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秋季养生讲座.ppt_第1页
中医秋季养生讲座.ppt_第2页
中医秋季养生讲座.ppt_第3页
中医秋季养生讲座.ppt_第4页
中医秋季养生讲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系列-秋季养生,沈伟副主任医师,秋季养生,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秋季是一年中第三个季节,历经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自然界夏日旺盛之阳气开始逐渐收敛下沉,阴气渐长,进入了收获的季节。中医认为秋季要顺四时更迭而养阴气,促使阳气收敛沉降,以为来年生命的循环再旺,万物来复,阳气的生发而储备能量。,秋冬养阴,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容平”就是到了秋天,就该从容平和一些,静待收获了。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劲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在秋天没有发挥收敛的机能,身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五行学说:人体与自然界的五行归属,中医认为,肺为阴脏,乃水上之源,喜润恶燥;又因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接触紧密,外邪侵袭人体,往往首先影响到肺脏,故其不耐寒热,又称为“娇脏”。根据中医五行学说理论,秋季是燥气主令,雨水减少,气候干燥,常易发生燥邪。秋季之气,乃西北苦寒之气也,其气挟干燥寒凉之性。所以秋季之后,西北风渐渐多了起来。,秋季养生重养阴,黄帝内经云“燥胜则干”。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常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此外,因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轻则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甚至粘连成丝,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因秋燥伤阴,肺脏津液亏损,肺与大肠相表里,故无津液以润大肠,而使大便干结难解。燥邪为患正好和秋天养阴、养肺相违背,因此秋季的养生重点就是要防燥护阴。,秋季养生重养阴,温燥,指感受秋天亢旱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於热者。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久睛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温燥,见于夏末秋初,暑热之邪尚未褪去,燥、热相合而发病。证见身热头痛,鼻唇觉干,干咳无痰(或咳痰少许而粘滞不爽)咽喉干痛,心烦口渴,亦有咳逆兼见上气、微喘者,脉微数,苔薄白,舌面少津或无津,舌质偏于红绛。宜辛凉解表,兼以润肺生津,方用桑杏汤。,温燥与凉燥-中药防治,凉燥,指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之偏於寒者。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凉燥,见于中秋之后,暑热之邪已褪去,冬季寒邪渐起,燥、寒相合而发病。证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而寒,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液干燥的现象,如唇燥口干、干咳连声、胸满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白薄而干等症。治宜辛开温润,用杏苏散。,温燥与凉燥-中药防治,秋季感冒秋季气候多变,天气经常忽冷忽热,且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尤其是平素肺气亏虚,体表阳气不足,抗邪能力较差,有如今天所说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易感冒。支气管炎秋季,中医学认为肺与之相应,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肺易受外邪直接通过皮毛或口鼻呼吸道的侵入,很容易引起咳嗽、气喘、咯痰等,类似于今天所说的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西医预防,便秘燥是秋季的气候特征,燥邪又最易伤耗津液,津液亏损就会引起口唇燥裂、毛发干枯、皮肤干燥等症状,肠道也会因受燥气损伤而变得干涩,加上在经络上肺与大肠相连,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失常,都会引起排便的异常,很多原来就有便秘的患者会因秋燥而加重病情;一些原本没有便秘的人,也容易在这个季节感到大便干结难解。脑血管疾病秋季也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当气温偏低,全身的毛细血管会收缩,或因血液黏稠、血流减慢,使心、脑负荷加重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及形成血栓,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这与中医学所说的气候干燥,造成体内津液不足,不仅血行易于瘀滞,还会阴不制阳、阳亢中风等很相类似。,西医预防,莲藕藕是东方蔬菜之王,富含多酚类物质,可以提高免疫力,还可抗衰老。中医学认为莲藕最能养胃滋阴、润燥益血,还有止泻止血的功效。茄子秋天上火最好是吃茄子来去火气,民间就有“立秋吃茄子去火除燥”的说法,因为茄子性凉味辛,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效,尤善除秋天的燥热。芋头秋季是芋头上市的季节,含有醣类、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钾、钙、锌等,中医学认为芋头有健脾益胃、生津补气等功效,可治胃痛、痢疾等。,秋季常用食材,梨子秋天的果篮里,品种最多的就是梨。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荸荠也就是南方人口中的“马蹄”,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中医学认为,荸荠性寒凉、味甘,有益气安中、清热止渴、开胃消食、利咽明目、化湿祛痰的功效。秋季吃点荸荠,养阴又防秋燥。柚子中医学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能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现代营养学也证实,柚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血糖、减少血栓等作用。,秋季常用食材,银耳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从现代来讲,它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还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鸭蛋中医学认为鸭蛋性味甘、凉,具有滋阴清肺的作用。尤适于秋季食用。,秋季常用食材,四仁赤扁豆粥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冬瓜仁15克,白扁豆15克,苦杏仁5克,白豆蔻1克,粳米150克。将上述食材一起加水煮粥。此粥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健脾渗湿,利水消肿,定喘化痰,润肠通便之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于风湿疼痛,水肿,妇女带下,肺热痰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喘,脾虚泄泻等的人群可常服此粥。