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外戚,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后妃或公主的家人,是一个拥有特权的阶层,他们的行为 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汉、唐时期,外戚们借助与后妃、公主的特殊关系,凭借 手中的特权和家族的力量,往往大量干预国家的政治,形成外戚集团,进而专权,威胁 皇权的统治,间接导致国家统治的不稳定,甚至加速国家的灭亡。 到了宋代,外戚的地位大幅度下降。至今学术界仍然普遍认为“宋代外戚无闻人”。 由于对外戚的看法比较统一,学术界一般不大研究宋代的外戚。虽然目前也有一些文章 涉及到有关宋代外戚的内容,但基本上还是将他们作为后妃研究的一部分来加以论述 的。本文则力图以外戚为切入点,首先研究宋代的“待外戚之法”。宋代在吸取前代经 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外戚的限制,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从经济、政治、 日常生活交往等多方面削弱外戚的特权和对国家的影响。然后,通过考察外戚的出身、 任官、封赏等其它特权来了解外戚在当时的地位。唐末五代以来,就社会结构而言,家 族势力逐渐衰落,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开始加快;就政治结构而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 强,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就社会思想而言,宋代推崇儒学,重建封建伦理道德,加强 了后妃对外戚的约束和外戚的自我约束力量。这些都对限制外戚的行为提出了要求,并 提供了条件,导致了宋代外戚地位的下降。 本文即希望通过对宋代的“待外戚之法”和外戚的出身、任官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 考察,来分析宋代外戚的地位,进而研究导致其下降的上述各方面原因。 关键词:宋代外戚;外戚制度;外戚的地位;官僚政治;儒学 a b s t r a c t w i f e sf a m i l y , i s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e m p e r o r so rc o n s o r t sp r i n c e s s sf a m i l y , i sa p r i v i l e g e dc l a s s t 1 l e i ra c t i o nh a ss i n c ca l l c i e n tt i m e sb e e no fc o n c e r n h 柚a n dt a n gp e r i o d , t h em o t h e r sf a m i l yw h oc o n s o r t sw i t ht h eh e l po ft h ep r i n c e s so ft h es p e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y v i r t u eo ft h e i rp r i v i l e g e sa n dt h ep o w e ro ff a m i l y , o f t e ns u b s t a n t i a li n t e r f e r e n c ei nt h e c o u n t r y sp o l i t i c a la n ds y n d i c a t ef o r l n a t i o nw i f e 。sf a m i l y , a n dt h e nt h er i g h t t h et h r e a to f i m p e r i a lr u l e r u l ei nd i r e c t l yc a u s e di n s t a b i l i t ya n de v e na c c e l e r a t et h ec o u n t r y sc o l l a p s e b y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w i f e sf a m i l ys t a t u sd r o p p e dd r a m a t i c a l l y s of a ra c a d e m i as t i l l b e l i e v et h e ”s o n gw i f e sf a m i l yw i t h o u t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 ”b e c a u s eo ft h ep e r c e p t i o nw i f e s f a m i l yr e u n i f i c a t i o n ,a c a d e m i ag e n e r a l l yl i t t l er e s e a r c hs o n gw i f e sf a m i l y a l t h o u g ht h e r ea r e s o m ea r t i c l e sr e l a t e dt ot h ew i f e 。sf a m i l y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n o w ,b u tb a s i c a l l y ,t os t u d y t h e ma sc o n s o r t st ob ep a r to ft h ee x p o s i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i st r y i n gt ow i f e sf a m i l ya saf o c a l p o i n t t h ef i r s ts t u d ys o n g ”t ot h el a w sw i f e sf a m i l y ”s o n go ft h el e s s o n sl e a r n e df r o mt h e p r e v i o u sg e n e r a t i o nl e s s o n s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m