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集异记》语法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集异记》语法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集异记》语法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集异记》语法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集异记》语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 i ”r h ! i i ; 2 摘要 集异记是巾晚店时期一部比较有影响的志怪兼传奇。盹质的小 兑集。这一时期的 汉语发展i 卜处于新旧阅质交俗的过渡时期,集异记虽然总体r 说是用丈言! ;成,f 日 其作为传奇专集,形式自由,题裁活泼,较之l f i 宗的八大家派占文,具有一定的 j 语色 彩,能够反映出那一时代的语言特色。 本论文将通过集异记语言概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 面主要对介词、副词、定状补= 三人句子成分以及削断句式、递系式、使成式、处置弋、 被动式五大句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具有时代语言+ 发展特点的浯法现象,挖掘 其中的新质因素,以此窥见中晚唐时期语法发展的演进历程。当然,独木不成林,一本 书毕竟有它的局限性,还需要借助同时期的其他作品,如敦煌变文、庸人小说等, 以避免片面之辞。 在集异记中新的语法发展j 要体现任以下几个力l f l :( 1 ) 介词:旧介词舆”、 “冈”、“自”、“用”) 出现新意义和新用法;新必介词“和”的出现。( 2 ) i 大句法 成分:作定状补的语法成分更加十富灵活,如1 t :t x 晤的复音剐词大量增加,名词、动词 及其短语基本都可以充、j 定状补成分,等等。( 3 ) “大句型:判断句中,系词“是” 得以普遍应用,并且出现了很多活用用法;递系式中,连接兼谱的动词范围进一步扩 大,兼语可以省略,多个可以连接兼语的动词连用。使成式,在集异汇中 j 现了 “动词+ 去”的结构,这一时期的使成式结构述语和补语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处霄式, 在集异记中有的处置式动洲后而带有宾语,摆脱了光卡丁动词。被动式,除了仍沿 用卜占“为”字句外,“被”字句存使用频率上大有赶超之势,并jl “被”字句也能插 入施事者,在一般口语早逐渐代替了“为所”结构,还有被动式和使成式相结合的用 法。 以上这些语法现象将在形文中具体展丌论述,力求全面f 展现集异记书的语占 风貌。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写作能u :史多的人了解集异记,比能从中窥探出j j f l i - g - 法 发展的历程,并为汉语史的断代语吉研究做一点綦础陀的补广i : :作,以此确定其的语吉 学价值。 关键字:中古时期集异记介词状语定语补语判断句递系式使成式处 置式被动式 l - j 1 t l i k i l k , i l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o fb i z a r r es t o r i e s ”i sam o r ei n f l u e n t i a ll e g e n d r yi nt h em i d d l ea n dl a t e 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i s a tt h ep e r i o do ft h eo l da n dn e wt r a n s i t i o n a l t h o u g h ,i n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o fb i z a r r es t o r i e s ”,t h ew h o l ew a sw r i t t e nw i t ht h ec l a s s i c a l l a n g u a g e ,b u t ,a sal e g e n d a r ya l b u m ,t h ef o r mw a sm o r ef r e ea n dt h em a t e r i a li s m o r el i v e l y , t h a nt h ee i g h tf a m o u sw r i t e r so f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yw h oa d v o c a t e dc l a s s i c a ll a n g u a g e a n da r t i c l e t h i sl e g e n d r yw i t ho r a lc o l o rc a nr e f l e c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l a n g u a g eo ft h a t e r a t h i sp a p e rw i l ld e s c r i b et h el a n g u a g eo f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o fb i z a r r es t o r i e s ”f r o mt w o a s p e c t so fm o r p h o l o g ya n ds y n t a x i no r d e rt os u m m a r i z et h ec h a r a c t c r i s t i c so ft h en e wa n d s p e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o fl a n g u a g ei nt h i sp e r i o d ,a n dt a ps o m en e wf a c t o r s ,a sag l i m p s eo f t h e e v o l u t i o no fg r a m m a ri nt h em i d d l ea n d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o fc o u r s e t h et r e ed o e sn o t m a k eaf o r e s t a f t e ra l l 。