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内容摘要 中国的“儿童”是感应着世界思想解放的潮流,并基于自身社会现代化进程的 发展逻辑而被逐步发现的。晚清社会,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思潮的传播以及民族 资本主义的勃兴,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着急剧地变革,随着西学东渐, r x l 潮以及中国文学的逐步转型,再加上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在理论上的呼吁与倡导,以 及诸多先行者在创作与译述上的实践与示范,传统“父为子纲”的儿童观逐步呈现 出解体的态势,而有关儿童读物的创作与翻译及教育理论的输入与传播即为中国儿 童观现代化进程开拓出新的局面。“五四”时期不仅是人的思想大解放时期,也是 文的自觉大为提高时期,不仅是中国现代儿童观确立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 学的奠基时期。鲁迅、周作人的大力提倡、深入阐发:叶圣陶、冰心等的身体力行、 积极实践,有效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儿童观的迅猛发展。从2 0 世纪3 0 年代开始,由 于特定历史时期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以及中国数千年以群体为本位的传统文化的 巨大作用,使得“_ 7 7 1 7 1 t ”时期初生的“儿童本位观”被传统的“儿童教育观”所代 替。 本文将立足于中西儿童观念的宏观比较,希望能够通过论文的有效展开,全面 深入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现代化进程的理论阐释,同时结合对中国现代文学中 儿童形象与儿童性格较为详尽的论述以及有关作家、作品的具体解读,力图进一步 加深读者对于中国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理解。 【中文关键词】现代文学儿童观现代化进程 ! ! 里翌! ! 苎兰主些重塑塑墨垡垡些堡! 一 a b s t r a c t i nr e s p o n s et ot h eg l o b a lt e n d e n c ya n do nt h eb a s i so f t h ep r o g r e s s i nc h i n e s es o c i a l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v i e wo fc h i l d r e nb e g a n t ob ee x p l o r e d i nt h ec o u n t r y s i n c e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 r a d i c a lc h a n g e sh a dt a k e n p l a c ei ns p r e a do fw e s t e r nt h i n k i n gt r e n d sf r o mt h e r e n a i s s a n c ea n d t h e b o o m i n g o fn a t i o n a l c a p i t a l i s m t h r o u g h t h e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o f m o d e r nt h i n k e r s ,c h i n e s em o d e r nv i e wo fc h i l d r e nb e g a nt o t a k e s h a p e , w h i c h w a sf u r t h e re x p l a i n e db yl u x u na n dz h o nz n o r e ni nt h e “m a y4 “”p e r i o d y es h e n g t a o b i n g x i n a n do t h e rc h i l d r e n sw r i t e r s m a d ev i g o r o u se f f o r t s t o r a p i d l yd e v e l o p c h i n e s em o d e r nv i e wo f c h i l d r e n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p r o g r e s so fc h i n e s em o d e r n v i e wo fc h i l d r e n w a sa l s o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b yt h eu n i q u en a t i o n a l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t h e s i s a t t e m p t s t o p r e s e n t af u l la n dp r o f o u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c h i n e s em o d e r nv i e wo fc h i l d r e n b yc o m p a r i n gi t w i t h w e s t e r nv i e wo fc h i l d r e n m e a n w h i l e ,t h et h e s i si sd e v o t e dt od i s c u s s i n g i n d e p t ht h ec h i l d r e nc h a r a c t e r sa n di n t e r p r e t i n gi n c h i n e s em o d e r n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i n t e r p r e t i n g i nd e t a i l s p e c i f i c w o r k so faf e w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w r i t e r sw i t hav i e wt od e e p e n i n gr e a d e r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t h e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p h i l o s o p h ya n d c u l t u r e k e yw o r d s c h i n e s em o d e r nl i t e r a t u r e v i e wo fc h i l d r e nc h i n e s e s o c i a ln l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中国现代义学中儿童规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儿童并非仅仅指涉于一个生理群体。