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副词归属问题新探.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副词归属问题新探.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副词归属问题新探.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副词归属问题新探.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副词归属问题新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研究生:许淑贤 指导教师:于志培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摘要针对语法学界争议较大的现代汉语副词的归属问题,本文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 较与评析,在分布、形态、意义三维标准的总原则指导下,阻科学性、系统性为理 论目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从宏观上对现代汉语副词的归属问题进行全方位、 多层次的探讨,以结构主义的对语言形式进行分析的分布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汉语 中l80 个常用副词为语料,用科学统计的方法论证了现代汉语副词的实词性。同时, 以语法研究的实践为基础,多方面地总结了副词研究的方法论。 关键词副词实词虚词 一、汉语副词研究的简要回顾 与印欧语系诸语言相比,汉语的副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既拥有实词的某些语法 特点,比如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具有一定的指代功能,部分副词还可以独用甚至单独成 句t 又具有虚词的某些个性特征比如粘着、定位、虚化、封闭,个性强干共性,而且 人部分词汇意义空灵,语法意义突出。尽管现代汉语副词的绝对数量并不很多,但其功 能和用法纷繁多样,相当复杂,而且使用范围广,频率高;尤其是汉语本身缺乏严格意 义上的形态变化,许多在印欧语言中分别由别的词类承担的语法任务,在汉语中往往要 靠副词来完成。正因为汉语的副词具有如此突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以,要想全面而 深刻地揭示汉语语法的规律,就必须对汉语副词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于汉语副词的研究,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微观的分析和宏观的探索。所谓 微观分析,就是指对每个副词的功能、意义和用法进行详尽的描写和归纳,揭示其各 个方面的功用和特征;所谓宏观探索,就是从整体上对汉语副词的功能、意义和特点进 行探讨,当然也包括对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分类等带有全局性的基本问题的探求。 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关副词的研究主要就是对一些 常用副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及对某些副词的特殊用法进行说明和解释。 总的说来,早期的研究大都带有训诂学的随文释义的色彩。尽管这种微观的研究在一定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的背景f 确实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对一些常用副词在不同格式中的意义和 州法的描写和归纳过于细致,有时就显得缺乏条理和繁琐冗长;而且,由丁- 义项的划分 常常缺乏明确的原则和标准,因而也就难以避免主观性和任意性。 有关这方面研究,8 0 年代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随着研究理 论和方法的改进,人们对副词的研究已不再满足丁以一种孤立主义的立场来对一个一个 常川副词作出就事论事的分析,词典式地列举各个义项;而是尽可能在高度概括各种义 项的基础上,沟通其基本义利派生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寻找副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 形式之间的对应规律。同时,也不再满足丁单纯的句法结构分析,而是尽可能地把句法 研究同语义、语用研究融为一体,力求把动态的研究和静态的分析结合起来,在更高的 层次卜、更为广阔的语境中多角度、多侧面地考察副词的功能、意义和用法。 然而,在宏观研究方面,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和直接可资借鉴的国外研究 成果,义由于汉语副词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冈虚化程度的不同而存在着种种差异,再加上 绝大多数常f = i 副词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副词本来就是一种个性大丁i 共性的功能词,所 以迄今为止,尽管已经有人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些局部问题,即某些小类或 某些方面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探讨,尽管以往的研究业已取得了系列重要的进展,但总 的说米,汉语副词的宏观研究一直处丁一种缺少条理、缺乏系统、亟待开拓、亟需改进 的状态z 中。至于有关汉语副词的一些基本问题性质、范围和分类,虽然长期以来 始终是副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迄今为止,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本文中,我们将在总结前辈和时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句法、语义、表达三 维研究的总原则指导下,对副词归属问题上的分歧观点、分歧的深层原因、认识的理论 等进行梳理,择优而从之。以现代语言学各种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广泛的语言实例调查 统计为基础,对副词的性质与归属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尝试提出初步的看法,为进 一步进行语类选择、句子格式分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现代汉语副词归属问题的分歧 汉语的词分虚、实,最早可追溯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把有实在意义的实 词叫“字”,把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叫“xx 词”或“xx 语”。 