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研究.pdf_第1页
(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研究.pdf_第2页
(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研究.pdf_第3页
(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研究.pdf_第4页
(统计学专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近几年来经济、金融全球化势不可挡,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各国 银行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难以适应银行业务的发展,金 融危机呈不断增长之势。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引发政府部门、实业界、 理论界乃至平民百姓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关注。作为一个高风险、高负 债的行业,银行业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自其产生以来,风 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 因此,我国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显得格外重要。作为风险 管理的基础与前提,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价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代表风险管理水平。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 险,运用多元统计相关理论,结合商业银行风险相关理论对风险管理 中的风险评价进行初步探讨,吸收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 体系与国外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共同点,构建我国灵活的商 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降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对策,提 升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本文构建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它为识别和度量各个商业银行风险提供了科学的、可操 作的诊断工具,有利于银行监管部门准确把握银行机构个体风险,有 的放矢地采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有效性,防范和化解银行 机构的总体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同时,也对进一步深入研 究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评价,因子分析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e c o n o m i ca n df i n a n c i a l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c a l l tb l o c kc e r t a i n l y , t h e 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p i l eu po n ea f t e ra n o t h e r , b e c a u s ei na l lc o u n t r i e ss u p e r v i s i o nb y n a t i o n a lc e n t r a lb a n ka n d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o f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i sh a r dt oa d a p tt o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b a n k i n g ,t h ef i n a n c i a lc r i s i sa l s ow a sag r o w i n gt r e n d t h e o u t b r e a ko ft h e s u b p r i m ec r i s i st r i g g e r e db yg o v e r n m e n td e p a r t m e n t s ,b u s i n e s s c i r c l e s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c i r c l e sa sw e l la sc i v i l i a n s ,c o n c e r n i n ga b o u tt h er i s ko f 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a sah i g h r i s k ,h i g h - d e b ti n d u s t r y , t h eb a n k i n gi n d u s t r yi si nc l o s e c o n t a c tw i t ht h ee n t i r e s o c i a la n de c o n o m i cl i f e ,s i n c ei t sf o r m a t i o nh a sb e e n a c c o m p a n i e dw i t ht h er i s k ,i n s e p a r a b l e t h e r e f o r e ,t os t r e n g t h e nt h e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o f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b e c o m e sm o r e i m p o r t a n t a st h eb a s i sa n dp r e r e q u i s i t eo f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i sa n i m p o r t a n tp a r ta n dp r e s e n t st h e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l e v e li na c e r t a i ns e n s e t h i st e x t a i m sa tt h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r i s ko fo u rc o u n t r y , m a k e su s eo fm u l t i v a r i a t es t a t i s t i c a l t h e o r y , a s s o c i a t e sw i t ht h e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o r yt oa n a l y z et h e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 s y s t e m ,a b s o r b st h ec o m m o np o i n to f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s y s t e mo fc h i n ac 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 i n gs y s t e ma n dw e s t e m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i n gs y s t e m ,d e s i g n st h e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 s y s t e mf o rc h i n a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w a y st op e r f e c tt h el e v e lo fr i s k a s s e s s m e n ta n de n h a