ab o o kh a si t s1 i m i t a t i o n s ,b u ta l s on e e d so t h e rw o r k si nt h es a m e p e r i o d s u c ha s ”d u n h u a n gb i a n w e n ,”c h i n e s en o v e l ”s oa st oa v o i do n e - s i d e ds p e e c h t h el e g e n d r yr e f l e c t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n e ws y n t a x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a r e a s :( 1 )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t h eo l dp r e p o s i t i o n sc y u ”,”y i n ”,”z i ”,”y o n g ”) a p p e a r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n e w m e a n i n ga n dn e wu s a g e ;n e wp r e p o s i t i o n s ”h e ”a p p e a r a n c e ( 2 ) t h et h r e es y n t a xe l e m e n t s : t h es y n t a xe l e m e n t sa sa t t r i b u t e 。a d v e r b i a lo rc o m p l e m e n ti sm o r er i c ha n df l e x i b l e ( 3 ) f i v e p a t t e r n s :j u d g es e n t e n c e ,c o p u l a ”i s ”h a sb e e nw i d e l yu s e d ,a n dt h e r eh a v eb e e nm a n y f l e x i b l eu s a g e ;d e l i v e r ys e n t e n c e ,t h es c o p eo fv e r bw h i c hc o n n e c tt h ec o n c u r r e n tp h r a s e e x t e n d e dw i d e l y ,a n dt h ec o n c u r r e n tp h r a s ec a nb eo m i t t e d ,a n dt h i sk i n do l 、v e r bc a nb e c o n n e c t e dt o g e t h e r 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 ,i nt h el e g e n d r yt h e “v e r b + t o ” s t r u c t u r ea p p e a r e d ,i nt h i sp e r i o d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w a sn o te n o u g hc l o s e t r e a t m e n tm o d e l ,i nt h el e g e n d r y ,s o m ed i s p o s a lv e r b sh a v eo b j e c t ,o u to fb a r ev e r b s p a s s i v e i na d d i t i o nt os t i l lf o l l o wt h ea n c i e n t ”t o ”w o r d s ,t h e ”b e i ”w a su s e dm o r ef r e q u e n t l y , a n dc a nb ei n s e r t e dt h ew o r d so f ”w e i ”i ng e n e r a l g r a d u a l l yr e p l a c e di ns p o k e nl a n g u a g e b e s i d e s ,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p a s s i v ea n d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a p p e a r e d t h e s eg r a m m a t i c a lp h e n o m e n aw i l lb ed i s c u s s e di nt h et e x t ,s t r i v et os h o wt h el a n g u a g e s t y l eo f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o