它更多地意味着一种文化集合,一个历史 概念。虽然,今天的现代人已经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认知,即儿童是作为与成年人 不同且具有自身独特情感、心理因素与行为方式的个体而存在的,他始终处于全方 位不断发展的状态中。他不仅具有着内在生动的精神生活与形之于外的文化活动, 同时还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各项需要的权利,具有人的尊严以及其它一切基本人权; 而儿童期也不仅仅作为成人期的准备,它同样具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对此 成人应当予以充分地理解,并能够主动参予儿章的精神生活与其他创造性活动,而 不应将成人文化无条件地加诸于儿童身上。但这种现代意义的儿童观的生成却经历 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进程逐步实现的,同时这种具有现代意味的儿童观的确立也标志着人类认识自我、 探寻自我的深入推进。 引言 在人类社会早期,尽管也曾有一些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已经朦胧地意识到儿 童期的存在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发现儿章与成人的根本区别,最终没有能够 将儿童的概念从完整的“人”的概念中分离出来。 在西方1 6 世纪以前,基本没有儿耄这一观念,人们也并不承认儿煮具有与大人 相对不同的独立性而是将其视为具体而微的成人,人们只承认短暂的幼儿期的特 殊性,认为:六岁以前的幼童需要成人的照顾,但6 岁以后的孩子便要加入成人社 会的行列,衣食住行以及工作都得与大人相同了。 1 7 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一书的出版即标志着人类正确 认识儿童的第一步。这本教科书第一次让欧洲人认识到教育儿童应该考虑到儿童的 接受心理与接受活动,而不再仅仅将其视作缩小的成人。随后英国哲学家、教育家、 思想家洛克于1 6 9 3 年出版了关于教育的考察,更大大推进了人们对于童年概念 的认识。在本书中,洛克集中阐发了一个核心观念儿童是珍贵的人的资源:刚 刚出生的儿童,其心灵就如同一张白纸,教育的责任便应该是把这张白纸填满,而 成人便是教育责无旁贷的承担者。因此一个无知的孩子则代表着成人的失败,它不 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洛克有关儿童的观点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社会儿童观的形 成,同时也积极影响着人类教育理论的发展。 进入1 8 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崛起、启蒙运动的发展,个性解放、妇女解放运 动逐步高涨,“儿童”随之被发现了。法国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则无疑以其卓 4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越的见底与系统地阐述在儿童发现的历史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1 7 6 2 年,卢梭出 版了他具有罩程碑意义的教育巨著爱弥尔。书中一反传统社会对儿童的种种歧视 与偏见,第一次提出“尊重儿章”的时代呼声,并郑重宣称:儿童不是一个缩小的 成人,儿童在心理与生理上都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儿童的重要性不是因为儿室 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是因为儿童本身就是重要的:儿童代表着人的潜力的最 完美的形式,应该让正确的教育使儿童自然感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书中并由此展 开了将作为自然人的儿童异化成理性的人的社会和文明的批判:“大自然希望儿童在 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 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 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 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事实上,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用处? ”( 1 ) 鉴于卢 梭对儿童理论的深入探究与敏锐洞见,许多学者在评价卢梭对于儿童观现代化进程 及教育思想的贡献时都将其视为“儿童的发现者”。 自此以后,人们对于儿章的研究日渐广泛与深入。如瑞士教育家裴司特洛齐开 启的有关科学方法实地考察儿童发展状况的研究:德国儿童教育家佛楼拜尔将儿童 视作一个发展过程的系统研究:美国教育家霍尔对儿童研究由个体转向群体的实 现。 随着有关儿童研究的日益深入与迅猛发展,终于使儿童从成人的阴影中解放了 出来,尊重儿童独立人格与特殊需求已经成为种共识。而中国的“儿童”也正是 感应着这样的世界潮流,并基于自身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逻辑而被逐步发现了。 从晚清社会开始,随着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思潮的传播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勃兴,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急剧地变革。先进启蒙思想家梁启超、黄遵宪等 荜路蓝缕的草创之功催生了中国现代儿章观的初步萌芽,而五四时期更有鲁迅、周 作人等大力提倡、深入阐发;叶圣陶、冰心等身体力行,积极实践有效推进了中国 现代儿童观的迅猛发展。 但颇具历史意味的是,如果进一步考察中国“儿童的发现”的思想轨迹,则不 难发现它明显异于西方的逻辑进程。