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元代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元代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元代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元代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元代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元代述补结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 摘摘 要要 本文选取元代九种文献: 老乞大 、 元典章刑部 、 通制条格 、 新校元 刊杂剧三十种 、 直说通略 、 元代白话碑文集录 、 小孙屠 、 琵琶记和宦 门子弟错立身 ,共计 150 万字,研究其中的述补结构。全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语料的选择,述补结构研究的意义和现状,提出 本文对述补结构各类型分类的标准和依据。 第二章元代述补结构(上) ,对元代的动结式、动趋式、完成式、状态补语、 可能补语和程度补语进行研究。考察的视角主要有:能否带宾语, 宾语的位 置,补语部分的情况, 肯定式及否定式。本文提出“完成式”这一类名,把 它算作动结式和动趋式的变体。考察结果表明,表完成、实现义的“得”在元代仍 有它的位置;程度补语的两种形式在元代汉语中都已经出现。 第三章元代述补结构(下) ,主要讨论元代两种特殊的述补结构类型, “动了 当/讫/完/罢/”及“动将趋” 。 第四章余论,对所研究的元代述补结构类型进行了地域的和文献性质的比较。 结论:元代,南北方语言中述补结构类型差不多,北方语言中有的述补结构类型, 南方语言中也有。公文性质的文献中,动结式和动趋式的用例比较多,结构类型比 较丰富;戏曲性质的文献中,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的用例相对多,结构类型很丰富。 关键词:关键词:元代汉语;述补结构; “得”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i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the verb-complement structure (vc structure) in yuan dynasty. it researches vc structure of nine documents: lao qi da, the collection of laws of the yuan dynasty, tong zhi tiao ge, thirty xin jiao yuan kan zaju, zhi shuo tong lue, the collection of vernacular epigraph in yuan dynasty, xiao sun tu, record of lute, and huanmen zidi cuo li shen, which include 1,500,000 words in total. altogether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in this paper. chapter 1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it presents the chosen documents, the studying bearings and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vc structure. the methods and criteria on how to categorize the forms of vc structure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2 discusses the vc structure in yuan dynasty(),in which the verb-result complement, the verb-direction complement, the realization complement, the state complement, the potentiality complement and the degree complement have been explored separately. it explores from these aspects, such as whether vc structure takes objects, the syntactic position of the object, the conditions of the complements and the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forms. “the realization complement” is a new concept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t is a variant