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国愤规模研究及发展娃议 摘要 1 9 9 8 年以来,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拉动内需、促进 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但是同时,国债规模迅速扩大,国债 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潜在财政风险。2 0 0 3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经 济形势明显转好,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白9 迹象,而2 0 0 4 年c p i 的持续 走强,进一步表明我国经济已由通货紧缩转变为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随 着央行提高基准利率等一系列抑制通胀的措施出台,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延 续,国债政策何去何从,理论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我国国债规模过大, 随着经济形势丌始转热,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适时而退,国债规模应该消减;也有 人认为,我国国债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经济形势只是局部过热,应继续坚持增 发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应该搞一刀切。笔者认为,我国转型时期的财政 政策和国债政策必须保持一定的连续性,通过国际通用指标验证了目前我国国债 规模,并进一步根掘多马范式的数理研究方法,给出了含有税收增长率的最大可 承受国债规模的决定条件,然后对我国目前的国债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 表明:目前我国的国债规模适度,从最大可承受国债规模角度来看国债规模仍有 扩大的空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影响国债规模扩大的因素还很多。在当 前形势下,还需要完成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向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转型,同时注意 强化国债市场的建设和定位,适时调整国债投向。最后,笔者提出了促进国债规 模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国债;最大可承受国债规模;国债市场;实证分析 【分类号】f 8 3 2 ,3 9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及发展建议 a b s t r a c t r e a s e a r c ho ft h es c a l eo fc h i n e s et r e a s u r yb o n d sa n dt h es u g g e s t i o n p r o a c t i v ef i s c a lp o l i c yw i t hi s s u i n gt r e a s u r y ) 。n d sa si t sm a j o rm e a s u r eh a s p l a y e da r t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e x p a n d i n gd o m e s t i cd e m a n d ,i n c r e a s i n gj o b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n df u e l i n g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s i n c e19 9 8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f a s t g r o w i n gs c a l eo f t r e a s u r yb o n d sa n dt h ed e c l i n i n gi nt h ee f f i c i e n c yo f t r e a s u r yb o n d s c a p i t a lr e s u l ti n a c c u m u l a t i n gf i s c a lr i s k s w h i l et h ee c o n o m i cs i t u a t i o ni m p r o v e ss i n c et h el a t t e rh a l f o f2 0 0 3 ,s i g n so fo v e r h e a t i n gb e g i nt ol o o mi ns o l n ei n d u s t r i e s 。t h ec o n t i n u a l l y g r o w i n go fc p ii n2 0 0 4i n d i c a t e st h a tt h ee c o n o m yh a sj u m p e do u to fd e f l a t i o na n d i n t os o no fi n f l a t i o na f t e rt h ec e n t r a lb a n ki s s u e das e r i e so fm e a s n r e s ,i n c r e a s i n gt h e b a s ei n t e r e s tr a t e ,f o ri n s t a n c e s ,t oc o n t r o li n f l a t i o n ,d i s a g r e e m e n te m e r g e sa m o n g e c o n o m i s t sa b o u tt h ef a t eo ft r e a s u r yb o n d sa n dp r o a c t i v ef i s c a lp o l i c y s o m et h i n k t h a t ,a st h ee c o n o m yt u r n sh o t t e ra n dh