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金融学专业论文)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弊端日益突出,严重制 约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金融体制的完善,关键在于银行改革的深化。多 年来,关于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和开放民营银行的争论异常激烈,但中国至今仍没 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那么,民营银行的发展对于中国的银行改革和经 济增长是否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呢? 本文的研究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文章开篇先对民营银行的确切内涵作出定义: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股的、 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以市场化机制来经营的银行。通过分析中国银行体系的 效率和民营银行在国外发展的现状,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阐明了我国现有银行 制度的非均衡导致其变迁具备必然性,中国发展民营银行的时机已经成熟;指出 作为世界银行业发展主流的民营银行,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民营银行? 文章的主体部分从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两 个角度对其重大意义进行充分的分析。中国银行业的经营陷入困境有着深刻的制 度性因素,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又导致银行改革进展缓慢,这不但使得银行业本 身高风险运行,而且造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严重金融约束。因此,发展民营银行 就是要发挥其“鲶鱼效应”,打破银行改革在原有产权体制下的惰性,促进中国银 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另一方瑶,中国的资源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决定了激活民 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银行体制和证券市场都不能为民营经济 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遭遇困境。文章分析了民营银行为 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所具有的优势,指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民营银行 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对于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 大意义,文章引入新古典增长理论,从促进要素投入( 物质资本和劳动力) 增加 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角度,深入地进行了分析。 最后,文章总结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发展民营银行以及国内过去开放民间 金融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对政府在民营银行发展过程 中的正确角色进行界定,并指出我国发展民营银行必须先建立和完善以下的基础 性体制:( 1 ) 建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2 )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3 ) 推进利率 市场化;( 4 ) 健全金融监管体制;( 5 )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关键词:民营银行 银行改革经济增长制度变迁 e n t e r p r i s e si nav e r y l o n gp e r i o di nt h ef u t u r e a st ot h e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r i v a t eb a n kt ot h ep e r s i s t e n c eo f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z e d i td e e p l yt h r o u g h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n e o c l a s s i c a lg r o w t ht h e o r y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 p r o m o t i n gt h ei n c r e a s eo ff a c t o r si n p u t ( m a t e r i a lc a p i t a la n dw o r k f o r c e ) a n dt h er a i s eo f t h et o t a lf a c t o r sp r o d u c t i v i t y f i n a l l y , t h et h e s i ss u m m a r i z e sa n dl e a r n sf r o m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l e s s o n so f d e v e l o p i n gp r i v a t eb a n ki n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o ra r e a sa n do f o p e n i n gt ot h ef i n a n c i a ls e c t o r i nt h ep a s ti nc h i n a ,i tm a k eaa n a l y s i st ot h er i s ko fd e v e l o p i n gp r i v a t eb a n kt o o t h e t h e s i sa l s os e e k st h ec o r r e c tr o l e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r i v a t eb a n k 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w em u s ts e tu pa n dp e r f e c tt h ef o l l o w i n gb a s i cs y s t e m sb e f o r e d e v e l o p i n gp r i v a t eb a n k :( 1 ) s e tu pm a r k e t - o r i e n t e da c c e s sa n dq u i tm e c h a n i s m ; ( 2 ) e s t a b l i s had e p o s