fb i z a r r es t o r i e s ”h o p et h a tt h r o u g ht h ew r i t i n go ft h i sp a p e r ,m o r e p e o p l ec a n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o fb i z a r r es t o r i e s ”,a l s ot a pt h ep r o c e s so fg r a m m a r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a n dm a k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s t u d i e s i no r d e rt od e t e r m i n ei t sl i n g u i s t i cv a l u e k e yw o r d s :m i d d l ea g e s c o m p l e m e n tju d g es e n t e n c e m o d e lp a s s i v e , c o l l e c t i o no fb i z a r r es t o r i e s d e l i v e r ys e n t e n c et h es t r u c t u r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a t t r i b u t ea d v e r b i a l o f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 ,t r e a t m e n t - l h 耋 : ) ,。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 - i i 目勇乏”“”“”一 绪论”“”“”一”“”“”1 第一章词法5 第一节介词阵容及其分布研究5 第二节副词研究1 0 第三节附加成分的复杂化1 5 第二章句法2 0 第一节判断句及系词“是 的分析2 0 第二节递系式分析2 5 第三节使成式分析2 6 第四节处置式分析2 8 第五节被动式分析2 9 第三章结语”3 2 参考文献3 3 致谢”“”3 4 i i l i 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 汉语史就是研究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古汉语尤其是唐代恰 好处于古代、近代汉语的交界过渡处。今天我们阅读这一时期近乎文言、又似乎白话的 作品,虽不像上古汉语那样佶屈聱牙、晦涩难懂,但也不像现代白话那样容易让人读懂, 这一方面是因为词汇经历千年的大变动,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语法的变迁。令人欣喜的是 当前对中古时期的词汇研究已取得了众多成果,如江蓝生先生的唐五代语言词典、 刘进先生的唐代传奇词汇研究等,为我们的阅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帮助。然而面 对当前硕果累累的词汇研究,中古时期的语法研究特别是唐代语法的研究就略显逊色了 些,于是我致力于这一薄弱环节的研究,探索唐代汉语语法演进的历程。 我之所以把目光投向唐传奇并且以集异记作为基本语料,除了新腰因质交替这 一过渡时期的特殊性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之外,还在于唐传奇是这一时期的重 要文学样式之一,是唐朝除诗歌之外的另一座文学繁荣的高峰,并且唐传奇社会涉及面 广,大多出自当时文人学士之手,用的虽基本上是文言,但其形式较为自由,题裁活泼, 较之正宗的八大家派古文,口语色彩要浓厚些。 第二节集异记文本概况 我选择的基本语料集异记,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但一说起王涣之、高适、王 昌龄旗亭画壁的典故,应该有点印象。集异记是唐代一部比较有影响的志怪兼传奇 性质的小说集,被后人誉为唐代“小说之表表者 ,并为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大量的 题材原料,比如,集异记中金友章一篇即为西游记中白骨精的雏形所在,聊 斋中的人妖情缘也是受其影响而有所创作,还有王维演奏郁轮袍,裴越客以虎 为媒,崔韬遇虎女等故事,都曾被后人引作典故,或编成戏曲小说。 集异记的作者薛用若,中唐时期,山西籍作家,也正是因为作者是山西人,所 以我最初选择它作为我研究山西方言的语料,但仔细一想想,山西方言众多,就算是同 地区隔一个村就有很大差别,从我自身的成长经历来说,受普通话影响很大,自身具 备的方言语料也不甚丰富,并且关于薛用弱的生平史上记载不多,无法确定它的具体籍 贯,无从断定他处于山西哪一方言区,对于研究也就缺乏一个明确的方言参照对象。但 是我的思绪并未因此卡壳,而是把眼光放得更开阔,要把集异记放在唐代汉语发展 的大背景下,试图去挖掘它所代表的那一时代的语言特色。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集异记的版本流传,新唐书- 艺文志著录此书3 卷,今本2 卷, 共1 6 篇。太平广记采入颇多,清人陆心源据以辑录佚文4 卷,编入群书校 补,稍有遗误,所辑佚文并不都出自薛用弱著,还有其他人的作品,如南朝宋 郭季产的集异记。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集异记附有补编。我选取的版本就 是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集异记。 