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经历 了从比较直观的古典信用风险管理到运用工程化技术的现代信用风险管理。信用 衍生品作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最新产物,它通过对信用风险的度量、定价来实 现信用风险的剥离和交易,使得银行在保持原有客户关系的前提下,转移过于集 中的信用风险。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中,信用衍生品被证明是一种能够有效地 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工具。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低下,存在着贷款过度集中、资本充足率 偏低、不良贷款比例高等问题,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银行业实行的分业经营也 使银行分散信用风险的难度加大;同时,随着银行业务不断创新,信用风险变得 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信用衍生品相对于我国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中的债转 股、不良资产出售等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市场条件成熟后,引入信用 衍生品,对提高我国银行商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深入全面地研究了信用衍生品,探讨了它的内涵、结构、避险机制和定 价方法等,并分析了信用衍生品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独特功能。根据我国商 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阐述了我国引入信用衍生品的必要性和前景,对适于 引入的信用衍生品种类、采用的定价技术以及信用衍生市场的建设等提出了建 议,以期在不久的将来,信用衍生品引入我国后,发挥其管理信用风险重要作用 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规避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衍生品 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 a b s t r a c t c r e d i tr i s k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r i s kt h a tt h e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a l ef a c i n g t h e m e t h o do f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h a se x p e r i e n c e df r o mc l a s s i c a l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n t t om o d e r nc r e d i t m a n a g e m e n tw h i c hu s e s 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c r e d i t d e r i v a t i v e s ,t h el a t e s tp r o d u c to fm o d e m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n t ,c a np r i c ea n dt r a n s f e r t h ec r e d i tr i s k ,w h i c h h e l p sc 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 st od e c e n t r a l i z et h ee x c e s s i v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c r e d i tr i s kw i t h o u th u r t i n gt h ee x i s t i n gc u s t o m e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t h e p r a c t i c eo f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 ,c r e d i td e r i v a t i v e sh a v eb e e np r o v e dt ob ee f f e c t i v e t o o l so fc r e d i t 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l e v e lo f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o f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i nc h i n ai sq u i t el o w c o m p a r e dt o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 a n dt h eb a n k sa r cf a c e dw i t hf i e r c ec o m p e t i t i o n f r o mf o r e i g nb a n k sn o w c r e d i td e r i v a t i v e sr e l a t i v e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t h o d s ,s u c ha s t h es a l eo fb a da s s e t sa n ds e c u r i t i z a t i o no fl o a n s ,h a v eac l e a ra d v a n t a g e s ow h e nt h e f i n a n c i a lm a r k e ti sr i p e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c r e d i td e r i v a t i v e st oe n h a n c et h ec r e d i t 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l e v e lo f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i no u rc o u n t r yi sq u i t e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s t r u c t u r e , p r i c i n gm e t h o d sa n dt h er o l eo fc r e d i td e r i v a t i v e sa r e d e e p l ys t u d i e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s t a t eo f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i n c h i n a , t h ep a p e re l a b o r a t e st h en e c e s s i t ya n dp r o s p e c t so fc r e d i td e r i v a t i v e s a sf o r t h ec h o i c eo fc r e d i td e r i v a t i v e s ,t h es u i t a b l ep r i c i n gm o d e la n db u i l d i n g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 t h i sp a p e ra l s og i v e ss u g g e s t i o n s c r e d i td e r i v a t i v e sa r ee x p e c t e dt o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i n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k e yw o r d s :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 ; c r e d i td e r i v a t i v e s u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 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 术活动规范( 试行) 。