i ti n s u r a n c es y s t e m ;( 3 ) p r o p e lt h em a r k e t l i z a t i o n o fi n t e r e s t r a t e ;( 4 ) p e r f e c tt h ef m a n c i a l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 ;( 5 ) p e r f e c tt h es o c i a lc r e d i ts y s t e m k e y w o r d s :p r i v a t eb a n k b a n k i n gr e f o r m 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c h a n g e 3 1 导论 和w e s t m n 的研究证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与银行规模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关 系:p o c k 和r o s e n g r e n 认为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或大银行之间的合并倾向于减 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m e y e r 认为在银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中小企业即使能够顺 利获得贷款也必须付出较高代价。 国外的研究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距较远,成果不具备针对性;国内学者的研 究对问题某些角度的倾向性较强,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需求、供给研究, 以及民营银行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需求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1 3 理论依托与研究方法 特定的研究主题需要特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试图从银行改革和经济增 长的角度研究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借鉴和涉及到的理论主要有: 1 、制度变迁和创新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的一般原理可以解释和揭示不同层次 的制度变迁问题。中国的银行制度向民营银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在机理上遵循 着与其他制度形式变迁相同的规律性。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制度变迁和创新理论 的相关成果和方法研究中国的民营银行发展问题。 2 、金融结构和发展理论。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实质上属于金融结构和发展理 论的范畴。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金融结构和发展理论的相关成果来分析 中国的民营银行发展问题。 3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主要研究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与经 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较强的适用性。要分析民营 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必然要涉及到增长理论。因此,我们可以引 入新古典增长理论来分析中国的民营银行发展问题。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金融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制度 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借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分析民营银行发 展在银行改革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入手,采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 结合,以求将民营银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得更加透彻和清晰。 1 4 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相关研究述评、研究 的理论依托和方法以及基本结构安排。 第二章:从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看民营银行的发展:比较与借鉴。本章首先 对民营银行的确切内涵进行界定,并对关于民营银行的各种概念表述作了比较分 2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一,以这三者是否统一作为衡量某一金融机构是否是民营银行的必备条件,因此, 可作如下定义: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以市场 化机制来经营的银行。其内涵涵盖以下几方面:一是产权明晰,主要由民间资本 入股组成,其中也可以包括一些国有资本,但绝不能占控股地位。民营银行是产 权明晰的银行,是落实了产权监护人的银行。二是依法成立。其市场准入完全按 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包括注册资本金的金额、高级 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等。三是没有政府行政干预。其经营权不受党政部门控制或 与党政部门没有联系,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包括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命。四是由 市场选择经理人。通过公平竞争,从真正懂行的专家当中来选拔经营管理人员, 并由董事会任命,党和政府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给予干预。五是完全按市场机制 运作。 2 2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其制度变迁 2 2 1中园银行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的银行体系 中国近2 0 年的银行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完善 了银行组织体系。