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内容摘要:文学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化再现和转达,文学与时代哲学在深层次上 相融合,殊途同归,共同指向的是一个时代精神层面的发展态势,所以在阐释 十八世纪文学中所蕴藏的深厚文学精神之前,对十八世纪这一时代特点进行全 面、深入的挖掘与研究便成为关键。l - jr 世纪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十八世纪是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期,十八世纪在撕掉天上之神上帝的神秘 面纱的同时,又将人问之神王权推上了断头台,是人神移位的转折点,是 时代的分水岭。十八世纪在某种程度上与文艺复兴时期存在着一定的暗合之处, 二者均张扬个体的存在性,张扬自我,突显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力量,十八世纪 是对文艺复兴时代精神主体存在性的再次扬起。十八世纪启蒙时期与十七 世纪古典主义时期同样宣扬理性,但二者理性内核的实质却是相差迥异,十七 世纪是理性荫蔽下的膜拜时代,十八世纪是理性与信仰决断的时代,“1 7 世纪 是路易十四的世纪,1 8 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启蒙文学作为启蒙文化的一部 分,它自然是张扬自然理性精神的一个窗i z :l ,然而,文学又不同于哲学,文学 是对时代精神作艺术化的转达,而不是理性原则的直接的传声筒,十八世纪自 然理性的思想养料孕育的是文学中自由人性的灿烂之花,浮士德不断地向上求 索,代表着永不息止的“人”的精神,“人”的精神是人对于自我本体的一种 释放与驾驭,是挣脱枷锁之后的自由状态,是对人之自然本性的还原;天真汉 是未曾受过“文明”浸染的个体,代表人类之原本的自然天性,在“自然”与 “文明”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中,维系着个体独立自由的精神家园;情 感本属自然的,在社会将其制度化的同时,也将其异化了,洛克莎娜在一夫多 妻制下,聆听的是个体心底之声,释放人之自然感情,复原自然之人性:“文 明”下,个体性被剥夺,“文明”已堕入文明的对立面,拉摩的侄儿在“我” 丧失的时代,捍卫了个体自我的在场性与自由性,代表了以独立个体之姿存在 的“我”。无论是永不息止的“人”的精神,还是人类本真状态下的自然天性、 自然人性都是受自然理性所启蒙,在深层次上与十八世纪自然理性精神相融合。 关键词:转折点:自然理性:自然人性:个体存在与自由性 a b s t r a c t c o n t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i st h er e e x p r e s s i o n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t h ez e i t g e i s t ,l i t e r a t u r e i n t r o j e c t sw i t ht i m ep h i l o s o p h yo nt h ed e e pf a c e t , t h e yc o u l dr e a c ht h es a m eg o a lb y d i f f e r e n tr o u t e s ,a n dt h e i rc o m m o nd i r e c t i o ni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 z e i t g e i s t ,t h e r e f o r e ,b e f o r ee x p o u n d i n gt h ed e e pl i t e r a r ys p i r i t c o n t a i n e di nt h e e i g h t e e n t h c e n t u r yl i t e r a t u r e ,i ti sv e r ye m d a l t od i ga n dr e s e a r c ht h et i m ef e a t u r eo f t h ee i g h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c o m p l e t e l ya n dd e e p l y t h ee i g h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i sag r e a tt i m e t h ee i g h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i sat t a n s i t i o n a lp e r i o dd u r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r s eo ft h e h u m a n s o c i e t y , i tt o r et h em y s t e r i o u sv e i lo ft h eg o l _ h eh e a v e nd e i t y , m e a n w h i l e i t p u s h e dt h ek i n g s h i h et e r r e s t r i a ld e i t yo n t ot h eg u i l l o t i n e ,w h i c hi st h et u r no ft h e t r a n s p o s a lb e t w e e nt h eh u m a nb e i n ga n dt h ed e i t y ,a n di st h ew a t e r s h e do ft h et i m e t h ee i 【g h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h a sc e r t a i nc o i n c i d e n c ew i t ht h er e n a i s s a n c ei ns o m ee x t e n l b o t ho ft h e mb l a z o nf o r t h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i n d i v i d u a la n da t m a n , a n de m p h a s i z e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v a l u ea n ds f f e n g t h , t h e e i g h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r