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杜审言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赵建明指导教师:吴明贤 摘要本文以杜审言为研究对象,至目前,学术界对杜审言的研究多集中 于生平经历、诗歌内容、艺术特色及推动近体诗的定型等方面。本文将从新的 角度,分为考证篇和传承篇两部分进一步研究杜审言,具体内容分为四章:第 一章为杜审言交游考。经详细考证,了解了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沈 俭期、宋之问、陈子昂、苏颈等人有着广泛的交往,这对其诗歌的创作在题材 内容与风格特色的选择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章为杜审言诗歌系年考。对 其七律大醣、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等1 4 首诗歌的系年进行详细深 入地考证,得出了新的结论;第三章着重探讨了杜审言在诗歌风格气象、体制 形式和章法句式、选词炼字等方面,对杜甫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四章深入 考察杜审言在性格上对杜甫的影响。通过四部份的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对杜审 言的研究。 关键词杜审言杜甫交游诗歌系年謇傲狂放 t h es t u d ya b o u td us h e n y a n m a j o r :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c a n d i d a t e :z h a oj i a n m i n gs u p e r v i s o r :w um i n g x i a n a b s t r a c tt h i sa r t i c l et a k ed us h e n y a na st h eo b j e c to fs t u d y , s of a r , t h e 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 m a i n l yh a v ec o n c e n t r a t e d o nr e s e a r c h i n gi nd us h e n y a n s b i o g r a p h ye x p e r i e n c e ,p o e t r yc o n t e n t ,a e s t h e t i c f e a t u r ea n d p r o m o t i n g t h e s t e r e o t y p i ao fr h y m ep o e m sa n ds oo n t h i sa r t i c l ei sf r o mt h e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 ,w i l l 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p a r t :t h e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a n di n h e r i t a n c er e s e a r c hs t u d y i n gd u s h e n y a nf u r t h e r , t h ec o n c r e t ec o n t e n t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 a b o u ts t u d y i n gt h o s ew h oh a dm a k e df r i e n d sw i t hd us h e n y a n a f t e rt h ed e t a i l e d 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 ,w ef i n do u tt h a tl iq i a o ,c u ir o n g ,s uw e i d a o ,s h e nq u a n q i , s o n gz h i w e n ,c h e nz i a n g ,s ut i n ga n dm o r ep e o p l eh a v et h ew i d e s p r e a dc o n t a c t w i t hd us h e n y a n ,t h i sh a dh a dc e r t a i ni n f l u e n c et oh i s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i nb o t ht h e t h e m ec o n t e n ta n dt h es t y l ef e a t u r e sc h o i c e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a b o u tt h et i m eo f d us h e n y a n s14p i e c eo fp o e t r yb yf u l l ya n dt h o r o u g h l yt e x t u a l l i n g f o r e x a m p l e t oh i ss e v e n c h a r a c t e rp o e m ”b i gb a n q u e t ”,”h o l d i n gab a n q u e tf o ra n l e p r i n c e s s b a b yd u et oh ee x p i r i n gam o n t ha n dw r i t e dp o e t r yo nn e wy e a r se v e ” a n ds oo n ,f i n a l l y ,id r e ws o m en e w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t h e h u g ea n dp r o f o u n dp o e t r yi n f l u e n c et h a td us h e n y a nh a da f f e c t e do nd uf ui n 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s u c ha st