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变型锥蜗杆传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摘要 变型锥蜗杆传动是一种新的锥蜗杆传动,其传动形式保留了传统 锥蜗杆传动的优点。开展对变型锥蜗杆蜗轮传动理论和实际运用的研 究对于锥蜗杆副的加工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 文利用啮合理论和三维参数化c a d 对变型锥蜗杆展开了研究。主要的 研究内容如下: 依据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理论建立了变型锥蜗杆传动的通用数 学模型,并且对变型锥蜗杆锥蜗轮啮合时沿接触线法线方向的诱导法 曲率和卷吸速度进行了分析推导。并以右旋阿基米德锥蜗杆为例,赋 值计算,对其外形改变前后进行了对比计算和分析,验证了变型锥蜗 杆传动性能略具优越性,为啮合性能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a u to c a d 中建立了变型锥蜗杆的三维参数化模型。并以vis u a l b a sic n e t 为开发平台,对a u to c a d 进行了二次开发,完成了对模型 的可视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该系统基于特征和参数化建模技术,针对 变型锥蜗杆的主要参数,编写交互式用户界面,通过对主尺寸参数的 修改来直接驱动其外形的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关键词:变型锥蜗杆啮合 a u to c a d v is u a lb a sic n et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i 页 a bstrac t v a r i a n ts p i r o i di san e wf o r mo fs p i r o i d i t st r a n s m i s s i o nf o r m r e t a i n s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i r o i dt r a n s m i s s i o n s t u d y i n g t r a n s m i s s i o nt h e o r ya n da c t u a l l ya p p l i c a t i o no fv a r i a n ts p i r o i dp a i r , w h i c hh a s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m e a n i n ga n dp r a c t i c a lv a l u et os p i r o i d p a i r s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yv a r i a n ts p i r o i d g e a r i n gb a s e do nt h em e s h i n gt h e o r ya n d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p a r a m e t r i c c a d t h em a i ns t u d y i n gc o n t e n t sa sf o l l o w s ! 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g e n e r a l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o fv a r i a n ts p i r o i d g e a r i n gb a s e do nt h ed i f f e r e n t i a lg e o m e t r i ca n dg e a rm e s h i n gt h e o r y , a n dd e r i v e dt h ei n d u c e dn o r m a lc u r v a t u r ea n de n t r a i n m e n tv e l o c i t y a l o n gt h en o r m a ld i r e c t i o no ft h ec o n t a c tl i n ew h e nv a r i a n ts p i r o i dp a i r w e r em e s h i n g a n dt a k er i g h t - h a n da r c h i m e d e ss p i r o i da sa ne x a m p l e , a s s i g n m e n tc a l c u l a t i o n ,c o n t r a s tc a l c u l a t ea n da n a l y s et h e mb e f o r ea n d a f t e ri t s s h a p ec h a n g e s ,v e r i f i e d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v a r i a n ts p i r o i di ss u p e r i o r i t y 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p a r a m e t r i