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韵学集成》与《集韵》、《五音集韵》关系考证.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宋代丁度等人编撰的集韵、金代韩道昭改编的五音集韵和明代章黼的韵 学集成分别为宋、金、明时期收字较多的韵书,虽然时跨三个朝代,但集成的编 纂显然受到了集韵、五音集韵很大程度的影响。集成中共有4 0 0 0 多条语料引 自集韵,而且这些语料涉及的范围很广,既有释义的,也有字形分析的,既有注音 的,也有词汇的。文章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列举和审音等方法,经过对集成 所引集韵语料的穷尽式的分析,认为集成语料中标明集韵的,实际上并非 独指集韵,而是包括了金人韩道昭改并的五音集韵,而且进一步得出:集成 所引集韵语料中,关于韵字的释义和注音部分的大多数内容源自五音集韵,而 关于字形的分析部分,则主要源自集韵。这一发现将为集成的校订工作和引用 文献的考证提供很好的思路和重要的语料。文章还通过对集韵、五音集韵以及集 成声韵调的分析、比较,从历时的角度探索三部韵书之间音系上存在的联系。 关键词:韵学集成,集韵, 五音集韵,韵书比较 中文文摘 集韵成书于北宋仁宗宝元二年( 1 0 3 9 ) ,收字5 3 5 2 5 字。 五音集韵书成于 金泰和八年( 公元1 2 0 8 ) ,收字与集韵同,集成成书于1 4 6 0 年,收字4 3 0 0 0 多。 集成、集韵和五音集韵都是韵书中收字较多的,三书均以收字全备而著称, 其收字浩繁的情况,都是后人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从编撰时间看,从宋到明的 历史跨度,很难让我们将三部韵书摆在一起进行对比和研究,而导致这一研究课题产生 的,应该说,主要源于集成所引用的4 0 0 0 多条语料,正是由于对这些语料的来源 和准确性进行考证和分析,才有本文的重大发现集成语料中所指的集韵与 我们现在所说的集韵不是唯一的对应关系,而是包括了五音集韵! 由于这一发 现,使语料分析显得更加重要,考证集成与集韵、五音集韵的关系也就显 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了。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列举和审音等方法,经过对集成所引集韵 语料的穷尽式的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集成所引集韵语料中,关于韵字的释 义和注音部分的大多数内容源自五音集韵,而关于字形的分析部分,则主要源自集 韵。这一发现将为集成的校订工作和引用文献的考证提供很好的思路和重要的语 料。文章还通过对集韵、五音集韵和集成声韵调的对比、分析,从历时的角 度探索三部韵书之间音系上存在的联系。全文共分六章论述以上内容,具体如下: 文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分别介绍了集韵、五音集韵和韵学集成研究情况 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本文三部韵书的版本。 第二章从集成所引集韵、五音集韵语料看三者关系。据初步统计,集 成共有4 0 0 0 多条引自集韵,其中有关释义的有2 2 1 8 个,有关字形的1 9 3 2 个,注 音9 7 个,组词3 7 8 个。文章接下来分别从释义( 含组词性释义) 、注音、字形等方面来 论述:第一节是释义语料分析,以齐韵为例,列举2 0 个韵字的释义,将其与集韵 和五音集韵二韵书的释义进行比较,从比较来看,:集成所引的“集韵一语料 当来源于集韵和五音集韵二书,且大多数来源于五音集韵。再以集成 鱼韵平声的前1 0 个为例,将其释义与五音集韵和集韵相比,所列1 0 个韵字中, 集成与集韵的切语完全相同,而且义项的相似度也较高,而与五音集韵的 切语则都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集成释义中有标明引自集韵 的,其实多数来源于五音集韵,少数来源于集韵:另外,所有集成义项中没 有刻意标明引自集韵的,则基本不是引自五音集韵。集成引用集韵的 组词性的释义,是一种特殊的释义语料,也是特殊的词汇语料,对于这些释义的来源问 题,依释义的查检方式,我们发现集成所引的这些组词性释义,也分别来自集韵 或五音集韵。第二节是注音语料的分析。将9 7 个注音材料罗列出来,可以看到: 集成标注为“集韵某某切 的,其“某某切”与五音集韵有着极高的相似 度:集成标为集韵“并音某一或“音某 的,与集韵的相似度大。这些现象 进一步说明,集成语料有兼收并蓄的特点。第三节是字形语料的分析。同样通过列 举一些例字,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集成所引用的字形语料,均主要来自集 韵而非五音集韵。 第三章从声类分析看集韵、五音集韵和韵学集成的关系。第一节是集 成与集韵、五音集韵声类比较。分别概述了三部书声类研究情况。通过列举集 成支、齐、鱼、模、灰、皆韵中的平声小韵首字中照组字的反切,来分析三部韵书在 切语声类上的区别,说明了三部韵书在声类的区别主要在于照组字的归并问题上,其他 各组声类的区别不大。另外,将:集成所引的集韵的注音语料整理罗列,通过声 类分析来比较三部韵书声类变化的关系。第二节从集韵以母字在集成、五音集 韵中归并看三书的关系。根据赵振铎先生集韵研究整理,集韵以母字共有7 6 个,通过集韵以母字在五音集韵、集成中的归并情况,进一步探讨三部韵书 声类上的变化和联系。我们从比较中可以看到,三部韵书韵字渐趋合并:以母基本归喻。 第四章从韵部分析看集韵、五音集韵和集成的关系。三部书的韵部分别 为2 0 6 、1 6 0 和7 6 ,从集韵到五音集韵,再到集成,其韵部是逐渐缩减的,这 体现语音变化的一个整体性特征。总体而言,集成对前二书的韵部归并较为明显, 但韵部的交叉混置现象并不严重,所以从韵部来考察三部韵书的关系,除了递减的特征 外,其韵字归并就成了分析其关系的主要依据。