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 组) 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 组) 经费或实验室的 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 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 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 别声明。) i 声明人 年 。签孙镢讽 么月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 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 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 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1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v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 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 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 签名) :彰荡剜 1 引劁日 导论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期,源起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日益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欧美国 家的次级债供应商纷纷破产,提供流动性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大型银行遭受重 创、命悬一线,全球对冲基金大面积宣布解散或停止赎回,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应 声而跌,整个金融市场也陷入恐慌之中,美欧各国的政府和货币当局不得不采用 巨额注资、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等多种手段缓解危机。虽然我国金融市场相对封 闭,所受直接冲击较轻,但美国次贷危机无疑对我国敲响了警钟:尽快提高金融 机构风险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 我国金融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导,银行在金融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信用风险又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风险。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本文选择了研 究最新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信用衍生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从银行诞生之日起,它就 是困扰银行的主要问题。从古典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到现代运用工程化技术的信 用风险分析方法,人们始终在对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思考和研究。商业银行在管理 信用风险时,一方面可以针对可能的损失准备充足的资本金,以应对违约事件的 发生;另一方面可以运用一些金融工具将信用风险转移给其它机构,实现风险分 散化。显然前者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方法,而后者是一种主动的管理方法,后者才 是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重点所在,对它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信用衍生品的产生被认为是为主动对冲信用风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它能够 将信用风险从其它的风险中剥离出来,并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可以在不影响已 有客户关系的前提下降低风险集中度,从而有效地分散信用风险。在发达金融市 场上,信用衍生品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能够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并得到了监 管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在其产生后的十几年间,飞速发展。然而,在此次危机中, 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 信用衍生产品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不少人认为其对次贷危机的发展 存在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低下,存在着贷款 过度集中、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大等问题。虽然我国在信用 风险管理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成立资产 管理公司、进行债转股、贷款重组,但是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也较为明显,甚至会 使银行失去已有的核心客户,同时我国金融业全面放开后又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 争威胁。国内金融界的共识是,无论从银行机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还是从 管理当局实施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讲,都应该借鉴发达市场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 式和经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角度对信用衍生产品进行考察和研 究就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将在深入考察国外信用衍生产品基本原理、运作机制 和操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国情和市场状况,对信用衍生产品 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总体而言,本文认为:尽管信 用衍生品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存在争议,但相较于欧美国家的“金融过度 , 我国金融体系事实上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较初始阶段,因此,信用衍生品的引入 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需注意克服其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也比较 成熟,具体而言,经历了从古典信用分析方法到现代信用分析方法的转变。