唐代李家天下,发轫于山西太原,当时的山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都处 在全国的前列,发展快、变化大,自然奇闻异事多,这就为唐传奇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集异记作为三晋唐传奇的代表,在整个唐传奇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并 且当前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方面,而语言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第三节研究现状 关于汉语史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历史语法的研究应在不同的历史断面上选取 若干部在语言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专书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最终汇成详尽系统 的汉语语法通史。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已经做出了大量的成绩,为我 们树立了榜样。 依据王力先生对汉语史的分期,唐代应属于中古汉语时期。中古汉语上乘上古汉语,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频繁更替和隋唐的相对安定、繁荣,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 交流较为频繁,汉语在语音、词汇与语法方面较之前代均有显著的变化,产生了大量的 口语词汇及各类新兴的语法形式,为近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而这一时代汉语在 汉语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这一时期语法发展现象 和演变规律的研究必将有助于认识汉语的发展规律,对整个汉语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 动作用。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王力先生、吕叔湘先生等老一辈语言学家开中古汉语研究的 先河,之后学者们继续研究,n - - 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郭在贻等先生的大力推动下,中 古汉语词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先贤对唐代传奇小说的研究,著书虽多,但大多侧 重于对词语的考证、训释方面,例如郭在贻 释词、 词语考 释、董志翘唐五代词语考释、蒋宗许(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备考录) 杂考 等,这些成果为我们阅读和继续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当前关于唐传奇小 说语法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并且仍处在零星的、片断的研究阶段,目前出 现的论著主要有 反复问句及选择问旬的研究、 与 唐代口语语法、 人称代词研究、唐代小说联绵词初探、唐 代笔记小说中的称谓语研究、唐代笔记小说副词研究、中古小说中的 判断句等,这些为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参考。由于条件限制、能力有限, 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也于众碎片中撷取一粒,为日后对唐代这个共时平面内专题专类的研究 铺垫一方基石。 关于集异记一书的研究,前人多从文学角度研究,对其叙事结构、 文学艺术价值给予了很高评价。但至今未发现关于语言方面研究的论著, 因此,集异记一书的语言学价值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由此,我试图以 专书研究的方法,对汉语史的断代语言研究做一点基础性的补白工作。 第四节研究方法 在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共时和历时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 结合,采用描写、比较和统计的研究方法对集异记中一些语法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因为条件有限,在技术上没建立起一个集异记及其唐传奇小说的封闭语料库,所以 只能靠一遍一遍地阅读,进行数据统计。在此基础上,描写集异记中一些语法现象 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在撰写的同时尽可能地对一些语法现象作出解释,力求描写与解 释相结合。当然,独木不成林,一本书毕竟有它的局限性,还需要借助其他的唐人小说, 以避免片面之辞。 第五节论文结构 本论文将通过对集异记语言概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从词法 和句法两个方面主要侧重于对其中介词、副词、定状补三大句子成分以及判断句式、 递系式、使成式、处置式、被动式五大句型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展现唐代汉语语法 发展演进的历程,体现新、i e t 因质的交替,对旧的吸收与继承,对新的发 展趋势的预见和捕捉。 