西方儿童发展的总体进程,可以简单套用瑞典 著名社会文明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爱伦凯的历史名言:“1 8 世纪是人的世纪,1 9 世纪是妇女的世纪,2 0 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2 ) 但中国社会儿童的发现却是与人 的解放、妇女的解放基本属于同步的。另外,尽管晚清、五四时期,具有进步思想 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借用西方思想利器,勇于冲破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大 力倡导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博爱,发现了儿童的独立性与重要性,但在2 0 世纪早期 的中国,就其经济、生产力水平而言仍不能称得上为真正的儿童时代。也正因为这 种特殊的国情背景与发展逻辑造成了中国儿童观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独特性。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立足于中西儿童观念的宏观对比,希望能够通过论文的有效展开,全面 深入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念现代化进程的理论阐释,同时结合对中国现代文学 中儿童形象与儿童性格较为详尽的论述以及有关作家、作品的具体解读,力图进一 步加深读者对于中国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理解。 6 中国现代且:学中儿蕈戏的现代化进程 第一章晚清社会中国现代儿童观的萌芽与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成人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儿童不是被看作成人的预备,便是 被视为缩小的成人:童年期在人生阶段中的独立意义与价值根本上是受到人们忽视 的,而儿童自身的独立个性与心理情感也是被抹煞的。直到1 9 世纪末期,启蒙思想 家从民族危机感出发,基于应对外来势力的侵略与维护民族独立、振兴国家而开始 了大张旗鼓的启蒙运动。政治、经济的历史变革,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强大冲击,教 育开始从贵族之家走向平民,而落后的封建儿童观也随之发生动摇,趋于解体,具 有现代意义的儿童观开始蕴酿、萌动。 第一节晚清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最突出的体现便是儒家礼教核心“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的框范( 论语颜渊) 其中“子予”即为儿女要有儿女的样子。进一步 而言便是子女在父辈面前是没有自身权利与独立人格的,甚至自身的生存权都无法 得到保障,父亲掌握着子女生死予夺的大权。在这种基本儿童观的支配下,儿童独 立人格也就根本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而其独特的精神需求更谈不上受人重视了。 这种成人化儿童观的形成,追根溯源可以从中国封建社会其结构层面进行考察: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重血缘”和“家本位”的社会结构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结合 而成的,长期以来便形成了一整套森严的“长尊幼卑”的等级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 道德观念。长者是主宰,祖先的话就是法律,父对于子便有绝对的权威,所谓“父 令子亡,子不得不亡”。正是由于这种“祖先崇拜”、“长者本位”的道德伦理关系, 儿童便在家庭中没有正当的地位,他们的一切要求必定被漠视。 再则就其思想观念层面而言,中国传统社会始终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生命意 识,即把子女视为父母身体与精神的后代,亦是家族权利和财产的继承者,从而子 女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成人用以延续自己生命,达到不朽的终极手段。诚然,将自己 的子女作为生命延续并没有错误,但仅将其视作个人依附品或达到延续香火的手段、 工具则不免悲哀。于是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意识里,儿童的存在便自 然被演绎为上辈与下代生命延续与生生不息的家族传承象征,而长辈对儿童的关爱 也就并非是建立在对儿童平等人格的尊重方面,却是更着重小孩作为自己生命传承 的延续;就父辈而言,生儿育子更多寄予着早尘贵子、光耀门厅的功利意念:在母 亲则因为“丈夫在世,母以予荣,丈夫去世,母即从子”的特殊命运,更视其为自 己的人生依靠。说到底,儿章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终究只是作为封建人格依 附关系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根本不存在独立的人格与社会地位。 ! ! 旦翌垡兰兰些童塑堕里! ! 些丝堡! 此外,与之紧密相联的便是封建教育x , i ) d 童活泼天性的束缚与禁锢。应该况, 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及文化典籍里,特别是其 多姿多彩的口头传说中是不乏新鲜活泼、趣味横生的关于儿童的读物与作品的,比 如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口耳相传、妇孺皆知的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字文等, 但这并不能说明有关儿童的读物与作品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应的地位,实际 上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围于“成人化”儿童观的成见,人们对于儿煮的教育观 念及认识宗旨仍然是功利性的。郑振铎曾于1 9 3 5 年出版的中国儿童读物的分析 一书中,对此做出过深刻的总结,尽管其中某些观点囿于时代的特殊背景与局限性, 显得比较偏颇,但总体评价也可谓是切中要理。书中指出:“在旧式科举制度不曾改 革以前,中国的儿童教育简直是谈不上的。假如说是有教育的话,不过是:注 入式的教育,顺民或忠臣孝子的教育而已。以养成顺民或忠臣孝子的目的,而以注 入式的教育方法为一成不变的方法。对于儿童,旧式的教育视之无殊成人,取用的 方法也全是施之于成人的,不过程度略浅些而已。他们要将儿童变成了小大人 他们根本蔑视有所谓儿童时代,有所谓适合于儿童时代的特殊教育。