以集成所引的集韵注音语料为 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三部韵书的韵部出现了部分的融合和混置 现象。融合的韵部主要体现在中古的各摄之下进行,较少跨摄整合。第二,三部韵书的 韵字在声调上和归部上有较高的一致性。第二节从集韵重纽字在集成、 和 集韵、 五音集韵在声调上有较多相似之处: 四声具备,平声不分阴阳,浊上并未归去和全浊声母字的存在。这三部韵书声调上所体 现出的共性特点,再结合声类、韵部分析的情况,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出它们在音系 上的关系。 第六章是总论,主要对以上五章所讨论的内容进行简要的疏理,总结强调了通过集 成所引集韵语料的分析得到的四点重要的结论。同时也指出了本文存在的许多不 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a b s t r a c t j iy u n ( 集韵) c o m p i l e db yz h a n gf uw a st h eb o o ko fr h y m e sw h i c hc o l l e c t e dt h em o s t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i nt h a tp e r i o do f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s a m ea sw uy i nj iy u n ( 五音集韵) c o m p i l e db yz h a n gf u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 j i n gd y n a s t y a n d y u nx u ej ic h e n g ( 韵学集成) c o m p i l e db yz h a n gf u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m i n gd y n a s t y a l t h o u gt h e ys p a n e dt h r e e p e d q c i t h ec o m p i l a t i o no fj iy u nw a se f f e c t e db yj iy u na n dw uy i n j iy u n d e e p l y a b o u t 4d y n a s t y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sq u o t e dj iy u n , a n d t h e y i n v o l v e dm a n y a r e a s t h e yi n c l u d e d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t h ea n a l y z a t i o n o fc h a r a c t e r s ,p r o n u c m i o na n dv o c a l t h ep a p e ra d o p tt h e i n d u c t i o ne n u m e r a t i o nd e d u c t i v ea n t i t h e s e sm e t h o d sa n d s oo n b yt h el i m i ta n a l y z a t i o no f t h e 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s ,w ec o n c l u d ep r e l i m i n a r yt h a tt h e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s m a r k e db yj i y u n a r en o to n l yp o n i tt oj i y u nb u ta s l oc o n c l u d i n gt h e 胁胁j iy u n c o m p i l e db yz h a n gf u 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j i n gd y n a s t y i tc a ne v e nc o n c l u d et h a tt h e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s i nj ic h e n g c a r lb es p e r e a t e d ,t h ea n a l y z a t i o na n dt h ep r o n u c a t i o n oo fr h y m e sm o s tc i t e dw uy i nj i y u n ,b u tt h ew a se i t e d j iy u n t h i sf o u n dw i l l p r o v i d eg o o di d e a sa n di m p o r t a n tl a n g u a g e m a t e r i a l sf o r t h e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fc o m p i l i n ga n dc i t i n gj i c h e n g t k sp a p ea s l oa n a l y z e da n d c o m p a r s e dt h er h y m eo fj iy u n ,w h nj iy u na n dy u nx u e j ic h e n gt or e a s c ht h er e l a t i o n o ft h et h r e eb o o k0 1 1t h ep h o n o l o g y s y s t e mi nh i s t o r y k e yw o r d s :j iy u n ,w u y mj i m ,y u nx u ej ic h e n