o t h e r sf a m i l yt of u r t h c rs t r e n g t h e nt h e r e s t r i c t i o n s s p e c i f i e d s t r i c t p r e v e n t i v em e a s u r e s f r o mt h ee c o n o m i c , p o l i t i c a l ,d a i l y e x c h a n g e sw e a k e n e dw i f e sf a m i l y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o ft h ep r i v i l e g e sa n d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 s t a t e t h e n ,t h r o u g hi n s p e c t i o nw i f e s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 ,c h i e fc a b i n e ts e c r e t a r y , t i n e - c o n f e r r i n ga n dr e w a r d i n ga n do t h e rp r i v i l e g e st ou n d e r s t a n da tt h et i m eo ft h em o t h c r s f a m i l ys t a t u s f r o mt h el a t et a i l gd y n a s t yt ow u d a i ,t h es o c i a ls t m c t u r e ,f a m i l yi n f l u e n c ei s g r a d u a l l yf a d i n g ,s o d a lm o b i l i t yb e t w e e nc l a s s e sb e g a nt oa c c e l e r a t e o nt h ep o l i t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t r e n g t h e nd e s p o t i s mc e n t r a l i z e d ,b u r e a u c r a t i ca n dp o l i t i c a lf u r t h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 t h es o c i a lt h i n k i n g ,s o n gr e s p e c t e dc o n f u c i a n i s m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e u d a le t h i c s ,s t r e n g t h e nt h e c o n s o r t so ft h ew i f e sf a m i l ya n dt h ew i f e sf a m i l yb o u n db yt h es e l f - r e s t r a i n tf o r c e s t h c s ea r e t h er e s t r i c t i o n so ft h ew i f e 。sf a m i l ym a d et h er e q u e s ta n dp r o v i d et h ec o n d i t i o n s ,l e a d i n gt oa s o n gd y n a s t yw i f e f sf a m i l ys t a t u s n i sp a p e ri sh o p e dt h a tt h es o n g ”t h el a wt ot h ew i f e sf a m i l y 。s ”a n dt h em o t h e r s 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 ,c h i e fc a b i n e ts e c r e t a r ya n de c o n o m i cs i t u a t i o ni nt h ea r e a so fi n s p e c t i o n , a n a l y s i so f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t ot h em o t h e r sf a m i l ys t a t u s ,a n dt h e ns t u d y 也ec a u s eo fi t s d e c l i n et h ea b o v er e a s o n s k e yw o r d s :s o n g w i f e sf a m i l y :t h es y s t e mo f w i f e sf a m i l y ;t h es t a t u so f w i f e sf a m i l y ; b u r e a u c r a t i cp o l i t i c s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勉盆酗聋 日期:! 丝2 垒翻翅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峥日 日 期:2 由2 7 耋l 目丛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釜卑羞瑶列:丕醢2 电话:皂翻匕笸! 兰| ,移 通讯地址:二l 盘蕴囱章坠l 匹显凌山醯苗曷 邮编:应丝主 引言 外戚,是中国古代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他们是一批因为与皇帝有姻亲关系而取得 特权的人,是后妃、公主的家人。作为专制政体统治者的皇帝在中国古代拥有至高无上 的地位,拥有众多的嫔妃也是这种地位的一种体现。众多的嫔妃也就决定了外戚的入数 不少。不过,外戚的数量也不是特别的庞大。外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常换常新的 群体。一般在后妃、公主死后或与之有姻亲、血亲关系的皇帝死后,他们就会失去外戚 的身份,因此在数量上并不会如宗室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量增加。