n c e st h el e v e lo f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o f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i ns h o r t ,t ob u i l dt h er i s ke s t i m a t i n gs y s t e mo fc h i n a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i nt h i s p a p e ri si m p o r t a n t l y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w h i c hp r o v i d e sas c i e n t i f i ca n df e a s i b l e d i a g n o s t i ct o o li ni d e n t i f y i n ga n dm e a s u r i n gr i s k si nv a r i o u s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a n di s s oc o n d u c i v ef o rt h ef i n a n c i a lr e g u l a t o r ya u t h o r i t i e st ok n o wt h er i s k st h a tc a n t a r g e t e dt ot a k er e g u l a t o r ym e a s u r e st oi m p r o v et h ee f f i c i e n c ya n d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 s u p e r v i s i o n ,t og u a r da g a i n s ta n dd e f u s et h eo v e r a l lr i s ko ff i n a n c i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n d b u i l das a f ef i n a n c i a ls y s t e m a l s oi th a st h ed r a wa n dt h e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t oi n d e p t h o f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r i s ke s t i m a t i n gs y s t e m k e yw o r d s :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r i s ke s t i m a t i n g ,f a c ta n a l y s i s i 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位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内容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n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亲欣 指导教师签名: 如。忙1 2 j q2 5 日 严肌妒 独创性j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以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宗欣 日期:立叼年j 2 月2 弓曰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研究背景 第1 章绪论 2 0 0 7 年的春天,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凸现,8 月份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 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随后影响到全球的经济。虚拟经济是为实体经济服 务的,如果忽视了风险,虚拟经济就会拖垮实体经济。因此加强对虚拟经 济风险的认识迫在眉睫。银行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建立一套完整、有效、 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持银行资金的合理流动和规范经营,已成为银 行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风险评价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识别风险和评价风 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活动。从近年来国内外银行风险的案例 来看,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是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 控制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银行风险的分析框架,对商业银行的评价过程 也是一个对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最终的评价建立在银行各方面状况分 析的基础之上。一个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帮助监管人员认清银行状况的同时,也 向监管人员提供银行风险分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是对商业银行持续监管的重要环节。银行监管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有效 的银行监管依托于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从规范意义上看,完善的金融监管 框架包括:市场准入制度、非现场监测体系、现场检查、风险预警体系、风险评 价体系、纠正措施体系和市场退出机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商业银行实施持 续监管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商业银行持续监管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商业银行实施 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监管机构系统地认清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 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综合评价结果还可以作为市场准入审批的参 考,有利于提高市场准入审批的科学性,也可以对商业银行实施市场退出提供了 一定的依据。 1 l 我国,虽然还没有大规模银行破产倒闭的现象,但金融业特别是作为我国金 融业主体和基础的银行不安全因素却大量存在,经营风险正在逐步由隐性转向显 性,主要表现为贷款质量下降、呆帐增加、经营亏损严重、支付能力不足而引起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信用风险;从业人员欺诈与越权经营而产生的操作风险;决策管理层缺乏科学 管理和经营而导致的管理风险等,直接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甚至整个金融体系与 经济秩序的稳定。因此我们应更注重综合的、全方位的风险评价,吸收国际金融 业的先进经验,逐步完善风险评价体系以控制不良资产,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 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2 国外研究综述 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关于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 段: 第一,商业银行风险评价起步阶段。8 0 年代初因受债务危机影响,银行普 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其结果是巴塞尔协议的诞生。该协议 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相应的权重来达到量化风险的目的,这种评价思路对银 行风险的衡量较为粗糙,但在当时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个可贵的进步。 