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林罗山的历史思想.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i i l ll li lli ii l l lil lil li y 1 9 0 4 6 9 1 m a s t e r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o f2 0 1 1s c h o o lc o d e :1 0 2 6 9 u n i d :5 1 0 7 2 9 0 2 0 1 1 e 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 a y a s h ir a z a n ,sh i s t o r i c a lt h o u g h t d e p a r t m e n t :坠皇乜垒煎墅皇坠! 丛鲢i 曼至q ! s p e c i a l t y :t h e o r yo nh i s t o r ya n dh i s t o r y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u d y r e s e a r c hd i r e c t i o n : 垒照金! 塾i 塾i 苎! q 1 3q 塾i 壁垒垒坠照! 至垒照i ! i q 坠垒l c u l t u r e s u p e r v i s i n g t e a c h e r : q ! 查璺璺q 坠坠丕i 坠垒h 皇坠g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 壅塾2 曼i 曼塾堡i 塾g c o m p l e t e d i nm a y 2 0 1 1 2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林罗山的历史思想,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 读砚古磊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 明并表示谢意。 成的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 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 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 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 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 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本人签名 年月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 的学位论文( 需附获批的 著有 口水集、卢瀑集各一卷 1 0 信中这样写道:“仆,五浊尘俗,一介寒儒,望其附翼,攀鳞。 8 当时建仁寺在对 儿童的教育内容上,相对佛经而言更加偏重的是儒典的朗读抄写,这就为林罗山 打下了坚实的儒学功底。 林罗山在十五岁时还俗,把自己的人生规划从“儒僧”转换到了“儒学者” 上。十八岁时,“课业益进,学术光新。遂着眼宋儒之书,专精六经、四书,乃始 读朱子之章句、集注。( 行状) 。庆长九年( 一六零四年) 他时遇到藤原惺窝9 , 学问受其影响甚大,藤原亦对林罗山的聪颖相当欣赏,因而于次年将他推荐给德 川家康,以二十三岁一介青年的身份,成为德川的智库。 庆长十一年( 一六零六年) ,林罗山二十四岁的时候有两件大事。其一,他收 了第一名弟子,菅得庵。其二,他与耶稣会士不干斋哈鼻庵会面。他与耶稣会士 的见面最终是以不欢而散收场的。这场辩论,在日本哲学思想史上有一定意义。 这是一次泛神论与有神论的争论;是一次理学与神学、朱子学“理”与基督教“天 主 之间的辩论。哈比庵的体先理后、天主为体、理为用,天主创造世界等说法 都让林罗山无法接受。同年,林罗山写了排耶稣三篇。以他二十岁时在长崎 的见闻为基础进行展开,斥责基督教教义以及传教行为。 庆长十二年( 一六零七年) ,林罗山二十五岁之时,遵德川家康命令而被迫剃 发,法号道春。