h es t y l em e t e o r o l o g y ,t h es t r u c t u r ef o r m ,m e t h o d i c a l n e s s a n ds e n t e n c et y p e ,c h o o s i n gt h ea c c u r a t ew o r da n ds e e k i n gt h er i g h tw o r da n ds o o n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d e e p l yi n s p e c tt h ec h a r a c t e ri n f l u e n c ed us h e n y a ne f f e c t e d o nd uf u t h r o u g hf o u rp a r t i a le l a b o r a t i o n ,w eh a v ef u r t h e re n r i c h e dt h er e s e a r c h a b o u td us h e n y a n k e yw o r d d us h e n y a nd uf uc o n t a c t p o e t r y t i m e a r r o g a n t u n r e s t r a i n e d 2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基塑煲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 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 索;2 ) 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围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赵建明 导师签名:红m 签字同期:2 0 1 0 年4 月2 0 日 签字同期:2 , o i o 年占月j 1 日 一、绪论 杜审言,( 约6 4 6 7 0 8 ) 字必简,初唐著名诗人。祖籍襄州襄阳人( 今湖 北襄樊) ,其父杜依艺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 今河南巩义) 。高宗咸亨元年 ( 6 7 0 ) 宋守节榜进士,初为隰城尉,累转洛阳丞。坐事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因与 同僚不叶,被污下狱,罢官回洛阳。后武后召见,令作欢喜诗,受到赞赏, 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流放峰州,不久 召为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六十余卒。有杜审言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编诗一卷,4 3 首。生平事迹可见于旧唐书文苑传上、新唐书文 艺传上、唐才子传等。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初唐的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少与李峤、崔融、 苏味道齐名,合称“文章四友”。他性格矜诞,“恃j 謇傲”,曾狂言自己文章过 屈原、宋玉,书法令王羲之北面称臣,颇自命不凡。 杜审言现存诗中除少数应制诗外,大多是写景、纪行、酬唱之作,或颂朝 廷功德,或写游宦生活,或抒羁旅愁怀,或状边塞风光。较同时其他诗人,虽 然题材有所扩展,但总的来看,其诗歌思想内容表现的范围较为狭窄,对社会 现实生活的反映是有限的。 唐初诗坛受齐梁轻绮华靡文风的影响,至高宗、武后时才渐有所转变,虽 “宫掖之风”未灭,但一些诗人开始反对这种诗风,自觉追求雄浑壮阔、刚健 清新的风格。杜审言的诗便以浑厚见长。他写景、纪行或反映边塞风光常以道 劲、刚健的笔力,描绘出雄伟壮丽的崇山峻岭和苍茫辽阔的边地景象,陆时雍 评杜审言诗“浑厚有余”,较有见地。此外,杜审言诗也有清新流丽、工致细腻 的特色。他的一些描写园林景致、亭台宇榭的诗句,常常细致而不失于纤巧, 绮丽而不滞于雕琢,朗丽清新,意境优美。正如宋之问赞美其诗日:“其含润也, 若和风欲曙,摇露气于春林;其秉艳也,似凉雨半晴,悬只光于秋水。”( 全唐 文卷二四一祭杜学士审言文) 虽有所过誉,然亦能概括其旨。当然杜审言 部分诗歌还是未能全脱六朝浮靡诗风的影响,少数诗句仍有雕饰之迹。 在诗歌发展史上,杜审言的主要贡献是促进了律诗的定型。初唐四杰的五 言诗,对五言律诗的成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他们的多数作品,在对仗和 平仄上还不够严格,没有完全达到律诗应有的要求。杜审言大力致力于近体诗 的创作,现存4 3 首诗中,有五律2 8 首,七律3 首,七绝3 首,五言排律7 篇。 其五律创作成就最高,对仗工稳,典丽精工,音韵协和,注意到诗歌的整体结 1 构布局和炼字设色,完成了五律的规范化。如其代表作登襄阳城、秋夜过 临津郑明府宅等,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被明代胡应麟称为“初 唐五言律第一”。( 诗数内编卷四) 七律比五律的形成晚,“四杰 发展了歌 行体,对七律却少有创作,陈子昂集中也没有一首七言诗。杜审言的3 首七律, 皆平密齐整,通体均匀,技巧纯熟,其对七律的首创之功,当和沈、宋相提并 论。其七绝3 首,也自然清新、工致婉丽,具有开启诗坛新风的贡献。特别要 提的是,杜审言还有7 篇五言排律。皆精工典丽、气势宏伟。其和李大夫嗣 真奉使存扰河东一首,铺陈始终、排比声韵,长达四十韵,见称于当时。这 种体裁虽然大多为诗人呈才之作,但也是律诗之一体。总之,除五绝外,其他 体裁的近体诗,杜审言均有成功之作,尤其是五律。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 一定的影响。他和沈俭期、宋之问一样,都应该是律诗的奠基人。 目前的国内外唐代文学研究多集中于大家及热点问题,对于初唐时期,研 究者的更多精力聚焦到“四杰”、沈宋和陈子昂等人身上,对杜审言的研究相对 较少。不过随着少数知名学者对杜审言的关注和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杜审言 研究还是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作品的校对和注译; 生平经历和思想性格的研究;诗歌创作及贡献的研究。 