他们把成人 所应知道的东西,全都在这个儿童时代具体而微的给了他们了;从天文、历史以至 传统的伦理观念,无不很完整的给了出来。”( 3 ) 其中神童诗可谓便是其中的典 型体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即使到了2 0 世纪 3 0 年代,尽管以儿童为本位,顺应儿童自身智力发展与情感需求而施以适当的教育 和读物已成为先进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与倡导,但仍有相当保守势力依然妄图对之 加以干扰。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于1 9 3 1 年2 月咨请教育部“改良学校课程”时,便 强烈要求课本不能采用童话的体式,咨文说:“民八以前,各学校国文课本,犹有文 理:近日课本,每每狗说、猪说、鸭子说以及猫小姐、狗大哥、牛 公公之词,充溢行间,禽兽能作人言,尊称加诸兽类,鄙俚怪诞,莫可言状。”( 4 ) 此咨文还于当时引发了一场关于鸟言兽言是否可取的大论争,鲁迅先生也曾参 加了当时的论辩,可见传统文化中有关儿童教育观的根深蒂固与迂腐可笑之处。 综合考察,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传统儿童观念是“成人化”的,且具有 极强的 工具主义色彩。在这一意识里,儿童只是作为附属于成人的工具,其自身的 特殊性及发展个性基本上是不被承认,受到忽视的,尽管也有部分敏锐的思想家先 后提出“子不孝,父子过”、“慈幼”等观点,但就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来看, 这种工具主义的成人化儿童观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直到近代,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 萌芽与发展,接受了西方有关个性解放思潮的冲击洗礼,人们才逐步对儿童和儿童 教育问题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对儿童的独特价值也才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关注。 中国现代义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节j , bm j l 童读物与教育小说的大规模译介与改编 晚清西学东渐热潮中儿童读物及有关教育小说的译介不仅成为启蒙思潮的重要 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儿童观的树立开创了先锋。活跃于晚清译坛的许多著 名翻译家与启蒙思想家、文学家都曾涉足其问。如林纾就曾先后译介了伊索寓言 ( 1 9 0 3 年) 、海外轩渠录( 1 9 0 6 年,现译为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却而司迭 更斯原著贼史( 1 9 0 8 年,现译为查理狄更斯雾都孤儿) 。周桂笙的两卷新 庵偕谭( 1 9 0 3 年由上海清华书局出版) ,集中翻译了外国的童话及寓言,其中卷一 中的一千零一夜5 5 、渔者均节译自阿拉伯童话名著天方夜谭,卷二中包括了 猫鼠成亲、狼羊复仇、乐师、蛤蟆王子5 5 、林中三人5 5 、狼负鹤德、十 二兄弟、狐受鹅愚、某翁、猫与狐猫、缶鼎问答、熊皮、公主5 5 等, 系译自伊索寓言、格林童话、豪夫童话等书。包天笑则以著名的“三记” 即馨儿就学记( 1 9 0 9 年) 、埋石弃石记( 1 9 0 2 年) 、苦儿流浪记( 1 9 1 2 年) 三部被称为“教育小说”的译作而在译坛独树一帜。其中的馨儿就学记便是意 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苦儿流浪记则是法国马洛的同名长篇小说。尽管 “三记”中有某些地方曾被译者有意删节、改造,甚至牵强附会地在书中进行了封 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宣传,但仍受到了当时大量儿章读者的喜爱,其中仅馨儿就学 记便曾发行数十万册,一时大为风行。周作人也曾于1 9 0 4 年女子世界上发表 了自己译著的侠女奴5 5 ( 天方夜谭中的阿里巴巴故事) ,并于1 9 0 8 年与鲁迅合 译的域外小说集( 3 7 篇) 中翻译了英国淮尔特( 王尔德) 的著名章话安乐王 子。梁启超也曾于1 9 0 2 年翻译了十五小豪杰5 5 。鲁迅则早于1 9 0 3 年便将法国著 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月界旅行介绍到中国来。另外1 8 9 8 年曾连载于无锡白 话8 1 i 5 5 由梅侣女史翻译的海国如喻( 即伊索寓言) 也曾一时脍炙人口。 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流播,资产阶级教育观与教育方式也被陆续引进。这 种着重发展个性、强调儿童本位、鼓励个人奋斗、倡导博爱平等的教育思想对泯灭 儿童天性、束缚其自由发展的封建教育不斥为一种有力的冲击。首先发表“教育小 说”的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刊物教育世界,其发表的第一篇教育小说即为卢骚 的爱弥儿,刊于第五十三号,1 9 0 3 年出版,题名为爱美耳钞,篇首有荚国维廉 彼固撰写的( 爱美耳钞) 序及卢骚的自序,篇末附有卢骚传略及爱美耳评论。 爱弥儿作为世界思想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来描写的小晚, 书中对儿童独特个性的理解、对儿童天性的强调成为西方近代儿童观的主旋律。它 的翻译在我国儿童观现代化进程上具有重要意义。 除外国寓言、童话、冒险、科幻小说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外国儿童小说如伦 理小说、政治小说、侦探小说也曾在本世纪初被翻译到中国,并广为流传。外 9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国作品的大规模译介,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文思潮的现代化转型,同时也有力地推动 了中国儿童文学作为独立门类出现于现代文坛的历史进程。于是,借助着这股强大 的译介风潮,中国儿童观开始逐步转型,并走向现代化。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尽管当时译介规模盛大,涉及领域驳杂,但仍可从中看 出强烈的主体选择色彩:总的来说译介是以爱国主义思想陶冶童蒙为宗旨的。一般 而言,早先的译介因为受到西学为用的影响,目的在于改良社会、促进启蒙、开发 民智以励国人警省,因而爱国、教育、科学等题材译介的最多。而后发展为对儿童 读物本身价值的认识,开始注意到儿童读物在儿童生活、儿童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注重于儿童读物的文学价值与儿童情趣,有意识吸取外国文学营养。