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经济与世界 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有效配置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汇率走向市场化不仅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 市场必备的条件。 汇率实质上就是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在全球经济资源都越来越依赖市场来实 现合理配置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要准确反映我国与别国之间的物价对比情况,首 要条件是在国内要建立起一套能够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产品的生产成本、市场 供求力量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合理的价格体系,这就要求市场参与主体必须是独立的 产权主体,这样无论在产品市场上还是要素市场上所有的经济资源都能通过市场实 现最优配置。然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现在,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的国有经济体由于产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依然没有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生 产要素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真正的要素市场尚未建立,这都将成为市场化价格体 系建立的根本性障碍,最终制约汇率市场化。 汇率的市场化也离不开一个可以自由进行外汇交易的外汇市场,我国对外汇市 场过多的管制实际上阻碍了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的形成,这种管制实质上是对交 易主体财产处置权的剥夺。正因为交易主体没有获得完全产权,从而不能成为独立 的产权主体,所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汇率远非市场化的汇率。 所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涉及到两个层面,一个是基础的产权制度层面, 包括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生产要素产权制度的改革;另一个是汇率制度的改 革,包括赋予外汇交易主体更多的兑换自由和交易自由。 关键词:关键词:产权 产权制度 汇率市场化 ii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enlargement of our countrys opening economy ,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a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lose, the desire to seek a more effective disposition of economic resource globally also become more intense, the exchange rate toward the marketability is not only the intrinsic request of our countrys deepening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but also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 the exchange rate is the ratio of a countrys price level to the other in ess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global economy become more and more relying on market to dispose economic resources, the rmb rate must reflect the ratio accurately between the price level of our country and that of other country, the first condition is there must be a serial of prices inside our county that be able to reflect fully the scarcity degree of resources, the cost of production, the strengths of supply and demand on the market as well as consumers preferences, which requests that the market participants must be independent main bodies of property rights, therefore all the resources can achieve optimal disposition through market on both product markets and element markets. although the reform of chinas economy system has been carrying out up to now,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at still occupy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our countrys economic system ,have not become the independent main bodies of property rights, for the problem of property rights has not obtained basic solution; the true element markets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due to elements property system is imperfect ,these will become the fundamental barrier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able price system, which will restrict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finally. the marketization of exchange rate can not leave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where iii the market participants can trade foreign currency freely, excessive market controls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have