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略汇通》和《韵略新抄便览》音系比较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略汇通》和《韵略新抄便览》音系比较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略汇通》和《韵略新抄便览》音系比较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略汇通》和《韵略新抄便览》音系比较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略汇通》和《韵略新抄便览》音系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略汇通》和《韵略新抄便览》音系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j 牟童年一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尹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垒2 纽导师签名 中文摘要 明代的韵略汇通 和清代的韵略新抄便览是音韵史上两部重要的韵 书两本韵书成书时间相差不远,其作者同为今山东莱州人通过对两本韵书 的比较分析认识两本韵书的不同音系系统,确定其音系性质,发现语言发展 的变化规律,对音韵学研究及山东方言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搜集整 理了两本韵书的语音资料和其他韵书的语音情况,结合现代莱州方言资料比 较全面地对两本韵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发现了两本韵书的不同特点,对 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释,为音韵学、近代汉语、现代方言研究 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资料 在写作方法方面,本文主要依据历史语言学,结合音韵学的一些传统方法 和汉语方言学的方法贯穿全文的是比较的方法:对两本韵书的语音系统进行 全面的比较,找出其不同之处,结合现代汉语和现代莱州方言来解释出现这些 不同的原因此外,本文还与同时期的其他韵书进行比较,明确两本韵书所处 时代的语言环境。本文在韵字的分析,同时期材料之间的参互求证、语音现象 的归纳等方面都用到了一些传统的方法本文还注意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解 决问题,从时代、地域等多方面来分析材料。 本文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一) 两本韵书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 对两 本韵书声、韵、调系统分别进行比较。( 三) 得出比较后的结论 第一章。概述主要介绍两本韵书的情况和研究现状。两本韵书的情况介 绍主要是其作者,成书过程、音系系统、体例,音系性质等。 第二章,对两本韵书进行系统比较。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韵字数量的差异。 二、音节和附音的比较。 三、反切的比较。 四、声母的比较。重点讨论了四个问题:i 知章庄声母的读音2 ,团音 和聘化问题。3 开母的音值。4 、一母和无母的关系。 五、豹母的比较。主要有两个方面:1 韵部数量的差异2 、具体韵部的 变化。主要是:( 1 ) 新抄先寒韵的变化。( 2 ) “丽”系字读音的变化( 3 ) 。y ”韵的形成3 ,入声的安排 六、声调们【e 较。匝点足i 入声调的变化,2 ,f ,声的变化。3 ,个浊l 。 声的变化 第三章,结论。通过比较,确定两本韵书的音系系统及语音性质 关键词: 是历史上一部重要的韵书,书前标明为兰茂编次,毕拱宸更 定。其实这是毕氏的书,成于明代崇祯年间这部韵书以明代正统年问兰茂的 韵略易通为基础,对其进行。分合删补”编订而成韵略易通成于正统 七年( 公元1 4 4 2 年) ,作者兰茂是云南嵩阳人韵略汇通成书比韵略易通 晚了整2 0 0 年,成于崇祯十五年( 公元1 6 4 2 年) 韵略汇通的作者毕拱宸,是明末山东掖县( 今莱州) 人据掖县志忠 节( 清嘉庆修) 及掖县乡贤祠考记 ( 清毛式玉撰) 载: 毕拱宸,字星伯万历乙卯( 1 6 1 5 年) 举人,丙辰( 1 6 1 6 年) 进士 喜著书,官辄所至,缥缃之富充栋字甲申三月( 1 6 4 4 年) 自成大 队至,拱宸分守西城,大风晨晦,拔木扬沙,守将张荣以城降贼,拥拱宸 至晋王府门,睨贼所佩新刀贼日:“睨此何为? ”日:“正欲试此新刀耳” 贼起而刃之其从容如此。 