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上海方言、松江方言和嘉兴方言的比较.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上海方言、松江方言和嘉兴方言的比较.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上海方言、松江方言和嘉兴方言的比较.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上海方言、松江方言和嘉兴方言的比较.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上海方言、松江方言和嘉兴方言的比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上海方言、松江方言和嘉兴方言的比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是关于上海、松江、嘉兴三地方言的比较研究( 该文所讨论的上海方言 仅指上海市区方言,而且主要是2 0 世纪8 0 年代的上海市区话,不包括宝山、嘉 定、浦东、崇明等郊县方言) 。上海、松江、嘉兴在地理位置上毗邻,在中国语 言地图集吴语分区中,都属于太湖片中的苏沪嘉小片;在历史沿革上,三地也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往学界对上海方言的描写调查报告已经非常详尽,对松 江方言也有全面的调查,但是对嘉兴方言的研究较为零碎,缺乏系统。本文在全 面调查嘉兴方言的基础上,对三地方言作一比较,不仅可以看到三者的联系和区 别,也可以对嘉兴方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文共分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言。对上海、松江、嘉兴三地的地理、历史、经济概况以及本文 所采用的方言调查研究资料作简略概述,同时介绍进行比较的方法论及依据。 第二章:上海、松江和嘉兴方言声韵母比较。上海的方言从老派到新派有所 变化,而松江和嘉兴缺少早期研究成果,但是对松江、嘉兴现在方言和新老派上 海方言的比较中可以看到早期上海方言在松江和嘉兴两地的保留情况。 第三章:上海、松江和嘉兴方言声调及连读变调情况比较。上海方言声调变 化很快,从三地方言单字调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嘉兴和松江以及上海早期方言的声 调相当一致。连读变调则存在较多差异。 第四章:上海、松江和嘉兴方言词汇比较。该部分主要对常用词、特征词、 以及清代小说何典、 玄空经中的吴语词汇在三地的保留情况作了详细比较。 第五章:上海、松江和嘉兴方言语法比较。从代词、否定词、助词、是非问 旬等几个方面作比较分析。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对本文所提出的比较分析作一总结,同时针对本论文 的不足之处和作者的认识对以后开展同样的比较研究作一展望。 关键词:上海方言松江方言嘉兴方言比较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r e s e n tt h e s i s i sa b o u t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es h a n g h a i ,s o n g j i a n g a n dj i a x i n gt h e s et h r e ed i a l e c t s ( s h a n g h a id i a l e c tl a t e rw i l lb ed i s c u s s e di st h e s h a i l g h a im i d t o w nd i a l e c to n l y a n dw h i c hi sa b o u t2 0 s t8 0y e a r s s h a n g h a im i d t o w o d i a l e c t i td o e s n ti n c l u d eb a o s h a n , j i a d i n g ,p u d o n g ,c h o n g m i n ga n do t h e rc o u n t i e s ) s h a n g h a i s o n g j i a n g a n dj i a x i n g a r ea b u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l a n g u a g e a t a s o f c h i n s , t h e y a l lb e l o n gt os u h u j i a g r o u po f t a i h u g r o u p ,w h i c h i s p a r to ft h el a r g e rs e t o fw ud i a l e c t s t h e yh a v ec l o s er e l a t i a n so f h i s t o r ye v o l u t i o n s t h e r e a r ea l r e a d ym u c h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rm o n o g r a p ho nt h es h a n g h a ia n ds o n g j i u n g d i a l e c t si n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 e st h a tc a nb er e f e r r e dt o ,b u tl a c ko f r e p o r t so nj i a x i n gd i a l e c t t om a k ea t h o r o u g h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s t u d y o ft h ej i a x i n gd i a l e c t ,t h e nt oc a m p a r et h e s et h r e ed i a l e c t s ,w i l lb en o to n l y h e l p f u l i nt h er e l a t i o n so rd i f f e r e n c e so ft h r e ed i a l e c t s 。