cm o d e lo fv a r i a n t s p i r o i dg e a r i n g ,a n du s e dt h ev i s u a l b a s i c n e ta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p l a t f o r m ,c a r r i e d o u tt h e s e c o n d a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 t o a u t o c a d , c o m p l e t e d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o fc o m p u t e r a i d e dd e s i g nt om o d e l t h es y s t e m b a s e d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 sa n dp a r a m e t r i cm o d e l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 , c o m p i l e di n t e r a c t i v e u s e ri n t e r f a c ef o rm a i np a r a m e t e r so fv a r i a n t s p i r o i d ,d i r e c t l yd r o v e dg e n e r a t e d i t sa p p e a r a n c e a u t o m a t i c a l l yb y m o d i f y ,i m p r o v e dd e s i g ne f f i c i e n c yg r e a t l y k e yw or d :v a r i a n ts p i r o i d :m e s h i n gt h e o r y ;a u t o c a d :v i s u a l b a s i c n e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 或我个人) 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 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昀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1 毛蕊坜日期:训7 辱石角8 自 关于论文使用和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南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该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传阢舶 导师签名: 日期:州军日艿日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1 绪论 1 1选题的意义 1 1 1蜗杆传动概述 蜗杆传动是由蜗杆和蜗轮组成的,它用于传递交错轴之间的回转 运动和动力,通常两轴交错角为9 0 。传动中一般蜗杆是主动件, 蜗轮是从动件。蜗杆传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和仪器中n ,。 蜗杆传动的主要优点是能得到很大的传动比、结构紧凑、传动平 稳和噪声较小等。在分度机构中传动比f 可达10 0 0 ;在动力传动中, 通常i = 8 - 8 0 ”。蜗杆传动的主要缺点是传动效率低;为了减磨耐磨, 蜗轮齿圈常需用青铜制造,成本较高。1 。 锥蜗杆传动出现在五十年代中期,由美国i1 1in ois 工具公司首 先研制成功。195 5 年该公司发展部经理f b o h le 对这种传动作了简 介。接着,该公司发展工程师0 s a a ri 、锥蜗杆部负责人w d n e1s o n 相继对锥蜗杆传动的原理、设计和制造作了介绍。到195 9 年, i1 1in ois 工具公司已经将锥蜗杆减速器系列化。有关锥蜗杆传动设 计和制造方法的资料被编入196 2 年于美国出版的齿轮手册。 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国、苏联和其他国家都开展了锥蜗杆传动的 研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锥蜗杆传动适用于传动比h :10 的交错轴传动,通常轴交角 = 9 0 。锥蜗杆偏置于锥蜗轮的一侧。锥蜗杆传动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重合度大。锥蜗轮的齿在端面内,与锥蜗杆螺旋形成多齿接 触,同时接触齿数一般为锥蜗轮齿数的10 。 2 、齿面润滑条件好。锥蜗轮齿面上不存在油膜理论厚度为零的 “弱点 ;合速度您与瞬时接触线法线所夹锐角r 较小,甚至接近零 度,有利于齿面间形成液体动力润滑。 3 、通过轴向移动锥蜗杆,可以调节齿侧间隙而不破环齿面间的 共轭。 4 、可以兼作离合器使用,结合和脱开都十分灵活,脱开时中心 距保持不变,。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与圆柱蜗杆比较,锥蜗杆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大、效率高、传动 比较大时结构也很紧凑。但由于锥蜗杆带有锥度,制造方面比圆柱蜗 杆略为复杂一些。