此后开始得宠,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写了诸如幕府问对 等政治性质的文章。 元和元年( 一六一五年) ,林罗山三十三岁时,奉幕府之命负责监督群书治 要、大藏一览的印刷工作。第二年,德川家康去世,其三子德川秀忠继承了 将军地位。林罗山则遵照德川家康遗嘱,将骏府城中藏书分别赐给有关方面。 元和五年( 一六一九年) 至元和九年( 一六二三年) ,林罗山不仅编辑完成了 老师藤原惺窝的诗文集,还标点了朱熹诗集传、胡安国春秋胡氏传等古籍。 并为日本古典文学名著徒然草进行详细注释。 宽永元年( 一六二四年) 时他成了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 秀忠的长子) 的老 师、以后幕府的相关政治、公文文书起草他多有参与。是年,他完成了对朱熹通 8 林罗山文集:卷十一启礼端午节启大统庵稽长老,东京:足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一二九页 9 藤原惺窝,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德川幕府初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日本近世儒学的开创者。幼年聪 颖,十八岁削发为僧,钻研禅学。后来读到中国宋儒的著述,认为佛教轻视人伦,逐渐产生离佛归 儒的思想,从三十岁前后起专攻儒学。他曾想来中国求学,因乘船中途遇风而没有成功当时日本 的儒学还停留在训诂的阶段,他却依据程颢、程颐和朱熹对儒家经典的新注研究儒学,认为朱熹独 得道统之传,终于创立了日本的朱子学派京师学派。以后这个学派在日本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学 派之一 鉴纲目的训点l o 工作。两年后的宽永三年( 一六二六年) ,他又完成了对五经的 训点。此后,林罗山在忙于政务之间,勤于为多种中国古籍进行训点,添加日语 注释。 宽永九年( 一六三二年) 他在上野国忍冈一地兴建先圣殿、之后称为昌平阪 学问所,在此成为他发扬朱子学的基地。从此,朱子学真正成为了德川幕府的官 学。 宽永十八年( 一六四一年) ,林罗山主持编写了宽永诸家系图传。这是一 部旨在固定德川幕府封建秩序的谱系书。同年,他还受命编写了本朝神代帝王 系图、镰仓将军家谱、京都将军家谱、织田信长谱、丰臣秀吉谱。 正保元年( 一六四四年) ,林罗山六十二岁时,受命编写日本国史。六年后, 完成了至宇多天皇为止的五十九代一共四十卷。宇多天皇以后,再无国史可供参 考。因此林罗山打算先就此搁笔,以期再举。已完成的部分冠名本朝编年录, 进献幕府。 然而不幸的是明历三年( 一六五七年) 江户发生大火灾,林罗山的家宅和书 库付之一炬。完成的四十卷成书也同时烧毁。林罗山深受打击,从此一病不起, 不久去世。其子林春斋收集乃父遗稿,延续其写作路数,于宽文十年( 一六七零 年) 最终将整套三百一十册一万一千九百七十一页写完,幕府赐名本朝通鉴。 第二章朱子学学术背景的再分析 第一节林罗山精神世界的构造 林罗山是一个厌烦了禅僧生活,反出建仁寺而开始专心攻读程朱之学的人。 对他而言,思想上的主要对手还是佛教。他二十岁左右的文章里面,很大一部分 是关于排佛论的内容,这反映了他当时所关心的学术方向。考虑到以禅为中心的 三教一致的思想在当时的日本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思想,林罗山的排佛论在思 想史上就具有极大的意义。 m 训点,是口本人阅读古代汉语的方法,对汉语文章添加日语助词和动词语尾,将日语词序倒换词序,把汉 语变成e 1 语。虽然变成口语,但是原文文字大部分被保存。例如,一个中文的成语“万无一失”用训读法就 变成。万i 二一失燕l ,” 1 2 当时的藤原惺窝以儒学重镇的名号震动洛中。他作为五山僧人l l 的俊秀、名 刹相国寺的首席,仅还俗成为儒者一事就足以让人大跌眼镜,现在居然还招妻婚 配。这在当时的思想界毫无疑问成为了一大话题,并且被看作是新时代到来的一 个象征。林罗山也是当时被藤原惺窝感动的人们中的一员。他一开始经吉田素庵 介绍向藤原惺窝呈递了书信,信中就对藤原惺窝脱去黑衣( 僧衣) ,穿上深衣( 儒 服) ,揭起排佛大旗的勇气表达了崇高的敬意。随后,他认为,佛法自钦明天皇时 传来日本,逐渐发展壮大成燎原之势,已不可小视。儒胜佛虽如水胜火那样天经 地义,但如今一杯水是无论如何救不了一车着火的薪炭,处理不当的话反而会助 长火势。