后世对杜审言诗的校对和译注主要通过各种选注本择取杜审言诗中较有代 表性的诗作进行研究。著者们从不同的视角选注审言诗,对杜审言研究作出了 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大都选量较少,未能以少总全,观其全貌,故不悉举。惟 杜审言诗注( 徐定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5 月) 对杜审言诗集的 校对和注释最为详尽、准确、全面、深入,可谓成就最大。注者精心校对,对 有异同者深入考证,故颇为可靠。在注释的过程中,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徐 先生广征可靠文献,博引前贤成果,注释有理有据,全面精到。为其后的杜审 言研究者提供了最为宝贵的必备资料。 截止目前,学术界对杜审言生平行状和思想性格方面的研究关注较少,成 果欠丰。主要有:傅璇琮著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考( 中华书局,1 9 8 0 年) 文章分五个部分对杜审言生平、性格作了较全面的考证,读之大快,获益良多。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 中华书局,1 9 8 7 年5 月) 亦对杜审言的生平事迹进 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订。张清华杜审言评传( 殷都学刊,1 9 8 4 年第2 期) 对 杜审言生卒年、登科、出仕、升迁、贬谪等进行的详尽的考述,并对不同时期 的部分诗作系年进行了考证( 有些诗作系年结论值得商榷) 。毛水清杜审言四 2 题( 广西师范学报,1 9 9 0 年第4 期) 在前人们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一些阙 而未论或论而未深的重要问题作出了一定的补充。主要包括:“何时称文章四 友、“吉州之贬的原因”、謇傲两面观”、“杜审言是否是宫廷诗人四部 分。陈冠明先生杜审言年谱( 杜甫研究学刊,2 0 0 1 年第3 期) 可谓对杜审 言生平研究较为全面,文章材料丰富,论证严密,论述全面,为我们进一步研 究杜审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陈均唐杜审言卒年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6 期) 大胆认为杜审言卒于景龙三、四年间,这种结论值得进一步商榷。 人们对杜审言诗歌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题材内容、艺术手法、对近体诗的 贡献、部分作品鉴赏及对其孙杜甫的影响等方面。由于杜审言为“文章四友” 之一,所以研究者们常把杜审言与崔、李、苏作为文人集团进行整体研究。主 要着眼于他们对宫廷诗的革新和对近体诗的贡献。如郑伯勤的论“文章四友” ( 文学遗产1 9 9 5 年第4 期) 论述了“四友”的生平、诗歌艺术特色及贡献; 侯清娜的初唐“文章四友”研究( 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 0 0 6 年) 主要包 括“文章四友的宫廷情结及武后中宗朝诗风、对宫廷式的承沿和超越、与初 盛唐诗风沿革渐变、对诗体影响四部分。对杜审言诗歌的专题研究近些年来也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陈贻掀在论诗杂著杜审言一节罩重点谈论了杜审 言的诗歌艺术特色及对近体诗的贡献。陈建华论杜审言诗歌的创作特色( 松 辽学刊,1 9 9 6 年第2 期) 论述了杜审言诗歌善造浑阔之境,注重移情入景和情 景浑融,追求造语的翻叠和结体的峭折,诗律细密整饬等艺术特色。许总论 杜审言诗歌艺术特征与美学格调( 宁夏大学学报,1 9 9 7 年第3 期) 一文主要 探讨了杜审言诗歌艺术的个性特征、美学格调及其对盛唐大家( 主要是杜甫) 的启示。特别值得提到的的应是陈菁怡的杜审言诗论( 河北大学硕士论文, 2 0 0 0 年) ,全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近体诗的形成概况及初唐诸诗人( 全 唐诗绿诗一卷以上,共1 9 人) 的五律、五排声律谐律度的统计,认为杜审言 居初唐诗人之首,对初唐近体诗声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杜审言更应该享有 五律、五排定型之功的结论。这部分研究具有开创之功,也是该论文的亮点之 处。后面三个部分以杜审言诗歌的题材内容与艺术特色及其对杜甫的影响为主 要内容。需着重说明的是文章谈到杜审言对杜甫的影响部分颇为简略,且以堆 积前人材料为主,殊少新意。国外研究杜审言的代表当是( 美) 宇文所安先生, 其初唐诗( 贾晋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 0 0 4 年) 作于1 9 7 7 年,早于中国学 者之先,对初唐诗歌做了整体研究。在初唐诗中,字文以崭新的视角、新 3 的研究方法对杜审言的代表作品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分析和鉴赏,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国内外学术界对杜审言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没有人对杜 审言交游、诗歌系年做出全面的考述;即使少数研究者提到杜审言对杜甫的影 响,但主要是对前人关于对杜甫性格、诗歌方面影响的点评式结论的再现,没 有做出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和 进一步分析探究,将对杜审言一生广泛的交游和现存的部分不知系年的诗歌进 行详细的考证;同时将对杜审言在诗歌风格气象、体制形式、章法句式、选词 炼字等方面对杜甫的具体影响作出深入地研究,以及对杜甫狂放性格的影响作 一全面的探讨。经过一番努力,虽然获得了一些新的观点、新的结论,但由于 笔者见识浅薄,或仅存一己之管见,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同仁不 吝指正。 4 二、杜审言交游考 杜审言一生经历丰富,交游颇广,足迹遍及整个中围的大江南北。本文特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全唐诗 等相关资料,对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陈子昂、沈俭期、宋之问等之 间的交游情况做一初步的考证。 ( 一) 李峤 唐散文家。字巨山。赵州赞皇( 今属河北) 人。十五通】i 经,二十擢升进 士,累迁监察御史。武后时,“诏入,转凤阁舍人。则天深加接待,朝廷每 有大手笔,皆特令峤为之 。 圣历年间,进麟台少监,同风阁弯台平章事, 后迁鸾台侍郎。领衔修撰三教珠英。中宗复位,因依张易之兄弟而贬通州 刺史。神龙二年,迁兵部尚书,进中书令。次年,封赵国公,睿宗立,出为怀 州刺史。玄宗嗣位,贬庐州别驾。峤文学声名昭著,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 李 ;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齐名,时称“文章四友”。新唐书本传 评日:“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新唐书艺文志录其杂咏 诗十二卷。今存李峤杂咏二卷,后人辑有李峤集。生平事迹见旧 唐书卷九四,新唐书卷一二三。 自武则天延载以后,“四友”陆续来到京师,酬唱赠答或同署共事,交往 频繁。杜审言与李峤交往甚密,二人友谊深厚。神龙元年( 7 0 5 ) 正月,张柬之 发动政变,因张易之兄弟牵连被贬数十人,李峤被贬通州,杜审言贬峰州,说 明二人被贬之前是二张同党之人,应是好友。景龙二年( 7 0 8 ) ,修文馆置大学 士、学士和直学士,李峤任大学士,杜审言为直学士,二人同馆任职,朝夕相 处,关系笃厚。同年七夕,中宗御两仪殿赋诗,李峤、杜审言皆陪幸侍宴,均 有唱和诗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传世。全唐诗罩有李峤酬杜五弟 晴朝独坐见赠、奉和杜员外扈从教阅、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和杜学士旅次淮口阻风4 首。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平明坐虚 馆,旷望几悠哉。宿雾分空尽,朝光度隙来。影低藤架密,香动药阑歼。未展 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清晨的曦光、馨香的花草与诗人宁静闲适的情致相 【元】辛文房唐才了:传,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1 2 贝。 【后晋】刘晌,等撰i t l 唐书卷九四,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2 9 9 2 2 9 9 3 页。 参考中陶文学家辞典,阴川人民i 版社,1 9 8 0 年版。以下其他诗人简介参考本书。 f 清1 彭定求全唐诗卷五八,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6 9 4 页。 5 互映衬,显得十分谐调。主观情感看似淡薄,但仔细玩味,那种对故人的深切 思念的情怀,仍能从全诗的意象中体味出来。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诗云: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 沙洲。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 诗人借景抒情,直抒了漫漫旅途的伤愁 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审言卒,“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召赠著作郎, 二人可谓莫逆之交。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没有存留有杜审言酬赠李峤的诗。 ( 二) 崔融 崔融( 6 5 3 7 0 6 ) ,唐文学家,“文章四友 之一。字安成,齐州全节( 今 山东济南) 人。举八科高第,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选为侍 读,掌东宫章疏。则天时,授著作佐郎,迁右史,进为凤阁舍人。后因附张昌 宗兄弟,贬袁州刺史。旋召为国子司业,兼修国史。神龙二年( 7 0 6 ) ,参与修 撰则天实录,封清河县子。为文典丽华婉,盛负文名,朝廷制诰册颂,如则 天哀册文、洛出宝图颂等,多出其手。全唐文存其文五十篇,唐文续 拾、唐文拾遗存其文各一篇,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以和宋之问寒食题 黄梅临江驿、咏剑等较著名。传在旧唐书卷九十四、新唐书卷一一 四。 关于杜审言与崔融交往酬唱情况,见于杜审言送崔融、赠崔融二十韵 和崔融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三首。6 9 6 年,“夏,五月壬子,营州契丹 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秋,七月,辛亥,以春官尚 书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扰大使,姚墙副之,以备契丹。另外,陈子昂亦 有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诗,其序云:“( 6 9 6 ) 岁七月,军出 国门。比部郎中唐奉一、考功员外郎李迥秀、著作佐郎崔融,并参帷幕之 宾,掌书记之任。由此可知,通天元年( 6 9 6 ) ,杜审言应是在洛阳送崔融 随武三思东征契丹时作送崔融一诗,诗云:“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祖 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此诗通过适度的夸张手法渲染送别场面,描绘出一幅雄壮威武、所向披靡 【清】彭定求伞唐诗卷五八,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6 9 5 页。 【宋】欧i ;【 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二。一,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7 3 6 页。 i 采】r 马光资治通峪卷_ 二。五,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第6 5 0 5 6 5 0 6 贞。 