b u ta l s oh a s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t h ej i a x i n gd i a l e c t t h ef o l l o w i n gi sa no u t l i n ef ot h es i xc h a p t e r so ft h i st h e s i s : c h a p t e ro n es u m m a r i z e st h eg e o g r a p h i c a l ,h i s t o r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o fs h a n g h a i ,s o n g j i a n ga n dj i a x i n g 。a ts a m et i m eo u t l i n e ss o m e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r e s e a r c ha n ds t u d yo ft h r e ed i a l e c t s b ya c a d o m i c i a n s i ta l s oi n t r o d u c e s b r i e f l ym e t h o d o l o g yt om a k ec o m p a r ei nt h i st h e s i s c h a p t e rt w oc o m p a r e st h ei n i t i a l sa n d f i n a l so fs h a n g h a i ,s o n g j i a n ga n d j i a x i n gd i a l e c t s t h es h a n g h a id i a l e c th a sag r e a tc h a n g e f r o mt h e 1 9 s t c e n t u r y ,a n di ti ss h o r to f 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b o u ts o n g j i a n ga n dj i a x i n gd i a l e c t s i n1 9 s tc e n t u r y b u tt h r o u g ht h ec o m p a r e ,w ew i l lf i n dt h a tt h e1 9 s tc e n t u r y ss h a i l g h a id i a l e c tp a r t l y k e p t i nt h e s o n g j i a n g a n d j i a x i n gd i a l e c t s c h a p t e rt h r e ei sa b o u tt h ec o m p a r eo ft o n e sa n dt o n es a n d h i s i tc h a n g e s s o f a s ta b o u tt h et o n e so f s h a n g h a id i a l e c t b u ti ti sn o tv e r yd i f f i c u l tt of i n dt h e s i m i l a r i t yb e t w e e nt o n e so fj i a x i n g ,s o n g j i a n gd i a l e c t sa n dt h et o n eo ft h ee a r l y s h a n g h a id i a l e c t b u ti t i sv e r yd i f f e r e n ta b o u tt o n es a n d h i si nt h e s et h r e e d i s t r i c t s c h a p t e rf o u rd e a l sw i t ht h ew o r d sa b o u tt h et h r e ed i a l e c t s t h i sp a r tp a y s 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c o m m o nw o r d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o r d sa n ds o f t i ew o r d sk e p ti nt h e w ud i a l e c t sf r o mt h et w of i c t i o n sh e d i a na n dx u a n k o n g j i n gw h i c hw e r e p u b l i s h e d i nt h eo i n gd y n a s t y c h a p t e rf i v ec o m p a r e s t h eg r m a r sw i t h i nt h r e ed i a l e c t s i ta n l y z i s e s p r o n o u n s ,n e g t i v e s ,a u x i l l i a r yw o r d s ,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q u e s t i o n se t c h a p t e rs i x i sa b o u tt h ec o n c l u s i o na n de x p e c t a t i o na b o u tt h ed i a l e c ts t u d y 。 k c y w o r d s :t h es h a n g h a id i a l e c t ,t h es o n g j i a n gd i a l e c t , t h ej i a x i n gd i a l e c t , c o m p a r i s o n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屋亟筮日期:乏竺2 蔓翻g 日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堪导师躲趣堡盏嘞掣棚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情况简介 i i 1 方言区划和历史政区地理之关系 中国的行政区划体制从秦朝设立的郡县制开始,2 0 0 0 多年来基本格局没 有大的变化,各省的区域划分也可追溯至元朝,到现在已有六七百年历史。