到了宋朝,就明确提出了“实字虚字”的术语。这就是把汉语里所有的词分为两 人类。例如,宋代周辉清波杂志卷七:“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 实字少,皆批谕之。”宋代张炎在词源里说:“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 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几乎? 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 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是、那堪之类,此类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使尽用虚字,句 语叉俗,必不质实,恐不无掩倦之诮。”再如宋代孙奕示儿编卷九:“诗贵于的对, 而病丁偏桔,虽子美尚有此病龙门日: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是以实对 虚也。大手笔如老杜则可,然未免为白圭之玷,恐后学不可效尤。” 将语词分为实虚两类有着巨大的意义因为它反映了语言的本质特点,有利于科学 的词类学说的建立。正因为如此,所以后来许多国家就都采用了这两个术语,当然也应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当指出,古人区分实字虚字并非独立的语法研究,而是为写诗作文服务的。他们所说的 实字,多半指名词,还有作主语、定语的形容词,而虚字则包括动词、副词、介词、连 词、助词等。有的时候,与真正的虚词相比动词的意义到底耍实在些,便也被称为实字, 例如“惟”( 思) 。可见古人区分实字虚字多从意义考虑,语法意识比较模糊。 汉语副词的归属在语法研究中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自从马氏文通首先论述 副词以来,语法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然而到目前为止,分歧依然存在, 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主张。 第一种是归入实词类。 最早把副词归入实词的要算马建忠,他认为:“凡实词以貌动、静之容者,口状 字。”这里所说的“状字”就是副词。 金兆梓先生的国文法之研究把副词归入“实字”。 陈望道先生的文法简论也把副词归入实词。“依据词在组织中显示的不同功能, 把汉语的词首先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部分。”能单独作句子成分的都是实词;不能单独作 句子成分的都是虚词。 石安石先生在汉语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中把副词归入实词,认为起修饰作用的 是实词,起关联作用的是虚词。 在影响较大的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黄伯荣、廖序东、胡裕树、张静都持这一 观点,所依据的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即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凡是能 够充当句子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虚词。 前苏联著名汉学家龙果夫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按照词义、语法范畴的标准, 把现代汉语的实词分为体词( 包括名词、数词) 、谓词( 包括形容词、动词) 、副词、代 词四类。 第二种是归入虚词类。 这一观点在语法学界影响颇大。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以虚词的“意思比 较空灵些”为标准,把副词归入虚词一类。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把副词归入虚词。 高名凯先生的汉语语法论把副词归入虚词。“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是 拿意义( 而且是语法意义。不是词汇意义) 、句法功能和词的形态三位一体的标准规定的, 其中又以形态为主。” 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语法常识把副词归入虚词。“把代表各种事物的概念的词叫实 词。把具有语法作用的词叫虚词。” 陆宗达、俞敏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认为副词属于虚词。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把副词归入虚词。认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 意义比较实在些,可以称为实词:代词、副词、连接词、语气词的意义比较空灵些, 可以称为虚词,和从前所谓虚字的范围大致相同。”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认为副词意义比较空,是粘着的( 不能单独成旬) ,所 以把副词定义为“只能充任状语的虚词”。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邢福义先生认为副词“意义比较虚灵,不能充当句子的基干成分( 主语、谓语、宾 语) ,属丁虚词。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把副词归入虚词。认为“词类是词根据词汇、语法范畴 的分类。具体说,就是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来划分的。”1 9 8 0 年7 月在哈 尔滨召开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制定了(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修订说明和修 订要点,指山“原定的划分词类的标准的词汇、语法范畴,改从更具体一些的说法, 就是划分间类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兼顾词汇意义。”1 9 8 4 年i 月公布试用的中学教 学语法系统提要( 试用) 也把副词归入虚词。 第三种是归入半实半虚类。 早在4 0 年代,王力先生首先把副词看作半实半虚词,他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指出: “副词可说是介乎虚实之间的一种词。它们不算纯虚,因为它们还能表示程度、范围、 时间等;然而他们也不算纯实,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 实事。” 