论文基本结构: 绪论这一部分将从选题缘由、文本概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 以及论文结构这五个方面上作出总体概述。 第一章词法。分为三节,分别对集异记中的介词、副词和附加成 分进行具体论述分析。 第一节介词阵容及其分布研究通过对集异记中介词用法的遍检统计, 这一部分将介词分成七大类( 即引介处所、时间、方式、对象、施事、原因、目的) , 3 ,、 l ,i 、 、,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别进行详细论述,并从中对集异记中介词用法总结出两大特点,即:旧介词( “舆 、 “因 、“自、“用 ) 的新意义新用法;新兴介词“和”的出现。 第二节副词研究集异记中的副词非常丰富,经过对其使用 情况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三个特点,即:单音副词作状语同义词或近义 词较多;复音副词大量增加;叠音副词作状语。这一部分将围绕这三 个特点展开详细论述。 第三节附加成分的复杂化通过对集异记中定语、状语、补 语这三大句子成分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体现这一时期附加成分的变化和 发展。 第二章句法,分为五节: 第一节判断句及系词“是”的分析在集异记中,判断句出现的频率很高, 有的沿袭上古汉语判断句型的基本格式,也有很多用系词“是 连接主语和谓语,出现 了很多活用用法,这一章分为六个部分即:无系词“是 连接的判断句,有系词“是 连接的判断句,判断句的变式,谓语为动词语的判断句、动词“为 与表示判断的“为 , 系词“是”与代词“是”。 第二节递系式分析这一时期,递系式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在集异记主要 就是连接兼语的动词范围进一步扩大;有的兼语动词之后省略了兼语而直接跟动 词;有一些递系式句子用了多个可以连接兼语的动词组成。这一章将围绕这三个方面 详细展开论述。 第三节使成式分析在集异记中出现了“动词+ 去的结构,通过对集 异记及其同时期的作品中使成式运用的情况的分析,使成式在中古时期的发展具有三 个特点:补语大多数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补语在用词上比较灵活;使成式结构 中述语和补语的结合不够紧密。 第四节处置式分析在集异记中,处置式主要用“将”字做引导,并且处 置式的动词后面带有宾语,摆脱了光杆动词。处置式是汉语句法中的一种重要句式,具 有舒缓语气、使谓语部分的语法功能更加活跃、使语意表达更加准确有力的功能,所以 处置式在汉语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成熟,沿用至今。 第五节被动式分析这一章将从三个方面对集异记中的被动式进行论述分 析,即“为 字被动式“被 字被动式被动式与使成式相结合。 第三章结语 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写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集异记,也能从中窥探出 唐代语法发展的历程,以此确定其的语言学价值。 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词法 第一节介词阵容及其分布研究 在古代汉语中,介词数量不是很多,但有些介词的功能比较复杂,唐以前使用的介 词的基本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 介词所引介的成分例词 表示是时间、处所和范于、於、乎、以、在、即、及、自、从、由、当、方、 围到、迨、逮、至、比、竞、投、向、临、先 表示工具和凭借以、因、用、于、於 表示原因以、为、於、因 表示行为对象于、於、乎、为、与、及、从 表示行为施事者于、於、乎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古时期“于 、“於 、“乎 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其表示 的意义也较为广泛,功能也最为复杂,那么在中古时期的发展又将如何呢? 对上古汉语 介词的研究要特别关注“于 、“於 、“乎 的用法,只要弄明白这些,其它介词 的用法也就差不多搞清楚了。在此,中古时期的介词研究要特别关注“于 、“於 、 “乎的发展和演变。“于”作为介词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早已常了,“於”、“乎 则是春秋以后才出现的。这三个词语音相近,功能基本相同,所以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 个词的不同变体。它们在句子中基本可以引介各种成分,但要分辨它们所引介的是哪一 种成分,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以及它们所引介的成分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来作出判 断。中古时期的介词大致沿用了上表中的这些词,但有些介词的用法和意义也发生了些 变化,略有不同于前代,也有一些介词由于不被人们常用,渐渐地退出了介词发展的历 史舞台。在集异记中基本上“於 都取代了“于”的功能,“乎 的介词性质已经 基本消失,一般作句中表停顿或在旬末表语气。针对集异记中介词分布和用法具体 分析如下: ( 一) 表示引介处所或范围成分 根据处所、范围成分与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可以分为起点、活动或存在场所、方 向目标和终点等。 1 、引介动作行为的起点,一般分布在谓语动词之前,可翻译为“从 。例如: 一日忽自外至,神爽不怡。( 徐佐卿第1 页) 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即於怀中出金,可五两许,色如鸡冠。 ( 王四郎第2 l 页) 以上两个个例子中,例“自 引出的处所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发生位移的起 点;例“於 引出的处所成分表示动作行为主体动作发生的位置起点。 2 、引介动作发生或状态存在的场所,可翻译成“在”。例如: 明皇天宝十三载重阳日猎於沙苑。( 徐佐卿第l 页) 吾留之於壁上,后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燕坠矢。( 徐佐卿第1 页) 例“於”引介的处所成分表示田猎的场所;例“於 引介的处所成分表示徐佐 卿所中之御箭被留置的场所。 在上古汉语中,“於 引介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场所置于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极 少,但在集异记中有很多“於位于谓语动词之前的用法,例如: 乃於车中遣下小红锦囊,诸女笑而共开之。 ( 裴通远第1 3 页) 共因之扶起,即於脑后下针寸许。( 狄梁公第1 5 页) 3 、引介方向或目标成分,可翻译成“向 “往 “对 。例女i :i - 遽命衣冠,焚香致敬,盛诸盂水之内,而投於江。( 韦宥第6 页) 在这个例子中,“於 引介了动词谓语“投 的方向。 此外,当动词本身具有趋向意义时,方向目标成分也常常不用介词“於”引介了。 4 、引介终点成分,可翻译成“到 。例如: 登令召入,皆反接其手,束缚甚固,旅之於庭( 带到庭上) 。( 萧颖士第 5 页) ( - - ) 表示引介时间成分 时间成分与处所成分类似,也可以分为起始时间、发生的时间、终结的时间等。 1 、引介起始时间成分,一般都出现在动词的前头,可翻译成“从 。例如: 自后蜀人亦燕後有逢左卿者矣。( 徐佐卿第1 页) 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 王积薪第2 页) 自是并州之人咸思起阁以覆之。( 平等阁第3 页) 在集异记中引介起始时间的介词一般用“自”,这是最古老的一个表示时间 起点的介词,并且一直沿用自今,并且没有发现上古汉语表时间起点的“於”字的用例, 表明“自 在此方面占得是绝对优势。 2 、引介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以翻译成“在 。在这种用法中,介词及其宾语 一般都出现在谓语动词的前头。例如: 曾闻先祖於隋开皇四年生日,自缒南山,不知所终,因是家道沦破。( 李清第 2 4 页) 3 、引介行为终止的时间成分,可翻译成“到 。例如: 及烟焰熄灭,启炉之后,其像无成。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平等阁第3 页) 及期,澄空乃登炉颠,百尺悬绝,扬声渭观者。( 平等阁第3 页) 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仲夏自郑西归,及端午以观亲焉。( 裴珙第4 页) ( 三) 引介工具、方式或凭借的依据成分,引介工具成分可翻译成“用 ,引介方 式及凭借的依据可翻译成“凭 、“依靠”、“按照 等。例如: 吾生同坐大竹篑,以辘轳自缒而下,以纤縻为媒焉。( 李清第2 3 页 仍以铁索周匝束缚,皆用铁汁固缝,重以石灰密封之。( 汪凤第3 4 页) 以上两例引介的都是工具成分,在集异记中多用“以”,用“用引介的例 子还不是很多。 宁王忻然谓左右日:“如言付钱,马送上底。”( 宁王第1 5 页) 非此将何以展卑下孝敬之心? ( 李清第2 2 页) 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 ( 王维第1 0 页) 以上都引介方式或凭借成分,一般都分布在谓语动词的前头。 ( 四) 表示引介对象成分 对象成分按与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可以分为比较对象、言语对象、服务对象、予 取对象、偕同对象、关涉对象、支配对象等。 1 、引介比较对象成分,一般都分布在谓语动词之后,偶尔也分布在谓语动词之前。 可翻译成“比( 差比) “跟 ( 比较异同) 。例如: 此人甚有肖於鄱阳忠烈王也。( 萧颖士第5 页) 姑姥曰:“止此已无敌於人间矣。 ( 王积薪第2 页) 僵卧於石榻,姿状正舆萧颖士相类,燕少差异。( 萧颖士第5 页) 然西凉府今夕之灯,亦亚於此。( 叶法善第1 8 页) 2 、引介言语对象,分布在谓语动词之后,可翻译成“向 。例如: 他日令弟言於襄阳从事,乃书版实於庙中。( 永清县庙第4 3 页) 及归,乃以其实陈於家。( 裴珙第5 页) 及寤,登言於医工。( 刑曹进第1 3 页) 3 、引介服务对象成分,一般都分布在谓语动词之后,用“於时偶尔出现在谓语 动词之前。可翻译成“为 “替 。例如: 左右舆之拔箭,而镞留於骨,微露其末焉。( 刑曹进第1 3 页) 居人怀恩,为余立庙。( 永清县庙第4 3 页) 见小吏而失禄,窃为吾子惜焉。( 凌华第4 4 页) 在集异记中表示“为 、“替 之意的介词一般都用“舆、“为 ,未发现 上古汉语中的“於。 4 、引介与取对象,即所引介的成分表示给予的对象或索取的对象。引介给予对象 时,可翻译成“给 ;引介索取对象时,可翻译成“向。在集异记中仅出现两例, 例如: 珙有怒诚,将丐余力於君子,子其听乎? ( 裴珙第4 页) 7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例用“於 表示索取对象。 小儿无理,将人命为戏,明日舆尊父书,令笞之。( 裴珙第5 页) 此例用“舆表示给予对象。 5 、引介偕同对象成分,表示偕同施事或与施事交互从事某一行为的人或事物,可 翻译成“跟”“和 “同 “与 等。例如: 舆子围棋一赌可乎? ( 王积薪第2 页) 此外,还出现一个介词“和 值得注意一下,即: 所食物余者,便和碗舆犬食。