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胡适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发 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胡适的学术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中 国古代哲学和文学。他运用他所推崇的“科学方法”,开展国学研究和“整理国故”。 本文通过对胡适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来分析其治学方法的形成、构建和发展,着 重研究他治学过程中传统训诂方法、校勘方法的实际运用。以期为我们在训诂学、 校勘学知识的学习中提供借鉴。 关键词:胡适治学方法训诂学校勘学考证考据学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尉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h us h ii si nt h ec h i n e s en e a rc o n t e m p o r a r yh i s t o r yt l l er e n o w n e ds c h o l a r 孤dt h e t h i i l k e lh eh a sm a d et h ee n o n n o u sc o n 埘b u t i o nt 0t h ec h i an e wc u l t i l r em o v c m e n t i m p e t u s 衄dt h ed c v e l o p m e m h us h i sa c a d e m i cd i s c u s s e sa r cb e i n gv e r ym 强y ,t l l e m a i nc o n t e n tw a sc h i n aa n c i e n tt i i n e sm e p h n o s o p h ya n dt l l el i t e r a t l l r ct w oa s p c c t s h e u s e sh j l nt oa d v o c a t e ”t h es c i e n t i f i cm e t h o d ”,t h et e x t u a lc r i t i d s ma n dt h er e o r 旦孤j z a t i n a t i o n a ls t u d i c s ,c o n d u c tt h en a t i o n a ls t u d i e si e s c a r c h h a sd e i n o n s t r a t e dh c”t l l e m e t h o d 0 1 0 1 1 1 i s 枷d et h 咖g l l 姐a l y z c st h ch us h 诲p a r t i a ll 趾g i l a g e 蛆dw r i t 吨 r e s e a r c ha s p c c tt h ea n i c l e ,u n d e 墙t o o dh us h id o e ss c h o l a r l yr e s e a r c ht l l em c t l l o d f 0 加a t i o n ,t l l ec o m p o s i t i o n 锄dt h et l l o u g l l te s s e c e a i m sa th i ms p e c i a l l yu s i n go u r c o u n t r yt r a d i t i o ne x p l a n a t i o 璐o fw m d si na n c i c mb o o k s ,t h et e x t u a lc r i t i d s mm e m o d d o e s s c h o l a r l yr e s e a r c hs e e k s t ou sa t p r e s e n tt h es c h o l a r l yr e s e a r c h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c k e yw o r d s : h u s l l i ; d o c ss c h o l d yr c a r c ht h cm e t h o d ; e x p l 明a t i o 璐o f w o r d si na n c i e n tb o o k s ; s e n i o r 口i t i q u e ;1 e 】【t u a lr c s e a r c h 强dt e x t i l a lc r i t i c i s m i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 匆乞日期:瑚6 年字月t f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1 扬麦指导教师签名:通切垮逛 日期删年f 月,歹日日期:儡舯眸f 月i1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口半年;口一年;口二年发布。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航指导教师签名:最糯耘 日期:舢1 年s 月l s 日日期:暑”辨广月f 厂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tst h e s i s 引言 胡适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最知名的学者之,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 和旗帜。