a i s e s t h er e n a i s s a n c e s p i r i t - - t h es u h j e c te x i s t e n c ea g a i n l i k e t h es e v e n t e e n t h - c e n t u r y c l a s s i c i s m ,t h e e i g h t e e n t h c e n t u r ye n l i g h t e n i n gp e r i o db l a z o n e df o r t ht h el o g u s ,b u tt h e i re s s e n c ei s q u i t ed i f f e r e n t :t h es e v e n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i st h ew o r s h i pt i m eu n d e rt h el o g o s ,w h i l et h e e f g h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i st h eb r e a kt i m eb e t w e e nt h el o g o sa n dt h ef a i t h t h es e v e n t e e n t h c e n t u r yi st h ec e n t u r yo fl o u i sf o u r t e e n t h , w h i l et h ee i g h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i st h ec e n t u r y o fv o l t a i r e ”a sap a r to fe n l i g h t e n i n gc u l t u r e ,t h ee n l i g h t e n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i sd e f i n i t e l y aw i n d o wt h a tp u b l i c i z e st h el o g o ss p i r i t , h o w e v e r , l i t e r a t u r e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 p h i l o s o p h y , h t e r a t u r ei st h ea r t i s t i ct r a n s 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z e i t g e i s t ,b u tn o tt h ed i r e c t 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r a t i o n a lp r i n c i p l e s ,i nt h ee i i g h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t h et h o u g h to fn a t u r a l l o g o sb r o u g h t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f t e eh u m a n i t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f a u s tp u r s u e sa n d e x p l o r e sf o r w a r dc o n s t a n t l y , w h i c hs t a n d sf o rt h ep e r m a n e n t “h u m a n ”s p i r i t ,i tm e a n s t h eh u m a n sr e l e a s ea n dr e i no nt h ea t m a n , i ti st h en a t u r a ls i t u a t i o na f t e rb r e a k i n gt h e f e t t e r s ,a n di ti st h er e v e r t i o no ft h eh u m a nn a t u r a li n b e i n g ;n a i v em a ni st h eu n i tt h a t h a sn o tb e e nt o u c h e db y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i ti st h eo r i g i a mn a t u r eo fh u m a nb e i n g s , d u r i n gt h ec o n f l i c ta n dc o l l i s i o no ft h e s et w o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e s - n a t u r e ”a n d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i th o l d st h ei n d e p e n d e n tf l e es p i r i th o m e s t e a d ;e m o t i o ni sn a t u r a l , w h e nt h es o c i e t ym a d ei t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z e d , i ti sc a t a b o l i z e d ,l o c k e r s h an ah e a r dt h e v o i c eo fh e a r tu n d e rt h es y s t e mo fp l u r a lm a r r i a g e ,s h er e l e a s e dt h eh u m a nn a t u r a l e m o t i o n , r e v e r t e dt h en a t u r a lh u m a n i t y ;u n d e rt h e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i s d e p r i v e d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b e c o m e st h ec o n t r a r yo fc i v i l i z a t i o n ,r a m e a u sn e p h e w c h a m p i o n e dt h ei n d i v i d u a le