( 裴度第7 3 页) 此例中,“和 表示“连带 , 原句意思就是指“余下的食物连带碗都给了“犬 。 6 、引介关涉对象成分,表示动作行为所向或旁及的对象,可翻译成“对”“对于” “在方面 等。例如: 家富於财,素为州里之豪田亡。( 李清第2 2 页) 宁後有意於华侈哉。( 李清第2 2 页) 茅山道士鲍知远,囚猴神於此。( 汪凤第3 4 页) 7 、引介支配对象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受事者。支配对象成分一般是不用介词引 介的,但有时为了强调,也用介词引介。例如: 是子可教以常势耳。( 王积薪第2 页) 此例中,可以不用介词,但却用介词“以”引介宾语“常势”( 即“教的内容) , 起到强调的作用。 ( 五) 引介施事成分,一般用在被动句中引介施事成分,可以翻译成“被 。例如: 于是少霞方更周视,遂为鹿帻人促之,忽遽而返,醒然遂悟。( 蔡少霞第7 页) 安国一子名何七,年甫六七岁,方眠惊起,因噼有贼,登时为贼射,应弦而毙。 ( 王安国第3 3 页) 居不旬日,则又从军东入,而所聚之财,为盗贼挈去,则无怪矣。( 礓僧第 3 2 页) 因仰大像叹日:“如此相好,而为风日所侵,痛哉! ( 平等阁) 统天镇海之宝,上帝制灵之物,必为幻僧所取。( 叶法善第1 6 页) 壮年为潼关卒,屡被主将鞭笞。( 张光成第3 9 页) ( 六) 引介原因成分,可翻译成“因为 。例如: 以是吾获优赡。养余必使尔罢( 疲) 于奔命以死。( 李清第2 2 页) 某以公事到楚,幸此相遇。( 陈道第5 1 页) 曾闻先祖於隋开皇四年生日,自缒南山,不知所终,因是家道沦破。( 李清 第2 4 页) ( 七) 引介目的成分,起强调目的的作用,例如: 因虚其院之正堂,以俟其来,而佐卿至则楱焉。( 徐佐卿第1 页) 8 - ,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则吾燕身以终志矣。( 平等阁第3 页) 每环回以避之。( 叶法善第1 6 页) 燃之以照书生,乃是一斑狸。( 张华第8 2 页) 以上就是集异记中介词用法的分类情况,从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 - - )“舆 、“因 、 “自 、“用”之类旧介词的新意义和新用法。 1 、介词“舆”的基本职能在于连结两种事物,在集异记中一些介词“舆”表 示“为 、“替 之意,这一意义之前是很少见的,如:左右舆之拔箭,而镞留於骨, 微露其末焉。( 刑曹进第1 3 页) 介词“舆的这一意义和用法在之后唐代的其它一些作品中也多为常见,例如: 钟离末答日:“臣启陛下,舆陛下捉王陵去 ( 汉将王陵变第4 0 页) 皇帝闻奏,拍案大惊:“舆寡人诏张良。( 汉将王陵变第4 6 页) 这种用法的“舆似乎是为同类用法介词“给 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2 、介词“因 在上古汉语中,大多数引进动作行为的凭据或条件,而在集异记 中除这种用法外,主要是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例如:曾闻先祖於隋开阜四年生日,自 缒南山,不知所终,因是家道沦破。 ( 李清第2 4 页) 其实也正是因为有凭据、藉 着、趁着等表示条件、因果的用法,才引申出“因为的用法。 3 、介词“自“在集异记中仍主要引见处所或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疑问 代词“何”作“自 的宾语时位于“自 之后,而在集异记中却是“何 在“自 之前,例如: 是物何自而来,吾甚异之。( 韦宥第6 页) 见佐文日:“此是巨泽,道燕入,客凌晨何自来也? ( 李佐文第5 5 页) 4 、介词“用”在集异记中仍沿用上古汉语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对象,如: 仍以铁索周匝束缚,皆用铁汁固缝,重以石灰密封之。( 汪风第3 4 页) 值得注意 的是,在上例中“用 的宾语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实物,但在这一时期其它作品中“用 所带的宾语更加灵活,表示的内容更为抽象,如; 侧耳用心听。( 燕子赋第2 6 3 页) 下马存身用心听。( 汉将王陵变第4 0 页) “用耳听、“用心听 都是表示听话时的全神贯注,很难说仅仅表示的是引介工 具。 ( - - ) 新兴介词“和”的出现。 “和 ,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中说:“和作借此用,是唐宋 习语,宋词更多。 【l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写到“和是动词发展来的。最初 是拌和的意思,后来发展为连带的意思。和字的后一种用法大约是从晚唐( 第九世 纪) 开始的。”【2 】可见,“和 作为介词,和宾语一起用在动词前,表示与动作行为有 关的事物,表示“连”的意思,我认为在集异记中是较早出现的用例,因为集异 9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记所处的时代是中唐时期,按照王力先生的时间界定,集异记中的介词“和”应 该算是较早出现的。之后,在一些诗句和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介词“和 的用例,如: 言讫捻刀和泪剪。( 捉季布传文第6 0 页) 枕上酒容和睡醒,楼前海月伴潮生。( 白居易- 饮酒夜醒) 灯下和愁睡,花前带酒悲。( 雍陶诗) 第二节副词研究 较之前期的语言发展,集异记中的副词非常丰富,经过对其使用情况的统计分 析,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单音副词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同义或近义副词增多。