目前现状是根本无法扑灭佛教的势力,但是先生如能为儒道滥觞,开启 源头,则后世儒道必将汇成大河,一发不可收拾。1 2 这件事情之前的庆长六年( 一六零一年,林罗山十九岁时) ,林罗山的养母去 世了。这位养母一生都是净土宗的信徒。林罗山在写给养母的挽辞里写了养母信 奉的净土宗的历史,在后面加了一句“此亦尹彦明写金刚经之心乎。 1 3 尹彦明( 和 靖) 是中国宋代人,洛阳人士。他是朱熹的老师程颐的高足,原本就是排佛之人。 据说尹的母亲是佛教信徒,平时多有对母亲讲解儒法,而母亲则听不进去,母亲 死后随其心意誊写金刚经。林罗山在其一生当中,每当进行佛事供养的时候,每 当需要写悼词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个故事,为自己的行为实不得已进行辩护。 庆长十四年( 一六零九年) ,林罗山的继母也去世了。这位继母喜好佛经,已 修得无量寿经的金刚心,为此深得林罗山的父亲的欢心,林父打算按照佛教 规矩进行安葬,并且打算进行荼毗的佛事作法。林父和林罗山商量此事,林罗山 答道:火葬是起自佛教的。林父问,在中国是什么规矩。林罗山回答道:儒教有 儒教的规矩,即儒礼进行安葬,不用火葬。但是在日本“浮图之教,上以为政, 下以为俗。既倒之狂澜不遇砥柱,予于此意久亦。然河浜之人,捧手而塞孟津, 又已矣。 结果,林父终究没能“变其俗 ,设无遮之斋,于东山之大谷掩埋了继 母的骨灰。1 4 林罗山此时以儒者身份在德川家康处做官,德川家康是净土宗的忠实信徒, 作为功课,每天都要抄写六字真言。庆长十三年( 一六零八年) ,把南光坊天海( 天 在日本文化史上所谓“五山”僧人的贡献很大。“五山十刹”是在全国禅寺中选出五个规定为最高 位的寺院,在它们之下再置十所禅院。据说这种制度是仿照南宋的做法。缘仓末年在嫌仓开始设立 建长寺、圆觉寺等为五山,此后又扩大到京都,把南禅、建仁、东福诸寺也列于五山之中。但“五 山”未必是五寺。到室町幕府足利义满时才正式制定“五山十刹”之制。 比林罗山文集: 卷二书一寄田玄之,东京:犬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十二页 1 3 林罗山诗集: 卷四十一哀悼三先妣挽词,大阪:弘文馆,昭和五年,第四四零页 林罗山诗集:卷四十一哀悼三继母挽词 ,大阪:弘文社,昭和五年,第四四三页 1 3 台宗) 和金地院崇传( 禅宗) 招聘到骏府1 5 ,由此二人在庆长十三年到元和二年 ( 一六一七年) 的八年间,向天台、真言、新义真言、修验道、曹洞、临济、净 土、日莲等各宗派大大小小的寺院逐个颁布法度,整顿寺院制度。幕府的这项佛 教政策,在德川家康侧近为官的林罗山也亲身经历过。所谓“上以为政一,就是指 的这个。如今,林罗山又在继母的落葬问题上也体验到了难以抗拒的所谓“下以 为俗”的压力。 宽永六年( 一六二零年,林罗山四十七岁时) ,林家对先父林理斋进行了佛事 供养。林罗山在他写的挽辞中说:“余虽不好佛,然先考信般舟三昧。故不得已, 为继其志今及此。修1 6 宽永十六年的二十五年忌,林罗山招聘了一些僧人对先父进 行佛事供养。他写道:“盖和靖,诵金刚经之意乎。 1 7 聊以安慰自己。 另一方面,他认识的大名诸侯一旦去世,他也必须在礼节上表达悼念之意。 例如,宽永五年( 一六零八年) 稻叶佐渡守去世了。林罗山在挽辞中写道:“绝身 丧于三年者圣学之制也。省大祥禅于五旬者国俗之例也。然则孝子之心不可已也, 是礼也。何忘哉? 1 8 在次年所著的春鉴抄中,林罗山写道:周公旦的仪 礼,所谓利益三百中有冠礼、婚礼、丧礼等。“所谓丧礼,父之当死之时,葬礼、 中阴等之中,有礼仪作法。一可以看出,林罗山还是不得不顺从当时的风俗。承应 二年( 一六五三年) ,伊达左京兆去世的时候,林罗山在挽辞中感慨道:“先是, 招余父子于箦前,有所托言。然家臣拘于时俗,送寺荼毗。”1 9 在这里,林罗山感 到自己遭到了佛教的强烈反击。 林罗山所在的世界,是佛教影响下的,表现出佛教意识形态特点的世俗世界, 这是一个难以对抗的世界。林罗山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去影响的客体,只剩下了自 己的妻子和孩子。他的长子林叔胜在宽永六年( 一六二九年) 去世,林罗山在写 给其子的挽诗中写道:“不用浮图唯用儒。 他对着儿子的牌位咏道:“我子早亡名 久存,木牌独对泣犹怨。题名攘斥了异端,作唤秀才林左门。 但是到了宽永十二 年( 一六三五年) ,又为了“枉随世情,聊慰其母心。 七周年忌的时候还是安排 了佛事供养。2 0 明历二年( 一六五六年,林罗山去世前一年) ,林罗山的妻子去世 了。