第二,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探索阶段。9 0 年代初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 迅猛增长,市场风险同益突出。随后发生的震惊世界金融机构的风险事件( 如巴 林银行、大和银行等事件) 促使人们对市场风险的关注,一些主要国际大银行开 始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测量与资本配置模型,以弥补巴塞尔协议的不足。 3 1 体现在:( 1 ) 市场风险测量新方法- v a l u ea tr i s k ( v a r ) ( 风险价值方法) 。 这一方法最主要代表是摩根银行的“风险矩阵系统 ;( 2 ) 银行业绩衡量与资本 配置方法信孚银行的“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 r i s ka d j u s t e dr e t u r no n c a p i t a l ,简称r a r o c ) 系统。 1 9 9 2 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 i c p a ) ,美国会计学会( a a a ) ,国际内部 审计师协会( ii a ) ,财务经理协会( f e i ) 以及管理会计师协会( i m a ) 五大学会共同 组成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 t r e a d w a y ) ,其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 发起机构委员会( c o m m i t t e eo fs p o n s o r i n g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t h et r e a d w a y c o m m i s s i o n ) ,简称c o s o 委员会,发布了报告“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即“c o s o 报告,专门致力于内部控制研究,把风险评价作为重要因素引入到内部控制领域。 内部控制活动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分析和评价的风险机制,及时了解自身所 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2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9 9 6 年1 月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提出了两 种风险评价的办法:标准计量法和内部模型计量法。但当时条件所限,两种方法 又不够完善,因而实践中并未广泛运用。1 9 9 8 年9 月,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 在吸收c o s o 报告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发布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系统 地提出了评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指导原则,并将风险评估作为银行组织内 部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 这一阶段对银行风险评价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技术方法上,对理论的阐 释并不完善,所提出的技术方法也存在操作方面的困难,但是对风险评价的研究 引起了学术界、银行业、政界等广泛重视,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商业银行风险评价发展阶段。1 9 9 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专家 学者们意识到商业银行不仅仅存在单一风险的问题,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等互相交织、共同作用。因此,日益复杂的商业银行综合风险对评价工 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需要借鉴其他领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 2 0 0 4 年6 月2 6 日,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行长和银行监管当局负责人举行会 议,一致同意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从旧巴塞尔协议 的“一大铁律”发展到“三大支柱”,给国际金融业提供了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 新协议以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为三大支柱,指出银行面 对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其它风险( 包括利率、操作、法律风险等) , 希望建立一个全面的方法来评价风险,以此来加强金融系统安全和稳固,促进银 行间竞争。 2 0 0 4 年9 月c o s o 委员会在1 9 9 2 年的c o s o 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一 一奥克斯利法案在报告方面的要求,颁布了e r m 报告。该报告阐明风险管理由 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 8 大构成要素是健全风险评价过程的依据,也是衡量风险评价有效性的标准。 这一阶段,国外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论是理论上还是推广实践中, 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也给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积累了很 多宝贵的经验。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我国 相关领域的研究。 陈秀英( 1 9 9 8 ) 曾提出金融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2 0 个指标,即实际 g d p 增长率、财政收支差额g d p 、经常项目差额g d p 、国内信贷增长率、外汇储 备可供进口月数、短期外债外债总额、坏账率、实际利率、m 2 增长率、通货膨 胀率、实际汇率及其波动幅度、贸易差额g d p 、外汇储备g d p 、外汇储备短期 外债、短期资本流入额g d p 、资本充足率、股市价格指数波动幅度。此文为我国 建立金融危机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分行( 2 0 0 0 ) 在其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防范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中提出,按照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划分方法建立金融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还提出了相关指标的极值、预警值及变动区间。 管七海和冯宗宪( 2 0 0 1 )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中微观的、易定量化的 非系统风险,在识别类型与根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惯例、国际金融法规,结合 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设计了我国商业银行非系统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相应 的预警信号;重点采用了加权评分风险度量方法对西安市a ,b 两商业银行的非 系统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首先将我国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分成信用风 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和资本风险,并分别选取了相对应的指标来衡量,在 确定指标权重上采取专家意见分配权重,并结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 行监控指标对各指标进行打分,最后用各指标得分值来确定风险程度,并通过 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目前的一些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潜在的非 系统金融风险很大。