锥蜗杆传动与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区别在于锥蜗 杆偏置,因而同时接触齿数大,幅度增加;如果合理的选择几何参数, 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瞬时接触线,有利于齿面的液体动力润滑 。 1 1 2本文研究的意义 本文将传统锥蜗杆的分度锥角设计成0 。,保持齿两面啮合不对 称,而锥蜗轮分度锥角仍为82 。这种结构属新型结构,目前国内 外尚未见成熟理论和统一标准,因此暂定名为变型锥蜗杆。因为变型 锥蜗杆为圆柱形,既保持了传统锥蜗杆的优点,又具有圆柱蜗杆传动 易于制造和装配、受力后引起蜗杆的轴向移动不致破坏齿面共轭等优 点,已引起关注 j 3 。 机械制造正在向高柔性、高自动化、高效率方向发展,而c a d c a m 为这样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保证。c a d 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 使得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变快,适应了当今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9 1 o 参数化设计是c a d 中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是在建立数学模 型的基础上,对曲线方程,蜗杆各部分参数进行程序编制,并生成可 执行程序。有了参数化设计的程序,对于生成不同要求的蜗杆将会十 分方便。参数化技术使得设计者可以通过设计参数来驱动产品零件的 几何模型,与传统的建模方式比较,参数化设计将设计者从琐碎的拼 凑几何元素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简化了用户生成和修改零件模型 的操作,提高了设计效率。应用现有的参数化设计软件,用户可以方 便地修改零件模型的几何尺寸。 参数化设计中的绘图程序,利用生成的一系列参数,在软件所调 用的绘图软件中生成零件图( 二维、三维) ,简化了零件的绘图过程, 使得零件图的获得更加轻而易举。而三维仿真技术,使得零件的设计 可以更加的直观,更符合实际零件的运动,使设计更加合理”。 1 2国内外发展现状 1 2 1变型锥蜗杆研究现状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对于变型锥蜗杆,国内尚无研究成果出现,国外的资料也未完全 公开,。 变型锥蜗杆最早是由美国工程师0 e s a a r i ( 1 914 2 0 03 ) 发明 的,他在19 5 4 年获得了“快速还原齿轮传动 的第一个专利“。 2 0 0 2 年f a y d o r l l it v in 提出,0 e s a a ri 发明的端面蜗轮圆柱 蜗杆传动具有实质性的贡献。其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啮合过程中同时 接触的几对齿有着较高的重合度。这种新的传动形式要求局部接触以 及选定较低误差的螺旋功能。此功能可以吸收定位误差所引起的非线 性传动误差,所以传动引起的震动和噪音可以降低n ”。在n e w g e o m e t r yo ff a c ew o r mg e a rd r i v e sw i t hc o i l i c a la n dc y li n d r i c a l w o r m s :g e n e r a t i o n ,s i m u l a t i o no fm e s h i n g ,a n ds t r e ssa n a ly s is 一文中,f l lit vin 提出设计与端面蜗轮配合的圆柱蜗杆时采用现 存的与它相似传动结构的设计参数,以及用磨削刀具加工和应力分析 的方法,。 v i g o1d f a r b 在w h a tw ek n o w na b o u ts pir oidg e a rs 一 文中指出,正是有了众多的制造者和简单设计方法,正交的锥蜗轮和 圆柱蜗杆才得到广泛应用。并且c a d 系统的“s p di a l + ”功能可以成 功的用于解决变型锥蜗杆传动的尖顶问题“。 在理论研究方面,以空间啮合原理为理论基础,分析和证明包络 啮合的机理”。 建立变型锥蜗杆的啮合方程,是其设计、制造必不可少的理论来 源,在此基础上,对啮合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接触界限曲线、螺 旋角、轴向齿厚、法向齿厚以及蜗杆传动油膜厚度、强度的计算方法 的探索”。 目前,变型锥蜗杆取得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 1 ) 提出了运用刀架或者是磨削工具加工圆柱蜗杆共轭螺旋表 面的方法。 ( 2 ) 分析确定了圆柱蜗杆的螺旋面; ( 3 ) 变型锥蜗杆的传动功能是依据圆柱蜗杆加工时刀具的倾斜 角度来实现的“。 1 2 2蜗杆传动c a d 系统研究现状 蜗杆传动广泛用于起重运输机械、冶金机械及其它机械的两交错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轴的传动中。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 蜗杆传动设计计算时,除了要进行蜗轮轮齿接触强度与弯曲强度的计 算校核外,还要进行温度计算、润滑油粘度的选择、润滑方法的确定。 同时,为保证蜗杆齿与蜗轮齿能正确啮合,还要进行蜗杆轴挠度的验 算”。传统的手工蜗杆传动设计计算,过程复杂,需要查取很多图、 表,设计费时、繁琐、效率低。