由于他在旧中国从愚昧落后走向科学民主进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使他 成为“2 0 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1 】他在其四十年的学术生涯里, 高举“中国文艺复兴”的大旗,在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史学、宗教以及国民教育 和政治制度建设等众多学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的研究,建树卓然。为我国 学术界和思想界引进了新观念,推动了新思潮,创建了新秩序,输入了“新方法”, 最终活跃了整个近现代中国的学术史,为国学的振兴和整理,廓清视野,解开束缚, 开辟了新道路。 胡适用力最深影响最大的学术活动是他对“科学方法”的宣扬和实践,他将“科 学方法”的示范贯穿于他一生的学术研究,余英时先生在剖析胡适学术思想时曾评 价道:“胡适思想中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化约论( r e d u c t i o n i s m ) 的倾向,他把一切学 术思想以至整个文化都化约为方法”,【2 】“他所重视的永远是一家或一派学术、思 想背后的方法,态度和精神,而不是其实际内容”。例胡适这种执着于方法的热情, 鼓舞了很多的年轻人,让学术界逐渐脱离空谈思想,不切实际的作风。无论是在美 国求学、讲学,还是在北大、台湾做学界领袖,或演讲或撰文,无不将“科学方法” 列为首要内容,他自己总结说“我治中国思想与中国历史的各种著作,都是围绕着 方法这一观念打转的。方法实在主宰了我四十多年所有的著述。”【4 】胡适把 他领悟到的治学方法,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学术研究中,整理中国的古典经籍,盘点 中国古代哲学,并扩大到小说、戏剧、民间传说、古史辨伪等研究领域,还用它来 批评传统制度和封建陋俗。 从总体上看,胡适的治学方法主要是考证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形成是因为在 美国求学期间受到杜威实验主义哲学的巨大影响。他认为“杜威对有系统的思想的 分析有助于我对一般科学研究基本步骤的了解”既而这种“一般科学研究步骤” 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常识上的法则”,“科学的法则只是把常识上的法则纪律化而已。 近几十年来我总是喜欢把科学的法则说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6 j 这种“实 1 】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2 】同上 脚同上。 【4 】胡适述,唐德剐译:胡适口述自传,第五章:哥伦比亚大学和杜戚 雠同上。 6 同上。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证思维术”要求人们对各种令人怀疑的对象进行思考,查出疑惑的地方,进而考虑 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些办法中假设某一个法则是最合理的,然后用证据证明这个 假设的正确,这样就可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胡适认为我国传统的 考据学方法同样要求在“不疑处有疑”,主要通过训诘和校勘来考察文献的原义和 恢复文献的原貌,而且做到“无征不信”,即根据证据来下结论。为此,胡适十分 欣赏实验主义“历史的方法”及其“假设”和“求证”的研究程序,认为这套程序 “和我国古代的考据学、考证学,在方法上有其相通之处”【1 1 。因此,特别适合解 决中国学术研究上的问题。从胡适的国学研究看其治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我国传统考证学如训诂学、校劫学的方法一在考证古典文献上的实际运 用和功效,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训诂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1 胡适述,唐德刚译:胡适口述自传,第五章:哥伦比亚丈学和杜威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i 胡适的“国学”研究 胡适的“国学”研究从内容上看,十分广泛,涉及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在不 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形势下,他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会经常变更,但总结起来不外乎 两个大的方面:哲学和文学。胡适在总结他的一生学术成就和个人收获时,说“在 这些年里,我个人所从事的批判性的整理国故的工作,至少也有两大目标,一个便 是中国文学史:另一个便是中国哲学史。这两方面也是我留学归国以后,整个 四十年成熟的生命里学术研究的主要兴趣之所在。”【1 j 具体而言就是先秦诸子哲学、 宋明理学和清代乾嘉经学等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容,然后是禅学道藏的有关宗教方面 的考证,还有引起争议的白话小说、汉学研究等语言文学方面的内容。 1 1 研究“国学”的原因 胡适在新文化的运动中因提倡文学革命和极力推行“白话文运动”而“暴得大 名”,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但俨然已是学界领袖、新文化的代言人了。他一直主张 中国若要摆脱落后,就必须“全盘西化”或者“充分世界化”。然而,最多不过六 七年,他就不再倡导“输入西学”、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旗帜了,而是一头钻进 “旧书”堆里,“整理国故”起来了,当时和现在有许多学者都出言责难和嘲讽, 连众多崇拜他的青年们也感到困惑迷茫,并产生了被导师遗弃的不满。胡适为什么 要在新文化运动的热潮之时极力提倡“整理国故”,全心研究国学呢? 