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对话视阈下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话视阈下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 专业 研究生:徐心华指导教师:靳彤 摘要:对话作为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并被广泛地应用 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对话式阅读。从对话的 角度研究阅读,并不是作为简单的方法指导,而是作为一种精神渗透到各个环节。 此时的阅读不再是了解信息、汲取信息、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心智活动,而是 主体间的生命运动和灵魂的唤醒。对话式课外阅读从生命教育的角度颠覆传统的 阅读,突破了工具性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挟持,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中 实现了生命自我超越和诗意栖居。 基于上述理论背景,本文分为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绪论部分说明研究的缘起、意义、现状和方法等第一部分剖析当前学生课 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做深度地归因探讨,并指出只有对话式阅读才能走出当下的 困境,恢复阅读的本位。第二部分阐释对话式课夕卜阅读的基本理论,从理论界定 和价值追求两个维度展开,搭建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理论界定包括理论基础、 本质和课内外阅读的异同,价值追求包括自我实现的阅读、生成性的阅读和在场 式阅读。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核心部分,确立了对话式课外阅读的目标,包括 扩大文化视野、学会生活、终身学习和养成习惯等,并提出了对话式课外阅读原 则,包括民主、相互敞开、兴趣指引和自由等原则。第四部分是方法论部分,对 话式课外阅读的三个步骤: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得意忘言。结论是对本文的总 结和展望。 总之,本文吸收当下的课程研究、语文哲学、教育心理学、阅读学等理论, 整合了阅读与对话的关系,确立以诗意阅读为旨归的阅读理念,顺应了新课程改 革的趋势,促进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相信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持久的影 响。 关键词:课外阅读对话阅读生命成长自我超越得意忘言 a bs t r a c t d i a j o 鹊e 嬲t 1 1 eb a s i cw a yo fh m n a ne x i s t e n c e ,h a v eb e c o m ec o m m o 玛a n di s 、v i d e l ya p p l j e dt ot 1 1 es o c i ml i f ei i lm la r e a s an e w r 0 姗do fc j l i n e s ec u 而c u l u mr e f b 皿 c l e a r l yp u tc o n v e r s a t i o n a lr e a d i n g f r o mt l l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d i a l o g u er c a d i n g ,锄dn o t 笛 as i m p l em e m o do fi n s t n j c t i o n ,a sak i n do fs p i r i t l l a lp e m l e a t ee a c hl i i 墩a tm i st i m eo f f e a d i n gi sn ol o n g e ru n d e r s 锄mi n f 0 m a t i o n ,l e 锄i i l f l o m a t i o n ,c o l l e c t 幽咖越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 ,b u tb c 瓜v e e nt h em a j nb o d y 觚ds o u la w a l ( e i l i r 培i i f em o v e m e m r e a dt l l e d i d o g u ef b mm el i 诧e d u c a t i o no fa n g l es u b v e n st l l e 臼a d i t j o n a lr e a d i n g ,b r o k e t l l r o u 曲t l l ee d u c a t i o n 锄de x 锄一o r i e n t e de d u c a t i o nt o o lo fd u a lh o l d i n g ,i nd e m o c r a c y f - r e e d o m ,a n de q u m i t ) ,i nt t l ea t m o s p h e r eo fr e a l i z e ds e l fl i f eb e y o n da n dp o e t i c b r y o p h 啦e s , b a s e do nt l l et l l e o r e t i c a lb a c k 伊o u i l d ,“sp a p e r 丽l l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i l ef o l l o 晰n g s e v e r 甜a s p e c t s : t h ei n 仰d u c t i o no ft 1 1 es m d yt 1 1 a t o f i g i n ,m e 枷n g ,t h ep r e s e n ts i n i a t i o n a i l d m “h o d s ,e t c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a n a j y s i sm ec u m n t 殉j d e n t s e x 饷c 删c u l a r 陀a d i i l g p r o b i e m s ,d ot l l ed e p t t lo fm e 删b u t i o ns t u d i e s ,锄dp o i n t so u tt l l a to n l yc o n v e r s a t i o 砌 r e a d i n gc 强踞v e 也eh 吼a nc r i s i s ;t h e c o n dc h 掣魄e x p l a i l l s 也eb 鹪i cm e o r ) ro f r e a d i n gd i a l o g u eb 硒e d d i m o g u e 锄dr e a d i n gf 如m 廿1 et 、j l ,o d i m e i l s i o 璐o fm el 釉c h , s e tu pi l lt l l i sp 印n l em e o 耽t i c 札f i 姗e w o