in fact hindered the form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 the true sense, the controls are actually deprivation from main bodies of property rights. it is because that the main bodies o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have not obtained the complete property rights, they can not become independent main bodies of property rights, therefore the exchange rate based on this form is far from marketable exchange rate. therefore,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rmb exchange rate involves two aspects: one is the reform of fundamental property system, including the property rights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at of elements; the other is the reform of exchange rate system, including free convertibility and more free to foreign exchange transactions. key word: property rights property rights system marketization of exchange rate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 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1 1 绪绪 论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1978 年至 2005 年的 27 年间贸易总量增长了 68 倍, 彻底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贸易与 投资双缺口的局面,在为我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的同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 “引擎” 。然而,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外资的大量涌入,我国的国 际收支持续性地出现双顺差,并且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 加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不断加大。人民币究竟该不该升值?升值能否改善持续的双 顺差及宏观经济的失衡问题?如果需要升值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是通过改变汇率制 度改变名义汇率还是以通胀的方式实现实际汇率的升值?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宏观经 济领域的热点议题,引起了国内外经济界乃至政治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理应对经济热点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更多的思 考,因为热点的背后显示着它的重要性,因为外在的失衡是经济结构和制度不合理 的体现,找到了不合理因素是扭转失衡格局的必要条件。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 过程当中,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经济资源将在全球范围内配 置以寻求更高的使用效率;汇率作为联系国内外价格体系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 喻。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不断走向开放是我国 经济的必然走向。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又要避免国外 经济波动对本国的冲击和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所以完善汇率制度是我们必须 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汇率制度也不断地由计划走向市场,市场在人 民币汇率决定中发挥的力量越来越大,应该说汇率的市场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提到 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人们经常讨论的是外汇交易的市场化和外汇市场管制的减少, 我认为汇率的本质就是两国之间价格的比率,只有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基本实现市 2 场化以后汇率市场化才有其实现的基础;而产品和要素要通过市场交易定价的根本 前提是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产权制度的改 革过程,是经济主体产权不断完善并以市场来配置资源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在继续, 我们的产权制度还存在不少阻碍经济进一步市场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也必然会影响 到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应该说独立的产权主体是汇率市场化的先决条件,所以本 文的题目为:从产权视角分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 论文写作的意义如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要做出进一步 的调整,在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情况下,汇率制度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因为现在我国的一大批外向型企业在创造效益、解决就业等方 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汇率变化过于激烈势必对这些企业造成冲击,通过乘数作 用进一步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了确保汇率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 我们需要从产权这一深刻的层面认识汇率问题,找出汇率进一步市场化存在的产权 制度方面的制约因素,为完善汇率制度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1.2.1 关于人民币是否升值的观点回顾关于人民币是否升值的观点回顾 第一种观点:人民币采取盯住美元的政策,由于美元 2002 年以来在不断贬值, 人民币事实上跟随贬值,对其他国家形成了不公平的贸易环境,人民币汇率应该实 现较大幅度的上调。