1 1 1 “徽州儒者”的情结 胡适是安徽徽州绩溪人,自古以来,这里人杰地灵,是一代儒家宗师朱熹的故 乡( 婺源古属徽州) ,是领袖清朝三百年学术运动的大本营。清中叶以来,经学大 师辈出,如:休宁戴震,婺源江永,歙县凌廷堪,黟县俞正燮,还有绩溪胡 培晕等。出身于儒学氛围如此厚重的地方,作为一个把研究哲学、文学为已任的 学者,胡适的头脑里难免不打上儒学“经世致用”的深深烙印,所以自幼就苦读宋 明理学的经书,“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i ,朱 【1 】胡适述,唐德刚泽:胡适口述自传,第十二章:现代学术与个人收获 川同上。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子儒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治学方法上都对胡适具有启蒙作用。 胡适的父亲胡传也是让其对儒学保持始终敬礼态度的重要因素。“我父亲留给 我的大概有两方面,一方面遗传,一方面是他留下点程朱理学的遗风”,胡传 的遗嘱里有首遗诗给胡适,题目叫学为人师,这首诗里有这样的句子:“经籍所 载,师儒所述;为人之道,非有他术:穷理致知,返躬践实。” 1 1 现在回过头去检视 胡适一生道德文章、言行品质,可以发觉他父亲的影响实在巨大。所以,他后来治 学的思想、教育的思想以及政治观念等等,都打着儒家思想的深深烙印。 1 1 2 “国人导师”梦想 尽管晚清以来,我国的学术研究受到了西方各种哲学思潮、先进科学理论的巨 大冲击,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看,儒学的“国民基础”基本没有被动摇,儒学 依然维持着它在上层文化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政府和文化名人的心态仍 然视西学不成体统。所以大力尊崇“国学”也好、“国粹”也好、“国故”也好,说 白了就是先秦以来历时二千年的“经史子集”上的学问。 胡适在国外就非常清楚这种状况,他曾在胡适留学日记中暴露过自己的学 成梦想,“盖吾反观国势,每以为今日祖国事事需人,吾不可不周知博览,以为他 日国人导师之预备。,【列虽然他马上自我反省说“不知此谬想也”,是“少年人的自 喜、夸大、野心、梦想,”但其内心早已是心甘情愿要“中西兼治”做出点成绩来, “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种做“国人导师”梦想的驱策下,他留学时期 的论著全部是“国学”方向。如写作了诗三百言字解、尔汝篇、吾我篇这 类训诘学研究的文章,以及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这种公然批战国学界最高权威章 炳麟先生的论文。1 9 1 7 年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方法进化史( 英文名先秦 名学史,这篇论文最后扩展成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 刊登,一举确定了他在 国学研究上的地位。蔡元培先生在答林君琴南( 纾) 函中说:“胡君家世汉学, 其旧作古文虽不多见,然即其所作中国哲学史大纲言之,其了解古书之眼光不 让清代乾嘉学者。,【3 】如果说文学改良刍议使胡适“暴得大名”成为新文化运动 的旗手的话,而孜孜不倦的“国学”研究就是实现其“国人导师”梦想的阶梯。 【l 】小田季进:胡适传第二章 【2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卷九,第三册 孙常炜编:蔡元培先生全集,转引自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e 的胡适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1 1 3 “文艺复兴”的理想 新文化运动的潮起云涌,把一个海外归来的青年学者胡适正式推上了历史的大 舞台,他提倡新语言,新文学,引进新思想,推行新主张,最终使之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象征人物。建设新文化,必然会面对一个如何对待旧文化( 国故) 的严肃问题, 在胡适的心中,他希望这样一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尼采) 的运动,能够像欧 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作用一样,缔造一个新中国、一个新文明。他认为“欧洲的 文艺复兴之规模与当时中国的运动,实在没有什么不同”。【1 j 而新文化运动“实在是 一个彻头彻尾的文艺复兴运动”,对胡适而言,把新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而 不是“文学革命”,就意味着对于中国的本土学术,只存在“改良”而不是破坏中 国的传统,“他深信,文艺复兴含有一个中心观念,即有可能把新生命吹进中国的 古文明”【2 j ,这场运动并不是破坏和抛弃我国三千多年来民族智慧铸造的中国文化 史,只是为了让它重现往日光辉而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整理,批判的继承,然后在更 新的旧文明基础上播种新芽。所以胡适极力主张“整顿”而不是“铲除”国故的。 他的国学研究,完全是出于整理国故的目的,是想要人们认清国故的本来面目,借 势摆脱对国故的盲目崇拜的自大心理,从而消除和减弱人们学习、接受、借鉴西方 现代科学文化的内在心理压力。同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输入新方法、新学理解 决具体问题的前提和准备,是一个建设新文化的新思想的必经过程,它可以“解放 人心”,可以“解放人的思想”,在胡适看来,只有把我国“最好的文明”从“故纸 堆”里剥离出来,文明才有复兴的希望。 