r ke x p l i c i t l yp o i l l t e do u t 也a tt 1 1 ee s s e n c eo f d i a j o g t y p ee x 舰c 嘶c u l a r 陀a d i n g ;c h 印t e r3i s 舭锄场e c to ft l l i sa r t i c l e 龇c 0 陀 p a 心f i r s te s t a b l i s h e dt i l eg o a lo f “a d i n gp e o p l ee d u c a t i o n i i l c l u d i n gm a d et ol e 锄t o l i v e ,i i f e l o n gl e a r n j n & f o l l o w e d b ye x 吮u r r i c u l a rr e a d i 【l gp r i n c i p l e sm l u d i i l g d e m 0 c r a c y 舒e e ,o p i mp r i n c i p l e ,f i n a j i yi s 陀a d i i l gt h et l l r s t e p s :0 nm ei n s i d e ,n o tt h e o u t s i d e ,p r o u df - o 礓e n i n g 驴a l d n g ,e t ;c ;c 0 n c l i o n ,鄹e a da tb o r d e r - 1 ec o l o n yo fp 0 甜c n a v o r s ,“s p 印e r i s t 0t t l es 啪m a 巧觚d o u t l o o k a l li i l a l l ,t i i i sp a p e ra b s o 印t i o no fc o w s es t u d y t l l e i lc l l i n e p 1 1 i l o s 0 p h y e d u c 撕o np s y c h o l o g y ,他a d i n ga n dl e 觚血l gn l e 0 啦也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t l l e 陀a d i n g 锄d d i a l o g r e l a t i o i l s l l i p ,t 0e s t a b l i s h 屺p 臼黟陀a d i n go fs h 0 诵n g 诧a d i n gc o n c e p t sa n d 2 a d a p t e dt 0m en e wc u 玎i c u i 啪r e f 0 珊眈n d ,锄dp r o m o t et h eh e a l m yg r o w m o ft h c s t u d e n t s i i f e ,b e l i e v et l l a ts m d e n t sl i f e l o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c 锄b r i n gl a s t i n gi m p t k e y w o r d s : e x t r a c u r r i c u i a rr e a d i n gd i a i o g u er e a d i n g ii f e g r o w i n g t r a n s c e n do u r s e iv e s p r o u df o r g e t t in gs p e a kin g 绪论 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 ,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 一) 问题的提出 语言就像人类的影子,始终相伴,不离不弃。人在语言里生活和栖息,语 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心灵运动,语言就意味着人类本身。每个民族即使有的 没有发明文字,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照亮了宇宙的亘古长夜,人类不再寂寞, 在语言世界里人类繁衍生息,相互间对话交流,创造了文化,建立了制度,书 写了历史。人类都在使用语言进行思维、社交、工作、学习、生活。语言构筑 起人类的文明大厦,各民族的文化、宗教、艺术、法律、制度等等都涵盖在语 言里。 卡西尔以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借助于语言,构建了一个适合精神疗养 的又超出于其生存环境的符号世界。正是在这个世界中,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 由,从而不再受制于环境的束缚,创造了种种文化形态,如宗教、艺术和科学 等。海德格尔提出“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在语言的这个寓所里诗意 的聚居,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我们的思考、言说、理想都在以语言的方式 进行,“语言构成存在的疆域和世界的极限 ,在语言中彰显自我的存在。这 样,语言里充满了文化的因子,走到任何国度,不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就永 远走不进这个国家的文化,也不懂得民族心理,无法缩短文化所产生的隔阂,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语言都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是打开人们心灵深 处的钥匙”。语言的本质属性在于人文性。 然而,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我国实行了以经济为中心的国家管理模式。 一切制度、工作都要服务于此。为多快好省地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实行了“实 用主义的教育”( 钱理群语) ,重知识,重技能、重科技、重能力,恰恰丢掉了 灵魂人文主义,生产了一批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高效化的生产者, 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 m 】北京:北京大学f f 版杜,2 0 0 5 ,2 5 0 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 m 上海;复旦人学出版社。2 0 0 5 。0 1 最珍贵的思想、创造、批判、想象没有了。实用主义教育热衷于培养适应大生 产化的产业工人,教育的目标是遵守纪律、恪守时间、技术超群的工作机器, 提倡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学生被当成木偶,忽视语言的人文教化、激发 灵感的作用,失却了语言独特的魅力。教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附庸, 肆意地进行意识形态的说教,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人格、情感的协调发展。 