除 非战乱或者灾荒,一般的人活动范围仅限于本府之内。汉语的方言区划在这样 的文化背景下自然与历史行政区划之间有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按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第一层可以分为十大方言区,对方言进行 分区最重要的依据是语言特征的异同。从分区所得的结果来看,属于同一方言 区的地方在历史行政区划上亦有某些关联。正如周振鹤、游汝杰两位先生在 方 言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历史上的行政地理对方言区的形成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二级行政单位府( 州或郡) ,因为州或者府是一群县 的有机组合体,各府以府城为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各方 面有一种内聚力,同府居民之间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同府内部的交往也比与 他府的交往频繁,州府与所辖的各县的密切接触必然会消除各县方言之间的特 殊之处,使各县的方言自觉不自觉地向州府靠拢,府内方言自然很容易趋于一 致。“尤其是唐宋的州和元代的路、明清的府所辖的地域不大不小,对于一体化 来说是最适中的。”( 周振鹤、游汝杰,2 0 0 6 :5 1 ) 方言地图很明确地显示了词语如何从文化的行政中心向四周传播,显示了 标准语如何逐渐取代农村的语言。( l r 帕默尔,1 9 8 3 :1 1 7 ) 1 1 2 历史概况 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 久。上海曾经是楚国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唐天宝十年( 7 5 1 年) , 在现今的松江区设置了华亭县,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 沙。( 华亭名称由来,初见于三国志吴志中记: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 吴孙权封右都督陆逊为华亭侯。华亭是当时由拳县东境一个亭,故址在今松江 境内) 五代吴越王钱谬宝大元年( 9 2 4 年) 。置开元府于嘉兴,华亭县隶开元府。 上海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唐长必三年( 9 3 2 年) ,吴越王钱元璀废开元府,华亭县隶中吴军( 苏州) 。 后晋天福五年( 9 4 0 年) ,钱氏吴越国分苏州东南置秀州( 治今嘉兴) ,苏、 秀之问以松江为界。这样一来,上海大陆部分就被一分为- - = 淞南地区为完整 的华亭一县,属秀州;淞北地区( 今嘉定、宝山中北部) 则为苏州昆山县的东 境。这一格局一致延续了千年之久。( 周振鹤:1 9 9 9 ) 北宋天圣十年( 1 0 3 2 年) 以前,秀州所辖就有1 7 个酒务。所谓酒务就是设 在可以供人喝酒的集市上的征税机构。当时秀州所辖的四县之一华亭县就占了 1 7 个酒务中的7 个,这7 个之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上海务,虽说当时只是一个 小集市,但却是今天作为大都会的上海的最初起点。南宋庆元元年( 1 1 9 5 年) , 升秀州为嘉兴府,华亭县属嘉兴府。那时,吴凇江潮汐水阻现象日益严重,河 道逐渐处于不畅通状态,青龙港很快衰落,上海浦则渐渐兴旺。公元1 2 6 0 1 2 7 4 年( 南宋景定、咸淳年间) ,在上海务上海设置了市舶分司,咸淳初年于上海正 式建镇,上海镇的设置表明上海城镇形态已经完备。 ( 图一:北宋时期两浙路行政图) 至元十四年( 1 2 7 7 年) ,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领华亭县。一年后,华亭府 改名松江府。至元二十九年( 1 2 9 2 年) ,元朝中央政府批准分华亭县东北境置 上海县。属松江府,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泰定三年( 1 3 2 6 年) ,罢松江府, 华亭县改属嘉兴路,隶江浙行省;而设都水庸田使司于原松江府治。天历元年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3 2 8 年) ,罢都水庸田使司,复置松江府,华亭县仍隶松江府。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 0 0 0 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 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 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 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 年( 公元2 3 1 年) “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 乌五年( 公元2 4 2 年) 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 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 公元7 5 1 年) 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 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 7 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 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 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 亭3 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 公元9 4 0 年) ,因 吴越王钱元瑾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 县。