并且外戚的概念 要远远小于嫔妃的家人的概念,因为皇帝后宫的嫔妃虽然不少,但有名分的并不是特别 多,而外戚的身份也不是每一个妻子的家人都可以得到的。皇宋中兴两朝圣政中将 外戚的概念界定为:“在法,称戚里者,谓三后四妃之家。”。“戚里”就是我们通 常所说的外戚,又称“国戚”、“外姻”、“近戚”。而这一规定也就限制了外戚的范围是 “三后四妃”的家人。所谓三后,是指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四妃是指皇帝的贵妃、 淑妃、德妃和贤妃。“三后四妃之家”,包括这些后、妃的本宗和异性亲属,一般是指缌 麻以上亲属的男子和妇女。但通观宋史等各类宋代史书,可以看出外戚传中所 列之人并不仅仅是“三后四妃”的家人,这其中还包含驸马、驸马的亲属以及他们和公 主的子女,即皇帝的女婿及其家人们。可见宋代外戚的范围应当是“三后四妃之家”和 驸马之家。 中国古代,皇帝称天子,即天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外戚作为与皇帝有姻亲 关系的人,在社会中也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特殊地位。自从启变禅让制为世袭制,天下 成了一家一姓的天下,皇位世袭,国家的统治权力由天子之族垄断。自秦以来,统治者 实行封建专制制度,从大的时间范围来看,越是接近近代,专制集权就越被强化。但同 时也要意识到,即使是实行专制,皇帝也不可能一个人独自管理和控制这样个幅员辽 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他也需要有一群人来帮助他完成对国家的治理。西汉的封邦建国 是刘邦对秦朝统治迅速灭亡的原因加以研究后所实行的政策,它沿袭了春秋时期的传 统,即为了巩固家族的势力,免除被异姓夺权的忧虑,同时也是为了让这些同姓宗室能 够联合起来,更好的治理国家。但七国之乱显然打破了他的梦想,也证明了分封制的落 后性。分封制的逐渐消失,表明宗室力量受到削弱。但国家的治理总要有人来做,在宗 室受到打击之后,皇帝开始大量任用另一势力,即他的姻亲外戚。因而,西汉时外 戚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甚至掌握了皇权的更迭。皇权交接出现动荡时,最先波及到的 就是作为皇帝妻子的后妃们。因此,自西汉起,后妃联合外戚拉拢朝廷大臣,控制政权 的现象就十分频繁。中国古代皇帝的婚姻很多时候是一种政治行为,所娶的后妃多为当 时世家名门之后。大家族往往政治经济实力雄厚,因此他们能够通过与皇室之间的关系, o 皇宋中必两朝圣政卷5 4 孝宗皇帝十四 与后妃互为依靠,左右朝政,而且不易禁绝。 但到了宋代,外戚们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面貌。宋代外戚染指政治的程度大大降 低,即使有多位女主临朝称制,皇位的交接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但是再也没有出现如 汉代霍光、唐代武、韦这样外戚乱政的局面。宋代对外戚的规定极为详细严格,无论做 官、升迁、交往都受到制度的约束。宋代外戚的政治活动也大大减少,影响力大不如前, 社会地位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宋代,只在南宋末期才出现了两个外戚权 臣。外戚出身的变化、任官级别的降低,赏赐的减少等,都显示了宋代外戚地位的下降。 上述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宋代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在借鉴前代经验教训和当时官僚 政治高度发展、体系完备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有效的限制外戚等皇亲国戚权利的政策; 另一方面,家族势力的衰落、社会流动速度的加快等因素对其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官僚政治优越的一面,为日后的社会发展减少了一个障碍。自宋朝以 后,外戚作为一个政治群体对国家的政治生活不再具有支配性,国家政治的发展摆脱了 家族的束缚,向着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向前进。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中思想、政治和社 会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外戚地位较前代的变化是大的社会背景造成的结果,也可 以清晰的反映宋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全 面的理解整个宋代的历史。另外,外戚作为特权阶层,考察导致其地位下降的多方面因 素,对于今天打击特权,加速行政制度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启迪 作用。 国内学术界关于宋代外戚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最初主要是对宋代比 较引人注目的个别外戚的政治活动的研究和评价,例如杨健的韩伲胄北伐失败的原 因、乔玲希的祸国权奸贾似道。这些文章主要从权臣的角度对南宋后期的韩健胄、 贾似道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的得失加以评述。 1 9 8 8 年张邦炜的论宋代“无内乱”一文开始关注宋代的后妃、外戚、宗室、公 主等皇亲国戚们对整个宋代政治的影响,得出了宋代“无内乱”的结论,进而对这一现 象进行分析,认为“道德之美”、“大臣之直”和“家法之善”是导致“无内乱”的三个 原因,而问题的关键则在于统治者对皇亲国戚的“制止得其道”。 2 0 世纪9 0 年代到2 0 0 4 年以前这段时间中,张邦炜先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于1 9 9 3 年出版了专著宋代皇亲与政治,对这一问题加以深入讨论。同时期的其它文 章主要将研究集中于两点,是对韩信胄评价的再认识,一是对宋代后妃与政治关系的 再探讨。在对后妃的研究中,大多数情况下都将外戚作为后妃的政治同盟者加以论述, 并认为宋代对外戚的有效限制是后妃干政而不乱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类文章中关于部 分外戚的论述,主要是强调宋代各阶层及各项政策对外戚的限制。 