古典 信用分析方法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和对财务比率的分析,典型的古典信用分析方法 有专家法、综合评级法和信用评级法。现代信用分析方法运用了经济计量、情景 模拟等工程化技术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使得信用风险也能够像市场风险那样被 定价和交易。信用风险是否能够重新分解、组合和买卖是古典信用分析方法和现 2 导论 代信用分析方法的主要区别。随着信用分析技术的发展,信用风险管理也经历了 从依靠担保和分散化,到表内表外管理相结合、共同管理的演进过程。 信用衍生品是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创新产品,它在1 9 9 2 年首次出现后, 在发达国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信用衍生市场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金融衍生 品市场。目前应用广泛的信用衍生品有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价差期 权( 或远期) 、信用违约期权和信用联系票据等,每种信用衍生品还有不同的变 形,可以说信用衍生市场的产品是非常丰富的。 目前,对信用衍生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学术界。d a s ( 1 9 9 5 ) 、d u f f e e ( 1 9 9 6 ) 和z h o u ( 1 9 9 6 ) 等人对信用衍生品的性质、种类和作用进行了详尽的 分析和阐述。k a r e ns p i n n e r ( 1 9 9 7 ) 等学者从辅助信用衍生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 对基础市场、监管环境等提出了建议。信用衍生品的定价模型是建立在对有违约 风险权益定价的模型上的,主要有两大类:结构化模型和约化模型。结构化模型 基于有开创性的m e r t o n 模型( 1 9 7 4 ) ,m e r t o n 模型认为公司的资产价值不足以 支付债务时发生违约,公司债务实际为公司价值的期权;约化模型是由j a r r o w 和t u m b u l l ( 1 9 9 5 ) 等人首先提出的,这类模型并不解释公司为何违约,而是通 过外生给定违约率或违约强度来确定违约过程。相应的,对信用衍生品的定价模 型也分为结构化模型和约化模型。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在信用衍生品定价方面做 了努力,对各种模型不断进行改进。h u l l 和w h i t e ( 2 0 0 0 ) 研究了考虑交易对手 违约风险时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j a r r o w 和y u ( 2 0 0 1 ) 研究了信用违约 互换的内部违约相关的定价问题;l e t m g 和k w o k ( 2 0 0 5 ) 提出的测度变换的方 法进一步研究了信用违约互换内部违约相关的情形,推广了j a r r o w 和y u 的结论。 为了规范信用衍生品,促进信用衍生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些专门的国际机 构致力于衍生品的规范和监管问题的研究,并定期举行相关研讨会。最著名的是 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 i s d a ) ,它在衍生品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国 的货币管理当局和国际合作组织,如美国的美联储( t h ef e d e r a lr e s e r v eb o a r d ) 、 英国的英格兰银行( t h eb a n ko fe n g l a n d ) 、国际清算银行( t h eb a n kf o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e t t l e m e n t s ) 等都对信用衍生市场的发展高度关注,出台了系列的 3 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 法规和政策。 由于信用衍生品诞生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发展尚不成熟,故 而信用衍生市场的探讨多以发达国家为背景,鲜有对发展中国家建立信用衍生市 场的研究,此课题在我国也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引入信用 衍生品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也开始对信用衍生品进行研究。 胡新华( 2 0 0 7 ) 研究了含交易对手风险的公司债券和信用衍生品的定价问题。但 由于我国没有信用衍生市场,对信用衍生品的研究一般都集中于对产品本身的种 类、操作流程的介绍和对国外定价理论的再研究上,对信用衍生品的系统研究不 足。而且大部分文献也没有对信用衍生产品在运用过程中的客观缺陷进行评析, 本文的重点其实就是客观分析运用信用衍生产品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中国应该如 何运用,以更好地规避这些可能的问题。 三、研究框架 本论文的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做了研究,包括 信用风险的基本内涵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还对国际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的权威性协议巴塞尔协议中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规定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 概述了信用衍生品的内涵、结构以及定价方法,重点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信用 衍生品的结构和避险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比较分析目前常用的信用衍生品的 定价方法。第三部分研究了信用衍生品在国外商业银行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情 况,分析了信用衍生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起到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对信用衍生品 做了一个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评价。第四部分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 状,分析了信用衍生品在我国运用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在我国发展信 用衍生市场的一些建议。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论文的主要不足和以 后改进的方向。