毕氏生年不详。一生大致以1 6 1 6 年为界,前期就读家乡,度“出就塾师” 其后丌始了他的官宦生涯,2 8 年问先后于盐城、陕西、北京、太原等地为官。 他的仕途并不通达,一生东奔西颠,最后因抗拒李白成起义军被杀毕氏热心 学问喜欢著述。著有珠船斋集、凫溪存稿、旅味瓿余,系曜近草、 莱乘,蝉雪咙言六卷,又更定韵略汇通二卷。其中的珠船斋集 莱乘、蝉雪咙言六卷在1 9 9 6 年新编的莱州市志中也有记载 韵略汇通这部书虽然在音韵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四库全书没 有庀载,掖县志、莱州市志中也没有关于毕氏更定此书的记载。这大概是 因为韵略汇通) 是根掘兰茂的韵略易通改定,韵略易通在当时的影响 比较大,人们没有注意到山它改定的韵略汇通一书。或者也可能以为韵 略汇通6 日仟楚! 胶的 5 。其实t 誊t j t 嶷7 i - i , r , 的午代距兰,壹约仃2 0 0 年f r j 时f l j 。 两本书的内容有很大的区别。 5 毕拱宸在韵略汇通的序中说:“正统中兰止蓬先生编韵略易 通一书,汰繁归简,披览如列眉,嘉惠后学甚殷吾莱宿太仆二山先生付之 剞劂。二东人士家传而户购之,见南中办有刻本谓之山东韵略今秋余持 冀宁节诘戎之暇,捡得原帙,分合删补,较原编更定者什之四五,具悉凡例中 期于简便明备为章蒙入门嚆矢稍易其名日韵略汇通”从自序中可以 看出,作者编定此书的目的主要是便于“童蒙入门”,也就是为了教儿章认字 毕氏是在山西开始编辑韵略汇通,时间是在崇祯壬午年,即1 6 4 2 年 定编也在同年年底汇通序 云:“因寿梓而弁数语如左崇祯壬午涂 月莱人毕拱宸题于晋阳淮香亭”可证。 2 、周云炽及韵略新抄便览 韵略新抄便览是清中期的一本韵书,根据毕拱宸的韵略汇通编定 而成作者周云炽,也是今山东莱州人这本韵书发现时间较晚,于1 9 8 9 年由 张鸿魁先生在青岛市图书馆发现 关于作者周云炽,史书记载并不多掘乾隆年问所修的掖县志载,周 云炽为辛巳年( 公元1 7 6 1 年) 举人县志中“选举”部分所列的举人中举 时间最晚的是乾隆二十六年( 公元1 7 6 1 年) ,该年中举的有3 人,周云炽列最 后,“中式六十七名”。其余两人名次比周氏靠前。关于周云炽的其他情况, 掖 县志中没有详细记载我们也就无从得知。 作者周云炽在书莳序中说。“ 韵略一书由来久矣取而抄录之, 正以国朝字典,更兼参之群转不揣固陋,窃为增订,总期于简括之中更 求按览之至便,凡阅一岁而集成又阅十年,癸未( 公元1 7 6 3 年) 之秋,舌耕 之暇乃始誊真于竟成草章,书毕爰取而名之日韵略新抄便览云。”由此可见, 周云炽的新抄成于公元1 7 6 3 年,比韵略汇通晚了1 2 1 年作者编订此 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按览”,即便于人们的查阅 3 、小结 从两本韵书的成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韵略易通、韵略汇通、韵略 新抄便览三者之日j 有一个i ; 后相承的关系。即; 韵略易通韵略汇通 韵略新抄便览 兰茂毕拱宸 周云炽 ( 公元l l1 2 年) ( 公厄1 6 1 2 年) ( 公元1 7 n : 年) 韵略汇通和韵略新抄便览这两部韵| 5 之h j 内容上有着直接的相承 6 关系。作者又都是山东莱州人,所以这两本书之问应该有很多共同点两本韵 书的成书时间相差了1 2 1 年,时日j 差距虽不算很长,但也足以发生一些语音上 的变化。所以通过对两本韵书声、韵、调各方面的比较,应该可以看出语言发 展中的些变化 韵略汇通有不同的版本,本文进行比较的是山东省图书馆馆藏的本子 这个本子没有刻刊年代,亦无刻刊人,张玉来先生曾称之为“初刻本”韵略 新抄便览 是青岛市图书馆馆藏的成文堂本,光绪庚子( 1 9 0 0 年) 版 ( 二) 两本韵书的体例 韵略汇通和韵略新抄便览 这两本韵书的体例基本相同在正文之 前都有自序,凡例、翻切字法,目录其中翻切字法内容完全相 同两本书的正文都是沿用了韵略易通 的体例,以韵部排列,各韵部中以 一首“早梅诗”列出的二十声母分组每组下按等呼不同分出小韵,平声下出 切语,下赅上、去声从体例方面也可以看出,两本韵书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 确实有着前后相承关系 ( 三) 两本韵书语音系统的基本情况 1 、韵略汇通的情况 ( 1 ) 声母 韵略汇通沿用了兰茂韵略易通的“早梅诗”,以这首诗的二十个字 作为声母的代表字即:“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丌。