改革从根本上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又是银行业务 经营企业的高度集中统一的单一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独立的中央银行, 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同时,成立了工、农、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发展 了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一大批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股份制商 业银行,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组建了一批城市合作商业银行,引 进了外资银行,从而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 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共同构成的较完整的银行组织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1 1 家跨地区经营的股份制商 业银行、2 家住房储蓄银行、1 0 0 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近5 万家城市和农村信用社 构成。这个庞大的体系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政府主导型,即银行主要靠行 政约柬其行为,政府对银行的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二是垄断程 度高,国有商业银行居于垄断地位,拥有极强的市场势力,中小商业银行规模相 对狭小( 具体可见表2 1 和表2 2 ) 。 生里垦重望! 三垄垦塑丝叠兰坌堑二坠塑! 三墼兰塑堡重塑茎垄堡鱼 表2 3世界1 0 0 0 家大银行与我国银行效率比较 单位:亿美元 一级资本 税前利润一级税前利润资产 银行名称 资产总额税前利润 总额 资本( )总额( ) 世界1 0 0 0 家大 1 7 8 4 83 6 7 0 7 1 3 0 9 71 7 _ 3 5o8 4 银行综合情况 中国工商银行 2 1 9 1 9 4 2 7 5 4 64 9 82 2 7o 1 2 中国农业银行 1 6 2 1 2 8 2 4 4 2 9 31 、1 00 6 70 0 5 中国银行 1 5 2 7 0 3 1 6 2 1 45 2 43 4 30 1 7 中国建设银行1 3 1 9 62 6 5 8 4 5 8 9 06 7 40 3 3 交通银行 2 9 1 65 8 4 5 43 2 21 1 4 30 5 5 招商银行 1 5 3 0 1 9 8 6 61 8 41 2 2 6o 9 2 光大银行 l o 3 4 2 0 2 7 80 8 27 9 30 4 0 华夏银行 3 8 4 7 3 8 30 6 21 6 1 5o 8 4 厦门国际银行 1 6 81 1 4 9 0 1 05 9 so 8 7 资料来源: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 2 0 0 0 ) 和中国金融年鉴( 2 0 0 0 ) 的数据计算而得。 而就国内来说,各类商业银行之间的效率又有较大差别,张健华采用d e a 方法 。利用1 9 9 7 2 0 0 1 年的数据,对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效率做了实证分析,得出我 国商业银行1 9 9 7 2 0 0 1 年平均效率排名( 见表2 - 4 ) ,分析的结论是1 0 家股份制 商业银行的平均效率最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农村 信用社的平均效率最低。 表2 4我国商业银行1 9 9 7 2 0 0 1 年平均效率排名情况 排名机构名称 19 9 7 2 0 0 1 平均效率 排名 机构名称19 9 7 _ 2 0 0 1 平均效率 1 上海浦发 1 0 0 0 0 1 l 工行 8 4 0 2 2天津9 6 1 4 1 2北京8 3 9 8 3招商银行 9 4 4 8 1 3 建行8 3 1 0 4 光大银行 9 3 8 9 1 4 华夏 8 1 6 0 5上海9 3 o l 1 5农行8 0 2 l 6中信9 1 7 7 1 6福建兴业7 7 2 7 7 交行 9 1 3 3 1 7 烟台 7 7 1 0 8 民生 8 9 9 l 1 8贵阳7 5 9 8 9广东发展8 9 3 7 1 9南通7 3 8 0 1 0深圳发展8 5 6 6 2 0 中行6 8 3 4 资料来源: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 e a 方法及1 9 9 7 2 0 0 1 年效率的实证分析 金融研究2 0 0 3 年第3 期。 注:l 、限于篇幅,本表只列出排名前2 0 位的银行( 只有地名的均为城市商业银行) 2 、1 9 9 7 2 0 0 1 年平均效率未扣除不良贷款 。有兴趣对d e a 方法作进一步了解的读者可参阅: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 e a 方法及1 9 9 7 。2 0 0 年效率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 0 0 3 年第3 期 7 2 从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看民营银行的发展:比较与借鉴 2 2 2 中国银行体系的制度变迁 中国市场取向的银行制度变迁,从打破“大统”的金融垄断体系,引入竞 争机制开始,2 0 多年来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增量到存量的渐进深化的过程, 其路径大致可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一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一建立中央 银行一专业银行企业化一调整和集中一专业银行商业化一加强和完善银行监管体 系。但是,从我国改革的实际进程看,银行制度变迁一直依赖于经济制度变迁, 在银行制度安排的创新选择方面存在着对经济制度变迁的“模仿”,使得银行制度 变迁落后于经济制度的变迁,导致了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中国金融 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尖锐,如:金融资源配置的逆经济结构倾斜; 金融组织的单一性与经济结构多元化反差;国有金融的低收益高负担与提高竞争 力控制力的不适应;国有金融的基层市场战略性调整与市场准入缺位:非国有金 融的制度性供给不足与市场巨大需求的矛盾,等等,最终都表现为金融效率的降 低和社会福利的损失。从本质上讲,我国现行的银行制度实际上以处于一种典型 的非均衡状态。 新制度经济学指出,制度非均衡的存在意味着产生了制度变迁的客观要求。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国家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决策的依据在于效用的成本收 益分析。民营银行成立与否的关键在于国家在效率提高和金融控制力丧失二者之 间的权衡上,如果国家控制金融的成本超过收益,那么制度变迁就成为发展的内 在要求。民营银行制度变迁的要求是金融制度发展至今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有强烈的诱致性。非国有经济力量的不断壮大,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需求 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在改革中的角色不断加强,这些都为金融制度变迁方式的转 变和制度创新的不断推强嶝臻粥唔幅涮鳊花“罪霹一力瘵瞒竺筝惫”引磊蒂渺 而引荆卿葡懵羹【伺。