北宋 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 公元1 1 9 5 年) 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 公元1 2 7 6 年) 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 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乍浦、澉浦、 青龙等港u 5 , i - 贸频繁,海运兴隆。明宣德五年( 公元1 4 3 0 年) 析嘉兴县西北 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 兴府下辖7 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 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清朝初 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 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 公元1 8 6 0 年) ,太平军攻克 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 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1 9 4 9 年嘉兴解放,分设 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 9 8 3 年,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 湖州市,自此嘉兴成为辖五县两区的地级市。 1 1 3 地理概况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位于北纬3 1 度1 4 分与东经1 2 1 度约分之间 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 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 口。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 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 0 度2 1 分至3 1 度2 分与东经1 2 0 度1 8 分 至1 2 1 度1 6 分之间,东l i 每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日之水,大 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 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 松江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内上海市西南部,北纬3 1 度,东径1 2 1 度4 5 分, 在黄浦江中上游,距上海市中心区4 0 公里,东与闵行、奉贤为邻,西与嘉兴市 嘉善县毗邻,西、西南与金山交界,西、北与青浦接壤。 上海、松江和嘉兴从东北至西南正好在一条线上。决定语言接触的社会交 际从根本上来说是在空间中进行的接触和运动。所以言语象一切文化现象那样, 为地理因素所决定并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 l r 帕默尔,1 9 8 3 :1 1 3 ) 1 1 4 经济概况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特别是1 9 7 8 年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上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 将逐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和国际航运中心之一。上海由 于其蓬勃发展的经济实力,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建国以 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 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 前所辖县( 市) 均进入中国百强县前3 0 强和“浙江省小康县”行列。 松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市郊各区县前列。2 0 0 5 年主要 经济指标完成额在市郊的排名中,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这2 项指标排在第一 位,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这2 项指标排在第二位,财政收入排在第三位。 1 2 写作目的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钱伯斯在他的方言学中说过:“t g z o s s ( 等言线,笔者注) l i t r a l l ym e a u s e q u a ll a n g u a g e p r e s u m a b l y ,t h ew o r di si n t e n d e dt oc o n v e yt h ef a c tt h a tal i n e d r a w na c r o s sar e g i o nw i l ls h o w t w oa r e a so ne i t h e rs i d ew h i c hs h a r es o m ea s p e c to f l i n g u i s t i cu s a g eb u tw h i c hd i s a g r e ew i t he a c ho t h e r ”( c h a m b e r s ,2 0 0 2 :8 9 ) 方言的 区域特征的分布总是地片相连的,方言区的语言特征通常也分布于相连的地片。 