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鹰f 山弧地区农业研究【:海师范入学硕l :学位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从农业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出发,借鉴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地理 环境、人口资源、水利建设等优势条件着手,详细研究了唐代山西地区农作物的 种植、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以及渔业的发展等内容,对山西农业生产进行系 统的分析。山西地区山河环绕,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和丘陵面积最广,自 古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从汉至隋,山西一直都是全国人口发展最快的地区 之一。隋末,人口虽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但唐初开始迅速恢复,到盛唐时已 经达到中古时期的顶峰。安史之乱时,山西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人口数量锐减。 此后,山西人口总数从低谷缓慢向上攀升,尤其是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已经较高。 唐代前期山西地区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到了中后期,水利建设并非停滞不前, 而是继续修建了数量众多的工程,在农业灌溉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生 产提供了保障。山西粮食作物以粟、麦为主,从分布来看,粟、麦种植主要分布 在太原府以南的汾河、涑河流域和泽潞山区,呈大面积种植;水稻只是星星点点 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太原府和河中府,但种植面积还是相当可观。经济作物如桑 树、果树、蔬菜、药材等分布较广,广大农村普遍种植。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山 西地区的葡萄已经开始呈现规模种植的倾向,种植区域由山西中部向南北两端扩 展。药材方面,最有名的是上党地区出产的人参,其中以紫团峰所产参最为珍贵。 山西地区草场较为丰富,适宜放牧,隋唐时期较为发达。政府在楼烦、玄池、天 池设立监牧,作为官方重要的养马基地,大力发展官营畜牧业。民间畜牧大多以 家庭养殖为主,种类多、分布广。作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山西地区的酿酒业闻名 遐迩,其中以桑落酒、汾酒、葡萄酒较为出名,葡萄酒以其可口甜美在唐代曾被 列为贡品。 有唐一代,山西地区的农业大体上经历了恢复、发展、破坏、再恢复几个阶 段。山西地区的农业在全国来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粮食产量较大,经常供应 关中等地,同时也是政府和籴、折籴的主要地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通 过对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经济全面、系统地考察,对今天山西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划, 也许有些许借鉴意义,这正是本文力图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唐代山西地区农业 店代山两地区农业研究i :海师范人学硕l j 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p a p e rv i e w sm o s t l y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ei ns h a n x ia r e ao ft a n gd y n a s t ya tt h e r e g i o n a l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c o n o m ya n g l e ,l e a r n sf r o ms e a r c hm e t h o d so fe c o n o m i c s ,a n d s oo n f r o mt h es t a r t so fg e o g r a p h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p o p u l a t i o n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p a p e rs t u d i e sm o s t l y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ei ns h a n x ia r e ao ft a n gd y n a s t y 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s e v e r a l a s p e c t s :c r o p s p l a n t i n g ,e c o n o m i c c r o p sd i s t r i b u t i n g , s t o c k b r e e d i n g ,f i s h e r ya n ds oo n s h a n x ia r e al o c a t e di nt h ee a s t e r np a r to ft h el o e s s p l a t e a ua n dt h ew e s ts i d eo fn o r t hc h i n ap l a i n ,w a sp a r a l l e l o g r a mt i l t i n gf r o mt h e n o r t h e a s tt ot h es o u t h w e s t t h er e g i o nw a ss u r r o u n d e db y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t