2 0 0 1 年白文固的宋代外戚恩荫制度浅论则是一篇比较系统、详细的论述外戚恩 荫制度的文章。文章对宋代外戚恩荫补官及恩赏迁官的若干政策加以讨论,并认为从北 宋到南宋,恩荫日益泛滥,是导致宋代形成冗官的原因之一。这也使得官僚队伍整体素 质下降,进而加深了宋朝政权的政治危机。 从2 0 0 4 年起,研究的重点开始转移到皇室、外戚家族的联姻对象上,先后有北 2 宋皇室与“将门”通婚现象探析、宋代河内向氏家族姻婚对象考论、宋代韩琦家族 婚姻关系特征考论等文章。这些文章普遍认为宋代的婚姻基本反映了南宋史学家郑樵 所说的“婚姻不问阀阅”的某些特色,已经与魏晋时期强调和维护自身血统纯洁性的门 第婚姻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时婚姻对象的选择更注重对方在当时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但 是仍然有注重门第的特点,这也是宋代大多数的名门望族共同恪守的婚姻原则。 然而,对外戚的研究虽然有2 0 余年的历史,但单纯从外戚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并 不多,大多数文章是将其作为后妃研究的一部分加以探讨的,并且主要是研究当时的各 个阶层对外戚的限制政策、荫补和任官政策的研究,或者以家族为单位,研究其婚姻状 况,内容比较单一。对外戚与当时政治的关系、外戚阶层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研究较少。 张邦炜先生的宋代皇亲与政治一书的余论部分对宋代既无内朝又无内乱的原因曾经 做过说明,认为观念的束缚、制度的约束、士大夫对皇权的限制和对政策执行的有效监 督是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引申出关于宋代皇权与相权、赵家天下与官人世 界的讨论,但书中对导致外戚地位下降的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原因分析的不够全面深入 或没有涉及。 本文就将通过对宋代外戚的制度、活动和特点的分析,对这一现象加以阐述,以期 找到宋代外戚地位下降的原因,进而对宋代外戚及宋代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 第一章宋代的外戚制度 宋代统治者充分吸取了前代藩镇害据、动荡不安的经验教训,立国之初,就采取了 “防弊”的对内政策。淳化年问,宋太宗就曾经对其臣僚说过:“国家若无内患,必有 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 深为可惧。帝王当合用心于此。”。而外戚正是内忧的一个部分。基于“防弊“的基本国 策,宋代出现了后世有名的“祖宗之法”。宋代的“祖宗之法”在宋朝的日常行政等方 面的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左右后世的各项决策,且不容更改,有着如同根 本大法一般的地位。“祖宗之法”中,有许多关于限制外戚的规定,“祖宗待外戚之法, 远禁前辙,最为周密,不令预政、不令管军,不许通宫禁,不许接宾客,不惟防禁之, 使不害吾治,亦所以保全之,使全吾之恩也。”圆由此可知,宋朝的开国之君一方面借鉴 了前代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照顾亲戚的想法,将外戚们直接以类似法定的形 势排除在了决策中心之外,同时还不忘时时加恩保护。这一基本思想直接影响了宋代后 人对外戚的看法和日后各项法律的制定,使宋朝形成了一整套“恩威并施”的待外戚之 法。 一、经济待遇方面的规定 ( 一) 外戚的俸禄 宋代主张在经济上对外戚多加恩惠,这主要是考虑到对于作为皇亲的外戚,应当给 予特殊的照顾,同时也是要以丰厚的经济条件将外戚“养起来”,以避免他们违法乱纪。 外戚由于身份特殊,基本都有官职,因此皇帝的经济恩惠在制度上主要是通过俸禄来体 现的。宋代官员的俸禄组成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本俸、添支和变相俸禄。本俸又包 括俸料、衣赐和禄粟。由于宋代俸禄名目繁多,两宋间又有过多次变化,因而不能一 说明,下面仅就一些外戚常任官职的本俸加以说明。 俸料:宋史卷1 7 1 中记载了如下规定:“节度使,四百千。管军同。皇族节 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散节度使及带王爵,奉同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 ,三 百千。管军同。如皇族充留后及带郡王同。观察使,二百千。管军同。如 皇族充观察者,即三百千。”可见,并不是每一个拥有上述官职的人都能拿到规定的俸 料,普通的官员只有“管军”,才能按照规定领取全额俸料。但皇族们即使不“管军”, 也可以拿全额。 衣赐:宋史卷1 7 1 记载:“防御使,三百千。其皇族及两省都知押班、诸司 。【宋1 杨亿口述,黄鉴笔录,宋库整理:杨文公谈苑) 太宗论内患外忧,李裕民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3 年p 5 0 o 彭龟年:止堂集卷5 论韩馆胄干预政事琉 。官制行,改承宣使 4 使并横行、诸卫大将军遥领者,百五十千。皇族春、冬加绢各十五匹,绫十匹,春罗一 匹,绵五十两。团练使,百五十千皇族春、冬加绢各十五匹,绫十匹,春罗一 匹,绵五十两。”另外,根据宋代官制辞典附表2 7 的整理,节度观察留后的衣赐为: 春、冬绫各十匹,春绢十匹,罗一匹,冬绵五十两。皇族充节度观察留后的衣赐为:春 绢二十匹,冬绢三十匹,大,小绫各十匹,春罗一匹,冬绵百两。这类的记载还有很多, 说明在衣赐方面,身为皇族的外戚们也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禄粟也是如此:“团练使,七十石。管军并皇族及军班除充者同。其余正任并五十 石。若皇族并两省都知押班、诸卫大将军、将军、横行遥领者同。刺史,五十石。皇族 并军班除充者同。其余正任并管军三十石。”。 宋代外戚多任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等武职,由上面的 记载可知,宋朝的外戚们除了能够得到本官的俸禄外,还可以得到比其他同职官员多一 些的实物。另外,作为官员,他们还有制度规定的公用钱:“自节度使兼使相,有给二 万贯者。其次,万贯至七千贯,凡四等。节度使,万贯至三千贯,凡四等。