林纾曾在其有 关儿童读物的译著按语中反复提及,申诉了爱国启蒙的译介初衷,如在其译著童 子一则中指出:“教童子无他长,先语以立志”( 5 ) ,这里“志”便是指先要立志 成栋梁之材,以期献身祖国,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这种基于人们对所译作品内容 的选择以及期望所译作品能直接有益于变革现实的迫切心- 晴的强烈主体选择倾向, 固然受制于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但同时也间接地反映出我国“文以载道”传统的 历史惰性,从中亦可预见后来日益成熟的中国现代儿童观的些许特质。 总而言之,随着西学东渐的风潮以及中国文学的逐步转型,晚清外国儿童读物 的译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尽管当时的译介主要偏重于作品的功利价值,注重 其是否能够激励人们奋起,从而塑造新形象以振兴国家,译介的作品基本也以注重 社会教育、提倡冒险精神和呼唤科学幻想类别为主,缺乏对于儿童读物在儿童生活 与儿童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自觉意识,但无可否认,这股评介风潮对后来中国现代 儿童观的确立的确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第三节重视儿童、倡导为儿童创作的舆论萌发 1 9 0 2 年,近代资产阶级报刊杭州白话报发表了题为儿童教育的专论, 指出:“儿童譬如花木,儿童智识初开的时候,就譬如花木萌芽初发的时候,花木匠 栽培花木,就譬如训蒙师教导儿童。儿童幼时智识,至老不忘,教师最好把那些爱 国的故事,为人的箴言,替儿童演说,就可以养成儿童爱国心,陶铸儿童天良性”。 并颇为醒目地指出“少年乃为国之宝,儿童教育休草草”( 6 ) 这种将少年儿童看 作国家的宝贵财富,提出要像精心育花一样注重儿童教育的主张对数千年来蔑视儿 童、束缚儿童的封建思想无疑是一种有力的声讨。1 9 0 8 年,著名翻译家徐念慈在余 之小说观中迸一步提出t ) l 童教育的方向性,显示出我国近代儿童观逐步转型的 可喜迹象。他号召当时的译著家,应当留意专出一种小说以供高等小学以下的学生 加以观摹。其旨趣“则取积极的,毋取消极的,以足鼓舞儿童之兴趣,启发儿童之 o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智识,培养儿童之德性为主。如是则足辅教育之不及”。( 7 ) 尤值一提的是,在近代社会有关重视儿童教育与倡导为儿童创作的舆论宣传中, 梁启超则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为了社 会启蒙以及文学的革新与发展,在广泛译介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推 进了中国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受西方资产阶级有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批判传统思想、 揭发社会积弊、宣传新学思潮、鼓吹政治革命的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于儿童的全新认 识。在卢梭学案一文中他便直接继承了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名言“人是生 而自由的”( 8 ) ,说:“彼儿子亦人也,生而有自由权,而此权,当躬自左右之,非 为人父者所能夺也”。( 9 ) 在接受西方有关启蒙思潮影响同时,梁启超还结合自身国 民性的思考进一步批判了“父为子纲”腐朽落后性,从而将儿童提升至“重塑国民 性的起点”的高度,并将唤醒儿童读者纳入其改良主义文学运动的轨迹中,赋予了 儿童新的历史使命与政治使命。1 8 9 8 年,为了维新变法的需要,梁启超于清议报 发表了作为其“小说界革命”理论准备的译印政治小说序一文,在分析了欧美 各先进国家进行政治变革的经历后,紧接着指出小说乃国民之灵魂的观点,并将儿 童读者直接视为宣传维新的重要途经,指出:“在昔欧洲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 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以经历,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于小说。于 是彼中辍学之子,黉塾之暇,手之口之,下而兵丁、而市侩、而工匠、而车夫马卒、 而妇女、而奄孺,靡不手之口之”。( 1 0 ) 正是由于具有了向儿童宣传自己政治主张 的目的,梁启超一方面积极译介了有关外国的儿章读物,如他自日文转译了法国作 家焦士威尔奴( 现译为儒勒凡尔纳) 的十五小豪杰,另在其主编的新小说 上还曾陆续发表了供少年儿童阅读的小说如肖鲁士( 儒勒凡尔纳) 原著,南海卢 藉东、东越红溪生合译的海底旅行,南野浣白子译述的( - - 勇少年,上海新庵 ( 周桂笙) 译述的水底渡节等作品。 这些读物的译介其现实目的即在于向国人昌明科学的作用,激发少年钻研科学 的兴趣。据后来许多人回忆说:“我们曾在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上,看见了福 尔摩斯包探案的变幻,又在新小说上看见了焦士威奴所做的号称科学小说的 海底旅行之类的新奇”。( 1 1 ) 周作人也曾忆及:“我在南京的时候所受到的文学 的影响,也就是梁任公的新小说里所载的那些,主要是焦士威奴的科学小说”。 ( 1 2 ) 由此可见梁启超有关儿童认识与教育理论倡导的巨大影响。尽管当时梁启超 的这种对儿童认识带有其浓重的启蒙色彩。但它对儿童人性的理解,尤其是对其人 权的尊重不仅挑战了积袭深重的“父为子纲”的封建伦常,更是将人们对于儿章的 认识推进了一大步。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第四节晚清有关儿童作品的创作 作为思想启蒙实践的有机组成,近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都十分丌关心年幼一 代的精神食粮,并以各自独特的艺术实绩为中国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他们一方面译介了国外有关儿童文学读物及教育理论,同时还专门为广 大少年儿童创作了一些适合儿童讽诵的诗歌。比如作为“诗界革命”领袖的梁启超 便曾以诗歌的形式专门为少年学生创作了爱国歌四章( 载新小说第一卷第 一号) 、黄帝歌四章( 见饮冰室诗话故乡一二0 则) ,这些诗作旨在培养少 年热爱祖国的情感,以激发少年自尊、自强的精神,虽然含有宣传改良思想的明显 意图,但表现形式仍可为少年人接受,并曾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很受少年学子欢迎。 