x i s t e n c ea n df r e e d o mi nt h ep e r i o do fl o s i n g “s e l f ,i t s t a n d sf o rt h e “s e l f s h a p i n gi nt h ei n d e p e n d e n tp o s e n om a t t e rt h ep e r m a n e n t “h u m a n ”s p i r i t , o rt h en a t u r ei nt h eh u m a nn a t u r a ls i t u a t i o n ,t h en a t u r a lh u m a n i t yi s e n l i g h t e n e db yt h en a t u r a ll o g o s ,a n di ti n t r o j e 圮t sw i t ht h en a t u r a lr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o ft h e e i g h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 k e yw o r d s :t u r n ;t h en a t u r a ll o g o s ;t h en a t u r a lh u m a n i t y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e x i s t e n c ea n d f r e e d o m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i -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 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步拯硷 , h 期:夕唧7 缛f 肉彳p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 师范人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咀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每位垤 l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引言 在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十八世纪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很小,十八世纪的 文学作品数量并不是很多,与后继的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经典传世之作更是无 法媲美,但是,十八世纪这一时代在整个人类社会思想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十八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时代分水岭,十八世纪倡导的是 自然理性,以自然科学的精神证实了上帝的伪科学、虚假性,撕掉了天上之神 的神秘面纱,给世间之神以有力的一击,动摇了王权的绝对统治性,是人质疑 神、否定神的开始,肯定个体人之自我力量,是人神移位的转折点。从个体存 在论的角度看,十八世纪是一种对个体自我在场性的一种探寻与呼吁,倡导自 我的主体意识,追寻个体的在场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应而言,十八世纪文学遗产在人类精神文化发展进程中也占据着不可否认的 席位,十八世纪文学作品所展示的是人挣脱神的奴役与统治之下的自由独立的 个体姿态,彰显个体人性,倡导个体的自由与存在性,释放人之天然情感,这 都是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瑰宝,传承后世,其中的某些文学精神在当今社会仍 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文学是展示时代精神的窗口,文学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化 再现和转达,在品读十八世纪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学精神之前,让我们先从时代 特点着手,对十八世纪这一时代进行整体性的把握与驾驭,为更准确、更深入 地领略十八世纪文学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学精神作以铺垫。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第1 章伟大的时代 十八世纪这一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时代的分水岭,是人神移位的 转折点,其伟大之处还在于它再次扬起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同时十八 世纪的自然理性取代十七世纪的权威理性也是一个重大的跨越 1 1 十八世纪一时代的分水岭 十八世纪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座高峰,西方学者对启蒙运动给 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指出:。除了人文主义可能是例外,任何运动都没有像 启蒙运动那样强有力的驱散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迷信和不合理的束缚人们的浓 雾。” “达朗贝尔在他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卷首,对十八世纪中叶的精神作了 概括的描述。他首先指出,在近三百年来的精神生活中,十八世纪中叶无疑是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n , 文艺复兴之前的时期,宗教神学处于中心地位,被奉为至高无上,世人对 其顶礼膜拜,神学这一紧箍咒紧紧地锁住了人的大脑,钳制了人的思想,在他 们的心中,神是万能的,只需默默地等待,忍受着奴役和控制,人之为人的那 一点主体性早已被神学压至万丈渊底,在中世纪欧洲,神学伦理观占统治地位, 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理论同宗教的道德教条融合为一体,断言人们的道德规范 是上帝规定的,上帝是判断善恶的唯一标准,是最实在、最完善的。