1 2 胡适“国学”研究的内容和成就 唐德刚称胡适先生是“众多重要文化行道中的共同宗师”,口j 他列举了胡适国学 研究的对象:文学( 包括新文学、白话文、新诗、新旧文学的批判等) 、史学( 包 括对旧考证学的再肯定和对新史学方法的介绍) 、哲学( 包括对先秦诸子、宋明理 学的再估价;对欧美传来的实用主义的介绍和辨证玄学的批判) 、宗教( 包括对佛 教禅宗的研究语批判;对耶教的立场与看法) 、政治学( 尤其对民主、自由等形式 和西欧北美的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介绍) ,除去教育学和政治学,其他都可以算 作“国学”研究内容。 【胡适述,唐德刚译;胡适口述自传,第八章:从文学革命到文艺复兴 嘲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文艺复兴乎? 启蒙运动乎? 嘲欧阳哲生编: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一胡适与他的论敌,唐德刚:胡适先生逝世廿五周年纪念演讲会讲稿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是“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研究汉语声韵读法和创立白话文书写的标 准,比如国语文法概论、统一读音法、国语运动与国语教育、国文应该改 用白话、提倡拼音字、论句读及文字符号节目等。 二是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胡适将白话小说的研究提到正统学术研究的领域里 来,写出了白话文学史,从而巩固白话在汉语应用的正统地位,同时他以一种 全新的“历史研究法”研究考证白话小说。为小说史研究所做出的贡献,从1 9 2 0 年开始,胡适考证了水浒传、水浒后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 醒世姻缘、三国演义、官场现形记、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海上花 列传和镜花缘等l o 多部小说。共1 8 篇文章,其中以红楼梦的考证最为 用力,前后1 2 年( 1 9 2 1 1 9 3 3 ) 写了五篇大论,考证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 的结论,促使“新红学派”诞生。 三是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胡适认为,整理国故的现实任务应是恢复儒学在其历 史背景中真实的而不是神化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复兴儒学以外的其他哲学宗派。这 方砸的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而其一生的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文字,大 致是四个课题。一是关于老子的考证,如评论近人考据( 老子) 年代的方法; 二是关于墨子的考证,以论墨子为代表;三是对儒学的再评价,以说儒为 代表;四是对乾嘉学派的再评价,代表作是戴东原的哲学。胡适无疑是按照宣 言中所说“扩大了研究的范围。把各家思想一视同仁”。把儒家以外的,甚至 反儒非儒的思想家,如墨子与孔子并列进行研究,而不是互相攻趣。 四是国内宗教方面的考证,如有关道家的淮南王书,有关禅宗的菏泽大 师神会传、神会和尚遗迹。 五是语言文字学的研究,考据学的方法是胡适学术研究的根本,尤其是传统的 训诂学和校勘学更是胡适的治学方法论的基础。这方面的研究包括早期的实践和方 法论的总结两个方面,代表作有诗三百畜字解、尔汝篇、吾我篇、论训诂 之学、考据学的责任和方法、考证学方法论举例、校勘学方法论、诗经的 研究、入声考、辞通序等。 六是水经注校勘和考证,水经注是著名的古代地理学文献,许多名家 对书中的人文地理进行过考证,是清代考证学发达的见证之一,胡适后二十年一直 潜心校勘水经注,论文、函札和其他资料,约近百篇,计一百余万字。 在许多的学科研究领域中,胡适都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扮演先驱者和先锋的角 色,他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方法,他的“勤于搜求、谨慎考察、心平 气和、缓下结论”的研究态度,使他的研究、他的思想能够扩散到他的本行以外的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广大领域中,他通过一些激烈的讨论和大胆的判断,去引导研究方向,打破常规的 禁忌和束缚。熊十力、钱穆、梁启超、甚至梁漱溟等,这些人与胡适素不相能,却 都称赞过胡适“开风气之先”的学术思想实在影响了新一代做学问的年轻人,对 他的“开路之功”十分认同。而钱玄同和顾颉刚、傅斯年等人,他们分别是国学大 师章炳麟、黄侃的学生,汉学造诣很高,功力不但不在胡适之下,还有超过胡适的 地方。但胡适通过与这些人进行的学术探讨,竞能影响他们的科研方向和方法,他 们虽对胡适“汉学”研究的一些结论不以为然,但对胡适的天才和勤奋充满了钦佩。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2 胡适国学研究方法举要 梁启超和钱穆分别在清代学术概论和国学概论二部学术史的著作中, 都着重提到了胡适的研究方法,两位大家一致认为胡适的治学方法是清代学术主流 考证学的沿袭,但也同时指出胡的考证法中加入了西方现代学术思想的元素后,其 治学方法显得更精密、更系统因此更科学。胡适并不否认自己的治学方法受到清代 传统汉学研究方法的绝大影响,不过他更同意他的考证方法源自西方,他认为自己 是在学习西方哲学研究方法后,用实验主义“历史的方法”从事考证、考据的工作 时,因为尽量地利用了“两百年,中国学者在训诂学和校勘学地研究成果”才逐渐 地领会了我国传统的训诂学、校勘学和考据学的方法。因此,胡适的治学方法用一 句话概括就是:以杜威的“思维术”作为指导思想,以训诂学、校勘学的方法作为 研究手段。 2 1 归纳比较的训诂方法 清代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前仆后继地研究,使训诂学得到空前发展,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就,近代的章炳麟、黄侃等人在清代训诂研究的基础上,使训诂方法更 加科学化,提出了专门的训诂理论,逐渐建立起有明确研究范围和方向的独立学科。 