他还曾创作了专供学校毕业生歌咏的终业式四章( 见饮冰室诗话第一二o 则) ,用语浅白通晓、意气风发,读之颇觉琅琅上口,亦亲切感人:“国旗赫赫悬当 中,华旭照黄龙。国歌肃肃谐笙镛,汉声奏大风。借问仪式何其隆? 迎我主人翁。 於乎! 今日一少年,来日主人翁。”( 1 3 ) 诗中不仅反复歌咏了祖国的丰饶、光 辉历史,亦即包孕了告诫少年自小要勤于学业,力图报效祖国的思想,也反复强调 了自信自尊,珍视民族传统文化以立志高远,方可肩负拯救祖国、复兴民族的重 任这些有益的规范,明显地突出了对于儿童少年地位的有意重视,对于当时的 少年无疑是具有极大的鼓励和鞭策作用的。 粱启超不仅身体力行,同时还呼吁更多的诗人能够努力从事于儿童诗歌的创作。 他曾对江苏( 江苏籍留东学生1 9 0 3 年在东京创办的反满革命刊物) 上刊载的可 供儿童歌咏吟诵的学校歌游春、扬子江、秋虫等大为赞赏,极为推重,并 谓之矣“中国文学复兴之先河”。( 1 4 ) 并曾在其饮冰室诗话中全文引录了黄遵 宪创作的儿童诗歌小学校学生相和歌十九章,称其为“一代妙文”。同时他还在 自己主编的刊物上大力倡导儿童诗歌的创作,为中国近代儿童观的发展作出了可贵 的贡献。 当时在广大少年中广为传唱的还有黄遵宪的出军歌四章、幼稚园上学歌、 张敬夫的警醒歌四章、剑公的新少年歌、自由篇主人的爱祖国歌、珠海 梦余生的劝学、杨良的黄河、扬子江等篇章,其中以黄遵宪较为著名。他 早年以“人境庐主人”为笔名创作的幼稚园上学歌最早发表于日本东京出版的 新小说第三号上,全诗共十节,诗人以平易通俗的笔调、摹拟幼童的口吻,抒 写出他们初上学堂、渴求知识的欢愉心情,诗句清新优美、稚趣盎然:“春风来,花 满枝,儿手牵娘衣。儿今断乳儿不啼。娘去买枣梨,待儿读书归。上学去,莫迟之” ( 1 5 ) 作为中国近代创作儿童诗的先行者,黄遵宪对于儿童教育理论的倡导及亲历 实践促进、推动了近代诗人开始关注教育并着手创作儿童诗歌,同时也启发了人们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对于儿童的童心、个性的再认识。 基于国势发展与宣传的需要,曾志阂、李叔同的儿童歌曲,也曾在各地城乡尤 其是在小学校里广为流传,并施以深刻的影响。恕不能祥述。 第五节专门刊登有关儿童作品的舆论阵地 随着近代出版业、印刷业的发展,专供少年儿童阅读欣赏的报刊丛书不断涌现。 其中以中国近代最早的儿童刊物小孩月报,最早的儿童报纸童子世界、最早 的儿童读物章话丛书等著名。下文将对之一一评述。 小孩月报于1 8 7 5 年出版于上海,其宗旨在于“企图影响少年儿童的心灵” ( 1 6 ) 作为我国最早的画报,也是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尽管该刊物系美教会学校 所创办,主旨在于宣讲基督教教义,但刊物中仍有不少启迪儿童思想与智慧的内容, 同时也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科学知识等方面起到了有益的启蒙作用。其中传授科 学文化知识的内容,即包括天文方面的日蚀、月蚀、潮汐现象等,也有对各国进行 游历的简介,其形式简明、生动,有助于促进少年儿童科学意识的觉醒,培养科学 的探索兴趣,提高了对于世界的认知。同时该刊物还刊登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寓言, 如鸦狐、蛇龟较胜、农人救蛇等,并曾发表了少量的文学作品。小孩月报 自创刊,至1 9 1 5 年易名开风报,共出版了近四十卷。它是中国近代历史最悠久 的儿童报刊,深受当时小读者的喜爱,并被时人载以“启蒙第一报”之美誉,在思 想、文化乃至科学方面的启迪作用是应该为后人所谨记的。 童子世界,据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胡从经先生考证,它是清术上海革命 组织爱国学会所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儿童报纸,其自j t r 时间为1 9 0 3 年。其创刊号首版 便刊登了钱瑞香的论童子世界,开宗明义地阐发了它旨于宣传革命的办报宗旨: “中国之人,莫不日国将亡矣。国将亡矣,不闻有一人能兴之也吾谓此责任尽在 吾童子。振兴中国者,非十余岁之童子所能为也,必先求学问,学问既成,然 后为之,何忧乎。然则二十世界中国之存亡,实系于吾童子之乎矣。则虽谓二十世 纪之世界为吾章子之世界也办宜。”( 1 7 ) 其中的论说或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或直示国家危在旦夕的命运,或公丌提倡资产阶级制度的先进性,表露出对于国家、 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童子世界也刊发了许多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抒写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内容的文章,则着意于翘首企望儿童肩负起复兴民族,国家 的大业。总之童子世界作为中国第一份儿童报纸,又曾作为辛亥革命前资产阶 级革命派重要的舆论工具之一,它的编者、作者与读者所发挥的启迪童智、警省国 人,宣传真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传统仍值得我们后代予以敬仰。 童话丛书是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读物。1 9 0 8 年1 1 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得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风气之先,也受日本岩谷小波编印的御伽新的影响骋请孙毓修编辑了童话丛书。 从而宣告了最早的儿童文学读物的诞生,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对儿童和儿童读物观念 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童话丛书自1 9 0 8 年1 1 月开始出版,直到1 9 2 3 年9 月( 含再版) 历时十五 年,共出版了三集计一百零二种作品,在民国成立以前便出版有无猫国、( - - - 问 答、大拇指、小王子等近二十种。在这些作品中,据有关学者统计作品的编 译,改写的有六十余种,中国历史故事也多达三十六种,其中夏尔贝洛的红帽子、 玻璃鞋、睡公主、格林兄弟的大拇指、三王子、安徒生海公主、斯威 佛特的小人国等尽在其中。孙毓修为童话丛书作的序中曾集中阐述了 “成人社会应该认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的人,儿童需要属于自己的特殊文 学,由成人社会为儿童创造的文学”的观点,指出:“西哲有言:儿童之爱听故事, 自天性而然。诚知言哉! 盖随儿童之进步,以为吾书之进步焉。意欲彼此以为 群学之先导,后生之良友,不仅小道,可观而已。”