基督教竭 力向人们灌输服从、忍耐和节制等宗教道德观念,它要求人们安分守己,服从 主人和统治者:要逆来顺受,而不要嫉恶如仇;要放弃尘世幸福,忍受现实痛 苦,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所谓“来世幸福”。这种说教就是宣扬人世的道德必 须以宗教的道德为依归,离开了神,违背了宗教教义和教规,人就没有道德, 也就没有幸福。然而,神学只不过是抓住了世人愚昧的致命点,在真的层面上, 是一门伪科学,当面对现实世界的绝望和不可解释时,就会迫使人们到虚幻的 世界中去寻找希望和解脱,这样神便被创造出来。人类发展的最初时期由于生 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缺乏控制自然的手段,以及经济上受剥削的阶级也被剥 夺了获得文化知识的权利,面对现实世界人们是被动的、茫然无措的,“人不 敢展开自己的视线,不敢用自己的手摘下知识之树上的禁果。”1 人之所以迷 信,只是由于恐惧;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狄德罗在哲学思想录增补 2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中曾经这样形容神学:“我在夜间迷失在一个大森林里,只有一点很小的光来 引导我。忽然来了一个不相识的人,对我说:我的朋友,把你的烛火吹灭, 以便更好地找到你的路。这不相识的人就是一个神学家。”“1 无知和恐惧是 人们的种种苦难的真正原因,他们的心慌意乱、一筹莫展的想象力,使他们毫 不思考地接受了人家向他们提出的那些崇拜,以之为抚慰精神的最可靠的办法, 骗术总是把人类的各种灾难归因于神灵。如果说早期的基督教在世风日下的古 代社会崩溃时,尚起到了劝导世人过道德的生活的一定的进步作用的话,那么 这一点作用在其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也丧失殆尽了。它已经变质劣化,融入了“人” 的因素,丧失掉了其最初的真旨,成了虚假的、徒有其名的、自吹自擂而横行 霸道的东西,它用自己的神去反对一切彻底而根本的文化。 1 6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反对中世纪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主张以“人” 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1 6 世纪固然是人否定神的开始,是人类文明进程 中不可磨灭的重要一环,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是较之十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更 为彻底、更具革命性的一个伟大时期。文艺复兴宣扬以“人”为本,否定神的 主体地位,“上帝”的宝座被人的力量所摇撼,人似乎以为真正的摆脱了枷锁, 获得了自由,可是时代发展到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代,封建王权盛行,“上帝 之神”被“人间之神”君主所替代了,国王的权威命令成了一种问接的神 谕,不可违背,人类自由得而复失,又一次地被攘夺掉。在专制制度下,不 平等达到最高点,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在暴君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 的,就是说,都等于零。”“1 时代发展到了十八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 展,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发现,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人的个体意识开始萌 生,渐渐地意识到自己所崇拜的神并未来解救自己,痛苦丝毫未减轻,以往不 可解释的现象一一被科学所破解,人便开始怀疑,神是否真的存在,在撕下了 上帝虚假外衣的同时,对“人间之神”君主、国王的权威开始反思,更何 况教会已经和封建王权纠集在一起,教会买卖圣职,其已完全丧失了初建时的 神圣和使命,变身为国家机器的附庸,欺骗、奴役着人们,此时的神衣已披在 世间的统治者身上,“霍尔巴赫在其自然政治中不厌其烦地重申这一观点, 他对宗教的最强烈的控诉,是谴责宗教在教人们惧怕看不见的暴君时,还使人 们对尘世暴君奴颜屈膝、畏缩怯懦,窒息了他们独立引导自己命运的全部首创 精神。”1 国家和法律不过是富人统治和奴役穷人的欺骗手段,它们给弱者以 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们永远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恢复;它们把保障私有才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 成不可取消的权利;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整个人类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从此,人们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角落能够摆脱它们的枷锁、能够避开悬在 人们头上的利剑。卢梭指出:“这里是不平等的顶点,这是封闭一个圆圈的终 极点,它和我们所有指出发的起点相遇。在这里一切个人之所以是平等的,正 是因为他们都等于零。臣民除了君主的意志以外没有别的法律:君主除了他自 己的欲望以外,没有别的规则。在这里一切又都回到最强力者的唯一权力上来, 因而也就是回到一个新的自然状态。然而这种新的自然状态并不同于我们曾由 之出发的那种自然状态,因为后者是纯洁的自然状态,而前者是过度腐化的结 果。“”“一切都被这恶魔吞没殆尽,人民既不再有首领,也不再有法律,而只 有暴君。“”专制政治是不容许有任何其他的主人的。西方思想史与文化史发展 到十八世纪,真正把中世纪形成的人神关系颠倒过来的是启蒙学者,启蒙运动 真正形成了人与神的对立与抗争,启蒙学者真正向上帝开战,因为启蒙学者发 现了人可以取代神的依据“自然理性”,即人的知性能力,“自然理性” 也正是他们反宗教的工具与武器,神在他们心中的稳固之底松动了,对王权的 力量已不再是俯首帖耳、盲目服从,人的主体性不断地抬升和彰显,用自己理 性的力量去评判、衡量一切,成为自己的主宰,所以说,十八世纪是人神移位 的转折点,是人之自然理性取代愚昧的分水岭。 1 2 启蒙时代中文艺复兴时代精神再次扬起一主体存在性 在欧洲历史上,有两次前后呼应的思想革命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和启蒙 运动,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的前奏和序幕,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发展与延续, 也是更大规模、更深入人心的思想解放运动。