节度观察留 后,五千贯至二千贯,凡四等。观察使,三千贯至二千五百贯,凡二等。防御使,三千 贯至千五百贯,凡四等。团练使,二千贯至千贯,凡三等。刺史,千五百贯至五百贯, 凡三等。”。由此可知,他们的生活应当比一般同级的官员要好一些。 ( 二) 外戚的赏赐 除了俸禄以外,作为朝臣的外戚在遇到伤病及亡故时,国家也有相关的规定。外戚 生病时,按宋史卷1 2 4 记载:“国制:诸王、公主、宗室将军以上有疾,皆乘舆临 问;如小疾家,或幸其第,有至三四者;其富邸在禁中,多不时而往;惟宰相、使相、 驸马都尉疾亟,幸其第,或赐劳加礼焉。”而且,“熙宁七年十二月,诏颂新式”还规 定“凡临幸问疾者赐银、绢,宰臣及枢密使带使相者二千五百两匹,枢密使、使相二千 两匹,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一千五百两匹,签书枢密院事、 同签书枢密院事、宣徽使七百五十两匹,殿前都指挥使一千五百两匹,驸马都尉任使相 以下者二千五百两匹,任节度观察留后以下者一千五百两匹,并入内内侍省取赐。”o 如果是病入膏肓,不治而亡的话,国家还有相关规定,即所谓的“车驾临奠”。宋 史卷1 2 4 中记载:“太常新礼:宰相、枢密、宣徽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驸 马都尉薨,皆临幸奠酹,及发引,乘舆或再往。”o 可见,在这两项制度上,驸马都尉的待遇等级要高于他自身的官职待遇,是与身为 朝中重臣的宰相及使相等相同的,这足以证明皇帝对其礼遇之高。同时还应注意到,就 制度而言,在这一规定中,驸马的地位要明显高于后妃的亲族,因为上述制度的施行是 以官职为基础的,驸马在公主下嫁时都授驸马都尉一职,因此在没有特殊情况时,都享 有这一优待。而大部分后妃的亲属是无法成为宰臣、枢密使、枢密副使等高官的,所以 他们也不在这项制度涵盖的范围之内。不过在现实中,皇帝并没有忽略后妃的家人,尽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7 1 职官十一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4 1 0 3 - 4 1 0 4 。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7 2 职官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4 1 4 4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2 4 礼二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2 9 0 1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2 4 礼二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 9 7 t 年,p 2 9 0 2 5 管有制度上的规定,但出于是亲族,有时即使外戚的官品不符合制度规定,仍然可以受 到相应或类似的礼遇,而且大臣们也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例如:“大中祥符元年,殿 前都虞候、端州防御使李继和卒,真宗将l 临其丧,以问宰臣,对日: 继和以品秩实无 此礼。陛下敦序外族,先朝亦尝临杜富琼之丧,于礼无嫌。帝然之,即日幸其第。” 。尤其是北宋前期和中期,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不少后妃的家人在过世时,皇帝都曾 临丧或废朝数日,以表示哀悼。 除了制度规定的内容外,皇帝有时还会根据国家情况免除皇室成员的一些赋税,例 如徽宗宣和六年秋七月下诏:“壬寅,诏宗室、后妃戚里、宰执之家概敷免夫钱。”o 这些礼遇体现了外戚与其他人的不同,数量不多,程度不大,即表达了皇帝对外戚 们的关怀与重视,又不至于危害国家与他人,可以说是宋代统治者对外戚地位定位的体 现的一个方面。 二政治待遇方面的规定 ( 一) 外戚的荫补制度 恩荫又称门荫、恩补、世赏、任子等。恩荫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朝廷按照官员 的政治地位授给其子孙亲戚官职的一种优惠制度,外戚是主要的受惠群体之一。宋代外 戚的得官大多出于荫补,但名额来源并不相同,有的来源于父、祖的官职,有的来源于 身为亲属的三后、四妃或公主。 1 从父、祖名下荫补得官。外戚的父、祖们,作为官员,可以有以下几种恩荫子孙 的途径: ( 1 ) 大礼和明堂礼时的奏补。北宋定制,行郊祀大礼,南郊祀天,北郊祀地。又 行明堂礼,祀后土、皇地祗于明堂,每三年一次。这期间,官员可以奏补亲属。“凡武 臣:枢密使、副使、宣徽节度使子,西头供奉官;期亲,右侍禁;除属,自右班殿 直以下第官之。六统军诸卫上将军、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内客省使子,右侍禁;期 亲,右班殿直;除属,三班奉职以下第官之。客省使、引进防御使、团练使、四方馆使、 枢密都承旨、蔺门使子,右班殿直;期亲,三班奉职;除属,为差使、殿侍。”o ( 2 ) 圣节奏补。圣节即皇帝诞生日,所谓圣节奏补,就是遇到皇帝诞日乞求录补 后妃家族予弟及公主夫家亲属为官的制度。原来也行之于官员当中,但到了仁宗时期, 宋朝的冗官状况日益突出,为了对造成冗官的原因之一荫补加以限制,“裁损 奏补入仕之路,罢圣节奏荫恩”。并对可以恩荫子孙的官员加以限制,即有恩 荫权的官员为学士及以上。另外,对被荫补的人的年龄也做了一定的限制。但“虽罢圣 节恩,而独行之妃、主。”o ( 3 ) 致仕荫补。即官员到年龄退休时,可依制度荫补其亲属。据宋史卷1 7 0 。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2 4 礼二十七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2 9 0 2 。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2 2 徽宗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4 1 4 。(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5 9 选举五,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3 7 2 6 。