其局限性体现在这些度量模型只是对易定量化的非系统风险 作分析,对难以定量化的系统风险则显得无能为力,现实中很难对系统风险和非 系统风险进行一定的区分。 贺晓波和张宇红( 2 0 0 1 ) 通过构造输入模块、计算模块、输出模块,运用墒 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构造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系统,对样本银 行进行实证分析。其权重确定方法带有一定主观性。【8 】 人民银行总行何建雄( 2 0 0 1 ) 建议在建立金融安全评价指标系统时可以使用 i m f 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 即基础指标:综合微观审慎指标;宏观审慎指标;中 4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间指标:市场指标) 作为中国金融安全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框架,综合微观审慎 指标由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质量、盈利情况、流动性情况以及对市场风 险的敏感度六项具体指标组成;宏观审慎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率及波动幅度、国际 收支指标( 经常账户逆差、国际储备、外债指标、贸易条件、流出入资本的构成 和期限结构) 、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贷款总规模和资产价格变化、外部冲击 的可能性、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的负面影响;市场指标包括金融机构发行的证 券价格的变化、信用评级及其变化。他还提出金融安全评价系统仅有完整的指标 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配套措施和有效的运作机制,包括合理的法规框架、适当的 组织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等来保证金融安全评价系统的构建。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林平等人( 2 0 0 2 ) 对农村信用社信用危机评价指标体系中 评价功能的实现进行了尝试。该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总体,在搜集大量实证样本 的基础上,运用偏相关分析、多元判别分析与逻辑提斯( 1 0 9 i s t i c ) 等多种计量技术 手段,对影响农村信用社安全的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模型, 并进行实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真正对农村信用社危机发生具有显著影响的是 不良贷款比率、营业费用率、资产利润率和资产流动性,认为这四个指标是风险 评价的关键,建议监管中加强对这四个指标关注。 黄建( 2 0 0 3 ) 在硕士论文中将考察的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主要研 究那些有可能发生的且危及整个金融体系安全、危及国民经济安全运行的金融事 件。他按照我国金融业的经营范围将金融风险分为银行坏帐累积型风险、泡沫经 济型风险、财政与国债类风险、外资冲击型风险,从5 个方面选取了1 5 项指标, 确定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赋权方法和功效系数法的综合计 算方法,对金融风险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殷克东和李莉( 2 0 0 3 )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中微观的、易定量化的非 系统风险,利用“雷达图”构造出商业银行“雷达风险监测图 ,用以对我国商 业银行非系统风险进行度量、评估、分析和预警。他们首先根据“雷达图”原理 确定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评价指标,以外围多边形的顶点表示各指标的极值, 连接商业银行各指标的不规则多边行越接近外围多边形,表示其风险越大。然后 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构建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雷达图” 预警体系。此文的一大亮点是将“雷达图 运用到评价体系中。 吴海霞、邢春华和孙蝉娟( 2 0 0 4 )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中的信用 5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风险、流动风险、资本风险和经营风险,设置风险标准和风险贡献权重,并通过 指标映射阀值的方法来确定风险状态,得出结论认为样本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 为中度,并且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要减少非系统性风险,就要从优化智力结构,补 充资本数量和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和控制入手。 马兰芳( 2 0 0 2 ) 1 l 】和张美恋( 2 0 0 5 ) 1 2 】都运用径向基函数网络计算方法( r b f ) 来建立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模型,通过模型训练后得出样本银行风险度。这两篇文 章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商业银行的监测评价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指 标的准确性与灵敏性,为商业银行规避与防范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由于各国采用的财务信息统计方法不同以及我国商业银行数据披 露度低等原因,有些要求大量非披露数据的方法和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不是很 强,因此我国银行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处于探索阶段。 1 4 主要内容及其技术路线图 本文以商业银行风险为研究对象,运用商业银行风险理论和我国银行风险成 因理论,借鉴中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国外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我 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我国几大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揭示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现状。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一下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内 容、技术路线图、创新点及其不足,体现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为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理论,从银行风险的概述,商业银行风险的相 关理论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特殊生成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阐述了商业 银行风险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为商业银行风险的评价,包括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概述、商业银行风 险的度量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大体了解, 为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好铺垫。 