of the verb-result complement and the verb-direction complement. the conclusion is that “de(得)” expressing the meaning of “completion” or “realization” still existed in yuan dynasty. and two forms of the degree complement already appeared in yuan dynasty. chapter 3 discusses the vc structure in yuan dynasty(). it discusses two special forms of vc structure in yuan dynasty“verb+liaodang(了当)/qi(讫)/wan(完) /ba(罢)” and “verb+jiang(将)+direction”. chapter 4 is the surplus discussion. in this chapter, comparisons about regions and document attributes have been made between these complement forms. the conclusion is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ii that in yuan dynasty the types of vc structure in the southern areas are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in the northern areas. the verb-result complement and the verb-direction complement are used more in the documents than in the dramas, while the state complement and the potentiality complement are used more in the dramas than in the documents. key words: yuan dynasty chinese; the verb-complement structure (vc structure);de(得)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易 丹 日期:2006 年 5 月 6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复制保存手段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易 丹 指导教师签名:李崇兴 日期: 2006 年 5 月 6 日 日期:2006 年 5 月 8 日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1 绪绪 论论 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大体有两种研究思路。一种是历时性的,即选取一个问题 对它的产生、来源和发展进行纵向的研究,搞清楚它的发展脉络;一种是共时性的, 即在汉语语法发展的长河中截取一个横断面,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这 里所选取的横断面是元代,是对元代的述补结构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1.1 语料的选择语料的选择 我们选择的是元代的九种文献: 老乞大 、 元典章刑部 、 通制条格 、 新 校元刊杂剧三十种 、 直说通略 、 元代白话碑文集录 、 小孙屠 、 琵琶记和 宦门子弟错立身 。 老乞大选用的是古本老乞大 。据南权熙(1998)考证, 它最初的编写年代不晚于 1346 年前几年,它的刊刻年代大致在 14 世纪末 15 世纪 初。 元典章刑部是采用祖生利、李崇兴的点校本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刑部 (山西古籍,2004) 。这个本子是依据元刻本(1976 年台北善本丛书影印本) 点校的。 通制条格是依据 1986 年 3 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元代史料丛刊黄时 鉴点校的通制条格 。 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徐沁君校点的(中华书局,1980 年) 。 直说通略收入文渊阁书目史部“史杂类”下,是元郑镇孙编著的,共 十三卷。我们依据的是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明成化十六年(1480) 重刊本。 元代白话碑文集录是依据祖生利(2000)博士论文下编元代白话碑 文集录校注 (初稿) 。祖生利集录本以蔡美彪先生的元代白话碑集录为基础, 增补、扩充碑文的数量至一百一十八篇,并对照原碑拓片或碑文的原始出处(方志、 金石录等)重新点校。 小孙屠和宦门子弟错立身依据钱南扬校注本( 永乐 大典戏文三种校注 ,中华书局,1979 年) 。 琵琶记依据钱南扬校注本( 元本琵 琶记校注 ,上海古籍,1980 年) 。