量繇这与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驯引训经雌莽;咖明妮掣 翘鹳。述巧墨透噎曛瀵瑗峨攫渲肾瞥譬彰丽蠹稻嘶争断贰割瓣潮烈矧萄篓;彭躲 暇掣雕蠹;顷瑚嗾剧廷芝拳商f 戮蠢; f 掸勤苗以靴器i 呜a 骢必掌m i j 喇温馐滤 相关主体相互博奔的结果。 一、产权界定不清晰,产权主体虚置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中的国有资产全 部加起来,中国银行业中9 0 的股权属于国家。国有产权的主要缺陷在于国家很 难“具体化”、“人格化”,必须选择代理人来行使权力。而代理人作为权力的使用 者,他对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最后成果的分配,都不具有充分的权能,因而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广泛收集了银行所有制结构、准入规则、监管制度诸方面的 情况。该调查显示,截止2 0 0 0 年底,民营银行占全球银行资产的比例已经接近7 0 。 国有银行比重最高的包括中国、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前苏联国家等。有些国 家的国有银行资产比重高达5 0 一8 0 。大约4 0 的世界人口仍然生活在国有银 行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不过,这些国家都比较贫困。而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 是北美和澳洲,国有银行的比重低于1 0 。 就民营银行的发展趋势而言,自1 9 7 0 年以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 家,民营银行的比熏都在上升,而国有银行的比重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发达国 家国有银行平均比重从大约4 0 降低到2 0 ,发展中国家则从6 0 下降到4 0 。 表2 5民营资产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 2 0 0 0 年) 民营资产在银行资产 国家或地区 中所占比重 阿鲁巴,澳大利亚,玻利维亚,英属维尔京群岛,加拿大,开曼群 岛,丹麦,爱沙尼亚,法国,冈比亚,直布罗陀,根悉,约旦,科 1 0 0 威特,黎巴嫩,马来西亚,马耳他,白俄罗斯,新西兰,阿曼,波 多黎各,萨摩斯,沙特阿拉伯,塞舌尔,南非,西班牙,瑞士,汤 加,英国,美国 捷克,圭亚那,意大利,柬埔寨,瑞典,千里达,希腊,尼日利亚, 菲律宾,智利,巴拿马,所罗门群岛,危地马拉,塔吉克,摩尔达 8 0 一1 0 0 瓦,萨尔瓦多,荷兰,卢森堡,土克斯群岛,委内瑞拉,奥地利, 列支敦士登,巴林,塞浦路斯,匈牙利,秘鲁,博茨瓦纳,澳门, 日本,洪都拉斯,马其顿 斯洛文尼亚,加纳,克罗地亚,土耳其,泰国,阿根廷,韩国,墨 6 0 一8 0 西哥,摩洛哥,赞比亚,芬兰,葡萄牙,尼维斯,尼泊尔 牙买加,斯里南卡,巴西,莱索托,卢旺达,马拉维,印度尼西亚, 4 0 一6 0 立陶宛,波兰,卡塔尔,台湾,德国 印度,马尔代夫,罗马尼亚,孟加拉,俄罗斯,白俄罗斯,埃及, 2 0 一4 0 冰岛,布隆迪,不丹 资料来源:徐滇庆:金融改革路在何方,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8 8 页。 2 3 2 民营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民营银行在国外已经日益成为主流,尤其是在 众多的发达国家中,民营银行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比重。而我国的银行体系却 是国有银行占绝对的垄断地位。虽然近年来新组建了一些股份制银行,但大多数 是依托某种政府部门的背景,自上而下建立的,经营管理上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 的干预,即使是由民营企业控股的民生银行,管理层也是由政府任命的。因此, 9 2 从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看民营银行的发展:比较与借鉴 实际上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改革2 0 多年来,非公有制经 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现在迫切需要金融资源的支持,而国有银行将7 0 以上的贷 款给了国有企业,股份制银行经营行为也逐渐“工农中建化”,使得非公有制经济 进一步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严重。因此,中国现在自下而上的组建真正意义 上的民营银行,既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烈需要,也是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 业接轨的要求。在中国,民营资产在银行资产中只占1 0 ,这不但远远低于发达 国家民营资产在银行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低于其它发展中国家民营资产在银行 资产中所占的平均比重,民营银行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0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3 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中国基本的金融制度是由国家垄断、调控银行信用,它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了一系列金融系统的问题。例如: ( 1 ) 银行业风险过于集中,公司治理结构严重缺陷,整体经营效益低下:( 2 ) 资 本市场弊端突出,发展不规范;( 3 ) 金融监管水平低,管理落后,金融秩序比较 混乱;( 4 ) 国家财政赤字高且不具备可持续性;( 5 ) 金融结构失衡严重,与经济 结构不相对称;等等。 由于篇幅,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进行分析,本章将着重分析银行业的 问题,而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寡头垄断地位,又是我们讨论的焦点。本章将 在分析银行业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民营银行在银行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3 1中国银行业的困境及其制度性成因 3 1 1中国银行业的困境 一、四大国有银行的主要问题 四大国有银行面临的问题可以简单概括为:资本充足率低、流动性差、资产 收益低、不良贷款高。 1 、资本充足率 从历史资料分析来看,四大国有银行净值占总资产的比例从1 9 9 1 年持续下滑, 到1 9 9 6 年降低到2 8 。1 9 9 b 年,政府通过财政注资2 7 0 0 亿人民币( 发行特别国 债筹得) ,使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改善。但是1 9 9 9 年资本状况又恶化了,到 2 0 0 2 年,中匡i 银行资本充足率为7 6 9 ,工商银行为5 5 4 ,建设银行为7 6 ,即使 在2 0 0 3 年国家对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 2 5 亿美元后,两行原所有者权益 作为准备金,资本充足率分别为中国银行6 5 1 ,建设银行6 9 8 ( 注资后为什么资 本充足率反而降低呢? 