而采用c a d 设计,不但提高了设计质 量,减少了设计工作量,同时为现代高速,多变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 保障手段。c a d 技术的研究和c a d 软件的应用给机械设计领域乃至整 个机械行业的发展正带来深远影响他”。 现有关于蜗杆传动c a d 系统的研究,都是针对不同的蜗杆造型, 根据啮合原理进行参数化设计,绘制二维图,进行三维实体造型,并 进行啮合状态的运动仿真和加工仿真,将优化设计和绘图一体化,实 现设计自动化心“。 1 3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 ) 研究空间啮合原理,建立变型锥蜗杆蜗轮传动的数学模型。 认真研读齿轮啮合原理一书,重点掌握:坐标变换的方法和所采 用的矩阵;螺旋面的加工原理;空间啮合的基本原理等一系列内容。 在学习齿轮啮合原理的基础上,将变型锥蜗杆蜗轮传动具体化,建立 数学模型。 ( 2 ) 根据数学模型,进行参数化设计,并设计程序。 根据所得数学模型,采用合适的算法,进行参数化设计。v is u a l b a sic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具有可视化程序设计的特点,可 以大大提高程序设计的效率,并可设计出友好、美观的人机交互界面。 而v is u a lb a sic n e t 是v is l l a lb a sic 的最新版本。用v is u a l b a sic n e t 二次开发a uto c a d ,是基于新的a c tiv e x 自动化界面技术 ( a c tiv e xa u to m a tio nin te r f a c e ) 的。a ctiv e x 技术使我们可以通 过a u to c a d 显示出来的信息,通过其他计算机语言编程,从a u to c a d 的内部或外部来控制、操纵它们。深入学习v is u a lb a sic n e t 的使 用,应用v is u a lb a sic n e t 设计出程序的交互界面,并实现输入部 分参数优化计算出其它相关参数。 ( 3 ) 根据参数,实现三维造型与仿真。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使用v is u a lb a s ic t i e t 与a u t o c a d 的接口,调用a u t o c a d 中的 三维造型功能,生成零件的三维造型。 最终形成参数、三维图的软件。 图卜1参数化设计流程 f ;g 1 1p re f erencosd esig f l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2 啮合理论基础 2 1 蜗杆传动的坐标选择与坐标变换 有两直角坐标系,c r l 0 1 ;西,y l ,z 1 】和0 2 0 2 ;x 2 ,y 2 ,z 2 】,若将点m 由吒变 换到吒,记作吼一,则称吼为旧坐标系,盯:为新坐标系。设旧坐标 系原点o l 在新坐标系c r 2 中的坐标位置为o 2 ( a ,b ,c ) ,则变换关系可记作: r 2 = 【彳】2 l ,i ( 2 1 ) 式中【彳】:,称系数矩阵,可写成 么】2 l = c o s ( x 2 ,五) c o s ( x 2 ,咒) c o s ( x 2 ,z 1 ) 口 c o s ( y 2 ,葺) c o s ( y 2 ,y 0c o s ( y 2 ,z 0 b c o s ( z 2 ,五) c o s ,y 1 ) c o s ( z 2 ,乃) c 0 001 ( 2 - 2 ) 若a 2 b = c 2 0 ,即d l 与d :重合,则 彳】:。中没有第二行和第四列。 当点m 由变换到q 时,可写成 吒= 【彳 1 2 r 2 = 【彳 2 - 1 1 眨 ( 2 3 ) 若有多个坐标系进行变换,如o 。一o :一o 。,则变换关系可写成 r 3 = 【么 3 2 彳】2 1 ,i ( 2 - 4 ) 式中【彳】3 2 一一是o :一o 。的系数矩阵。 么】2 l 一一是o 。一o :的系数矩阵h ”。 2 2相对运动 1 、相对速度 现设有两物体y 0 ) e 2 同时作刚体运动,取一个基础标架 仃= 【d ;q ,e 2 ,e j ,再取两个标架盯1 _ - - o o ) ;g n ,g 】,盯2 = d 2 ;g ,鼋,4 2 ) 】, 分别同n ,2 相固连。 设p 为空间任意点,并设 ( 2 5 ) 一 一o ,缶鬈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图2 1 fig2 1c 相对速度 o m p ar a ti v eiys p e e d 则车就是盯经过p 点的速度。这个速度用1 ,( 1 ) 表示: d f ,1 - - 4 1 + 缈1 x r 1 ( 2 6 ) 其中c o ( 1 是盯( 1 在时刻t 的转速,而 嘏) _ 堕 ” 础 ( 2 - 7 ) 则是盯( 1 在时刻t 时的速度。同样,在时刻t ,盯( 2 的速度 ,2 - - 4 2 + 国2 x ,2 ( 2 8 ) 其中c o ( 2 是盯( 2 的转速,而 d 芒, = 二之 也 是d ( 2 的速度。