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1.2 述补结构研究的意义述补结构研究的意义 蒋绍愚(1994)认为, “动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使汉语的表达更加精密了。 ”冯胜利(2002)也曾说: “它们的出现不仅给周秦汉 语的句法结构带来了重大的改变,甚至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汉语原来的面貌。正 因为如此,凡治汉语史的学者,对动补的现象与研究都是极为关注,并十分熟悉” 。 对述补结构的研究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就已经是关注的热点了。研究的侧重点集中 在唐宋以前,宋代以后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要对述补结构的发展脉络有个清楚 的认识,元代的共时研究也是不可少的,它能给历时研究提供更为充分的材料支撑。 1.3 述补结构研究的现状述补结构研究的现状 1.3.1 对述补结构的描写和解释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了。从事过述补结构研究 的学者主要有: 五十年代:余健萍(1957) 、周迟明(1957) 、林焘(1957) 、祝敏彻(1958) 、 王力(1958) 、太田辰夫(1958) 、杨建国(1959)等。 六十年代:祝敏彻(1960、1963) 、李临定(1963)等。 七十年代:赵元任(1970) 、宋玉柱(1979) 、王还(1979)等。 八十年代:潘允中(1980) 、刘月华(1980) 、杉村博文(1982) 、朱德熙(1982) 、 王锳(1982) 、程湘清(1984) 、岳俊发(1984) 、李晓琪(1985) 、吕叔湘(1986) 、 李平(1987) 、杨平(1989)等。 九十年代: 杨平 (1990) 、 梅祖麟 (1991、 1999) 、 祝敏彻 (1991) 、 柳士镇 (1992) 、 李思明(1992) 、蒋绍愚(1994、1995、1999) 、张显成(1994) 、刘承慧(1999) 、 吴福祥(1996、1999) 、俞光中植田均(1999)等。 本世纪初: 梁银锋 (2001) 、 吴福祥 (2002、 2004) 、 赵长才 (2002) 、 张美兰 (2002) 、 李崇兴(2003) 、祝敏彻(2003) 、蒋绍愚(2003)等。 我们可以看出,语法学界对述补结构的研究从五十年代至今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 1.3.2 对述补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动结式、状态补语、可能补语这三种类型。讨 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3.2.1 动结式产生的年代和判定的标准问题。研究者所持的观点大致分为四派,即 先秦派(周迟明 1957,余健萍 1957,杨建国 1959,潘允中 1980,王锳 1982,张显 成 1994, 梁银锋 2001) 、 两汉派 (王力 1958, 祝敏彻 1958、 1963、 2003, 程湘清 1984, 柳士镇 1992,宋绍年 1994) 、六朝派(志村良治 1983,李平 1987,梅祖麟 1991, 蒋绍愚 1999,刘承慧 1999)和唐代派(太田辰夫 2003) 。分歧如此之大,正如蒋绍 愚(1999)所说的: “分歧的原因,一方面是所依据的材料不完全相同,但更重要 的是对什么是动结式 、 怎样判定动结式产生的时代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 即使所掌握的材料是相同的,但是各人对材料的处理,分析问题的方式不同,同样 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分析四派的分类标准,我们同意六朝派的观点,认为先秦、 两汉派把“语言事实”和“现实现象”没有分清楚。动结式表达一个动作产生某种 结果这样的一个全过程。从“现实现象”来说,一个动作产生某种结果,动作和结 果同时出现的客观事实是从古至今都有的,但是从“语言事实”来说并不一定一开 始就用动结式来表达这种意义,这个要结合当时的语言系统来考察。比如先秦两汉 就是用连动式这种语言形式来表示动作和结果同时出现的现实现象的。也就是说同 一个“现实现象”可能在不同的时代存在着不同表达的“语言事实” ,不能因为“现 实现象”的相同而认为“语言事实”也是相同的。 1.3.2.2 结构助词“得”的来源及“v 得 c”的形成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也 有三派意见:一种是认为, “v 得 c”状态述补结构与同形能性述补结构中的“得” 来源不一,前者从表“获得”的“得”虚化而来,后者由表示可能的“得”虚化而 来。 (杨建国 1959,祝敏彻 1960,岳俊发 1984)一种认为,状态述补结构和能性述 补结构中“得”的来源是同一的,都是从“原来获得意义转化为达成 ,由 达成的意义更进一步虚化,而成为动词词尾” (王力 1958) 。持这种观点的有杨 平(1990) 、蒋绍愚(1994) 、吴福祥(2002) 。还有一种认为, “v 得 c”的来源有 二:一是源于“达到、达成”义的“得”的语法化,二是源于“致使”义“得”的 进一步语法化(赵长才 2002) 。