银行发布的原因是由于采用了更为审慎的计算方法) ,而工 商银行还为5 5 2 。农业银行则一直未公布数据,但据官方的说法,农业银行的 资本充足率是最低的。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 。 2 、流动性比例 从结构来看,我国银行贷款的绝大部分是企业贷款,它们流动性差,信贷风 险大、边际利润微薄。而在多数发达国家,银行早已把信贷业务的重点转向风险 小、收益高的资产证券和个人信贷业务。除了个人信贷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外, 。有关的资本充足率分别引自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 。引自王大用:竞争也要有约束,银行家2 0 0 4 年第1 期 1 1 i ,荪霎醋皱鞭r t 甄墅蟊掣玎曩蟹刭基型! 耄和蓥彰簪 董? l ,l 简嚣饕囊囊霆 p 篆霎冀篱 季婪烈幽壁纂詹击辅湍增瞧囊j 菲蟑鳇7 丝一筒2 答嚣臻鲕蝌鼍鬲;餮嚣痨 滋憾豸稳獯j l 瞄苻j 妾彰采囊蓉主逾。憾,霎萤鄯舀孥凳驯烈掣百篮罂叫馈 良柳# 新葶执彰刚璃;箭舌摧翳美鬣烈始一黼副器量伊虱匀j 争匙戴一臣拶z 瞢j 引养一经墼定时期的发一墨厦傅透气一湛潲捌絮浩螭精泓餮数r 掣训瓦晤i 矧讲 蠹;遂涿j 勘碰薰屺霏韭貔婪班髫捌,坠豁嚣资本充一足率与四女目看糖符柏。 m 群搭崮嚣舜酷落晕霎旮鹰聋咎蓐强馨匣姒堆滤谚吲啊渤耍博i 。到婪托竖魏弘 班她妒鹾_ 了猷鞫驰鼢酬肴的二基季努融凝丽茸孙伊鳓# 象引矧尊妒j 或鳃黧 垮j - 2 黎辫! 芒! :犁疆q 士璺野弭鹜坦其他;明;尘疆凹缨型嘉誓裴芦诩演罐礴盏i 但盈利能力的一垡上曙堡銮至尘疆理裂l 姿善眢篱莱澌苄噍鹭曼鹭糍翳墓雩旧 x 词幅糯韬催辅瑚 运漓幞缘偎茬1 硅臻庙撼逞名增前惴信壤壤j 鲔磊酯葡 剥氨描严扒戮写莲铋蛐 骓皱蝣鞠珏雾j 美秘。崩秘黯辐翟“玛茜赁款率至 少在馥秽琴岛蛰型翌,鼎措驿翌蚤j 揣帛龆雅l ;l 罟建豁掣警蔓稀画爱焉理一制泷移 洲b 涝哆准嗡j 型心思哑埠藿窝野;2 喙涠罐浚筝善谷挥装铺新撕话碌篙落脚鼍尚粥话蟊; 塑籁疆醑糕筵垤转劣;薛骟爵弘一为“骂轹似菇;聪缓箨1 湛婚璀臻圆吗翟援臻 正峪堪;岳蕴冀拿土苫晕理m 奖赢臀转醋始翌芗舞融矬鲶聪一1 魏形明到弱 斋甘甍甬蓟:f 翰幂釜翻著鞘简影甏塑# 竖婪;篾靼蝎叫鞠甥强埘联协制键囊 辅强皤二诚潆澧溏滤谨陋每晦磊溱唏嗡长酗薪籍剁烈翱冀孤舅u 爵委醑壅卅队; 菖姒冶量墨车坌荔。龠磷带齿藕符莉赫笞穗崩j 缛辅锕张蓟柏鲡鞘酾爿钨鹃酗 蟹褊璧冀i 矗硅些篓霎毳藉塑萋番餐萎霎囊薹j 萋膳哺最饲醺叫驵弱干终鲫驰静 弱均驰爵蹭窘峰名磅强嶝臻粥唔幅涮鳊花“罪霹一力瘵瞒竺筝惫”引磊蒂渺 而引荆卿葡懵羹i 囊。量繇这与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驯引训经雌莽;咖明妮掣 翘鹳。述巧墨透噎曛瀵瑗峨攫渲肾瞥譬彰丽蠹稻嘶争断贰割瓣潮烈矧萄篓;彭躲 暇掣雕蠹;顷瑚嗾剧廷芝拳商f 戮蠢i ! ;掸勤苗以靴器i 呜a 骢必掌m 垂喇温馐滤 相关主体相互博奔 的结果。一、产权界定不清晰,产权主体虚置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将国有银行 ,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中的国有资产全部加起来,中国 银行业中90的股权属于国家。国有产权的主要缺陷在于国家很难“具体化”、 “人格化”,必须选择代理人来行使权力。而代理人作为权力的使用者,他对资源的 x 3 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最为严重。 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产权主体虚置,童接导致了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 的低下。因国有银行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来行使完整意义上的所有权,使 得国有银行的“委托一代理”链条过长,即全社会劳动人民与中央政府、中央政 府与国有银行的经营者、国有银行总行与其分行、分行再与其分支机构之间的“委 托一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 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冲突,因此链条越长,形成“内部人控制”的道德风险 也就越大。在国有银行中主要表现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严重偏离,这样 就难以有足够的激励根据市场经营的要求进行合格的经理层的选择、监督、评估, 也就难以建立对经理层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国有银行单一的国有产权制度就 很难发挥产权制度本身应有的经济功能,很难促进国有银行实现其资源的合理配 置。 二、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商业银行和各级地方政府具 有密切的联系。巨大的惯性使得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 甚至股份制银行( 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 ,都很难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银行 实际上成了各级政府的下属机构,在人事和业务上都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控制。商 业银行的高级职员都是拥有政府行政级别的官员,他们的任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导致银行管理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银行的重大决策都 必须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请示报告。因此,银行远非真正独立的金融机构,也很难 完全按照金融市场的经济规律办事。在多数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首要目标不是利润 最大化,而是按照党和政府的政策,达成政府预定的目标。由此就必须要承担许 多社会义务,进行政策性贷款。例如,向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补贴国 有企业的亏损、提供流动资金、向下岗工人发放工资、向贫困地区发放社会救济 贷款、支持某些缺乏经济效益的公共投资项目、以优惠利率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发放贷款等。尽管在经济改革中不断强调银行本身的利润原则,但是到了具体执 行时,往往按照政府的意图行事。 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的预算软约束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假定个人和企业都严格地遵守硬预算约束,并追求效用 最大化。而现实中的情形却并不总是这样,往往出现预算软约束的现象。科尔奈 在研究中央计划经济存在的诸多经济现象时,于1 9 8 0 年创造性地提出了软预算约 束这一概念。软预算约束就是指当一个经济组织遇到财务上的困境时,借助外部 组织的救助得以继续生存的这样一种经济现象。“软预算约束”相对的是“硬预算 1 4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约束”。