【唐】陈了昂簧,徐鹕校陈f 昂集,中华书局,1 9 6 0 年3 月,第3 5 页。 【清】彭定求伞唐诗卷六二,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7 3 5 页。 6 的秋征图,末二句表达了诗人祝贺挚友从军速扫边尘、旗j f 得胜的豪迈感情。 崔融也动情地赋诗回赠,作有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一诗。其诗日:“斑 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 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这是一首五言诗,相别时,杜审言五十岁左右, 崔融已经四十四岁,所以以“斑鬓”称之。“红颜昨共游”回忆了年轻时两人常 一起游山赏水、饮酒赋诗的难忘场面,如今“故人”将离,诗人无意于曾经风 月,若有所失、心有不舍。可见此时二人友谊是何等深挚。 杜审言的另外一首长篇五言排律赠崔融二十韵,写于中宗神龙二年( 7 0 6 ) ( 参考后文此诗系年考) ,那时,杜、崔都先后被贬后回京,“十年俱薄宦,万 里各他方。云天断书札,风土异炎凉。太息幽兰紫,劳歌奇树黄。同疑怀叔度, 夜似忆真长。北使从江表,东归在洛阳。相逢慰畴昔,相对叙存亡写 得感慨深挚,把对友人的日夜思念,久别重逢时殷殷关切和倾心叙谈表现得一 览无余,说明他们的故人情谊至老弥笃。又新唐书杜审言传:“融之亡, 审言为服缌云。审言为亡友服缌,其情笃也! 但也因为“杜审言为融所奖引。” 崔融曾任著作佐郎,杜审言免官期间,崔以此官荐于武后,武后令杜审言作欢 喜诗,而授之著作佐郎。可知崔融对审言很欣赏及对困难中的朋友予以鼎力支 持,审言因此没齿不忘,故融亡而为之服缌麻。缌麻为古代五服中最轻一种, 以疏织细麻为丧服,服丧三月。中表兄弟就服缌麻。审言视友人如亲人,友人 的离去使他万分悲痛,以服三月缌麻表达对挚友的沉痛悼念,二人的友谊真可 谓管鲍之交。 ( 三) 苏味道 苏味道( 6 4 8 7 0 5 ) ,初唐诗人,“文章四友”之一。赵州栾城( 今属河北) 人。其九岁能文,二十岁举进士,累迁咸阳尉。延载中,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 同平章事。后谪集州刺史,不久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复为相。坐事贬坊州 刺史,进益州长史。神龙初,因附张易之贬眉州刺史。居相位数载,苟合取容, 曾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遣,但摸棱( 同模棱) 以持 两端可矣。,故世号“苏模棱。工诗善文,少与李峤并称“苏李”。属文辞 【清】彭定求伞唐诗卷六八,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7 6 6 页。 【清j 彭定求伞唐诗卷六啊二,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7 3 8 页。 【术】计有功撰唐诗纪事( f :) ,l :海古籍i l l 版十l ,1 9 6 5 年1 1 月版,第1 0 9 页。 【后晋】刘昀,等撰i i t 唐书卷九p q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2 9 9 1 页。 7 理精密,著录文集十五卷,已佚。诗多写景咏物之作,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十五首,以正月十五夜为世所称。传在旧唐书卷九四、新唐书卷一 一四。 杜审言与苏味道相识应在咸亨元年( 6 7 0 ) 。据陈冠明先生考证,苏味道应 于咸亨元年与杜审言同举进士及第,故二人当于此年相识为友。关于杜审言 与苏味道的交往酬唱主要见于杜审言赠苏味道一诗。调露二年( 6 7 9 ) ,苏 味道被裴行俭引为管记,随其出征突厥( 事见旧唐书高宗本纪及旧唐 书苏味道传) ,诗人于洛阳赠诗送行。其诗云:“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末归。 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 肥。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舆驾还京邑,朋游 满帝畿。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此诗设想了边庭萧杀的艰苦环境及友 人在激烈的鏖战中力挥雄剑、疾飞羽书的飒爽英姿,描写出将士高昂的战斗精 神和报国的雄心壮志,结尾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热切期望及对友人良好的祝愿, 关切之意流露于字句之间。 ( 四) 沈俭期 沈俭期( 约6 5 6 7 1 6 7 ) ,唐初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 今属河南) 人。 上元二年( 6 7 5 ) 登进士第,任协律郎。武周时官通事舍人,转考功员外郎,迁 给事中。因坐交张易之,流罐州。神龙年间,召为起居郎,景龙二年,召拜修 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卿、太子少詹士。与宋之问齐名,世号“沈 宋”。诗多应制之作,且风格靡丽。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篇和佳句,如杂诗三 首、夜宿七盘岭、占意呈乔补阙知之等,及写征人思妇的“可怜闺里月, 常在汉家营”等千古名句。沈俭期对律诗的定型贡献颇大。钱木巷云:“律诗始 于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备。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云:“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 变极焉。今传沈俭期集。全唐文存其文六篇,全唐诗存其诗三卷。 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o 、新唐书卷二o 二、唐才子传卷一。 【采】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六 一,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6 0 0 页。 陈冠i 刿券味道牟峤年谱,中央文献m 版社,2 0 0 0 版,第l l 页。 