第四章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 体系的设计原则、构建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国内外商业银行风 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 6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阐述j 为下一章的实证分析提供根据。 第五章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对第四章建立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 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从主因子分析、截面数据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三个 角度对银行风险综合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简要描述了三大国有银行和八个股份制 银行的风险,并从深层次的方面对结果进行了的分析。 第六章为降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对策,从内部风险防范、银行法则、风险 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文化和专业化人才五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研究 i r 一一一上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_ ! l i 研究背景 ir :1,一 。1 二 、一 ! -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 _ 一一一一一_ 一一 - 文献 l l i 国外研究综述及国外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l研究 i j : 。 i i l丫 i 国内研究综述及国内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l l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一一一 一。t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j :- -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_ - 一 。 l 理论 i 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理论 研究i - i 一, i i 商业银行风险的评价 i - 一 i定性 一一一、 分析 一一,r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 1 _ _ 全面 i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i i u 研究 1 - i i i 、 j j l 1 1r i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1 i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 - l 定量 i j 1 1 分析 i 7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5 创新点及其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根据国内外现有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选取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体现了 科学性,克服了以往相关研究中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同时,突破了现有的商业银 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束缚,寻求更灵活的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其不足之处是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涉及面较宽、影响因素较 多,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究竟应该选择哪些指标、要素,为什么 要选择这些指标、要素以及选择这些指标、要素的科学、合理性如何,本文还缺 乏深入的阐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8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理论 2 1 银行风险的概述 2 1 1 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一个非常宽泛、常用的词汇,目前理论界还远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并 没有统一的界定。到目前,对风险的解释或理论界定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 、不确定性关系论 主要从风险与不确定性关系角度来界定风险。关于风险与不确定性关系理论 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美国学者海尼尔 早在1 8 9 5 年所著( ( r i s ka s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 ) ) 中指出: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 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 的负担。【1 7 1 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风险与不确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两者有 着本质的不同。风险是决策者面临的一种状态,即能够事先知道事件最终呈现的 可能状态及其概率分布,也就是说风险是概率型不确定性,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美国学者佩费尔就认为风险是可测度的客观概率的大小。从理论上区分不确定性 和风险也许是必要的,许多对风险的讨论也严格区分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差异,尤 其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量化的金融风险分析中,但实践中很难也没有必要区分概 率型和非概率型不确定性。【1 8 】 2 、损害或损失可能说 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如法国学者赖曼在1 9 2 8 年出版的普通经营经济学中将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麦尔、柯梅克 和罗森布尔等更多的学者较明确地将其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美国学者a h 威雷特指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 ;日本学者武井勋认 为:“风险是在特定环境中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 。这种 观点认为只有低于预期收益的损失可z 月匕p a 才是风险,将高于预期收益的盈利的可能 视为风险是不恰当的。 3 、结果对预期偏离论 认为风险是预期事件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通常有两种 9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情况:一种是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意外收益,即风险收益;另一种是不确定性可能 带来意外损失,即风险损失或风险成本。