3 0 年代,黄侃先生归纳概括出三种主要的训诘方式:“一日互训,二日义界,三日 推因。”这种说法流行多年,学界莫衷一是,他的弟子当代训诂学大师陆宗达在训 诂简论里认为黄季刚先生所说的并不是方法,而只是汉代学者释词的体例。他认 为作为方法的条例,必须告诉别人怎样将未知的东西变成已知的,所以他认为训诂 的方法有四种:“以形说义,因声求义,核证文献语言,考察古代社会”。胡适最主 要的训诂学方法是“归纳比较法”,在早期的一篇论训诂之学中,他认为“考 据之学,其能卓然有成者,皆其能用归纳之法,以小学为之根据者也。”他接着解 释说:“辛亥年作诗经言字解,已倡以经说经之说,以为当广求同例,观其 会通,然后定其古义,吾自名之日归纳读书法。”【l 】他说他的这种归纳法最早是 受到马氏文通体例的影响,因为马氏兄弟二人的方法,就是“先归纳相似的例 旬,分析比较,然后再求其概括性的结论”,后来看到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才 欣然发现我们所用的方法原是一样的。这些乾嘉打入他们所使用的中国固有的古典 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胡适:论训诂之学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训练中归纳比较的方法,也是极其严谨和科学的。”而他的归纳法与前辈们的不同 之处在于“我国传统的学者却缺少一种在不同语言中作比较文法的研究。”“他们不 能像我一样能找出这个重要的字在文法上所发生的作用。” 1 陆宗达也谈到了这个 问题,他认为“汉民族传统的语法分析,也是训诂学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的训 诂学者对于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是作过不少的分析的,只是散见在各处,缺少系统 的论述而己。”由此看来,胡适的训诂方法主要是比较词的句法功能,然后根据语 法的异同来归纳某个词在旬中的具体意义,虽然这种方法不是“以形说义,因声求 义”,但归纳法的运用是以小学的成果为基础的,和王引之的“比例而知”的方法 是完全一致的。下面根据胡适的论著,从归纳法和小学传统研究法两个方面举例说 明。 首先从胡适早期论文诗三百篇言字解看其训诂方式: ( 一) “言”字在诗经中出现了一百多次,除了用其本意以外,其它的“言”, 比如用在两个动词之间和部分用在动词之前的“言”,汉朝学者都把它当成实词来 解释,毛亨、郑玄的解释都是“言,我也”,胡适认为这个解释太不负责任、太笼 统了,鲁颂有髓里“醉言舞”,“醉言归”给了他启发,他假设“言”是个虚 词。 ( 二) 把诗经中的“言”字的用语环境罗列出来以后,归纳出两个结论, 凡是用在动词之间的“言”,都是一种“挈合词”或“连字”,其用法与“而”字 相似;许多用在动词之前的“言”作“乃”讲,是一种“状”字。 ( 三) 将“言”字的新义代入到诗经中去验证。 邶风里“薄言往想,静言思之”,邶风泉水“驾言出游”,“还车言 迈”,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鄢风载驰“驱马悠 悠,言至于漕”,南有嘉鱼之什- 彤弓“受言藏之”这类的文句,若把用于两 个动词之间的“言”字,用“而”字替换后,皆“文从字顺,易如破竹矣”;把“言” 用“我”字替代,就发现非常不合诗意,而且诗经中“言”、“我”的用法也分 工明确,不能混同。 “言”作“乃”解释的验证步骤与前者一样,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 告言归”,周南苯苡“薄言采之”,鸿雁之什我行其野“昏姻之故,言就尔 居”,鸿雁之什黄鸟“言旋言归,复我邦族”,邶风“薄言往恕,静言思之”, 鹿鸣之什出车“薄言还归”,臣工之什有客“薄言追之”这些将“言”用 在动词之前的文旬,若以“乃”替换其中的“言”,也是文从字顺;另外,秦风,j 、 1 胡适进唐德刚译:胡适l 丁述自传,第六章:青年期逐渐领悟的冶学方法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科st h e s i s 戎“言念君子”、卫风氓“言既遂矣”等句中的“言”,看似用其本义“说话”, 而实际仍是用如状字的“言”,若用“乃”字替换,“意本甚明。郑氏强以言作我, 殊可笑矣”。 这篇文章是胡适最早尝试用“归纳论理法”来训诂文字的论文,把本书所有的 “言”字在不同句子里的用法收集起来,排列在一起,对比观察异同,将同类用法 的例子进行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后,找出相同的特点,归纳出一个假设的判断,再 将所有的例子进行“比较、印证之后,便可找出更自然,更近情理,也更能被人接 受的意义了。”其后在尔汝篇和吾我篇中,这种归纳法就用得更为纯熟, 试看尔汝篇的例子,他的训诂方法是: ( 一) 胡适先将两种他比较信赖的儒家著作论语和檀弓中的“尔、汝” 两字找出来。这里他特别强调了要比勘文献的真伪和版本的完整精良,以说明训诂 是离不开校勘的。 ( 二) 根据观察,假设“尔、汝”遵守以下的法则: “尔”用作定语,都放在名词之前。例如:檀弓中“子夏丧其子而丧其 明”一段中,“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 二也:丧尔予,丧尔明,尔罪三也”,一句里六个“尔”的意思都是“你的”,论 语公冶长第五中“盍各言尔志”,论语雍也第六“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前一句中的“尔”是“你们的”,后句是“你的”。 “汝”用作主语或宾语,分别位于动词前后。例如:檀弓“吾与汝事夫子 于沫泗之间”,“汝退而老于西河之上”,“而日汝无罪欤? 汝何无罪也? 使西河 之民疑汝于夫子”等句,意思都是“你”。 “汝”一般用作单数。例如:论语八佾第三“汝弗能救欤? ”,论语公 冶长第五“汝与回也孰愈? ”,论语阳货第十七“居,吾语汝! ”,檀弓“汝 何无罪也? ”。 “尔”一般用作复数。