本文的基本思路如图1 所示 c o n r a dgb a h l k ea n dp a u ln w a t t a n c r e d i td e r i v a t i v e s2 0 0 0 :l e g a la n dr e g u l a t o r yu p d a t e h a p :w w w c m d i t - d e r i v c o m 4 导论 图1 论文总体框架图 信用风险管理的需求 信用管理技术的发展 信用衍生品的产生 信用衍生品概述 信用衍生品在国外的实践 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信用衍生品进行信用风险管理 四、本文的特色 本文研究了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衍生品的概念和技术,对其做了系统的分 析,相比于其它研究信用衍生品的文章,本文的特色主要有: ( 1 ) 研究了主要信用衍生品的结构和避险机理,比较各衍生品信用风险转 移能力,分析了衍生品可能引入的新风险。 ( 2 ) 研究了信用衍生品的定价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中国实际状况 探讨了各种方法的可行性。 ( 3 ) 对我国引入信用衍生品时,信用衍生品种类和定价方法的选择、信用 衍生市场的建设等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5 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 第1 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它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 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在追求盈利的经营过程中承担着各种风险。如果对风险管理 不善,轻则影响银行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重则可能导致灾难性事件银行倒闭 发生,因此各国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 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麦肯锡公司的研究表明以银行实际的风险资本配置为 参照,信用风险占银行总体风险暴露的6 0 ,而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仅各占2 0 铲。 如何确立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效率,对于商业银行的正常 经营和营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信用风险管理构成了商业银行风险 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本章将主要介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第1 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1 1 1 信用风险的概念 传统的观点认为,信用风险( c r e d i tr i s k ) 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即借款人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随着金融 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丰富,传统的定义已经不能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 的本质。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不仅包括违约风险,还应包括由于交易对手信用 状况和履约能力上的变化导致债权人资产价值发生变动遭受损失的风险。与传统 的信用风险定义相比,这种对信用风险的解释更切合信用风险的本质。 信用风险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一种分类包括违约风险( d e f a u l tr i s k ) 和 信用价差风险( c r e d i ts p r e a dr i s k ) 。前者是指交易一方违约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 可能性;后者指由于信用品质的变化引起信用价差的变化而导致的损失。信用价 p h i l i p p ej o r i o n f i n a n c i a l 硒s km a n a g e rh a n d b o o k u n i t e ds t a t e s :j o h nw i l e y & s o n sp u b l i s h i n gc o m p a n y , 2 0 0 3 6 4 5 6 第l 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差是用以向投资者补偿基础资产违约风险的、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差,等于贷款 或债券收益减去无风险债券的收益。 根据风险源不同,信用风险又可以分为交易对手( c o u n t e r p a r t yr i s k ) 风险 和发行者风险( i s s u e rr i s k ) 。前者主要产生于贷款和金融衍生交易中,由于其头 寸的非流动性,对其分析一般采用较长时间跨度,如一年或合约的整个期限;后 者主要与债券相联系,由于拥有头寸可以在市场上迅速交易,对其分析的时间跨 度一般较短。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两种类型并不是绝对分离的,信用衍生品合约就 兼有以上两种类型的风险。 在研究信用风险时,有必要对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对 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风险与信用风险的主体是一致的,即均是由于借款人信用 状况发生变动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 范围。信贷风险指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借款入不能按时偿还本息,造 成银行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不仅包含信贷风险,还包含存在于银行的其它表 内、外业务,如票据、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等。 1 1 2 信用风险的特征 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类型的风险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信用风险的个体性 影响交易对手是否违约的主要因素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因此, 大部分情况下,违约风险取决于交易对象的个体特征,信用风险具有个体性和非 系统性。 二、信用风险的概率分布特征 信用风险与期权中的空头类似,在最好的情况下,对手支付所有应支付的金 额,使得没有任何损失发生;在最坏的情况下,所有应收回的金额都成为损失。 信用风险的这种性质使信用损失服从严重的左偏分布,并在左侧出现“胖尾( f a t 1 ) 现象。在通常情祝下,市场风险的概率分布在统计上基本呈对称形态,有 时有胖尾的可能,用正态分布就能对市场风险进行基本准确地描述。因此,统计 分析信用风险比市场风险困难得多。 7 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 图1 1 信用风险的分布特征 弧形 卵 0 信用 ; f , 、 险 三、信息不对称对信用风险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在信用交易中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即交易双方对信息的了解程度是不同 的。