她本来是净土宗信徒,但体察到了以儒为业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的立场,终于 ”今属静冈县,当时德川家康的行富在此地。 璩林罗山诗集:卷四十一哀悼三理斋十五年忌,大阪:弘文社,昭和五年,第四四四页 林罗山诗集:卷四十一哀悼三理斋二十五年忌,大阪:弘文社,昭和五年,第四四四页 1 8 林罗山诗集:卷三十九哀悼一稻叶佐渡守挽词,大阪:弘文社,昭和五年,第四二七页 挣林罗山诗集:卷三十九哀悼一悼伊达左京亮,大阪:弘文社,昭和五年,第四二七页 捆林罗山诗集:卷四十一哀悼三叔胜七周忌,大阪:弘文社,昭和五年,第四五三页 1 4 松口说要以朱文公家礼来安排自己的葬礼。于是林罗山根据 ,东京:犬畛力、v 社,1 9 7 9 年,第三四二页 1 5 林罗山领会了老师的意思,并且很好地继承了这个说法,在神武天皇论 中他把太伯作为逃到日本的皇室祖先看待。他说:“因我邦之宝祚共天地之无穷, 愈信太伯之至德。”2 5 林罗山在庆长十二年( 一六零七年) 这一年,遵照德川家康的命令剃发为僧。 并改法名,称为道春。林鹅峰撰写的年谱中记日:不能辞。同年,林罗山写 给藤原惺窝的书信中也倾诉道:“欲言者,愤愤悱悱,非终日侍( 先生) 侧,岂能 展曼乙哉 2 6 j 下保三年( 一六四六年) ,林罗山“告诫 不想剃发做官的儿子林守 胜,并且强行让其剃发。他说:“惟其薤发,本朝中古以来之习俗也。圣人犹其服 也,乡何不从今哉。学者要知时我圣人从周,即是从今也。溥天率土, 莫不率俾。以官事母盐也。 2 7 当时的日本,儒教以外的世界,对于与之相对抗的儒学者,尤其是像林罗山 那样在幕府做官的儒学者来说,是危机四伏的。林罗山在其文集当中有很多从俗 的论调。他说,过去圆月中严写日本纪的时候,称吴太伯是日本皇室的祖先, 他的书就被烧毁了。显然,这个结果在日本是毫无讨价还价余地的;孔子在用历 史典故告诫门人的时候使用了夏正,而在写春秋的时候只使用周正,这是公 私分明,懂得分寸。2 8 所以后来林罗山自己在写本朝通鉴的时候也没有采用 泰伯皇祖说这个说法。 他在宽永戊辰日光山斋会记中,对德川家康十三周年忌这一壮丽宏大的 佛事供养活动进行了无所不尽其极的赞美,称:“现极乐城乎人间,示寂光土乎婆 娑。呜呼奇哉,伟哉。 2 9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排佛者林罗山只言片语对佛教的批判。 但是,即便在世俗世界当中,即便不得以在表面上顺从了这个世俗世界,林 罗山的内心还是没有变成世俗的心。外部顺从形式上的俗习,而内心依旧保持儒 者的心灵,这就是林罗山身处“世俗世界 的法则。 对林罗山来说,“从俗即教化 这一点是他对待世俗世界的根本态度。 林罗山痛骂茶道是玩物丧志的东西,他说就君子看来只不过是“一握之小壶 , “用肩冲奚为哉。3 0 然而总是有许多诸侯大名慕名前来,委托林罗山为他们所拥 有的珍贵茶器作“记 ,林罗山这时就表现得和一贯的态度大不一样,他对这些茶 林罗山文集: 卷二十五论中神武天皇论,东京:又1 9 力、w 社,1 9 7 9 年,第- a 零页 林罗山文集:卷二书一呈惺窝先生,东京:尺| 9 力、丸社,1 9 7 9 年,第二十五页 林罗山文集:卷六十四杂著九与男靖,东京:式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二八零页 林罗山文集;卷二二十五论下神武天皇论,东京:足9 力、凡社,1 9 7 9 年,第二八零页 林罗山文集: ,东京:犬哆力、w 社,1 9 7 9 年,第二五一 林罗山文集: 卷五十六杂著一肩冲,东京:式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六六三页 1 6 器毫不吝惜溢美之词,从外观到形状再到茶器的来历,称赞这些茶器的珍贵。但 是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在这些“记 当中有意识地捎带私货,植入一些儒教 的教诲。 比如,有一次加贺藩主委托他为“九鬼文林”这件名茶器作虹记 ,他在记中 说道,文林为林檎,林檎也作林禽或者来禽,“以家国言此,方内为林也,僚属、 士庶为众禽也,君长所抚慰也。僚属、士庶皆怀其化,来归此也。此亦来林之义 乎。太守,向余征记,余不克坚拒,因书以塞其所请。唯聊假来禽之说,寓 笔端之微意。3 1 就这样,他写了芝肩冲、繁雪肩冲、古铜花瓶、古铜砚、螭拗砚、 灵寿砚、铜雀台瓦砚等等的“记 ,又写了河洛砚、静寿砚、三辰砚、绿毛石砚、 虾蟆砚、墨潴砚、近湖砚等等的“铭 。