所谓的硬预算约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即经济 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自身拥有的资源约束为限。科尔奈将“软预算约束”视为 造成社会主义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短缺现象的关键因素。 软预算约束的形成至少有两个主体:即预算约束体和支持体。预算约束体就 是指那些在以自有资源为限的前提下,如果收不抵支,产生赤字,在没有外部救 助的情况下不能继续存续的组织。例如,国有企业就是预算约束体。支持体通常 是受政府控制的、可以直接转移资源来援助陷入困境的预算约束体的组织。例如, 当财政部门向亏损的国有企业提供补贴或税收减免时,财政部门就是支持体 商 业银行向国有企业提供政策性支持贷款时,商业银行就是支持体;中央银行向陷 入困境的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或注资,中央银行就是支持体。 从根本上说,商业银行的巨额坏账是中国特定的投资、融资体制的必然产物。 中国的融资体系一直是以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体系,其中四家国有银行有占据 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自1 9 9 3 年国家实行“拨改贷”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几乎没 有资本金注入,加之国有企业自我积累能力不足,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导致企 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这种外部融资形式,尤其是依靠四大国有银行。据统计,1 9 9 5 年国有企业融资总额中来自于国有银行间接融资的比重为8 8 ,1 9 9 6 年为8 3 , 1 9 9 7 年为7 7 ;而国有银行信贷资产的构成中对国有经济单位的贷款占总贷款的 比重1 9 8 5 年为8 5 ,1 9 9 6 年上升到9 0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行为和经营 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由于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来源在传统上 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其内部积累能力严重不足。随着“拨改贷”政策的实行, 这一资金来源不复存在,由于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外部融资只能依赖于银行。 这样国有企业不仅将银行贷款用于流动资金,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长期投资( 大 约有8 0 左右) ,这就使得银行贷款长期被占用,难以收回。而国有企业又普遍的 不景气,据统计,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处于明亏或者暗亏的状态,使得这部分资 金不可避免地成为难以收回的坏账。但是许多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又只有依靠银 行不断输血才能维持生存,如果银行停止向这些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就有可能造成 停工下岗,甚至国有企业破产倒闭。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减低当前的政府财政负 担,银行明知发放的贷款很有可能成为坏账,但在政府的干预下也不得不充当国 有企业的支持体,导致信贷往往陷入贷款一无法收回一再贷款的恶性循环。 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争夺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力 中国地域辽阔,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之间也往往出现发展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于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多方 面存在博弈现象。而争夺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力就是关键方面之一。在经济改革中, 3 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国有银行各地分、支行取得了相当的独立经营权,在发放信贷、调动资金和其他 金融业务上具有法人资格,地方政府则实际上掌握着对国有银行高级职员的任命 和控制权利,因此,在出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冲突的情况时,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 的分支机构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宁肯服从地方政府的指令 而违背总行的信贷原则,任由地方政府尽力占有银行的资金,而把资金风险转移 给银行总行。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的控制力则更强,干预银行 信贷的案例更是层出不穷。 五、银行官员寻租、腐败现象严重 由于银行商业化经营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一方面,国有银行内部“廉价 投票权”比较普遍地存在,使得其经理层可以对经营后果基本上不承担责任,易 于受到寻租力量的侵蚀;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十分方便地以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化、 非透明的方式干预银行的经营行为,特别是长期以来对资金的计划分配,通过各 种行政手段对信贷市场的价格和数量进行分割,对利率进行管制,导致对不同的 所有制企业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和贷款规模,形成了资金价格上的事实上的“双 轨制”,形成了所谓的“制度租金”。诱使政府、银行、企业等各个利益集团参与 设租与寻租,钱权交易盛行,腐败现象大量滋生。寻租行为导致了信贷资金很难 优化配置,信贷资金往往发放给愿意支付最高租金的借款者,根据“逆向选择” 原理,愿意支付最高租金的人常常是风险最高的人,加之银行官员收取了高额租 金后监控乏力,最后形成了信贷资金的低效率使用以及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或损 失。 六、信用制度稀缺和实施机制软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1 ) 信息具有不完全的特征和不对称的特征;( 2 ) 经济 人是有限理性的;( 3 ) 经济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因此,在银行与客户的资金借 贷交易中,一方面,客户存在通过欺骗、说谎等手段隐瞒自身的不利信息骗取贷 款的倾向:另一方面,客户总是想方设法逃废银行的债务,即企业存在逃废债务 的机会主义倾向。