例如: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侍坐,子日:以吾一日长乎尔”,檀弓“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 孔子问焉日:尔来何迟也? ”这些都是“你们的” 除了语法上的区别,还有语用上的特点: “尔”、“汝”两个词,同是上称下或同辈至亲互相称谓的词,但是有区别, 称呼一个人都用“尔”要么表示敬意,要么表示疏远。例如:论语阳货第十七 “阳货谓孔子曰:来! 予与尔言”,论语八佾第三有“赐也,尔爱其羊,我 爱其礼”,论语先进第十一“求尔何如? ”,“赤尔何如? ”,“点尔何如? ”,檀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弓上“是以不与尔言。”( 这些用在动词前的“尔”胡适却没有讨论) ( 三) 为了验证以上的结论,胡适用英语的“t 1 1 0 u ”和“y 0 u ”的用法比较汉 语的用法,说明人称代词的形式不同,必然分工不同。同时指出,在论语和檀 弓里古人十分严谨地区分“尔”和“汝”的用法,并可以根据这个现象进行校勘 伪书。 在吾我篇中胡适采取了与尔汝篇一样的程序,直接指出章太炎先生认 为“吾”、“我”为“同训i 互举”的错误,肯定了马建忠在文通中的说法,但同 时也说明了马氏的不足之处,那就是“马氏取材于论语,孟子,左传,而 不知孔子孟子相去二百余岁之间,此两字之用已有宽严之别,已经几许变化矣。” 1 】 胡适的国语文法的研究法虽然是针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但他认为文法 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是“归纳法”,我们可以借鉴他对“文法研究法”的阐述来说 明他的训诂方法。第一步,观察一些同类的“例”;第二步,提出一个假设的“通 则”,来说明这些“例”不同于过去常见的用法和意义;第三步,继续观察一些新 例,看他们是否和通则相符合,如果有例外且没有特别的理由,那么这个通则不成 立,然后再从第二步做起。我们可以观察到上面所举的三篇文章都一丝不苟地执行 了这个步骤,而得出的结论也颇能令人信服。在“归纳法”的基础上,胡适进一步 总结出了两个辅助方法,一是“比较的研究法”,即用各种亲族语言的“参考文法” 与国语文法进行比较,将国外语法或民族语法同其比较,进行对比分析,寻求解决 的方案;二是“历史的研究法”,语言文字是随时代和方域的不同而变易演化的,“一 个研究者要注意到他的研究对象上历史和地理的因素”,【2 】不能把论语的例和欧 阳修的例排在一起归纳,只能将其在各自的时代所遵行的通则进行比较,这样才可 以了解词语用法意义的变迁。这三种方法中,胡适认为归纳法是基本方法,而比较 法和历史法是帮助归纳法进行更深入、精确的研究。以现代人的学术眼光来看,归 纳法只是训诂方法中的一种,即郭在贻先生所说的“通语法”,或者就是王引之的 “比例而知”的翻版。胡适刻意地突出归纳法的地位,原因在于他不是把归纳法只 运用在语言文字研究领域,而是扩展运用到其它的学科领域,成为胡适治学的普遍 方法之一,比如用在哲学的、历史的、小说的研究领域中。 除了归纳法以外,胡适还强调了小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小学是运用归纳法的根 据,只有归纳法,“而不得小学之助,犹为无用也”,因而他也时常运用文字、音韵 学的知识来训诂古籍,而且作为他各类考据文章的引证。如: 【1 】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胡适:吾我篇 【2 】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胡适:国语文法概论 l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有许多字不满人意( 1 9 1 4 年) 中,他认为“大”是“人形手足满引, 以示大之义”;“王”是“象土上有物,示土地之主之意”;“玉”则“当从古文,王 者所佩,贵之也。”“言”字( 1 9 1 4 年) 一文中,他认为“言”字应该解形为“从 上从舌”而不应该“从辛从口”。这些都是他“以形求义”方法的尝试,但这两篇 文字都缺乏考证。 胡适认为“训诂之旨本在于声音”,“文字学须从字音一方面入手,此乃清儒的 一大贡献;从前那些从形入手的人( 如王荆公) ,大半都是荒谬。自从清代学者注 重音声假借、声类通转以后,始有科学的文字学可言。,【1 】他在辞通序特别 说明了“形训”和“声训”都必须适可而止,不能“滥用”,例如董仲舒训“王” 字( 春秋繁露) ,“深察王号之大意,其中有五科:皇科,方科,匡科,黄科, 往科:合此五科以一言,谓之王,却又说“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 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这种完全是为他的政治思想服务,全凭主 观臆想从声音和字形上附会词的意思。这种“因声求义”当然是要不得的。其实很 多词语从字形上很难讲通,而从声音上去解释就很明了。胡适早年所作记“的” 字之来源( 1 9 1 6 年) 、太炎论“之”字( 1 9 1 6 年) 就是运用以古代声韵的衍变 来求义的方法。前文将“的”字的来源与“之”、“者”联系起来,按照赵元任“凡 知彻澄三纽之字,原为舌上的端透定,其后此一类之音变为照穿状( 正齿) ,于是 重复兴焉”的说法,证明“者”字读如“堵”“之”字读如“抵”;后文则引章太炎 说“之”与“时”同字,而且“的”的三个意义分别应对“之”“者只”从而说 明他前文对“的”的来源猜测是有根据的。 新解( 1 9 3 1 年) 中芾苡的 “捋”、“祜”两个词条解释和乍可( 1 9 5 5 年) 方言与古音等文用了方言语音 求义的方法,认为“捋”、“祜”两词的意义在徽州方言中仍然存在,而“乍可”就 是北方方言中的“宁可”等。致钱玄同宋法天和尚的译文( 1 9 2 2 年) 用梵 语来考察汉语古音。 胡适的归纳法与“核证文献语言”的训诂方法是相似的。胡适提倡“以经解经”, 而“核证文献语言”则是博引古籍群书,进行集注式的求证。