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关于这二十声母的安排,韵略汇通凡例云:。切韵书旧用三十六母, 足称详备但溪群同母,因上下二平,遂分为两;彻澄穿床办同母,而分为四t 初学恒苦其重复早梅诗约繁就简,并为二十母,赅裹无遗,习者便焉。若欲 析其音丌合清浊之精微,则有等韵诸书在。此篇筝蹄置之矣归并三十六母附 后” 【东 并端 风 并敷奉 破 并滂监 早 并精 悔 并明 向 并晓履 暖 并泥娘卜一】并疑影喻【技 并知照 【刀= 并溪群 【冰 并帮【雪】并心邪 【无 并微 人】并r【见 并见 备 肝澄彻穿睐 从 粥疗从 天! j 阪l 宅 , 上】并审禅【来】并来 7 ( 2 ) 韵母 韵略汇通的韵部为十六部,分别是: 一东洪二江阳 三真寻四庚晴五先全 六山寒七支辞八灰微九居鱼十呼模 十一皆来十二萧豪十三戈何 十四家麻十五遮蛇十六幽楼 这十六韵部是归并了韵略易通的二十韵部而来,前六韵为上卷,有入 声;后十韵为下卷,无入声 ( 3 ) 声调 韵略汇通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调位,平声已分阴 阳。 2 、韵略新抄便览的情况 ( 1 ) 声母 新抄继续沿用了兰茂。早梅诗”二十字母的形式。这二十个字母基本 上可以代表新抄的声母系统,和韵略汇通没有大的出入 ( 2 ) 韵母 新抄的韵部由汇通的十六部归并为十四部分别是: 一东晴二江阳三真寻四先寒五支齐六狄微七居虞 八呼模九皆来十萧豪十一戈何十二家麻十三遮蛇十四幽楼 前矗韵为上卷,只有“支齐”一韵附入声,其余四韵皆无入声。后九韵为 下卷,其中“皆束”、“萧囊”,“幽搂”三韵没有入声,其余六韵皆附入声 ( 3 ) 声调 。新抄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平声不分阴阳 ( 四) 两本韵书的语音性质 研究任何时代的韵书音系,都必须明确它的语音性质。汇通和新抄 编定时所依据的语音标准就是它们各自的语音性质。 1 ,韵略汇通的语音性质 关于韵略汇通的语音性质前人有不同的看法: 陆志韦先生的记毕拱宸韵略汇通( 载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第 3 5 页) 足系统研究韵略j l = 通的最早的一篇之释。之驻l i j 兑:。趵略“:j i 珏, 也是明朝术年种官话方言的记录。这书的音韵系统能否代表当时的莱州 8 方言,无从确定虽然是在山西写定的,跟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 的内容显 然有不同之处”( 西儒耳目资是明末来华的法国传教士、比利时人金尼阁编 写的一部罗马字注音专书陆志韦先生认为它反映的是明末的山西方言。) “跟 五方元音 的系统相比较,也不属于同一支派”1 ( 五方元音是以韵略 易通为蓝本删补而成,普遍认为它的语音基础是1 7 世纪的官话读书音) 陆 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没有明确这本书的语音性质 有人认为。兰茂是云南人,毕拱宸是山东人云南话和北方话虽有很近的 亲属关系,但和山东掖县的口语却有一定差别,分韵上就必须重新调整,即要 另行分合”2 。该书虽然在韵略易通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但由于两书作 者的籍贯一南一北,他们著书时必然依据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这就使两书之间 在定音归部方面有了差异,可以说是两种方言音系的反映。”3 张玉来先生在韵略汇通音系研究一书中通过对汇通的序和凡 例的分析,以及和同时期的其他音系( 主要是 ) 的比较,认为韵略汇通代表的是。求雅存正的普通话”所 谓。存雅”就是。存当时官话之雅”,所谓“求正”就是“求语音演化规律之正”, 也就是代表了当时的官话音系。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叶宝奎先生在明清 官话音系一书中的肯定 韵略汇通序云:“音韵之道,雕虫绪技也然而有悟有不悟焉锝其解 者,片言便自洗然反是则白首章句者依然怅怅莫之何相去径庭哉! 余戏竹 马之年出就塾师,受业无何面命以对类四声,即为针芥之投,视同砚席 十余儿皆以筵撞钟也此时反切之学尚未暇及,迨垂髫补博士弟子员,始留意 焉。与同人辈致志劝学。问有二三占下立解,竟成麟角,而余则了了于口,复 了了于心,余多如舌人九译,终作侏儒相视,即再四提撕,犹规填也此岂天 分有限,盖亦学历是靳也焉耳每怪今人视此道为不急之务,晤咿时信口读过, 一遇操觚,平仄悉乖,骈偶失叶,只为识者窃笑先儒于诸子经史诸书,字稍 僻者,明注某字反切之音,以省俭阅。如果为不急之务先儒办属多事矣。 