,秋季的饮食养生,芡实莲藕粥芡实60克,莲藕100克,粳米150克。将莲藕洗净,切成小块,同芡实粳米一起加适量水煮粥。芡实具有补脾祛湿,益肾固精,补中益气,收敛镇静等功效。莲藕具有养胃滋阴,补血止泻等功能,故此粥具有健脾胃,滋肾精之作用。,秋季的饮食养生,川贝冰糖梨取梨一个挖去梨核,川贝粉6克,冰糖10克,放入梨中蒸熟后服用,早晚各一次,此方具有润燥生津之功效,可治咽干、音哑、鼻燥、唇裂、干咳等症。,秋季的饮食养生,桑叶茶桑叶15克,用开水泡服。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宣肺热,明目等功效。此茶适用于风热表征、咳嗽、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症。现代实验证明,桑叶还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故糖尿病病人也可以常服此茶。,秋季的饮食养生,养肺要会呼吸肺主气,司呼吸。肺和呼吸的关系最大,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所以养肺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会呼吸。A胸式呼吸:是练习有氧呼吸,可以加强有氧代谢。方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廓,然后大口吸气,大口吐气。B腹式呼吸:属于深呼吸,是对胸式呼吸的辅助。方法:把气深吸到腹部,鼓起小腹,最后引气沉于下丹田(在脐下3寸)。停顿几秒钟后,再把气从鼻孔呼出。,秋季养生重养肺,呼吸配合吞津:方法是在呼吸的同时,用舌搅拌将舌下廉泉穴涌出的津液,徐徐咽下即可。津液对人很重要。大家看人这个活字是三点水加一个舌头的舌,这舌旁老有水那才能活,口腔里头津液老不足,老感觉口干舌噪,那就是说明你这个身体不是太强壮的。身体好的人那个唾液是很丰满的。简便补肾法:吞口水,秋季养生重养肺,养肺贵在润肺,秋天,天干物燥,燥邪首先犯肺:口干鼻干,干咳少痰。干咳甚至带血丝,便秘,皮肤皱纹增多,乏力、消瘦。应滋阴润肺,润燥之品生梨、甘蔗、荸荠、柚,杏仁、百合、枇杷、藕,香蕉、蜂蜜、猕猴桃,润肺化痰功效好。也可选用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等。,养肺重养肾气,有不少老年人常感到呼多吸少,气吸不进肺,这是为什么?中医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只有肺肾健康,相辅相成才能很好地完成呼吸。肺的呼吸功能要靠肾协助,只有肾气充盛时,吸入之气才能顺降归纳入肾,如果肾气虚,不能纳气,就会形成气浮在上不能归原的情况,这样就会形成呼吸无根、动则气喘的现象,中医把肺肾的呼吸归纳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有的中老年人,肾气虚衰,无力配合肺进行呼吸,所以出现呼多吸少、气不归根的情况。这样的人大多有动则气喘,神疲自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畏寒肢冷,脉沉无力,舌质淡苔白的情况,这样的气喘就是肾气虚、肾不纳气的缘故。这就提示我们要真正做到有效呼吸,养肺同时还须护肾。,减辛增酸是中医秋季养生的饮食原则,是指在秋天要适当减少辛散刺激的食物,相对增加酸味食物。秋季肺气盛而肝气虚,在五行上“金能克木”,因此,为防止肺气过盛而肝气过虚,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事增高,先天的肾气、肾阴日显衰微,常常出现肝肾不足、血枯津燥的现象。因此,中老年饮食调摄除了一般的滋阴润肺之外,适当多食酸味食物,以养肝气,维持人体脏腑之间的平衡。,秋季饮食养生的五行秘密,减辛增酸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就是说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秋季饮食养生的五行秘密,秋天多便秘。秋天,天干物燥,燥邪为主,燥气通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的关系最密切。肺的肃降功能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的传导作用有助于肺的肃降。肺气肃降正常,则大肠传导如常,大便通畅;若肺受到秋燥的伤害,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大肠,则津枯便秘;反之,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也可影响肺气不利而咳喘。所以秋天要润肺生津,大便才能正常。自我保健防便秘:每天排便要定时,纤维蔬菜宜多吃,清晨一杯通肠水,提肛运动须坚持。,秋季养生养大肠,肺开窍于鼻。鼻是肺的对外通道,与肺的关系最大。肺和则鼻能知香臭。肺气充盈,鼻的通气、卫外及识香臭的功能才能健全。保健茶:黄芪15克、防风10克、白术6克。水煎服或代茶饮。,秋季养生要养鼻,局部保健:摩鼻。很多人的鼻腔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常按迎香穴可增强鼻嗅觉功能,预防感冒。具体做法: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每天摩鼻一至两遍。,“秋冻”,是顺应秋季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适当秋冻可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这样,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阴气外泄等情况,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此外,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有利于避免伤风等病症的发生。,适当“秋冻”助健康,当然秋冻还要因人、因天变化而异。若是老人、小孩,由于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出现雨雪,就不要再秋冻了,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以稍做活动而不出汗为宜。秋季气候变化大,衣服的增减要及时、适时。,适当“秋冻”助健康,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它属金,主气司呼吸,在志为悲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秋季,谨防“秋愁”,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它属金,主气司呼吸,在志为悲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另一方面,秋三月,肺气旺,肝气衰,中医五行生克讲金能克木。秋天肃杀萧条的景象不但容易引人伤感,而且悲秋情绪不利于肝的疏泄条达,也会造成肝郁气衰。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尽量收敛神气、平和心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秋季,谨防“秋愁”,古有秋词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是作者刘禹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一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秋季,谨防“秋愁”,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但老年人不宜像年轻人那样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过度消耗体力,耗伤阴津,外泄阳气而违背“阴精加贮,阳气内敛“的养生法则。不论跑步、爬山、练功,都应以温和平缓的动作或中低运动量为宜,身有微热、小汗即止,只要坚持不懈,收效甚佳。参加采摘:秋高气爽的天气里,要多到郊外、农村、田园去感受金秋丰收的喜悦,可参加采摘劳动。,秋季运动,应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