了商承柞殷虚文字类编中的一段话:“( h 辞肆字) 上象柱, 下象足,从爵而腹加硕,甚得聋状h 辞从,象手持之,许书所从之斗,殆又由 此转讹者也。”辞源上记载“珲”的分析为:。古代铜制酒器。似爵而较大,有三 8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足、两柱、一錾,圆口平底,盛行于商代”随书还附录了舜的实物图像,与所描绘 的完全一致汉字形义分析字典 的解释为:“甲骨文霹为象形字,有三足两柱。” 所以,我们认为许慎据篆文讹体来说其形,支离破碎,不可从。 2 、尤 说文:。碱,异也从乙,又声( 徐锴日:乙欲出而见阂,见阂则显其尤异也 羽求切) ” 尤甲骨文作夏、i ( 甲骨文编5 4 7 页) 金文作父( 金文编9 6 2 页) 对照“尤”的甲骨文、金文的形体以及许慎的小篆可以看出,许慎所训“尤,从 乙又声”是就小篆形体为说,而从其甲骨文、金文的形体来看,它不可能单纯只是形 声字。孔广居臼:“尤,古肮字。从又,乙,象赘肮,又亦声。”( 朱芳圃 殷周文字 释丛卷下引) 朱芳圃又说:“盖尤为初文,从又一。又,手也,一,指赘肮。字之 结构,与寸相同。二字皆从又一,惟一指赘脱,一识寸口,位置不同而已。”汉 语大字典也引用了孔、朱二人的观点对许慎的形体分析进行了订正。 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释林释古文字中附划因声指事字的一例( 第4 5 1 页) 中 说:“甲骨文尤字习见,作! 崦弦,金文作x 。上部皆从横划或斜划,下部右侧无从乙 者。尤字的造字本义,系于 字上部附加一个横划或斜划,作为指事字的标志,以别 于又,而仍因又字以为声。” 姚孝遂云:“尤字作 ,从又,从一。说文误以为从乙又声,从而导致种种奇 谈怪论。”他认为所从之。一”,“仅仅是为了区别于又而加上的区别符号,其本身不 具备任何其它的涵义”。( 说“一勺第二届国际中国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 , 汉字形义分析字典也采用了上述学者们的观点,认为“从又从一,又表示手, 一表示手上的赘胱”。 因此,我们认为,“尤”一词与。又”音近,字是取“又”为声,于“又”上加 一横划为区别而造成,许慎以“从乙”为说不准确。 3 、餐 说文:。蟹,分别也。从航对争贝读若同。( 胡畎切) 一 9 说文解字 误释类型研究 -曩 赞 甲骨文文为泌、譬 ( 续甲骨文编一古文字诂林第五册1 6 7 页引) 可以看出“赞”的字形当为二虎颠倒之形。马叙伦在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九 中说:“据五经文字日,俗蟹以二虎颠倒,与说文字林不同。窃以为俗作是也。则字 当作甓。如蔫字之比,以其难写,乃作餐。一 商承祚认为:“鳍象两虎对争之形,即许书蟹之本字。后世传写误正成髋。”( 殷 虚文字考国学丛刊第二卷第四期) 此外,马叙伦和商承祚都以唐李英公碑上的“贸”字写作“赞”为例,说明了二 虎当为颠囱之形。可见,“蟹一应从“辩”。 至于“簧”字从贝之说,许慎的观点也有误。 赞金文作雯( 赞母鬲)( 金文编3 3 7 页) 金文编还在此字下标明了“赞,从鼎”,而且从金文形体上我们也看不出它 从贝。 鼎甲骨文为籀、蛹( 甲骨文编2 7 7“员一所从) ,简写为甏、鬟( 甲骨文 编3 0 5 页) 金文为襄( 盂鼎) 、异( 函皇父簋)金文编) 3 8 8 3 9 0 页) 贝甲骨文为、豹( 甲骨文编2 7 7 页 金文为镑、又( 金文编3 4 0 页) 林义光在文源卷八中日:“从鼎即贝之讹,贝与鼎古多相混。一 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九认为:“以鬲文证之,盖从鼎得声。” 结合“鼎”、“贝”的古文字形体以及诸家之说,我们认为古文字从“鼎”者,篆 文讹作了从“贝”。“赞”字所从之“贝”显然是“鼎”之讹。许慎由于没有见到过“赞” 字甲骨文、金文的形体,而受其小篆字形的局限,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4 、舍 说文:“害,市居口舍。