j 下统中,兰止庵先生编韵略易通一书,汰繁归简批览如列眉嘉惠后学 甚殷今秋余持冀宁节诰戊之暇,捡得原帙,分合删补较原编更定者什之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一 端上b 聩上t ;近f c i z i f i 卉趵i 它氅嘲嚣印缩i 孵8 年籀舫碰t 让毕i ! i 寝( 的略a 翘、 2 乜曛l 中埘占f 劫持 巾f 牲 a 1 埘i i ;r - 船m 妞 f i t w t 自剧 矗中田语奇学萎j l 斛趁 卉鲁* 什t 9 9 1 年第5 9 吐1 张k 采铂略l 通哥系研究,山东教育;l ;版扎,1 9 9 5 年第1 1 呶 9 四五,具悉凡例中期于简便明各为囊蒙入门嚆矢兹编虽分流别派,疏 瀹惟勤,然总合于原韵之渊源者近是矣。” 从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是感到人们“视音韵为不急之务”, 难免。为识者所笑”另一方面是“为章蒙入门嚆矢”在封建社会,儿章学习 的目的就是为了科举,想要在科举中胜出的话,他学习的就应该是当时的“雅 言”而不是方言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作者的写作动机应该是为当时的共同 语服务 2 、韵略新抄便览的语音性质 至于韵略新抄便览的性质。由于它继承了汇通理论上说,应该和 的音系系统 音韵论丛(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编,齐鲁书社,2 0 0 4 年) 中,李行杰的( 韵略新抄遍览凡例) 疏证一文,结合新抄音系特 点,对新抄凡例进行了分析 3 、小结 从目前掌握的前人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两本韵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 系,但我们发现只有对两本韵书分别进行研究的资料,还没有把两本韵书放到 一起进行系统比较的成果,这也正是写作本文的意义所在希望能够通过本文 对两本韵书的系统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对语音学及音韵学的研究提供有 意义的资料 三、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两本豹书的比较,找出二者在语音方面的异同点确定 新抄的语音性质。从而找出方言发展变化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本文采用的 研究方法主要有: l 、历时与共时研究历时研究主要是考察韵略易通、韵略汇通,韵 略新抄便览三本韵书之日j 的顺承关系,探讨不同时期的语音变化;共时研究 主要是考察韵略新抄便览与同时期其他韵书之日j 的异同,分析官话和方言 的差异。 2 定性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主要是探讨两本韵书的语音性质、声韵调基 本情况,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考察声母数量,韵部数量、反切用字数量等来和 现代方吉精l 联系进行研究。 3 、比较分析研究比较分析是贯穿奉文的研究,j 法,通过肘韵略i i 通 1 2 和韵略新抄便览的音系进行比较,以及与其他韵书的比较。分析异同,考 镜源流,发现规律。 1 3 第二章对两本韵书语音系统的比较分析 一、韵字数量的差异 初刻本韵略汇通收字8 6 0 0 个,光绪本韵略新抄便览收字1 2 2 0 0 个,新抄收字数量明显多于汇通这和时代的发展有关,也和作者不同 的写作目的有关 毕拱宸编订韵略汇通,主要是为了便于。童蒙入门”,也就是教小孩子 认字因此,这本书的收字标准就要照顾到小孩子的可接受性,所以在列字的 时候会有一些选择而且儿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科举考试,所以应该学习当时 的。雅言”所以汇通所选的字应该以当时的。雅言”为重。而不是方言 而韵略新抄便览的编写目的是“总期于简括之中更求按览之至便”,主要是 为了人们查阅的方便所以作者在编订时“正以国朝字典,更兼参之群书,不 揣固陋,窃为增订”也就是说增加了不少的生僻字作者在凡例第十一条 中还提到:“字之见诸经史者。原编( 按:指韵略汇通) 多所未备,兹虽不 能尽载,而收录者正不少至于土音谚语,虽不多见经传,而又为只用所必需 者亦不嫌博采旁搜多为增入”可见,新抄也收录了一些方言字汇所以, 新抄的收字数量要多于汇通,一些汇通没有收的生僻字,在新抄 中却可以找到。比如新抄) 东晴韵中“东”母下的。策”,“僚”,“簦”、“蛭”, “缆”、“盯”等字,汇通中没有收录同一个小韵中就有这么多新增字,在 韵略新抄便览中并不是偶然现象又如东晴韵“风”母下的“瑚”,“棚”, “莓”、。