h e t o p o g r a p h yw a sv e r yc o m p l e x t h em o u n t a i n sa n dh i l l sw e r ei no n eo ft h em o s t e x t e n s i v ea r e a s s i n c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t h ef o r e s t sw e r ed e n s e ,a n dt h ec l i m a t ew a s h u m i d f r o mh a nd y n a s t yt os u id y n a s t y ,s h a n x ih a db e e no n eo ft h ef a s t e s tg r o w i n g a r e a si np o p u l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c o u n t r y a tt h ee n do fs u id y n a s t y ,t h e r eh a d b e e nas i g n i f i c a n td e c l i n ei ns h a n x i sp o p u l a t i o n ,b u te a r l yi nt a n gi ts t a r t e dt o r e c o v e rq u i c k l y w h e ni tw a si nt h eg o l d e da g eo f t a n g ,t h ep o p u l a t i o nh a dr e a c h e d i t sp e a k w h e na n s h ir e b e l l i o nw a so u t b r e a k i n g ,i ts u f f e r e dg r e a td e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a p p e a r e das h a r pd r o pf a s t l a t e r , t h et o t a lp o p u l a t i o nc o n t i n u e dt od e v e l o pf r o mt h e l o w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s o u t h e mr e g i o nh a dah i g h e rp o p u l a t i o nd e n s i t yt h a nb e f o r e e a r l y i n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 r eh a db u i l d e dal a r g en u m b e ro f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p r o je c t si n s h a n x i b yt h em i d t a n ga n dl a t e - t a n g ,t h e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i n s h a n x iw e r en o ti ns t a g n a t i o n ,b u th a db u i l tal o to ft h eh y d r a u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w h i c h p l a y e dal a r g er o l ei nt h ei r r i g a t i o n ,a n dp r o v i d e dt h ep r o t e c t i o nf o r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f o o dc r o p si ns h a n x if o c u s e do nm i l l e t sa n dw h e a t s ,l o o k i n gf r o mt h e c r o p d i s t r i b u t i n g :t h em i l l e t sa n dw h e a t sw h i c hw e r ep l a n t e di naf u l lc h i ps h a p e d i s t r i b u t e dm a i n l yi nf e nr i v e r ,s ur i v e ra n dz e l um o u n t a i ni nt h es o u t ho f t a i y u a n ;r i c e sw e r ep l a n t e dm a i n l yi nt a i y u a na n dh e z h o n g ,w h i c hw e r eo n l ya s c a t t e r e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 ,b u tt h ep l a n to ra r e aw a sc o n s i d e r a b l e e c o n o m i cc r o p ss u c ha s m u l b e r r i e s ,f r u i tt r e e s ,v e g e t a b l e sa n dh e r b sw e r ep l a n t e dg e n e r a l l yi nt h ev i l l a g e s t h e 2 m o s tn o t e w o r t h yr e s p e c tw a st h ep l a n t i n go fg r a p e si ns h a n x i , w h i c hw e r ep l a n t e di n al a r g ea r e a ,a n dd e v e l o p e df r o mt h ec e n t e rt ot h en o r t ha n dt h es o u t h l o o k i n ga t h e r b s :s h a n g d a n gr e g i o np r o d u c e dg i n s e n g s ,t h em o s tp r e c i o u so fw h i c hw e r et h e g i n s e n g sp l a n t e di np u r p l em i s s i o