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5 9 选举五)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3 7 2 8 。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5 9 选举五)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3 7 2 9 6 职官十中记载“凡文武朝官、内职引年辞疾者,多增秩从其请,或加恩其子孙。” 不少人依据这项规定为子孙求官或求转官。 ( 4 ) 遗表恩补。即达到一定品级的官员,死前可上遗表,请求荫补其子孙。“尚 书省文武官致仕,虽不及受敕,若无曾受荫人,自有遗表恩。”回 宋代外戚不任文资,基本上都是武臣,宋史记载武臣可荫补的官职主要为:“枢 密使、开府仪同三司:予,秉义郎;孙及期亲,忠翊郎;大功以下亲,承节郎;异姓亲, 承信郎。 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太尉、节度使:子,忠训郎;孙及期亲, 成忠郎;大功,承节郎;小功以下及异姓亲,承信郎。 诸卫上将军、承宣使、观察使、通侍大夫:子,成忠郎;孙及期亲,保义郎;大功 以下,承信郎;及异姓亲,承信郎。 枢密都承旨、正侍大夫至右武大夫、防御使、团练使、延福宫使至昭宣使任入内内 侍省都知以上:子,保义郎:大功以下亲,内各奏异姓亲者同,承信郎。”o 查宋 代官制辞典可知,这些官职除秉义郎是从八品外,其它都是正九品或从九品,品级较 低,而且没有实际职掌和权利。 2 从后妃、公主名下荫补得官。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 大礼和明堂礼时的奏补。这类奏补的人数和官职如下:“凡奏戚属,太皇 太后、皇太后、皇后本服期亲,逢礼郎;大功,守监簿;小功,初等幕职官;异服 亲亦如之。”。 “每祀南郊、诞圣节,太皇太后、皇太后并录亲属四人,皇后二人。非遇推恩而特 旨赐官,不用此法。凡诸妃期亲守监簿,除判、司、主簿或尉;异姓亲试监簿。凡 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夫之期亲,判、司、主簿或尉,除试监簿;子,补殿中丞;孙, 光禄寺丞;婿,太常寺太祝;外孙,试衔、知县。”西 ( 2 ) 生辰恩补 。 又称生日恩补,即每遇三后及公主生日,可推思补录后族及公主夫族子弟为官。神 宗时规定“罢生日恩,所奏须有服亲。”田 此外还有圣节奏补、册封恩荫( 即皇后在大婚册封时,其家人可依制荫补) 、遗表 恩补、主要行之于后族中的归谒家庙荫补、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家族中的寿庆荫补( 即太 皇太后、皇太后生辰时,可荫补家人) 和后妃病逝荫补等。 另外还规定了回授制度,所谓回授制度,就是可以将自己的得官转移给他人。“政 和间,尚书省定回授格,谓无官可转,或可转而官高不欲转,或事大而功效显著为一格, 许奏补内外自身有服亲;官有止法不可转,功绩次著为一格,许奏本宗白身袒免亲;官 不甚高、而功绩大为一格,许奏本宗自身有服亲;官不甚高、功不甚大为一格,而分为 。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5 9 选举五,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3 7 3 2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7 0 职官十,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4 0 9 7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5 9 选举五,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3 7 2 4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5 9 选举五,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3 7 2 5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5 9 选举五,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3 7 2 9 7 三,一与内外有官有服亲,一与有官有服本宗亲,一与有官有服者之子孙。凡为六等。” o 此外,驸马作为公主的丈夫,在选定时,即可得官。 在外戚恩荫得官的各种途径中,尤以后妃之家获得荫补官职的方式、数量为最多。 恩荫得官在以往的朝代中,是世家大族得以延续其政治、经济利益的一种好方法和快捷 途径。有很多大族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子孙登上高位,或使很多子孙同朝为官,进而 把持朝政,保持家族地位和特权的。但是到了宋代,由于科举制的完善和社会对儒家学 说的推崇及对文人的尊重,恩荫得官的官员在官品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有所降低,而且 大多担任非重要部门的职务。这种降低荫补的品级、权利的做法,可以使品官、外戚之 家不能以众多高官而形成官僚大家族,并进一步把持朝政。这也为读书人通过科举而取 得高官显位,形成士大夫文官阶层,进而主持国家大政铺平了道路。张载就曾说:“今 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o 。可见以前那种通过恩荫制度维持家族利益的 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宋代的荫补,也只是起到了安抚外戚的近世家人,基本保证其近世 子孙生活的作用,外戚之家想通过荫补制度而显赫是不可能的了。 ( 二) 外戚任官方面的规定 宋代对外戚的任官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基本原则是:给以高官厚禄,但不给实权。 宋朝文官当政掌权,不给实权的最直接做法就是不准外戚任文资。宋代的“祖宗之法” 也规定:“后族戚里,不得任文资,恐扰法而干政”,固一语道破其中的原因。在外戚的 任官方面,又可以具体的分为以下几点: 1 驸马的授官及转官 宋代公主之名有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之分。公主即皇帝的女儿,长公主是皇帝 的姐姐或妹妹,大长公主则是皇帝的姑母。