郭耋f :i f 虞先生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上) 中认为副词是处于虚实之间的词“我觉得 词类当中最成问题的就是动词和副词,因为动词是实词中最复杂的类,而副词又是介于 虚实之间的最复杂的类,所以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电大现代汉语也把副词归入半虚词。 昌毅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把副词归入半实词。认为副词“从句法功能看, 也应归入实词,可是它们的意义有比较实的,也有比较虚的,少数是虚而义虚可见 虚词和实词难于截然划分了。” 副词的归属一览袭 著作 作者副词的归属 马氏文通马琏忠 圜支法之研究*金兆梓 文法简论陈望道 汉语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石安石实词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胡裕树 新蝙现代汉语张静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龙采夫 新著围语文法黎砩熙 中圜文法要略 g 叔湘 汉语语法论 高名凯 汉语语法常识张志公 现代汉语语法陆宗达俞敏虚词 语法修辞讲话*目叔湘朱德熙 语法讲义朱德熙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中国现代语法* 王力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上) 郭绍虞 现代汉语* 张志公半实半虚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g 权湘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三、现代汉语副词归属问题分歧的原因 同样是副词归属问题,其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霓的分歧,而且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 人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冈:其一是汉语副词自身的特点;其二是备家分类标准的尊异。 ( 一) 汉语副词本身的特点 同印欧语系诸语言的副词相比,汉语的副词是一种相当特殊的类。我们从汉英副词 的l 别来看汉语副词的特点。 英语副词也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的词。 初看起米,汉英语副词似乎差不多,但它们的区别比较大。而且英语副词数量大人超过 汉语,运用也很广泛。它们的主要区别如f : ( 1 ) 由丁汉英语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同,有些意思相当的词,在两种语言中分属不同的 词类。如英语时间副词n o w ( 现在) ,y e s t e r d a y ( 昨天) ,地点副词t h e r e ( 7 7 1 j jl ) 等 泽成汉语是时间名词和指示代词;英语的疑问副词w h e n ( 什么时候) ,h o w ( 怎么样) w h y ( 为什么) 等译成汉语是疑问代词或短语;英语的连接副词s o ( 所以) ,t h e r e f o r e ( 所 以) ,h e n c e ( 所以) ,s t i l l ( 可是) ,t h e n ( 然后) 等,译成汉语属连词;而英语中,绝 大部分修饰动词的副词,译成汉语属形容词。如: a b s a ye 鲤盥( 高兴地说) 丛盟n e w s ( 令人高兴的消息) g o o n ! q ! 哟! ! z ( 粤常地进行) a 鲤! 堕ip h e n o m e n o n ( 正常的现象) l i r e 坠q b i 垃( 幸肇地生活)a 照卫监l i r a ( 幸福的生活) 上面短语中a 组加曲线的是副词,因为它修饰动词;b 组加横线的是形容词,因为它 修饰名词。但不管是修饰名词还是修饰动词,这些词译成汉语都是形容词。英语的形容 词不能修饰动词。而在汉语中形容词修饰动词的现象十分普遍。如: 热烈地欢呼 好好学习 多多关照 欢欢喜喜地付了脚钱 上面词组中加“”的形容词译成英语便都成了副词。 ( 2 ) 英语副词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英语中大多数副词是由形容词加后缀一l y 构成, 因此,根据形态很容易判断出英语中的副词。如: b h a p p y ( 幸福的) h a p p i l y ( 幸福地) s l o w ( 缓慢的)s l o w l y ( 缓- j 曼地) s w e e t ( 亲密的)s w e e t l y ( 亲切地) 也有一些英语副词与形容词同形,判断这些词性要根据它在旬中的语法功能而定。 如e a r l y ( 早) 、h i g h ( 高) 、l o n g ( 长) 等,不论它作形容词还是副词,其形式不变。 一5 一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g o e a r l vt ob e d( 副词)e a r l y r i c e( 形容词) a i m h i 曲(副词)highm o u o t a i n( 形容词) 1 0 n g 1 i v e ( 副词)l o n g l i f e ( 形容词) 英语副词有“级”的变化,汉语没有。英语副词“级”的变化与形容词相似,由副 词原形加后缀- - e r 表比较级,原形加后缀- - e s t 表最高级;多音节副词的比较级在前面 加m o r e ( 1 e s s ) ,最高级在前面加m o s t ( 1 e a s t ) 。如: 副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c h e a p ( 便宜地)c h e a p e r ( 更便宜)c h e a p e s t ( 最便宜) c 1 0 s e ( 紧密地)c l o s e r ( 更紧密地) c l os e s t ( 最紧密地) q u i c k l y ( 快) m o r eq u i c k l y ( 更快)m o s t q u i c k l y ( 最快) h a p p i l y ( 幸运) m o r eh a p p i l y ( 更幸运)m o s th a p p i l y ( 最幸运) w e l l ( 好)b e t t e r ( 更好地)b es t ( 最好) b a d l y ( 坏)w o r s e ( 更坏)w o l ? s t ( 最坏) ( 3 ) 汉英语副词的句法功能及在句中的词序有异同。 英语副词可作状语、表语和定语。汉语副词只能作状语、补语,不能作定语,也不 能作判断动词的宾语。英语副词状语的位置通常要放在动词后面。汉语状语的位置都在 动词、形容词前面,倘若把副词移到谓语后面修饰动词、形容词时,大都成了补语。