np e a k t h ep a s t u r eb e i n gs u i t a b l ef o rg r a z i n gi n s h a n x iw a sa b u n d a n tw h i c hw a sm o r ed e v e l o p e di ns u i - t a n gt h a nb e f o r e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w h i c hh a dd e v e l o p e dg o v e r n m e n t r u n a n i m a lh u s b a n d r yv i g o r o u s l y 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m o n i t o r i n g so fl o u f a n ,x u a n c h ia n dt i a n c h i ,w h i c hw e r ei m p o r t a n ta s t h eo f f i c i a lb a s e so ft h eh o r s e s t h ec i v i l r u na n i m a lh u s b a n d r yw h i c hh a dm a n yt y p e s a n dd i s t r i b u t e dw i d e l ym a i n l yb r e e d e dl i v e s t o c kb yh o m e a st h ed e e pp r o c e s s i n g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r o p s ,a l c o h o li n d u s t r yi ns h a n x iw a sw e l l k n o w nb yt h en a t i o n ,t h em o s t f a m o u sa l c o h o l sw e r em u l b e r r yw i n e ,f e nw i n ea n dg r a p ew i n et h a tw a sat r i b u t e b e c a u s eo fi t ss w e e t : a l lo ft a n gd y n a s t y ,s h a n x i s a g r i c u l t u r ew e n tt h r o u g hr e c o v e r y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d e s t r u c t i o na n d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tt h en a t i o n w i d e ,s h a n x i sa g r i c u l t u r ew a si nt h e v e r yi m p o r t a n ts t a t u s t h ea r e a sf o o dp r o d u c t i o nw e r er i c h ,w h i c no f t e nw e r e s u p p l i e df o rg u a n z h o n g ,a n ds oo n s h a n x iw a sa l s ot h em a j o rr e g i o no ft h ef o o d t r a d e t ot h eh i s t o r ya sam i r r o r ,o n ec a nk n o wt h er i s ea n df a l lo ft h ed y n a s t y b y s h a n x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c o n o m i c si ss t u d i e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t h ep a p e rm a y b eh a v ea l i t t l e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i ns h a n x ip r o v i c e t o d a y ,w h i c hi s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ea r t i c l e 。 k e yw o r d s :t a n gd y n a s t y s h a n x ia r e a a g r i c u l t u r e 店代山两地区农业研究 j :海师范人学硕l j 学位论文 论文独创性声冀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律及取褥魏研究成果。论文孛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箕拖网学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傲的贡献均已在论文孛做了臻确的声翡并表 示了谢意。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i 冬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静,允诲论文被壹阕和借阕;学校可以公开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裁定。 作者签名:。嘲导师签名: 醐。哕。 庸代山两地区农业研究l :海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唐代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诸多 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研究唐代经济就有着特别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地域 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区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由于自然条件、 人文因素和政治环境等原因,呈现出的形态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使区域 经济史的研究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有着突出的意义。