前者注重文法,后者 看重的是词义的应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把相同的资料归纳起来以得出令人 信服的结论。比如“何有于我哉”两则( 1 9 4 6 年) ,胡适列举了关于“何有于我 哉”的四家( 郑玄、朱熹、汲郡吕氏、李冶) 五种注疏,来归纳此句的意思;长 安横门汉人叫做光门( 1 9 4 6 年) 为了证明戴震推想“光被四表”古本必作“横被 四表”的说法正确,他核证于水经注、汉书西域传鄯善国传,证明“横、 1 1 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胡适:致胡近仁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光”古代同音。 胡适作于1 9 5 6 年的释“新朝”致杨联陛书四封是典型的“考察古代 社会”的训诂方法,他认为王莽立国号为“新”,是用有意义的美号,即“王者受 命,必立天下之美号以表功”,而不是像杨和其他学者所信服的王充的“正说”,即 立号为“本所兴昌之地”,( 王莽曾封为“新都侯”,所以立国号为“新”) 。为此, 胡适考察大量王莽改制、实行新政的情况,以证明这个“新”确切含义,而且还指 出历代国号都是取“美号”,而不是取“土地之名”,本文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对两 汉间的社会状况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2 2 “无征不信”的校勘方法 中国的校勘学起源很早,但是发达起来却是在明、清之际。汉朝的经学家们首 开校雠经典的风气,唐朝的经典释文可以算作是集前代校勘学大成的著作,晚 唐以后,刻印的书多起来,人们太相信刻印的书籍,几乎没有人再去做校勘的工作, 校勘学逐渐没落下来,直到明、清的时期,由于经学研究以考证为主流,校勘学才 开始复兴,清朝“朴学”为排斥宋、明理学,复兴“汉学”,号召学者专注解经和 辨别经书的正误,形成了近三百年的复古思潮,而思潮的开端正是遥过辨别尚书 和易经的真伪开始的,所以梁启超说:“清儒之有功于史学者,更一端焉,则 校勘也。” 1 校勘是读经的第一步,奉作经典的古籍如果是伪托或者抄印不精随意增 损,一定出现一些“无心之误”或“有心之误”,如果再经学者们训校以后仍然读 不下去,那么“其书以废”,它的文字不足为据,它的义理也就值得怀疑。段玉裁 说:“校书,定是非最难,不先正底本,则多诬古人;不断其立说之是非,则 多误今人。”【2 】胡适一生特别注重校勘,校勘的著作在他的学术文章、信件、札记中 占了很大部分。因为校勘古籍是考据的第一个环节,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需 要花大功夫才能恢复由抄印之误造成的损失,以免谬种流传引起是非。胡适对校勘 情有独钟:一方面,他从事学术研究四十余年来,校勘辨伪工作从未间断,临终之 前还在做水经注的校勘;另一方面他极力地推广和宣扬校勘学的方法,希望人 们在认识领域具有“重新评判”的精神,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成说,不要以讹传讹、 信口开河、想当然耳。他在青年时代,仿照约翰浦斯格为大英百科全书有关 “版本学”的条目,写了一篇论校勘之学,用中国古典哲学的例子替代浦文中 【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十六) 【2 1 转引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卜二)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的例子( 雪莱诗集上的例子) ,借以说明中、西方校勘学的确有相同之处,但西方 校勘学有三大长处,如印刷术起步晚,有最古老的大学和图书馆,有多种语言的译 本互证等,是中国校勘学所不具备的,意指西方校勘学所用的方法,比中国同类的 方法更彻底、更科学化。胡适的校勘学方法论,原是为校勘学专家陈垣写的“校 勘学奠基之作”元典章校补释例作的一篇序,一方面肯定了陈垣的“伟大工作”, 一方面阐述了校勘学的基本方法,胡适认为校勘最基本的方法是:在所校勘的材料 上发现错误:改正这个错误;并证明所改不误。最根本环节就是根据最早的版本来 校雠文字,文字的正误是第一位的,要用尽可能多的珍本进行互校,决不能“无本 推理”。他认为段玉裁、王念孙等人虽具有过人的天才和严密的推演能力、精湛的 考证功力,但是他们使用的仍然只是一种推理的比勘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补充校勘 过程中因缺乏版本互证而无法裁夺的不足,但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古籍的原貌,最 终的结论仍然需要有待验证。见不到更早的、更好的版本,就不能改正通行版本的 失误,否则就会造成“通人擅改之误”,这种通人的校改,比那些传写之误或愚人 的改动后果更严重,人们更难发现问题了。 胡适认为校勘有三项工作要做:( 一) 通过搜求最好、最完整、最接近古籍时 代的所谓“善本”来进行逐字的互校,去发现底本的误差。( 二) 先求得底本的异 同,然后考定其是非。要严密地依据古本,不能根据后世的本子,自以为是地去改 正底本的不同其他版本的地方。( 三) 对于校勘出来的错误,尽量作最普通的解释, 无论是“无心之误”还是“有心之误”,都尽量从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去解释,不要 轻易下结论。 胡适一直认为“善本”是校勘的灵魂,他在为陈垣先生作序的十几年后,研究 水经注之余,特意写了 的校订史可以证明校勘学的方法,在这篇 文章中,他用明清两代学者订正水经注的历史来说明了“善本对校确是校勘学 的灵魂”。他是全国收集水经注版本最多的人,他曾在北京大学5 0 年校庆举办 了一次版本展览,一次展出了4 1 种版本。他说“若没有古本可以比勘,虽有绝顶 的聪明,虽有过人的功力,都不能做到满意的校订。”