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符《潜夫论》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符《潜夫论》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符《潜夫论》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符《潜夫论》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符《潜夫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王符《潜夫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符潜夫论研究 中文摘要 壬符,字节信,安定临泾( 今苗肃镶原县) 人,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社会擞判思 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绝终生隐居不仕,籍下了3 6 篇谈天地、说人生、针砭时弊、讨 谪物情的文章,集为潜夫论。该书与王充论衡、仲长统龋畜阏被视为东汉 最有影响的三部学术著佟,受到人们的接崇。当今,对潜夫论的研究已逐渐形成 热潮,出现了不少研究王符及其潜夫论的专著和论文。研究领域涉及王符生平、 王符思想、潜夫论校勘笺注、民间传说等,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史料匮乏, 学术界对王符的生卒年以及潜夫论豹写作流传情况还存在着种种混乱甚至错误的 说法。壬符愚想成就屡被云及,而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却往往被忽视,英版本源流更 少有爬梳者。 有鉴于此,本文办争在前人磷究基础上黠王符生平及潜夫论写俸流传等瓣题 提出自己的观点,梳理潜夫论版本流传情况,论述潜夫论豹文献价值及愚想 成就,以期对潜夫论进行全面研究。 第一章,王符生平及所处时代考。这一章由邋部分组成:分柝归纳前入诸说,褥 出王符生于章和之交、卒于公元1 6 3 年以后的结论;探讨王符“安定俗鄙庶孽的卑 贱身世;对玉符所处的时代进行概述;通过讨论王符交友情况走进其内心世界。 第二章,推究港夫论写 筝缘起。这一章主要苞括:一、对潜夫论的题名 进行考证,撩究王符豹创作动机;二、运用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其篝 誉年代, 得出编定予公元1 4 1 年以后的结论;三、介绍潜夫论一书的历代评介情况。 第三章,潜夫论版本流传考。本章分冀历代著录和版本流传两部分。通过查 阅唐宋类书、古书旧注对潜夫论的征引,梳理归纳潜夫论在宋以前的流传情 况,并重点对明、清乃至近现代的一些较有名的潜夫论版本进行全面分析,探究 源流,燕评优劣。 第四章,探讨潜夫论的文献徐值。本章试嚣从新的焦度来研究它的价篷与意 义,烽潜夫论与史书走容相比较,进恧发现其谨史、弥补史书记载之疏略、了解 先秦两汉历雯文讫信息的文献徐值。此终,漤夫论形铡短小、语言凝练,具有一 定的明嘹性、准确性和生动性,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容,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 瘗东颊范大学磺 移融绷习,蕃墓藩羹璀茎誊苓营踣;i 甯怨潜夫i 瀵罐童紧罄垂跬鎏叼隧i 5 霉! 滋薹鬟 塑划;焉箍蔫活薹壤臻鬻掣掣篓蠢理簪;彰薹霪麴甜( 餐囊稽晦粪雾: 冀霎;薹蓁茎耄蓁至奏冀冀主霪羹冀翼囊雾譬强;耋建蠢嵫t 飘鬈f 耄圣曩翌霸是 黧掣茎麝掣罐围i 套登蒡爨孑极,不仅于王符之生平事迹轻描淡写,语焉不详,其生卒年月,更是付之耀如。 目前,人们只能根据后汉书王符传的有关材料做些间接推测,以至于后世学者 对其生活年代说法不一。为了推动和深化王符思想的研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其生 平进行考证和辩析。 一、王符生卒年考 关于壬符的生卒年,学术界可谓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侯外庐等学 者认为王符约生于和、安之际而卒予桓、灵之际唑刘文英在其王符评传中提到 王符约生于汉章帝建初七年( 公元8 2 年) 丽卒于桓帝、灵帝之际( 公元1 6 7 年左右) 朔;李学勤、跫文郁主编的四库大辞典中认为王符约生于公元l 潞年焉卒子l 弭 年【7 l ;辞源中提到王符约生予公元8 5 年丽卒于1 6 3 年1 8 】;刘树勋在中国古代著 名哲学家评传中将王符生活的年代定为公元8 0 - 1 6 7 年之间1 9 】:学术界多数人接受的 观点则认为王符约生于公元8 5 年而卒于公元1 6 2 年【1 0 】;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即张觉 的推论:“约生于公元7 9 年( 或7 8 年) ,卒于公元1 6 3 年夏季以后,很可能卒于1 6 5 年阳。”究竟哪种说法更为合理呢? l 、关于至符生年的考证 可据以论定王符生卒年的线索有两处:一即詹汉书王符传孛搿( 符) 少好 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瑷等友善【1 2 】;二即皇甫规之生平及解富归安 定的时间。 据后汉书马融列传可知马融生卒年为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到桓帝延熹九年, 即公元7 91 6 6 年,享年8 8 岁。 据后汉书窦章传仅知“( 章) 于建康元年( 公元1 4 4 年) 卒于家,其生年 无从推考。 据后汉书张衡列传可知张衡生卒年为章帝建初三年到顺帝永和四年,即公 2 知张衡生卒年为章帝建初三年到顺帝永和四年,即公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笔者不敢苟同。左传桓公六年记载了申编的起名五法和六条规则,其中规则的最 后一条即“不以器帛,以器帛则废礼。 至于刘树勋提出的王符约生于公元8 0 年则是较为切合实际的,“是比较科学的, 比辞海定为8 5 1 6 2 年更为合理【1 8 】,。 