g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r h y m eb o o k s - 2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一 林玉芝学号z q 鱼量2 窆 专业法语言文宣学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韵学集成 与集韵、五音集韵关系考证)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i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 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j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盎曼:兰 指导教师签名 签:ge 1 第一章绪论 本课题是我的导师王进安副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与宋元 明相关韵书的传承关系( 0 6 c y y 0 0 8 ) 的一个子课题。该课题在立项之前进行了大量的 论证工作,认为明代韵书韵学集成( 以下简称集成) 的编纂与集韵、五音集 韵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两部韵书诸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节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作为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一个子课题,主要目的是从关系学 的角度对集成与集韵、五音集韵进行比较,主要方法是结合集成所引集 韵的相关语料来探索集成与集韵、i :五音集韵的关系,不仅为主课题的顺利 完成提供一份翔实的分析资料,而且从历时比较的角度探索时间跨度这么大的三部韵书 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如宁忌浮先生在研究洪武正韵与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的 传承关系时所指出的:“传统韵书是代代相传的,后世韵书是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纂 而成,或是改并重编,或是增补简缩。 洪武正韵是在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的基础 上改并重编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简称增韵,南宋毛晃、毛居正父子编纂。增 韵是礼部韵略的增修 。而在此之前,宁忌浮先生就提出“先有集韵,后有 礼部韵略,无庸置疑、“礼部韵略是集韵未定稿的简缩 的论断。王进安 先生的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也指出:“集成对 正韵的传承是显而易 见的,正如集成凡例中提到的:但依正韵定例,在韵部分类、声调、小韵 排列次序、韵字切语等诸多方面都有传承。在韵部分类上,与7 6 韵本 :正韵的韵部 总数是一样的,均分7 6 韵,韵中名称也基本一样,只有个别字不同 。由此可见,从 韵书相传的轨迹上来说,集成与集韵定有其相承之处。 事实上,集成的编纂确实受到了集韵很大程度的影响。从编撰时间看,集 韵成书于北宋仁宗宝元二年( 1 0 3 9 ) ,比成书于1 4 6 0 年的集成早了4 2 1 年。虽然 时跨三个朝代,但集成在编纂中,共有4 0 0 0 多条语料引自集韵( 包括五音集 韵,但集成只说成集韵) ,这些语料涉及的范围很广,既有释义的,也有字形 分析的,既有注音的,也有词汇的。尤其是在字形分析上,集成所引语料最多的, 就是来自广韵、集韵。另外,集韵收字5 3 0 0 0 多字,集成收字4 3 0 0 0 多字, 二书分别为宋明时期收字较多的韵书,而集成所收的韵字,有许多是引用集韵 的,所以集成收字上的浩繁,也当受到集韵的影响,而非巧合。由此可见,集 韵对集成的编纂有很大的影响。 宁忌浮洪武正韵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3 :2 5 。宁忌浮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中华书局1 9 9 7 :7 3 王进安韵学集成) 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0 5 年6 月,1 1 0 页 i 而正是针对这些语料的分析,引出了集成与集韵二书的一本中间韵书 五音集韵。集成语料中标明集韵的,实际上并非独指集韵,而是包括了 五音集韵。经过对语料穷尽式的分析,集成所引集韵语料中,关于韵字的释 义和注音部分的大多数内容是源自五音集韵,而关于字形的分析部分,则主要源自 集韵,但又不是绝对的,这就对语料分析和归类造成较大的麻烦和困难。因此,通 过集成所引集韵语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声韵调的分析,来比较集成和集 韵、五音集韵三书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内容。也是本子课题 提出的重要依据和价值所在。至于这些语料的分析,我们将在第二章详述。 既然集成的编纂受到集韵、五音集韵诸多方面的影响,那么,集韵、 五音集韵对集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集成所引集韵的语料体 现出什么特点,它们在三部韵书的关系比较中有何作用和意义呢? 这都是本课题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而集成所引语料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和突破口。 