皇帝纳婿之时,被选中的驸马们就可以授予 官职。 宋代对驸马的授官有如下特点:( 1 ) 选尚公主的驸马,无论之前有无官职,成亲 之后都授将军一职。“神宗熙宁八年( 1 0 7 5 ) 以前,驸马都尉初次皆授小将军,而不论 其妻为大长公主或长公主、公主。”回但熙宁八年以后规定:“驸马都尉选尚公主、长公 主,并除小将军,下降日,除刺史;选尚大长公主,即除大将军,下降日,除团练使。” 。上述引文中的小将军、刺史、大将军、团练使,均为武官阶或环卫官,品级虽然属于 中等,但都是名号大却没有实权的虚衔。 ( 2 ) 朝廷不轻易让驸马出任地方官。宋代有记载的3 0 位驸马中,只有8 人曾经 出任地方官。 ( 3 ) 驸马虽然被授予武阶,但朝廷对其担任军职一事掌管得很严。宋代诸位管军 的驸马当中,高怀德、杨镇分别生活在北宋开国之初和南宋灭亡之时:王承衍、石保吉、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5 9 选举五。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3 7 3 1 - 3 7 3 2 o 【宋1 张载:张载集经学理窟宗法,北京:中华书局,1 9 8 年,p 2 5 9 o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i ( i - 德宪节邢皇后,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p 3 5 o 朱瑞熙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第六卷宋代) ,白钢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p 6 3 o 清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8 之5 3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7 年,p 1 8 9 o 数据出自张邦炜:宋代皇亲与政治)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p 1 8 魏咸信在雍熙三年( 9 8 6 ) 冬,出任都部署,则与北宋的雍禧北伐战争有很大关系。 另外,朝廷在给驸马授予武官的基础上,对其仍然有限制。其一,是不轻易授予使 相之职。使相一职虽然只是个虚衔,但是毕竟号称武臣之极,只有功高年长者才有可能 除授。在宋代诸位驸马当中,被授予使相者一共只有六人。其二,朝廷对驸马出任枢密 院官员一事,在原则上加以禁止。原因大概在于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权位太 过显赫。 虽然驸马在任官上受到诸多限制,又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群体,但是皇帝在政治上对 他们还是有优待的,宋代规定:“国朝武臣,正任十年一迁官。熙宁八年,特诏驸马都 尉七年一迁官,乃著于令。”即驸马都尉的“七年考绩法”回,以法令的形式规定了驸 马的迁转年限要少于一般武臣三年。这样做“非独示优”,同时也是为了“杜绝非理于 请也。”可见皇帝虽不愿法外施恩,但也不愿伤了自家人,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政策出台。 2 不任文资、任文转武、任武不掌兵权 相对于驸马,后妃的亲族在宋史及其它史书中的可查人数要多一些。宋代对后 妃亲属的授官也是有规定的,为了将外戚势力排除在中枢决策机构之外,宋代规定“自 今戚里、宗属勿复为执政官,著为令”o ,以法令的形式阻绝了其参与国家大计之途,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外戚任官的基本原则,既“祖宗之法,后族戚里,不得任文资。”o 有些官员在成为外戚之前,如果本身就是文官的话( 主要是中、高级文官) ,则要 以文换武。例如,真宗刘皇后垂帘期间,她的侄女婿马季良破例出任属于文资的工部侍 郎。刘皇后死后,宋仁宗亲政,立即将马季良改任属于武资的濠州防御使。其根据就是: “祖宗之制,不可以私恩废”回。宋英宗时,虞部员外郎向经的女儿被选为颖王妃,朝 廷马上将向经由文职转为武职,改任其为贵州防御使。宋哲宗时,韩嘉彦“本文资”, 他做了宋神宗之女唐国长公主的驸马后,朝廷立即“授以右列( 即武职) ” ,将其任命 为左卫将军。 虽然在原则上做了上述规定,但是在当时君主专制的体制下,有宋一代违反制度的 授官还是有的,例如:建隆元年( 9 6 0 ) ,杜太后之弟杜审琼授官国子祭酒,就是一个外 戚破例授高阶文资的显例。尤其是徽宗朝,因“奸臣秉政”,“戚里”“公然请托,内降 御笔日以十数”,甚至出现了皇后之父“至为太师”,“帝女之夫,乃作侍从”o 的现象。 在南宋绍兴时期,邢皇后之弟邢孝肃、邢孝宽也曾经初官承务郎( 京官第五阶) ,后又 转为直秘阁。但这种现象毕竟还是个别的,总体上说,宋代外戚的任官还是附和“不任 文资”的规定的。 另外,即使外戚多任武职,一般也不掌兵权。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需要,外戚掌 兵者并不罕见,例如杜审琼、贺令图、王继勋等。真宗时,屡次准备对刘皇后之兄刘美 o i 南宋】王橡燕翼诒谋录卷4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2 5 0 列传第九王师约,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8 8 2 0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1 9 徽宗一,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3 6 8 o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l l 建炎元年十二月癸亥,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p 2 4 9 o 中兴两朝圣政卷3 建炎二年正月壬子 o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 1 建炎元年十二月庚辰,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p 2 5 8 o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n 建炎元年十二月癸亥,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p 2 4 9 9 “委以兵权”毋,都因刘皇后的“恳让,中辍者数四”o ,但后来还是授予他龙神卫四厢 都指挥使,后又改为侍卫马军都虞候。 