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发生错位,对物质发展过分地追求远远超出人类的精神发 展,物质和精神的平衡被破坏,人类精神大厦倒塌,人被物质所奴役,“人大量 地从自由状态进入不自由状态,文化理想也不再能被清醒地思考 。因此, 我们的教育问题引发了诸多危机,学生的精神生命被忽视,教育的价值在物欲、 金钱、权力的空间中被湮没,人文价值失迷在物质化的海洋里,厌学、逃学、 辍学、轻生等现象比比皆是,触目惊心,而且愈演愈烈。 教育问题引起了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倡阅读以重新回 归人的教育本位。如果说语言是人类之家,书籍便是保存语言的家,阅读便是 在语言之家里进行地生命运动,精神冲浪和灵魂探险。北京大学知名学者钱理 群以为经典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文学经典突破时空限制,与千年之远,百里之 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出乎于人、我、物我之间, 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 圆全国知名特级教师于漪主编了走 进经典系列课外读本,王尚文主编了新语文读本,曹万生主编了 :中国现 当代诗歌精选都是扩展学生阅读在实践上的探索。 2 0 0 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专家学者结合中外教育的实际对当前的研究 成果集中展示。它改变了建国以来意识形态化的教育,对传统的教育观念的一 大超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广泛阅读,“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 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 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同时提出对话阅读概念、内涵和意 义。 ( 二) 研究的意义 工业经济肆意地蔓延,助长人类无休止的欲望,掠走了人类诗意生存意境; 【法 阿尔贝特施书泽敬畏生命【- 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h j 版社,2 0 0 3 :4 4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 h 挣林:广西帅i i 6 【大学h j 版社,2 0 0 3 :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l l : 2 7 2 图视文化异军突起,靠感官取悦民众,剥夺纸质文本应有的话语权。人再没有 良好的心境阅读经典,整天为衣食住行而忙碌,缺失了本应该有的幸福感。孩 子也不再阅读经典,不再构建童年的乐园。相应的,阅读快餐像垃圾似的一倾 而下,愉悦孩子们的感官,滋长了肉体,粉饰了非主流,却麻木了精神,遮蔽 了灵魂。这种主体性的阅读,使读者与书二元对立,两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 读者可以随便驾驭书本,可以进行娱乐,可以进行亵渎。 随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不断变革,语文教学的理念将更适应时代的需 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 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 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 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 倡少做题,多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 0 0 3 年4 月制订的普 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又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 生、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 时推荐文化品味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共 同提高阅读能力 回。新课标崭新的要求和学生课外阅读的阅读现状形成鲜明 的对比,如何破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困境成为语文界的一大难题。 本文试图建立一种以主体间为特征的阅读方式,即对话式阅读,读者不再 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不再掌握话语权。它整合交往学说、语文阅读学、教育 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理论,从“对话 教育视角出发,对学生的阅读方式 做出新的理论思考和探索,试图破解当下学生漠视经典的现象。 本研究以培养学生如何课外阅读为出发点,探讨对话阅读方式的相关问题。 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1 、理论意义: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方式,同时也为建构完 中华人民共和固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s 北京t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1 l l2 2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 2 0 0 3 l2 5 2 7 3 整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2 、实际意义: ( 1 ) 通过主体间阅读方式的建构,使课外阅读与阅读教学互为益彰。 ( 2 )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健康自由地成长。 ( 3 ) 通过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终生学习理念的树立。 ( 三) 研究的现状 1 、课外阅读的研究 ( 1 ) 阅读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阅读既是心理过程,又是一种基本的智力 技能。但在网络阅读十分普遍的今天,需要重新界定阅读的概念。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有一个堪称为经典性的定义:“阅读不是 被动地吸收,而是积极主动的“构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 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 囝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诠释了阅读的定 义。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提出新概念阅读,认为:“阅读行为包括读者、 读物和阅读时境三大要素。