美国学者施坚雅曾经说过: 研究中国经济史的一个比较适当的研究单位,是一些具有共同特点的地区综合而 成的经济区域。1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学者们对于唐代区域经济的研究特别注重。 但是大家的兴趣比较重视关中、河北、河南和江南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山 西地区的研究却并不深入,从整体上探讨唐代山西地区社会经济问题的专著更是 凤毛麟角。所以,唐代山西地区的经济开发情况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和空 间。 本文从区域农业经济史的角度出发,对唐代山西地区的农业进行深入地探讨 和研究,对其在全国的地位、农业开发的特点以及农业的整体面貌等问题进行分 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对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经济全面、系统的考察, 我们希望能对今天山西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划,有些许借鉴意义,这正是本文力图 达到的目的。 二、研究的地域范围 本文所论述的山西地区,主要指唐代的河东道,从行政区划上看,大致包括 今山西省以及河北省的蔚县、涞源、涉县等地;此外,唐河南道陕州所辖大部分 在今山西境内,但有部分地区位于今河南省西北的陕县、灵宝、峡石,为行文方 便也一起被列入本文研究的视野。唐代河东道前后行政区划有变,但基本所辖是 属于同一经济区域的。据新唐书地理志,河东道下辖二府十九卅i ,一百一 十县。据张纪仲统计:其中三少l l j k 县不在今山西省境内;又,河南道之陕州所辖 施孥雅:市场及区域系统经济的结构和发展,转引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2 页。 6 府代山两地区农此研究 卜海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 六县,有夏县、平陆和芮城三县在今由谣省境内。故唐代在今由西境内是实有二 府十六州、一百零五县。1 所以,本文研究的唐代山西地区即在唐代河东道和河 南道陕州所辖范匿之内,即云州、蔚州、朔势| 、代州、岚州、忻州、石州、太原 府并州、隰州、慈州、汾州、仪州、沁州、晋州、潞州、泽州、绛州、河中府蒲 州、陕州,共计二府十七矧。 唐山西地区所辖府、州、县表 府州治所辖县 欲州蔽中云中 ( 器中郡)( 今犬网恒安镇)( 凝一县) 蔚州兴唐安边、1 s 狐、灵丘 ( 必唐郡) ( 今河北蔚县)( 共三县,仪有一县在今山西) 朔州饕阳善阳、玛邑 ( 玛邑郡) ( 朔城外西北隅) 戴二县) 代州艨门雁门、五金、崞县、綮峙、唐林 ( 雁门郡)( 今代县)( 熬五县) 岚州寇芳宣芳、静乐、合河、岚谷 ( 楼烦郡)( 今岚县) 熬l n j 县) 悸州秀容秀容、定襄 ( 定襄郡)( 今忻州市)( 热二县) 蠢蛾察嚣凄螽、乎夷、定胡、冁棠、方出 ( 融化郡)( 今离石)( 必五县) 太原、鹭闵、太谷、郡县、文承、梭次、纛县、寿麓、乐乎、 太原府太原 广阳、清源、交城、阳曲 ( 太原郡)( 今太原市) ( 共- t 三昙) 隰州隰川隰川、蒲县、大宁、永和、石楼、温泉 ( 大宁郡)( 今隰昙)( 焚六罢) 张纪伸;由嚣历史政区地理,出嚣吉籍出舨社2 0 0 5 年舨,繁1 6 3 夷。 7 府代山两地农, l k t , j t :究卜海师范人学硕j :学位论文 慈州吉昌吉昌、文城、昌宁、吕香、仵城 ( 文城郡)( 今吉昌)( 共五县) 汾州隰城隰城、孝义、介休、平遥、灵石 ( 两河郡)( 今汾阳)( 共五县) 仪州辽山辽山、榆社、平城、和顺 ( 乐平郡)( 今左权)( 共四县) 沁州沁源沁源、和川、绵上 ( 阳城郡)( 4 - 沁源)( 共三县) 晋州临汾临汾、洪洞、神山、岳阳、霍邑、赵城、汾西、冀氏、襄陵 ( 平阳郡) ( 今临汾市)( 共九县) 上党、壶关、长子、屯留、潞城、襄垣、黎城、铜辊、武乡、 潞州上党 涉县 ( 上党郡)( 今长治市) ( 共十县,九县在今山西) 晋城 泽州晋城、端氏、陵川、高平、阳城、沁水 ( 今晋城东北高都 ( 高平郡)( 共六县) 村) 正平、垣曲、太平、曲沃、翼城、闻喜、龙门、万泉、绛县、 绛州正平 稷山、夏县 ( 绛郡)( 今新绛) ( 共十一县) 河中府河东 河东、桑泉、解县、猗氏、虞乡、永乐、安邑、宝鼎 ( 河东郡)( 今蒲州)( 共八县) 陕州陕县陕县、灵宝、峡石、平陆、芮县 ( 陕郡)( 今河南陕县故城) ( 共辖五县,三县往今山两) 注:、本表根据张纪仲先生的山西历史政区地理中唐河东道辖府、州、县表制 作,其所辖州、府、县,即为本文所论述的山西地区的辖区。 8 店代山两地区农业研究卜海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三、学术史回顾 山西地区在前代开发的基础上,至唐代,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傅筑夫 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张九洲的中国经济史概论、岑仲勉的隋唐史、 程民生的中国北方经济史、阎万英和尹英华的中国农业发展史、郑肇经的 中国水利史等专著的相关章节中的研究都涉及到山西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但由于上述著作的重点在于研究一个朝代或是整个经济史的某一方面,求全而不 求细,对山西地区的农业只是作了概况式的描述。 也有学者对山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专项探讨。首先谭其骧给我们定 义了山西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历史上,山西在全国,至少在黄河流域,占有突 出的地位,其重要性有过于今天的山西。他认为,山西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 时期,往往是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是由山西的地理位置决定的。1 张捷夫详尽 地着重论述了山西在唐代的地位,认为:山西是李渊父子夺取政权的发祥地,李 唐王朝建立后,山西又是维护封建中央政权的重要支柱,在政治、军事、经济、 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重要地位。