蒋绍愚(1994)对此曾作过精当的分析,论证了能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 性述补结构与状态述补结构中“得”的同源性。我们同意第二种意见。第三种意见 有其可能性,但赵列举的用来支撑其观点的例子不太有力,不足以说明问题。 1.3.2.3“v1nv2” ( “打汝口破” )这种结构,有的认为是述补结构中的“分用式” 或“隔开式” 。这种“分用式” ,有人认为产生于六朝,有的认为先秦就有了。还有 的学者则认为这不是述补结构而是兼语式或“递系结构” 。蒋绍愚(2003)对这两 种意见有详细的论证,认为“v1nv2”这种结构是述补结构的隔开式,产生于 六朝。把它看成述补结构的“隔开式”(v1ov2),是因为它有出现的动因,那就是 要让 v1v2o 的 v2自动词化凸现出来,进一步影响到 v1v2o 中 v2自动词化。我们同 意蒋的观点。 1.4 述补结构的分类述补结构的分类 1.4.1 对述补结构的分类,一般人都是依据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对现代汉语 的分类。但是这种分类是否适合于近代汉语述补结构的研究呢?很多研究现代汉语 语法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朱先生的分类对现代汉语是有效的,但是对于近代汉 语语法来说却不大管用。这个问题主要出在“得”字上。朱德熙语法讲义中的 “得”很显然是完全虚化成结构助词的“得” 。但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都知道, “得” 字经历了“动词动相补语助词”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近代汉语中的述补结 构比现代汉语中的述补结构要复杂得多,就是因为“得”的不同发展阶段在近代汉 语述补结构中都有表现。吴福祥(2004)在朱子语类辑略述补结构一章提出了 他的分类。这个分类作为专书研究是很详细的,可以穷尽书中的述补结构类型,但 是也正是这种过于详细的分类不利于与学者们的历时研究联系起来。我们试图找出 一种既适合于近代汉语共时性研究又能与历时性研究结合起来的述补结构分类。 1.4.2 跟朱德熙先生的分类一样,我们采取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做法,同时考虑到这 个分类方法的可操作性。元以后“得”字也作“的” ,下面出现的“得”都包括应 该处理成“得”的“的” 。 第一步:根据是否带“得”字,分为带“得”的述补结构和不带“得”的述补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5 结构。 第二步:分析不带“得”的述补结构。根据补语的词汇构成的特点,非趋向动 词作补语的是“动结式” ( “几家瓦厦,忽剌剌被巡军都曳塌曳塌。 ” 公孙汗衫记 “我 敢摔碎这盒子, 玳瑁纳子交石头砸碎砸碎。 ” 诈妮子调风月 ) , 趋向动词作补语的是 “动 趋式” ( “人家的東西休错将去将去。 ” 老乞大32) 。带“得”的述补结构还得根据“得” 的意义细分。 第三步:根据“得”字的意义分三类。 a 类, “得”与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不再构成句法上的动宾关系, “得”跟 v 关系 紧密,语义上只表示 v 的实现、有结果,语法上成为 v 的后附加成分。这一类“v 得(o)”( “再似这般发露的,好生问得端的问得端的” 元典章刑部 )由于形式上跟动 结式类似,所以把它看成“动结式”中特殊的一类。 b 类, “得”只表示动作的完成、达成,这一类述补结构我们称为“完成式” 。 这一类“得”后的补语一般是表趋向和表结果的,用在已然的语境。从语义上看, 跟动结式、动趋式很相近。 ( “那客人射的昏射的昏了,苏醒回来,恰好有捕盗官来那里 。 ” ( 老乞大16) c 类, “得”是结构助词,连接补语和述语。 第四步:分析“得”是结构助词的述补结构。根据语境来分,表未然,表达一 种“可以、能够”意义的是“可能补语” ( “媳妇,你吃糠,却教我吃粥,怎吃得下吃得下?” ( 琵琶记第二十二出) 。表已然的单独归为一类。 第五步:表已然的,根据补语情况再分,补语是描写性的是“状态补语” ( “敌 军见了,唬得七魄散七魄散,五魂消五魂消。 ” 关大王单刀会 ) 。述语是形容词,后面直接加上 补语“极、多、透、死”等表示程度的,或类似“好得很、闷得很”之类的是“程 度补语” 。 ( “谁似俺公婆每穷得煞穷得煞,喒怎生直恁地月值年灾?” 公孙汗衫记 ) 。 这样,我们总共分出了六类述补结构:动结式、动趋式、完成式、可能补语、 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6 2 元代述补结构(上)元代述补结构(上) 2.1 动结式动结式 动结式是一种粘合式的述补结构,结果补语由非趋向动词充当。我们把由一般 性非趋向动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看成动结式的主体,归为一类。元代“得 (的) ”用法比较复杂,有一类“v 得”中的“得”有表示结果的“获得”义用法, 可以看成是非趋向动词充当的结果补语。我们把这种由“得”充当结果补语的“v 得”归为动结式。 2.1.1 典型的动结式典型的动结式 动结式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动结式,宾语的位置一般在述补 结构之后,或者用“将”字将宾语提前。宾语位于述语和补语之间的例子不多见, 但是 voc 型的动结式在元代仍然可以见到。 