【清】彭定求伞唐诗卷六一二,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7 3 8 7 3 9 页。 【清j 钱木苍唐占审体 i 人之等撰,丁福保辑录清诗话,中华书局,1 9 6 3 年版,第7 8 1 页。 【清】肇浩伞唐义卷六五p u 。中华书局影印,1 9 8 2 版,第6 6 4 9 页。 8 神龙元年j 下月,中宗复位,杜审言、沈俭期皆坐结交二张被窜逐,杜审言 流放峰州( 今越南河西省山西西北) ,沈俭期流放罐州( 今越南荣市) 。可见在 此之前,两人属于同一派政治势力,已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了。沈俭期在流放途 中过岭时,看到审言留下的诗,作有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一诗,诗云:“天 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南浮涨 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两地江山万馀罩,何时重谒圣明君。”诗写彼 此万罩远谪、去国离乡、路途艰辛、朋友离散、盼望北归的复杂心情,抒发了 在恶劣环境下与友人同病相怜的情感。在穷途末路之际,诗人还能想到审言, 可见两人友谊是何等深厚。中宗景龙二年,杜审言和沈俭期均召为修文馆直学 士,二人同馆平级任职,交往的机会肯定更为频繁。综观二人一生交游,堪称 患难与共的笃友。杜甫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 诗中有“通家惟沈氏,谒帝似冯唐。 沈东美是沈俭期子,可见沈、杜两家 可谓世家之交。 ( 五) 宋之问 宋之问( 约6 5 6 7 1 2 ) ,初唐著名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 治今 山西汾阳) 人,一说虢州弘农( 今河南灵宝) 人。上元二年( 6 7 5 ) 及进士第, 授洛州参军,历司礼主簿、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因附张易之兄弟,易之 败,左迁泷州参军。遇赦归,起为鸿胪主簿,迁考功员外郎。后贬为越州长史, 睿宗即位,流放钦州,玄宗立,赐死桂州。生平事迹见旧唐书一九o 、新 唐书卷二o 二、唐才子传卷一。 宋之问诗与沈俭期齐名,作品多为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诗,精工靡 丽,但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唐书本传云:“魏建安后迄江左, 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俭期,又加 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固 题 大庾岭北驿、渡大庾岭二诗是历来传诵的名篇,“近乡情更怯,不敢问 来人”( 渡汉江) ,家喻户晓。今传有宋之问集。全唐文存其文二 卷,全唐诗存其诗三卷,全唐诗补编录其诗二十七首。 杜审言与宋之问交游时间很长,二人友谊可谓谊切苔岑。宋之问在祭杜 【清1 彭定求伞唐诗卷九六,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1 0 4 3 页。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_ 二。二,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7 5 l 页。 9 学士审言文一文中说到“自予与君,弱岁游执,文翰共许,风露相滔。 可知在宋之问二十岁左右便与杜审言结下了兄弟般友谊。圣历元年( 6 9 8 ) ,杜 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之问卧病赠诗。诗云:“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 城。( 送杜审言罾)诗的上半部分写了诗人卧病孤寂中闻友人遭贬的沉痛 心情,将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寄寓于桥边的江树,“三四简炼精深,有意不尽言 之妙可见诗人对因病不能送别友人感到很惋惜;下半部分诗人巧用典故暗 喻了对友人遭贬的惋惜和愤慨之情。首先,用孙楚、屈平的悲惨遭遇借指友人 的不幸被贬,“龙泉剑”的典故采自晋书张华传,传云:“吴之未灭也,斗 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日: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问在何郡, 焕日:在豫章丰城。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日龙泉,一日太阿。”诗 人以宝剑沉埋,喻审言怀才不遇,在为之愤怒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前 途命运的深深关切。 神龙初,二人因坐张易之兄弟事,皆遭流放。审言流放峰州,宋之问左迁 泷州参军。杜审言越过大庾岭,沿着浈水顺流而下,到达端州( 今广东肇庆市) 。 端州是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此次被贬谪的诸诗人大都经过这里前往贬所, 诗人们留下了不少诗作,然大都佚失,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宋之问的至端州驿 见杜五审言、沈三俭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一首,诗云:“逐 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云摇雨 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此诗叙 述了前往路途遥远、气候恶劣的蛮荒异地的悲苦,抒发了友人失散,孤寂凄凉 的心境。诗人将杜审言放在诸诗人第一位,说明了诗人在众人之中最敬仰审言。 其祭杜学士审言文说:“惟灵昭昭,度越诸子。”也可以证明才华出众的友 人在之问心中的崇高地位。 景龙二年五月,“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择朝中文学之士,之问与薛稷、 杜审言等首膺其选,当时荣之。 