“十八世纪启蒙哲学家在社会历 史观上属于人本主义范畴,这是他们把自己的唯物主义学说应用到社会生活方 面的一种尝试和表现,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继续和发展。”1 “文艺复兴运动发现了人,布鲁纳多拉蒂尼说过:上天下地万事万物都 是为人造的,而人是为人本身造的。但丁鼓吹人的高贵超过天使的高贵。拉 伯雷则指责宗教和等级制度是违反人性的奴役性的桎梏。”“”文艺复兴时 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他们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 要求尊重“人性”、“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要求以人权代替神权、 以人的价值代替神的价值、以人为中心代替以神为中心,要求重视人的世俗生 活和世俗享受的意义,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学知识,反对作为封建制度精神支柱 4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的中世纪神学。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学说取代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教会的神 秘面纱被挑破,其丑陋剥削的本质公布于众,神不再具有操纵的力量,人对神 不再盲目崇拜,挣脱了这一有史以来沉重的人类精神枷锁,人取代了神,世界 不再是以神为中心,人成了世界的真正主宰者,同时,披着神的外衣的封建贵 族的魔术棒已经失去其法力,他们也即将被推下历史的舞台,冒牌天神其丑陋 的嘴脸再也不会有高尚的面纱来遮挡,失去了奴役和操纵他人的最有力的武器, 人类开始以理性的眼光重新面对事物,真正以个体人的姿态创造世界,从无止 境的等待神恩中苏醒过来,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张扬个体的存在性。可以这样 说,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完成了人的内在宇 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与规律一样,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 在本性。启蒙学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们强调人的作用,一切都必须以人 为中心,必须从人的观点出发,无疑是对传统宗教神学观念的有力批判,实质 上等于否定了神的至上地位。梅叶不仅揭露了宗教的虚妄和那些教义的不合理, 而且接触到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社会作用问题,他写道:“你们的神学家和神 甫狂热地、滔滔不绝地向你们宣传关于圣礼伟大、卓越和神圣的一切话,他们 如此热心和如此肯定地向你们描绘关于天国的奖赏和地狱的可怕的痛苦的一切 话所有这一切实质上不是别的,而是妄想、谬误、欺骗、虚构和瞒哄。这 一切起初是由狡猾而巧妙的技术捏造出来的,继而是由骗子手、无赖汉加以复 述,后来是由人民中间一些愚昧无知的人盲目地加以相信,最后是由国王和有 势力的人用权力加以支持。国王和有势力的人纵容欺骗、谬误、迷信及无赖行 为,用自己的法律来加强它们,以期用这种手段钳制群众,强迫群众受自己支 配。”“”在十八世纪,人的学说跃居历史的前台,成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反 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思想武器,他们认为,人是一切理论的根本和衡量一 切事物的标准,人的理论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十八世纪的思想家们 通过张扬自然理性,不仅进一步否定了“彼岸”上帝对于人的权威与意义,而 且也否定了“人间上帝”即封建专制国家对于生命个体的权威与意义。因为, 启蒙学者把宗教观、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等一切都用理性加以重新审视,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法庭面前作出合理与否的鉴定,而“理性”所代表,或者说 自然理性背后隐含的是现实中每一个单个的人,是独立于国家与社会的作为生 命个体的人,他们张扬理性的最终结果是张扬了个体人的自我,是用理性伸张 了人权、自由、平等,理性是他们捍卫个体独立与自由的武器。启蒙学者从理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性原则出发,剖析封建专制政体对个体的人的奴役与压制的实质,否定了对“人 间上帝”的崇拜,在伸张人类理性的原则下,力图把人的独立与自由从封建专 制和教会特权下解放出来,还原人的个体的自在性。在十八世纪启蒙时期,由 于“理性”指的是人天然地拥有的全部知性能力,它可以帮助人不凭借任何外 在的权威与力量去认识真理,所以,肯定理性的力量也就是在肯定个体的人的 力量,张扬理性也就是在张扬人自己。因此,十八世纪的理性实质上是一种个 体本位主义,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无论是前者还是 后者,它们都旨在张扬人的自我,崇尚个性,追求自由与解放,因而在广泛意 义上都属“人本主义”范畴。 由此可见,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道德蕴涵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存 在着一定的暗合之处,二者批判宗教神学,号召人的解放,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启蒙运动继承和发展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主要是反 对几百年来教会思想对人的束缚及中世纪的封建统治,提出以人而不是以神、 人中之神为中心的世界观,张扬个体,倡导主体的存在性。这是人的解放,人 不再是匍匐在上帝的祭坛下的主的奴仆,而是获得了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个体存 在,所以说,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二者存在着一定的暗合,倡导个体的自由与 存在性,后者是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1 3 十八世纪较之十七世纪的进步性一自然理性取代权威理性 “费尔巴哈把理性作为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存在于思维中,人只 有在他是精神时才是人,理性是人类的人性,是他们的类。”