2.1.1.1 不带宾语 不带宾语的动结式主要有两种类型:v+v,vadj.型。 v+v 型 “v+v”型中充当结果补语的有:“伤、死、断、破、倒、散、觉、成、住、定、 毁、塌、退”等,其中“死、伤、倒、定、住”的使用频率相对要高些。 “v+v” 型中述语部分的动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双音节动词少见。 1)又成武县主簿徐德用等,坐视狱卒,将涉疑贼人朱不借驴,就牢门首,用粗棍 打伤打伤,随即身死。 (不得法外枉勘/元典章刑部卷二) 2)本部议得;穆豁子因伊兄不还元借钞五钱,用刀子,将兄穆八扎死扎死,即系恶逆 重事。 (穆豁子杀兄/元典章刑部卷三) 3)将大炬焚烧,须臾间铁锁熔断熔断,以此船行并无阻碍,濬遂先克上流诸郡。 ( 直 说通略卷之五 晋) 4)嗏,一面是旧特科,我把它瞧破瞧破。 ( 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十二出)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7 5)来到半途,又被里正夺去,将奴家推倒推倒。 ( 琵琶记 第十六出) 6)骨肉一朝成拆散拆散,可怜难舍拚。 ( 琵琶记 第五出) 7)忙惊觉惊觉错呼旧妇,同问寝堂上。 ( 琵琶记 第二十三出) 8)妆成妆成闻唤促,义将娇面重遮,羞蛾轻蹙。 ( 琵琶记第十八出) 9)谁知被我爹捉住捉住,拆散了鸳侣。 ( 宦门子弟错立身 第六出) 10)壬子年另籍蒙古牌甲驱户,自抄数已后每年争告,虽经省部断定断定,终不绝词。 ( 通制条格卷二 户令 户例) 11)几家瓦厦,忽剌剌被巡军都曳塌曳塌。 ( 公孙汗衫记 ) 12)因与王阿郭先奸后避罪在逃,诈写到阿只吉大王令旨,致被张山盘问倒盘问倒,不能 抵讳罪犯。 (诈写大王令旨/元典章刑部卷十四) 13)如今众学士商量定商量定:加封孔夫子作大成至圣文宣王 ,大都、上都、孔林, 差人依旧例致祭,牲加太牢。 (一三 o 八年曲阜加封孔子圣旨致祭碑) 14)忍将父母饥寒死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 ( 琵琶记 第四出) vadj.型 “vadj.”型中充当结果补语的有“红、碎、烂、正、大、遍、尽、明、彻、 绝、坏、热、干、重、歪、明白、完备”等,述语部分仍以单音节为主,双音节的 不多。 15)泗州天长县铜城巡检司官吏,将平人袁虎子,用狱具非法拷讯,虚招杀人,及 法外将当三铜钱,用火烧红烧红,放於两腿烧烙,已问明白,断罪罢役。 (巡检司狱具 不便/元典章刑部卷二) 16)我敢摔碎这盒子,玳瑁纳子交石头砸碎砸碎。 ( 诈妮子调风月 ) 17)若约会处早不来到呵,天气热时尸首变烂变烂,人命的勾当干落后了。 (畏吾儿等 公事约会/元典章刑部卷十五) 18)後因吴县及长洲县司吏朦胧科折粳苗,士贵状告本县,次经本路俱蒙受理,行 下合属改正改正,止纳一色糙粳。 (一二八九年吴县范氏义庄义学免科役省据碑) 19)珠翠丛中长大长大,倒欣着淡雅梳妆;绮罗阵里生来,却厌他繁华气象。 ( 琵琶记 第三出)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8 20)春风得意马蹄疾,天街赏遍赏遍方归去。 ( 琵琶记 第九出) 21)为路岐,恋佳人,金珠使尽使尽没分文。 ( 宦门子弟错立身 第一出) 22)本官置之不问明问明,直至谢彻广病危,才方保放还家,不及半月身死。 (枉勘死 平民/元典章刑部卷十六) 23)他把世间毒害收拾彻收拾彻,我将天下忧愁结揽绝结揽绝! ( 闺怨佳人拜月亭 ) 24)我一灵归地府,尸首儿焚烧坏焚烧坏。 ( 岳孔目借铁拐李还魂 ) 25)把熨斗用火烧热烧热,教人执拿,焦乱人的手;又做铜柱,将脂油涂抹,安在火上 烧热,教罪人抱着,唤做炮烙之刑。 ( 直说通略卷之一 殷) 26)或遇有死的,稺自将行李,预先炙一个熟鸡,及将绵浸酒,晒干晒干包裹了。 ( 直 说通略卷之四 东汉) 27)上皇崩时,帝有疾,至此时加重加重,命太子监国,又诏依旧改元。 ( 直说通略 卷之九 唐) 28)人呌喚有大了也,恰好者。射歪射歪了也。 ( 老乞大 58) 29)如中间但有不完可疑情节,即从本司尽情驳问明白驳问明白,开牒有司,追勘完备追勘完备,方 许结案,申部,拟罪呈省,似为便当。 (重刑结案申部/元典章刑部卷二) 2.1.1.2 带宾语 元代带宾语的动结式,宾语大多位于述补结构的整体之后,或者用“将”把宾 语提前。宾语放在述语和补语之间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根据宾语的位置,把带宾 语的动结式分为 vco 型和 voc 型来讨论。 vco 型 30)为崇法院僧游慧元拐借钱谷不还,挟雠,用挑牙篦子,无故将游慧元刺损双睛刺损双睛。 (迁徙会赦不原/元典章刑部卷一) 31)与捏古伯换口相骂,互相扯碎,以致朱辛一与男和仲等,将捏古伯拖扯下马捽捽 脱须髯脱须髯,殴打带伤。 (县尉与达鲁花赤亘相殴詈/元典章刑部卷六) 32)刚四十垂拱岩廊朝彩凤,第五辈巡狩湘流中淹杀昭王淹杀昭王。 ( 严子陵垂钓七里滩 ) 33)责得为首贼朱伴儿状招:不合为首纠合孙百奴、孟千儿、李佛保等四人,于四 月初五日夜持杖行劫梁贤十家,孙百奴手执杂木棒打伤事主梁贤十打伤事主梁贤十。 (从贼不得财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9 者免刺/元典章刑部卷十一) 34)司狱郭东症反冤囚内,竺二等三名元招与妾同情,药死妻阮三娘药死妻阮三娘,本官问得阮 安三娘因痢疾身死。 ( 通制条格卷二十 赏令) 35)断他筋,打家贼指一指拷折他腰拷折他腰。 ( 岳孔目借铁拐李还魂 ) 36)仰天号叫破我咽喉叫破我咽喉。 ( 死生交范张鸡黍 ) 37)官司檢了尸,正贼捉不住,乾把地主并侧近平人涉疑打拷,後頭别處官司却捉捉 住那贼住那贼,發将來,今年就牢裏死了。 ( 老乞大 16) 38)尚书省判送御史台呈,监察御史呈:近闻中都有一个不知姓名男子,自以短刀 贯透其臂贯透其臂,血刃淋漓,行乞于市。 (禁治贯刀乞化/元典章刑部卷十九) 39)开遍海棠花开遍海棠花,也不问夜来多少;飞残杨柳絮,并不道春去如何。 ( 琵琶记 第 三出) 40)(贴唱)啼老杜鹃,飞尽红英飞尽红英,端不为春闲愁。 ( 琵琶记 第三出) 41)我心恍惚,面没罗,是谁人撒然惊觉我惊觉我?( 小张屠焚儿救母 ) 42)(旦白)我有奸夫,你不拿住它拿住它! ( 小孙屠 第九出) 43)自从俺父亲就那客店上生扭散俺夫妻两个扭散俺夫妻两个,我不曾有片时忘的下俺那染病的男 儿,知他如今是死那活那?( 闺怨佳人拜月亭 ) 还有在 vco 型动结式中插入助词“了”的,一般“了”放在宾语的前面。 44)(丑)娘子,我早晨间见疏剌刺寒风,吹散了一帘柳絮吹散了一帘柳絮;饷午间只见浙零零小雨, 打坏了满树梨花。 ( 琵琶记 第三出) 45) (丑唱呻吟介)险跌折了腿跌折了腿也么哥, 险樁破了头樁破了头也么哥, 我好似小秦正三跳涧。( 琵 琶记第九出) 46)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 琵琶记 第三十出) 47)谁知被我爹捉住,拆散了鸳侣拆散了鸳侣。 ( 宦门子弟错立身 第六出) voc 型 元代的动结式,宾语放在述语和补语之间的例子已经很少见了,在 150 多万字 的元代文献中,我们只发现了以下四例: 48)去处莫迟延,娘亲望眼穿望眼穿。 ( 小孙屠 第四出)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0 49)便折末烂剉我尸骸为泥粪,折末金瓜打碎我天灵尽打碎我天灵尽。 ( 尉迟恭三夺槊 ) 50)密布彤云,乱飘琼粉,朔风紧,一色如银,这雪交孟老骑驴稳骑驴稳。 ( 公孙汗衫记 ) 51)帝居台城,侯景攻城陷攻城陷,帝道: “我自得来,我自失了,更恨甚么。 ” ( 直说通 略卷之六 南朝梁) 例 48)中“望眼穿”中的“穿”有可能是为了跟前面的“延”押 an 韵,所以 才调整语序的。例 49) “打碎我天灵尽”中“尽”也有可能是为了和“粪”押韵。 只有例 50) “骑驴稳”和例 51) “攻城陷”没有押韵的问题。 2.1.2 “得”做结果补语的动结式“得”做结果补语的动结式 “得”做结果补语的动结式,有带宾语和不带宾语两种情况。带宾语的动结式, 一般宾语都位于“得”字后面。 v得 “v 得”的述语部分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双音节动词。在元代白话 碑 、 通制条格 、 元典章刑部等公文或法律条文中, “体知得” “体究得” “照 勘得” “重审得”等作为这类性质文献的专门用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52)有同伴岳仙等,问牛儿取讨得章马户家饭米钱钞六两,牛儿虚称不曾讨得讨得。 (杀 死妻/元典章刑部卷四) 53)百里奚为虞国大夫,为楚人所拿,缪公闻百里奚贤,将五羖羊皮赎得赎得,唤做五 羖大夫。 ( 直说通略卷之二 东周列国诸侯) 54)金人正恨天祚入夹山不曾拿得拿得,却遇宋人领众南出,遂为金所败,擒住天祚, 将归金。 ( 直说通略卷之十一 契丹) 55)监察御史体究得体究得,随处诸色人等,往往父母在堂,子孙分另别籍异财,实伤风 俗。 ( 通制条格卷三 户令) 56)体知得体知得近年以来汉人官吏士庶与父母异居之后,或自己产业增盛而父母日就窘 乏者,子孙视犹他家,不勤奉侍,以为既已分另,不比同居。 ( 通制条格卷三 户 令) 57)勘当得勘当得元籍人口节次死亡外,即目止有妻阿王年柒拾壹岁,别无营运。 ( 通制 条格卷十七 赋役)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1 58)永辉思忖得思忖得:今来若不状告,缘永辉在手无凭,切恐已後有人争讼,临时卒难 分诉。 (一二八三年永寿吴山寺执照碑) 59)使所得此,重审得重审得:前项地土并无违碍,合行给付本人执照。 (一二八三年永 寿吴山寺执照碑) 60)用官尺打量得打量得,南北長四十尺,東西阔二拾 伍 尺五寸,計地一分單陸 厘。 其地東北二至靈巖寺 解 庫,西南二至官街,可直 價钱中綂鈔壹拾定。 (一三三一 年長清靈巖寺執照碑) v得+o 61)再似这般发露的,好生问得端的问得端的,招了呵,尚书省官人每忽剌出等提调着典刑 了,转递号令者。 (乱言平民作歹/元典章刑部卷三) 62)遂於房前,摸得木柄铁斧摸得木柄铁斧,进入房内,用斧脑,於妻蔡佛姑左额角,打讫一下, 用斧刃,於面上连砍数下,气绝身死。 (杀死妻/元典章刑部卷四) 63)今后若有于官地内掘得埋藏之物掘得埋藏之物,于所得物内壹半没官,壹半付得物之人。 ( 通 制条格卷二十八 杂令) 64)如今赎得些药赎得些药,安排煎了,更安排一口粥汤。 ( 琵琶记 第二十二出) 65)暗想文君,何时迎得知音迎得知音?( 小孙屠 第三出) 66)沛县(今徐州)吏萧何、曹参教樊哙去唤刘邦来管领沛县众百姓,收拾得二三收拾得二三 千人千人,称刘邦做沛公。 ( 直说通略卷之三 秦) 67)然此,为有王导、卞壶、温嶠、陶侃、谢安、谢玄为臣辅佐,以此保守得国家保守得国家 百余年百余年。 ( 直说通略卷之五 晋) 2.1.3 动结式的否定形式动结式的否定形式 文献中动结式否定形式的用例不是很多,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v 不 co 68)其销用不尽物料销用不尽物料,随所纳生活一就还官。 ( 通制条格卷三十 营缮) 69)若有用不尽丝数用不尽丝数,回纳还官,却不得因而冒滥破使。如违追断。 ( 通制条格 卷三十 营缮) 70)疑怪三四番揩不干额颅揩不干额颅。 ( 张鼎智勘魔合罗 )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2 71)将放头人吕冬儿、为从赌博人郑猪狗、安主蒋四儿、印板人叶林依例断决了当, 及将行使毁不尽纸牌九张毁不尽纸牌九张并摊场钱中统钞三十六两发下永丰库收贮。 (抹牌赌博断 例/元典章刑部卷十九) vo 不 c 72)不想命不快,探亲不着探亲不着。 (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 v 不得 73)(丑)我与你系看。(丑系末脚放自脚将来绊倒末介)(末叫介)(丑)可知不是姻缘, 自系不得系不得了。 ( 琵琶记 第十一出) 74)后来,有汉使臣到匈奴,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得知武所在,遂说道: “俺 天子在上林中射雁,雁脚上有裁帛,写着道苏武在大泽中。匈奴隐不得隐不得,遂放令回。 ( 直说通略卷之三 西汉) v 不得 o 75)老媳妇前日在张宅门前过,见一个小娘子在那里哭,老媳妇问那小娘子:你为 甚哭?他道:嫁不得一个好人嫁不得一个好人。 ( 琵琶记 第十一出) 例 75)中“嫁不得一个好人”是动结式的否定形式,表示对已然事件的否定。 能性述补结构的否定是对未然事件的否定,表示“不可能、不可以”之意。 2.1.4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说明一下。我们先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76)金人正恨天祚入夹山不曾拿得不曾拿得,却遇宋人领众南出,遂为金所败,擒住天祚, 将归金。 ( 直说通略卷之十一 契丹) 77)问牛儿取讨得章马户家饭米钱钞六两,牛儿虚称不曾讨得不曾讨得,岳仙将牛儿行打。 (杀死妻/元典章刑部卷四) 78)我则道十分紧闭着,却原来不插拴牢不插拴牢。 ( 张鼎智勘魔合罗 ) 79)(旦白)我有奸夫,你不拿住它不拿住它! ( 小孙屠第九出) 这种否定式是在述补结构整体之前加上“不曾”或“不” ,处于述补结构整体 之外。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v 不 co”“vo 不 c”“v 不得”“v 不得 o”这种在述补结 构内部否定的形式不一样。我们把述补结构内部的否定看成是其否定式。而述补结 构之外的否定如例 76)79)的否定形式,不把它们看成是述补结构的否定式。动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3 结式中不带宾语的“vv”型和“vadj.”型的否定一般都是通过在述补结构整体之 外加否定词来否定的。 元代动结式类型表:元代动结式类型表: (表一) 结果补语为一般性非 趋向动词 结果补语为“得” 肯定 vc(了)o voc v得o 带宾语 否定 v 不 co vo 不 c v 不得 o 肯定 vv vadj. v得 不带 宾语 否定v 不得 2.2 动趋式动趋式 由单个趋向动词充当述补结构补语的,叫做“简单趋向补语” ;由复合趋向动 词充当述补结构补语的,叫做“复合趋向补语” 。元代述补结构中,动趋式占的比 例很大。充当趋向补语的动词,根据使用频率,由高到底排列有“去、出、下、来、 起、入、开、上、过、回”等简单趋向补语,还有“出来、入来、起来、出去、入 去、下来、过去、过来、上来、回去、回来、下去、上去、起去、开去”等复合趋 向补语。 2.2.1 简单趋向补语简单趋向补语 2.2.1.1 来去 来 趋向补语为“来”的动趋式,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不带宾语的情况占 大多数。带宾语的情况,宾语可以放在“来”之前也可以放在“来”的后面。述语 部分一般都是单音节动词。不带宾语的情况,述语部分的动词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 以是双音节的。 80)妾的衷肠事,万万千,说来说来又怕添萦绊。 ( 琵琶记 第五出)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4 81)哥哥慈悲,盛把兄弟相周急,如今谢哥哥将来将来的酒和食。 ( 张千替杀妻 ) 82)则听得絮叨叨不住的骂寒儒,不住地推来推来抢去,则管扯拽揪捽。 ( 好酒赵元遇 上皇 ) 83)进明不肯,霁云啮落一个指头做显证,又突围归来归来。 ( 直说通略卷之九唐) 84)我如今商量来商量来,教你去也难的一般。 ( 琵琶记第三十二出) 85)醒觉来醒觉来,自嗟呀。 ( 小孙屠第十九出) 80)85)例是不带宾语的情况。前四例述语部分是单音节,后两例中 “商 量来” “醒觉来”述语部分是双音节。 86)柳阴中忽听新蝉,更流萤飞来庭院飞来庭院。 ( 琵琶记 第二十一出) 例 86) 的宾语在 “来” 之后, 而且是处所宾语 “庭院” 。 朱德熙 语法讲义(1982) 中说“由来、去充任补语的述补结构后面只能带一般宾语,不能带处所宾语, 处所宾语要插在述语和补语之间。 ”不过,在我们所研究的文献中只发现了这一例 “来”后带处所宾语的情况,而且是在戏文中发现的,有可能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才将“庭院”放到“来”之后,使“蝉”和“院”押 an 韵。