从,中象屋也,口象筑也。( 始夜切) 一 舍金文为兮( 散盘1 、巷( 居簋)( 金文编3 “页) 从上面的字形可以看出,“舍”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为9 ,下为可。通过考正 对比发现,其实“舍”字上半部为“余”字,而从居簋上之,“舍”字形体来看,会更 1 0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楚地看出从“余”。 余甲骨文争、争( 甲骨文编3 0 页) 西周金文为争( 金文编5 1 页) 结合“余”的甲骨文、金文形体,我们可以确定“舍”从“余”是正确的。“舍” 在金文大字典( 1 3 0 页) 中的字形为杏,戴家祥日:。金文中有许多添加口部形 符而意义不变的字,如鼓作彀,璺作羹,今作含等。此鑫和舍字,从铭文内容看当 是作余字。”且戴家祥认为“舍”“余”吉音相同,“同隶鱼部”。杨树达在积微居金 文说王孙遗诸钟再跋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舍余古音同”。 从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古文字字形及相关的文献记载,可以推断出,对于“余” 和“舍”,人们为了将二字区分开来,就以“余? 为声,加“口”为区别符号另造出 一个“舍”字来。 所以,“舍”字形体应分析为从口余声,许慎对“舍”字的构形分析不正确。 5 、牾 说文) :“褥,逆也。从午,吾声( 五故切) 一 以林义光、马叙伦、杨树达为代表的学者们,都考正分析“镭”:从午非义,午 吾皆声 董莲池认为,“牾逆”之“牾”初借“午”字,后加“吾”声分化出“牾”字以 代表牾逆之“牾”,故“午”、“吾”都只起表音作用,不得把“午”视为意符。 我们认为,许慎的观点不对。应把“午。和“吾”都当作声符。 三、字义说解不正确 在说文中,许慎对某些字的意义说解不正确。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因:许 慎或是把后来的常用义作为字的本义;或是附会后世典籍为说;或是依据小篆形体结 合后代文献为说。这都造成了字义说解方面的错误。 1 、吉 说文:“舌,善也。从士、口。( 居质切) 一 从甲骨文编金文编等收“吉”古文字形体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吉” 1 1 说文解字 误释类型研究 在古代是个常用字,它有很多的形体为了使大家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我们可以对其 形体进行归纳。“吉一的甲骨文形体共有两类:一类作g 、鲁等形( 甲骨文编4 2 页) ,这些以金为特征,像锋锐的戈头。一类作专、者等形( 甲骨文编4 2 页) ,以矗 为特征,像斧钺之形。 到了西周,金文。吉”的形体承袭了甲骨文后一种形体,作吉、吉之形( 金文 编醴页) ,那么可知,许慎的小篆本于金文 对于“吉”的本义,于省吾、朱芳圃都认为。吉”所从的苫像兵器,? 吉”有坚 实之义,这两点是可取的。裘锡圭认为:“古人是在具有质地坚实这一特点的勾兵的 象形符号上加上区别性意符口造成。吉字来表示当坚实讲的吉这个词的。 这种造字的方法跟古字、客字是一致的。由此可知吉字的本义就是坚实。” ( 说字小记北京师院学报一九八八年第二期) 林法指出:“吉字的造字用意殆与吉( 固之本字) 、弛( 强之初文) 相类,古字 乃就审( 盾) 形加口示其坚,则吉字乃就戈形或钺形加口示其利。一( 士王二字 同形分化说载于张政娘先生八十寿辰论文集尽心集) 结合“吉”的甲、金文形体及各家之说,我们认为“吉”的本义当为坚实、锐利。 但是我们又发现,“吉”字在文献中常用来表示“善;吉祥”之义。诗召南摞 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毛传:“吉,善也。” 楚辞天问:“何乞彼小臣, 而吉妃是得? ”王逸注:“言汤东巡狩,从有莘氏乞匀伊尹,因得吉善之妃,以为内 辅也。”