方言的分合与社会和生活范围的分合紧密相连。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是不平 衡的,受经济发展速度、政治活动、人口迁徙、行政区划等原因的影响,原本 相同的语言会逐渐显示出差异。“i n o t h e r w o r d s 。d i a l e c t s o n t h e o u t e re d g e s o f t h e g e o g r a p h i c a la r e am a yn o tb em u t u a l l yi n t h e l l i g i b l e ,b u tt h e yw i l lb el i n k e db ya c h a i no f m u t u a li n t h e l l i g i b i l i t y ”( c h a m b e r s ,2 0 0 2 5 ) 前段关于上海、松江和嘉兴的历史介绍让我们看到上海在建置及发展过程 中和嘉兴的密切关系。上海县原是松江府的一部分,其人口主要是从松江地区 扩散而来,上海话也就是松江方言在黄浦江流域的一个变体。( 钱乃荣,2 0 0 3 : 2 ) 而松江曾隶属秀州( 即嘉兴) ,也有“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大率 皆吴音也”国之说,所以本文欲通过对三地方言的比较,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更深地挖掘老上海方言和嘉兴方言的相同之处。 1 3 关于方言材料来源的说明 本文所引用的方言材料,其中上海方言大部分出自公开发表的文献材料; 嘉兴方言个别材料是从全国优秀硕博士论文网下载的,主要材料来自作者本人 的实地调查。在征引的时候,作者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适当的选择。 1 av o c a b u l a r y o ft h e s h a n g h a id i a l e c o1 8 6 9 年,英国传教士 j e d k i m 记录了当时上海地区的词汇语音。 2 现代吴语的研究1 9 2 8 年,赵元任,采用了其中对于上海、松江和嘉 兴三地方言语音,尤其是声母和韵母的描写。 3 上海市区方言志1 9 8 8 年,许宝华、汤珍珠主编。主要对上海新派方 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作了详尽的描写。 4 当代吴语研究1 9 8 8 年,钱乃荣,本书对当年赵元任记录的方言再次 。见于明正德年问松江府志 5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做了调查,此外还增加了各地常用词汇。 5 上海方言词典1 9 9 7 年,许宝华、陶寰编,词典详尽的收录了上海市 区经常使用的基本词汇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特征词,按天文地理、时令器具 等分类 6 上海语言发展史2 0 0 2 年,钱乃荣,该书对上海话开埠以来1 5 0 年语 言的各个方面逐步演变的过程有一个详尽的展示和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上海 在1 5 0 年来语言发展的轨迹。 7 松江方言志2 0 0 3 年,张源潜,在体例上和上海市区方言志相似, 但是增加了更多的反映松江区历史、人文、民俗、风习等词汇,特别是附上了 清末松江人郭友松用松江方言所写的 玄空经,为研究松江方言的词汇和语法 特点提供了素材。 8 何典张南庄( 清) ,这是清代松江人用松江方言所写的小说。在这本 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当时的松江方言。 9 嘉兴方言同音字汇1 9 8 8 年,俞光中,该文按韵母分部,对嘉兴方言 的声母韵母作了全面的调查。 1 0 作者所作的嘉兴方言调查,2 0 0 5 年- - 2 0 0 6 年,发音人:周阿娣,女, 5 1 岁,嘉兴市王江泾镇农民;2 0 0 6 年7 月,发音人,杨美华,女,4 2 岁,嘉 兴市秀州区城东路半岛公寓管理员:2 0 0 6 年7 月,徐建国,男,5 3 岁,嘉兴市 新塍镇农民 1 4 对方言进行比较的方法论及依据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而对方言进 行比较只能是“语言”本身的比较,即以语言材料作为主要的最终的依据。另 一方面,方言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是跟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的,都可以从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找到一定的依据。 赵元任( 1 9 8 5 :6 5 ) 认为,音类的分合当然是方言问对比研究的一个要点, 合总是比分容易掌握。除了涉及整类情况的一般音韵特征以外,还有所谓“特 例字”。游汝杰( 2 0 0 4 :1 7 7 ) 则提出了比较的方法:“音类比较在理论上应该 首先分别归纳出不同方言的音类,然后一类一类字地逐一比较。但是在实际操 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中可以从广韵音系出发,选出若干能代表音类的字,初步比较在不同方 言中的读音。”“不同方言的词汇比较应在语音系统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不同 方言中的同源词应建立在语音对应规律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建立 同源关系。”此外,提出了方言语法的比较“可以从造词法、虚词、语序、句式 等几方面着手。”两位先生为我们在进行方言比较研究,尤其是在同一方言内部 进行比较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全面剖析比较方言的特征,重要的前提是对方言的语言构成要素,包括方 言语音、方言词汇、方言语法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方言特征的基 础上,才有可能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析异明同的方式归纳出不同的方言区 属来。