所以,我们还不能说 趋向补语“来”的后面可以带处所宾语。 去 趋向补语为“去”的动趋式,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宾语大多放在“去” 之后,也有放在“去”之前的。述语部分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双音节的。 87) 今后仰本学推举众所尊敬贫老之士, 钦依养赡, 余尽汰去汰去。 ( 通制条格 卷五 学 令) 88)人家的東西休错将去将去。 ( 老乞大32) 87)88)例是不带宾语的情况,述语“汰、将”是单音节的。 89)又狱具定制;苔长三尺五寸云云,皆削去节削去节。 (诸衙门杖数、笞杖等第/元典 章刑部卷二) 90)又不合朦胧告称被贼人将去银排钗一只将去银排钗一只。 (从贼不得财者免刺/元典章刑部 卷十一) 91)两人同心革去弊政革去弊政,进用忠良,退去不肖,赏罚公当,关节不行,纪纲政事也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5 如贞观永徽年间一般。 ( 直说通略卷之九 唐) 89)91)例是带宾语的情况,宾语在“去”的后面,宾语都是一般宾语。 2.2.1.2 出入 出 趋向补语为“出”的动趋式大多都带了宾语,宾语都放在“出”的后面,宾语 可以是一般宾语也可以是处所宾语。述语可以是单音节也可以是双音节或多音节。 “出”后不带宾语的情况,一般述语是单音节的,宾语用“将”字提到述补结构之 前了。 92)将兄穆八右壁头发揪住,暗用右手,将悬带白羊角鞘刀子拔出拔出,将兄穆八左耳 窍前紧挨耳窍,扎讫一下,血流,合面倒地。 (穆豁子杀兄/元典章刑部卷三) 93)将女子丑哥扑倒,用左脚踏住脖项,用左手将丑哥舌头扯出扯出,用鞋锥烙讫三下。 (烧烙前妻儿女/元典章刑部卷三) 94)僧彭妙净带领俗兄彭层二、彭层六等,捉倒张德云和尚,行打挖出眼睛挖出眼睛等事。 (郦碎两眼双睛/元典章刑部卷六) 95)您两个孩儿偷出小豆偷出小豆,客人处换梨儿吃。 (烧烙前妻儿女/元典章刑部卷 三) 96)若讷将出欧阳修书将出欧阳修书奏上,修亦被贬。 ( 直说通略卷之十二 北宋) 97)把孩儿捕鲁鲁推出寨门推出寨门,惨可可待杀坏,眼见的苦厌厌血泊里躺着尸骸。 ( 薛 仁贵衣锦还乡 ) 98)秦姬辇怎敢为头,百里奚不敢邀拦扯住秦王,直交他送出潼关送出潼关,交十二国诸侯 每眼,说的四百员文武无颜。 ( 楚昭王疏者下船 ) 99)投至我勘问出强贼勘问出强贼,早忧愁的寸肠粉碎,闷恹恹废寝忘食。 ( 张鼎智勘魔合罗 ) 100)这佛日普明净慧大师孤峰讲主学吉祥为头和尚每,依着在先老讲主躰例里行 者,别了的和尚每有呵,遣赶出寺遣赶出寺者。 (一三五四年大都崇国寺圣旨碑) 101)那其间被俺爷把我横拖倒拽出招商舍横拖倒拽出招商舍,硬厮强扶上走马车。 ( 闺怨佳人拜月 亭 ) 92)93)例是不带宾语的情况,94)96)是带一般宾语的情况,97)98)是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6 带处所宾语的情况。92)98)例述语部分都是单音节的。99)100)述语是双音 节,101)述语是四音节。99)例的宾语是一般宾语,100)101)例的宾语是处所 宾语。 入 趋向补语为“入”的动趋式,一般“入”的后面都带了宾语,在我们所研究的 文献中只发现一例“入”后没带宾语的情况( “设使此计不行,即便虚捏事件,直 经上司谎告,买入买入证对。 ”罗织清廉官吏/元典章刑部卷十) ,而且宾语以处所 宾语居多,一般宾语比较少。述语一般是单音节动词。 102)又用小尖刀,於本妇脑後偏右,扎讫一下,戳入本妇咽喉戳入本妇咽喉,挑断食气颡身死。 (杀死妻/元典章刑部卷四) 103)额上左手右肩腰间青肿,口内血出,俱不写入伤状写入伤状,令人邀请肥乡县复检官 吏捏合尸状,定验作因(九页)风气病身死。 (打死验作病死/元典章刑部卷十 六) 104)除外,体知得一等不畏公法之人,往往将蒙古人口贩入番邦贩入番邦博易。 (禁下番人 口等物/元典章刑部卷十九) 105)把媳妇闪得苦又孤,把婆婆送入黄泉路送入黄泉路,只怨是我相耽误。 ( 琵琶记 第二 十出) 106)晋献公为君,朝野里信皇妃丽姬、国舅吕用公所谮,贬东宫太子申生、重耳 于霍地为民,更将正宫皇后齐姜下入冷宫下入冷宫。 ( 晋文公火烧介子推 ) 107)况如今他身死多年,朽烂下的骨头,不宜将入宫禁将入宫禁。 ( 直说通略卷之九 唐) 102)103)宾语是一般宾语,104)107)宾语是处所宾语。 2.2.1.3 上下 上 趋向补语为“上”的动趋式, “上”后带宾语的偏多, “赶上”的使用频率比 较高。有些“上”后不带宾语的情况是因为用“把” “将”等介词将宾语提到述补 结构之前了。 108)假饶走到焰摩天,脚下腾云须赶上赶上。 ( 琵琶记 第十六出)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7 109)把房门忙闭上闭上,将衣袖紧揪者。 ( 死生交范张鸡黍 ) 110)曹操恐先主据江陵,遂领兵疾走至当阳长坂,赶上先主赶上先主。 ( 直说通略卷之 四 蜀汉) 111)穿靴呵,春間穿雲南皂麂皮靴,上頭更縫上花樣縫上花樣。 ( 老乞大 67) 112)呼的关上栊门关上栊门,铺的吹灭残灯。 ( 诈妮子调风月 ) 113)也不索将军争竞功劳簿,你子似凤凰飞上梧桐树飞上梧桐树。 ( 薛仁贵衣锦还乡 ) 114)那其间被俺爷把我横拖倒拽出招商舍,硬厮强扶上走马车扶上走马车。 ( 闺怨佳人拜月 亭 ) 115)后来因些闲言语上,不曾踏上它门踏上它门。 ( 小孙屠 第九出) 108)109)例是不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