支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国外官员和经济学家,他们的理由如下: 1)1997 年至 2001 年,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状态, ,1997 年 10 月我国零售 商品价格指数开始出现持续下降 , 1998 年 2 月,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开始出现下降。 此后,有关通货紧缩的问题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2002 年以后,一些国外学者提出, 由于中国特定的汇率制度,中国正在通过对外贸易将国内的通货紧缩向国外转移, 即所谓“输出”通货紧缩。 2)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已经超出了稳定汇率和增加外汇储备的目的, 对外汇市场的控制已经使人民币和美元汇价严重偏离均衡水平,这种干预是有损公 3 平的。比如,少部分美国学者就认为,中国政府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美元,人为 地维持人民币的低汇率,造成对贸易伙伴的损失。 3)中国人为控制汇率的结果,使得中国的出口商品在价格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以美国为例,美元贬值本应有助于美国制造商在全球贸易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 额,并减缓美国贸易顺差的增长。但是由于中国采取了事实上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 度,形成了美元与人民币同升同贬的态势。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美国的贸易逆差 国。 4)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水平较快,同时国际收支顺差加速增长,外汇储备也急 剧增加。按照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理论人民币也应该升值。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主张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他们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是 改善中国的外部失衡问题的重要手段。梁红(2007)的观点就是,人民币汇率调整: 越晚动,越慢动,越被动;人民币是被大幅低估的,而且是被大幅低估的,所以她 主张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以改善巨额贸易顺差及其引起的国内外经济失衡。辜 朝明(2006)认为:中国汇率升值应该进行国际协调,亚洲国家应该同时升值 15%, 同时体现市场力量,既有升值又有贬值的双向运动。亚洲国家产品结构具有形似性, 各国都不愿意升值以防止削弱本国竞争力;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亚洲几国同时大幅升 值。 第二种观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上是合理的,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有利于中国经济,也有利于世界经济。持这种观点的人国内的经济学家和国外著名 学者。这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和日本的贸易状况和经 济状况,反而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的损害,进而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 响。即使人民币一次性升值 10%15%,它对矫正美国贸易赤字效果也不大。从 美国的情况来看,美国经济的疲软源于高技术产业破灭之后的调整, ,美国外贸巨增 的原因不在中国的汇率政策,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美 元贬值的 j 曲线效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日经济不景气都有着深层次 的原因,无法靠扩大出口来解决。而且,人民币升值可能对美、日经济产生负面影 响。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物美价廉,在经济不景气时,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要求,提 4 高生活水平。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的价格将被抬高,从而造成国内消费者福 利水平的下降。 此外,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十分独特,正在成为韩、新加坡、日本等高 新技术产品的零配件加工场,而这些零配件经过组装后,又以中国产地的名义出口 到美国和全球市场。打破人民币与美元的挂钩,将使全球化的新型生产模式所必须 的供应链遭到破坏,将给前往中国采购的日本、美国和欧洲企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 响。 这种观点还认为,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而不宜升值。诺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mundell 教授就认为,人民币货币目前是不可兑换的货币,实现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目标,人为地升值会延缓人民币可兑换进 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反,人民币过快升值会 造成通货紧缩,因为进口品价格下降。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国外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降低在中国投资的利润率。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就业压力增加,人民币币 值不稳定。此外,人民币升值,同样会给亚洲 经济带来混乱,会导致东南亚货币不 稳定,这对国际金融秩序绝不是件好事。 第三种观点:无论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人民币汇率必然会在近两年做出调整, 问题的关键是选择好调整的时机和幅度。由于失衡的局面不能立刻扭转,在短期内 应该实现人民币的高频小幅调整,避免重大波动带来的经济震荡;从长期看,首先 是要调整经济政策和改善产业结构,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政策,主要是一个长 期出口创税、鼓励外资流入的政策,所形成的一整套产业配置是面向海外市场的。 这样一个结构如果要转向以国内市场为主,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绝不可能通过人 民币的短期大幅升值来改变。