第二节 集韵、 的研究情况 集韵是广韵颁行3 1 年后,宋代丁度等人遵仁宗之命重新修订、编纂的韵 书,至宝元二年( 公元1 0 3 9 年) 九月修订完毕,定名为集韵,庆历三年( 1 0 4 3 ) 八月 十七日雕印完毕,跟景祜四年( 1 0 3 7 ) 成书的礼部韵略组成详略配套、两位一体的 科举考试的规范韵书。集韵韵例就指出“务从该广刀的编写宗旨和“凡经典字有 数读,先儒传授,各欲名家,今并论著,以粹群说 的编写目的和原则。 学术界关于集韵的研究文章可谓不少。前贤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 究内容涉及集韵的本体研究和比较研究等多方面。本体研究主要讨论集韵的版 本、体例、声、韵、调、音系、重纽、反切和异读等;比较研究主要讨论集韵与其 他韵书的关系问题、历史音变问题、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地位问题及其与共同语或方言 的关系问题等。如集韵与 广韵、 礼部韵略、:类篇、 古今韵会举要等韵书 的关系等。关于集韵研究的综述,北京大学张渭毅先生的中古音论有了较为详 细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内容:集韵的流布情况和研究史的分期;以校勘考证为 主的集韵研究( 1 7 0 6 1 9 3 1 ) :以音系为主的集韵研究( 1 9 3 1 1 9 9 6 ) :以及集 韵的研究方法和方向等。赵振铎先生的集韵研究,从辞书学和文献学的角度对集 韵做了新的探讨和整理分析,他从撰人、结构、收字、注音、释义、版本和校理等七 。张渭毅中古音论 c 开封i 河南大学出版社2 6 ll 3 8 2 个方面做了总结性的介绍和翔实的论证,也谈到了对今后研究集韵的设想。 对集韵的本体研究:除对其版本进行校证,对其体例进行分析外,本体研究更 多的是关注集韵的音系问题。主要是对集韵的声韵调进行分析,或对其音系性 质进行分析等。如施则敬的集韵表,是以韵图的形式解析:集韵音系的第一部专 著回:黄侃的集韵声类表 和潘重规的集韵声类表述例( 笔者按:该文发表于新 亚书院学术年刊,1 9 6 4 年第6 期,可惜无法看到原作) ,都是对集韵的声类进行研 究,后者还进行归字列位,凡同纽同韵同呼同等同调而反切不同之字,分格列出,在方 法上更为科学。对其声类进行研究的还有白涤洲、邵荣芬 等。其中白涤洲的集韵声 类考主要运用陈澧的反切系联法的基本条例,对集韵的声类进行系联,得出3 9 类的结论;而邵荣芬先生则用反切比较法,同时又不排斥系联法和其他可以利用的任何 条件和知识,有效地弥补了系联、统计法的不足,来考证其声类,共得4 0 类的结论。 此外,还有集韵的重纽研究、重出小韵的研究、韵母的分类研究、异体字研究、通 假字的研究和转移小韵的研究等,也都较为深入。而以上集韵本体研究中,邵荣芬 先生的研究可以说是集大成者 。 综上,可以说学术界对 集韵的本体研究已经十分深入和全面。虽然在某些方面 上如声类数等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从汉语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分歧均属学术研究 的正常现象,为后面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集韵的比较研究:对集韵的比较研究,则显示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趋向。大体有以下三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从方言学的角度来研究集韵,有两条途径: 一是利用集韵,对现代方言的某些特点纵向探源,突出地表现为方言本字的考证; 二是立足于集韵本身的方言材料,横向考察北宋方言的特点。如:李新魁、范崇 峰 、杨雪丽 等所作的研究。另一方向是从学术史或辞书学的角度来探讨集韵的编 纂情况及其版本研究等,如陈振寰 、宁忌浮、赵振铎埋等所作的研究。 还有一个方向是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来研究集韵,主要是将其与其他韵书进行 比较。如阐明集韵跟广韵的不同特点,论述集韵与相关韵书的关系,评价 集韵在音韵学史上的地位等。关于集韵与其他韵书的比较,多为共时的比较, o 赵振铎集韵研究 m 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6 o 施则敬集韵表 m 北京:来薰阁书店,1 9 3 5 母黄侃集韵声类表 m 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 9 3 6 o 白涤洲集韵声类考史语所集刊,1 9 3 1 年3 本2 分 邵荣芬集韵的声母系统 a 国际汉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1 9 9 3 哪邵荣芬先生对集韵) 的研究,还有 释集韵的重出小韵、 音系特点记要、 的开合与洪细、 音系简论等,详见参考文献标注 o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 岫北京:北京出版社,1 9 8 6 9 范崇峰集韵与洛阳方言本字 j 古汉语研究。2 0 0 6 ( 0 4 ) o 杨雪丽集韵与中古音韵 j 史学月刊,2 0 0 0 ,( 0 4 ) o 陈振寰韵学源流注评嗍 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8 8 宁忌浮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叫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1 2 赵振铎记汲古阁影宋抄本集韵) j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3 ( 0 1 ) 赵振铎记古逸丛书三编影印宋刻本集韵 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 9 9 5 ( z i ) 3 成果较多。