( 1 8 ) 又语:“儿童七八岁, 渐有欲周知世故、练达人事之心。故各国教育令,皆定此时为入学之期,以习普遍 之智识。吾国旧俗,以为世故人事,! l b - j l 童所急,吾国之旧小说。既不能足为学问 之助,乃刺取旧事与欧美诸同之所流行者,成童话若干集,集分若千编”。( 1 9 ) 在 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尽相同的审美心理与需求的同时,孙毓修还对儿童读者在年 龄上加以区分。他认为童话丛书的第一集的读者就为七、八岁之童子第二、 第三集的读者当是十或十一岁之童予,并特意在每种童话正文之前撰写引言以助于 儿章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如此尊重儿童、服务于儿章读者的精神已经毫无疑问地具 备了近现代儿童观的某种自觉性与现代性。 当然囿于传统文化延袭的惰性影响,童话中不免带有旧思维痕迹,比如孙毓 修在编译故事的过程中,都在故事的后面赘之以教i j ij 的尾巴,宣传一些圣经贤传的 大道理,但其选编的故事的确曾强烈地吸引了那个时代的儿童读者。赵景深先生便 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儿时也是一个孙毓修迷”( 2 0 ) 。而其丛书中的大拇指一 集也在短短十几年之中重版达十四次之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少年读者对其的 热烈欢迎程度。 除此之外,比较有影响的还有蒙学报、中国白话报等。其中蒙学报 则可算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时间较早而且专门以儿童为对象的干0 物。其创办者本 是成立于1 8 9 7 年的蒙学公办。从内容方面而论,蒙学报主要致力于新学思想的 启蒙,其编者、作者不仅利用刊物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还利用西欧各国的史实 与时事,编写了许多鼓励少年儿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热爱科学、自强不息等精 神的故事,并译介了一些外国的童话、寓言。可以说蒙学报的创办在一定意义 上实现了由曾广铭、叶瀚等创办的蒙学公会的宗旨,即“连天下心志,使归于群, 1 4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宣明圣教,开通固蔽。立法广说新天下之耳目。为图器歌颂论说,便章蒙之讲习。 端师范,正蒙养,造成才。( 2 1 ) 浚报系综合性周刊每期,共分上下编,上编注明 供五至八岁j l 童阅读。分文学类( 如识字法、中文读本书、文学初滓等) 数学类( 如 加减乘除浅理等) ,智学类( 如释物类、中文修身书、西文比类学等) ,史事等( 如 世代年号表) ,舆地类( 如中国府厅州县名歌等) :下编注明供九至十三岁儿童阅读, 分文学类( 如中文释例、西文教授法等) ,数学类( 如第二层诸分法) ,智学类( 如 事类释) ,史事类( 如古代通史演义) ,舆地类( 如甄洲水流说略、欧罗巴洲所事图、 舆地启蒙等) 。本刊内容纷繁、兼及文学、数学、博物、历史、地理等门类,在很大 程度上丰富了当时少年儿童读者的心灵世界与精神生活。 中国白话报尽管作为近代积极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刊物,但白话报的 编者仍颇为重视儿童及儿童文学,把它作为革命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创刊号 ( 1 9 0 3 年1 1 月出版) 的发刊辞中便曾开宗明义指出将专为儿童读者在本刊开 辟“歌谣”专栏,并加以说明道:“孩子们虽然不会唱戏,却也很喜欢唱唱歌,傥然 有各种好玩的歌谣教孩子们唱唱,也着实可以长进他的识见,畅快他的性情, 因为那唱歌比念书容易些,又是很好玩的,又是容易记的。如今这报上也做了好几 首如歌谣,拟把各位阿哥姑娘们唱唱,虽是些俗语,却比那寻常的+ j l 谣好的多了”。 ( 2 2 ) 中国白话报还曾连载了白话道人的论文小孩子的教育一文,阐明了较 为开明的儿童教育观,其中特别提到了要利用“文学教育”这一特殊手段来对儿章 进行鼓动、陶冶。其中还发表了一些诸如青少年兄弟、告幼年娣妹等可供儿 童阅读的诗文,旨在灌输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尽管其主题多以反侵略、爱祖国、 抗专制、争女权为主,试图将儿童纳入革命宣传的对象,藉以激醒其爱国热情,具 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但这种认识毕竟打破了以往传统儿章观的成见、陋俗,其成绩 也是值得首肯的。 同时在江苏、新民丛刊、新小说上亦曾刊载了儿童诗歌,还曾出版了 有关专集,如教育唱歌系( 曾志闵编) 、最新妇孺唱歌集( 1 9 0 0 年出版) 、改 良唱新教科书( 1 9 0 7 年出版) 以及最新醒世歌谣( 痛国遗民编,1 9 0 0 年初版) 等。其中这些谣曲歌诗或以启蒙少年儿童牢记国耻,激扬爱国热情为主;或着重阐 发振兴国邦,学习外来文明的重要意义,告诫国人切不可盲目崇尚欧风。同时也有 一些刊物还开辟了新童谣专栏,发表专供少年儿读诵读吟咏的作品,如文明种、 斗教国、好江山等,以童谣的形式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问题作出了有益 的尝试,并热烈倡导少年儿童振作精神发奋图强以兴国家、成富强,可以说这些诗 谣中对新生力量的推重与希翼强烈表达出对于少年儿童殷殷热望与希翼,同时也对 儿童的地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与认同,不仅是对传统儿童观的沉重反击,同时也预 示着新的儿童观的萌生。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总而言之,晚清社会随着西学东渐风潮以及中国文学的逐步转型,再加上梁启 超等有识之士在理论上的呼吁与倡导,以及诸多先行者在创作与译述上的实践与示 范,传统“父为子纲”的儿童观逐步呈现出解体的态势,而有关儿童读物的创作与 翻译及教育理论的输入与传播即为中国儿童观现代化进程开拓出新的局面,同时也 为五四中国现代意义儿童观的确立作了充分的蕴酿与准备。而晚清社会,中国现代 儿童观的萌芽也明显受到了外国近代文化的影响,带有鲜明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刻 印记,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现代儿章观的萌生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熏陶下 成长起来并逐步走向成熟的。