如: 1 ) x ia o t a n g r a i l v e r yq u i c k l y ( 副)( 副) 小唐跑得( 很快。) ( 副) ( 形) 2 ) h ea n s w e l ? e dt h e q u e s t i o n q u i t e e as i l y ( 副)( 副) 他 很 容易 地 回答了 这个问题。 ( 副) ( 形) 3 ) n o wt h e p e a s a n t ! ! q ! a r e ( 副词作定语) ( 作状语) ( 作补语) ( 作状语) i e 的农民现在正在忙于播种。( 指示代词作定语) 4 ) s h eiso h t ( 副词作表语) 他出去了。( 动词作谓语) ( 4 ) 英语副词与介词兼类较多,它的词性要根据该词在句中的作用来判断。凡是支配 名词或代词的,就是介词:如是修饰动词、形容词的,就是副词。如: 5 ) t h eb o ys a tn e a rt h ed o o r ( 1 l n e a r ”是介词,介词短语作状语) 那男弦坐在门旁边。( 介词短语作补语) 6 ) t h e b o y c a m e n e a r ( ”n e a r “是副词作状语) 那男孩走过来了。( 趋向动词作补语) 7 ) ih a v eb e e nt ot h is p 1a c eb e f o r e ( “b e f o r e “是副词作状语,修饰全句)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从前我曾到过这儿。( 时间名词作状语) 8 ) h e f a r tb e f o r e m e ( ”b e f o r e “是介词,介词短语作状语) 他在我前面走。( 介词短语作状语) 汉语中介词和副词兼类现象不多,区别的方法也跟英语一样,修饰动词、形容词的 是副词;与后面的名词、代词构成短语作修饰成分的是介词。如: 9 ) 他在写信。( “在”是副词) 10 ) 他在教室里写信。( “在”是介词) ( 5 ) 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单独回答时实际上是省略了 斤面的动词。英语否定形式的一般疑问句及反意疑问句的答旬中,所运用的否定副词及 肯定副词与汉语相反。如: 1 1 ) y o ud i d n 7 t b u y t h a tb o o k d i dy o u ? 你没买到那本书吗? 一一y e s id i d 不,买到了。 n 0 id i d n t 是的,没买到。 12 ) x ia o w a n gd o e s n 7 tk n o we n g l is h d o e ss h e ? 小王不懂英语吧? n o s h ed o e s n 7 t 是的,他不懂。 可见,汉语副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由于虚化程度不一,汉语的副词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比较复杂而模糊的集( s e t ) 。 一方面其外延不甚清楚,范围不易确定。同形容词、区别词、时间名词、连词、助动词、 代词、语气词等都存在着交叉纠葛的现象,需要划界分辨。例如: 保险1办理保险n 保险2 保险没事 非常非常时期q 一非常2非常漂亮( 区别词记作q ) 大概1大概情况q 一大概2 大概会来 自然1自然环境n 一自然2自然要去 相 - 3 1 实力相当v 一相当2相当不错 原来1原来面貌n 一原来2原来如此 这些词词形相同,语义不同;在某个义位上可以充当谓语、定语或主宾语,在另一个义 位上只能充当状语;这两个义位尽管在语源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但现代己没有什么关系 了,一般称之为同形词。再比如: 突然 偶然 难免 突然事件a 一突然2突然消失 偶然因素a 一偶然2偶然下雨 疏漏难免a 一难免2难免出错 7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过分不算过分a 一过分2过分溺爱 特别。特别之处a 一特别。特别是你 当然。当然代表q 一当然2当然可以 这些词属同一个词,在某个义位上既可以充当状语,又可以充当谓语或定语等,但是在 另一个义位上只能充当状语;这两个义位现在还存在着明显的联系,一般称之为兼类。 可见,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副词实际上是个动态的可变的范畴,只能有一个 模糊的、人致的、带有一定主观性的范围。 另一方面其内部又不是一个均匀( h o m o g e n e u s ) 的整体,其内部各小类甚至各成 员之间在功能、意义和h j 法等诸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例如:“都只”都表示 范陶但“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总括它前面的词语,“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词 语的范同,如“他数学、物理、化学都学得很好,只生物学得不好。” 2 、在句法功能方面,副词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它经常充当状语,少数副词“很” “极”等还可以充当补语,如“好得很”、“好极了”等。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重叠。 例如: ( 1 ) 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整个版图,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一定要它真真正正地完整 无缺。( 秦牧土地* ) ( 2 ) 周长胜的特点是一板一眼,顶顶认真,一定要请示清楚。( 王蒙王蒙短篇小说选) 还有一部分副词可以单独成句或单独回答问题,如,“别不不必不见得差不 多差点儿”“当然”“就是”“没有有点儿”等。在搭配功能方面,大多数副词具有 定位、粘着的倾向,但也有一部分副词,如,“难道”“索性”“也许根本”等,较为 自由、灵活。 3 、在所表示的意义方面,有的副词意义相当实在,如:轻易、决意、竭力、极力、 大力、大肆、毅然、公然等,他们主要功用是修饰谓语中心语,在旬中位序相对固定, 般只能紧贴中心语;词义尚未虚化一句法功能还未完全定型。也可以充当谓语、定语 或宾语等。例如: 1 ) 王金发是不来打死我们的,他虽然绿林大学出身,而杀人却不很轻易。( 鲁迅朝 花夕拾) 2 ) 创造新文化也不是轻易的事,还得努力去做。( 瞿秋白赤都心史) ( 3 ) 伯荪的消息传来之后,我们早已有了决意了。( 夏衍秋瑾传) 有的副词意义相对比较空灵,如:刚刚、马上、赶紧、偶尔、比较、格外、极其、 总共等等,它们的主要功用是对谓词性词语进行时间、范围、程度等方面的限定,词义 已相当虚化句法功能也已基本定型,一般多在旬中充当状语。 少数副词意义相当虚化,如:的确、其实、也许、索性、反正、简直、本来、果然 等,它们的主要功用是对整个命题进行主观评判或表示一种主观情态和语气:词义基本 虚化在旬中位序比较灵活,可前可后。例如: ( 1 ) 朋友们安慰他:“别太难过,学工科学法律对你反正一样。”( 程乃珊蓝屋)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 2 ) 古堡也罢,幽灵也罢,反正大白天进来也要走“夜路。”