于是,在时刻t ,在p 点,盯( 1 相对于 ,1 2 = v ( 1 一v ( 2 = 吨n 一2 + 缈( 1 x r ( 1 一( 2 x r ( 2 而在p 点,仃( 2 相对于盯( 1 的速度 1 ,( 2 1 ) = ( 1 2 ) 在运用相对速度公式时,往往令 于是 就可以写成 其中 ,( 2 ,吃n 一“2 ) = 警 v ( 1 2 ) = 举+ c 0 0 2 ) x r d ) _ ( 0 ( 2 ) x 孝 衍 0 3 ( 1 2 ) ;缈( 一缈( 2 ) ( 2 - 9 ) 仃( 2 的速度 ( 2 一1 0 ) ( 2 11 ) ( 2 1 2 ) ( 2 1 3 ) ( 2 一1 4 ) ( 2 1 5 )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在瞬时接触点处绝对速度相等,定义接触点处的相对速度v ( 1 2 为 v ( 1 2 ) _ q 即吐吃= 警亟d t ( 2 - 1 6 ) 式中各项速度的含义可由图2 1 表示。 2 、万( ”,万( 2 转动轴相错的相对运动 万( ”,万2 的相对运动是螺旋运动,不是转动。万”,j 2 的转动轴 口( ,口( 2 有唯一的一条公垂线,取口( n ,4 ( 2 ) 上的垂足依次为万”,万2 的原点 d ( ”,0 ,贝0 国1 孝= c o 2 孝- - 0 9 0 2 ) 考:= 0 ( 2 17 ) 公垂线d ( 1 ) d ( 2 也垂直于缈( 1 2 ) ,即垂直于相对螺旋运动a 。其次,对 于a 上一点墨, 。蕊= 警f ( 2 - 1 8 ) 故只在d ( 1 d ( 2 ) 上,因而是d ( 1 d ( 2 和a 的交点。但f l 既和口( n ,a t 2 有公 垂线,又不和它们平行( 彩( 1 2 ) = 国( n 一国( 2 ) ,就只能和它们相错。把以 上结果归纳起来,就是:o ( n ,d ( 2 的相对运动是螺旋运动,相对螺旋运 动轴a 在万里位置固定,它和艿”,万( 2 的转动轴两两相错,并有同一条 公垂线他“。 3 、交错角= 9 0 。时,蜗杆副的相对速度v 1 2 蜗杆副齿面接触点处的1 ,( 1 2 ) ,其坐标式为1 i v 0 2 ) = ( y + 之l z ) + 巧+ ( 口+ x ) i 2 l k j v l ,2 = - ( y + 之z ) ( 2 - 1 9 ) i 哼销 【也2 = + x ) i 2 l 2 3曲面、法线、切面 1 、曲面 蜗杆副的曲面( 齿面) 一般用矢量函数表示, l 五= 五 ,v ) o :,i = q ( u ,d 表示,坐标式为1 咒2 咒( ,1 ,) 【毛= 7 1 ,叻 如蜗杆螺旋面用 ( 2 - 2 0 )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2 、法线 当给出曲面:,= r ( u ,v ) 后,曲面上任意点的法线可由下式求得 单位法矢 f 缸 缸 加 法线规范方程式可写成 j k l 瓦o y 妄i 叫+ + 也| j ( 2 - 2 1 ) 却瑟i 加加l 刀, 驴再李夏 甩。,: 亏丢 (222)y 驴万霉霉 心一 万 铲再薷霉 x x y y z z x - x :生:一z - z ( 2 2 3 ) = 一= 一 iz z 1j n x n y n z x x y y z z 一= :一= 一 c , o s 6 r c 0 s c o s y x 、y 、z 为法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口、7 为法线和底矢厶j f 、后之 夹角”。 3 、切面 设r 为切面万上任意点的矢径,r 为给定点的矢径,则曲面上 在给定点肘处的切平面万的矢量式为: ( r 一,) ( 兀x ) = ( 尺- - r ,气,0 ) = 0 ( 2 2 4 ) 或= 0( 2 - 2 5 ) 弘瑟一锄瑟一加 y 卜砂一抛砂一加n缸一钆锄一加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0 页 式中x 、y 、z 分别为切平面万上任意点的坐标,。 2 4 啮合方程 设两个齿面( n ,( 2 作啮合运动,即在某段时间内的每一个时 刻,它们在至少一点p 相切,p 点就叫做( n ,( 2 ) 在时刻t 的一个啮合 点。取一个基础标架盯= 【d ;巳,e 2 ,岛 和分别同n ,2 相固连的两个标架 盯o = d a ;群,巧,g 】,仃。= d 2 ;g ,奄2 ) 】。设n 为e t o , e 1 2 7 在啮合点p 的 一个公法矢。在一个同( 2 ( 或o r ( 2 ) 相固连的观察者看来,在p 点o r ( 1 的速度,即v ( 1 2 ) ,显然必须沿着( 2 在p 点的一个切线方向,因此1 2 垂 直于( 2 在p 点的法矢n : n v ( 1 2 ) = 0 ( 2 2 6 ) ( ,( 2 在啮合点的公法线垂直于( n ,( 2 ( 或o - ( n ,o - ( 2 ) 在该点的相 对速度,就叫做z ( n ,( 2 的啮合条件或啮合方程,。 2 5啮合函数 蜗杆副的共轭条件是:共轭点处相对速度与其公法线互相垂直, 于是啮合函数式为 o ( u ,嵋f ) = ( 吒,r v ,;) = 刀v 1 2 ( 2 一z 7 ) 啮合方程式为疗v ( 1 2 ) = 0( 2 - 2 8 ) 1 2 疗= 万,堙2 + 侈2 + n z v l l 2 = o ( 2 9 9 ) 考虑到蜗杆齿面为螺旋面,满足条件为 h x y i l y x2n z p 于是啮合方程式可写成 i a s i n 纺+ b e o s 红一c = 0 j a = 刀,l y + n x l x + n y l z 之l i b ;- ( p n :1 + 弧1 ) 2 l 【c ;一? z l ( 口+ 工) 之l ( 2 - 3 0 ) ( 2 - 3 1 )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1 页 c o s ( q , l 一6 ) = c 么2 + 6 2 或j s i n 万= 彳爿2 + 6 2( 2 3 2 ) i c o s 8 = 曰4 2 + b 2 f l t a n 8 = a b 式中p 为蜗杆螺旋参数“。 