匀”捞”、。缝”等字江阳韵“一”母下的“侠”、“锡”、“阳”,“块”, “倦”,“港”,。蛘”等字都是韵略汇通没有收录的 以上都是增字例,当然也有汇通收,而新抄没有收录的。虽然这 些字的数量比起新抄新增字的数量来说明显要少,但初步统计新抄没 有收录的字也有2 0 0 个左右如:东晴韵东母下的“恸”。瞪”“丽”三字汇 通收而新抄则没有收录。有些字没有收录是因为新抄把其中的一些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归并到了一起当成异体字处理,没有单立字头如新 抄中没有收汇通的“瞪”字但在“磴”字下解释:“登陟之道层级也 蛾埒睑蚱纠”还仃一个原凼就址新抄巾出现了+ 。世后起的”体代淤了 1 4 汇通 中的本字如新抄没有收汇通) 的“猊”字,但多收了。龙” 字,释义同为“犬多毛”另外,也可能因为汇通有些字是非常生僻的字, 至新抄 时已经没有其字当然,不可否认,有些字新抄) 没有收录也可 能是由于作者的疏漏 两本韵书在释义方面也存在差异,此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新抄的释 义更多地体现了方言特点。如: 蜃汇通:大蛤 新抄:大蛤,又音懵方言读若唇 蛰汇通:蚂蟥虫 新抄:似蝉而小旧注蚂蟥虫按:俗谓蟥日蚂蚱, 见莱阳县志 二、音节和附音的比较 汇通共有舒声音节4 2 2 个,入声1 5 8 个,3 个附音新抄 共有舒声 音节4 2 6 个,入声1 5 9 个没有附音新抄) 的音节和汇通) 相差不大,舒 声音节比汇通略多,这是由于作者收录了一些新字如遮蛇韵暖母下的绳( 乃 邪) ,家麻韵春母下滢( 初蛙) ,入声钠( 初刮) 等字,汇通都没有收录,所以 新抄的音节稍多 汇通共有3 个附音真寻韵早母“尊”小韵下附上声“怎”,家麻韵上 母下附去声“耍”,幽楼韵破母下附平声“杯”这三字汇通都认为应该独 成音节在新抄中。“怎”收在真寻韵早母。津”小韵。并往日:。血音集 韵子畔切,语词也畔音孔,又上声。吴人读尊上声河南人读如撼乡音各 不同。又字汇予杭切,胎上声一本字沈切津上声”“耍”字直接收在家麻 韵上母上声。杯”直接收在幽楼韵破母乎声从作者对这三个字的不同处理, 也可以看出新抄作者在韵字安排上,并没有因循守旧 三、反切用字的变化 和汇通 相比新抄采用了很多新的反切,有7 3 个。这些与 戎( 如融) 将( 即良) 穰( 汝阳) 江( 古双) 郎( 鲁当) 氲( 於云) 旬( 详伦) 人( 如邻) 青( 苍经) 拈( 奴兼) 难( 那干) 支( 章移) 思( 息兹) 希( 香衣) 尼( 女夷) 枢( 昌朱) 无 毛 操 磨 武夫 莫袍 七,j 莫婆 1 6 ) 郎伦伦邻情m含而咨直题居鲁纡须而七宁那旨相虚年刍 l l(【( 郎氲旬人青拈难支思希尼篷; 波( 补禾)波c 博禾) 中根据反切,支、师、之的韵母应该是齐齿呼脚可能正是由于这样 的变化才使我们看不出脚介音对知系字声母的影响。仅从新抄 的反切中看 不出这两类的具体区别,那我们可以结合方言进行考虑 今莱州方言所处的胶辽官话中,甲类字声母与一类字声母不同,甲类一般 为舌尖音t l 、缮、 或协、i s 、$ ,后面没有刖介音,而乙类声s t - 般为舌叶音盯、 叮,f 或坼、耐、9 ,后面的韵母有的地方带,i ,介音莱州方言中甲类声母读t s , i s 、s ,乙类声母读t t 、g 、。声母明显不同两类字的韵母都没有,“介音对 此我们可以有两种推测,一种是认为汇通和新抄时甲类字已经读t s 、i s 、 s 。乙类声母读t t 、譬、,这种分化一直保持到现在但如果是那样的话,甲组 字就有可能和古精组洪音相混。但我们无论在汇通还是新抄中部没有 发现知系字与精组字相混的例子,这个推测并不成立,这说明甲类字在当时还 是应该念t t 、喀、,和乙类字是一样的还有一种t t l i l ! , l ,也就是张讨铮先生在 山东方言研究中已论述过的,就是可以认为汇通及新抄是知系字 声母还是一类,在不同的韵母前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甲类字在细音前变为t 组, 乙类字在洪音i j i 变为i s 组,后来乙类字在声母的影响下失去介音也成为丌口 呼和合口呼。对于这种演变情况张埘铮先生推导出的公式是: 甲类t l 、嗲、i t + 一0 一一t s 、心、s + - 0 一( 0 代表丌e l 呼合1 :3 呼) 乙类喀、蟮、矿一i y 一- - t l t ,喀、 + 一0 一 这个公式能否解释汇通及新抄所有知系字声母的分类问题呢? 我 们可以再回去验证一下。从 新抄中用知系字作为反切上字的切语来看,分 类大部分部符合这个规律,但也出现了例外的情况:枝母下的i l l ( 章移) 、之( 章 移) :春母f 的师( 霜夷) ,尸( 霸夷) 山( 师奸) ,事( 衔夷) 待( 霜夷) 、 i f 镭炙) ,施1 t i 爽) 时( i t l 火) 等乒这类笋征新抄i 部i 譬l i l 趵f 母。 