对阅读主体( 读者) 和阅读客体( 读物、时境) 的 矛盾运动的研究及其与社会之间特有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构成了阅读学的完整的专门对象。 圆他已经从阅读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中研 究阅读,注重环境、社会的作用。曾祥芹还以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 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 固 权曙明以为阅读是“滋生着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欲望,继续在文本对话 中优化着人性智慧,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走向未来。由此看来,正是在语言的 内涵与人性的内涵同一上,哲学家为我们指明了人类素质生产的正确道路 。 显然,他吸收当下哲学的新理念,对阅读进行了重新建构。 阅读的概念已经从信息的吸收或技能学习的低层次发展到文化吸收、精神 中央教科所编简明国际教育百科伞书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0 :2 3 曾样芹,韩雪屏蒯读学缘理 h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 9 9 2 :0 1 曾祥芹阅读学新论 m 北京:语文i b 版杜,2 0 0 5 :1 8 2 权曙明阅读:人类素质的生成过程一“新概念阅读教学”话题之二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 0 0 l ( 4 ) : 1 2 4 滋养、自我实现的较高的层面,为本课题的展开打开视野。 ( 2 ) 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 钱理群是中国现当代研究专家,但一直关心中学语文教学。2 0 0 3 年专门出 版了语文教育门外谈,书中多次谈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孩子向我们发出 了的警示中通过对蒋方舟的正在发育的叙述话语研究,发现流行文化特 别是网络文化、电视文化正在影响着孩子,快餐阅读方式严重地伤害学生的心 灵。王余光教授在论经典阅读中以为在荧屏与网络普及的今天,阅读的时 间逐渐减少。郭世轩教授在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以为经典自身的高 度和时尚的诱惑,是读者远离经典的重要原因。经典自身的深度、广度和强度 则是使读者亲近的永恒基础和走出异化的精神动力。王素芳教师以为网络阅读 作为一种新事物处于初期阶段,它也问题重重,包括网络迷失、阅读选择困难、 通俗快餐文化流行等。我们不得不看到它在网络阅读环境中确实遇到了人文危 机,如网络虚拟交流空间使建立在传统阅读基础上的入文精神从价值观到文字 阅读习惯被忽略等。语文教学与研究发表社论文章调查显示名著离学生越 来越远:“现在的入对一些经典失去了趣,大都不爱读书,这应该和现在社会 的整体心态浮躁有关 。 方荣国在高中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相关对策中总结四大误区:一、对 阅读时机进行延时预约,二、对阅读位置进行降格处理,三、阅读内容进行低 位选择,四、对阅读效率作出低度要求。戴方文在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研究 报告中指出,中学生阅读需求层次相对较低,阅读兴趣不高,影响阅读的情 景因素较少。陈峰在高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指出学生阅读现状:阅 读时间不足,学校和家庭态度冷漠,书籍来源不畅。罗俊红在 高中生课外阅 读初探中指出学生阅读的现状:阅读时间太少,阅读目的功利,阅读内容低 俗,阅读方式盲目。陈万勇、黄志玲把阅读分为五种类型:消遣休闲型,猎奇 觅艳型了解信息型,增长学识型,涵养精神型。 综上所述,专家和一线老师习惯把阅读现状原因指向外因,包括网络、媒 体、社会、学校、家庭等对内因的研究不多,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空间。 ( 3 ) 课外阅读作用 钱理群以为阅读在立人教育,为人生建立一个精神底子。朱永新认为, 5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个民族的精神境暴,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王余光以为:“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 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寻求个完善、独立的自 我与品格的晟好途径。 田建平以为:“阅读的本质是文化是一种高尚的精 神行为。一 王小明在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中以为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认知 过程,涉及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等。而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调节和控制 的能力,要以培养学生调控自己阅读过程的能力为己任,发展了学生的这 种能力,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课文的阅读理解。徐壮丽在硕士论文认 知心理学与阅读教学中以为阅读的功能:l 、满足求知的需要,2 、增进智力, 3 、陶冶情操和审美;而阅读教学功能:l 、教学生学会阅读,2 、影响写说听教 学活动。课外阅读与阅读教学和而不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搞好课外阅读, 有利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 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抛弃知识积累和信息加工的传统观点,高举人文主 义的大旗,吸收入文研究的先进成果,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4 ) 课外阅读对策研究 钱理群、王尚文等人提出走进经典,亲近经典的口号。 在硕博士论文方面,大多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从技术操作层 面加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方法。例如杨丽华提出以合作学习理论 为基础的文学圈阅读方式。罗晓艺研究了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相结合的方 法。路恩春提出以“悦读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赵文提出了多元文化背 景下应该重视时尚阅读。