例如:美国著名风险管理专家c a r t h e r w i l l i a m s 与j r r i c h a r d h e i n s 教授在其风险管理学的代表作( ( 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a n d i n s u r a n c e ) ) 中,定义风险如下:“t h et e x td e f i n e sr i s ka st h ev a r i a t i o ni nt h eo u t c o m e s t h a tc o u l do c c u ro v e ra s p e c i f i e dp e r i o di nag i v e ns i t u a t i o n ”,即风险是在:“某特定 状态下,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结果的变动 ; 1 9 1 于川、潘振锋在风险经济学导 论中认为“风险是未来结果发生的任何变化 ,“人们采取某种行动时,他们事 先能够肯定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及每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都叫风险,风险是指既 可能出现坏的后果,也可能出现好的后果”。 此外还有损失因素论,认为风险是导致损失的变化,强调事件的过程。在日 常生活中,还有的将风险视为受伤害或损失的危险。以上对风险的解释,从不同 角度揭示了风险的某些内在特征,有的定义比较宽泛。实际上,风险与损失有着 密切的关系,风险的概念中离不开损失的含义,损失是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所 以本文在讨论中,只探讨风险使得事物发展的未来状态包含的不利成分,也就是 损失的可能性,或导致损失的可能变化。 2 1 2 银行风险的含义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 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蒙受经济损失、减少甚至丧 失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在具体理解银行风险的定义时,我们 必须明确以下四点: l 、银行风险是动态概念 风险中包含损失的因素,但不等同于损失,是潜在的损失,具有不确定性, 而并非现实性。至于这种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现实性,则取决于现实经济 生活中的多种因素。 2 、银行风险是种机制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风险是银行的基本属性,风险配置是银行的基 本功能。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和经营变革,寻求最佳资源配置,以降低风 险的负效应,发挥正效应,提高金融效率。 3 、银行风险具有多因性 l o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经济是风险经济,一定程度上讲银行风险是经济运行风险在银行中的反 映,它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 4 、银行风险是一个外延广泛、不断变化的范畴 风险作用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局限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伴随 着银行的发展,风险的内容正在不断扩充。因此,研究银行风险不可能囊括一切 方面,而应结合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有重点、有侧重地研究。 2 1 3 银行风险的分类 国内外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银行风险种类的归纳不完全一致。银行风险种类 的划分方法或标准很多。依据的分类方法不同,银行风险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1 、按银行风险的形态划分,银行风险可分为:信用风险( c r e d i tr i s k ) 、流动 性风险( 1 i q u i d i t yr i s k ) 、市场风险( m a r k e tr i s k ) 、操作风险( o p e r a t i o nr i s k ) 、法 律风险( 1 e g a lr i s k ) 、环境风险( c i r c u m s t a n c er i s k ) 、政策风险( p o l i c yr i s k ) 、国 家风险( c o u n t r yr i s k ) 。 2 、按银行风险的层次划分,可以将银行风险划分为三个层次:微观层面风 险、中观层面风险、宏观层面风险。三个层次风险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彼此之 间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3 、按银行风险的性质或严重程度划分,银行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银行风 险和非系统性银行风险。系统性银行风险是指发生波及全局性或系统性的金融动 荡或严重损失的风险,它通常涉及整个银行体系,它往往是由周期性经济危机或 由经济、政治或军事事件、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引起的,不能通过资产多元化来 分散和回避,因此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银行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和外 部某种因素的影响,个别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发生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它属于个 体事件,对其他个体没有产生影响或影响不大,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可以通过分 散化投资策略来分散和回避。 2 0 1 2 1 4 银行风险的特征 银行风险的特征是银行风险机制及其外在表现。深入认识和理解银行风险的 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银行的风险机制,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减少风险损失, 增加收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一客观性。银行风险是与银行业相伴而生的。经济社会中经济人的行为和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银行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换而言之,只要经济运行中 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风险就必然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的。另外,银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自有资金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一般较 小,绝大多数营运资金都是来自存款和借入资金。如果银行经营管理不善,不能 偿还到期债务,就会导致客户大量挤兑,损害公众利益,进而危害整个经济的运 行。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改进,认识、管理、控制风险的能力增强,有的风险可以部 分地防止。但是,从总体来看,旧的风险源消失了,又会产生新的风险源。商业 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只能尽可能做到损失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而不可能完 全消除风险的影响。 其二可控性。尽管客观上存在因经济形势变化和情况不确定等因素而给银行 带来风险,但就微观意义上的某一金融机构而言,并不是说风险不能抵御和控制。 银行风险的发生是多种不确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各种因素发生作用的程度 和影响的大小是不相同的。人们可以通过对某些不确定因素的控制和监测,把商 业银行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以内,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限制其影响的大小 和出现的频率,进而把商业银行风险损失发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区间内。