2 乔志强从隋唐政治与山西的关系出发, 研究了山西的文化、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商业名城太原以及 交通干线与驿传制度。3 徐月文在山西经济开发史中把山西经济史分为古代、 近代和现代三部分,每个时代都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四个方面来研究山 西经济的发展,认为:在唐代,除了晋南的部分地区经济较发达外,其他地区经 济远不如它的军事和政治地位重要。4 2 0 0 5 年山西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生张 明禄的毕业论文唐代河东道经济发展概论,研究的对象是唐代河东道的经济 总体状况,通过对河东道经济各个方面的总结,完整展现出河东道的经济面貌。 同年同专业的硕士生周某的毕业论文唐代山西经济发展试探,把今山西完全 等同唐代的河东道来研究,从经济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入手,探讨农牧业、手工 业和商业的发展,认为:山西经济在唐代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繁 荣作出重大贡献;同时唐代也是山西地方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辉煌时期。这两 篇硕士论文都存在资料不全、研究粗疏、评价有失偏颇等问题。比如,在研究唐 代山西的土地和赋税制度时,作者仅仅是套用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评价 1 谭j e 骧:山两在国史上的地位,晋阳学刊1 9 8 1 年第2 期。 2 张捷夫:山两在唐代的地位,沧桑1 9 9 5 年第3 期。 3 乔志强:山两通史,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徐月文:山西经济开发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 9 9 2 年版。 9 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卜海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山西经济的作用时,过高的评价了其在全国的地位,等等。 除了上述专门研究唐代山西地区的论著外,有些研究也涉及到了山西的农业 经济。黎风和李英对山西传统农业进行研究,认为:由于政局稳定、人口增殖、 科技进步以及经济交流范围扩大,隋唐至北宋,除了五代十国时期农业生产短期 衰退外,是山西农业持续高涨时间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隋唐时期同秦汉颇为相 似,都是农业生产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1 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华林甫对唐代栗、 麦生产的地域布局进行研究,认为:黄河流域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是粟的主要 产地,黄河流域还是小麦的主要分布区域;安史之乱后北方栗的生产明显下降, 但小麦的产量仍继续增长。他还指出,河东道产粟之地主要集中在太原府以南的 汾州谷地和泽潞山区;麦类生产多集中于太原府以南的涑水、汾河地带。2 他还 对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进行了研究,认为:黄河流域只有稀疏种植水稻,山 西地区的水稻则主要集中在太原府、河中府。3 邹逸麟认为,唐朝黄河流域普遍 开发了水稻田。河东地区比较分散,种植面积也较小。4 在生产技术上,林立平 对唐代南北两大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轮作复种情况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唐代北 方推广轮作复种制的条件已经成熟,以栗、麦复种为主,有些发达地区已经实行 一年两熟制或二年三熟制。5 秦明君从水利工程的修建、北方旱地粮作经营两方 面,分析唐代前期三河地区的粮食生产,认为:唐时三河地区的粮食生产发展很 快,是重要的粮食产地。6 张泽成为我们纵向详细分析了汉晋唐时期山西地区的 农业发展情况。他认为,唐代前期山西地区的农业处于恢复并迅速发展中,盛唐 时期的农业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但中唐以后由于安史之乱的破坏和藩镇割据影 响,山西地区的农业遭到严重的打击。7 作为农产品的深加工,以酿酒为例,在山西地区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王赛 时认为:山西酿酒业真正崛起是在北朝时期。他详细阐述了从北朝到明清时期的 酿酒历史,认为山西的酿酒业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为我国的酿酒业 黎风、李英:山两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五) 隋唐宋金元时期的山西农业经济,山西农经1 9 9 4 年第5 期。 2 华林甫: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中国农史1 9 9 0 年第2 期;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分布 初探( 续) ,中国农史1 9 9 0 年第3 期。 3 华林甫: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中国农史1 9 9 2 年第2 期。 4 邹逸麟: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复黾大学学报1 9 8 5 年第3 期。 5 林立平:唐代主粮生产的轮作复种制,暨南学报1 9 8 4 年第1 期。 8 秦明君:唐前期三河地区的粮食生产,湖北人学学报1 9 9 5 年第3 期。 7 张泽咸:汉晋唐时期农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 1 0 膊代山两地区农业研究i :海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 作出过重大贡献,唐代时山西之桑落酒、汾酒成为全国有名的酒品。