如鲁国尧的从宋代学术史考察 时距之近的问题、胡安顺 的 、 小韵异同考回、应裕康的 切语上字异同考 、李 添富的 反切引 考、龙宇纯从集韵反切看切韵系韵书反映 的中古音 等。而历时的比较相对较少,主要探索集韵对后代韵书的影响,探索 其源流关系及语音演变的规律。这一类文章如唐文等的试论 在训诂学上的地位 、林英津的论集韵在汉语音韵学史的定位、赵宏涛的浅析 与 在汉 语语音史上的重要地位 等。本文的撰写也是想从这一角度来阐述二书的关系,探索 集韵对集成的影响情况。 二、关于 在汉语语音史上的重要地位( j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2 0 0 5 ( 4 ) o 赵诚中国古代韵书嗍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6 7 同印7 2 7 3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 9 8 6 z4 6 4 对于五音集韵的研究和整理,贡献最大的应该是宁忌浮先生。他的校订五音 集韵可以说是一部集研究和古籍整理、校订为一体的巨著。唐作藩先生在 序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该书的贡献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他指出: 更令人钦佩的是,忌浮先生的研究还揭示出,五音集韵这一部韵书中包含 有两套音系由十六摄、一百六韵与三十六字母和一二三四等交织而成的体系,是 它的表层音系,虽然突破切韵系韵书体系,向现实语言靠近了一大步,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语音的变化,但仍然不彻底,受传统韵书和旧等韵的桎梏还很明显。 除了维护三十六字母,不少现实语言里早已合流的韵部,它仍不分开,如东、冬钟, 脂微、鱼虞,真殷、谆文、元仙、盐凡,甚至还保留“重纽升的区别正因为如此, 有人还将五音集韵看作是( 切韵系韵书一类。另方面,忌浮先生在校读五 音集韵时发现它还隐含一套深层音系,这是由它的收字、切语的失误反映出来的, 如全浊声母已清化,知,照二组混用,疑喻与影母合流;三、四等韵实已不分,蟹 摄的齐祭废灰并入止摄,全浊上声变读去声,入声字亦在消变等,这些都是韩道昭 口语的自然流露,多方面地反映了近代北方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和现实情况。这是 更宝贵的材料五音集韵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上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应予充分 肯定。 对五音集韵进行研究的,还有福建师范大学2 0 0 4 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与 音系之比较研究,作者是董小征。她在“概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所要研究的( 五音集韵其实并不是五音集韵,而是改并五音集韵 真正的五音集韵成书于公元十二世纪四十年代,即金代皇统年问编撰者姓荆 名璞字彦宝,真定汶川( 今河北省赵县) 人,荆璞“善迭声韵幽微,博览群书奥旨”, 他所作的五音集韵用三十六字母重新编排广韵、集韵二百零六韵的各小 韵,这种按字母次序排列小韵的做法是韵书编纂向科学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可惜荆 璞的工作未能尽善。 到十三世纪初,韩道昭在荆璞的基础上重新编纂,他做了大量的增、改,并工 作,“引诸经训,正诸论舛,陈其字母,序其等笫”,“芟削重错,剪去繁芜,增添 俗字故引丹,“增添俗字广,改正违门多,依开合等第之声音,弃一母复张之切脚” 将二百零六韵并一百六十韵。公元1 2 0 8 年,即金代泰和八年,韩道昭将重编的五 音集韵命名为改并五音集韵并雕版印行,卷首题。真定府松水昌黎韩孝彦次 男韩道昭改并重编一韩书刊行后,荆书被忘却并取代后来人们竞把改并五音 集韵简称为五音集韵。口 本文要研究的 与t 切韵指南音系之比较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4 - 1 5 三、关于 集成的研究情况 明代章黼( 1 3 7 8 _ 1 4 6 9 ) 所编纂的集成,全名并音连声韵学集成( 以下简称 集成) ,书成于明天顺庚辰( 1 4 6 0 年) ,又有“新编和“重刊 两种,故耿振生先 生认为“韵学集成全名新编并音连声韵学集成一。徐博在集成序言中指出: “练川章名黼,著韵学集成若干卷,凡收四万三千余字,每举一声而四声具者 自为帙,二声三声绝者如之,仍别为直音篇,总考其字之所出,前此未有也。没后 十余年,其子冕将锓诸梓一可见,集成也是收字较多的一本韵书。 对集成研究的不是很多,且多为介绍性的,如:张世禄先生、李新魁先生 、 耿振生先生、杨耐思先生 、赵荫棠先生 等,主要介绍集成的韵部、体例、声类 数或音系特点等。他们的介绍虽多数较为简单,但是一般都是结果性的成果,如集成 属何音系,声类数共有多少,共分多少韵部等,这些成果,对继续深入研究集成提 供了指导性的方向和可资参阅的观点。 而对集成进行较为全面分析和研究的,主要有两篇学位论文,一篇是山东师范 大学2 0 0 1 年的硕士学位论文韵学集成音系初探,作者高龙奎;一篇是福建师范大 学2 0 0 5 年的博士学位论文韵学集成研究 ,作者王进安。这两篇学位论文从不同角 度都对集成的声韵调进行了分析,为本文的继续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 四、 集韵、 五音集韵与集成的比较方向 集韵基本上继承了 广韵2 0 6 韵的系统,没有做什么更动,只是少数韵目的 顺序有了一些变化,有些小韵在归并上有所不同,而在小韵内部也收录了一些广韵 没有收录的字。由于它收录的字相对要多一些,收列的音切比较繁复,于是把广韵 的五卷一分为二,计平声四卷,上声、去声、入声各二卷,总共十卷。 