罗俊红致力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贾雪波针对高中 课外阅读推荐的书目,提出几点建议。孟凡华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健康发展提 出合理的建议: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 阅读习惯,建立课外阅读机制。马根保以为:“课外应该提倡阅读快乐的阅 读,为阅读营造愉悦、宽松的阅读环境 。他还提出阅读要尊重阅读的个性 化,遵循阅读的现实性特征。这些论文虽然在成功的课外阅读实践过程中为广 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方法,但在理论上没有很大的突破,或者说停止不前。 综上所述,学者和一线教师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教师的指导、 马根保课外应该提倡悦读 j 语文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 0 0 9 ( 3 7 ) :6 2 6 阅读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造,以改善学生阅读现状,在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的 做法,为广大的在职教师开阔了视野,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但理论建设还是明显不足的,为本课题的开展留下丰富的空间。 2 、对话阅读研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对话教育作为新理念迅速传播开来,为广大专家 和学者所接受。语文界较早的把研究触角伸到对话领域,也掀起一股研究对话 型教学的热潮。不同层次的研究者广泛开展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与摸索。 韩雪屏以为阅读教学对话是一个蕴涵非常丰富地话题,阅读教学的对话包 括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之间以文本为中介的教学对话两个层次,前者是基 础,后者是延伸。她从“从创作空白处与文本对话、“寻求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 “与教学文本对话 、“课堂中的垂直性对话 、“课堂中的水平性对话 、“与阅 读环境的发散性对话 等6 个方面作了系统的阐释。显然,这种观点很科学全 面。 王荣生以为许多教育工作者误用了或误解了对话理论。他们以为“学生自 己说就是对话,忽视了文本 ;提倡“简单讲解法或问答法。缺乏对话的实质 。 这些都是只具形式的假教学。真正的语文对话理论包括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 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这和韩雪屏教师观点一致。 孙建军在语文对话教学中以为,语文对话教学的对话,已不是一般意 义上的沟通,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它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 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王旭兰在“对 话 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为阅读对话指双方精神相互敞亮和相互吸引。 李建军在走向“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为:“阅读对话是教师、学生和 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并且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 互发现。”大多数研究者从生命的角度论述阅读的含义,把对话看成阅读教学的 一种原则、精神和境界。 上文就对话阅读研究概况进行综述,遗憾的是厘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内阅读 与课外阅读研究较少,有时甚至混淆,为本课题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建构 d 华东师范人学,2 0 0 3 t1 2 1 7 ( 四) 研究的方法 1 、文献法:充分利用川师大图书馆馆藏书籍、报刊资料、中知网等,尽可 能多地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为课题的理论 研究做充分准备。通过文献法梳理和分析前人的研究进而提出研究问题,搭建 本研究的研究框架。 2 、理论分析法:通过对交往理论的分析、思考,结合当下阅读心理研究的 最新成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构建主体间的阅读姿势,从而为教师指导学生课 外阅读提供借鉴和帮助。 3 、经验总结法:在导师的指导下,搜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通 过对本人及一线教师教学行为的总结和归因,得出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8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困境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书本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哪怕现实世界是一片 污浊,你都可以通过书本拥有更加浩瀚的时空中的一片光明。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 语文是国民基础教育系列的基础学科,是美育化、人格化、心理化、情感 化的课程。因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世人所推崇和看重。近年 来,受工具性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成为“半截子教育 ( 钱理群语) ,注 意下半截教育知识、技能,而忽视了上半截的教育灵魂的守望和坚守。 常见,有识之士呼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新一轮课程改革,力图 改变语文教育的弊端,还原语文的人文本色。同时。阅读是各国母语课程的必 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母语学习的主要方式。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 主要板块,是师生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 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课外阅读活动是阅 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的补充和延伸。