在分析评价以上诸说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因材料所限,确定王符之确切生卒年 实属不易。据后汉书皇甫规传记载:“( 皇甫) 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 功,还督乡里,既无它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 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帝玺书诮让相属。其年( 延熹五年) 冬,帝乃征 规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倌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 终不答。璜等忿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余寇 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会赦归家。 而据后汉书桓帝纪载,次年,即 延熹六年( 公元1 6 3 年) 三月戊戌,大赦天下。皇甫规被赦免归家应在延熹六年。在 此之前他曾任中郎将,为群小所谗,征还京师后拜议郎。后汉书王符传称王符 当时曾拜见过“度辽将军 皇甫规,此说不甚恰当。征拜皇甫规为度辽将军,是在他 被赦归家而尚未复出的那段日子里,是年皇甫规6 0 岁,如果王符生于公元7 8 、7 9 年 前后,此时的他已为八十余龄的老者,拜见皇甫规时,皇甫规理应执长辈之礼相待以 示敬重,而不可能“援其手而还1 1 9 p 。所以,王符比其好友马融、窦章等年龄稍小一 些,出生于章帝末年或和帝初年,约公元8 5 9 5 年间。 2 、关于王符卒年的考证 考证王符卒年的材料仅有后汉书王符传所载的王符曾去拜访解官归安定的 度辽将军皇甫规一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本传之末,载度辽将军皇甫规解 官归里,符往谒见事。规解官归里,据本传在延熹五年【删。 以此推断,他的卒年当 在东汉桓灵之际,即公元1 6 2 年左右,享年八十多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处推论值得商榷。上文笔者已据后汉书皇甫规传 及后汉书桓帝纪推出,皇甫规解官归里应在桓帝延熹六年( 公元1 6 3 年) 三月 以后。既然他归安定后王符去拜访过他,那么王符至少也应该活到延熹六年三月( 公 元1 6 3 年) ,而不可能死于公元1 6 2 年。“以情理推之,史传未称王符当时有疾,他在 见到皇甫规以后似还应有几年的活动【2 。至于他的确切卒年,因史料匮乏,很难妄 下结论。 综上所述,王符的生卒年约为章和之交( 公元8 5 9 5 年间) 到公元1 6 3 年以后。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王符身世考 一、l - 1 j 刁巴7 关于王符的家庭出身和童年遭遇,范晔在后汉书中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材料: 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 “庶孽 即庶子,为妾媵所生之子。当时,庶子在家族中的地位、尊宠之类远低 于嫡子,实际上常与奴仆同属类。汉书景十三王传:“初,宪王有不爱姬( 妾) 生男税。“宪王雅( 素) 不以税为子数,不分与财物太子代立,又不收恤税。 常山王刘舜不把妾所生男算作自己的儿子,不分与他财物。他的嫡长子长大以后,继 承爵位,也不过问庶母所生的兄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青) 少时归其父, 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 汉武帝时名将卫青因不是郑季的 正妻所生,郑氏一家便把将其视为奴隶,让他去牧羊。可见,范晔所说的“安定俗鄙 庶孽 并非只是安定地区的陈规陋习,全国皆然。王符因为庶出,为乡人所轻,社会 地位极其微贱,想必童年生活不会太幸福。 至于说“符无外家 ,是由其母为妾和他的“庶孽身份决定的。礼记坊记 郑玄注:“妾言买者,以其贱同之于众物也。说文日:“妾,不聘也。一白虎通 日:“妾,接也,以时接见也。 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因为主人和妾不是正式的婚姻 关系,所以没有“结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意义。妾的身份与奴婢 相差无几,不过是主人买来的一种财物,地位卑微,受尽压迫和凌辱,根本不能视为 主人的亲属。因此,妾的娘家父母、兄弟姐妹不允许与夫家往来而建立亲戚关系。如 此一来,妾生的庶子也就没有外家了。 有生母却不能真正当生母,有外家却不能真正当外家,这就是“庶孽 低人一等 的悲惨命运。封建宗法制度流毒甚广、为害甚烈,使王符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并对 其身心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和摧残。 幸运的是,王符不仅没有被封建宗法制度击垮,反丽磨炼出了耿介不俗的性格。 他性格孤傲,年少好学,极有抱负和操守。从潜夫论广博引文来看,可知他早年 阅读了大量的经书和诸子著作。但当时世俗不看重人器才学,只重世戚声势,“庶孽 身世成为王符政治道路上一个不可回避和逾越的障碍。 东汉选宫主要实行察举制度,即由丞相、列侯、刺史、郡守、圈相等高级官吏来 举荐人才。这种选官制度重视门第和名望,士人首先需得到乡党的认可。东汉选举又 十分重视乡里籍贯,凡是重要官吏大都出鸯两京和内地州郡,丽安定地处西北边陲,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属于外郡,寒门出身的王符入仕之路可谓险阻重重。再加之,和安之际,豪门大族把 持朝政、垄断察举,选举中营私舞弊、任人唯亲,不管品德才学,先考其“九族”, 问其“所来”,( 潜夫论论荣,下引本书,仅标篇名) “阀阅取士。崇名节、重虚 誉导致的“名实不相符,求贡不相称 ,( 考绩) 诚如东汉民谚所言:“举秀才,不 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辛辣地讽刺了东汉的选 官制度。