o n e r ,t h es c a l eo f t h et r e a s u r yb o n d si st o ol a r g e a n dh a st ob ec u td o w na n dt h eg o v e r n m e n ts h o u l dw i t h d r a wf r o mp r o a c t i v ef i s c a l p o l i c yo t h e r si n s i s tt h a tt h e r ei ss t i l ls o m er o o mf o r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t r e a s u r eb o n d s s c a l ea n dt h ep r o a c t i v ef i s c a lp o l i c yn e e d st ob ec o n t i n u e ds i n c et h eo v e r h e a t i n go n i y h a p p e n si n s o l n el i m i t e da r e at h ea u t h o r , h o w e v e r , 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er i s e na n d t r e a s u r eb o n d sp o l i c yr e q u i r e ss o m ec o n t i n u a n c ei nat i m eo fe c o n o m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a f t e rap o s i t i v ea n a l y s i s ,w h i c hb a s e do nt h es c i e n t i f i cm e t h o d sa n dt o o l si n c l u d e di n d o m ap a r a d i g m ,o nt h es c a l eo ft r e a s u r eb o n d s ,t h ep a p e rd e d u c e st h ep r e c o n d i t i o n t h a ta l l o w st h el a r g e s tb e a r a b l es c a l eo ft r e a s u r eb o n d s t h ea n a l y s i sc l e a r l ys h o w s t h a tt h es c a l eo ft r e a s u r eb o n d si nc h i n ai sw i t h i nt h eb e a r a b l eb o u n d a r ya n dt h e r ei s s t i l ls o m er o o mf o rm o r ep r o a c t i v ef i s c a l p o l i c yh o w e v e r ,i ti sn e c e s s a r yf o r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t o f a s t e nt h ep a c eo ft r a n s f b r m a t i o nf r o m p r o a c t i v ef i s c a lp o l i c yt o p r u d e n tf i s c a lp o l i c ya st h es h u a l i o nd e v e l o p s a tm es a m et i m e i ti sa l s oi m p o r t a n t1 0 s t r e n g t h e nt h ec o n s t l u c t i o na n ds p e c i f 3 ,t h ep o s i t i o n i n go ft r e a s u r ) 7b o n d sm a r k e ta s w e l la sa d j b s t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t r e a s u r yb e n d s i n v e s t m e n tt h ep a p e re n d s ,i t hs o l l 3 e s u g g e s l i o n s0 nh o w t oh e a l t h i l yh n p l 。( ) 、7 e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 t h es c a l eo f t r e a s u r yb o n d s k e yw 0 1 d s :t r e a s h i yb o n d s 1 a r g e s tb e a r a b l es c a l eo ft r e a s n r 、b o n d s t r e a s u 0 7b o n d s m a r k e t s p o s i t i v ea n a l3 ,s l s 中田国债规模u f 究及发艘建议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1 9 9 8 年以来,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拉动内需、促进 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我国从1 9 8 1 年恢复发行国债到2 0 0 3 年底,累积发行国债近3 5 5 8 8 亿元,到2 0 0 3 年底,国债余额达1 7 4 9 0 亿元。年 度人民币国债发行额增长率相当高,从1 9 8 1 年的4 8 6 6 亿元增加到2 0 0 3 年的 6 2 8 3 4 亿元。但是同时,国债规模迅速扩大,国债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存在 定的潜在财政风险。2 0 0 3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势明显转好,某些行业 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的迹象,而2 0 0 4 年c p i 的持鬓走强,进一步表明我国 经济己由通货紧缩转变为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随着央行提高基准利率等一系 列抑制通胀的措施出台,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延续,国债政策何去何从,理论 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我国国债规模过大,随着经济形势开始转热,积 极财政政簧应该适时而退,国债规模应该消减;也有人认为,我国国债规模仍有 扩大的空i 刨,经济形势只是局部过热,应继续坚持增发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 不应该搞一刀切。 ( 二)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国债规模,分析了目前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最大限度的 国债规模如何界定,从而得出是否还能继续扩大国债规模的结论,并分析了影响 固债规模扩大的多种因素,最后提出促进中国国债规模健康发展的建议。 第二节基本概念及理论界定 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幽债规模,如何判断目前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 最大 限度的崮债规模如何界定? 木文写作涉及以下相关国际通用指标和理论。 l 、 j 7 _ 岍臣馈规模是含适度的国际通用的一般指标 f 1 日。暑垦考察困债规稹是否适度,一般通过一系u 崮际公认的警戒线( 如: 已约经渗趋一,瞳7 责务准j 进行分析,进而考察国氏经济的应债能力利偿惯能力 :、 塌7 、限度的霉债规模如何界定 和兰鱼德。彗提出的一个用于判断国债规模是否过大的简单方法( 即布兰查德 公式) ,但该力注过于简单,且存在着高估国债承受能力的危险,本文根据多马 ( 1 9 5 7 j 范式,采用筹分方法得出了最大可持续国债规模的数理界限。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及发展建议 第三节研究文献回顾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国债的高尔丁死结中认为,即 使政府财政支持的投资项目能有两倍的乘数效应,总的作用也很有限。尤其不可 能靠不断扩大国债发行的规模来维持总投资需求舶扩张,维持经济的增长。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在庞大国债余额会不会对国家财政造成负担中认 为:在把握国债可用的发行空间的时候,政府对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要有一个通 盘和界限上的考虑,但要解决现有情况,也没有一定之规。 哈尔滨商业大学孙玉栋副院长在国债规模是否适当,国债发行还有多大空 间中认为:目前国债规模较适度,但应当改善财政收支状况,以降低财政的运 行风险。 郝枫和赵彗卿在我国国债规模及投向的现状和对策中认为:我国国债已 经达到相当规模,需要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和债务危机。但是,还远未达到不可接 受的过高水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保持必要的国债发行规模,同时注意适时调 整国债投向,实现向协调发展方向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陈共教授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中认为:当年发行国 债的数额虽然越来越大,但可用于弥补当年支出的数额却越来越小,而这正是国 债发行额和国债依存度不断加大而加剧当前财政团难的症结所在,这种状况通过 国债操作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如改善国债期限鲒构等。 詹姆斯k 加尔布雷斯、小威廉戴瑞提在宏观经济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j 9 9 7 ) 中介绍了布兰查德提出的一个用于判断国债规模是否过大的简单方法,即 白兰查德公式:m s d = l f p s r ,p s = t o o o ,其中,n s d 为最大可持续国债,l f p s 是则政最大可能盈余,t o 是政府最大可能的税收,g o 是不含国债利息支出的政 府最小支出,r 是实际利率。如果国家现有债务为d ,则r d 为现有债务的实际利 息负担。如果r d l f p s ,国债将会无限期增长,札息支出最终将超过债务人的 支付能力,债务将无法持续。 练卜所迷,上述学者对于判断罔债规模适度的与注基才:以囤陌、通用的指标为 垂赶,但玑于国债规模扩大与否在观点上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都未能对国债规模 的界限和界定方法提出适当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标罐。 第四节论文篇章结构、主要观点 ( ) 论文篇章结构 本研究共分六章,依序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历史沿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及发展建议 革及现状:第三章我国国债规模适度性分析:第四蕈我国国债规模界限的分析; 第五章影响国债规模扩大的因素分析;第六章促进我国国债规模健康发展的建 议。各章所描述之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导论阐明本研究之选题背景与目的意义、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回顾、 论文篇章结构、主要观点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历史沿革及现状。零章主要针对我国国债各时期 发行规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我国国债规模适度性分析。本章主要通过国际通用指标分析了我国 国债规模是否适度。 第四章我国国债规模界限的分析。本章进一步研究了国债规模的最大界限, 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五章影响国债规模扩大的因素分析。从有利和不利的两个角度分析了影 响国债规模扩大的因素。 第六章促进我国国债规模健康发展的建议。针对影响国债规模扩大的因素 分析,提出了促进国债规模健康发展的建议。 ( 二)主要观点 第一,本研究通过国际通用的指标验证了我国国债规模处于适度的范围。 第二,本研究通过数理分析得出最大的国债规模界限,表明了我国的国债规 模仍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第三,通过对影响国债规模扩大的因素分析,总结出虽然理论上目前我国国 债规模的发展空间较大,但由于财政风险的存在和宏观调控收益、效率及发行成 本的影响,未来国债规模的增速应陔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要促进我国国债规 模健康发展必须提高和完善财政投融资体制,强化国债市场的功能,适时加快市 职债券的建设以及改善和提高国债融资效率= 第五节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9 ;践研冗为 叫垮| _ ( = ,析为;甫,综合运用多种研究 方法,对中国固债规模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仃、矸究方洼二 = 要是:实证分析与规范 研究相结合。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殛发展矬议 第二章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历史沿革及现状 第一节历年国债发行规模和特点 我国从1 9 8 1 年恢复发行国债到2 0 0 3 年底,累积发行国债近3 5 5 8 8 亿元,到 2 0 0 3 年底,国债余额达1 7 4 9 0 亿元。年度人民币国债发行额增长率相当高,从 1 9 8 1 年的4 8 6 6 亿元增加到2 0 0 3 年的6 2 8 3 4 亿元,较1 9 8 1 年增长了近1 3 1 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化还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阶梯式上升的特 征。 表l :历年国债发行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 j。一。 年份国债发行额国内债务还本付息 。 ! 囱嵇余额 1 9 8 14 86 64 8 7 1 9 8 24 38 3 9 2 5 1 9 8 34 】5 8 1 3 4 7 1 9 8 44 25 31 7 6 6 1 9 8 56 0 6 l 2 3 7 2 1 9 8 66 2 5 l7 9 82 9 3 1 1 9 8 76 30 7 2 3 1 83 9 1 7 】9 8 89 2 1 72 4 4 5 0 2 2 1 9 8 95 60 7l9 37 5 2 9 1 9 9 0 9 3 4 6l l 】4 28 9 2 4 1 9 9 l1 9 9 31 5 6 6 91 0 6 2 1 9 9 23 9 56 4 3 4 2 4 21 2 8 4 j 9 9 33 47 8 2 2 431 5 4 2 1 9 9 41 0 2 86 3 6 4 9 62 2 8 8 】9 9 5 l5 】097 8 40 6 3 3 0 0 】9 9 6l8 4 78 l2 6 62 9 4 3 6 1 1 9 9 72 i l 二0 8 2 045 5 0 9 i 9 9 8 ;2 2 882 2 4 57 97 0 0 1 9 9 93 7 0 1 】 1 7 9 23 39 8 0 0 2 0 0 0 4 l 5 36155 22 1 1 2 2 9 9 2 0 0 14 4 8 35 j 9 2 34 2 】5 6 18 2 0 0 25 6 6 02 4 6 77 1 】6 1 7 7 2 0 0 36 2 8 3 4 2 9 5 60 0 1 7 4 9 0 中国厨债规模研究厦发胜建议 ! ! 竺f ! ! ! !l ! ! 0 0 _ 一! ! ! 塑 注;资刳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 8 6 2 0 0 2 、中央国债登记与结算公司数据整理、金 人庆二关于2 0 0 3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 0 0 4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第二节我国各时期的国债发行背景 从表1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 9 8 1 1 9 9 0 年,年均发行额仅为6 04 5 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规 模很小。 第二阶段是1 9 9 1 t 9 9 3 年,从1 9 9 1 年起国债发行规模第一次跃上了2 0 0 亿 元的台阶,年均国债发行额约3 0 32 4 亿元,前1 3 年的国债发行总量为1 5 1 42 2 亿元。总体上分析,这一时期的国债总量问题并币突出 第三阶段是1 9 9 4 1 9 9 8 年,1 9 9 4 年国债的发行额首次突破了1 0 0 0 亿元大关, 实际发行额达1 0 2 86 亿元,比上年的3 9 5 6 亿元剧增了1 6 0 。】9 9 5 年发行规模 继续扩大,突破了15 0 0 亿元,1 9 9 6 年更是达到1 8 4 7 皇亿元,又比上年增长2 2 3 ,由于一年期以内( 不舍年期) 的短期国债需在当年偿还,而不计入当年发 行规模,因此,实际发行额还不止这个数。1 9 9 7 年和1 9 9 8 年国债发行规模继续 保持r3 2 左右的增长速度,1 9 9 8 年的国愤发行颓突破3 0 0 0 亿元,实际发行额 达3 2 2 8 8 亿元。进入9 0 年代虬来,国债的发行规模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远高 于同期g d p 的年均增k 速度。 第四阶段是19 9 9 2 0 0 3 年,国债发行规模的增速放缓,平均年增速约1 4 , 年均发行国债4 8 8 06 亿元五年中国债发行总量为2 4 4 0 3 1 9 亿元。根据2 0 0 4 年 度国家则政预算骂年国债发行规模将突破7 0 0 0 亿元,实际发行额将达到7 0 2 2 亿元。这段利期,由于国民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较高速度积极财政政策通过直接 投资于公共设施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悻相对减弱,园此,积极财政政策面临珐 能转犁。 我国b 债发行规槽进、9 0 年代以来迅猛增长的主要背景:在于自8 0 年1 t 伊 弱i 。