2 6两类界限线的基本概念 1 、一类界限线( 根切界限线) 蜗轮齿面上异常点的几何组成一类界限线即根切界限线,在一类 界限线上各点的运动条件是 亟:一v ( 衍 亟:o 出 根切界限线可由下式求解: ( 2 - 3 3 ) 舯 岷嵋唠雠吲 3 5 , 2 、二类界限线( 啮合界限线) 在蜗杆齿面上工作区( 共轭区) 与非工作区的分界线称二类界限 线,即啮合界限线,二类界限线上各点的运动条件是 = = 0 = v 1 2 ( 2 - 3 6 ) 由式可知,彳2 + b 2 = c 2 必然是啮合界限线上的点,于是= 。窖o 是 二类界限线存在的条件1 ,亦即: 43 一 。厶 ,l 讫 仍o o 畴 l l 1 1 力力 (, 以一一 = 眨甲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 页 式中 f ,= r ( u ,1 ,t ) ( “,v ,f ) = 0 【啦( “,f ) = 0 卟警 2 7诱导法曲率公式 2 7 1法曲率公式 设 f :u = 甜( s ) ,1 ,= v ( s ) 为曲面上任意曲线,s 为弧长。 r = a ,r = a = k p 故若n 为曲面在r 上一点p 的幺法矢,则 刀,= k c o s 若oh 和n 之间的角,0 0 万,则f i n = e o s o , ,= r ( “( s ) ,y ( s ) ) 就得 ,= ,= f 甜+ r v v 22 ,= u + 2 r w u v + v + ,= f u + r v y 但 = n r v = 0 故 引进符号 -22 n ,= n r u u + 2 n r l f ,u v + n r v l = n r u u ,m = 刀吒,n = 疗 22 则可以写成栉,= k e o s o = l u + 2 m u v + n v 或者d s 2 = e d u 2 + 2 剐缸咖+ g d v : 22 l u + 2 m u ,+ n , ke o so = 以r = _ 二二二二- i e d u 2 + 2 ,巩d v + g d v 2 ( 2 - 3 7 ) ( 2 - 3 8 ) ( 2 3 9 ) ( 2 - 4 0 ) ( 2 4 1 ) 上式可以写成 ( 2 4 2 ) ( 2 - 4 3 ) ( 2 - 4 4 ) ( 2 - 4 5 ) ( 2 - 4 6 ) ( 2 - 4 7 ) ( 2 - 4 8 ) ( 2 - 4 9 ) ( 2 - 5 0 )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 页 其中e 、f 、g 是“、v 的函数,叫做曲面的第一类基本量。 由于 ,l ,= 0 ( 2 51 ) 可知 刀二:0:一二;:一可dndron ( 2 5 2 )可知刀,= ,= 一疗,= 一_ 丁 ( 2 5 2 ) 凼 22 故一砌d r = l u + 2 m u v + n v( 2 5 3 ) 而且d r = r d u + 以d n = 刀。d u - i - n ,d v ( 2 5 4 ) 可以写成 = 一,乞,= i ,m = 一,气0 = 一屹,n = 一万,= , ( 2 5 5 ) 其中l 、m 、n 是材、1 ,的函数,叫做曲面的第二类基本量。 表明,曲线上曲线r 在任一点p 的曲率k ,决定于p 点的位置, 它在p 点的切线方向( 以珈;咖为代表) ,以及它的主法线和曲面法 线之间的角0 ( 9 = i 7 l - 的特殊情况除外) 。 令 则可以写成 吃= ,l ,= 一疗, ( 2 - 5 6 ) 22 吒= 瓦l 万u + 丽2 m 蕊u v + 而n v 万( z - 5 7 ) = :一 :】j 4 e 如2 + 2 f 抛咖+ g 咖2 可以写成 吃= k c o s o ( 2 5 8 ) 在曲面上固定点p ,第一和第二基本量e 、f 、g 和l 、m 、n 都有 固定值,吒只决定于d u :d r ,即a 的方向;在这里,a 可以只看成是 代表曲面在p 点的一个切线方向而不管它是哪一条曲线的切线方向。 这样的吒叫做曲面在p 点沿切线方向a 的法曲率1 。 2 7 2 诱导法曲率1 2 两个接触面的共轭曲面艺( 1 ) ,( 2 做啮合运动时,在每一啮合点m 处相切,在该点处沿任意切线方向两曲面的法曲率之差,称为该方向 的诱导法曲率。诱导法曲率的大小表明了两个共轭曲面在啮合点m 处沿所求诱导法曲率方向的贴近程度。设砖n 、硭,属n ,成2 分别表示 两曲面在m 点处所求方向的曲率和曲率半径”,则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4 页 f 砖1 2 = 磷一磷2 1 11( 2 5 9 ) 【成1 2 4 a 2 l 、沿任意切线方向的诱导法曲率 ( 1 ) 、( 2 为一对作线接触的共轭曲面,m 为啮合点,为在m 点 的单位公法矢,a 为在m 点处沿任意方向的单位切矢( t t 方向) , 过和a 作法面,得两法截线r ( n ,r ( ,这两条截线在m 的法曲率之差 就是任意方向的诱导法曲率。 若两共轭曲面的矢量式分别为 ,i = r l ( ,u , v :! ! ( 2 6 0 ) 【r 2 = 吃( “,d 这时任意方向的诱导法曲率方程式为 掣:绁 f 6 = ( 1 2 ) - ( 烈2 ) | i 口:亟:盟 l -幽呜 式中y 由式求解。 当已知1 上m 点处的主方向及其对应的主曲率墨时, 主方向的单位矢量,则有 ( 2 - 6 1 ) ( 2 - 6 2 ) 令,为 刀:g lx9 2 ,口:华( 单位切矢) ( 2 6 3 ) 刀2 ,口2 k 早性别大夕 lz o j , 纯为g l 到a 的有向角,则诱导法曲率可写成 1 2 = 二 c o s 纯+ u s i n o ) 2 ( 2 6 4 ) 朦q ( 9 1 2 寰v 0 2 ) j :笛暑g l 6 5 , k = k ) + ( 国0 2 ) 2 、诱导主方向和诱导主曲率 诱导主曲率就是最大与最小诱导法曲率,所在方向即诱导主方 向。 