在“世务游患”的风气下,有些人为图进仕,不惜身执贱役而趋炎附势于权 门,“怀丈夫之容,而袭婢妾之态,或奉货而行赂,以自固结陋】,;有些人被公卿或州 郡长吏辟为属吏,结成门生故吏的依附关系,为主人效力,甚至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王符不愿在世俗的漩涡中随波逐流,不肯媚态求进、卑膝求荣,因而不为官场接纳。 就这样,王符安贫守志、不求闻达,毕生生活在偏僻的家乡,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处 士”:“处卑下之位、“内见谪于妻子,外蒙讥于士夫 。( 交际) 可见,处士在外遭 人讥笑,在家受妻子羞辱,“备受贫贱之苦酷。( 同上) 王符虽一生不仕,但终因才学和品德而名扬四海。后汉书王符传记载有“皇 甫一迎 的佳话: 后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 刺谒规。规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 ”有顷,又白王符在门。规 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时 人为之语日:“徒见二千石,不如一逢掖。” 范哗通过皇甫规对待王符和雁门太守态度的鲜明差异,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王符的 社会声望及时人对他的尊敬和推崇。 三、王符所处的时代 要了解王符其人和他的思想,不得不对他所处的时代有所认识。因为时代不仅是 思想家活动的舞台,而且是他们最直接的思想源泉。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王符 幼年尚在东汉前期的章帝年间,青壮年处在东汉中期的和帝、安帝、顺帝之世,晚年 则经历了东汉后期的桓帝之世。 王符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汉王朝从极盛走向衰败之际。东汉王朝前期,历经光武、 明、章三朝六十四年的经营,社会由战乱走向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日益 强盛。东汉初年,刘秀政权逐步消灭各地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大业,进而实 行精兵简政、释放奴婢、移民垦荒和轻徭薄赋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国力的措施,生产 6 山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得以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口实现增殖。据后汉书所称,明帝时“天下太平,。 人无徭役,岁比登封,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吏称其官,民安其业,远 近肃服,户蠲滋殖渊;章帝时更是“平徭简赋,而入赖其庆 、“气调时豫,宪平入 富1 2 4 l 。 东汉王朝的顶峰之际也是其衰落之始。王夫之曾指出:“东汉之衰宙章帝始,人 莫之察也【2 5 l ,此畜甚是。章帝以后,政治上,皇帝短祚,皇权旁落,外戚、宦官、 官僚集团三股势力争权夺利,导致纲纪废弛,吏治腐败;经济上,世风奢靡,民生凋 敝。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皇亲国戚、宦官豪门大族和以商业、高利贷起家的大地主, 形成庞大的地主集团。他们广占田地、垄断盐铁、掠买奴婢、聚敛财富,残酷地加重 对农民的剥削,形成“田畴不得垦辟,禾稼不得收入,搏手圈穷,无望来秋1 2 6 l 的局 面。同时,这些豪门强宗通过兼并土地渐渐形成了自给邈足的地主庄园经济,地方势 力膨胀威及中央统治;思想上,他们垄断经学,迷信谶纬神学,宣扬天命论,以维护 世家豪族的统治。与此相表里,上层社会骄淫浮侈之风网甚,与广大农民困顿不堪的 悲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边疆地区战事不断,“府库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 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阳静社会财富消耗殆尽,朝廷根基动摇,桓帝朝甚 至斑现“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三空之厄。此时的东汉王朝已是满嗣疮痍、 岌岌可莛,阶级矛盾、民溪矛盾酲趋尖锐,社会上一派“出荫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玉符嚣睹了东汉由盛丽衰的社会现实,对当时各种社会矛盾有 着深刻的认识。他志意蕴愤,隐居著书,讥评时政得失,揭露社会弊病,提出改良方 案,写成潜夫论这部治国安民的专著。 四、王符交游考 后汉书王符传中谈到:“( 符) 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 崔瑗等友善。看来王符并非局限于家乡的小天地,还曾游学洛阳,并与四子接下深 厚友谊。王符生性淡泊高洁,而与此数人交情甚厚,他们必定非同凡俗。管子权修 篇霜:“观其交游,则其贤不游可察也。奠逆于心,遂相与友。弦观察一个入平常的交 际情况,从焉了鼹其本质的好坏,这是古人识入常采焉的方法。因此,笔者尝试通过 对王符交游情况的研究窥其生活概貌,这将有助于理解王符其人、其书。下西分别叙 述: 1 、马融( 公元7 卜1 6 6 年)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为光武名臣马援之从侄孙,将作大匠严之子。初从 挚恂学,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元二年,应邓骘召,拜为校书郎中,上广成颂,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怒,禁锢之。太后崩, 安帝亲政,召还,出为河间王厩长史。顺帝阳嘉二年,拜议郎。