其次,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加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增加我国汇率政策和外汇市场的透明度,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1.2.2 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进展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进展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对最优汇率制度的讨论一度建立在 mundell(1961)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基 础之上,mundell 提出了几个国家使用相同货币或彼此之间建立固定汇率制,形成一 5 个货币区的标准:受到相同的外部经济冲击,劳动力流动性较大,经济的开放度和 多样化程度高等,这些条件满足以后,这些国家之间可以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讨论的另外一个理论基础是所谓“三角形不可能性定理” ,资本自由流 动下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可以保证货币当局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frankel,1999) 。 经济 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最优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friedman(1953)认为与固定汇率 制度相比,浮动汇率制度可以更好的隔绝外部经济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mundell(1960)进一步指出存在资本流动条件下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这种隔绝作用将大 大减弱,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孰优孰劣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必须考虑经济冲击的 来源(货币还是实体经济) 、资本流动程度、国家经济的相对规模等因素。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文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判定一国汇 率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实质关系,如 frankle 和 wei(1994)拿东亚国家的货币汇率 对美元、日元和德国马克进行回归,分析哪种国际货币与东亚国家货币的变动相关 性最强;第二类是选择不同的汇率制度进行政策模拟,比较不同制度的模拟结果, 如 mckibin 和 le(2002)研究东亚国家汇率时,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一半盯住欧元 一半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运用宏观动态一般均衡的模型分析这些制度下 gdp、 实际有效汇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变化,发现对东亚国家而言,浮动汇率制度总是 有优于固定汇率制度。 我国国内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的讨论也比较多,胡晓炼(2001)认为人民 币汇率改革的方向应该回归真正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高海红(1998) 认为我国以稳定汇率目标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运转基础,一是对资本项目的 严格管制,二是中央银行的有力干预,但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看,放松金融管制, 实现自由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一旦资本项目开放,中央银行通过市场干预汇率走势 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如果货币当局有较强的稳定汇率倾向,则国内货币政策将丧 失独立性;因此,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应该增加灵活性。 以上观点反映了人民币改革制度的不同思路。一种思路认为现行人民币汇率制 度在短期内适合我国国情,应当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管理浮动本身应该在汇 率形成机制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 在 长期内则实行人民币汇率的单独浮动 (胡晓炼, 6 2001) ;另一种思路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以单向的汇率目标区为改革方向,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构想是:根据人民币的实际情况设立目标区,在确定中心汇率 时盯住美元、欧元、日元等与我国国际收支密切的一系列货币,根据人民币波动的 实际情况和国内经济情况,设置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上下限,如 10%15%(吴 迪云,2000) 近几年,在我国双顺差基数不断创出新高的情况下,汇率改革成为许多经济学 家关注的热点。余永定(2006)指出中国对汇改需要抓紧时间,做好准备,同时发 出正确信号,小幅多步升值,加大双向浮动范围,同时取消每日升值 0.3%的限制; 但升值一定不能过急,要给出升值的信息,让企业有时间去调整成本,提高竞争力。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一文中指出汇率应该既稳定又 灵活。稳定的和用竞争力的汇率安排对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它能够保障出口企业 维持竞争力,同时保障出口企业顺利开展业务不受汇率波动的干扰。此外,以有序、 稳健的方式实施资本管制的自由化。一个仍需要改革金融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的经济体,资本自由流动将使汇率的波动更大。是否能管理好资本流动是发展中国 家能否避免国际收支危机、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关键。 1.2.3 关于外汇市场培育的制度约束关于外汇市场培育的制度约束 外汇市场培育受制于特定的制度环境,同时带有明显的体质特征。从最一般的 意义上讲,制度可以被理解为社会所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从制度的构成上看,他 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前者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规则,包括政治规则、 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后者指价值理念、伦 理规范、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理解外汇市场发展的制度约束在于: 明确问题研究的前提和基本背景,且在进行国际比较和借鉴国际经验时,做到因地 制宜。