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阅读教学 在理论探究和实践操作上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的课外阅读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要探索和改进。 ( 一) 学生课外阅读现象扫描 1 9 9 2 年6 月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正式将语文课外活动列入“教学内容 , 而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到了2 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 突飞猛进,知识快速更新换代,新的理论、新的理念不断地涌现,“一招鲜吃遍 天 的时代已经远去,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上时代的步伐,终生学习的理念 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阅读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新课改对阅读教学、阅读习惯、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数量等提出了明确 地要求。虽然学生的阅读动机很大,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存在着阅读 9 内容杂乱,视野过狭窄,动机功利化等问题。 1 、阅读动机功利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古代文人学者读书目的是参加科举 考试赢得功名。建国后,一度政治挂帅,唯一的意识形态统治一切,阅读更是 接受洗脑的运动,向又红又专的组织靠拢。自从1 9 7 7 年恢复高考以来,阅读是 为了获取知识,在考试中争得名次。语文课外阅读被带上重重地枷锁,失去了 本有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和情感体验。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一切向考 试看齐,老师霸占着课堂话语权,以考试成绩为生命线,和考试无关工作不能 碰。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只是教学工作的附庸,没有独立的地位, 对文本所含有的智慧、情感、文化、美感统统全部忽略。课外阅读有以下三种 功利化取向: 首先、考试取向。考试本来是检测学生学习的手段,是对老师的教学效果 的回馈,具有检查、反馈、激励和诊断等作用,但在现实教学中往往被演变为 教师晋级、薪水和荣誉的工具,于是老师喊出口号是“考试什么,读什么 ,中 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在功利和贫瘠间游走。如果考试大纲规定考小说,教师就 提倡读小说,考散文,就提倡读散文。这样,课外阅读以考试为中心做圆周运 动,而且阅读的目的就是锻炼做题技巧和答题思维,寻找符合要求的唯一的答 案,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阅读活动不再是生命成长和精神探险,而变得索然无 味,不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其次、写作取向。自古以来,科举考试以文取士,“读书人读经,是为了写 文章 。建国后。语文教学以作文为中心。阅读只是手段,为写作服务,处 于写作的附庸地位。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 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 老师总是意味深长地叮嘱学生“多读多积累,写作水平就提高上去升,学生 书桌上光明正大地摆放上高考满分作文选,优秀作文集锦等,一些经典的书目 却不见踪影。学生课外阅读目的:积累优美的句子,学习写作的技巧,洞察写 作学的奥秘。他们希望通过阅读掌握写作的法宝,成为作家,成为写作高手。 当练习写作说明文时,读几篇说明文,仿写法;当写议论文时依然如此。殊不 韩。岬坼中困当代阅渎理论。j 阅读数学阳 成都:四川教育 f 版杜1 9 9 8 :1 1 8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繁i c j 北京:教育科学j l j 版礼。1 9 8 0 ;5 8 1 0 知,写作乃是性情的流露,心扉的敞开。一个只有技巧没有情感、智慧、审美 的人,是写不出有质感和美感的文章的。 最后、知识取向。这比起前两者来说,应该是更高一个层次,考试取向和 写作取向目的在于获得操作技能,而知识取向已经走向人的心理,可以增加人 生的厚度。书籍是人类经验的积累,通过传递知识的方式促进不同种族不同地 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以此推进人类的进步。“阅读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活 动,是读者从作者的精神产品中提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心智过程 。高尔基也 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语文教学中,多数老师认为。书籍是知识 的海洋,读书就是为了求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前赤壁赋 时,老师要求学生查阅苏轼的资料。学生对苏轼的生平、作品、官宦生涯、文 化人格和精神操守进行查阅收集,却根本不阅读苏轼的诗词,无法对苏词迸行 全貌的领略。如果老师推荐几首苏轼不同风格的诗词,让学生直面文本,学生 就可以和文本展开生命的对话。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中以为传统教育 中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只有源源不断的汲取知识,才能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对产 业工人的要求。阅读在低水平上徘徊,难以实现生命的成长,无法领略文本中 的意蕴。 功利化阅读使学生完全在外因的诱因下进行课外阅读,由于缺少内因的驱 动,不会点燃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阅读内容图视化 近年来,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在信息爆 炸的时代,各种资讯泛滥,产生大量地可供阅读的文本。信息的查阅、记忆的 记录和言说的发表不再耗力耗神,变得方便快捷,由此带来了阅读形式地变化 从传统的书籍到图视化的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期刊、报纸、图书、音 乐、视频、动浸、软件下载等数字化内容为核心,形成集媒体、娱乐等多元化 移动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虽然传统的 纸质书籍,储存着大量的人类文化和智慧,承载着人类历史以来的文明;但随 着电子书的兴起,阅读在点击和滚动中就完成了,大量地图视化和精美地照片 展示在人的眼前,直观而快捷,丰富而便利,不需要人的思维和想象。