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 中郎,转武都太守,时西羌叛乱,马贤征之,融上疏乞自效。桓帝时官南郡太守。 马融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故有在郡贪墨、家施绛帐之事,然精于学术,尤 通经学,继郑兴、郑重父子,贾徽、贾逵父子诸古文家后,又敬许慎,遍注群经皆古 文学,实集东汉古学之大成,且杂糅今古文说,为郑玄注经融汇古今文之先导。马融 著有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 老子、淮南子、离骚,时号“通儒 。又有赋、颂、碑、诔、书、记、表、奏、 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融施养诸生,常有千数,卢植、郑玄皆其徒也, 才高博洽,为世通儒【2 8 1 。 2 、窦章( ? 公元1 4 4 年) 窦章,字伯向,扶风平陵人,光武时名臣安丰侯窦融之玄孙。少好学,有文章, 与马融、崔瑗同好,更相推荐。永初中,三辅遭羌寇,章避难东国,家于外黄。居贫, 蓬户蔬食,躬勤孝养,然讲读不辍。太仆邓康闻其名,请欲与交,章不肯往,康以此 益重焉。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 顺帝初,章女年十二,能属文,以才貌选入掖庭,有宠,与梁皇后并为贵人。擢 章为羽林郎将,迁屯骑校尉。章谦虚下士,收进时辈,甚得名誉。是时梁、窦并贵, 各有宾客,多交构其间,章推心待之,故得免于患。 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诏史官树碑颂德,章自为之辞。贵人殁后,帝礼待之 无衰。永和五年,迁少府。汉安二年,转大鸿胪。建康元年,梁后称制,章自免,卒 于家【冽。 3 、张衡( 公元7 8 1 3 9 年)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世为著姓。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 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因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赋作二京 赋,因以讽谏。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 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斑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 算罔论。顺帝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精密神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上疏陈政事,以权不可移、威不可分,“勿令 刑德八柄,不由天子。 中兴以后,儒者争学图谶并复附以妖言。衡以图谶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以 为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阙定九流,亦无谶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谶所述多乖前史, 甚至记有汉初置之益州,贾逵亦摘谶互异三十余事,丽所言灾异皆不应,实为款世阉 俗,以味执位,情伪较然,宣禁绝之。质迁侍中,顺帝永和初,出为河阆相,时国王 骄奢、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 三年,征拜尚书。年六十二,顺帝永和四年卒。衡多著述,如周官训诂,所著诗、 赋、铭、七言、灵宪算罔论、应间、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又 欲撰集汉记,未成阁。 4 、崔瑷( 公无7 8 一王4 3 年) 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入,崔驷之子。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 八,至京师,从侍中贾遗质正大义,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曾为 兄报仇,亡命,会赦,始得归家。曾为度辽将军郑遵所辟,后复辟车骑将军阎显府, 欲说阎显立顺帝,显未麓听,顺帝继位,遂被斥逐。后举茂才,迁汲令。在事数言便 宣,为人( 民) 开稻函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顺帝汉安初,以胡广、窦章荐, 迂济北楣,杜乔为夕l 使,徇行郡雷,以藏罪奏瑗。瑗上书自讼,得理出。瑗高于文辞, 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赋、碑、锪、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宫志、叹 辞、移社文、悔祈、草书执、七言,凡五十七篇。瑗爱士,好宾客,屦常蔬 食,当世清之1 3 1 】。 王符耿介不俗,故交游亦不广阔,但所交多君予。根据王鑫义在关于王符游学 洛阳及其师承问题的初步考查一文中考证出王符与马、窦、张、崔私人青年时期均 有一段游学洛阳的经历,磊且前后都有交往,相互仰慕。观此数人,都有过人之处, 孺子王符登有影响。 首先,王符所交数子都出身于名门世家,并在朝廷做官。如马融为马援、马严之 后,曾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拜议郎。顺帝永和三年( 1 3 8 年) ,西羌叛乱,马融时任武 都太守,上疏自请效用,虽未能亲预羌事,但羌乱后来的发展一如马融所预料,足可 证明其远见卓识;寞章为窦融之后,曾为羽林郎将、屯骑都尉、大鸿胪;张衡“世为 著姓”,拜郎中、迁太史令、出为河问相,称为治理:崔瑗为崔驷之子,曾欲劝阎显 立济阴王,富有远见卓识,至迂汲令,政善焉民歌之。透过他们特殊的家庭背景及为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官时的人生阅历,对当时朝政及社会情况的了解,比一般人要深刻、透彻得多。