【1 】 有两篇校勘文章能显示胡适的校勘方法,一篇是跋赵代朱墨校本( 水经注笺) 中所举的例子“野母惊抹”,正是按照“发现改正证明”的校勘程序进行 的: ( 一) 发现了水经注之濯水篇中“俗禁拍手,尝有羊出水,野母惊掠, 自此绝焉”一段文字各本的异同:永乐大典本和黄省曾本都写作“惊摔”,吴瑁 张利民编: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卷一校勘学方法论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l s 的版本改成了“惊仆”,朱谋玮跟吴本一样,还有项铟、黄晟也是“惊仆”,而戴震 的官方版本作“沫拍”,赵清的刻本和四库馆的藏本更改成了“惊扑”。 ( 二) 追求底本相同改正错误,他查检了赵一清书的朱墨校本,朱墨校勘为孙 潜( 宋抄本) “改仆日掠”,“手i :”的出处是楚辞天问注,“手拍日掠”。这样 胡适就有充足的理由认为“仆”和“扑”都是错的,“林”是正确的。因为朱墨校 本和赵氏刻本,四库馆的藏本用的是同一底本,底本已经改“仆”为“抹”,而且 这个“掠”字和大典、黄本相同,而这两本的时代很早,而楚辞天问的 原文是:“鳌戴山拆,何以安之。” ( 三) 引王逸的注释、释文、康熙字典、说文、释名的资料证明自己 的改正是正确的,并说明“野母惊扦”作“野母惊仆”是抄写者偶然的误写。 另一篇是采旅采稆采穗- ( 包括致周法高书两封) ,这篇作品结合自 己的校勘实践来赞扬王国维先生校勘精确,不同于上文的是他使用了段、王推理校 勘的方法,说明推理的校勘方法有时能弥补资料不足的功用,而有“过人天才和功 力”的人如王国维等,往往能校勘精准。王国维根据宋朝刊印的 残本跋 来校正浙江水一节,王认为注解中有一句“入山采旅”是正确的,其它的版本 都刻为“采薪”是错误的。胡适分析原因是:永乐大典所藏水经注是“入 山采手衾”,本是误写,因黄省曾的本子改成了“采薪”,所以其它的本子都沿袭成 “采薪”。因为古本是错的,又没有看到像王国维先生那样的“残本”,所以只能推 理校勘。胡引证了长阿含经里“弊宿经”的“担麻”故事,其中有“采稆求财” 句,还引证了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光武纪“野谷旅生”以及周易“旅”卦的 材料,说明“采旅”有“出门碰碰运气”的意思,推理出水经注浙江水中的 “入山采旅”是有出处的。在致周法高书两封中,再次讨论了“采稆、采j 曹l , 与“采旅”的关系,胡适认为这组词是同源的,并由原始的“采取田野中天生的可 食之物”的意思引申为“出门找机会发点意外之财”,而且认为这个词实际是“六 朝常语”。所以“采旅”是对的,“采薪”则是主观意想的猜测。 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认为校书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对校法”,就是用同 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只校异同,不校是非;二是“本校法”,就是用本书前后互 证,而比照前后说法的异同,用于没有祖本或别本的校勘;三是“他校法”,就是 以他书校本书,四是“理校法”,就是胡适在采旅采稆采j 瞢一文中运用的 推理校勘法。而前面三种方法胡适都有所尝试, 里的 使用了 “对校法”,他将群书治要中的晋书和今本晋书对校,发现江统传 里的徙戎论古今版本的由于避讳造成的差异。而伪全校本 诬告沈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炳并且侮辱全祖望、伪全校本假托宋本而留下作伪的铁证分别采用了本校法和 他校法。 2 3 历史的考证方法 胡适认为杜威“实验主义”的方法论可以分成两个步骤:一是历史的方法,他 称之为“祖孙法”,要求治学要仔细和谨慎,面对任何一个问题,都把它看成是一 个中段,要联系它产生的原因、背景;还要考虑它造成的结果,以这个结果来衡量 问题本身的价值。不要孤立地研究某个学说,对于考据学来说就是,求证过程中不 能以现在的经验去考证过去的事情,考证的最高目的在于恢复原貌,订正误解。二 是实验的方法,要求研究实际问题,然后“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所有的学 说都是假设,要通过实行来试验,才能评判它的真伪。他后来对考证的方法做了具 体的描述,他说“历史的考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父母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发货员岗位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商店转让合同模板
- XX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压电阻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三电加热控制器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电焊钢结构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合成复合肥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地勤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劳动合同书范本版
-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件三
- 国开电大软件工程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 《各国的新艺术运动》课件
- (完整word版)英语四级单词大全
- 蛋糕店成本管理方案
-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解读培训
- 境外道路货物运输应急预案
- GB/Z 40988-2021六自由度外固定支架
- 水电站年度检修计划
- 高一第一次月考后的心理分析与调整课件
-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4版)》配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