而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就必须制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 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并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规则来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 即 提高信息有效性) 。 但目前的中国,金融领域里信用关系的基础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信用观念、 道德观念等非正式约束由于缺乏强制性,对一部分人已经不具备约束的效力。而 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制度又欠完善,缺乏对债权的有力保护,使金融活动事实 上存在一个制度真空,对债权债务关系的保护不明确,无形中加大了信用风险。 另外,从已建立的市场经济甫8 度来看,也存在着实施机制软化的问题。有关方面 1 6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在执法过程中并不严格依法处置,银行与企业打官司,往往是银行输的多、赢的 少,即使赢了也往往难以执行。由于实施机制低效率,导致在中国企业的违约成 本很低,许多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却根本没有受到相应的法律和经济制裁。 于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发生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肆意逃废银 行债务。 3 2多方博弈导致国有银行改革进展缓慢 2 0 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经历了风风雨雨,在体制转型中保持了高速的发 展。但金融业的垄断格局至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高度的垄断已经严重地影响到 了金融业效率。客观地讲,金融领域并未被遗忘,金融体制改革一直受到高度的 重视,金融当局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旌,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始终没有取得 突破性的进展,银行业的改革被普遍认为落后于整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中国 经济改革的“堡垒”在金融业,而银行改革则是金融改革的“牛鼻子”。由于在银 行业中的绝对垄断地位,国有银行改革是中银行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国有银行改 革却一直进展引菰。嶙墨翅礤强孺峪嚆1 满灞例螋嘉9 翘酩疆鞫趔坼鲣鳞童斌 耀二僚锺疹螽型垤澄鬻硼型骥盟。童鬻赫噬罐街淄睫裂蛙? 蹯m 暇搿堪礓臻固浮 一瑁淄;笛霉 金 融发展理论家从效用函数入手,建立了各种具有微观基础的模型,引入了诸如不 确定性、不对称信息和监督成本等与完全竞争相悖的因素,对金融中介体和资本 市场的形成作出了规范意义上的解释。金和莱文对8 0 个国家、样本期从 1 9 6 0 一1 9 8 9 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与市场主导的金融 系统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l e v i n e 和z e r v o s 认为:股市增长与人均g d p 增长正相关,金融发展与人均g d p 增长正相关,意味着金融深化和发展有利于促 进经济增长。最近世界银行的政策研究报告中也强调“在金融与发展之间存在明确 的因果联系”。而罗伯特- 卢卡斯断言在经济增长中经济学家们过分地强调了金融 的地位。发展经济学家们通过忽略金融而表示了对其作用的置疑,例如,发展经 济学的先驱论文集中虽然包括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文章,但他们根本不 提金融。尼科拉斯- 斯特恩的发展经济学概览也没有讨论金融。b e r 9 1 0 f 和b o l t o n 则认为转型国家现存的银行导向的金融结构体系并不能推动经济增长,甚至某些 金融深化的措施会伤害实体经济部门的增长。 虽然观点仍有分歧,但从绝大部分理论推导和以经验为依据的事实表明:在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一阶关系。不断深化的研究工作使人们相信金 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增长过程中关键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并逐渐地开始否 定金融体制只是无关紧要的附属物而被动地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作出反应的观 3 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银行的强化与控制,牢牢掌握庞大金融资源的支配权,确保国家在整体改革过程 中的主动地位。这就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只能在不影响国家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 框架内展开。虽然政府对国有银行存在的诸多弊端十分清楚,同时也很希望国有 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但由于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 任何削弱国家对金融资源绝对支配权的深层次改革,都是政府不能接受的。因为 过快削弱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支配权,可能使国家在经济发展与改革过程中陷入被 动地位,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安全。 第二,政府担心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化会弱化金融宏观调控能力。我国经济市 场化改革以来,国有银行除了充当最主要的中介人,还担负着重要的金融调控任 务。在公开市场操作、贴现政策等间接调控方式尚缺乏应有的市场基础或运用间 接调控方式不足以达到金融宏观调控所预期的效果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主 要是通过对国有银行贷款规模的调控来实现,尽管这种直接调控方式不利于融资 效率的提高。虽然,从1 9 9 8 年起,中央银行取消了对国有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 但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听命于中央银行,承担着金融宏观调控任务。假如,国有银 行深化改革,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行政干预弱化,其经营行为将追求利润最大 化,适度规避风险。在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方式的市场基础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 国有银行与中央银行调控意图的背离,甚至逆向,势必加大金融调控难度。 