( 汉语大字典5 7 6 页) 对于这一现象,谷霁光总结得非常精妙:“兵器坚利、坚久的特点,吉字原始意 义为坚利,坚久,在古代尚持续保留下来,后世才由坚利、吉利转而以吉祥之意为主, 那只不过原始意义的一个方面。”( 有关军事的若干古文字释例( 一) 江西大学学报 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因此,我们认为“吉”的本义应为坚实、锐利,“善”是其引申义。 2 、藉 “ 说文:“描,帝耩千亩也。古翥使民如借,故谓之耩从来,彗声。( 秦昔切) ” 耩甲骨文作岿、只( 甲骨文编2 0 2 - - 2 0 3 页)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孥位论文 西周金文作磅( 令鼎) ,留( 弭伯簋)( 金文编,2 9 2 页) i 睡虎地秦简作奉季睡虎地秦简文字编 6 5 页) 对比上述几组形体,我们一一来作分析。耩”的甲骨文像人手足并用以耒发土 之形,其本义当与耕地有关。西周金文追加“昔”声变为令鼎上的形状,而弭伯簋上 之“赭”之形体握耒之手已与人体分离。到秦时所见的“藉”字,由弭伯簋上的形体 讹成的形符“未”与“昔”声组成,删除了主体人形,故有了说文中小篆“耩” 的形体。那么,通过分析其形体我们可以知道许慎的释义是有误的 对于“藉”字本义的分析,我觉得徐中舒和郭沫若的考释最为精确。 徐中舒日:“甲骨铜器中之耩字,就是象人侧立推宋,举足刺地之形故藉字本 义应释为蹈、为履: 籍,蹈也。言亲自蹈履于田而耕之也。( 后汉书明帝记注引五经要义) 藉谓蹈藉也。( 颜师古汉书文纪注引臣瓒说) 籍、藉、糟,古通用字。或转为踱: 一人跖耒而耕,不过十亩。( 淮南子主术训) 修胫者使之跖镘。( 淮南子齐俗训) 从容房闱之间,垂拱持案食者,不知跛耒躬耕者之勤也。( 盐铁论取下篇) 民踱耒而耕,负担而行,劳罢而寡功。( 盐铁论未通篇) 。 跖、踱古通用。淮南高诱注:跖,蹈也。此可证蹈履为藉字正解,后来耩字为借义所夺。” ( 耒耜考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 徐的这段考释很精凿,举证也六通四髑。 33 郭沫若云:。卜辞帚字作奉、来诸形,余谓此乃藉字初字。象人持耒耜而操 瞄 作之形。金文令鼎藉字,其字作倒,象形昔声,彼所从之象形文即此字也。耩字形 虽略变,然与令鼎文正相仿佛。卜辞与金文之异,仅在一为象形文,一为形声字耳。 m 象形之文,例先于形声,故捌实即藉之初字也,字形既有说,按诸原辞亦一律可通。 令2 藉臣,、令要小赭臣,者,犹令鼎之稽农,也。麦乃人名,口藉受年,王 其观藉,其为耕赭之义自明。”( 释耩一甲骨文研究7 6 - - 7 7 页) 郭沫若证明 金文诸“耢”字,正如叶玉森评价的,“使宋以来之聚讼一扫而空”。( 殷虚书契前编 集释卷六) 说文解字,误释类型研究 综上可知,许慎释“赭”义纯属附会后世典籍为说,“耩”的本义应是耕田。 3 、敝 。 说文:- 糙,帔也。- - e i 败衣。从炙,从甫,弗亦声( 毗祭切) 一 敝甲骨文为融、撼、投( 小篆为辅 从上述的字形来看,“敝”当与手拿棍敲打有关。但过去的学者都没有注意到这 一点,只是沿袭前入的说法,以讹传讹。 帔段玉裁注指一幅巾。 桂馥日:“当为裱,馥所以蔽前。” 板是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用熟牛皮制成。 而至于“败衣”一说, 急就篇:“巾匕敝囊橐不直钱。一颜注:敝,败衣也。 诗缁衣f 。缁衣之宣兮,敝予又改为兮。” 论语:。农敝缟袍。”又云:。敝之而无憾。” 札记缁衣:“苟有衣,必见其敝。”注云:敝,败衣也 许慎凭着小篆的形体,结合古籍中的用例得出了不正确的观点,并使这一观点流 传很久。 近现代的一些文字学家根据对甲骨文等早期文字的考释,对“敝”的本义提出了 质疑,且总结出了可信的结论。可遗憾的是,汉语大字典、辞源都没有利用这 一新观点,仍是一成不变地沿袭了说文的观点。 裘袭圭在说字小记中对“敝”作了详细的分析:“从甲骨文字形看,敝字 显然象击巾之形,巾旁小点表示击巾时扬起的灰尘。从臭从巾,击巾的意思 已能表示出来,所以巾旁小点有时被省去。