确芷丁瞄“坝仅让 r 尢主线e 0 改革,刚蹈+ 致使“两个比重”( 财政收入占 d p 昀比牵、h - 央喇酸t 发、占全部财政收 的比重) ,! 速下降。与此同时,刚家蚶岐 的j 供能五孵又没育得到及晖 幂整固家的财政支山特别是中央i i ! 才政支止盾高h r ,财政赤字币断增加,加之金融市场还不发达,国债的筹资威奉长囊偏两,国 。汁由j 束利、僻卣接数据,根拒2 0 0 4 年中兜埘政蕞发行国债面佰达6 9 0 0 多l l m 如果扣除霄 当吓的 办。,3 l e 8 亿,剁下3 7 0 0 多亿儿洲估计为偿侦蕊。冉参照备年固愤发行颌f 偿债额z 差与当年匿岱隶舒 的关系,情笋- :2 0 0 1 堆圈愤采锨约i8 1 0 0 亿元。 中国国债舰模研究技发展建议 债的发行规模迅猛增长就在所难免。至于国债发行规模阶梯式上升的具体原因, 则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的根本转变。1 9 8 1 】9 8 7 年以前这个期间,弥补财政 赤字的手段除发行国债以外,主要是由财政向银行透支。1 9 8 7 年国务院作出了 财政不得向中央银行透支的明确规定。因此,从1 9 9 1 年开始,为了弥补日益增 加的财政赤字,国债的发行规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首次接近2 0 0 亿元大关。1 9 9 4 年为了支持财政金融体制改革j 理顺财政银行关系,我国正式确定了财政赤字不 得向银行透支或不得用银行的借款来弥补的制度,至此,发行国债就成了弥补财 政赤字和债务还本付息的唯一手段,于是1 9 9 4 年国债发行额较1 9 8 5 年的国债发 行额增长了1 7 倍,年度国债发行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1 9 9 5 年比上年继续 增长4 6 9 ,政府举借国债丌始第二次飚升。由于国家开始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1 9 9 4 开始的国债规模迅速扩大的势头一直持续到1 9 9 8 年,1 9 9 4 年至1 9 9 8 年 五年时间里,国债发行规模年平均增速达到7 2 ,0 8 ( 其中1 9 9 4 年国债发行规模 增长了2 2 6 8 ) 。在此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 ( g d p ) 出1 9 9 4 年的4 6 7 5 9 亿元增长到1 9 9 8 年的7 8 3 4 5 亿元增幅达6 76 。由 于国民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较高速度,积极财政政策通过直接投资于公共设施来拉 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性相对减弱,从1 9 9 9 年开始国债发行规模的增速开始趋缓。 本章小结 通过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债规模的 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阶梯式上升的特征。同时,自1 9 9 8 年以来,以增发国 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至 关重要作用。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及发展建议 第三章我国国债规模适度性分析 目前各国考察国债规模是否适度,一般通过一系列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如: 马约经济趋同的债务标准) 进行分析,进而考察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和偿债能力。 国债的应债来源,从国民经济层面看,主要是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i : 从微观应债主体看,就是社会居民储蓄存款。反映一个国家应债能力的指标主要 有两个:即国债负担率、居民应债率。 国债发行必须由国家财政进行偿还,因此国债发行规模必然要受到财政偿债 能力的约束。反映政府按期偿本付息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 债率 第一节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指标 ( ) 国债负担率 它衡量的是一定时期的国债累积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可用公 式表述为:国债负担率= 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 d p 。这是衡量国债规模最为重 要的一个指标,因为它是从国民经济的总体和全局,而不是仅从财政收支上来考 察和把握国债的数量界限。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国债累积额最多不 能超过当年g d p 的4 5 。我国的财政收入,即使加上预算外收入也只占g d p 的2 0 左右,照此推算,我国的国债累积额占g d p 比重最高不超过2 0 为宜。 目前,我国的国债发行额占g d p 的比重和国债负担率自2 0 0 1 年开始逐渐趋 于稳定:2 0 0 2 年国债发行额占g d p 的比重为5 5 3 ,2 0 0 3 年则为5 3 8 ( 参看 表2 ) i2 0 0 2 年国债负担率为l5 8 0 ,2 0 0 3 年为1 49 9 ,2 0 0 4 年则为1 37 ( 参 看表2 ) 。虽然上述指标近几年上升较快,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但这一指标仍远 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柬诸,我国政府债务规模还有进一 步扩展的余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国债负担率的增长速度过快,仅1 9 9 4 到2 0 0 4 十年蚓,就从48 9 增长到13 7 ,增长了约3 倍,而同期西方发达国 家该指杯的增幅都在1 倍左右。再者,必须考煮茧我圈远到当前的日债规模仅用 了拒短1 0 多年而西方发达圈家的刚债圳漠则盂由上卣年累积丽成。 表2 叶。