值得一提的 是,山西地区的葡萄酒逐渐兴起。1 畜牧业方面,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养马业。马俊民、王世平对唐代黄河中 下游地区的官方养马业进行了系统地研究。2 韩茂莉认为,唐代官方牧监主要分 布在陇右、关内、河东道;河东道牧区属于干草原地区,并推算出河东的牧场面 积。3 王利华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农牧分界的推移和摆动对黄土高原农牧业经济发 展的影响。4 四、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第一,本文除了传统历史学的方法外,还特别重视经济学科方法的运用。 笔者在研究经济问题时采用经济统计学的方法,对某一领域的同类型事物进 行统计,有助于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其次,我们对许多问题作了定量分 析。尽管由于唐代资料的欠缺,所得的许多估算还有商榷的余地,但我们认为这 种定量分析还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对不同量的比较,我们才能清楚地认识这一地 区某一时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生产规模的大小、效益的好 坏,才能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历史地位作出科学的评估。本文定量分 析所得各项结果,力求做到尽量准确。 第二,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区域研究的重点虽然是地方性质的,但我们必须要放到纵横结合的历史坐标 上去,在纵向的时间与横向的空间坐标中找到它的位置。区域史研究的目的,就 是要通过对区域发展的历史透视关照整体中国,这是区域史研究的根本所在,否 则难免会流于琐碎。所以,我们研究唐代山西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时,尽可能把 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放到全国的大局中考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区域的本质 特征,才能把研究推向深入。 第三,注重跨学科的方法。 区域史研究是- i 7 研究区域整体史的学科,必须从孤立、封闭的研究转向综 王赛时:山西酿酒史话,沧桑1 9 9 5 年第2 期;山鹾酿酒史略,晋阳学刊1 9 9 4 年第6 期。 2 马俊民、王世甲:唐代马政,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五南图书出版社1 9 8 4 年版。 3 韩茂莉:唐宋牧马业地理分布论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从1 9 8 7 年第2 期。 4 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畜牧业的变动,历史研究2 0 0 1 年第4 期。 唐代i i j 西地区农q l , t i j t :究 f :海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合、开放、跨学科的研究。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对象的不同,选用适当的方法, 力求做到融会贯通。笔者在研究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经济的时候,运用了许多学科 的方法。比如,本文在对资料进行数量统计和量化分析时,就运用了计量学的方 法,这样就非常明显地可以得出数据的变化幅度、变化趋势以及推断出变化的原 因。 本文研究主要是从山西区域内部的农业变化和发展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唐代 前期山西地区的农业位于全国前茅,中后唐时虽受到了战乱的严重破坏,但仍继 续向前发展着,这可以从当地的水利建设、农作物的种植以及经济作物和畜牧业 等的发展中体现出来。 1 2 腐代山两地区农舭研究:海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 第一章唐代山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山西地区的地形、地貌 山西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华北平原瑙侧,南北介于北纬3 4 03 4 8 4 0 0 4 3 47 之间,东西介于东经1 1 0 01 4 6 - - 1 1 4 0 3 4 4 之间,处于太行山脉和 黄河中游峡谷之间。鹰代的山诬地区平面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 形,周围几乎都为山河所环绕,自古就有“表里山河 之喻。它的东面、东南面 以太行山为屏障,与河北、河南相邻:蹰南和西面以黄河为襟带,与河南、陕茜 隔河相望;北面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连接。本地区处在沿海与内陆的过渡位置 上,战略地位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山西地貌从整体上来看是山地型的高原,一般泛称“山西高原。境内起伏 不平,高低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和丘陵面积辽阔,其中山地占全区面 积的4 0 ,丘陵占全部的4 0 3 ;盆地、平原仅占1 9 7 。1 山两大部分地区海 拔在王,0 0 0 - 一2 ,0 0 0 米,地面坡度较大,呈现出整体隆起的形态。在整体隆起的 高原中部,斜列着一连串断陷箍地,自北而南依次为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 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瓮地。其中位于汾河流域的太原、临汾和运城盆地,在唐 代是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由此把山西高原斜截为- - :东部及东南部是以恒 山、五台由、太行山、太岳由、中条出为主体的山地和山闻高原;西部由醑梁虫 为主体的山地和西面的高原组成。