资产 组合理论、资产负债管理、金融创新引起的金融衍生工具等的出现,均是为了适 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能动性风险管理理论。 其三加速扩散性。现代银行业的发展,使得各家银行紧密相联,互为依存, 例如同业拆借、清算、票据贴现和再贴现等等,都是在多家机构间发生的,一家 银行发生了问题,往往会使整个金融体系周转不灵,甚至导致信用危机。而且银 行风险不同与其它经济风险,一旦爆发,就会因信用基础推动而加速变动。充分 认识银行风险迅速扩大的特征,对于高度重视银行风险的社会危害性是非常必要 的。 其四隐蔽性。商业银行在不爆发金融危机或存款支付危机时,一直可能因信 用特点而掩盖金融不确定性损失的实质,尽管隐蔽性可以在短期内为金融机构提 供一些缓冲和弥补的机会,但是它终究不是银行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有效机制。我 们需要建立的是一套迅速有效的检测评价体系。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对此做一 1 2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些说明。 2 2 商业银行风险的相关理论 2 2 1 金融内在脆弱性理论 对于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目前经济学家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美国经济 学家盒德尔伯格、明斯基等人提出的金融不稳定的周期性假设,该假设从宏观角 度出发,对金融风险的生成与经济周期作了相关研究:经济繁荣时,信用创造机 构放宽贷款条件,借款人借款增加,这就暗含了金融动荡的因素,以后随着经济 的繁荣,投机性和高风险借款人增多,金融风险逐渐积累,等到经济衰退,借款 人出现违约破产,波及金融体系,造成金融风险事故,引发金融危机。这种基于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作出的金融不稳定假设缺乏微观基础,且很大程度上依 赖于准心理学的判断,因此只能是一种假设。【2 l 】 近年来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对金融风险的生 成机理形成了一种更为流行的微观解释,包括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理论和金融资 产价格内在波动性理论:它们将金融脆弱性具体分为传统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和 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认为: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金融领域内的逆向选 择和道德风险,即余融脆弱性,一方面使金融机构呈现出内在脆弱性的特征,另 一方面会导致经济主体的有限预期,使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呈现一种内在的不稳 定,这两方面均构成了金融风险的生成因素。 2 2 2 银行挤兑模型 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金融危机。根据直接引发原因的不同,金 融危机主要可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三种类型,相应的形成了三种 危机理论:货币信用危机理论和国际货币危机理论、银行危机理论、国际债务危 机理论。关于银行危机理论,目前最为著名的是戴蒙得( d i a m o n d ) 和戴维格 ( d y b v i g ) 于1 9 8 3 年提出的银行挤兑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银行作为一 种金融中介机构,基本的功能是将其流动性负债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正是这种 功能本身使得银行容易遭受挤兑,而且“囚徒 博弈和“羊群效应( h e r db e h a v i o r ) ” 加剧了这种挤兑。商业银行往往只保留少部分存款应付日常提款的要求,其余的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资金则投资于低流动性、高收益的资产。当金融机构出现意外扰动时,由于储户 无法分辨扰动是暂时的流动性困难所致,还是实质因素所致,出于谨慎,储户势 必理智地将扰动视为实质性扰动,这样储户将面临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 这也是一种“囚徒困境 ( p r i s o n e r s d i l e m m a ) ,即每个人都清楚,如果不发生挤 兑,自己在银行的存款损失是有限的,相反如果发生挤兑,损失很可能增大,当 然,如果自己能抢先提款,则可以不受任何损失。1 显然,当其他储户选择提款 时,自己的最优策略是参与挤兑,否则血本无归;而当其他储户不选择提款时, 自己提款则可以不受丝毫损失。所以,无论他人选择何种策略,自己的最优策略 均为提款,即使所有的储户都能够认识到如果他们不进行挤兑更有利于整体的利 益。当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羊群效应。因此,在现实生活中 挤兑具有爆发性发生的巨大可能,而金融机构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几乎每次金融 危机都会涉及到银行挤兑。 国际经验教训表明,金融机构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即便金融危机的爆发 点不在会融机构( 比如在货币、汇率或股票市场) ,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如未得 到及时控制处理,金融危机会在金融内部各种危机类型之间扩展,比如由货币危 机( 或债务危机) 开始,逐步扩展到银行危机、债务危机( 或货币危机) ,随之 而来的银行危机给经济带来的损害往往是最大的。 2 3 1 例如上世纪3 0 年代的美国 经济大萧条并非归咎于1 9 2 9 年股票市场的崩溃,而在于1 9 3 3 - 1 9 3 4 年大规模的 银行倒闭。亚洲金融危机也表明,银行系统崩溃是导致经济大幅衰退并阻止经济 复苏的直接原因。因此,本文研究重点是对银行风险进行评价,目的就是保障银 行安全。 2 3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特殊生成机制 2 3 1 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 在产权理论中,按产权的归属性质,产权制度可以分为国有产权、集体产权 和私有产权。三种产权制度都要通过一定的治理结构来实现运作。由于产权制度 的性质不同,治理结构中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结构安排就有差别,治理结构的效率 也就存在差异。一般而言,私有产权的治理效率高于集体产权,而集体产权的治 理效率又高于国有产权。私有产权优于公有产权,并不是说全民所有制、集体所 1 4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制不如私有制。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其组织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关系及治理结 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决策结构、管理结构、激励机 制和约束机制,从而决定着商业银行的行为目标、行为方式、运行效率及承受金 融风险、抵御会融风险的能力。 2 3 2 企业融资机制 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两个,一种是直接融资机制,各主体分配的收入通过资本 市场的投资基金、股票、个人直接投资等渠道向企业投入运营资金,形成企业的 资本金。另一种是间接融资机制,它是国家、企业和城乡居民将资金存在金融机 构,再通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信用渠道向企业提供运营资金,形成企业的 负债资产。 直接融资机制下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企业的结算中心,社会储蓄直接投资形成 企业的资本金,可见银行的收益与企业的效益无关,而社会储蓄所获回报则在很 大程度上由企业效益决定。因此,在直接融资机制下,企业因经营不善而诱发的 融资风险直接转移给社会,而不是银行。如果资金以“社会收入一银行储蓄一企 业贷款”方式投入企业,则社会储蓄和银行经营的风险极大,也就是说,社会储 蓄和银行由此所获得的收益很大程度上由企业效益决定,因而其收益具有极大的 不确定性。因此间接融资机制下,企业因经营不善而诱发的融资风险就直接转移 给了银行,形成银行体系的风险,这时企业的融资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