函则政的围馈负扫率( j 9 9 0 2 0 0 3 j学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国债余额0 d p目债负担率 国债发行额o d p 19 9 08 9 24 3l8 5 4 848 】 0 5 0 i 9 9 i j 0 6 i7 2j 6 i8 49 1 o9 2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及发展建议 1 9 9 21 2 8 4 42 6 6 3 8 4 8 2 i 4 9 1 9 9 31 5 4 2 43 4 6 3 44 4 5 o 9 1 1 9 9 42 2 8 8 1 4 6 7 5 9 48 9 2 ,2 0 1 9 9 53 3 0 05 8 4 7 85 6 4 2 5 8 1 9 9 6 4 3 6 l 6 7 8 8 56 4 2 2 7 2 1 9 9 7 5 5 0 97 4 4 6 37 4 0 3 2 4 1 9 9 87 1 0 07 8 3 4 5 9 0 6 4 1 2 1 9 9 99 8 0 08 2 0 6 81 1 9 4 45 1 2 0 0 01 2 2 9 9 8 9 4 0 4】3 7 6 4 6 5 2 0 0 l15 6 1 89 5 9 3 3l6 2 8 46 7 2 0 0 2 1 6 1 7 7 1 0 2 3 9 8l5 8 0 5 5 3 2 0 0 31 7 4 9 0 1 1 6 6 9 41 4 9 9 5 3 8 2 0 0 4i8 7 0 0 213 6 5 l sl3 7 0 5 0 5 资料米源:( 1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 9 8 6 2 0 0 2 数据整理计算( 2 ) 柳欣中国宏观经济 运行与经济波动p 2 8 3 2 8 4 ( 3 ) 戴圆晨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p 4 3 ( 4 ) 中国统计 年鉴摘要2 0 0 3 ( 二) 居民的应债能力 一般表述为,国债余额占当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这是从居民的储蓄 水平来考察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居民是认购国债的重要主体之一, 而城乡居民存款和手持现金是居民购买国债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居民可选择购 买的金融资产增加了,尽管这个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居民购买国债的能力和潜力, 但仍然是居民购买国债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在确定国债发行规模时不得不考虑 的一个重要因素。表2 反映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国债规模的关系。从这个表可 以看出:近1 0 几年来年度国债余额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比重虽然在增加,但 变化并不是太大。9 0 年代后,尽管居民购买国债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但届 民收入也有了很,、增长,这些年城乡届民存款的增长超过了其他所有经济指标。 这既是我们在1 9 9 4 1 9 9 5 年鬲逋货膨胀环境下顺利发行上千亿元国债的重要原 因也是我们u 后继续 7 大辔债发行蚬槎的一个重要条件。 表3居民储蓄存款与国债规使的关表i9 9 0 一2 0 0 3 )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国债余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民应债力 1 9 9 08 9 24 3 7 1 1 981 25 3 :注:该数据为估算值,估算办法参见脚注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及发展建议 1 9 9 11 0 6 1 79 2 4 1 61 14 9 1 9 9 21 2 8 441 1 7 5 9 4 1 09 2 1 9 9 315 4 2 41 5 2 0 3 51 0 1 4 1 9 9 42 2 8 8 12 1 5 1 88 1 06 3 1 9 9 53 3 0 02 9 6 6 2 3 1 11 3 】9 9 6 4 3 6 l 3 8 5 2 0 8 1 13 2 1 9 9 75 5 0 94 6 2 7 9 81 1 9 0 1 9 9 8 7 1 0 0 5 3 4 0 75 1 3 2 9 】9 9 99 8 0 05 9 6 2 】8】6 4 4 2 0 0 01 2 2 9 96 4 3 3 2 41 9 1 2 2 0 0 l1 5 6 1 87 3 7 6 22 1 1 7 2 0 0 21 6 1 7 7 8 6 9 1 1 1 8 6 1 2 0 0 31 7 4 9 01 0 3 9 4 51 6 8 3 2 0 0 41 8 7 0 01 2 0 0 0 0 15 ,5 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局网站( w w w , s t a t s g o v c n ) 数据整理计算 ( 三) 应债能力分析 从承债者应债能力看,我国国债规模还属于一个较低水平。第一,对于居民 个人的应债能力看,尽管国债发行额每年在增加,但是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在每 年增加,2 0 0 3 年突破了1 0 万亿元,居民应债力达到了】6 8 3 ,显然,居民的个 人应债能力还比较强。第二,对于国家整体应债能力来说,我国国债余额占国民 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 9 9 5 年只有5 ,3 8 ,2 0 0 3 年为1 4 9 9 ,2 0 0 4 年约为1 5 5 8 , 而国际上许多国家要比我国高出一截,如1 9 9 5 年美国是6 8 8 ,法国是4 27 , 德国是3 6 8 。3 因此,我国国债规模还有拓展余地。 第二节我国政府财政的偿债能力指标 幽债发行必勿! 由田家则政进行偿还,因此固侦发行规模必然要受到财政尝馈 能力的约糸:反坝政j f j 按期偿本彳寸息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固债依存度和陋短偿 j 壬童4 。 