集韵中收字5 3 5 2 5 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故黄侃( 2 0 0 6 :2 1 7 ) 说“韵书 以集韵最为完具。类篇之成,以集韵为底本,是亦最完具之字书也。一 集 韵声类4 2 类,按照四声分卷,平声共有5 7 韵,上声5 5 韵,去声6 0 韵,入声3 4 韵。“以 粹群说 是集韵收列字音的重要原则,也是它收录字音比较多的原因。 而五音集韵则将2 0 6 韵改并为1 6 0 韵,并依三十六母次序来重新排列小韵,使其 。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 m 语文出版社,1 9 9 2 :2 4 0 o 张世禄讲授,李行杰整理等韵学讲话提纲( 一) ( j ) 青岛师专学报,1 9 9 0 年第7 卷第2 期,1 6 页 o 李新魁汉语等韵学 m 中华书局。1 9 8 3 o 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 m 语文出版社1 9 9 2 o 杨耐思韵学集成所传中原雅音( j ) 中国语文,1 9 7 8 ( 4 ) 赵荫棠等韵源流 m 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5 7 o 高龙奎韵学集成音系初探( d ) 山东师范大学2 0 0 1 年硕士学位论文 王进安韵学集成研究( d ) 福建师范大学2 0 0 5 年博士学位论文 黄佩黄侃国学讲义录( c )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 6 具有等韵的特征。同时,据卷首四库全书提要介绍: 其所收之字大抵以广韵为蓝本,而增入之字则以集韵为蓝本考广 韵卷首云“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集韵) ) 条例云。凡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 言,新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言”是书亦云“凡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言,新增二万 七千三百三十言。”合计其数较集韵仅少一字,殆传写偶脱。 五音集韵收字与集韵相同,这就为比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集成基本上继承了洪武正韵( 7 6 韵本) 的系统,共分2 2 个韵部7 6 韵,也 与集韵一样,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其收字4 3 0 0 0 多字,据书中成化十七 年岁次辛丑春三月朔吉,赐进士出身文林郎陕西监察御史邑人徐博所书韵学集成序 记载:“吾嘉章君道常,韬晦丘园,教授乡里,暇则搜阅三苍、尔雅、字说、字 林、韵集、韵略、说文、:玉篇、广韵、韵会、声韵、声谱、雅音 诸家书,通按司马温公三十六字母,自约为一百四十四声,辨开合以分轻重,审清浊以 订虚实,极五音六律之变,分为四声八转之异。然声韵区分,开卷在目,总之得四万余 字,每一字而四声随之,名日韵学集成,别为直音篇,乃韵之钤键,便学者检览 其用,心可谓勤且密矣。虽然一依正韵定例,盖亦遵时王之制,可尚也。可见,集 成也有“以粹群说 的倾向,这与集韵的编纂原则极为相似,而且在收字上也可 以说是继集韵之后的一个小高峰。 时代的不同、体例的不同、声韵调的不同,而编纂原则上“以粹群说 的相似之处、 收字上的浩繁之处和集成引用集韵( 含五音集韵) 语料的丰富性,都为三者 的异同比较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进行比较的依据。 第三节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将集韵、五音集韵与集成进行比较的渠道有很多,不可缺少的方法就是 时不时要将三书的声韵调进行比较,分析三者的异同之处和后者对前者的参酌与改易情 况。这样,在比较中就要使用许多的方法来分析和比较,得出可以依赖的结果。此外, 集成中所引集韵、五音集韵的语料,也可以为比较研究提供一些帮助。行文 中,我们将使用到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法是本文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比较法有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本文采用的 方法主要是历时比较法。由于集韵和集成相差4 2 1 年,时间跨度大,语音发展 变化也势必较大,因此利用集成所引用的集韵的语料对二书的韵字归属进行历 时的比较是比较其声韵调发展演变情况或参酌情况的主要手段。而 五音集韵刚好处 在集成和集韵的中间,比集韵迟1 6 9 年,比集成早2 5 2 年,起到一个 7 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可以为比较提供很好的帮助。正如法国语言学家梅耶在历史语言 学中的比较方法中指出:“进行比较工作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从比较中揭示普 遍的规律,一种是从比较中找出历史的情况。”我们比较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后一种情况, 从三部韵书相同的韵字着手,分析历史的变化情况,从而寻找语音发展变化的轨迹。同 时,也通过集成所引的集韵和五音集韵的语料,进行历时的比较,既顺推 语音的变化,又逆查传承的情况。 本文进行历时比较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以集成所引关于集韵的语料为 研究对象,将其离析出来后逐条与集韵、五音集韵进行考证,从考证中分析出三 部韵书共同韵字在释义、字形和注音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总结出这些语料的实际来源及 其与三部韵书声韵关系的具体体现。 