杜、宋同时选为修文馆直学士,这无疑为 【清1 肇诰伞唐丈卷_ 二p q 一,中华书局影印,1 9 8 2 版,第2 4 4 2 页。 i 清1 彭定求令唐诗卷五一二,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6 3 8 页。 【i j 陆时雍古诗镜唐诗镜卷五义渊阁p q 库全书,上海古籍 版社,1 9 8 7 年6 月版,第1 4 1 l 册,第3 4 3 页。 【唐】房幺龄,等撰晋书】卷三六,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1 月版,第1 0 7 5 页。 【清1 彭定求伞唐i 寺卷五一,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6 2 6 页。 【后晋l 刘昀,等撰唐书卷可几 中,中华 弓局,1 9 7 5 年版,第5 0 2 5 页。 l o 友情深厚的两人提供了更多加深友谊的交往机会。杜审言卒后,唯宋之问为之 做了一篇感人肺腑的祭文,足见他们的情谊深如桃花潭水,堪谓忘年之交。 ( 六) 苏颞 苏颞( 6 7 0 一7 2 7 ) ,唐文学家。字廷硕,京兆武功( 今属陕西) 人。举进士, 调为乌程尉,累迁监察御史。中宗时,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及中书舍人。睿 宗时,迁工部侍郎,并袭父爵许国公。开元四年( 7 1 6 ) ,与宋璨同为宰相。八 年( 7 2 0 ) ,罢相,左迁礼部尚书。俄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工诗文,与燕国公 张说皆以文章名世,号“燕许大手笔”。李峤称其“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奉和登骊山高顶应制、汾上惊秋等堪为佳作。明人辑有苏廷硕集,全 唐文收其文九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二卷。传在旧唐书卷八八,新唐 书卷一二五。 关于苏颈和杜审言交游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两处。旧唐书杜审言传 云:“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又与州僚不叶,司马周季重与员外司户郭若讷共构 罪审言,系狱,将因事杀之。审言子并年十三( 当十六) ,怀刃以击之,季 重中伤死,而并亦为左右所杀。士友咸哀并孝烈,苏颈为墓志。们此墓 志出土于1 9 1 9 年。墓志载杜并“圣历二年( 6 9 9 ) 七月十二r 终于吉州之厅馆, 春秋一十有六。 苏颧为年仅十六岁且名不见经传的杜并作墓志,除了对杜 并孝烈之壮举感到钦佩外,也因为好友痛失爱子而深感悲痛,故而作墓志悼之。 苏颧有和杜主簿春日有所思诗,“杜主簿”即审言。旧唐书杜审言 传:“神龙初,坐与张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岭外。寻召授国子监主簿。”因此此 诗当作于杜审言任国子监主簿时( 约景龙元年) 。苏诗日:“朝上高楼上,俯见 洛阳陌。摇荡吹花风,落英纷已积。美人不共此,芳好空所惜。揽镜尘网滋, 当窗苔藓碧。缅怀在云汉,良愿暌枕席。翻似无见时,如何久为客。知时 在暮春,苏在洛阳,杜审言在长安,故日“美人不在此,芳好空所惜”,抒发了 友人不在身边,只有独自赏春的淡淡伤感,流露出了对远在“云汉 ( 指朝廷) 的朋友的深深缅怀之情。 【后晋】刘呦,等撰1 i i 唐书卷八八,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2 8 8 0 页。 【后晋】刘廿句,等撰l l l 唐书卷一九o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9 9 9 页。 陈长安隋唐五代墓,, g t l 编洛阳卷七,天津古籍 版 t ,1 9 9 1 版,第2 0 3 页。 【清】彭定求伞唐诗卷七三,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6 9 6 页。 ( 七) 陈子昂 陈子昂( 6 5 9 - - 7 0 0 ) ,唐著名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 今四川射洪) 人。 少年任侠,文明元年( 6 8 4 ) 举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后所赞赏,授麟台正字。 垂拱二年( 6 8 6 ) ,随乔知之从军北征。永昌元年( 6 8 9 ) ,迁右卫胄曹参军。长 寿二年( 6 9 3 ) ,升右拾遗。次年,因事入狱,遇赦,仍供原职。圣历元年( 6 9 8 ) , 解官回乡,武三思暗使射洪县令段简诬陷子昂,卒于狱中。生平事迹见全唐 文卷二三八卢藏用陈氏别传、旧唐书卷一九o 、新唐书卷一o 七。 陈子昂为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在修竹篇序提出了“文章道弊, 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不传,“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极 力推崇“建安风骨”和“正始之音”。为文应“骨气端详,音情顿挫,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蓟秋览古赠卢居士藏用 为其代表作。杜甫在陈拾遗故宅中称其“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 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韩愈在荐士诗中评日:“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 蹈。 今传陈子昂集( 又名陈伯玉文集) 。 关于陈子昂与杜审言的交友文献资料主要见于陈子昂送吉州杜司户审言 序一文。杜审言于圣历二年( 6 9 9 ) 贬吉州司户。序日:“当用贤之世,贾谊 窜於长沙;居好文之朝,崔驷放於辽海。 作者用贾谊、崔驷的不幸遭遇比审 言,抒发对友人身处盛世、命运偃蹇的惋惜和慨叹。接着说:“杜司户炳灵翰林, 研几策府,有重名於天下,而独秀於朝端。徐、陈、应、刘,不得劁其垒;何、 王、沈、谢,适足靡其旗。”陈子昂本身最推崇建安文学及“建安作者 ,但 却言徐干、陈琳、应场、刘桢等前贤均不及审言,表达了对当时享誉朝野的友 人卓越的文学才华的极度赞赏和膜拜。