按地形山西地区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 域: 1 、东部山地和山问盆地区:山西东部、东北部和东南部,被一系列的大山 所盘踞,由北丽南有六棱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出、太岳由、中条出 等,大部分海拔都在l ,5 0 0 米以上。其中六棱山、恒山、五台山之间,为浑河、 滹沱潺上游谷地,山谷楣闻排列,形成了北坡陡、南坡缓的出势,组成了晋东北 山地和山间盐地。相当于唐代的云州、蔚州、代州。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 中条由都是背斜构造,出地一侧以大断层急降,界限臻显,形成了晋东南出地。 出嚣省她方恚绫纂委受会办公室:蠢嚣概况,瓣嚣天琵窭藏享圭1 9 8 5 筝舨,第8 炎。 1 3 唐f , t t j 西地区农姚研究卜海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这些由地之闯,以高原地形为主,即“沁潞高原 。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其 间形成盆地景观,其中长治盆地最大,地势宽广,在唐代是山西地区主要的粮食 生产区。此外,高原上还散布着许多小的盆地,如今阳泉盆地、襄垣盆地、黎城 盆地、晋城翁地等,都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这一地区主要包括仪州、沁 州、潞州、泽州。 2 、中部盆地区:山西中部自东北至西南为一断裂带,被一系列东北方向的 小山地所分隔,形成许多盆地,如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 各瓮地都以断崖与山地相接,山麓多涌泉,泉水灌溉着平原沃野,历来都是农业 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这一地区相当于唐代的忻州、太原府、汾州、晋州、绛州、 河中府。 3 、西部山地、高原区:山西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体组成的山地和高原。吕 梁山丧东北向西南展开。南部山体低而窄,北部高度和宽度明显增加。吕梁山以 西是晋西高原,海拔l ,0 0 0 - - 1 ,4 0 0 米,地势北高南低,自东向两倾斜。这一地 区相当于唐代的朔州、岚州、石州、隰; 1 1 、慈州。 4 、陕州地区:属于豫西山地,海拔较高,地貌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最 高峰为灵宝县境内伏牛山小秦岭西端的老鸦岔垴,海拔2 ,4 1 3 。8 米,出势险峻 陡峭,山峰尖耸。北部黄河以北地区为垣曲盆地,历来农业发达。 第二节山西地区的气候、水文 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最密切,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气候资源 的变化必然引起土地资源、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由此引起农业产出的变化。2 今 露出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按全国气候分类,以恒出为界,分属于中温带稠暖温 带两个气候带;按干湿程度分类,大部分地区为半干旱气候,仅中高山区和晋东 南地区力半澎润气候。由于出两的特殊地形,使气候资源带有明显的地方健特征: 日照时间充足,光能资源丰富;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眷旱严重;地形复杂,多 种气候类型莠存。关于唐伐由谣地区的气候特征,史书没有臻确记载,我们只能 根据唐代整个国家的气候情况来进行推测。 1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指导委员会、河南省人民政府调杰研究室:河南省情,河南人民出版社 1 9 8 7 铝版。第2 3 贝。 2 王铮、张丕运、羯渍波:绣史气候变纯瓣孛藿享圭会发震静影嚷,趣理学报1 9 9 6 年第4 期。 1 4 府代i l l 两地区农业研究 卜海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竺可桢认为,汉唐时的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度高于现代约2 。c 左右。1 此后, 众多学者虽然对此作过一些修正,但几乎所有的历史专著和教材都沿用竺氏说 法,认为唐代是个温暖湿润的朝代。2 有学者通过统计唐代降水和旱情的发生情 况来研究分析唐代的整体气候,统计出在唐代长达2 8 9 年的历史中,有1 3 8 年里都 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水灾,几乎一半的时间遭受洪涝的灾害,因此得出了唐代气候 总体上属于温湿的结论。3 满志敏对竺可桢的“唐代温暖说”提出异议,提出中 唐以后气候呈现变冷的趋势。4 邹逸麟认同“唐代中期气候转冷说”,重新更正 其著作中的说法,认为隋盛唐时期的气温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所增高,与今日相 近;中唐至五代初期,为气候寒冷期。5 蓝勇认为从目前总的研究来看,“唐代 温暖湿润说”的证据更加充足,可信度更高。6 笔者支持唐代是一个气候温暖湿 润时期的观点,并由此推测,山西地区在唐代的气候应该比今天温暖湿润。这样 的气候必然使得山西北部地区的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气候的变暖,耕 地的增加,使得水源更加充足,农作物产量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唐代山 西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据王乡和王松梅研究,从6 3 0 至1 j 8 3 4 年,这2 0 0 多年是近3 0 0 0 年来历时最长 的多雨期。7 可见唐代时期的气候确实较湿润。由此推测,山西地区在唐代降雨 应该十分丰富。河流是气候的产物,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水系格局受地 形构造的影响,因此山西地区的河流具有明显的夏雨型、山地型特征。