如有寺院委托题写梵钟上的“铭,他也 来者不拒,一概接下。但是他必定要在铭文里面体现出儒教的说教。比如庆安四 年( 一六五一年) 的尾州建中寺钟铭中写道:“尾州建中寺为二品亚相尾阳侯 源敬公之影堂。今嗣本州主三品参议源君至孝,有继述之志。然暂习其俗,见其 时,创建此寺代庙祠,造此钟以为警众之具。以道善鸣,知风之所自。有官 商谐而忠孝不匮。 3 2 林罗山这样做的理由,大概是他认为如果这样一来的话,茶器在茶会上相互 传递之时,梵钟的声音响彻周围人家之时,儒教同时也在扩大影响。这是“留在 体制内是为了改变这一体制 的观点。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林罗山的精神世界是三个一组的同心圆,这是林罗山儒学 世界的构造。 藤原惺窝脱离了佛教创造了自己儒的世界,并且在德川家康面前宣布了自己 的独立,隐退并且守护自己的独立王国。林罗山继承了这个王国的政权,为了开 拓疆土而努力,现在看来,这个努力相对于藤原惺窝的初衷,既是向心的,也是 离心的。林罗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忍辱负重,一步一个脚印,五十年如一日地 开拓着儒的世界。这个经过就是他本人的人生履历。 第二节林罗山史学的特点 儒学虽为三纲五常之教,但仍需文学和史学的教养。日本儒学则要求精读儒 3 1 林罗山文集:卷卜九记五九鬼文林记,东京:足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二二二页 3 2 林罗山文集:卷四十四铭上尾州建中寺钟铭,东京:凡哆力、尢社,1 9 7 9 年,第五二三页 1 7 学经典中的诗经,更要自己能够使用汉语作诗写文,还要阅读春秋、史记、 资治通鉴、通鉴纲目等中国史书。儒学范畴里的历史学和今日的历史学概 念有所差异,它着重于通过前人的行为和事迹来理解人生的智慧和道理,以大义 名分论来把握过去的史实,从而展开“破邪显正 、“惩恶扬善 的学问。同时也 被认为是把从历史中归纳出来的事实经过体系化、原理化的加工,而成为伦理教 条的经学之本质。儒学者是道德家,也是文人,同时也必须是历史学家。3 3 藤原惺窝熟习中国历史,并且“兼习日本纪、万叶集、历代之倭歌诗文等 3 4 , 但有关历史的归纳性著述则是空白的。近世的历史学是由林罗山所开拓的,他的 头上顶着近世史学、儒教史学始祖的桂冠。3 5 林罗山的历史学,其特征之一就是站在武士阶级的立场上,继承了中国的历 史学传统和儒家史观,通过正确信实的史料来确定过去的史实,特别是政治的治 乱兴亡。再通过儒家的道德观念赋予其“破邪显正 、“惩恶扬善的评价,用这 些来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修身和政治的参考资料。 儒家政治论的理想图是通过有德君主治理天下,感化万民向善。儒官的主要 任务是使君主及其子孙成为有德之人,教育一般武士倒成了附属的、次要的工作。 所以,儒家史学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封建统治者,通过过去的史实来进行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重点放在政治史上面。集成林罗山历史思想的本朝 通鉴,也是深藏江户城内直到幕府垮台都未曾公开,因为他认为一般武士和百姓 没有阅读的必要。 林罗山在随笔六当中写道:“读史汉,宜监君臣之得失、治乱、兴亡3 6 , 在史记跋当中写道:“吁古今之治乱,君臣之明暗,举在眼里,岂惟太史笔力 而已哉。一3 7 在资治通鉴跋当中写道:“古今之治乱,君臣之得失,炳如日星, 可谓殷鉴,不远古人云。3 8 这些都强调了林罗山心目中最为理想的中国式历史书, 它们不为一般民众所借鉴,而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所谓历史学,是为了武士阶级 的政治活动提供参考、训诫而发挥其作用的。 侧重政治史,是封建历史学的特质。因此林罗山写了神代系图、本朝武 将小传、日本武将赞、镰仓将军家谱、京都将军家谱等,将武家政权的 3 3 堀勇雄荻生徂徕的历史观,载历史昭和十二年二月号 3 4 林罗山文集:卷四十行状惺窝先生行状,东京:犬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四六二页 3 5 转引自堀勇雄林罗山,东京:吉川弘文馆,1 9 9 0 年,第三四七页 弘林罗山文集:卷七十随笔六,东京:足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八六九页 5 7 林罗山文集:卷五十四题跋四) ,东京:又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六三二页 强同上 成立由来和传统作了一个梳理。