( 铁凝没有纽扣的红衬 衫) ( 3 ) 今天这两把椅子我是要定了,反正。( 向东我们这一代人 ) 总的说来,副词可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处所,肯定、否定,情态、方 式,语气等意义。 4 、从绝对数量看,现代汉语副词比起介诃、连词、助词等严格意义上的封闭类词, 数量要多得多,(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收录副词5 3 9 个。) 情况也更加复杂,但 比起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类开放类词又要少得多,副词似乎是介于开放与封闭之间 的一类词。 ( 二) 划分词类的标准 词类是语言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对它的研究可以说是语法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崩方的传统语法著作,j l 乎都从词类讲起。由于词富于形态变化,他们便据此划分词类, 这一向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国的语法著作也多从词类讲起,但是,由于汉语的词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因此,汉语词类的区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也是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1 9 3 8 年 到1 9 4 3 年“文法革新”讨论时期就是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从1 9 5 2 年到1 9 5 4 年在中 国语文和语文学习等期刊上专门讨论过汉语词类问题,在争论中首当其冲的就是 词的分类标准。因为要给词分类,就得有个标准,这是研究词类的前提和关键。所以一 商以来受到语法丁作者的重视。但由于各人的语法观、方法论的不同,因而划分词类的 标准也不同。比较有影响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意义标准 意义标准就是以词所代表的概念或以词的词汇意义为依据来划分词类,这是我国传 统的语法学观点。从第一部语法书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后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 等都采用这一标准。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按意义标准,先把字分为实字、虚字两大类,并给实字和虚 字r 了定义。他说“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日实字 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日虚字。” 章士钊先生的中等国文典,跟- 5 氏文通一样,都是从意义出发来研究古汉语 文言语法的。 金兆梓的国文法之研究认为从汉字的字形上不能表示词性的区别,因此,他以 逻辑为基础,按词性的位置把汉语的词分为三大类。“凡是表意义的最后独立单位的 字是实字:非表意义的最后独立单位的字是虚字。”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最早的体系完整的“白话”语法著作。他用 意义来划分词类,就“语词在言语的组织上所表示的各种观念”把汉语的词分成五类九 种,认为汉语词的这五类九种是“随它们在旬中的位置或职务而变更,没有严格的分业。” “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其实,还是承用马建忠“字无定义,故无定类,而欲知 其类,当先知其上r 之文义如何”的理论。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按照词的意义和作用相近与否,把汉语里的词分为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实义词取l 辅助词两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总称为实义词,网为它们的意义比较实 在些。凡是意义不及名词、动词、形容词那样实在的,我wj 一概称为辅助词。” 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认为“凡词本身能表示一种概念者,叫做实词。凡 词本身不能表示一种概念,但成语言结构的上具者。叫做虚词。” 意义标准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汉语的词类缺乏形态变化,人们无法像印欧语言那样 从形态二给词分类。止如干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所指出的:“至丁中国的词昵? 它们 完全没有词类的标记,正好让咱们纯然从概念的范畴上分类,不受形式的拘束。” 意义标准虽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因为在语言里有相当部分的词,其概念意义和语 法意义是统一的,即表示某事物名称韵,它的语法意义往往是名词:其词汇意义表示动 作行为的,它的语法意义往往是动词;其词汇意义表示性质状态的,它的语法意义往往 是形容词。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概念、词汇意义属词汇学 研究范畴,拿它给词分类这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因为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既然是 语法上的分类,就得从语法学的角度来分类,虽然词是以一定逻辑意义为基础,但基础 不能代替本身。因此,“在语法分析上,意义不能作为主要的依据,更不能作为唯一的依 据,但不失为重要的参考项。” 由于意义标准在理论上存在缺陷,所以在实践中必然带来蚓难,正如吕叔湘所指出 的,凭意义标准在实际运用中有两个缺点:“第一。不同的人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包括 ( 1 ) 词类的数目不同,( 2 ) 具体的词归类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第二,有些词难于决断,在 同一个人手上也会有时候归在这一类,有时候归在那一类。”比如:红红色,刚才 刚刚,腐烂腐败等,词汇意义相近,语法意义不同,拿意义标准就难以区分。 这说明单凭意义标准划分词类不可靠,意义标准只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参考标准。 2 、形态标准 形态就像词的标签,对于形态很丰富的印欧语来说,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当然应该 是词的形态变化。