2 2 属于乙类字,声母应该读喀组但这些字在莱州方言中的声母却读甲类字t s 组。 这和上述的推导公式并不一致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字部属于汇通的 “支辞”韵字新抄的“支齐”韵相对于汇通的。支辞”韵有了很大的 变化两本韵书的具体情况是: 新抄“支齐”韵: 枝母a ( 原属汇通支辞韵) 支章三枝章三肢章三卮章三栀章三吱章三祗章- - 脂章三鹅鼋二之章二 芝章三椿章三淄f e - - 锱庄三缁庄二茁庄_ 二辎庄兰酯庄三止t - - 芷常三 耻章三趾j 霉三址章三址章三只章三瘾章兰砥章三纸章三指章三旨章三 耆章三徵知三田寺澄三至牵三志牵三菇章三贽章三赏章三觯章三痣章三 伎t - - 识z z - - 恚知三踬知三健牵三惯章三真章三鸳自x - - 挚章三轾知三 铭章三 b ( 原属汇通居鱼韵) 知知三蜘知三姐澄三雉澄三峙澄三肯专澄三豸澄三痔澄三黹澄三智知三 致知三制牵三裂章三治澄三值澄三置知三植h t _ - - 滞澄三彘澄三稚澄三樨澄三 c ( 原属汇通真寻入) 耍章三窒章三屋章三陌;章三秩澄三帙澄三秩澄三衰澄三秩澄三铁澄三絷知三 执帝三蛰澄三汁帝三直澄三稹澄= 三脂j 芷三植澄三只章三炙牵三掷盛三踯虚三 职帝三织节三陟知三掺知= 跖币三浞披章三歌常三毋帝三踱帝三埴章三 颁章三碳帝三桎知三郅知三妊细:三锤知:三桎氪i 三 春母a ( 原属汇通支辞韵) 差棚三眵p , - - 鸱 三胫 三齿p , - 翅* 三 b ( 原属汇通居鱼趵) 痴彻三螭彻= 影彻= 摘向:魑彻= 鹅彻= 缔彻三蔷 【彻三鸱向:嗤r 三豁,彻二三笞耪 三 池成三溉澄三趁澄= 踟虚= 墀意三落澄三迟准三驰虚= 持虚:篪虚:笆澄三蜒遗 三 持艘三治澄= 坻进= 耻衄= 他p , - 侈r = 哆晶:襄 :褫一= 胞意一:弛成- 三祉彻 兰 帜臂二:炽h 饱 = 鳍n :蚺争:傺佃也只= 2 3 c( 原属汇通真寻入) 赤吕三尺 三叱r 三扶彻三肤彻三斥彻三筋彻三勒彻三敕彻二三鹅彻_ 兰 上母a( 原属汇通支辞韵) 师生三茚生三狮生三蛳生一鲡生二尸书三尻书三著市三埘掸三鸬书兰 酾生三诗* 三祁书三施* 三 时禅三莳掸三鲥禅兰匙禅三茌史生三使生三是氏始书三矢书三 屎书三弛书三豕* 三市舐冲三士崇三仕祟三事祟三使生三驶生三侍禅三 示船三恃禅三柿岽三视弹三i l 匠弹三豉弹三谥船三嗜摊三试书三弑书兰 雷书三失书三施 b ( 原属汇通居鱼韵) 世书三逝弹三誓样三噬禅三筮禅三势书三贳审三 c ( 原属汇通真寻入) 室书三实船三失书三福掸三谈弹三石禅兰硕弹三射评三食弹三蚀舱兰 释书三适书三殖掸三螫书三识书三饰书三式书三拭书三轼书三十摊三 什禅三拾弹三湿植样三 汇通支辞韵: 枝母支帝三枝币三肢帝三卮帝:裎章= 栀章三祗帝三栀常三祗乖立鲻序_ 二 脂常二三鹅章二之中_ 二芝节三搐章三胝知三辎序一淄序二三锱序:缁庠三 蕾序二辎庄二止帝三芷隶三耻帝= 趾帝三指帝三纸章= 砥帚= 枳帝三 只帝三旨帝:徵知三咫带= 浊章= 轵帝三畴澄三峙;壁三至帝:志帝三 菇帝三贽章三觯章三痣帝= 伎中三识帝三霆知三健帝:三宾帝王鸷帝三 轾知三踬如三挚币:质常三 春母差智j 三眵昌三鸱_ r 三胜 :齿r 三翅* 三厕初三 上母 师生= 三狮生三蟒生一尸书:屁转:蓍市= 施* 三诗* 三鸬* = 三 酾生三时禅三莳冲三埘弹:匙_ 陴= 茌史生三使生:始* 三 驶生三矢* 三弛书= 豕* :舐一= 屎* 三士崇三仕岽= 提神 是忡= 三氏弹三事; 三使生:侍评:示船二三市摊三柿崇三恃种一: 税弹i 溢船:施- 三妓惮莳忡嗜弹二试棒j 弑忙一:火伟 啻括t 始* 二寺 ( 说明:有少数生僻字没有列出) 以上这些字都是三等韵字,我们发现新抄支齐韵中原属于汇通居 鱼韵和真寻韵入声的字,在现代莱州方言里,声母大多是喀、喀,这一点没 问题,但原属于汇通支辞韵的那部分字,声母却大都是t s 、心、s 和以上 两部分字的读音不同 前面根据反切我们也分析过 汇通的支辞韵字应该是读丌口呼,但在 新抄 中有一部分字根据其反切应该读齐齿呼这样的话,根据我们所拟的 公式: 甲类喀、奄、莘+ o - 一协、心、s + 一o - 乙类喀、f ,矿一i y 一喀、节、莘+ o 一 汇通支辞韵字在新抄) 时如果已经变为齐齿呼,韵母为彤,那这些 字的声母后来应该是乙类珞组,这和现实情况不同另一种情况则是汇通 的支辞韵字到了新抄时依然是开口呼,韵母为广f 作者对支,师、之的反 切用语进行了改变,有可能是受到“而”系字读音变化的影响( 这在韵母部分 有详细论述) 因为这三个字的反切下字在汇通中是和“而”字系联为一类 的“而”系字读音的变化,使得作者只好沿用旧反协,这样一来,根据其反切, 这些字应该是念齐齿呼,可实际上这部分字在新抄) 中还应该是丌口呼, 这样这部分字在分组的时候就应该符合喀,蟮、莘+ 一0 一一t s ,心,s + 一o 一的规律, 所以现在的声母是t s 组。 