德川幕府被认为是自源赖朝开创镰仓幕府以来, 武家摄政政权的正统继承人。因此林罗山对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批判并不彻底,也 并没能够明晰地把握住中世纪向近世推移转换的脉络,以及近世封建社会、德川 幕藩体制的历史特质。 林罗山的历史学,其特征之二在于具有实证主义倾向。他将大量精力花费在 史料的搜集上,这一点继承了中国历史学的传统,特别是受到了明代考据学的影 响。本朝编年录写到宇多天阜嘎然而止,原因在于此后没有可以信赖的作为正 史的史料。他对于六国史3 9 、古事记、旧事纪的记事,也多用中国、朝鲜的 史料进行对照考证,毫不怠惰。 林罗山通过世界史的视野将日本史加以放大,将以古事记、日本书纪 为依据的日本古代史的年代,拿来同中国、朝鲜的历史书进行一致比照。本朝通 鉴有关成务天皇的条目中这样写道: “今按:后汉书日:桓灵间,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立女子卑 弥乎为主云云。考之则当成务帝御宇。此时百姓安居,天下无事,且非女主。则 皆不合。盖仲哀帝御宇,熊袭谋反,神功阜后西征之后国中无为也。然则范晔之 所记者谓神功皇后之时乎。4 0 在这里,林罗山通过对两国史书的比较观摩,把女王卑弥乎认为是神功皇后。 像这样的将重点放在重复事实的史料的搜集、考证上面的学风,是林罗山历史学 的标志性学风。这种学风对此后幕府的修史事业贡献不少。 林罗山历史学的特征之三,就是儒家合理主义。他的土阶三尺论当中说, 皆传“尧舜之有天下也,采椽不断,文绮不衣,土阶三尺。 这么一个神圣的传说, 林罗山根据尚书的记载4 1 以“宾送诸侯未必隘陋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其冕旃衣裳未必粗贱 4 2 的话语把这个说法否定了。火雷神辩中将“菅灵激 愤震藤氏 4 3 的传说以“俗说也,不足取之。凡电,阴阳相轧,雷,阴阳相击也。刀 4 4 的说法进行了否定。高举“凡天地造化之迹,苟以理推之,必入幻佐伪诞之说, 3 9 日本奈良时代、平安时代所编辑的六部史书。西元七二零年舍人亲王临摹中国正史文笔,主编日 本书纪,成为日本正史的滥觞。西元七九七至九零一年,日本政府陆续编撰五部正史:续日本纪、 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日本文德天皇实录、日本三代实录,加上原本的日本书纪, 合称“六国史”。其后屡有修纂新史之计划,却每逢战乱而以未遂告终。近代又有以考证学角度修纂 全汉文“大日本编年史”的计划,不幸遭笔祸事件而停摆。今日则有“大日本史料”补足六国史之 后的空缺,可惜停留在史料、史稿程度,完成度不及六国史系列。 标记本朝通鉴:卷一成务天皂,东京大规东洋出版,明治九年,第二十一页 引尚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记林罗山文集:卷二十四论上,东京:足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二六九页 3 延长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藤原清贯在清凉殿被落雷击毙,传言是火雷神菅原道真的怨灵所为 4 4 林罗山文集) :卷二十六辩,东京:犬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二九六页 1 9 终不能明。故君子穷理之为要也”4 5 的合理主义大旗。浦岛子辩当中说:“神 仙之说渺茫恍惚,不可信。 4 6 将神仙妖怪等不可思议的说法从历史事实当中抛弃。 上古、中世纪的那些史实和神话传说混合的历史叙述,被林罗山的合理主义进行 一一甄别,将其变成信实可靠的历史。 林罗山的儒家合理主义史观,在读解辨明日本古代史的工作当中发挥了重大 的作用。将神话所统治的日本古代史作为人类的历史,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研究。 林罗山的这一努力应该给与很高的评价。 