山西地区 大小河流1 0 0 0 余条,全属外流河,源于东、西山地,分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 大体上自西向南流的多属黄河流域,向东流的多属海河流域。山西地区著名的河 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降雨丰富和河流资源发达, 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1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中国科学1 9 7 3 年第2 期。 2 如中国社科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日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 9 8 2 年版;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 3 刘俊文:唐代水灾史论,北京大学学t i t ) ) 1 9 8 3 年第2 期。 4 满志敏:唐代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历史地理第8 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 5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5 页。 6 蓝勇: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0 0 1 年第3 期。 7 王乡、王松梅:近五t 年我国中原气候在降雨量方面的变化,中国科学b 辑1 9 8 7 年第l 期。 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卜海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第二章唐代山西地区农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第一节山西地区的人口变化 山西自汉至隋,一直都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隋末唐初,山西人口出 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但不久就开始恢复,到盛唐时期人口已经达到高峰。安史之 乱爆发后,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人口呈现锐减状态。此后,山西人口数量从 低谷缓慢地向前发展着。山西地区人口的减少或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 1 、安史之乱前的人口发展 由于隋末战乱,山西地区的人口出现急剧下降的现象。李渊以晋阳为根据地, 建立唐朝,所以尤其重视山西的人口恢复。唐代从贞观至天宝的一百余年间,社 会稳定,政府对户口的检括、奖励婚配,对流徙于异乡的中原汉人的招抚以及少 数民族的内附,使得这一时期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开元天宝之际,唐代的人口 数量达到高峰,同期山西地区的人口变动趋势同全国一样,呈现出直线式的上升 趋势。据旧唐书、新唐书、通典、唐会要等文献统计,山西地区人口 从贞观时的1 0 4 余万,到天宝时已膨胀至近4 0 0 万,我们通过列表可看出这种变 化。 1 6 府代山两地区农业研究上海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贞观十三年( 6 3 9 ) 、天宝十二年( 7 5 3 ) 山西地区人口变化一览表 贞观户、口数天宝户、口数户平均口 户增长率口增长率 州名数增长率 户数口数户平均口数户数口数户平均口数 ( )( ) ( ) 岚州2 8 4 2 1 1 5 4 l 4 11 6 7 4 88 4 0 0 65 0 4 8 9 36 2 7 92 2 0 蔚州9 4 23 7 4 84 o5 0 5 22 0 9 5 84 2 4 3 6 34 5 9 15 泽州1 0 6 6 04 6 7 3 24 42 7 8 2 22 5 7 0 9 09 21 6 1 0 4 5 0 i1 0 9 1 朔州1 2 5 74 9 1 33 95 4 9 32 4 5 3 34 53 3 7 03 9 9 31 5 4 忻州 4 9 8 71 7 1 3 03 41 4 8 0 68 2 0 3 25 51 9 7 03 7 8 86 1 8 潞州 1 8 6 9 08 3 4 5 56 8 3 9 13 8 8 6 6 02 6 5 93 6 5 7 蒲州3 6 4 9 91 7 3 7 8 47 0 8 0 04 6 9 2 1 39 4 01 7 0 0 虞州 4 76 23 1 9 绛州8 2 2 0 45 1 7 3 3 1 泰州 韩州 晋州 2 1 6 1 79 7 5 0 56 4 8 3 64 2 9 2 2 11 9 9 93 4 0 2 吕州 3 76 o6 2 2 汾州3 4 0 0 91 0 6 3 8 45 9 4 5 03 2 0 2 3 37 4 8 2 0 1 0 并州 9 7 8 7 42 0 0 9 3 62 11 2 8 9 0 57 7 8 2 7 86 o3 1 72 8 7 31 8 5 7 石州 3 7 5 81 7 4 0 24 61 4 2 9 46 6 9 3 54 72 8 0 42 8 4 62 2 隰州 8 2 2 23 8 3 9 54 71 9 4 5 51 2 4 4 2 06 4 1 3 6 6 2 2 4 0 3 6 2 代州9 2 5 93 6 2 3 43 9 2 1 2 8 0 1 0 0 3 5 04 71 2 9 8 1 7 7 0 2 0 5 慈州5 2 4 52 2 6 5 i4 31 1 6 1 66 2 4 8 65 41 2 1 51 7 5 92 5 6 沁州3 9 5 61 6 1 0 74 16 3 0 83 4 9 6 35 55 9 51 1 7 o3 4 1 云州 3 1 6 97 9 3 02 5 陕州 2 1 1 7 18 1 9 1 93 93 0 9 5 81 7 0 2 3 85 51 4 4 51 0 7 8 4 1 o 箕州4 3 6 5 8 8 6 4 02 0 39 8 8 25 4 5 8 0 5 51 2 6 43 8 4- 7 2 9 总计 2 8 5 3 5 31 0 4 7 4 7 63 76 6 1 4 6 73 9 9 3 4 5 7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