“2 1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代也崇尚理性,但当时的理性否定了人的主体性,其 实质是对封建王权的俯首帖耳,是一种对权威理性的盲目崇拜,理性标准的最 终裁定者是封建贵族这一集团,理性为极少数的统治阶级所占有,理性的原则 其最终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把宗教看作征服和压迫人的最得测的手段, 所谓的理性,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障人耳目的骗术。人们像崇拜神一样服从理 性,奉权威理性为绝对的真理,这一真理统治之下的人们,其最终的权力是被 剥夺的,并无独立选择的自由,是个体被抹杀掉而划整齐为一的被操纵的一群。 十八世纪自然理性之风掀起,自然理性为整个社会所拥有,由于自然理性的倡 导,封建王权统治压迫下的人们渐渐觉醒过来,意识到自身的被奴役性和自由 的丧失,用自然理性的大旗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为个体人性的重拾而呐 喊。启蒙学者所说的“自然”指的是“天然的”、“本性的”和“固有的”意 6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思,因此,“自然人性”也就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属性,它属于 人本身的属性,而不需要人之外的力量去赋予、去造就。那么,这种“天然的 属性”在启蒙学者看来,就是天然的“理性”。“自然理性”即“人类认识真 理的自然能力”,这种能力使人类精神不靠信仰之光的帮助而能够达到一系列 的真理。按照基督教的教义,真理掌握在上帝手中,或者说,只有上帝才能把 握宇宙的真理,既然人类自身拥有认识真理的能力自然理性,那么,人也 就无需依赖上帝而存在,人本身就是上帝。因此,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自然理 性,是在肯定人的自在性与自主性,具有鲜明的无神论色彩;强调和肯定人的 理性本质及理性对真理的认识与把握能力,是在肯定人自身的主体力量与价值, 把人从基督教的信仰文化中解放出来,以人取代神,具有鲜明的反宗教倾向。 古典主义的“理性”则主要指人的“政治理性”,具体表现为个人对集体、民 族、国家、王权的责任观念和公民义务,它体现了封建时代的专制意识,意味 着个体的人的缺失。启蒙文化中的“理性”主要指“人类认识真理的自然能力”, 亦即人天生固有的知性能力,它与基督教的神性相对,体现了人独立于、超然 于上帝的主体力量。“全人类只有从自己灵魂中根除信仰的种子并献身于崇高 的强有力的知识的时候,才能站在自我意识的高度。”“”“人类理性要想真正 有自己的品格,则在于在思维中自由地把握自己和自然,从而思维和理解那 合理的现实,亦即本质,亦即普遍规律本身。因为这是我们的东西,是主观性。 主观性自由地、独立地思维着,是不承认任何权威的。”“”自由地、独立地 思维便是人类理性的自觉,也是人的相对独立。十八世纪是“理性的时代”, 在此,“理性”主要是指与宗教信仰相对立的人的全部知性能力,在启蒙学者 看来,理性是一种“自然的光亮”,在启蒙运动中,他们就是用这种理性之光 去启迪人类,在他们的思想世界里,理性占据了绝对的地位,他们以理性的名 义去反对一切传统的观念和神圣权威,不承认任何权威和现存的一切,包括宗 教、自然观、社会形式、国家制度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受到最无情的 审判。启蒙学者认为,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束缚了人的头脑,抹杀了人的 理性,使人长期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遭受痛苦和灾难,因此,必须从封建专 制和宗教迷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理性的力量。可见,理性批判精神是十 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基本精神,理性是思想革命的一面旗帜,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正如德国哲学家卡西勒所说:“当十八世纪想用一个词来表述这种力量的特征 时,就称之为理性。理性成了十八世纪的汇聚点和中心,它表达了该 7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世纪所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一切,表达了该世纪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在弗兰西斯培根看来,人类理性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面向自然、认识 自然、驾驭自然。理性给人以自信,发现理性无异于发现了人的新的自我。” “”理性的进一步张扬,也就是人的进一步独立,使生命个体更充分的自由。在 十八世纪启蒙时期,人类所天然地拥有的全部知性能力理性,它可以帮助 人不凭借任何外在的权威与力量去认识真理,所以,肯定理性的力量也就是在 肯定个体的人的力量,张杨理性也就是在张扬人自己。显然,这是自文艺复兴 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以来人与上帝、君主之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第2 章两个理性一两个时代 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同样推崇理性,但二者的理性实质却大相径庭,不同 的理性内核致使两个时代迥然不同。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理性,其终极目 标是维护封建王权,理性仍然具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已经成为了对权威的崇 拜,在封建专制政体下,人们把从彼岸上帝那里取回的“人”的自然权利,拱 手交给了“肉身的上帝”和所谓的“国家”,作为个体的人依然处于对外在之 物上帝、君主或国家的依赖状态,在精神文化上,由于宗教与封建王权依 然紧密结合,基督教的价值观、世界观具有法律一般的效力,依然是束缚人的 紧箍。