阅读方 式包括搜索式阅读、主体式阅读、标题式阅读等,如逛商店买东西,到处走走 曾祥芹,张复琮文体阅读法【m 郑州大象出版社,2 0 0 2 ,0 1 11 看看,不会惊起任何的生命涟漪。纸质书籍含蓄而质朴,寄托着人类的愿景和 向往,阅读时需要调动所有的感官和想象,与先贤、名师、朋友交流对话,促 膝谈心。阅读过程便成为心与心的交流,审美体验的分享,生命的共同成长。 图视化阅读和传统阅读主要有三点不同: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图视 化的电子书,是视觉盛宴,享受到感官的快感,游戏的娱乐,科技的便利,但 快捷地速度不容许有思考的时间,品味、鉴赏更是遥不可及,而传统书籍的质 朴,文字的含蓄雨优美,需要调动视觉、触觉、味觉等多重感官的参与,心理 的空间宽敞而明亮。其次,电子书的直观性满足感官的愉悦却削弱了阅读的审 美性。经典阅读的间接性,造就了审美的距离感,经典文本成为储满着精神食 粮的家园。英国美学家爱德华布洛以为距离会产生的美。阅读如在雾气弥漫 地知识海洋上航行,可以获得精神的探险、心灵的冲浪和生命力的释放。最后, 电子书造就了开放民主地平台,参与和书写地广泛性,产生大量的文本与非文 本,其中有历史与演绎、高雅与低俗、健康与颓废、审美与审丑、爱情与复仇 等质量不等的作品。他们交叉和混杂在起,参差不齐。阅读的无用功、无效 性、低俗化等是困扰着学生阅读的主要问题,阅读的污染性侵害着学生洁白地 心灵。而经典文本是历史淘沙的沉淀,人类文明的结晶。阅读经典就是站在文 化的制高点,少走弯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足可以为学生的人生打下精神 底子。 图视化阅读,有一个时尚的名字“浅阅读 ,“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 为特征,符合当下流行的快餐文化的特质,迅速享用、迅速愉悦然后迅速 抛弃 回。速效速成的阅读,缺少传统阅读的敬畏感和生命的体验性,看重感 觉,而不重视心灵,看重形式,而不重视内容,不会穿越时间的机器和古人对 话。 3 、阅读视野狭窄化 教育应该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持续发展。既要强调人的自然性,又要更加 关注人的内在价值的发展。我们学校教育适应知识时代的要求,以培养和谐地 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总体目标。“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 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圆 彭敏,颐禾清,管克江,等浅阅读时代的深层思考 n 人民日报2 0 1 0 一0 8 一1 9 ( 2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l l :1 1 2 学生应该有广泛地阅读兴趣,以便全面汲取生命成长的精神食粮,然而学生的 阅读现状实在堪忧。在课内,书桌上摆放着几本中学生作文选或中学生杂志就 算作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课外,最感兴趣的有玄幻类、修真、言情类、武侠类 等小说,而这些小说以情节曲折取胜,缺乏人生的指引和价值的导向。有的学 生从众心理严重,热读畅销书,对安妮宝贝、郭敬明、张悦然、蒋方舟等所著 畅销书籍趋之若鹜,耳热能详;有的学生热衷于手机、电子书或网页浏览式阅 读,片面追求感官的享受和视觉盛宴,忽略了对文本的思考和体悟带来的人生 感悟和精神陶冶。学生的课外阅读窄化为一般的中学生作文,畅销的书籍和电 子书,显然,难以担当起人格塑造和语文素养的重任。 究其原因,首先,教师迫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根本不会推荐阅读书目, 不指导阅读方法,不检查阅读效果,只会讲解习题,训练做题技巧,让学生考 上重点高中和大学便是他们最大的成功。其次,在学校教育中,重理轻文现象 严重,学生宁愿多做习题,多看教辅材料,也不愿把时间花在读“闲书 上。 经典名著放置一边,低劣地互相抄袭的教辅材料成为学生热捧的焦点。符合学 生最近发展区间的经典文本没有出现在学生的阅读世界里,直接影响着阅读, 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阅读动机功利化、内容图视化和视野窄化,使幼稚纯洁的心灵里没有 雨露的灌溉,风雨中容易折损枯萎,又造成了生命缺少弹性,思想上短板,青 春气息衰弱。这些现象已经引起广泛地注意,扩充学生的阅读面和提高学生的 阅读质量势在必行。新课标增加了阅读书目,是新中国成立来的第一次,语文 课程资源的触角从课内伸向课外,原来的语文教科书不再是语文全部,只是语 文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第八轮新课改吹响改革的号角,也给当前的中学生语 文课掌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 二) 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肖极影响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 完善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种种怪象,导致阅读教学的乏味和低效。语文课 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理应承担起人文精神的传承重任。新课改扬起人文 精神的大旗,提倡学生接受人文教育。课外阅读的匮乏,学生不能站在人类文 化的制高点上,虽然享受到物质文化的快感,但人文危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到底什么是人文? 我觉得简单:人文,一个是关乎人,一个是关乎文。关心 13 人类,关心他人,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加起来就是人文关怀。 无 论在西方文化中,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约而同地有个共同的特质人文精 神,它本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对人类生存状态、意义、价值和本质的关怀, 包含着信念、理想、人格、精神和灵魂等。它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 想,是人类文化的实质和精髓,最核一心的精神是关爱人生。如果缺乏人文精神, 就意味着丧失了个体存在的根本依据;对民族文化来说,优秀传统可能就要断 裂,文化之根可能要动摇。下面从,心理、道德、信仰等方面阐述这场危机。 1 、心理危机:自我控制失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 断丰富和完善,“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已经落后,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者的和i 皆统一构成了健康的基础。