一并考正认为说文训为“击也”之“警” 是表示“敝”字本义的分化字。 我们认为。裘袭圭的说法是可信的,“敝”的本义应当是击也或拂也。许慎所释 “敝”的本义不正确。 4 、 说文:“只,剔人肉置其骨也。象形,头隆骨也。凡丹之属皆从 。( 占瓦切) ” 1 4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丹甲骨文为、算( 甲骨文编1 9 8 页) 从字形上看,“丹”像一些骨架相互交错。正如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释林中所 说:“甲骨文宅字本象骨架相支撑之形,其左右的小竖划,象骨节转折处突出形。 丹为古文骨字的初形。”陈梦家在释丹中也认为:“丹为卜骨之骨,引申为骨。” 可见,“丹”应为“骨”字初文。许慎关于“丹”的本义说解不正确。 但我们见到许多资料上都把“丹”作为动词来分析。 列子释文:“丹,剔肉也” 说文丹部:“丹,剔人肉置其骨也。”段玉裁注:“丹,俗作剐。 一 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元年:“太后命磔于天津桥南,便百官射之,既乃 其 肉,锉其骨。”胡三省注:“丹,剔人肉至骨也。” 辞源汉语大字典等也都把“丹”作动词来分析。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字孳乳的过程。象形字加符号变作新字,乃文字孳 乳之惯例。“丹”加义符“肉”为“骨”为“肯”。“骨”,说文:“从丹有肉。”;“肯”, 说文:“从肉,从丹省。一加形符为“褐一“锅”,用作器名。这些都是“丹一用作 名词的。当“闩一被用作动词爵,后人又为它加“目”符,变成一个从目丹声的的形 声字“剐”,有割肉离骨之义。以“丹”为基础加形符义符的字还有很多,这里就不 一一赘述了。 许慎由于没见过“丹”的甲骨文字形,而根据以后的一些把“丹”作动词用的文 献资料就把“丹”的本义确定为动词义,这是不对的。丹”的本义应为骨,“剔人肉 置其骨”乃假借义。 5 、, 说文:“婷,事之制也。从p 、。凡i p 之属皆肘p 。阙。( 去京切) 一 i p 甲骨文作鳢、# ( 甲骨文编3 7 8 页) 鼹、雒( 续甲骨文编古文字诂林第八册1 2 1 页引) 通过上述字形可以看出,“妒”的甲骨文形体像二人相向形。罗振玉在增订殷 虚书契考释中中日:“h 辞g 字从二人相向。绑字从此。亦从l ;。知黪即 矣。此 为鬻背之衢字。y 象二人相衙。犹北象二人相背。许君谓为事之制也。非也。” 郭沫若在卜辞通纂中云:“霉g 字罗王均释$ 产。卜辞卿字有作溅、鲻诸形者。 说文解字) 误释类型研究 则此自是卵字无疑。一 面甲骨文为彝l 、i 豇 ( 甲骨文编3 7 8 页) 西周金文为强( 宅簋) 、 e ( 毛公鼎)( 金文编) 5 1 3 页 通过这组形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郭沫若的观点是正确的。“卯”为“卿一之所 从 杨树达文字形义学、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卷九都表达了与罗、郭相一致的 观点。 汉语大字典同样也引用了罗振玉的观点 由此可见,“卯一当为方向之“向一的本字。许慎由于没见过其古文字形体,而 只以小篆形体为说,这是不对的。 四、字头说解正确,重文说解有误 说文的字头一般为小篆,间有古文或籀文,重文包括古文、籀文、小篆及小 篆或体等不同的文字形体。在各个字头下,许慎总是先分析字头的形体,然后再说解 古、籀等重文,通过这些不同字形的分析以探求字的本源中国文字经过“隶变”之 后,形体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难以看出其本来面目。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够比较清 楚地了解一些文字的来龙去脉,主要应归功于有了 说文这部书。但许慎对于一部 分文字形体的说解也不是完全正确的,有些字,字头说解正确,而古、籀等重文的说 解却有误,我们可以通过下列的例证来加以说明。 