所以,封建君主制社会条件下,作为个体的人依然是无安身立命之地的, 即依然是“人”的缺失、自我缺失的时代。正是这种“缺失”,为启蒙运动留 下了所要完成的任务。十八世纪作为“理性的世纪”,实际上也就是全面地张 扬自我、肯定个体人性的世纪,是个体的人进一步获得解放的世纪。启蒙时期 的理性源自于人的天性,是人的自然本性的一种体现,理性的标准和尺度在于 个体人自身。一个是信仰的时代,一个是真正的理性的时代。“1 7 世纪是路易 十四的世纪,1 8 世纪是伏而泰的世纪”。“” 2 1 十七世纪一理性荫蔽下的膜拜时代 十七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古典主义时代,古典主义产生的年代,国家已经 统一,君权已经确立,社会秩序的整顿、典章制度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急需 理性发挥作用,于是理性便被提到绝对的高度。而且,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取得 了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势力日益增大,对于封建王权的稳固之基起到了一 定的摇撼作用,底层人民也发出了一定的异议,但是狡猾的王者是不允许并且 8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惧怕臣者的反抗,因此,“以赞美个人幸福、服从国家义务作为最高美德的新 古典主义艺术,便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上流行的伪善道德的遮羞布。”“”也就 是所谓的古典主义“理性”,古典主义理性是为封建王权服务的,古典主义理 性是作为一种为维护封建王权统治的工具而出现的,古典主义者拥护王权,歌 颂贤明君主,主张自我克制,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要求巩固和加 强统一的民族国家,在为王权服务的同时,也丧失了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在 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对君权神授的所谓永恒真理 的维护。撕开个人幸福、国家义务、道德伦理这块遮羞布,我们可以看到,它 所维护的实际上是服务于封建君主政体的政治要求和为封建王权统治服务的的 道德准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教条,其目的是为了挽救贵族阶级没落的命运。” “”由此看来,古典主义理性是一种表面的、虚假的理性,在十七世纪封建王权 的绝对统治下,古典主义理性已经成为一种对理性权威的盲从,理性的终极目 标是维护统治、服务王权,十七世纪的理性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性的实质意义, 此时的理性是对人类所特有的“良知良能”、一种先天的判断能力的扼杀,是 一种国家权威理性。 十七世纪后半叶。太阳王”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实行横暴的独裁 统治,孟德斯鸠曾辛辣地讽刺路易十四:“他常常喜欢一个替他解衣脱靴或进 餐时捧奉食巾的人,甚于一个替他攻城守池、或替他打胜仗的人”,他“以一 笔小小的年金,赏给一个败退二十里的人,又以都督的美缺,赏给一个败退四 十里的人”。“”“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政时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达到了极盛时期, 极力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在政治上,它们公开宣扬“君权神授”、“朕即国家”、 “法律皆出于我心”、“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等君权至上思想,总揽国家 一切大权,实行残暴的个人独裁统治,国王就是一切,他一个人的意志就是法 律,他对人民拥有绝对支配权,所有人都是他的奴隶,在他面前都等于零,而 只有他一人是自由的。在思想上,他们利用天主教会和僧侣阶级,竭力加强宗 教神学的精神统治,以神权、宿命论和种种宗教迷信思想从精神上束缚和奴役 人民,鼓吹蒙昧主义,仇视真理,摧残文化,鄙视知识,禁止一切进步思想的 传播,疯狂迫害进步思想家,随意将他们逮捕。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理性成了王 者用于统治和巩固王权的工具,成了其奴役和操纵他者的指挥棒,其麾下的人 们欣然遵守甚至崇奉这一理性,他们被奴役的身份依然没有改变,反而显得更 加的愚昧、可怜,此时的理性是庇护封建王权的盾牌,理性成为一种教条,王 9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权利益已成了其最终的归属点,消除异己之音是其最终目的。专制的国家没有 任何基本法律,也没有法律的保卫机构,即使订了法律,也是徒有虚名,因为 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他就是法律,他是国家,又是君主。”乜“卢梭对封 建王权给予了辛辣的鞭挞:“世袭的首领们习惯于把同胞叫作奴隶,把这些奴 隶当牲畜一样算在他们的财产的数目之内,而自称是与神齐等的王中之王。”乜” 他尖锐抨击封建王权的政治制度剥夺了人的自由平等的天然权利,制成了人身 奴役关系的巨大锁链,使广大穷人沦为家畜,沦为富人的私有财产,这种政治 不平等的发展,就使一小撮有钱有势的人达到了富贵的顶点,而群众却匍匐呻 吟于黑暗和贫困之中。在国王们以“朕即国家”为由使自己成为专制暴君并凌 驾于人民之上时,君主专制也就走向人道、人性的反面,人们所崇拜并祈望给 自己带来安全与幸福的“人间的上帝”,也就成了人性的抹杀者。马克思曾指 出:“专制制度的惟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哪里君主制的 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3 1 这是对走向极端也走向衰弱的 封建专制制度的科学评判。由此可见,古典主义理性的倡导,其实质是更利于 封建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的统治,使得其统治剥削的恶行不再那么赤裸裸,在理 性这一神秘外衣的遮掩下,其卑劣的行径反倒显得名正言顺,有了其奴役他者 的凭借和通行证,甚至使其显得何等的神圣和公正。理性的原则本应是为全社 会所公认的共同道义所在,造福于全人类,但十七世纪的理性却恰恰是与其背 道而驰,十七世纪的理性是一种虚假的理性,十七世纪理性原则的最终制定者 是封建统治阶级,最终受益者是王者,愚昧无知的人们被古典主义理性的幻象 所欺骗和蒙蔽,盲目的崇尚理性,其实是对绝对权威的一种盲目服从,对人间 上帝王者的顶礼膜拜。