形态可分两种:一指构形形态,如英语中,“名词+ 词尾一s ”表示复数, b 0 0 k b 0 0 k s ;二指构词形态,如英语中,“动词+ 词缀一e l ”构成名词,r e a d r e a d e r 。 汉语的词到底有没有形态,西方汉学家马伯乐、高本汉和苏联马尔学派认为汉语的 词没有形态: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鄂山荫等认为汉语的诃有形态。中国的语法 学家有的认为没有形态,有的认为有形态。中国语文在1 9 5 2 年9 月至1 1 月号上译载 了苏联汉学家康拉德的论汉语。这篇论文提出许多例证,说明汉语的词是有形态的, 并且可以根据各种形态来划分词类。中国语文在1 9 5 3 年1 0 月号上发表了高名凯的关 于汉语的词类区别。他不仅否认康拉德提出的词头、词尾、复合词的重音、声调的变化、 结合关系等例证是词的形态,而且也不承认汉语的实词可以分类。高先生认为区分词类, 只能用标明各种词类的特殊形式( 即所谓狭义形态) ,而汉语的词没有这种特殊形式,因 此,汉语的词( 指实词) 不能分类。 曹伯韩关于词的形态和词类的意见中说:“我们觉得划分词类的标准,必须根据 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同时结合词的意义来看,功能是要由形态表现出来的。但形态可以 包括词和词的关系( 词在句子中或短语中所占的地位) ,不能单凭词的本身形态来分 l o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划汉语的词有没有形态呢? 无论j “义的或狭义的形态都是有的,而广义的形态更重 要。” 陆宗达汉语的词的分类主张按中国语青学的传统办法先把词分成实词和虚词两 人类;然后实词按形态再分类,虚词按作用再分类。 文炼、胡附在谈词的分类中说:“词类是我们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东西。区分词类。 是为了把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分r j 别类的找出来。”他们主张在单词形态变化不多的汉 语,必须从结构上来区分,从词和词的相互关系、词和词的结合t 来区分,即从j 1 。义形 态上来区分。在强调以形态作为区分词类的标准的同时,并不排斥意义。 词的形态 构形形态最猿义的形态 构词形态 狭义的形态 词的形态 广义的形态 词的结合能力 最广义的形态 句法功能 我们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冈为“着”“了”“过们” 等与英语中的“一s 一e r t i n g ”等词尾不同,前者本身仍是词,即使承认这些是形态, 在汉语中这种形态也是极有限的。正如吕叔湘所指出的“汉语有投有形态变化? 要说有, 也是既不全面也不地道的玩意儿,在分析上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因此,用形态标准 划分汉语词类,没有普遍意义而且容易导致词无定类的结论。形态标准只能作次要标 准或参考标准。 3 、分布标准 所谓分布(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就是指“某种特定方言或一段文句中某一语言项目,如 一个语音或一个词可能在其中出现的语言环境或上f 文( c o n t e x t ) 的数目。”具体说, 词的( 语法) 分布就是词在句中所能占据的语法位置的总和。包括:( 1 ) 词充当句子成分 的能力;( 2 ) 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 1 ) 所谓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是指词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根据词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把汉语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的是实词 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虚词。根据词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可以给实词继 续分类,比如:“过失”“过火过问”“过失”可以充当主语、宾语,“过失很大”“很 有过失”,不能单独充当谓语,所以“过失”是名词;“过火过问”可以单独充当谓语, “行动过火领导过问”,大多数情况下不充当主语、宾语,“过火”作谓语,不能带宾 语,所以“过火”是形容词;“过问”作谓语,可以带宾语,“过问这件事”,所以“过问” 是动词。 ( 2 ) 词的组合能力包括a 、某类词能与哪类词组合,怎样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结构关 系b 、某类词不能与哪类词组合。 比如,我们可以说“不红”,不可以说“不红色”,所以,“红”是形容词,“红色”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是名词:可以说“刚才的事”,不可以说“p j l l l 日1 的事”,所以,“刚才”是时间名词,“刚 刚”是时间副同;可以说“很腐败”,不可以说“很腐烂”,所以,“腐败”是形霹词,“腐 烂”是动词。 雨比如,我们可以说: 一个人、两块墨、三支笔、四本 5 、五杯酒 也可以说: 这个人、那块墨、那支笔、这本书、那杯酒 这种道德、那些思想、某种j i 作、一次战争 在这里“人墨”“笔”“书。酒”既可以和数量短语组合,又可以和指量短语组合,“道 德思想1 :作战争”也具有同样的组合能力,当然可以列入同一语法范畴,确定 它们属丁- 同一词类,即名词。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前面可以加数量短语的 就是名词。当然,名词的组合能力不是只有这一种,而且,数量短语的后面也不全是名 词。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去体会。例如,“唱一个痛快打他一个、r 死”,这里的“痛快” “! f 死”就不是名词。有什么办法去区别它们呢? 我们可以求助于另一种组合能力来解 决。第一,我们可以说“一个人”,也可以说“九个人”,却不能说“唱五个痛快打他 十二个半死”;第二我们可以说“一个人”,也可以说“这个人”或“那个人”,但不能 说“唱那个痛快”“打他这个半死”,那么区别就很明显了。 手力先生在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的结论中提出要用词义、形态、句法三个 标准来划分汉语的词类。“第一,词义在汉语词类划分中是能起定作用豹,虑该注意词 的基本意义跟形态、句法统一起来;第二,应该尽先应用形态标准( 如果有形态的话) , 这形态是包括构形性质的和构词性质的;第三,句法标准( 包括词的结合能力) 应该是 最重要的标准,在不能用形态标准的地方,句法标准是起决定作用的。” 陈望道先生的文法简论、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 汉语都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词类。 