以语言材料为主要依据而又辅以社会背景方面的资料,在方言分区或比 较时就更有把握,可以保证结果的科学性。” 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声韵母比较 现在看到关于松江府方言的最早记录是明正德年间松江府志:“方言语 音皆与苏嘉同,间亦小异,如谓人日渠,自称日侬,问如何日宁馨( 宁音如囊, 馨音如沆) ,谓虹日萱) ,言罢必缀以休。及事际、受记、薄相之类,并见于 苏志( 薄音如勃) 。又谓此日( 音格) 。谓甚日忒煞( 煞去声) 谓羞愧日恶模样 ( 模音如没) ,谓丑恶日泼辣( 泼音如) ,问多少日几许( 音如夥) 。至于音之讹, 则有以二字为一字( 如世母日婶,舅母为妗,什么为些之类) ;以上声为去声, 去声为上声( 呼想如相,呼相如想之类) 。韵之讹则以支入鱼( 龟音如居,为音 如俞之类) ,以灰入麻,以泰入街( 槐音如华,大音如惰之类) 。如此者不一。 细分之,则境内亦自不同,风泾以南类平湖,泖湖以西类吴江,吴淞以北类嘉 定,赵屯以西类昆山,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大率皆吴音也。金山俗 参五方,非南非北,盖自设卫后始然。” 上述。宁馨”、“萱”、“泼辣”、“几许”等词语仍保留在如今的嘉兴方言 中,但是上海方言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说,( 1 ) 关于“灰入 麻”,正德松江府志和嘉定县志以及康熙乾隆年间的上海县志、光 绪的青浦县志和川沙厅志等都曾提到“灰入麻韵”,( 颜逸明,1 9 9 4 ) 但 是现在的上海话及市郊各方言“灰”韵几乎没有读如“麻”韵的。( 2 ) 关于上 声和去声,当时上海地区方言声调,上声( 阴上) 和去声( 阴去) 还是两个调, 现在除了松江以外,其他各县大多数是六七个调类,市区话则只有五个调。 方言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但是在不同时期变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而 言,城市比农村变化速度快,大城市比小城市变化速度快,因为城市人口杂居 程度较高,特别是大城市,比如上海,据游汝杰先生( 2 0 0 4 ) 分析,从3 0 年代 到9 0 年代,上海方言的变化速度用数据表示就是: 声母:1 1 6 4 韵母:1 6 9 9 声调:2 4 0 总计: 1 0 0 4 与上海相比,在这6 0 年中,由于绍兴人i :1 成分相对稳定,它的方言变化速 度就慢得多: 8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声母:2 4 7 韵母:2 9 5 声调:0 总计: 1 4 7 2 1 声母比较 2 1 1 声母系统 英国传教士艾约瑟( j e d k i n s ) 在1 8 5 3 年记录了上海开埠初1 0 年时的上海 县城方言的韵母,共2 5 个。其中【kk h gnh 】五母加f i 】或【y 】分别兼表【堆t l ;“d ;口 仁】,下面是钱乃荣先生( 2 0 0 3 ) 整理出的18 6 8 年版( a c 订a m m a r o f c o u o q u i a l c h i n e 辩a se x h i b i t e di nt h es h a n g h a id i m c c t 的声母音系,见表2 1 。 表2 118 6 8 年的上海方言声母音系 p 比兵p h 譬拼 b 婆病m 米梦f 夫福v 闻佛 t 多当t h 拖忒d 道独n 暖女i 礼粒 t s 做捉t s h 气秋d z 茶尽s 所雪z 乘象 d ;序 k 古今k h 空去 g 共其r j 我硬 h 海喜f i 合皇 j 右远 w 王横 上海市区方言志( 许宝华、汤珍珠:1 9 8 8 ) 中调查的以旧城区老派为准 的上海方言的声母”个,和英国传教士所记的声母相去并未很远,见表2 2 。 表2 21 9 8 8 年的上海方言声母音系( 城区老派) p 布帮北p h 怕胖劈 b 步盆拔m 美闷梅f 灰粉发v 符胡服 t 胆懂德t h 透听铁d 地动夺 n 乃囡男i 拉拎赖 t s 祖精职t s h 秋仓出( d z ) 茶s 思苏小z 全静蜀 馆举经脚t h 去轻吃d ;旗琴极 休勋血 口粘扭泥 k 干公夹k h 开垦扩 g 共轧瞪r j 我鹅牙 h 花轰瞎 鞋移红。鸭衣乌 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了2 1 世纪初,上海城里人使用的方言音系虽有一些内部差异,周边城区 ( 如杨浦、闸北等) 语音发展稍微快些,但是大多数人使用以下声母,一共有 2 8 个( 钱乃荣:2 0 0 2 ;1 9 ) ,见表2 3 。 表2 32 0 0 2 年的上海方言声母音系 p 布帮巴 p h 怕胖批b 步盆婆m 明门梅f 夫虎发v 符胡房 t 胆懂得t h 透土铁d 地同夺n 乃囡男i 拉拎赖 t s 祖做职 t s h 仓出村s 思书叔z 茶坐如 t 精经叫 t 仁h 秋吃七 d ;极求钱 休小心;谢席墙 口粘扭软 k 干公古k h 开垦空 g 共轧陪r j 鹅硬额 h 海灰烘 鞋坏远o 哀衣乌 注:;母只有极少数的字,大多数已经并入d ;母。 上面三张表展现了上海方言从1 9 世纪中期到现在的变化,其声母总数变化 并不大,只有个别音有所不同:比如d z 从有到无,而;则从无至有。 松江方言声母共3 2 个( 据张源潜松江方言志) ,见表2 4 。 表2 4 松江方言声母音系 p 包比布口h 抛圮b 跑辨步7 m 妈美 m 梅袜审方粉虎b 房混物 破 睐 t 刀点妒t h 滔舔d 述弟度7 n 乃你 n 南奶7 i 捞拉拎6 i 劳领 吐努怒 t s 遮剪阻t s h 车浅s 烧洗素z 潮齐坐 醋 t 骄肩t h 跷起d ;桥件7 口粘扭r i d 泥软# 嚣险许 鬼丐柜 袅玉 k 高告国k h 敲考 g 环狂共7 q 癌我 0 鹅熬 h 哈好孝 鞋华于 o 啊哑恶 哭 昂 额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松江县志方言所载3 2 个声母中记为f 、v ,在松江方言志中记为中、 b ,本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