王符 与这些朋友谈朝政、议得失,加深了自己对政治的认识,所以其批评皆有凭有据、不 偏不倚、意真词切。 其次,数子皆学识丰富,多才多艺。马融“博通经籍,为经学大师兼文学家, 郑玄、卢植、延笃皆其徒;窦章讲读不辍,并曾入东观校书;张衡集政治、文学、科 学之长于一身,其浑天仪、地动仪之制作,时人不能及。崔瑷精通天文、历法、京 房易传、善草书,胡广、窦章共荐瑗“宿学大儒 ;由此可见,王符唯贤是友。 再次,数子多为德高望重之人。四人中除马融品行较差外,窦章遭羌乱时躬勤孝 养,为贵戚时亦气节高尚、谦虚下士;张衡为人“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累召 不应,不追逐功名利禄;崔瑗喜欢读书人,爱招待宾客,居则常蔬食,当世清之。物 以类聚,人以群分。观其好友可知王符亦是气概非凡、声望极高之人,“度辽一迎” 的佳话便是明证。 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王符在同这四人的交往中,不仅增进学识,而且砥砺情 操。王符之气节,与此四子有相似之处;王符之学术成就,也正是友人相助的表现。 第二章潜夫论写作缘起及历代评介 一、潜夫论题名考 据后汉书王符传记载: 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 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 号日潜夫论。 范晔阐明,王符青年时代,由于政治腐败,仕途不通,使他不能在政治舞台上有 所作为,于是便隐居著书。从潜夫论书中提供的资料来看,潜夫论者,乃“潜 夫”之论也。作者自称“潜夫”,而后题其书名日潜夫论。潜夫论释难篇即 “潜夫 回答时人的提问,文中曾八次提到“潜夫 其名: 庚子问于潜夫曰:“尧、舜道德,不可两美,实若韩子戈伐之说邪? ” 潜夫曰:“是不知难而不知类” 潜夫日:“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以彰之” 潜夫曰:“书二子挟庚子父以叛,然未知其类之与升 潜夫日:“皇天无亲,帝王继体之君,父事天”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秦子问于潜夫曰:“耕种,生之本也;学问,韭之末也” 潜夫日:# 善哉问l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辨潜夫曰:“呜呼l 晒未之察乎” 根据问对可以看出,“潜夫是作者在潜夫论中的自我称谓。因此,潜夫论 是由作者自称“潜夫而得名。那么,王符为什么要自称“潜夫昵?“潜夫除了 表示自己隐居下位、无意入仕为官外,也表现出雪冀耋蓁蓁蓁蓁雾冀蓁冀羹蒸蘑萎溜 鎏爵烈,雾霎篁薹受劲茎薹泛彗薹鎏0 鞭熊靛芰i 舞裂恶嘎苇蚤争粥爱鬣到塞秘筹鋈 霭葱穗; 爹照霎t 爱瞪茎薹ii 嚣醐尉i 阎瑚翠i1 妻翼差i 彝爱s 驾勰耋螺;强奄i 篓五鼍凛;骂素爱鬈;酎掣静e 。鹫| 萋| 繇鳙苓;憔i 季;垂羹熏琢塞3 溜播曜i 磊封; 鞴翻剥0 f f 篙睡妻莴蠹秀毒雪哥= 馨釜5 ;陵妻域治墼骥碧鹭蕉增耀翟嚣剿墼叟定簸 静 篇 中的“匡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 偏信也。是故人君通登兼听,燹l j 圣目广矣;庸说偏信,则愚目甚矣精炼概括成“兼 听则明,偏信则暗挣八个字,作为“贞观之治”的指导思想,从而开创了一代盛世, 传为美谈,彪炳史册。诗圣杜甫在其五言排律偶题中写道:搿文章千古事,得失 寸心知,探讨诗文传统的继承借鉴问题,其中就有“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l 翊。甜 将把王符与蔡邕并提,而且在前文总结搿前辈飞腾人,余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制,历 代各清规的基础上,对王符加以肯定;在赠严武的诗中,也有“五马旧曾谙小径, 凡回书札待潜夫挣之旬,以王符自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后汉三贤赞 中, 将王符、王充、伸长统并驾齐驱,称之为“后汉三贤 ,并赞王符“好学有志、“愤 世著论,靠良民之甚,其旨甚明。从唐代这三位大家的肯定性评价来看,潜夫论 在当时广为流传,并备受盛世学者青睐。 宋代黄庭坚写有嘲小德一诗:“中年举儿子,漫种老生涯。学语啭春鸟,涂 窗行暮鸦。欲嗔王母惜,稍慧女兄夸。解著潜夫论,不妨无外家。 在诗中,黄庭 坚希望庶出幼子黄相( 小名小德) 将来能像同为庶出的王符样有作为,流露出作者 对爱子的疼爱与期待之情。 明代张墩写有潜台夜月一诗:“读书台上暮云收,天际水轮是旧游。清澈杏 檀花影外,光摇洙泗水源头。遗芳尚有三春草,夜气常涵八月秋。一自满夫留此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都是潜夫论影响的直接反映。清纪昀等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范氏以符 与王充,仲长统同传,韩愈因作后汉三贤赞。今以三家之书相较,符书洞悉政体 似昌言,而明切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前史列之儒家,斯为不 愧。 郑堂读书记子部儒家类称:“是书兼有论衡、昌言之长,故唐、宋著录皆列之儒家云。 清嘉庆十九年,汪继培在潜夫论笺自序中指出:“谨案王氏精习经术,而 达于当世之务。其言用人行政诸大端,皆按切时势,令今可行,不为卓绝诡激之论。 闵俗陵替,发愤增叹,未能涉大庭,与议论,以感动人主;又不得典司治民,以效其 能。独蓄大道,托之空言,斯贾生所为太息,次公以之略观者已。 清末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指出:“王充、王符、仲长统三家文,皆东京之 矫矫者。分按之:大抵论衡奇创,略近淮南子;潜夫论醇厚,略近董广川; 昌言俊发,略近贾长沙。范史讥三子好申一隅之说,然无害为各自成家。刘 见一斑。 上世纪初至解放前,关于王符潜夫论的相关论文仅有八篇,称赞王符秉性耿 介的高贵品节,肯定潜夫论的学术价值,美中不足的是挖掘程度不深。