南渡以后,高宗坚持执行外戚不得掌兵之制。建康军帅边顺病重,留守吕颐浩提议 由外戚韦渊代之,高宗“不欲以戚里管军,不许”。 他也不赞成外戚中“最号贤者”的 孟忠厚掌管军队,他说:“朕深不欲以国戚任军旅及朝廷之事,万一有过,治之贝口伤恩, 释之则废法。如太后家子弟,但加以爵禄奉祠而己。”o 孝宗时,外戚张说在枢密院连续 担任正、剐长官达两年多,也因为许多官员上疏反对外戚“掌兵柄”o ,最后改授太尉, 提举隆兴府玉隆观。 就宋代的制度而言,外戚破例任文资,一般应当具备以下3 个条件:第一,“被受 人父、祖系文资”;第二,被受人本人在科举考试中曾经通过发解试;第三,被受人“曾 补试入太学” 。例如,建炎初年,给事中刘珏说,宋英宗高皇后的堂叔高遵惠“尝权 侍郎”,宋神宗向皇后的从兄向宗旦“尝历卿士”,他们之所以可以任文资,是因为“皆 登进士第”,即符合相应的条件。 尽管有以上特例的存在,但是违制授官在宋代外戚中毕竟是少数。究其原因,一方 面是历代皇帝及官员对“祖宗家法”的较严格执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较严格、完备 的监督机制。 3 不任二府、不任侍从官 宋代规定,外戚不可任二府之职。宋代二府位高权重,外戚若出任二府长官,那么 离擅权只有一步之遥,因此朝廷对此严令禁止。仁宗皇祜二年( 1 0 5 0 ) 闰十一月:“诏 后妃之家,毋行除二府职位。”。凡是破坏这一条“祖宗成规”的,就会遭受朝野的攻击, 很难在二府大臣的位置上久留。仁宗即位初年的枢密使钱惟演因为其妹妹嫁给了太后之 兄刘美,宰相冯拯于是上言:“惟演以妹妻刘美,乃太后姻家,不可与机政,请出之” , 钱惟演立即被罢免。元祜年问,韩嘉彦娶神宗之女,以至“外议籍籍” ,舆论立即要 求罢免韩忠彦( 与韩嘉彦为兄弟) 。徽宗即位之初,韩忠彦被召拜为宰相,又一次引起 舆论的反对。罢相时,徽宗特地下诏说:“自今勿援忠彦例,以戚里宗属为三省执政官, 世世宗之,著为甲令。”o 外戚也不可以任馆阁、侍从之职。馆阁之职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权利,但往往是朝廷 的高官储各处,所以按照北宋惯例,后族不得带阁职。侍从之职也是外戚的禁区。高宗 建炎元年十二月九日,下诏“历考祖宗朝,后父无文臣侍从官者”“。三年正月十八日,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4 6 3 外戚上刘美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1 3 5 4 9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4 6 3 外戚上- 刘美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1 3 5 4 9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4 5 5 外戚下韦渊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1 3 5 8 7 o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 7 0 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甲申。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p 2 7 8 8 o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3 9 0 李衡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p 1 1 9 4 8 o 宋 佚名编:宋大诏令集卷1 9 5 政事四十八- 诫饬六传宣内降特旨许三省密院契勘诏 ,北京:中华书局 1 9 6 2 定 o 宋 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6 9 仁宗皇辜占二年闰十一月己未,北京:中华书局,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2.4.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 化肥厂财务设备检查细则
- 房地产代理合同
- 第22课《杞人忧天》说课稿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2.2基本初等函数-对数函数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静电场 3 电场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说课稿 教科版选修3-1
- 中医期末试卷试题及答案
- 个体经营户与电商平台合作运营合同
- 时尚电子产品代言人合作合同范本及市场开发协议
- 高新科技园区车间租赁及创新成果转化合同
- 华北电力大学授予本科生学士学位名单
- 学生休学证明模板
-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标书(模板)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带拼音阅读练习题26篇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
- GB/T 2930.1-2017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 会计学原理模拟试题一套
- 第一章-宗教社会学的发展和主要理论范式课件
- 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
-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课件
-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拼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