二、归纳、演绎分析法 通过语料的汇总、分析,归纳出韵书在语音方面的异同之处,并由此分析三部韵书 存在的关系,也是我们要运用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的运用,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通过集成所引集韵、五音集韵的语料,反查两部韵书相关语料的原貌 及其存在的差距,从而归纳出集成所引二书语料的特点。另一个是通过个别韵部全 部韵字或小韵首字的归并比较,归纳出该韵部的语音演变情况。而演绎法与归纳法往往 是同时并存的。我们在归纳某些韵部的归并之后,可以广而推之,从而探索整部韵书在 韵部归并上的设想与状况,再通过一定的韵例进行分析,来辅证结论的正确与否。而由 个别韵部推及全体韵部的概况正是我们进行比较分析的最终目的。 三、列举分析法 由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比较法,而且比较的是三部韵书的韵字归并、体 例的异同以及声韵调的异同等等,涉及的比较面很广,内容也较多、较杂,有些内容是 无法进行穷尽式的比较的,如所有韵字的归并情况在三部韵书的穷尽性比较,依笔者现 有的能力和时间所限,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只能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韵部或韵字作为 比较的典型例子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四、审音法 这里所说的“审音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审音派一的方法,即以音理来审定古 韵分合。而是依据耿振生先生的说法:“根据音系结构规律和语音发展规律来研究古音, 检验文献材料的考据结果,决断音类的分合,就是审音法。一 由于集韵、 五音集韵 和集成分属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音系也势必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我们依据集 成所引的相关语料,或者通过对比、分析相关语音材料,来总结三部韵书声韵调上的 区别及音类的分合情况,总结出三部韵书在语音发展变化中的一些特点或规律。 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z 】戈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9 :1 1 3 。耿振生2 0 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m 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1 6 3 1 第四节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集成所引的语料很多,对集成所引语料的来源及其作用进行考证和研究, 是深入研究集成及其相关韵书传承关系的重要一环。如邵荣芬先生就是从集成 所引的语料中把关于中原雅音的内容整理出来,写成中原雅音研究的。邵先生 对于这些工作是十分重视的,而且意义重大。他认为已经失传的中原雅音的材料: “散见于韵学集成的引述,如不加以科学地整理,我们对于它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就 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因而也就不可能很好的加以利用。因此,对这部书 的材料进行一番认真的分析研究,把它的语音系统完整地提示出来,并予以重建,就是 汉语语音史工作者的一项迫不及待的重要任务了。 本课题通过集成和集韵、五音集韵三者在声韵调方面的比较,以及集 成所引二书语料( 包括字形语料、注音语料、释义语料等) 的具体分析,同时,通过 一些韵部、韵字的归并情况对比,探索集韵、:五音集韵和集成三部韵书音系 的某些联系,以及前代韵书对后代韵书的影响程度及相关问题等。这有助于我们对集 成一系韵书源流的考证,从实证的角度阐明集成与宋金时期相关韵书的传承、改 易的情况,从而为我的导师的课题 与宋元明相关韵书的传承关系提供翔 实的材料。同时,从三部韵书之间的传承与改易,从韵书的声韵调特点也折射了宋金 一元一明期间语音发展变化的轨迹,甚至于可以管窥整个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某些规 律。为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和思路,尤其是为探索韵书之间的传承关 系,求证韵书之间的派系关系,分清韵书所代表的音系特点,提供研究的思路,为汉语 史的发展、研究添砖加瓦。 第五节本文三部韵书的版本 关于集韵的版本,依据赵振铎先生的研究,认为现在“能够知道的宋本仅有三 个”,“明、清之际有好些个影抄本传布 ,“清朝康熙年间,朱彝尊得到一个汲古阁的影 宋抄本集韵,托曹寅刊刻出版,书刻成于康熙四十五年( 1 7 0 6 ) 。这就是所谓曹刻楝 亭五种的集韵。这个本子影响很大,清朝人使用的集韵多数是这个本子。它 有不少翻刻本。最有名的有清嘉庆十九年( 1 8 1 4 ) 元和顾广圻补刊曹楝亭本,随后光绪 二年( 1 8 7 5 ) 归安姚觐元在川东布政使任期内又组织人刻有姚刻三种本集韵。 在日本,天保九年( 相当于清道光十八年1 8 6 8 ) 根据顾氏重刊本刻了一个日本刻的集 。邵荣芬中原雅音研究前言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8 1 :1 9 韵。现在能够看到的流传比较广的集韵主要就是这么几种。 