1 、君 说文 :。器,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 举云切) 帑古文象君坐形。” 君甲骨文为导( 甲骨文编4 0 页) 西周金文为是( 穆公鼎)( 金文编5 8 页) 从“君”的甲、金文字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字本从尹从口,所以许慎的析形释 义是正确的,但他对其古文构形的分析不确。强运开在 甲鼓石鼓释文中说:“天 君鼎作昏,夜君鼎作悬,自者君盘作合,邾公钟作晷,君夫喜作昏,皆古文君 字,说文作帑疑传写有误处。一李孝定在金文诂林读后记中云:“君字以作忿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尹从口为正,渐变作晷作昏,遂为许书古文譬所自畴一其实,古文“譬一的上 部都是“尹一之讹,下部是。锣一之变,这可以从“君一的形体演变轨迹看出:蚤 ( 存1 5 0 7 ) 器( 召卣) 息( 散盘) ( 莒侯簋) 臻( 侯马盟书) 祭( 说文古文) 。是“尹一旁的讹变导致“君一字出现不同的形体,而说文 古文的字形更是直接源于侯马盟书“君”字形体 因此,我们认为古文“君”构形不是君坐形,许慎释古文形体不确。 2 、娩 说文:“考翥,怒也从女,鬼声( 俱应切) 锈娩或从聆省一 许慎释“娩”字或体有误。或体“愧”应当分析为从心鬼声,正如“惭”字是从 心斩声。许慎解释“娩”之或体“从驰省”很是迂曲 段玉裁云:“即谓从心可也。” 刘心源认为:“愧从心无缘定为聆省。玉篇耳部耽下云:说文与娩同, 惭也。乃知今本所谓从驰省者为耽也。”( 奇觚室吉金文述卷) 综上所述,或体“愧”当为从心鬼声,许慎对小篆或体的分析不正确。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口腔数字化诊疗设备采购周期与代理商选择标准评估报告
- 2025-2030口腔数字化诊疗设备渗透率提升与医疗器械市场分析报告
- 2025-2030即食辣椒食品年轻消费群体画像与产品迭代方向分析报告
- 2025-2030医药企业创新能力评估与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 2025-2030医疗影像AI诊断标准化建设与临床应用评估
- 2025-2030区域性鲜啤品牌突围战略及市场渗透方案研究报告
- 松原市智慧社区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与提升对策研究
- 阿利卡的绘画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实践研究
- 城市街区建成环境对碳污协同效应的影响及优化对策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 G公司敏捷开发模式下A软件质量管理改进研究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附含答案
-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说课 课件
- 电气绝缘测试技术(全)
- 大班课件-它到哪里去了
- 广西贺州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 “改土归流”后湘西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变迁(二)获奖科研报告
- 有机朗肯循环(ORC)中低温余热发电与工业余热利用
- 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
- ISO-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回收登记表
- 世界现代设计简史-下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