第三章林罗山中期著作中的历史思想 第一节林罗山的日本起源论研究 林罗山的儒教合理主义,在解析日本古代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 得了成就。林罗山想要把神话迷雾笼罩的日本古代史以一个人类的历史加以重新 解析,这个志向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 “天地之始,未尝先有人。则人固有化生者。是天地之气,生之也。故有气 化,有形化。一4 7 “人生之始如何。程子有气化、形化之论。今,有一依之米,年久毂飞为蠹。 又掘地为坑,烧尽其土及草秸。一旦雨集而湿蒸,自生草莱,又虫鱼自生。4 8 上述两段林罗山思想的自述当中,还没有发现和古事记、日本书纪( 以 下称“记纪 ) 中的天地开辟论、人类起源论有显著差异的地方。根据“记纪 的 记载,天地之始,神明在天地间产生,诸神的各种行为生产了更多的神,神代七 代以后,人类作为诸神的后代而被生产出来。然而林罗山认为,人类不是神所生 产,神所创造的,而是“天地之气 所生产的。他说:“古,天地始开,人生其中。 其时,杀鸟兽,食其肉,啜其血,其毛为衣,着其皮,无今之衣服、饮食之礼。 4 9 当时人类“与鼋鼍鱼鳖为伍”5 0 ,生栖起居。他排斥人类起源自神明这一既有 4 s 同上 拍林罗山文集:卷二十六辩,东京:,之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三零四页 4 林罗山文集:卷二十五论下神武天皇论,东京:式9 力、丸社,1 9 7 9 年,第- a 零页 艟 林罗山文集:卷六十七随笔三,东京:足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八二三页 神见林罗山庖丁书录,日本随笔大成十一回所收,东京:吉川弘文馆,1 9 8 0 年,第八五九页至八七四 页 s o 林罗山文集:卷二十五论下神武天皇论,东京:凡哆力、允社,1 9 7 9 年,第- a 零页 的神秘主义观点,主张人类祖先是从同动物们一起生存的野蛮状态开始发展过来 的。林罗山还宣扬泰伯皇祖说,进一步反对传统的历史思想,主张“有天孙之大 己贵,有神武之长髓彦,或相拒,或相战。是亦可 在。想其大己贵、长髓彦为我 邦古昔之酋长,神武为代而立者乎。5 1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林罗山的古代史观绝对不是沿袭了古事记5 2 、同本 书纪5 3 的固有思想,而是完全与之不同。他的人类起源说是来自于程子的气化、 形化理论5 4 。人类祖先野蛮说则是受到了“后之世,圣人出,作宫室,整衣服, 备饮食”5 5 这样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实就是儒家古代史观的影响。又如对“神武 之前有长髓彦,长髓彦之前有大己贵 这样的日本古代史的理解,林罗山本人也 许受到王朝间兴衰更替的中国历史学的影响。但是不能因为林罗山受到中国文化 的影响就断定他的古代史观的特征就来源于此。为什么林罗山对“记纪”为代表 的传统的古代史观扬起的叛旗,接纳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呢?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 题点。 近世武士阶级作为新兴统治者势力出现的时候,他们从过去的公家阶级那边 继承了传统的古代史观,并且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抄,他们自己也生产一些符合自 己要求的古代史观并且花大力气去发展它。和事实上是作为公家阶级领域的传统 的古代史学划清界限,实际上是应近世武士阶级的要求而生的。因此,武士阶级 意识形态的建构者们努力去批判日本历史、日本古代史,并将其再度建构起来。 熊泽蕃山5 6 在三轮物语中主张泰伯皇祖说,太宰春台5 7 在辩道书、乱婚 传等当中指责痛骂近亲通婚。林罗山在开化天皇论中说:“开化之蒸5 8 庶母 也,中苒之言5 9 不可道也者耶? 夫君者,人伦三纲之魁也。为人之上有禽兽之行, 奈何能治国家? 盖开化者幸而免者乎? 又“呜呼三纲绝矣,亦孔之丑 6 0 近世 的儒学者挥舞伦理道德的利刃批判一切,推行新的价值判断,这是应武士阶级确 钉 林罗山文集:卷二十五论下神武天皇论,东京:足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二八零页 敛( - f i - 事记是口本古代官修史书。