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认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各类词能够相互对 立的语法特点。”即“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相结台的特点。主耍是抽象意义、功能意义、 句法结合形式、词法结合形式四种。” 邢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划分词类的标准,是词在语法上的区别性特 征。”主要表现为词的组合能力,词的造句功能,词的语法彤式。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 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根据词汇、语法范畴划分词类。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耍划分词类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 4 龙果夫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认为汉语的词的分类是按照各种词义、语法范畴。 即“a ) 不同类的词担任这种或那种句子成分的不同的能力;b ) 它们同别类的词以及同 这个或那个形式成分的不同的结合性。” 我w j 认为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语法上区别词类的目的是为了指明语句的结构,因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此,分布标准是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形态标准、意义标准是参考标准。 划分词类的标准 著作( 论文) 作者划分词类的标准备注 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 王力 文法简论陈望道 语法讲义柬德熙 现代汉语胡裕树 新编现代汉语*张静分布标准主要标准 现代汉语邢福叉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暂拟汉谙教学语法系统*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龙果夫 关于词的形态和词类的意见营伯韩 汉语的词的分类陆宗选形态标准参考标准 谈词的分类文炼、胡附 马氏文通马建忠 “中等国戈典章士钊 囤文法之研究金兆梓 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意叉标准参考标准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 四、用科学统计的方法研究副词的归属问题 既然分布标准是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那我们就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副词的语法 分布。我们以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为监本对其中所收的1 8 0 个副词 进行统计结果,百分之百的副词都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表程度的“很”“极”等, 表范围的“都只”等,表时间的“已经正在”等,表肯定否定的“必须”“没有” 等,表语气的“未免”“难道”等都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主要是充当状语) 。所以,从 语法分布上看,副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应当归入实词。胡裕树先生认为;“语法上 的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因此,分类的基本根据是词的语 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 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根据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和副词本 身的语法特点,我们认为把副词归入实词是比较符合结构主义分布理论的唯一正确的做 法。 当然,词的语法分布是与词的意义分不开的。所以,词的意义也是划分词类的一条 重要的参考标准( 词的意义是指词的语法意义,而不是词汇意义) 。这正如吕叔湘先生在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所指出的那样:“用句法功能作划分词类的依据,有单一标准和 一1 3 一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多重标准的问题。单+ 标准当然最好但是往往找不着理想的标准找不着这种理想 的标准,就不得不采用多重标准,而多重标准的结果总是参差的,就有协调的问题。”在 芙丁- 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文中,吕先生还指出:“无论用什么方法划分词类, 词义是项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果一种分类法的结果有跟词义大相冲突的地方,准保不 受欢迎。”既然意义是划分词类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那我们就应该用这个参考标准来验 证,看看我们根据分布标准把副词归入实词是否稳妥。 千力先生认为名词是表示实物的,形容词是描写实情的,动词是叙述实事的。它们 都能给予人们一。种实在的印象。副词的意义却不司于名词、形容词、动词,它们并不能 单独地指称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件实事,它们必须附加丁动词或形容词,方能表示 一种理解。然而它们也不同于纯粹起语法作用的虚词。因此,我们对词的“意义”应作 更多层次的理解: 第一层:狭义的实在意义,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第一二层:广义的实在意义,如副词( 程度、范围、时间、频率、处所、肯定、否定 等) 、数词、量词等。 第三层:语法意义,如助词、连词、语气词、表语气的副词等。 我们对上述1 8 0 个副词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副词能够表示程度、范围、时间、 频率、肯定、否定等等,具有广义的实在意义。 比如副词“才”可以表示以下几种广义的实在意义: 1 、 强调说话人对所陈述的事件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 评价可以有“减值” u “增值”两种相反的倾向。 a 、减值强调:强调时间短、数量少、范围窄、等级低、差距小。