设两个主方向的方向角为纯l 、纯:,当少0 ,o 时,可得到吼方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 5 页 向就是接触线的方向,并且可以证明沿接触线法线方向的诱导法曲率 为零,即最小诱导法曲率,接触线的法线方向为另一主方向,即诱导 法曲率为最大值的方向,故可写成 磺:= 等 6 6 ) 或 k 0 2 ) 。而1 ( e 2 v - 2 f g a v + g o b , , ) ( 2 6 7 ) d 2 :f g f 2( 2 6 8 ) 3 、沿相对速度方向的诱导法曲率 沿相对速度方向的诱导法曲率可写成 ( 国( 1 2 ) ,州) 一i 1 2 i ( 掣) ,v 】2 k w ( 1 2 k 砭谚可百万岛而( 2 - 6 9 ) 或 砖了= 古 ( ,刀,v ) 一lv ( 1 2 i ( 警) ,v 2 计算沿相对速度方向的诱导法曲率的目的是为 面是否发生曲率干涉“。 4 、相对速度v ( 1 2 和接触线切线方向的夹角q 相对速度v ( 1 2 和接触线法线方向的夹角q 为 如删 晶 ( 2 7 0 ) 了判断两啮合曲 ( 2 7 1 ) 于是相对速度y ( 1 2 和接触线切线方向的夹角q 为引 q :9 0 。一q 。( 2 7 2 )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6 页 3 变型锥蜗杆传动的数学模型 3 1共轭齿面的形成 为保证变型锥蜗杆传动两轴之间的传动比为一恒定值,则两齿面 必然是一对共轭齿面,并且齿面是具有一介连续倒数的连续光滑表 面。 图3 - 1共轭齿面的形成 fig3 1f 0 r m e dc o n j u g a t e dt o o t hf a c e 如图3 1 所示,锥蜗杆和蜗轮在中心距a 和传动比:给定的条件 下,若有一点在节表面上描绘处两条相应的螺旋线。将该线做成某一 形状的齿形,便成为一对共轭齿廓。这一对齿廓也必然符合共轭齿廓 的准则,即: 玎1 ,( 1 2 ) = 0( 3 1 ) 再依图3 - 2 的坐标,矢径条件,按右手法则,根据矢量分析原则, 可以求得圆周速度m 、和相对速度,( 1 2 1 。 lh = ( 2 y ) f 一( 2 x ) 屹= ( y - a ) k - z j ( 3 2 ) 2 = 1 ,o 一v 2 = ( f 1 2 y ) i + ( z - i 1 2 x ) j + ( a - y ) k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7 页 z 图3 - 2共轭齿面坐标 由式( 3 - 2 ) 可以看出,相对速度矢量是共轭点坐标的函数,与 蜗轮的转速无关,并且决定了锥蜗杆理论螺旋线的方向。 在参数选择合理时,锥蜗杆上的螺旋线是非常接近等导程的螺旋 线。再将曲率很小的锥蜗杆做成圆柱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 设计与制造,。 3 2 锥蜗杆传动的两个基本方程式 x 图3 - 3锥蜗杆蜗轮坐标 fig3 3 c o ordin a t eo ft h es pir oidg e arin g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8 页 相对速度决定了螺旋线的方向,各基本参数与螺旋线之间的关 系,可由下面两个基本方程式决定。 将上述所得到的相对速度矢量,变换到新的坐标系q d l ;五,m ,z t 】 中。新坐标系的原点为任意共轭点m ( 见图3 3 ) 。三个互相垂直的单 位矢量为0 ,厶,k 。z l 、z 2 轴分别为蜗杆、蜗轮轴,i 为由z 1 轴到 m 点的径向距离。 新坐标系的单位矢量可用原坐标系讲d ;x ,y ,z 表示。 1 0 = ! ( y i - x i ) ,i 厶;三似一少) ( 3 3 ) ,i = k 在新坐标系中m 点的相对速度,在各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 谨= v ( 1 2 ) 0 = 2 ,i 一兰 ,i 1 ,留= ,( 1 2 ) 厶= 型 ,i 馏= 1 2 k = a - y 伽爿= 嚣。v 5 m 1 2 ) = 而y 罚z 1 ,五,冗i 口一yj 锥蜗杆上螺旋线的导程为 群即移v 0 2 ) = 警 “ 彳 式( 3 5 ) 式( 3 6 ) 即是锥蜗杆传动的基本方程,。 ( 3 4 ) ( 3 - 5 ) ( 3 - 6 ) 图3 4 锥蜗杆坐标 flg3 4 c o o rdin a t e 。f t h es pj r 。id f ig3 5 形鬻 逛 同普通锥蜗杆一样,变型锥蜗杆具有较大的轴向力,当它的螺旋 旋右镅 刁 螺轮( 焉嚣 旋 ,动蜗 j | 匕 ) 传眭f屈千堕 副邓晰哩 晡 即蝴吱 和锥旋 位翮陵;y列螂撩鹰馐 椰训在纰j塞卧此嚣 蜗炽乳中心 制瞅蝻一抒删黼慧稽 种愀孵邗蝴 呙祠口鱼圭千 虫 呙肾茔隋蝴晰蛤勰脯 木p ( 变反跗旋 木p ( 城瓶蜘就 3 向l 轮 l 方旋蜗 置d 位 加 删洲 的 怕 轮蝴 羽“杆酊 蜗 印 锥哆 型 变撕 5 叫 p c 图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0 页 内侧f 面与锥蜗轮齿的凸面啮合时,由大端啮入,轴向力把锥蜗杆推 向大端,齿侧间隙增大,比较安全。当变型锥蜗杆螺旋的外侧e 面与 锥蜗轮凹面啮合时,由小端啮入,使齿的小端受力较大,且轴向力把 锥蜗杆向着小端方向拉,齿侧间隙减小,有时甚至会卡死而断齿。因 此,当变型锥蜗杆传动正反负荷不相同时,应以锥蜗杆内侧f 面和锥 蜗轮凸面作为承受较大负荷的工作面。