张渭毅先生也认为 “集韵校本的流传情况是曲折复杂的 ,“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集韵校本当推 方成硅的集韵考正十卷,它以曹刻本集韵为底本,参校宋椠本集韵( 按: 实即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 ,并且吸收段玉裁、严杰、汪远孙和陈庆镛的校勘成果,又 以经典释文、说文、方言、 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0 5 :3 1 0 第二章从集成所引集韵、 五音集韵语料看三者关系 集成共有4 0 0 0 多条语料引自“集韵 ,其中有关释义的有2 2 1 8 个,有关字 形的1 9 3 2 个,注音9 7 个,组词3 7 8 个。这些语料对于我们分析和比较集韵和集 成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下面,我们分别从释义( 含组词性释义) 、注音和字形 等方面来论述。 第一节 集成所引 集韵、 五音集韵的释义语料分析 一、 集韵、五音集韵在释义上的特点 释义是韵书编纂过程的重要一环。韵书释义要视其功能而或简或繁,而且其释义往 往具有传承性,即后代韵书所释字义,常常是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的。 这一点,与当代辞书的编纂是一样的。 在释义方面,集韵总的释义风格是简明扼要,但也不乏较详细的补释和对词的 理据的说明。集韵很留意前代的辞书材料、古籍旧注,而同时也对前人的说法有所 更新。书中引用说文的特别多。而且多数是将说文所收义项全部列出。有的时 候说文在释义之后还引有文献或前人的说法, 集韵在引用说文的时候也一 并引出。此外,集韵释义常引用的古籍、辞书还有尔雅、:方言、博雅 ( 或称广雅) 、字林、 埤仓,诗、礼、春秋传、 山海经 等等。这些引用一般都较简略。正如赵振铎先生所说的:。 集韵的释文一般比较简 略,除了大量利用前代辞书旧注的材料外,也有一些自撰的释文。但是比起利用旧说外, 它占的比重并不大。还有对以前释文稍作改动的。一圆黄侃曾发明两个训诂条例,其实 质是用和被释字( 词) 共现于同一上下文的词来解释被释字( 词) 。这种方法可概括为“线 性释义一。线性释义往往与字形的改变交织在一起。集韵释义基本上是这种线性释 义。 集韵收了许多唐宋以来产生的新词、新义。辞书不同于一般语料,要考察新词、 新义的时代性,必须验之于其它书面材料,也就是说需要旁证和参照。集韵蕴涵的 俗语词是很丰富的。集韵的义项大多数来自前代故训,其明引最多的三部书依次为 说文、广雅和 方言: 。 o 释义、注音、字形、组词之间有部分交叉 o 赵振铎集韵研究 邮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6 :1 5 5 王英慧集韵) 的字书性质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0 0 7 ( 1 1 ) 从统计数据看, 集成在释义方面引用集韵的释义很多,而且集成所引 集韵这些释义都非常简明扼要,显示了集韵在释义方面的特点:简略。 我们对这些引用的释义进行简要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指出类属。例如:荟,集韵草名;翁,集韵邑名;官 6 i ,集韵鼠名; 吻,集韵山名;酉戎,集韵酒名。 2 某也。例如:攻, 集韵战伐也;瀚, 集韵香也。 3 某貌。例如:欹, 集韵气出貌:爝,集韵火貌。 4 直接解释。例如:咯,集韵鸟鸣:靠,集韵相违。 韵书的编纂,除了明声韵调外,还要明字义。因此,对韵字意义的解析也是韵书编 纂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汉字的语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后代韵书在编纂过程中, 对字义的解释,对前代的韵书则多有承袭。以“充 字为例,我们查检四库全书以 下字书、韵书及集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牙科椅旁彩色打印设备对口腔医疗成本的影响分析考核试卷
- 2025年汽车维修技术等级考试预测题与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笔试小学数学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燃气行业中级工程师考试复习资料与模拟题
- AI在创意写作中的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表达研究考核试卷
- 2025年初级别炼油操作工考试高频考点回顾与模拟试题集合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护理)护理学研究-儿科护理学(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村干部考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护理)内科护理学(一)-儿科护理学(二)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运动装备的市场需求与用户反馈分析考核试卷
- (高清版)T∕CES 243-2023 《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 202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大气监测培训课件
- 中国高熔体强度聚丙烯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 202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广告与设计专业介绍
-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
- 工程量计算培训课件
- 20G361预制混凝土方桩
- 2025-2030中国烧结碳化硅行业营销渠道及未来竞争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