审言在离宴上挟琴起舞,抗首高歌,歌 日:“哀皓首而未遇,恐青春之蹉跎。”对岁月蹉跎,自己皓首不遇感到 悲愤和无奈。接着“群公嘉之,赋诗以赠。凡四十五人,具题爵里。”此处除 了能体现陈杜二人的交谊颇深外,亦可证实杜审言交游广泛,朋友众多。即使 在自己左迁时,像陈子昂等大批友人并不以宦海沉浮论交谊,仍赋诗赠别,真 诚相待始终。 【唐】陈了昂著,徐鹏校陈了昂集,中华书局,1 9 6 0 年3 月版,第1 5 页。 【唐】十 :甫箸,【清1 仇兆螯注杜诗详注,中1 # 书局,1 9 7 9 年1 0 月版,第9 4 7 页。 f 清j 彭定求伞j 葺i 导卷三二三七,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3 7 8 0 页。 1 2 ( 八) 康庭芝 康庭芝,唐诗人,排行第五,与杜审言同时。全唐诗有康庭芝咏月 诗:“天使下西楼,光含力象秋。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张尹将眉学,班姬 取扇俦。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该诗一作沈俭期诗,一作宋之问诗, 皆非是。因为杜审言有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一首唱和诗,说明咏月一 诗为康作,而非沈、宋之作。诗日:“明月高秋迥,愁人独夜看。暂将弓并曲, 翻与扇俱团。雾濯清辉苦,风飘素影寒。罗衣一此鉴,顿使别离难。钔杜诗 的三四句“暂将弓并曲,翻与扇俱团”直接照应了康庭芝的“台前疑挂镜,帘 外似悬钩”两旬。两诗同借咏月抒怀。杜诗“愁人 独夜望月,愁更添。乍见 如弓弦月,倏忽有似团扇,触景生情,人生的聚散何曾不如此。夜深露浓清辉 苦,凉风拂来素影寒,顿觉离情之凄凉。寓浓情于凄景。从互相唱和的诗歌可 以看出,康、杜在洛阳期间的交谊还是比较深厚的。 ( 九) 李嗣真 李嗣真( ? 一6 9 6 ) ,字承胄,赵州柏人( 今河北唐山市西) 人。嗣真博学 通晓音律,亦善阴阳推算之术。弱冠明经举,补许州司功。调露中,为始平令, 风化大行。永昌中,为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当时来俊臣构陷无罪之士,嗣 真上书谏之,疏奏不纳。反被俊臣所陷,流岭南。万岁通天年,征还,至桂阳, 自筮死之同,预话桂阳官属备凶器。果然依期暴卒。则天深加悯惜,敕州县递 灵舆还乡,召赠济州刺史。神龙初,又赠御史大夫。撰有明章新礼十卷, 孝经指要、书品、画品、诗品各一卷。生平事迹见旧唐书 卷一九一、新唐书卷九十一。 杜审言有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扰河东一诗。徐定祥认为此诗当为公元 6 9 0 年李嗣真离洛阳赴河东时杜审言的送别之作,今从之。因为天授( 6 9 0 ) 中, 中丞李嗣真等为十道存扰使,“合朝有诗送之,名日存抚集,几十卷。 ” 存扰集已佚,今唯存审言此诗,更可见弥足珍贵。此诗是杜审言五言排律 代表作,长达四十韵,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精工典丽,振奋人心,见称于当 时,影响于后世。施闰章评日:“沉雄老健,开阖排荡,壁垒与诸家不同。 f 清1 彭定求令唐诗卷一一三,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1 1 5 l 页。 【清】彭定求令唐诗卷六二,中华书局,1 9 6 0 版,第7 3 4 页。 i 未1 饯易南部新书,中华书局,1 9 5 8 年版,第2 4 页。 【清】施闰章蠖斋诗话上人之等撰,丁福保辑录清诗话,中华书局,1 9 6 3 年版,第3 8 7 页。 1 3 诗中“兴来探马策,俊发抱龙泉。学总八千卷,文倾三百篇。 赞美了朋友扬 鞭飞马、手舞宝剑、意气风发的英武形象;以及学富五车、文倾风雅的卓越力。 华,文武兼备的朋友让诗人极度景仰。末云:“伟才何磊落,陋质几;i | 翱。江 海宁为让,巴渝辄自牵。一闻歌圣道,助曲荷陶甄。 诗人在自谦的同时也希 望自己能像崇拜的嗣真一样建功立业,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实现风化人民的 愿望。诗人作了如此长篇巨制,除了对自己才华充满信心外,更反映了与李嗣 真之间的深厚友谊非同一般。 ( 十) 苏绾 苏绾,与杜审言同时,曾任职于秘书省和荆州、朔方军幕,官至郎中。全 唐诗收录其诗一首。 杜审言有赠苏绾书记一诗,诗云:“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 边。红粉楼中应计同,燕支山下莫经年。”曹丕与吴质书:“元瑜( 阮踽 字) 书记翩翩,致足乐也。苏绾本是书记,用典熨帖。“燕支山”,即焉支 山,在今甘肃省民乐县以东。汉代霍去病征伐匈奴,乘胜追击,过此山千余里。 末二句意谓自你从戎朔边后,尊夫人将会在红粉楼中昼夜计算着同期,盼望你 早日打过燕支山后立马凯旋,千万不要为了异地的燕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练习题
- 文学名著《红楼梦》阅读练习题
- 超市经营融资商业计划书范本
-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难点突破技巧
- 我的老师所有作文7篇
- 中层管理人员培训重点课程设计
- 产品开发周期质量控制清单及标准
-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进度计划与风险防控
- 企业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模板
- 建筑施工安全围栏安装方案及规范
- (统编2025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新教材)
- 2025北京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群众文化副高答辩问题及答案
- 弱电维护保养合同
- GB/T 41972-2022铸铁件铸造缺陷分类及命名
- 主编-孙晓岭组织行为学-课件
-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素养课件
- 中医刮痧法诊疗操作评分标准
-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样式及说明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解读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