当变型锥蜗杆为主动件、f 面 与锥蜗轮凸面啮合时,锥蜗杆与锥蜗轮应按图3 - 5 中箭头所示方向回 转( 锥蜗杆的旋转方向,根据的指向按右手定则确定) h ”。 3 4变型锥蜗杆齿形参数的选择 1 、节锥角西、墨的选择 变型锥蜗杆将传统锥蜗杆的节锥角爿由5 。变为o 。,因此是一 个齿牙两侧的齿形角不对称的圆柱蜗杆。锥蜗轮的节锥角反保持标准 的8 2 。不变。 2 、沿分度锥母线模数m 。 采用与圆柱蜗杆相同的标准模数系列,这样可将加工模数螺纹的 通用机床略加改动,即可用于加工变型锥蜗杆。 3 、齿形倾角i 、的选择 图3 - 6变型锥蜗杆齿面轮廓 fig3 6t o o t hf a c e s f i g u r eo f t h es pir 0idg e arin g 普通锥蜗杆在轴向截面内,为了避免根切,齿牙两侧的齿形角不 对称。即变型锥蜗杆轴线截面内齿廓直线与端面( 即垂直于变型锥蜗 杆轴向的平面) 之间所夹锐角。因变型锥蜗杆来源于传统锥蜗杆,为 了保持传统锥蜗杆传动的优越性,选择与其一致的数据,螺旋内侧取 ,外侧取1 。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1 页 3 5变型锥蜗杆的齿面方程 以磨削加工右旋变型锥蜗杆为例,采用单面磨削( 如图1 所示) , 建立变型锥蜗杆磨削坐标系。砂轮绕自身轴线旋转,蓐型锥蜗杆绕自 身轴线旋转且有轴向位移,如图3 7 所示”。 、,1 、, 一 一 弋八 t 。 v价 图3 - 7变型锥蜗杆磨削示意图及坐标系 fig3 7sk e l :c hm a pa n dc o o r d i n a t eo fg rin dln gt h es pir 0id g e a rin g = 【d ;乏了,乏】为固定坐标系,。= 【d l ;云,z ,石】为变型锥蜗杆的坐标系, 0 1 是蜗杆轴线上螺纹长度中点,石在蜗杆轴线上,且与毛重合,缈为, 绕石轴反向旋转的旋转角。,= h ;云,万,i 】为砂轮的坐标系。i 在砂轮 轴线上,入为石与无的夹角,取蜗杆螺纹长度中径处的螺旋升角;7 与 i 在蜗杆轴线与砂轮轴线的公垂线上。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2 页 瓦为j 轴上的幺矢,一p k = ( 0 ,0 ,1 ) ( 3 7 ) 设变型锥蜗杆的角速度的模为1 ,石= ( 0 ,0 ,一1 ) ( 3 - 8 ) 一p d 为一o l o 的方向矢量, 一p d = ( 0 ,0 ,1 ) ( 3 - 9 ) 以= 等( 3 - 只为变型锥蜗杆分度圆半径,式中一一变型锥蜗杆模数,z l 一 一变型锥蜗杆头数; 瓦为点d l 的移动速度,由式( 3 9 ) 和( 3 1 0 ) 得出: v 肼= 一致办 ( 3 11 ) 图3 - 8 为锥面的磨削砂轮,齿形角y 为变型锥蜗杆螺纹长度中径 处法向齿形倾角,气为砂轮半径,i 为砂轮边沿j 点对0 1 点的径矢, 有向角0 和b = p j 为砂轮锥面参数。 s 厂一 、 眵八j | 1 一 弋乡一 ” 汕 b轮 砂曼 8 g 图喝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3 页 坐标弛向坐标系转化的矩阵;旺= 0 耋0 匀 在坐标系。中, 如图3 - 8 所示,乏。为砂轮锥面的参数,另。为砂轮锥面的法向参 数,上标( c ) 表示参考的是砂轮的坐标系。 而 q 引= ( s i n o ,一c o s 9 ,o ) ( 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泰州工程围挡方案(3篇)
- 南京工程投影方案(3篇)
- 密云堵漏工程方案(3篇)
- 2024年南阳师范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结直肠癌药物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木炭和氧化铜反应课件
- 木板支撑体系课件
- 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 解析卷河南淮阳县7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概率初步章节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现场应用能力课件
- (2025年标准)监控维护维修协议书
- 2025年繁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应用导论 课件全套 第1-8章 智能制造大数据概述-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应用实例
- 音乐游戏 花巴掌拍拍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肿瘤护理学高级进阶2025年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宣城市总工会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13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咸味香精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医院药师职业技能大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年9月新版劳务用工合同范本(可规避风险)
-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