例如: ( 1 ) 这一年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 鲁迅药) f 2 ) 打扮好了,一共才花了两块二毛钱。( 老舍骆驼祥子) ( 3 ) 虎妞没想到事情破得这么快,自己的计划才使了不到一半,而老头子已经点 破了题。( 老舍骆驼祥子) ( 4 ) 凭我这个法政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才不过当上个办事员( 老舍女店员) ( 5 ) 他比我才早到一天。(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b 、增值强调:强调所需的时间长、数量多、距离远和时间久。例如: ( 6 ) 他这才似乎知道了雪还没有住,摸摸头上,毛线织的帽子上已经很湿。( 老 舍骆驼祥子) ( 7 ) 他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老舍骆驼 祥子) ( 8 ) 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 鲁迅故) 2 、 强调排他性逻辑联系,主要用于条件、原因、目的、承接、对比等句式。例如: ( 9 ) 向三元:你把她找来,我才准你开场! ( 老舍方珍珠) l 扯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 10 ) 经过这一次谈话,我才真正地了解了他。( 李季马兰 ) ( 1 1 ) 张乐仁:为了抗旱备荒,我们才拼命赶做水丰! ( 老舍春华秋实) 3 、强调一系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申辩性语气,一般要同语气词“呢”和用。主要 有二种。 a 、反驳对方: 02 ) 达玉琴:我也崇拜过他,可以崇拜谁就永远爱谁,不像你反复无常! 我看, 你的思想才有问题呢! ( 老舍西望长安) b 、深化程度: 1 3 ) 昨天那场球才精彩呢! (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 c 、加强否定: n 4 ) 还说是看东西,这班浮尸,才不给他们看呢! ( 茅盾赵先生想不通) 所以,用意义这个参考标准来衡量,副词也应归入实词。就是退步说,即使只有 一少部分副词具有实在意义,那也不应否定副词的实词性。这是因为,尽管词的意义是 划分词类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但毕竟只是参考标准,不能起决定作用。冈为事物的 性质是由矛盾的主导方面决定的,副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这个主要矛盾方面已经决 定了副词的实词性。所以,不能因为一部分副词没有实在意义这个次要矛盾方面就把副 词排除丁实词之外。再说凭意义分类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不同的入可以得出不同 的结果,包括1 、词类的数目不同,2 、具体的词归类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第二,有 些词难丁决断,在同一个人手上也会有时候归在这一类,有时候归在那一类。”所以, 有些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也是很难说清楚的。名词,作为人家所公认的这种实词,其 中也有一部分很难说是否具有实在意义,比如,“思想精神”等抽象名词我们就很难 说它具有实在意义与否。说一个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主观因素在内。 主观的东西是有一定的片面性的,也是不可靠的。 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用形容词来进行反面论证。形容词能够与程度副词组合这 个语法特点是语法学界所公认的事实。但是,有五种特殊的形容词却不能与程度副词组 合:比拟式形容词。如,“笔直”,不能说“这条大道特别笔直”:重叠词尾式合成词,如 “乐滋滋”,不能说“大家很乐滋滋的”:词义本身已经具有固定程度的形容词如“共 同”,不能说“他们有晟共同的语言”;形容词重叠式,如“明明白白”,不能说“你说得 很明明白白”;非谓型形容词,如“上等”,不能说“这些工艺品是很上等货”,等等。这 五种类型在形容词中占有一定的数据比例,然而,我们却没有因此而否定形容词与程度 副词组合这一语法特征。可见,在语法研究中是允许类中存在特殊小类的。既然我们不 能因为一部分形容词具有特殊功能而否定形容词与程度副词组合这个一般规律那我们 也不应该以一部分副词没有实在意义为由,就把副词排除于实词之外。所以,我们也应 该允许副词当中存在这一特殊情况。 在语法学界还有人用能否单独回答问题作为划分实、虚词的标准。对此,我们也对 上述1 8 0 个副词进行了统计,其中只有“别、不、不必、不见得、差不多、差点儿、当 1 5 副词归属问题新探 然、就是、没有、有点儿”等人约十几个副词能够单独州答问题。我们认为,能否单独 同替问题当然是划分实、虚词的标准之一,但这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参考标准,并不是唯 一标准,它在划分词类中所起的作用远不如意义标准的作用人。所以,把能否单独回答 问题作为划分实、虚词的唯一标准是不妥当的。 数词和龄词属于实词,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数词和量闻也不是都能单独回答问 题的。比如,数词当中表示概数的词,“三四个) k j l 个”当中的“三四八九”就不 能单独同答问题,所有的量词也不能单独回答问题,比如“尺、斤、元、个、件、把、 条、根”等等,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有数词 l j 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时才能同答问题。 同样,大部分副词虽然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它和动词、形容词组合成短语后,也是能 蟛同答问题的。 方位词属于实词,这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方位词也不是都能单独同答问题的。 我们统计一r 黄伯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所列举的八十七个方位词,其中约有四 十个方位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约占白分之五十四,比如单纯的方位词“上、下、左、 右、里、外”等,台成的方位词“以东、以西、之前、之后、上下、面前”等等,也不 能单独同答问题。这就足以说明以能否单独同答问题作为划分实、虚词的唯一标准不 是十分合适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囡此而否定副词的实词性。 当然,科学对象的划分都是相对的。词类问题也是如此,实词和虚词也是相对而言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