清未张祥晋的七音谱中对山东方苦知章庄三组字的分合情况也有过详 细的描述:“又考今同齐鲁方音,济南以西,北至无棣、清河、南尽曹、濮,徐, 兖,无轻腭音( 按:指舌叶音叮、叮,j ) ,读遮车奢同查叉沙,东北掖, 黄、登州,芝罘一带。又无重腭音( 按:指卷舌音喀、喀, ) ,读。查又沙如 匝擦萨皆不免一偏。然读重腭轻腭外齿内齿四音,五方最多不同如 掖县东北黄县,登州一带皆读重腭为外齿,读中如宗,占充如 葱谓虫为丛,占生同松。以致圭为祖,。巢为槽、 指为子,柴为材、山。三不分,朔锬无别自掖县 自沙河以东至登州,蓬莱沿海数县,则无。中亢q 三三音,而皆读如外齿宗 葱鬃” 他的这奄论述和现代蓑州方言的情况墟本吻合伍得注意的盛他在书中提 到的搬县东北凄。指。为。f ”,返苟合现实情况也符台我们的推论,即汇 通知系支齐韵字“指”声母后来变为乙类声母t s ( - - ) 团音和腭化的问题 尖团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圆音正考这本书罩,这部书不知是何人所作, 最早的本子是道光元年( 1 8 2 1 年) 抄本 清汉圆音正考,收在抄本同音合 鐾卷一。今藏于北京图书馆善本部( 另有道光十年 的声母系统柬看,汇通的见组字是k ,“x 精组 字是协、t s ,s 两者并没有合流是分尖阂音的但掘张甚柬先生在( 韵略汇 通) 音系研究中的分析汇通团爵的览组字有分组现象: 见母( 可系联为i l 吁类) : a 江( 居良) 今( 居锻) h j 居f f l ) 十( 居寐) 2 b 归( 居为) 皆( 居谐) 交( 居肴) 歌( 居何) 加( 居牙) 鸠( 居求) 京( 举轻) 居( 斤於) 君( 规伦) 娟( 圭渊) 扃( 涓荧) 几( 坚溪) 该( 柯丌) b 公( 古红) 冈( 古郎) 光( 古黄) 根( 古痕) 昆( 公浑) 庚( 古行) 官( f - d i 欢) 孤( 攻乎) 乖( 公怀) 高( 姑劳) 戈( 古禾) 瓜( - d i 华) 勾( 古侯) 开母( 可系联为两类) : a 空( 苦红) 康( 苦冈) 坤( 枯昆) 牵( 苦坚) 宽( 枯官) 魁( 枯回) 快( 苦淮) 尻( 苦高) 蒋( 枯瓜) 枯( 空胡) 科( 苦禾) 怯( 苦加) 溪( 牵溪) 抠( 恪侯) b 腔( 去羊) 匡( 曲王) 衾( 驱巾) 群( 渠云) 坑( 丘庚) 卿( 去京) 圈( 驱圆) 堪( 丘寒) 驱( 丘於) 开( 邱哀) 揩( 邱皆) 敲( 丘娇) 珂( 邱何) 瘸( 求遮) 丘( 去鸠) 向母( - - i 系联为两类) : a 轰( 呼红) 杭( 呼郎) 荒( 呼光) 哏( 胡恩) 昏 呼昆) 喧( 呼渊) 酣( 呼干) 欢( 呼官) 灰( 呼回) 呼( 荒胡) 眙( 呼来) 鞋( 淮皆) 怀( 胡乖) 蒿( 呼刀) 呵( 靴何) 花( 呼瓜) 靴( 毁遮) 翰( 呼侯) b 凶( 许容) 香( 许良) 欣( 许斤) 熏( 许云) 亨( 许庚) 兴( 虚陵) 轩( 虚延) 希( 虚宜) 虚( 体居) 嚣( 许骄) 鳜( 虚加) 休( 许出) 通过系联我们可以看出见,丌,向母下的反切上字都可以系联为两类, 大致情况是: 见母:a 居举斤舰圭涓t 簪坷 a 占公沾攻姑 丌母:a 去曲驱粜匠邱求 b 苦桔空牵恪 向母:a 许虚休 b 呼胡荒淮靴毁 见组字出现分组的现象和腭化问题有关。所谓腭化问题就是声母在发展中 向硬腭运动的现象。比如尖、团音在合流过程中就曾经过一个量变阶段,办即 是中间关键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腭化,也可以说是舌面化通过归纳我们可以 看到: 见母中,a 组除柯是见母一等字之外,其他都是三、四等字,出现在细音 韵母i i i 面,现代官话大多读t 9 音组( 圭规二字虽然是四等字,由于合1 2 1 韵母的 作用,影响到y t r 的演化) ,因此这一组基本上可以说是腭化音组;b 组中,一 律是见母一等字,出现在洪音的前面,现代官话大多读k ,放可以肯定b 组为 不腭化音组 开母中,a 组全部是见组三等字,在细音前出现,现代宫话大多读t 9 音组, a 组当为腭化音组;b 组除牵是四等字外,都是见组一等字( 在全部切上字中独 “牵”字不合,当是例外) ,出现在洪音前,现代官话多数读k ,故此组为不腭 化音组 向母中。a 组全部是见组三等字,出现在细音韵母前,现代官话多数读q , 此当为腭化音组;b 组除毁靴之外全部是一二等字,出现在洪音韵母之前,现 代官话大多读x 。因此,b 组大致是不腭化音组 通过对见组字反切的分析。我们认为汇通中确实存在见组字的腭化现 象,但腭化的程度还不到( 婶) 音组,所以在声母的处理上可以不必探究。