诺斯(north,1990)曾说“尽管规则相同,实施机制和实施方式发生变化, 行为准则和行动者的主观模型都不同,真正存在的经济结构和预期的正式结果也都 不同。因此一系列的规则共同强加在制度安排不同的社会,会产生不同效果” 。外汇 市场建设对少数国家来说,仅是政策的调整问题,但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是一个体 7 制改革的问题,具有丰富的体制和制度内涵。 货币的自由兑换与外汇市场的相互交织和制度制约,使其中最突出和最关键的 制度约束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顾问佛哈尼(2004)认为,外汇市场是许多 发展中经济体和经济转型体最重要最活跃的金融市场。然而,与其潜力相比,这些 外汇市场的发展水平通常较低。各国经验表明,资本自由化和货币可兑换的重大进 展能显著加快外汇市场的发展。他同时还认为,当国内货币完全可兑换,资本账户 完全开放以及汇率完全浮动时,一国外汇市场能得到充分发展。董寿昆(1997)认 为, “货币自由兑换机制的直接基础是外汇市场。一个地理和经济位置重要或经济实 力较强的国家,不仅应形成一般的外汇市场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而且应该在推进 货币自由兑换的过程中形成全国性的外汇市场和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就中国而言,人们币自由兑换与外汇市场发展有着明显的关系。庞继英、吴富 林(1997)认为,从新中国建立到 80 年代长达三十多年的我国经济生活中,并不存 在严格意义上的外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为我国经 济运行引入市场的观念和市场的机制,使外汇市场的实践成为可能。我国实现人民 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阶段性过程是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的,人们币可 兑换的阶段性反过来又制约了我国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模。 1.2.4 对文献的评价及本文的观点对文献的评价及本文的观点 这些年关于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的讨论应该是最多的,其次就是我国的汇率制 度改革问题,尽管学者们都各有各的道理,而我认为,汇率走向市场化是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的条件,且这种条件是建 立在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最终把微观经济体都改造成独立的产权主体基础上的。所以, 把过多精力花在人们币到底是应该升值或是贬值上没有太大的意义,重要的是通过 产权改革最终形成市场化的汇率,市场的均衡汇率自然是合理的汇率。 关于汇率制度市场培育方面的文献应该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使得我开始从 制度的视角去看外汇市场的发展,最终我想到从产权的角度去看汇率的市场化,思 考汇率市场化产权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且我认为产权的制约是最根本的制约。 8 1.3 论文的内容及创新之处论文的内容及创新之处 本文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做一个分析性 的回顾,这个分析是建立在产权制度变迁基础之上的。这一章所展现的历史说明: 汇率制度的改革要以产权制度的改革为基础,汇率制度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必须要 解决产权制度这一层面的制约。 第三章至第五章:开始提出并分析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市场化所面临的问题,问 题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基础层面: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就是产权制度的改 革,从公有经济一统天下到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从政府的附 属物向市场主体回归,生产要素从行政配置到市场配置;然而,改革进行到今天, 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真正的要素市场还没有形成,这些问题不解决 人民币汇率也就没有市场化的基础,因为汇率制度正是从现存的产权结构基础上衍 生出来的。本文将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国有企业产权现状和生产要素的产权现 状做出分析,指出他们对汇率进一步市场化的制约。 第二个是汇率制度层面,也可以理解为外汇市场的产权改革。我国对外汇交易 市场的管制仍然很严格,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还没有形成。对外汇的管制实质上 是对市场参与者财产支配权的剥夺,要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必须塑造真正的市 场交易主体,让均衡汇率真正形成于市场。所以在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以增强人民 币的可兑换性和减少外汇交易市场管制为人民币市场化汇率的形成创造平台。第五 章将对这一层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最后总结文章提出建议。 创新之处在于突破大多数人对汇率讨论的范围,从产权制度层面来认识汇率市 场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9 2 基本概念及我国汇率制度的变迁基本概念及我国汇率制度的变迁 2.1 产权、产权制度及汇率制度产权、产权制度及汇率制度 2.1.1 产权的涵义产权的涵义 西方学者在讨论产权时一般都基于交易费用和外部性两个概念,进而提出对产 权的不同看法。 (l)认为产权即为所有权,并进一步把所有权解释为包括多面权能的权利束。具 有权威性的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说,产权“也称财产所有权,是指存在于任何 客体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出借权、转让权、用尽权、 消费权和其他与财产相关的权利” 。这里把产权等同于所有权,进而把所有权解释为 包括广泛的因财产而发生的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权利束。 (2)认为产权是一个比所有权更为宽泛,包括一切财产权能在内的范畴。许多学 者在分析中不自觉地沿用了这一观点,即产权不等于所有权。较有代表性的是阿贝 尔(p.alberl),他认为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分享剩余权、转让权、安 全的权利等等,显然,这里产权定义的范畴比所有权更为宽泛。 (3)认为产权是法律或国家(政府)强制性规定的人对物的权利。 即产权是在国家法 律认定或规范下形成的,产权即物权。这种观点的代表是阿尔钦(a. akhian)。他明确 指出:“产权是授予特别个人某种权威的办法,利用这种权威,可以从不被禁止的使 用方式中,选择任意一种对特定物品的使用方式” 。显然,这里不仅是把产权作为一 种权利,而且强调产权作为一种制度规则,是形成并确定人们对资产权利的方式。 (4)认为产权不仅包括人对物的权利,而且是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当代学者 如菲吕博腾(efuruboton)就特别强调,产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认为社会关系是 产权的本质。既然把产权定义为一种社会关系,运动(即产权在不同主体间的流动 与交易)便成为产权内涵的本质特征。 本文认为,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转让 10 权在内的一组权利束。产权的重要性在于有助于人们在交易时形成合理的预期,产 权的本质特征是排他性,体现了由于资源稀缺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2.1.2 产权制度及其衍生的汇率制度产权制度及其衍生的汇率制度 产权制度是划分、界定、保护产权的规则或制度化的产权关系。从本质上讲, 交易就是产权的流动与重组,而不同产权制度必然会影响到这一流动和重组的过程, 因而在确定、维持、调整和管理某项交易规则时必须与相应的产权制度相适应,否 则会导致交易秩序的扭曲和变形。对经济主体来说,产权制度是根本的,他规制着 经济主体的利益范围和明晰度,产权制度是否缺损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护经济主体的 自主领域,达到减少或消除外部性的作用。据此,汇率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必 然受到产权制度安排的制约。现实中,汇率制度可以说是以既定的产权制度为基础 衍生出来的关于汇率的确定、维持、调整和管理的各种习惯和规则。因而,汇率制 度的选择问题就不得不考虑产权制度这一根本的制约因素。 2.2 我国汇率制度的变迁我国汇率制度的变迁 2.2.1 高度集中统一计划时代的汇率制度(高度集中统一计划时代的汇率制度(19531978 年)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所有领域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国有化产权改革,1953 年以后基本建立了以国家产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国有产权处于绝对 的领导地位,这期间,除个人消费品属于个人财产可由人们自由支配外,国家几乎 掌握了所有经济资源的产权,社会经济活动由国家统一计划,此时的企业没有任何 作为经济主体的自主权,只能算是国家的生产车间。 在外贸领域,由国家制定进出口计划,进出口产品由国家按指定价格统一收购, 进出口企业没有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完全脱钩。国内官 方价格既不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不反映国内外生产成本的 差异,这就导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无法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对外贸易效率 11 十分低下;但由于国家对企业统负盈亏,效率高低对企业自身没有任何制约作用。 这一时期也没有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几乎为零。传统国有产 权基础上的对外贸易完全处于国家计划之中,外汇也由国家统支统收,实行全面的 指令性管理,这种条件下形成的汇率是不反映任何市场因素的官方汇率。 2.2.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汇率制度(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汇率制度(19791993 年)年) 结合产权改革的背景,可将这一阶段的汇率制度变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放权”为特点的改革阶段(19791986 年) 。这一阶段的改革 是在传统国有产权制度框架内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放权让利的改革,对企 业实行利润留成制,有限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计划、产品销售、内部分配等方面的经 营自主权。 在外贸体制上打破中央政府的垄断,将外贸经营权下放到省一级政府,同时削 减指令性进出口计划指标,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范围,国家不再统负盈亏, 于是形成了众多企业同时从事出口贸易活动的局面,我国企业开始直接或间接的接 触到国际市场或国际价格体系。同时,在这一阶段我国政府开始大力引进外资。 为了调动企业创汇积极性,扩大出口,79 年开始对“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 制进行改革,实行外汇留成制,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收益权,因为出口越 多,留成的外汇也就越多。为了让企业更有效的利用外汇资源,1986 年开始在各地 建立外汇调剂市场,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对其资产的处置权(有偿转让外 汇) 。在外汇市场上所形成的外汇调剂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汇供给和需求状 况,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开始引入市场的力量年,尽管这个力量与国家管制的 力量相比还显得弱小,同时也对完全不反映供求关系的官方汇率改革起到了推动作 用。 但这一阶段的外汇调剂市场在市场准入、交易规模、交易价格、交易范围等方 面进行严格控制。例如,市场交易主体主要限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国家对 调剂市场上的外汇需求进行严格控制,企业创汇的大部分仍由国家控制,调剂价格 也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浮动;由于受地方政府干预,各地外汇市场相互封锁、完全 12 隔绝,导致各地汇率不统一,汇率的失真,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根本原因在于这一阶段的改革并没有触动基本的产权 制度,只表现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放权让利,正是因为改革没有触及产权问题, 企业还没有成为市场主体,政府必然要对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交易价格等方面进 行严格控制,也就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调剂汇率仍受国家控制;由于 地方政府的干预导致汇率市场的分割和汇率的扭曲。 