直到50 年代,侯外庐等老前辈撰写的中国思想通史以洋洋洒洒14万字的篇幅专节论述 王符及其潜夫论,确立了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应有地位。他们曾这样概括:“王符 的思想,从它的整体的系统方面来讲,是和王充的思想有着继承关系的,从天道天命 与人性,经过知识与逻辑,以至对于社会政治的批判,他都建立了自己的理论。这里, 的进步思想家。80年代初,孙叔平在中国哲学史稿中又以专章的篇幅给予王符 以更高的地位。王符地位不断升格,研究也随之升温。目前,我们能见到的王符研究 著作多达数十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 综上所述,历代诗人文士、思想家、政治家、当今著名学者,无不给予王符及其 潜夫论以高度评价和足够重视。可以说,潜夫论是一部思想内容极为丰富的 政论散文集,它凝聚着王符对东汉政治与社会形势等诸多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思想成 果。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潜夫论版本流传考 一、潜夫论的历代著录 王符出身卑微低贱,又无任何宫宦资历,而王符本传皇甫规“素闻符名”,想必 “符名的由来有二,其一来自于年少时游学洛阳,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交 往,其二当来自于著书立说,此二者有相辅相成之功。王符在开始创作潜夫论一 书时,很可能还在洛阳,如劝将、救边诸篇能由当时诸清流名士手抄流传。潜 夫论成书之后甚或书稿未成之前,便在东汉时代流传了。此后,历代官私目录均有 著录,且其十卷未有明显散侠,这不仅是王符本人的幸运,也是我匿学术界的幸运。 l 、正史著录 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王符传中节录了潜夫论之贵忠( 今本作忠 贵) 、浮侈、实贡、爱日、述赦的一些章节,但经过删改润色,很多文字 与今之传本大相径庭。 唐魏征等撰隋书经籍志在子部儒家类著录:“潜夫论十卷,后汉处士王 符撰”;l 墨唐书经籍志在儒家类著录:潜夫论十卷,王符撰;薪唐书艺 文志在丙部子录儒家类中著录:“王符潜夫论+ 卷;宋史艺文志列 “潜夫论。十卷”入儒家之属;民国时期赵尔巽、缪荃孙等撰清史稿艺文志 也同样著录王符潜夫论十卷。 2 、其他史志诸家著录 宋王尧臣崇文总目列“潜夫论十卷入儒家之属,宋王应麟玉海艺 文称:“唐恚儒家,王符潜夫论十卷,隋志同,崇文总西弱。挣此夕 ,宋 代私家翻录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煮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鹭 均著录_ 王符潜夫论十卷。郑樵通志中著录并节选了潜夫论的部分篇章。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著录“潜夫论十卷。晁氏曰后汉王符节信撰”。 有清一代,随着官私目录书籍的增多,王符潜夫论的著录亦随之增多。纪昀 等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张之洞书目答问、侯康补 后汉书艺文志、姚振宗后汉艺文志、颥实补后汉书艺文志、甘鹏云崇雅堂 书录、钱谦益绛云楼书目、陆心源醯宋楼藏书志续志、莫有芝湃亭知觅传 本书露等均捌潜夫论十卷入儒家之属。清代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列王符潜 夫论+ 卷入杂家之属。由这些记述可觅,潜夫论一书在民闻流传也颇力广泛,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且大部分学者将其列为儒家。 3 、海外学者的著录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有天明七年( 公元1 7 8 7 年) 日本学者浪华六艺堂刊本。此 本计五册,著录潜夫论之赞学、明暗、考绩、思贤、本政、忠贵、 浮侈、实贡、交际、志氏姓十篇。据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记载, 日本浪华六艺堂刊本版匡高1 9 2 公分,宽1 4 1 公分,左右双边,每半页九行,行二 十字。版心花口,单白鱼尾,上方题“潜夫论 ,中间记卷第,稍下记页次。行间刻 日文助读符号,书眉间刻评注。首卷首行顶格题“潜夫论卷一 ,次行低五格题“汉 安定王符著黄嘉惠阅 ,卷末有尾题。卷首书名页,右侧题“汉王符著 ,其下有钟形 摹印题“不许翻刻,千里必究 ,中间大字题“潜夫论 ,左侧题“浪华六艺堂镌。 卷首有天明二年( 公元1 7 8 2 年) 年序,署“西播那波师曾撰并书 ,篇题下墨书“丁 巳春旅日本时购得之,蒋智由 。次有目录,分十卷,三十六篇。卷末有天明丙午( 1 7 8 6 年) 奥田元跋,次有“崇高堂藏板目录 ,次有版记,题“天明七年丁未秋九月 及 书肆名人名。 4 、诸书引文 隋唐以前,古书旧注征引潜夫论的地方并不多见。隋代虞世南编撰的北堂 书钞征引潜夫论九处,其中,书钞卷三十九引务本篇“凡为治之大体 条、“以正学为( 基) ”条等等可补今本文字之缺。卷九十二引“生不极养,死乃崇葬。 或云金缕玉匣,致埋珍宝。耦人车马,造起大冢。润树松柏。 今本“敬 作极,金 上有刻字,“润树”作“广种 。书钞凡广字多作润,避隋讳也。其余引文大同小 异。 唐高祖武德七年,欧阳询等编成大型类书艺文类聚,征引潜夫论二条, 今本较之有脱夺之处。唐太宗贞观年间,魏征群书治要节录王符潜夫论八节 作潜夫论治要,可以说是最早的潜夫论节选著作。唐高宗时,李善作文选 注,征引潜夫论八处。唐玄宗时,徐坚等为便于玄宗诸皇子作文而编撰初学 记,引潜夫论五条,文字略有小异,此不一一赘述。唐德宗贞元年间,大理评 事马总增损梁庾仲容子钞而成意林,今存五卷中摘潜夫论二十一条,其 中第一条不见于今本,是最早辑佚潜夫论之人。 唐前诸书征引潜夫论情况大致如此,至此前大型类书,如修文殿御览( 北 齐人辑,已佚) 、文思博要( 唐人辑,已佚) 等引潜夫论之处亦应不少,然其 1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书今亡,无从查考。所幸的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翰林学士李叻等奉诏编撰太平御 览,大量引用前代类书,保存了诸多古籍的文字片断。