本书以皇室系谱为中心,记日本开天辟地至推古天皇( 约五九二至六二 八年在位) 间的传说与史事。亦为e j 本最古的文学作品。 ”日本书纪是日本留传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国史之首,原名日本纪。含人亲王等人所撰、于公元七二 零年( 养老四年) 完成。记述神代乃至持统天皇时代的历史。全三十卷,采用汉文、编年体写成。系谱一卷, 系谱如今已亡佚。编纂的起因在于经壬申之乱而取得政权之天武天皇欲向外宣爪自身之皇统而下令编成 h 见二程遗书卷五: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禅,有形化形化长,则气化渐消。 见庖丁书录 靳熊泽蕃山,日本江户时代前期阳明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著有女子i i i 、女子训或问、集义 和书、集义外书、大学或问。 卯太宰春台,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经世家,古学派重要人物,荻生徂徕的学生。著有经济录、圣学问 答、辩道书、三王外纪等。 弼燕,与比自己身份高的女子私通。 中苒之言,宫中隐秘的猥亵之占。 林罗山文集:卷二十五论下神武天皇论,东京:又哆力、凡社,1 9 7 9 年,第- - a 零页 2 1 立并维持近世封建社会秩序的要求而生的。 林罗山对传统古代史观的反叛,可以理解为这是武士阶级文化运动的一个表 现。他作为将朝廷看作是最大对立物的幕府的高级官僚、最高级的御用学者,在 确立武士阶级的古代史观、批判以“记纪 为代表的古代史观的方面,站在了最 前沿。 他认为历史的开始并非从众神起源,而是从和动物共同生活开始,他用“是 天孙,降日向高千穗之峰之谓乎 6 l 来描述吴泰伯的子孙来到筑紫。他把天孙降 临理解为人事现象,把日本古代统治者理解成兴亡更替中的变迁,表明他的古代 史观不是传统的、修正的,而是改革的、变革的。他将中世纪被奉为神道圣典的 “记纪解放了出来,从“记纪一的神道研究脱离出来,将其作为历史书来进行 研究。他实际上站在了近世武士阶级的立场上,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2259-2025饲料中土霉素的测定
- 2025年机关安全检查测试题
- 2025年安全知识面试难点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知识模拟题集
- 2025年汽车销售顾问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实操模拟题集
- 2025年美术馆学术研究人员资格认证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军事战略规划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AR工程师初级面试重点题集
- 课件中文字的极速处理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教育测量与评价 课件全套 朱德全 第1-15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教育测评结果的统计处理
- 2025年中海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31989-2015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 GB/T 24338.6-2018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5部分:地面供电设备和系统的发射与抗扰度
- 幼儿园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 燃料电池课件
- 学校学生评教表
- 《风力机理论与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苏少版)
- 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六级 The Clever Beaver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