第二阶段:以承包责任制为特点的改革阶段(19871993 年) 承包经营责任制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获得了一定经营自主 权和剩余索取权。在这一阶段国家提高了外汇留成比,还对贸易品价格进行改革, 使贸易品逐步根据市场来定价,对外汇市场的管制也逐步减少。1988 年开始,我国 各地相继成立了公开的外汇市场,公开市场更多的运用市场机制,放宽了外汇供给 限制,逐步放开外汇调剂价格,大大提高外汇调剂市场的透明度。据估计,到 1993 年底,受外汇调剂市场汇率来调节的外汇收支活动占 80%左右,国家通过计划渠道 分配的外汇资金比重也大大下降。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改革触及到了企业的产权问 题,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企业拥有了剩余索取权和财产控制权。正是由 于改革触及到了最根本的产权问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得到提高,有了更 多自由,才使得外汇市场上汇率更多的由外汇市场决定,由市场主体决定。 2.2.3 市场竞争机制阶段的汇率制度(市场竞争机制阶段的汇率制度(1994 至今)至今) 尽管在上一阶段我国外汇调剂市场趋于完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外汇由国家控 制支配,我国外汇市场有着浓厚的行政色彩,一部分外汇由国家计划配置,另一部 分由市场配置,这样就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汇率双轨制,造成进出口商品国内价格 的不统一,导致价格信号混乱,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滋生了寻租腐败行为, 客观上要求汇率制度做出进一步调整。1994 年我国实行了汇率的并轨改革:实现人 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并轨后的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制,实行外汇的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 13 国性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取代外汇调剂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为外汇市场化 配置提供必要的平台。1996 年 12 月 1 日起,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款义务,实 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此后,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贸易与投资活动日趋频繁,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制度也在逐步迈向市场化。 这些变化来自于国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内部主要是 1992 年十四大正式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 的繁荣创造了制度环境;这期间,我国开始逐步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并开始推行 企业股份制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 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国企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市场主体性得到增强,非国有经 济不断壮大,逐步参与到对外贸易中去,微观经济主体在客观上需要获得更多的外 汇交易自由。2001 年我国加入 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客观 上要求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制度和更宽松的外汇管理体制以减少国际经济的交易成 本。 从2001年开始, 我国的国际收支在出口贸易和fdi的强劲拉动下呈现出双顺差, 且居高不下,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压力。2005 年 7 月 21 日,我国对汇率制度再次 做出调整: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制;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外汇体制改革改革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总之,不断走向市场化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可扭转的趋势。 14 3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制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制约 汇率制度市场化的改革实质就是通过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外汇资产供求力量的相 互作用最终产生均衡汇率,这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市场参与者必须是独立的产 权主体。这是因为: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在无数个独立的产权主体自由进 行产权交易的基础上形成的价格才是能够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力量对比从 而传达准确的经济信息的价格;这样整个经济社会的价格体系才是合理的,不被扭 曲的,才能为两国之间价格体系的对比提供可靠的基础。 (2)只有独立的产权主体 才能自由的依据自己的意愿和预期在外汇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外汇,在这一基础上形 成的汇率才是市场均衡汇率。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公 司的产权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还没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这必然给汇率进一步 市场化带来障碍。 3.1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股份制改革一系列过程,是从 政府的附属物逐渐向市场主体回归的过程,其经营自主权有了极大提高,但“真正 负责任的所有者”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3.1.1 传统产权基础上的股份制改革不能解决国有产权主体缺位的问题传统产权基础上的股份制改革不能解决国有产权主体缺位的问题 我国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是: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来明确企业产权, 并在此基础上促使企业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我们必须认识到,股份制改革完全 不同于产权改革,股份制只是企业将所有权属于不同股东的财产集中在一起进行规 模经营,以降低交易成本和分散投资风险,同时通过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 高经营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但它不 具备明确产权的功能;相反,它的实施恰恰要以产权的明确为前提。