据统计,御览引潜夫论 达3 8 处之多,其中不见于今本者一处,对考证今本讹误脱衍及亡佚情况提供了重要 参考。 以上是北宋及其以前书籍引用潜夫论的情况,综合诸书所引情况,可以看出 前代抄本或刻本的面貌与今本文字略有不同,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其一,传抄讹 误,有些异文是由形近、音同或义同所致,甚至有时一书引文前后不一,如太平御 览引文;其二,古书引文,未必完全符合原文,多节略其辞,仅用书意者,其所引 多较今本为简,如御览这样的类书,引文多抄自其他类书,因而不免有以讹传讹 的现象;其三,存在一书与今本异而另一书与今本同的情况,这些都是在校读时应引 起注意的问题。 二、潜夫论的版本流传 潜夫论在宋代以前的版本均为写本,惜未能留存至今,其样式今已不得其详, 只能根据藏书家记载及现存善本书了解宋以后的版本流传情况。 1 、宋刊本述略 ( 1 ) 明翻刻宋刊本 即黄丕烈士礼居明刻本,这是目前所知传世最早的潜夫论刻本,现藏于国家 图书馆。此本出明初,乃重刻宋本,一册,缺页,十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虽 有曾受水污的痕迹,但字迹还是较为清楚的。卷首尾有璜川吴氏收藏图书,士礼居藏, 海宁陈鳢观诸朱记。张金吾认为:“潜夫论自宋椠外,此本最善p 5 1 。黄丕烈跋云: “潜夫论以此本为最古,明人藏彝率用此。余旧藏本为沈与文、吴岫所藏。冯己 苍所藏,即从此出。中有缺页,出冯抄之后所补,故取冯抄校之,已多歧异。顷从坊 间购此,首尾完好,适五柳主人应他人之求,遂留此辍彼。丙寅夏荛圃识。 ( 2 ) 清影抄宋刊本 即清顺治五年( 公元1 6 4 8 年) 冯舒影抄宋刊本。四册,十行十八字,无格。此 本卷端第一行,书名下,但标王符二字,一、二、四、六、七、十,诸卷之后,均有 冯舒手跋,且匡、恒等字,亦避宋讳,缺笔作厨、忙,当出自宋本。述古堂藏本原书 页心,高营造,尺六寸三分,宽五寸,末有默庵老人书。 冯舒( 字己苍,号默庵) 跋其影抄本云:“戊子六月得沈与又( 文) 所藏宋版翻 1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明万历二十年( 公元1 5 9 2 年) ,新安程荣刊汉魏丛书本 一册,九行二十字,白阴,左右双边。该本每卷均标明“明新安程荣校,故习 称程荣本。( 北图藏有清代黄庭鉴校过的程荣本,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藏有清代丁绍基 跋的程荣本。) 除钱氏述古堂景宋写本外,其版刻较早且可观者,当推程荣本与胡维 新两京遗编本。 此本为以下诸家复列之蓝本: 1 9 2 5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汉魏丛书本; 1 9 4 9 年台湾新兴书局影印汉魏丛书本; 明何镗复刊程荣汉魏丛书本;丛书百部提要曰:“汉魏丛书先后凡三 例,首明程荣本,次何允中,又次清王谟。程荣刻三十八种,何允中刻七十六种, 王谟刻八十六种。又卢文诏重校明何刊汉魏丛书在江宁龙蟠里图书馆,有缺页, 均系遭人扯去,首卷有朱书乾隆丙子誊三胃,卢文貂以程荣本校一行。有文诏校正, 抱经堂印,数问草堂藏书等印。见于江苏国学图书馆目录。惜书朱刊,今未 之见也。一 明万历五十年( 公元1 5 9 2 年) 武林何允中刊广汉魏丛书本; 清嘉庆问修朴刊广汉魏丛书本; 清乾隆五十六年( 公元1 7 9 1 年) 金溪王谟刊增订汉魏丛书本,九行二十字, 小字双行同,自墨,崮鱼尾,左右双边。封面镌有“乾隆辛亥重镌弦、“本衙藏板; 清乾隆王十年( 公元1 7 6 5 年) 四库全书抄本,三册; 清乾隆阕罂库全书荟要抄本,三册; 清宣统育文书局石印精校王谟增订汉魏丛书本; 清光绪二年( 公元董8 7 6 年) 红杏出房重刊增订汉魏丛书本; 1 9 1 5 年蜀南卢氏修补刊红杏山房本: 清光绪六年( 公元重8 年) 三余堂重刊增订本; 清宣统三年( 公元1 9 1 1 年) 上海大通书局石印增订本; ( 3 ) 臻万历+ 年( 公元重s 8 2 年) ,余姚胡维新两京遗编剃本 十卷,四册,每半页九行十七字,四周双栏,版心白口,上下鱼尾,鱼尾相对, 鱼尾闻题“潜夫论卷上( 下) ,稍下记页次,下方记刻工姓名。首卷首行顼格题 “潜夫论卷第一”,越五格题“王符一,卷端后记卷内篇目,每篇一行,卷末有尾题。 本书舨心分上下卷,德卷端却分为十卷,共三十六篇。郑邦述在寒瘦由房鬻存善本 1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书目于两京遗编日:“明贤好刻古书,而丛刻之中,最可重者,莫如此编,与 程荣汉魏丛书,可以并称。” 1 9 3 7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了两京遗编本,为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 中的一种;1 9 6 9 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宋元明善本丛书影印两京遗编本。 4 、清代及近现代版本述略 ( 1 ) 清光绪元年( 公元1 8 7 5 年) 湖北崇文书局刊子书百家本。书前有“光 绪纪元夏月湖北崇文书局开雕”字样。 1 9 6 3 年台北今文化出版社影印子书百家本; 1 9 1 1 年湖北官书处重刊湖北局本; 1 9 1 9 年上海扫叶山房百子全书石印本; ( 2 ) 清嘉庆二十二年( 公元1 8 1 7 年) 陈春刊 湖海楼丛书本。此本出自元大 德刊本,为汪继培注解本。 清光绪十一年( 公元1 8 8 5 年) 长沙思贤讲舍复刊湖海楼丛书本; 百部丛书影印湖海楼丛书本; 1 9 2 6 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据湖海楼丛书排印本; 1 9 3 6 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缩印本: 1 9 6 5 年台湾中华书局影印四部备要本; 1 9 3 9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据湖海楼丛书排印本( 此本前清王 绍兰序及其校文,末附汪笺序文,平装) ; 1 9 3 5 年上海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排印本; 1 9 6 1 年台湾世界书局影印本; 1 9 6 8 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1 9 7 3 年台湾世界书局新编诸子集成影印改正本; 1 9 7 8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潜夫论排印本; 在汪笺本的基础上又出现了1 9 7 9 年北京中华书局排印的彭铎补注本,1 9 8 5 年新 编诸子集成重印本,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因有些版本受条件所限,笔者未能亲睹,上述内容间接引用了张 觉先生王符( 潜夫论) 考和徐平章先生的王符( 潜夫论) 思想探微,以求文 章之完整。 