第三,政府担心国有企业融资陷入困境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前已述及,经济 体制的推进,使得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由财政无偿拨款转为由四大国有银行 的贷款来满足,即“拨改贷”。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经过1 0 多年的 快速发展已具相当大的规模。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却与直接融资无缘,资金主要 来源于银行贷款。国有企业有2 3 处于明亏或暗亏,经营效益十分低下,甚至大量 的企业资不抵债,只有依靠银行的贷款才能生存。若国有银行深化改革,将从根 本上切断那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导致大量国有企业破产关闭、 失业问题凸现。而我国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为数众多的职工下岗很容易诱发其 他经济或社会的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实现之前,政府选择通过强 化国有银行的地位对国有企业实施救助和补贴的策略,以此协调改革、发展和稳 定的关系。 第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不愿意放弃对金融资源的支配权。经济体制改 革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形成了新的利益框架,而且对 社会资源的分配机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财政“分灶吃饭”到分税制的确立,地方 政府已获得相当大的独立性,拥有大量的权力和财政利益,具有强烈追求和保护 地方经济利益的冲动和支配金融资源的欲望。而国有银行是主要的金融资源分配 l 暑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枧角 机构,地方政府将其所分配的资金视为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而国有 银行的分支行又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这种体制安排使各级地方政府可咀对辖 区内国有银行极为便利地进行行政干预,争取尽可能多的金融资源,用以维护地 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对维持这种地方受益而不承担风险的国有银行体制是相当 满意的,而对国有银行深层次改革则持不赞成态度。因为如果国有银行改制为真 正的商业银行,且按经济区域和自身需要重新整合分支机构,就意味着地方政府 将从根本上丧失通过干预辖区内国有银行资金分配权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能力。 二、政府对国有银行的强力信用支持 许多学者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微观 金融系统。中国国有银行金融结构的脆弱性与发生金融危机前的皿洲国家相仿, 甚至更差,如不良贷款率高等。那为什么国有银行没有发生流动性危机呢? 重要 原因在于国家政权的稳定,各阶层力利益的稳定性。国有银行的产权属于国家, 政府一直为其提供着信用担保。继1 9 9 8 年发行特别国债为四大行补充2 7 0 0 亿资 本金和1 9 9 9 年剥离四大行的1 4 万亿不良资产之后,政府在2 0 0 3 年又为中行和建 行补充了4 5 0 亿美元的资本金。这说明在必要时,政府将给国有银行提供近乎无 限的信用支持。中国国家政权稳定,为国有银行提供的强力信用支持( 实际上对 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政府也提供着隐含的信用支持) ,维护 了大众对国有银行的信心。但也正是政府的信用支持,从根本上削弱和瓦解了国 有银行改革的基础和需要。 3 2 2国有银行缺乏改革的实力和动力 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化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处置巨额的不良资产。前己述及, 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很高,目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规模、资金实力、 运作能力都有限,再次向金融资产公司剥离巨额不良资产不大现实,而靠国家有 限的财政资金只能核销部分损失性资产,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由国有银行自身消 化在短期内也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巨额的不良资产势必对国有银行彻底转制构 成巨大的压力。 其次是如何精简臃肿的机构和分流冗员。据统计,工、农、中、建四大国有 银行拥有机构1 4 4 万个,金融从业人员近1 6 7 万人,其中非专业部门的人员超过 1 3 。机构臃肿,人员严重超编是导致国有银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撒并整 合机构和分流优化员工队伍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要条件。然而, 这些改革既要付出昂贵的成本,又可能招致相关员工的抵触和反对,从而形成国 。引自章和杰:金融危机的博弈模型研究及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 0 0 年第6 期 1 9 3 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有商业银行改革又一障碍。 再次是国有银行彻底转制要求各级管理层具备应有的现代商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测试题及答案五
- 幼儿园师德师风工作总结汇报5篇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冲刺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国际旅行社导游岗位面试题及标准答案公布
- 2025年房地产销售招聘面试技巧与模拟题集答案
-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培训课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食盐储备库管理知识模拟考试题库
- 2025年初级软件工程师考试模拟题及答题技巧指导
- 2025年街道安全员实操面试题库大全
- 2024广西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真题
- 《生态学园林》课件
-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4年版)解读
- 幼儿园教学主任培训
- 展会主办项目合同范例
- DB15T3644-2024 国有企业阳光采购规范
-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11YG301钢筋混凝土过梁(完整)
- 游戏陪玩行业社交化平台设计与推广策略
- 儿童游乐场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