而千万个少年儿童也正是汲养着世界进步文学养料 而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所以可以这样总结:中国儿童观是经过数千年曲折缓慢 “的发展历程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急剧变革的时代潮流中,在民族民 主革命思想的冲击与欧风美雨的影响下,终于在中国近代文坛开始振兴。先驱者们 筚路蓝缕的草创之功,促成了近代儿童文学令人鼓舞的进展。虽然从历史演进的角 度考察,它还是处于尝试性阶段,在艰难的探索中起步,但它毕竟丰富了晚清一代 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封建正统文化,同时也为五四以 后迅猛发展的现代儿童观的转型作了必要的准备。 6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 第三章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儿童观的确立与发展 五四时代,作为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吸纳新潮,脱离旧套”( 鲁迅语) 的时 代。“五四”时代的启蒙主义者,高扬“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主义发 起猛烈进攻,鼓吹个性解放,要求人格独立,一时形成汹涌的时代风潮,在这一思 潮的冲击下,中国数千年来天经地义的传统意识和价值观念开始动摇崩溃,“儒家三 纲之说”土崩瓦解,作为祖国之未来的儿童问题,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受到 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直接催生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的文学”。教育界、知 识界普遍开展了儿童教育新途径的探讨,呼吁人们把年幼一代从封建樊笼中解放出 来。作为当时重要的舆论阵地,新青年在1 9 1 8 年1 月刊出征求有关妇女问题和 儿童问题的文章的启事,其中还特别指出儿童的重要地位以及儿章文学应是教育问 题之一等内容。同年5 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出了第一声“救救孩子”的振聋 发聩的呐喊,热切希望新的代成为人的萌芽。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于五四爆 发前三年来华演讲,积极宣扬“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对当时中国社会各界都 带来了广泛影响,极大地冲击着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旧的儿童观。 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也热情鼓吹并积极推动着中国儿童观的现代化进程。由 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主持编辑的新青年最先登载了安徒生、托尔斯泰、棱 罗古勃等的童话,鲁迅、胡适、沈尹默等都发表了反映儿童问题及有关生活的白话 诗。陈独秀明确指出了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在其风气的感召下,五四思想启蒙运动 还正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儿童文学运动”:有理论( 周作人、郑振铎、郭沫若、 严既澄等对儿童问题与儿童文学的倡导与研究) ,有刊物( 儿童世界、小朋友、 少年杂志等) ,有著译家( 鲁迅、周作人、赵景深、黎锦晖、赵元任等) ,有代 表作( 稻草人、寄小读者) ,有推动其发展的出版机构和文学社团( 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新青年等) 等,一时儿童和儿童教育成为全社会为之瞩目的对象,中 国的儿童被发现了,自此,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儿童观正式得以确立。“儿童的发现” 不仅直接引发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而且对中国现代文学乃至现代文化观念 的发展进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一节五四时期中国儿童观现代化进程之 历史逻辑与文化契机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构成的文化气候到中国现代儿童“被发现”及儿童文 学理论批评走向自觉的文化现实,除去前文提到的有关晚清社会的舆论倡导与外国 文化思潮的冲击影响外,还隐含着深刻的历史发展逻辑和文化过渡环节的。其中最 1 7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工智能开发工程师中级面试模拟题与答案详解
- 2025年黄浦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美容美发师实操模拟题及答案
- 中小学教学课件案例
- 2025年物资储备管理局招聘面试中的团队合作问题解析与应对技巧
- 2025年初中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备考策略
- 2025年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工面试指南与预测题
- 2025年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中级考试要点解析
- 2025年山东省聊城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野村-中国医疗保健:跨国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业务总结 China healthcare MNCs2Q25 China results summary
- 学习解读《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T223-2025课件
-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课件
- 感冒急性鼻炎护理
- 2025《安全生产法》培训课件
- 上门灭蚊合同协议
- 2025报关单填制规范
-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缓刑解除矫正个人的总结(范文模板)
- 2025年中医经典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胸痹心痛护理个案
- 现金入股协议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