如果单从个体存在的角度看,古典主义时代,并不是理 性的时代,恰恰相反,是一个信仰的时代,绝对理性权威统治之下的人们,已 经丧失了作为个体应具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力,丧失了个体的自在性。十七世纪 皇家王权所宣扬的给人理性,其实是对人性的抹杀,人表面上的拥有理性,深 层实际上的是对理性的一种丧失。“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种信仰”【2 ”,这 就是十七世纪的箴言。 由此可见,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代其深层实际上是一种信仰时代,而且其 信仰的程度绝不啻于人们对上帝之神的崇拜,人们低着头默默的追逐着前进的 理性之轮,天真地以为自己在争取个人的权利和人权,却不曾感知到理性之轮 运动的轨迹其实是一个圈。在十七世纪,人们把眼光从“彼岸的世界”转向了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人间的上帝”,就个体的人而言,对王权的依附隐喻的依然是个性的弱化和 缺失,王权崇拜后来伴随了一种对“人间上帝”的盲目性和自我的麻木性,走 向极端的君主专制无视个体人的价值,“国家”与“集体”也成了束缚个体自 由的新枷锁。显然,把人间的国王当作上帝,把生命个体依附于专制政体是文 艺复兴以来人的自由的得而复失,是文化与文明的又一次悖谬。 2 2 十八世纪一理性与信仰决断的时代 十七世纪尽管在隐蔽的上帝下体现的也是理性主义原则,但十八世纪启蒙 时代的理性与其恰恰是一种背反。十七世纪理性内核外的上帝躯壳始终存在着, 所谓的“君权神授”说,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奉为神的恩赐和神意的体现,它 对人民群众采用愚弄、欺骗的麻醉手段,竭力使人们陷于愚昧无知和奴隶般的 驯从,树立了封建王权的绝对权威。十八世纪唯物主义达到了战斗的无神论, 它把宗教视为“神圣的瘟疫”加以彻底清扫,如霍尔巴赫尖锐指出:“基督教 过去之所以得到传播,只是因为专制制度庇护了它,和所有的宗教一样,基督 教也是专制制度最可靠的保卫者”。5 1 十八世纪启蒙学者以战斗的唯物主义无 神论,把批判宗教神学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并深入地摧毁了十 七世纪形而上学这种新的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所以他们对宗教的批判是彻底 的、有力的。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理性最终走向的是一种对权威教条的崇拜和信 仰,而十八世纪是否定神的桎梏、确立人的绝对主权的理性与信仰决断的时代。 康德是这样评论启蒙的:“启蒙是人摆脱其自己所造成的不成熟状态的出 路所在。所谓不成熟亦即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就不会使用自己的理智。如果 其原因不是由于缺乏理智,而是由于缺少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理智的 勇气和决心,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己所造成的。勇敢思考! 勇敢地使用你自 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的座右铭。”o ”“启蒙学者所崇拜的是自然理性, 而自然在启蒙学者看来就是自由,就是没有受封建文明所污染的纯真 和清明,就其思想内涵来说,它不同于十七世纪崇尚君主王权和教条的理性主 义,甚至与之根本对立。”启蒙主义时期的理性是真正的、彻头彻尾的理性, 。自然理性”把理性与人的天性即自由平等联系起来,这种理性是人类特有的 天性之中的一部分,靠自己的思维行事,“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 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的尺 度”。“町这一理性是一种纯粹的理性,其理性的原则是一种公正的天道,无阶 级之分,为全人类所共同拥有,启蒙时代的理性结束了理性为某一个人、某一 1 1 十八世纪理性时代下的文学精神 阶级所利用和掌控的时代,抹煞了其人为的因素,使其成为真正而彻底的理性。 在自然理性的指引下,十八世纪一些伟大的哲学家对宗教神学给与了彻底 的鞭笞,他们对宗教的异化现象具有较深切的认识。如爱尔维修指出:“宗教 史告诉我们什么? 它告诉我们:宗教在任何地方都点起了不宽容的火把,搞得 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城市焚烧,帝国残破;而他们从来不曾使人们变好。” 霍尔巴赫也对那些超自然的、神圣的观念给予了极力的批判:“这些不祥的观 点损害了道德,败坏了政治,推迟了科学的进步,在人心深处毁灭了幸福与和 平。”o 们“人类的各种苦难都是他们的谬误造成的,这些宗教谬误乃是一切谬 误中最有害的谬误,因为人们对它们特别看待,因为他们使君主狂妄自大,使 臣民卑躬屈节,在各族人民中间激起种种疯狂的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法学知识拓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VB考试全解及试题及答案
- 经典法学概论考题试题及答案
- 医院整体规划与未来发展方向计划
- 2025珠宝首饰等质押合同
- 门诊部护士长工作计划
- 2025年网络管理员考试评估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考试过来人的建议试题及答案
- AI驱动的智能应用开发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人本思想试题及答案
-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数据资产会计》 课件 第二章 数据的资产化
- 融资融券业务流程详解
- 高考英语高频词600
- 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黑吉辽卷) 含解析
- YY/T 0063-2024医用电气设备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焦点尺寸及相关特性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GB/T 44241-2024虚拟电厂管理规范
- JGT 160-2017 混凝土用机械锚栓
- 南通辅警考试题库
- 连续蒸煮螺旋喂料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