依 然拟为【k 1 音组而其作者毕氏在处理上仍沿“求雅存币”的原则没有改 用旧式声母的注法,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按理说汇通中既然有比较明显的见组字腭化现象,那新抄中也应 该有所反映。这一束是因为两者有着相承关系,二柬是因为见组字腭化现象应 该随时b j 的发展更加明显我们来看一下新抄中见组字的情况。 新抄见组字的反切上字和汇通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动具体是: 汇通新抄 见母:冈( 占郎) 一冈( 格郎) 一 汀( 居良) 一i 1 = ( 古双) 京( 举轻) 一隶居卿) 2 8 问( 居闲) 一间( 经天) 娟( 圭渊) 一娟( 古悬) 开母:腔( 去羊) 一腔( 枯江) 卿( 去京) 一卿( 邱京) 瘸( 求遮) 一瘸( 去靴) , 向母:希( 虚宜) 一希( 香衣) 靴( 毁遮) 一靴( 呼跪) 我们先看。向母”中反切的变化:“虚”与。香”都是见组三等字,。毁” 与。呼”都是见组一等字这两组反切上字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向母反切上字 的分组 再看开母的情况: 卿( 去京) 一卿( 邱京) 瘸( 求遮) 一瘸( 去靴) 这两组反切的变化,对反切上字的分组也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去”、“邱”, 。求”都是见组三等字但是 腔( 去羊) 一腔( 枯江) 这组反切存在问题。因为作者把反切上字由见组三等字换成了见组一等字 而“腔”字却是应该以见组三,四等字为反切上字的 新抄) 见母下的反切上字变动最多其中 冈( 古郎) 一冈( 格郎) 京( 举轻) 一京( 居卿) 日】( 居闲) 一b j ( 经天) 这三组变化对见母反切上字的分组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古”与“格” 都是见系一等字,。举”、“居”和“经”都是见系三四等字但是江( 居良) 变为江( 古双) 、娟( 圭渊) 变为娟( 古悬) 存在问题,因为“居”、“圭”都是 三,四等字,按照张玉来先生先前的分析,“江”、“娟”二字乖是应该以三、四 等字作反切上字的但新抄 把这两个字的反切上字都改为一等字“古”,这 样的话,新抄的见母反切上字就不再分组了可以系联为一类了。 看来问题集中在见母和丌母存在问题的反切是江( 占双) 、娟( 古悬) 、 腔 怙江) 。但我们发现有可能足作者受了广韵嗣反切的影响广韵中 i lt 占双) 娟( 占幺) 腔( 菏i j 盟然鳟;,腔的反切t 和新抄4 i 是究 约 全一致,但都是同音同等的字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新抄 见组字的反切虽 然有变化,但除个别受旧反切影响,大多数反切上字的音韵地位和汇通是 一致的,所以并不影响见组字的分组。我们应该承认汇通和新抄见组 字确实存在分组的现象,这种分组是由于见组字的腭化引起的,但是腭化的程 度还不到婶j 音组在现代莱州方言中,见组字洪音读舌根音k ,妓x ,细音 读舌面中音c ,c c ,确实也不到舌面前音如,舻、9 组 ( 三) 日母字的音值 汇通和 中的“微”母字,有人拟作。v ”,也有人拟作。w ”汇通 完整保存了中古的“微”母,标母字是。无”在汇通中,“一”母和“无” 母是不相混的。一”母的反切上字有。乌,於、崔,伊、纡、因、英、衣, 汪、五,枯”共十一个其中“崔、拈”当误,崔t s 组字,枯k 组字。不能 作“一”母的切上字疑误根掘系联,它们可以分作三组: a 於衣伊纡因于 b 乌汪五英 c 崔枯 。无”母在汇通中共有两个切上字。无、微”。根据系联,它们共为 一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之所 以分“东洪”与。庚晴”。先全”与。山寒”,是因为与它们相配的入声韵不同。 而现在把入声改配了阴声,那它们之日j 就没有差异了,可以合并在一起了看 来作者对这两韵的处理,是源于入声韵的变化 ( 二) 具体韵部的变化 1 ,汇通先全,山寒韵和额抄 先寒韵 通过对两本韵书的比较,我们发现新抄 先寒韵齐齿呼字的读音存在问 题。新抄的先寒韵是由汇通先全,山寒阿韵合并而来。汇通中先全 韵的情况是: 歼齐 合撮 东颠( 多年) 风 早 值( 纰连 尖则胁,镌( 精i 卅) 眠( 莫峰) 轩( 虚延) 拈( 宁f f i ) 烟( 因肩) 毡( 诸延) 牵 边 钻 然 苦颦 卑眠 苏前 如延 问( 居闲) 檐( 处占) 千( 仓先) 添( 他前) 膳( 尸连) 连( 灵年) 本韵部的切下字可以系联为两类, 山寒韵的情况如下: 簪( 租含) 酣( 呼干) 难( 那含) 安( 於寒) 站( 之山) 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