5 、可见善本 2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冒前,在国家图书馆善本库查弼的潜夫论古本只有四个: ( 董) 黄丕烈士礼屠嬲刻本。十卷,三十六篇。拷炎号3 4 5 7 。一册,十行十八 字,自瑟,左右双边。这个本子首尾完好,虽有曾受永污的痕迹,却是四个本子 中字迹最清楚的。 = 2 ) 明万历年阗程荣刻本。卷头题“清黄庭鉴校 ,十卷,三十六篇。拷贝号 2 5 甜。一册,十行十八字,自叠,左右双边。汪继培作笺注时重点参考的便是诧 本。 ( 3 ) 双鉴楼明刻本。共四册,十卷,三十六篇。拷贝号1 1 3 1 9 。四册,十行十 八字,自叠,左右双边。 ( 4 ) 清顺治五年冯舒家抄本。拷贝号l o l o l 。四册,十行十八字,无格。冯舒 校并跋,此本收入四部煞刊。 6 、潜夫论的整理与研究 潜夫论在隋唐时期便开始为时人所利用,上文诸书引文部分已经涉及,此 处不荐赘述。明代,潜夫论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评点和节选本,有沈津的( 潜夫 论) 类纂,陆可教、李廷机 玄言评苑,陈深 潜夫论) 品节,黄 嘉惠点校 粹言、( 潜夫论) 类语, 叶绍泰增定王子( 潜夫论) 别解,张运泰潜夫论) 选等。以上诸书,大都 是白文、无注,或略加圈点、眉批而已。真正对潜夫论版本和内容进行整理研 究的则始予清代。 乾隆二十一年( 公元1 7 5 6 年) ,卢文诏的( 潜夫论) 校正( 收入群书拾补) , 是价值较高、影响较大的校勘整理著作。该书以明程荣本校何允中广汉魏丛书 本,脱误之处皆注子下。有今书所无,见于他书者,随所见汇钞,以补缺佚,著录 在陶风楼藏卢抱经校本述要中。卢氏是乾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校勘学家,其校 书宗汉弃宋,注意开创,强调古训,但又不拘于一家一派,主张兼综、择善、独创, 在校勘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校勘、辑佚成果多为后世所采纳。 嘉庆十九年( 1 8 1 4 年) ,汪继培的( 潜夫论) 笺注,是目前影响最大、使用 范围最广的潜夫论笺注本。该书以元大德新刊本为底本,补校以汉魏丛书 本、何镗本,参阅群书治要、意林、太平御览等多种典籍引文,以及卢文 昭和其他学者的成果,系统校注,约3 5 0 0 条,并对旧本中的多处脱衍讹倒文字作 2 l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扰攘,未能相持而将帅皆怯劣软弱,不载讨击,但坐调文书,以欺朝廷太 守令长,畏恶军事,皆以素非此土之人,痛不着身,祸不及我家,故争郡县以内迁 耍遣吏兵,发民禾稼,发彻屋室,夷其营壁,破其生业,强劫驱掠,与其内入,捐 弃赢弱,使死其处。当此之时,万民怨痛,泣血叫号,诚愁鬼神而感天心。然小民 谨劣,不能自达阙廷,依官吏家,迫将威严,不敢有挚。民既夺土失业,又遭蝗早 饥匮,逐遥东走,流离分散,豳、冀、兖、豫,荆、扬、蜀、汉,饥饿死亡,复失 太半。 后汉书安帝纪、皇甫规传等诸篇也多有引用潜夫论之处,足见其重要 的史料价值。此外,梁玉绳撰人表考时,大量引用潜夫论的志氏姓、五 德志诸篇,如: 少典取有蠕氏,名附宝,( 注:潜失五德忠“附作符) 感火电绕枢。( 注: 五德志) 孕二十五月,以戊己胬,生黄帝于天水。弱而能言,河爵龙颜,( 注:五 德志) 惰髯花瘤,身逾丸足。代炎帝氏,注:鬟五德志) 在位百年 一小段文字中便有多处引用潜夫论之记载,正如彭铎先生所畜:“考姓氏 之书,世本最古。继是有作,则节信此文及应劭氏姓篇、贾执英贤传之类, 卓尔见称1 4 l l 。一可见志氏姓、五德志篇在阐述姓氏源流史、宗族繁衍史、汉 前兴亡史等方面汇集了大量史料,为后人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 2 、保留专篇文献 潜夫论除阐述王符政治思想经济学说外,还保留了一些专篇文献。铡如第 十卷中的态氏姓篇,这是潜夫论中篇幅最长的一篇,也是王符运用先秦文 献及古史传说等来阐释我国古代姓氏起源、分支、演变、迁徙及分布历史等情况的 专论,是我国较早研究姓氏及家族系统的专著,为后人研究姓氏文化提供了极为宝 贵的文献资料。唐代林宝撰元和姓纂、宋代罗泌撰路史、郑樵通志氏族 略、清代陈廷炜揆姓氏考略、梁玉绳入表考等,都吸取了其中的成果。此 外,壬符的志氏姓作于异族入侵的年代,也有正汉人血统的意义。可是,也不 排除其宣扬门阀士族嵩贵血统之嫌,毕竟它变相地为豪强大族的联宗叙谱和维护封 建世系提供了历史证据,为姓氏文化研究中涂抹了浓厚的宗法色彩和尊卑有别的等 级观念,具有潜在的负面效果。 再如,五德志篇是王符以传统哲学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和周而复始的循环 变化来附会上古及汉代以前的兴亡史。其中,继承刘向、刘歆的五德始终学说,采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录了不少荒诞不经的纬书之说,将“五行”思想神秘化、人格化,试图通过“五行” 来寻找王朝兴替的原因,这使得他朴素的唯物史观误入歧途,是其思想学说中的糟 粕。但由于它保留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具有正史记载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我们研 究远古民族的文化渊源来说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