1 9 4 8 年世界 卫生组织( 简称w h o ) 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 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心理 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健康不可 分割的重要方面。 生活在校园里的孩子,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以学业成功为目标,百炼成 钢,而往往忽视课外阅读对心理健康发展的补益作用。学生课外阅读动机功利 化、内容图视化和视野窄化,不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反而使心理变得脆弱, 毫无弹性,不能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也没有为学生建立自我调节机制。同 时我们孩子的衣食住行常常由父母包办。孩子在心理上对父母产生依赖性。当 学生单独遭受巨大的变化时,没有。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而感到难以解决、难以 把握,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思维和行为发生混乱,心理进入一种失衡的状态,产 生心理障碍,这就是所谓的危机状态。 特别是1 3 1 8 岁孩子不适应青春期而产生心理危机,因为这时期是人 生中最具有特殊性的时期,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已 渐趋成熟,但尚未完善,面临着升学、就业、恋爱等问题,故常常会遇到这样 那样的挫折或打击,并产生许多苦恼。这种苦恼若不能及时得到解脱,就会诱 发心理危机。有的突然会一反常态,变得孤僻古怪,脾气暴躁,常常顶撞父母 和老师;有的逃学拒读、离家出走,或出现暴力行为;有的焦虑抑郁,甚至产 朱永新中国教育缺什么 -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 0 0 3 :5 6 1 4 生悲观厌世和自杀意念等。近几年来,学生自杀他杀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年 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如云 南大学本科生马加爵、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等。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 生研究所公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学生5 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 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 0 4 ,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 5 。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对自杀现象颇有研究:“个人没有办法为自己形成一种 特殊的环境,在这种环境的掩护下,他可以发展他的个性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可以说,由于和同伴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只是整体的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 没有自身的价值。他的性命如此不值钱自我不属于自己,或者和自身以外 的其他人融合在一起,或者他的行为的集中点在他自身之外,即在他是其组成 部分的个群体中。因此我们把某种极端利他主义所导致的自杀称之为利他主 义的自杀。 中国的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的成 绩就是家长的荣耀,孩子失去了自主性和自我存在的价值,当生活的道路变得 狭隘时,就是容易走向自杀的结果。 青少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未来,如果青少年的精神垮了,如何实 现中华的崛起。而心理科在基础教育系列中成为缺项,心理咨询室如同虚设, 心理干预也成为妄谈。学生的心理障碍处于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状态,学生 如何增强免疫力进行自救哪? 只有从课外阅读中汲取人文素养,增加心理弹性 和韧性才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疏通,克服心理危机,健康而快乐的生活。 佛洛依德以为,入天生具有心理防御机制,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 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病痛,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 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防御机制系统是自我控制的一个功 能,最终达成了本我、自我、超我的妥协。有些学生因为人文知识浅薄,造成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无法达成本我、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岗前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宠物防治考试题库及答案
- 油田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与建议
- 现存安全问题剖析讲解
- 医护关系的理想境界
- 新质生产力紫金山实验室
- 煤炭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误区与对策
- 关于社会实践的活动策划方案
- 综合办公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应用
- 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核心要素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游戏 1.在校园里找1找 教学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套课件-完整版课件
- 园林制图-课件完整版
- 2024-2030年中国鼻炎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鸡粪肥料购销协议
- 天然矿泉水购销合同(2024版)
- 抗震支架采购及施工合同
- 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正式版)
- 儿童考古小知识课件
- nfc菠萝果汁工艺流程
- 《智能电气设计》教案全套 陈慧敏 1-20 软件安装-配电柜门设备安装及布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