、摘白幽债宁中国财政终济版社搀仰树p 4 16 “注:( 1 ) 国愤依存皮( 困) = 当年固债的发行额一当年财政支山额 ( 2 ) 圈债依存度f 中央) = 当年国债的发行额( 当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额+ 国债还本付息) ( 3 ) 国债偿债率( 全m ) - 当年还本付患、支出额当年全都财政收入总额 ( 4 ) 国债偿债率( 中央) = 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中央本级则政收入总额 ( 5 ) 由于我国国愤基本上是由中央政j = f 发行,对我国来说,用“中央财政总收入”会比”国家财政总收a ”更真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及发展建议 ( 一) 国债依存度 是指国债发行额占同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其计算公式是:国债依存度= 当年 国债的发行额+ 当年财政支出额。它着眼于国债的流量,反映当年财政支出对债 务收入的依赖程度。在我国这一指标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口径,一是以全国的财 政支出作为分母,二是以中央财政支出和全部还本付息支出作为分母。由于我国 实行的是分级财政制度,国债是由中央财政来发行、掌握和使用的,所以,使用 后- - o e 口径( 即中央财政的国债依存度) 更具有现实意义。债务依存度反映了一 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当国债的发行量过大,国债 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分依赖债务收入,财政处于脆弱的状态,并对财 政的未来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因为国债毕竟是一种有偿性的收入,国家财政支 出主要还是应依赖于税收,债务收入只能是一种 充性的收入。因此,国债规模 的合理性主要可以根据这一指标来判断。 从表4 可以看出,自1 9 9 5 以来,我国中央财政的国债依存度就超过了5 0 。 国际上有一个公认的控制线( 或安全线) ,即国家财政的国债依存度是1 5 2 0 左右,中央财政的国债依存度为2 5 3 5 左右。目前各发达国家的中央财政的国 债依存度一般较低,大概在1 0 2 5 之间。如按可比口径计算1 9 9 6 年的中央政 府国债依存度:匈牙利为1 6 4 ,日本为2 18 ,均在警戒线以下,而俄罗斯在 1 9 9 6 年上半年的这一比率就高达3 4 7 ,略超过警戒上限,8 0 年代拉美国家的 国债依存度曾一度超过8 0 。我国的国债依存度在经过1 9 9 4 - 1 9 9 8 年的迅速上升 后,从1 9 9 9 年开始趋于稳定态势,2 0 0 4 年的国债依存度为2 4 3 3 ,中央国债依 存度为3 7 7 6 ,较2 0 0 3 年下降5 0 。显然,我国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 体格局的中央财政支出,其资金来源一半以上要依赖发行国债,长此以往,恐怕 难以为继。 表4 中国财政的国债依存度及偿债率( 1 9 9 0 2 0 0 3 )单位:亿元人民币 国债发全国财全国财中央本级中央本级国内债务国债依存旧债依存国债偿债国债偿债 年份 i 额政收入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还本付息度( 全国) 唼( 中央)率( 全国1率( 中央) 9 9 09 34 6:9 3 7 3 0 8 49 9 24 2 1 0 0 41 13430 3 7 083 6 38 6 i l4 3 1 9 9 】19 933 l5 03 3 8 79 382 51 0 9 1】5 67 s 8 8 母o159 8 49 7 67 0 】9 9 23 9 j6 43 4 8 33 7 4 29 7 95 】7 0 3 4 241 05 7 2 6l j 98 3 3 49 6 1 9 9 33 147 84 3 4 94 6 4 29 5 75 113 1 22 2 4367 8 2 04 9 516 2 34 3 1 9 9 41 0 2 85 75 2 】85 7 9 32 9 0 651 7 5 43 6 5l7 7 6 4 8 5 3 69 9 【】25 6 实地反应我国的国债清偿能力( 本文暂不讨论该指标) 。同样“中央国债依存度”指标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15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及发展建议 1 9 9 5 1 5 1 08 66 2 4 26 8 2 43 2 5 6 6 21 9 9 57 8 4 1 2 2 1 4 5 4 3 6 1 2 5 6 2 40 8 】9 9 6】8 4 7 7 77 4 0 87 9 3 83 6 6 1 0 72 】5 】1 2 6 62 3 2 8 5 4 0 7 】70 9 3 4 5 9 1 9 9 72 4 1 20 38 6 5 19 2 3 44 2 2 6 9 22 5 3 31 8 2 02 6 1 2 5 5 4 1 2 1 0 4 4 30 7 1 9 9 83 2 2 8 7 79 8 7 61 0 7 9 84 8 9 23 1 2 62 2 4 62 99 0 6 0 1 】2 27 4 4 59 1 1 9 9 93 7 0 2 1 31 1 4 4 4 1 3 18 8 5 8 4 9 2 1 4 l5 21 7 9 2 2 8 0 7 6 2 2 8 1 5 6 6 3 0 6 4 2 0 0 04 15 35 91 3 3 9 51 5 8 8 76 9 8 9 1 75 5 2 015 5 22 6 1 4 5 8 7 3 1 1 5 9 2 2 2 1 2 0 0 14 4 8 3 5 31 6 3 7 11 8 8 4 41 9 2 32 3 7 9 1 1 7 5 2 0 0 25 6 6 0 0 018 9 0 42 2 0 5 31 0 3 9 06 7 5 62 4 6 82 5 6 7 6 1 3 6 1 3 0 5 2 37 5 2 0 0 3 6 2 8 342 1 6 9 12 4 6 0 71 1 9 4 07 2 0 12 9 5 62 5 5 4 6 1 8 6 1 3 6 3 2 4 7 6 2 0 0 46 9 0 0 2 6 3 5 6 2 8 3 6 11 5 0 8 21 8 2 7 43 7 0 0 52 4 3 3 3 7 7 6 1 4 0 3 2 4 5 3 资料来源:( 1 )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 9 8 6 2 0 0 2 数据整理计算( 2 ) 上海证券报:2 0 0 3 年 1 1 月2 5 日( 3 ) 国际金融报:2 0 0 4 年2 月4 日( 4 ) 1 9 9 9 年及2 0 0 0 年的国内债务还本付息 额不包括付患部分( 5 ) 项怀诚关于2 0 0 2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 0 0 3 年中央和地 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6 ) 金人庆:关于2 0 0 3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 0 0 4 年中央和 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7 ) 2 0 0 4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 0 0 5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 案的报告 ( 二) 国债偿债率 它是指一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可用公式表述为:国 债偿债率= 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债务收入的有偿性,决定 了国债规模必然要受到国家财政资金状况的制约,因此,要把国债规模控制在与 财政收入适当的水平上。按照可比数据( 不含偿债基金) 考察西方发达国家,就 总的水平而言,偿债率一般在7 1 5 之间,他们的年度国债发行额和还本付息 额都很大,但相对于其年度巨额财政收入来说,仍然是很小的。但如果超出警戒 线太多,当金融市场上出现任何动荡使财政周转不灵时,就会引起偿债困难从而 导致经济金融的全面危机。例如俄罗斯的国债偿债率1 9 9 4 年为5 6 ,1 9 9 5 年为 9 2 ,1 9 9 6 年为1 25 ,而在危机发生前的1 9 9 8 年上半年这一指标就高达3 0 , 日本在1 9 9 6 年这一指标达2 1 8 ,也大大超过警戒线,不过日本的偿债基金制 度很完善,实际的债偿风险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因此,根掘各国实践,警戒线的 幅厦j j 以放松为jo 2 0 左右。 砂、19 9 4 年起随着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剧塘,出此导致债务支出总额迅速上 升,】9 9 6 年债务还本利息就首次突破10 0 0 亿几占当年炀政收入的比重陡然上 升至i 70 9 ,1 9 9 8 年财政债务的还本付启、首次突破2 0 0 0 亿元,占到当年的财政 收入的2 27 4 左右( 详细情况见表3 ) 。19 9 9 年后债务还本付息高峰逐渐度过, 注:由十术获得直接数据,根捌2 0 0 4 年中央财j 殴共发行固惯面值达6 9 0 0 多亿元如果扣除弥补当年的 办f3 19 8 亿兀,剩下3 7 0 0 多亿元即估计为偿债额。 中国国债规模研究及发腱建议 财政债务的还本付息逐渐下降。但从2 0 0 1 年起,债务还本付息又趋高峰,2 0 0 3 年债务还本付息达2 9 5 6 万元,2 0 0 4 年债务还本1 寸息估计约3 7 0 0 万元,由于财 政收入的增幅相对更大,因此2 0 0 3 年国债偿债率仅为1 3 6 3 ,2 0 0 4 年国债偿债 率约为1 4 0 3 。总体来看,我国国债偿债率基本处于可控范围。 本章小结 通过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应债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两个角度的考察,不难 发现我国的国债规模仍处于指标范围内。因此,从指标角度上看,我国的国债规 模尚处于适度的范围内。 中国国愤规模研究及发展建议 第四章我国国债规模界限的分析 第一节国债规模界限的两种对立观点及讨论 从国债的绝对量指标来看,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债发行数量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2 0 世纪3 0 年代大危机后,国债被政府用来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手段,国 债数量的增长也就更加明显。这种状况的存在,引起了政府和经济界的重视。于 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妆行业商务合同范本
- 烘焙供应代理合同范本
- 产业园区轨道交通解决方案:有轨电车设计与优化
- 民间房屋借款合同范本
- 水塘买卖合同范本
- 整经工创新应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有机介质电容器纸、膜切割工创新应用能力考核试卷含答案
- 中药灸熨剂工岗前基础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 家禽饲养员现场作业技术规程
- 井下配液工安全宣教能力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南通市公共基础辅警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中国超算中心建设及市场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职业健康培训考核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湖南湘江新区招聘108名勤务协助人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务员考行测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朝阳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高二学生团校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党建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系统集成测试报告范本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50题)
- 镀膜工程师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