这些同义或近义副词之间的 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文白之分,某些体现出唐代口语的一些特色;其 二,使用在上下旬中,意同而避免了重复;其三,在表达意义的细微差别上有所分工, 大大扩充了副词的阵容。具体如下: ( 一) 表示对象的全部范围的词:遍、并、皆、咸、尽、悉、具,可译为“都,全。 乐其佳景,因遍幸道室。( 徐佐卿第1 页) 所得金帛,并修宫观,恤孤贫,无爱惜。( 叶法善第1 7 页) 每置一子,皆良久思惟。( 王积薪第2 页) 及开缠,铁像庄严端妙,毫发皆备。( 平等阁第3 页) 自是并州之人咸思起阁以覆之。( 平等阁第3 页) 远近礼敬,拾施丰多,尽修观宇焉。( 叶法善第1 7 页) 寺前古槐仅百株,我霆震一声,剖为芊茎,长短粗细,悉如食筋。( 徐智通 第6 1 页) 其馀追岳神、致风雨、烹龙肉祛妖伪,重效之事,具在本传,此不备录。( 叶 法善第1 9 页) ( 二) 表示不同的主语有共同的动作或状态的词:共、同、并、皆、偕,可译为“一 起,一同,一块儿 。 兰陵萧颖士,杨府功曹,秩满南庭,行侣共济瓜州。( 萧颖士第5 页) 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 王 维第1 0 页) 妇姑皆阖户而休。( 王积薪第2 页) 注意此处的“皆 不同于上一组中的“皆”,在这里妇与姑各处东西二室,“皆” 的语义指向是表示两个人都做出了同样的关门去休息的动作,而上一组中,“及开缡, 1 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铁像庄严端妙,毫发皆备。( 平等阁第3 页) ,“皆 语义指向的是毫发,表示全部 的毫发。 一叟日:“挈棋局与席偕来。”( 叶法善第2 0 页) ( - - ) 用以表示对事实加强肯定的词:乃、固、诚、必,可译为“竟是,的确是, 一定是 。 究其题,乃沙苑翻飞当日集於斯欤。( 徐佐卿第1 页) 我舟中遇子,又知萧氏,固是潘阳胤也。( 萧颖士第5 页) 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 王维第1 0 页) 於是令玄宗闭目,约日:“必不得妄视,若误有所视,必有非常之惊骇。( 叶法 善第1 8 页) “乃 、“固”、“诚 表示对已有事实的肯定,“必 表示对未来事实的判断。 ( 四) 表示程度之甚的词:甚、深、大、极、更、尤、颇、特、最。 或三五日,或旬朔,言归青城,甚为道流之所倾慕。( 徐佐卿第1 页) 上大奇之,因收其剑而宝焉。( 徐佐卿第1 页) 深异之,因询观之道士,皆以实对。( 徐佐卿第1 页) 此更违心,则吾无身以终志矣。( 平等阁第3 页) 而佛身洪大,功用极广,自非殊力,无由而致。( 平等阁第3 页)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 岐王所眷重。( 王维第1 0 页) 数日,则又以索缚身于床,後命出之,而特劳如故。( 叶法善第1 6 页) 师日:“此有麴处士者,久隐山林,性谨而讷,颇耽於酒,锺石可也。 ( 叶法 善第1 9 页) 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日:“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 ( 王涣之第1 2 页) ( 五) 表示时间的词: 1 、表示过去、现在、将来时态的词:素、夙、向、曾;今、顷,方;将; 况堂内素( 向来,平素,一向) 无灯烛,又妇姑各处东西室。( 王积薪第2 页) 广州人庶,夙仰其名,北向侯之。( 叶法善第1 7 页) 向为鬼使所绿,榜妻铁杖百。( 金友章第5 7 页) 又曾居僚山炼药,乃亦思一游,忽已至矣。( 府契元第2 7 页) 琚异之,即谓日:“雨顷在何处? 今赴何遍? ( 王四郎第2 1 页) 琚又日:“雨今停泊在何处。 ( 王四郎第2 1 页) 入门,方( 正在) 见其亲与珙之弟妹张灯会食。( 裴珙第4 页) 五月五日,海将竭矣。( 叶法善第1 9 页) 1 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表示“才 意的词:乃、方; 至五年,乃谢门徒云:“吾往泰山观封禅。( 李清第2 4 页) 所居院异香芬郁,仙乐缤纷,有青烟直上烛天,竟日方灭。( 叶法善第1 8 页) 3 、表示“突然,偶然 的词:忽、偶、乍; 忽闻堂内姑谓妇女日:“良宵无以为逋,与子围棋一赌可乎? ( 王积薪第2 页) 吾行山中,偶为飞矢所加,寻已无恙矣。 乍祝牢落,不胜其受。( 永清县庙第4 3 页) 4 、表示“立刻,马上,速度之快 的词:即、遽、顿、立; 积薪即出橐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日:“是子可教 以常势耳。”( 王积薪第2 页) 遽命衣冠,焚香致敬盛诸盂水之内,而投於江。( 韦宥第6 页) 如法以点,应手清凉,顿减酸楚。( 邢曹进第1 4 页) 清之所医,无不立愈。( 李清第2 4 页) 5 、表示“一会儿 的词:俄。 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日:“起东五南九置子矣。 ( 王积薪第2 页) 6 、表示“再”意的词:後、再、又、亦。 妇又日:“起西八南十置子矣。 姑又应日:“西九南十置子矣。( 王积薪第2 页) 况今众善虚费积年,如或踵前失,吾亦无面目见众善也。( 平等阁第3 页) 行十数步再诣,则已失向之室闾。( 王积薪第2 页) 澄空即深自咎责,稽首忏悔,後坚前约,再谋铸造。( 平等阁第3 页) 上例中“後 、“再 同时出现,避免了重复性。 7 、表示“多 意的词:多,广,大: 蜀道狭隘,每行旅止息中道之鄄亭人舍,多为尊贵有力者之所见占。( 王积薪 第2 页) 於是告报遐迩,大集贤愚,然后选日而写像。( 平等阁第3 页) 知微既至,则究其窟宅,广备薪采,伺候集聚,因环薪从火,众持兵刃焚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