这意味着,在 15 产权不明确的情况下,即使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也不能解决国有企业固有的产权 主体缺位的问题。 不少国有企业(如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实现了股权主体多元化,转 变成由多个国有股东或者其他产权具有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构成,经改革后成为 了国有控股公司。但这种改革只是划清了各个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边界,并未触及 国有产权自身的产权主体缺位的为题。 3.1.2 目前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依然很难解决政企不分的痼疾目前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依然很难解决政企不分的痼疾 为解决国有资产所有者的问题,我国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国有企业所有 者是“全体人民” ,但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全体人民”只是一个抽象的、无法人格化 的概念,名义上人人都是主人,实际上人人都无法拥有;政府的社会管理性质使其 成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 目前,中央和地方都建立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充当国有资产 人格化的代表,政府委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再委 托企业经营,这是一个双层“委托代理”链,与曾经的“政府所有,企业经营” 的管理模式相比只是多了一个“委托代理”层次。当国有企业“委托代理” 链中加入政府代理环节后,政府的效用和偏好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控制和约束,所以 这种制度安排最终还是不能避免政企不分的痼疾。 3.1.3 国有企业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国有企业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从科斯关于企业性质的经典论述中, 可以得出: 企业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一个 “市 场契约” ,是一系列的契约组合,是市场中个人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企业在其“契 约”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这个结论有两层含义: 一是企业必须是独立的产权主体,具有完全产权,才能有进入市场选择和签订 契约的自由和权利;二是企业作为本质上与市场无区别的契约组合,企业的权利必 须是纯经济性质的权利。而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东是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没有 16 独立的财产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也就无法从企业本身利益出发运用和处置 财产。同时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区别于资本所有者最根本的一点是,其目标是多元 的,其行为具有超经济性,政府所有的企业必然或多或少的具有超经济权利。我国 的国有企业就可以享受到政府赋予的超经济性权利,因而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3.2 国有产权状况对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国有产权状况对利率市场化的制约 3.2.1 健全的产权制度是市场化汇率形成的基础健全的产权制度是市场化汇率形成的基础 汇率水平的确定机制实际上就是外汇产权的定价机制,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确定外汇产权的价格,也就是通过市场上无数个产权主体的供 求力量实现均衡汇率,这就需要完善的产权制度作为基础: 1)市场参与者必须是产权主体, 这样才能有独立的定价权, 价格才能传递可靠的 经济信号:如资源稀缺程度、生产成本、消费者偏好等,这才能为汇率形成奠定可 靠的基础,同时,市场主体能对汇率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 2)作为市场交易运动内容的产权必须是纯粹经济性质的权利,必须是可交易的 产权,而不能是超经济的特权;因为超经济性质权利的存在可能导致汇率制度性扭 曲,最终做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3)外汇资产分散于多元化的交易主体,并且这些主体之间有明确的产权边界。 市场中外汇资产的价格最终交易主体在市场平等交易的过程中的势力敛于均衡点来 形成,多元化产权主体的存在就是基本前提,交易主体过于单一也无法形成市场。 3.2.2 国有产权制度对汇率市场化的制约作用国有产权制度对汇率市场化的制约作用 按照一价定理,汇率就是两国之间的物价比,市场化的价格体系是汇率市场化 的前提,目前国有企业产权状况形成了汇率进一步市场化的制约: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尚未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在市场中的自由度就不及非国 有制企业,因为国企的行为会受到政府的约束和干扰,其市场化程度还不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饮料合作加盟合同范本
- 公司聘用文秘合同范本
- 隔热夹芯板采购合同范本
- 公司代签合同范本
- 香港公司股权合同范本
- 基地鱼塘租售合同范本
- 新款合同范本模板
- 衣物袋采购合同范本
- 仓库旧料回收合同范本
- 车辆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 2022年江苏省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 XXX加油站风险分级管控台账
- 甘12J8 屋面标准图集
- 购买设备合同
- GB/T 28288-2012足部防护足趾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
- GB/T 19666-2019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 GA/T 1241-2015法庭科学四甲基联苯胺显现血手印技术规范
- 小学和初中科学教学衔接
- 《循证医学》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