一般情况下,借款人掌握更多的交易信息而处于有利的地位,而放款人所拥 有的信息较少而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会产生道德风险。通常在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之后,难以对借款人在借款后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借款人可能对借款的真实意 图进行隐瞒,银行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放款,因此而承受很高的信用风险。所以, 道德风险对信用风险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四、信用风险数据难以取得 信用风险这一特征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信用记录的历史较短,信用资产的流 动性较差,缺乏二级交易市场。因此,信用风险无法像市场风险那样通过二级市场 来获取大量的交易数据。此外,贷款等信用资产的持有期限长,即使发生违约事件, 其发生频率也较少。信用风险数据的难以获取也给其度量造成很大的难度。 第2 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吴晓灵、李德( 1 9 9 6 ) 提出信用风险管理是运用相关管理工具和技术,对授 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进行预测、监督、控制,以 贯彻执行银行发展战略,实现风险和收益配比最优化的过程。随着商业银行发展 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方法也不断改变。 8 第1 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1 2 1 信用分析方法的演变 8 0 年代以来因受债务危机影响,金融理论和实务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 险的防范与管理,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信用风险的度量、剥离和交易, 并以此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古典信用分析方法和现代信用分析方法两个阶段。从时 间的表现形式上,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前为古典信用分析方法,2 0 世纪8 0 年 代中期以后为现代信用分析方法。但是,并不能就此对古典方法和新方法之间做 出严格的划分,特别是因为在工程化技术的新模型中沿用了许多传统模型的思想 和观念。 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 古典的信用分析中,信用的提供者运用自己的方法体系度量不同信用需求者 的能力和意愿,从而做出相应的决定,它主要依靠主观判断法和财务比率法。它 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假设贷款一旦放出就持有到期末,而与之相关的信用风险就 一直存留在债权人的资产负债表上,直到借款人偿还了贷款或作为坏账被核销。 ( 一) 专家法 在这种方法下,由信贷领域专业技能比较高的专家做出放贷的决策。该方法 考虑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时,一般关注借款人的品格( c h a r a c t e r ) 、资本( c a p i t a l ) 、 偿付能力( c a p a c i t y ) 、抵押品( c o l l a t e r a l ) 和周期形势( c y c l ec o n d i t i o n ) ,也就 是常见的“5 c 法。不同的专家可能考虑的因素、各因素所占比重都是不同的, 因此这种方法还取决于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主观判断。 ( 二) 综合评级法 综合评级法重点考虑借款或证券发行人的财务状况,选取能够反映其信用状 况的重要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及盈利能力的分析;同时考虑其它一些 不能被量化的指标,由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定性地把握,从而对借款人履行相关偿 还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这类方法的主要代表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 比重评分法。 ( 三) 信用评分模型 综合评级法属于一种单变量的分析方法,单变量分析法的一个缺陷就在于它 不能对不同的变量值( 财务比率) 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借款人强比率和弱比率 9 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 之间怎样进行综合分析也无能为力。 信用评分模型是一种多变量模型法,将反映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借款人信 用状况的若干指标赋予一定权重,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得到能够反应信用状况的信 用综合分值或违约率值,并将其与基准值比较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贷款利率 如何确定,实质上是以借款人特征指标为解释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典型的信用 评分模型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e d w a r di a l t m a n 在1 9 6 8 年提出的z 评分模型。 由于破产公司所表现出的财务数据与那些良好财务基础的公司在统计上有显著 性差异,因此这些数据经过综合和计算权重而产生的衡量标准( z 值) 能够区别 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z 评分模型选取了5 个主要的财务比率来构造判别函数: z = 1 2 x 1 + 1 4 x 2 + 3 3 置+ o 6 x 44 - 0 9 9 9 x s ( 1 1 ) 式中各参数的意义为:五:营运资本总资产,五:留存收益总资产,五: e b i t 总资产,五:股权的市场价值总债务的账面值,墨:销售收入总资产。 破产公司z 的下限值为1 8 1 ,非破产公司z 的上限值为2 9 9 。任意落在1 8 1 到2 9 9 范围内的分数都被认为是在忽略区域内,这个区域是因为原始样本存在 错误分类或两类的重叠而产生。 1 9 7 7 年a i r m a n 、h a r d e m a n 和n a r a y a n a n 对原始的z 评分模型进行扩展建立 了第二代信用评分模型z e t a 信用风险模型。其目的是创建一种能够明确反 映公司破产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的度量指标,因为破产公司的平均规模急剧增 大,所以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司上。同时该模型还对从前模型构建中采用的统 计判别技术进行了修正与精炼,新模型的变量由原模型的5 个增加到7 个。z e t a 分类准确度比z 评分模型要高,特别是破产前较长时间的预测准确度相对较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都是使用古典信用分析法来分析信用风险,并 借此做出决策,但这些分析方法有一些明显的缺点:( 1 ) 不管是使信贷人员成为 专家的培训成本,还是历史数据的统计都需要较高的成本。( 2 ) 古典信用分析过 多地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因素,这样不仅存在代理问题,也可能产生决策的无效。 ( 3 ) 古典信用分析方法只关注对信贷个体的分析,忽略了资产分散所带来的风险 降低效应。( 4 ) 一般关注对财务比率的分析,但在多数情况下,财务数据只是在 j o h nb c a o u e a e e , e d w a r di 。a l t m a na n dp a u ln a r a y a n a n 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 0 0 1 :1 6 1 1 0 第l 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不连续的一段时间间隔之后才会披露,并且通常以历史或账面价值的会计原则为 基础,未必能反映真实的信用状况。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 客观上需要较高程度的分析技术,这也对古典信用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战。 二、现代信用分析方法 相比于古典信用分析法的主观、直观,现代信用分析方法更多的运用工程化 技术经济计量技术、模拟技术和专家系统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定价、交易 和套期保值等,使得信用风险成为一种可以重新分解组合和买卖的具有经济价值 的金融商品,扩大了具有信用风险的相关产品的市场。 现代信用分析方法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 一) 结构化金融 结构化金融是基于衍生产品交易方式而产生的创新性金融工具的方法,通过 金融工程技术,构建资产池、分层信用、对信用增级、隔离破产等方法重新改变 资产的风险一收益特征,从而将其改造成为市场所接受的工具。结构化金融极 大地丰富了金融市场产品的种类。结构化金融将传统上分割对立的银行业和资本 市场两条融资渠道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整个金融体系配置资金和风险的效 率。 ( 二)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结构化金融运用的主要领域,它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 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使其具有流动性。银行通过贷款证券化改 变了资产负债表的信用风险暴露状况,这种风险转移机制对于那些更易商品化的 个人消费贷款,如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等比较适合;而异质性高、透明度 低的关系型客户贷款,如中小企业贷款,则不那么容易进入市场的标准化产品交 易渠道,而且这种改变资产所有权的方式不利于银行维护与关系型客户的长期合 作关系。 ( 三) 金融服务系统 交易所、清算公司、后备服务设施等金融系统中枢和设施,为合约的交易双方 带来了方便,使他们不必为了管理其交易对手的风险敞口而创建一个单独的机制。 ( 四) 信用衍生品 信用衍生品是现代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之一,它其实也是结构化金融的产 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 物。信用衍生品可以转移资产的信用风险,在金融体系内部把信用风险分散化, 这是本文的论述中心,后面将做详细论述。 现代信用分析方法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尽管存在多个计量模型,但都有 一些缺陷,尤其信用风险的某些特征本身就很难去量化的,一个模型可能会抓住 它所描绘的真实世界的大部分特征,但是它肯定会忽略另外一些不可量化的重要 东西。所以,实际应用中现代信用分析技术并不是完全取代古典信用分析方法, 而是互相补充,共同为商业银行所运用。 1 2 2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 银行因放贷业务承受金融风险,这种风险活动区别于其它工商业经营风险最 主要的特征就是借贷双方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 及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如何管理好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业经营的核心问题,随 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级阶段:分散化和担保品 传统上,银行主要依靠分散放贷和担保品来降低风险,目前为止,这也是多 数银行的首要选择。分散放贷主要是放贷对象在类别、经营活动和地域上的分散, 但分散化会受限于经济活动范围的有限性和在更大范围内交易的成本增加问题。 借款人不一定能够提供担保品,即使能够提供担保品或获得担保支持也会增加其 经营成本,而且存在着违约情况下担保品的变现能力和担保责任的履行问题。因 此,分散化和担保品对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一直处于有限作用状态。 二、表内管理阶段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记录的是银行信用风险暴露总值,管理贷款信用风险的过 程就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资本的风险调整收益最大化的 过程。 银行对承担贷款信用风险所做的风险损失准备是表内管理核心内容之一。银 行长期采用计提贷款准备金抵补预期损失和维持一定规模的资本金以应付贷款 意外损失。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也是进行表内管理的一种方法,它们提供了将贷款 尹灼信用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5 6 6 - - 6 7 1 2 第1 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转移出资产负债表的方法,改变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资产总量配置和银行承担风 险的状况,从而降低风险资本金要求。 三、表外管理阶段 信用风险的表外管理阶段主要是利用信用衍生品转移信用风险,信用衍生品 的出现将信用风险与资产负债表分离,信用风险管理就可以与形成银行资产负债 表的现货交易分开,银行通过表外持有信用衍生合约独立管理信用风险,避免与 持有现货资产的冲突。 银行为获得收益而放贷并因此持有风险资产,通过信用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市 场运作方式,银行的放贷业务可以按照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结果和银行拓展 业务的既定目标进行,获得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的规模收益,而无需受限于风险 资产组合管理的制约。 实际操作中,银行一般既运用分散化、担保品等信贷资产管理方法,又利用 准备金、证券化、衍生品等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来管理放贷业务的风险和收益特征。 第3 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巴塞尔协议 1 3 11 9 8 8 年巴塞尔协议 1 9 8 8 年7 月1 5 日签订的巴塞尔资本协议( b a s e lc a p i t a l a c c o r d ) 是国际商 业银行监督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融协议,它第一次确立了国际银行抵御金融风 险所必需持有资本的最低水平,这个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要求粗略地对风险大的 资本设立了一个更高的惩罚性要求。1 9 8 8 年巴塞尔资本协议仅考虑了信用风险, 协议设立了以风险加权资本的一定比率来表示最低资本要求,包括银行的表内业 务和表外业务,银行持有的自有资本必须至少为风险加权资本的8 。1 9 8 8 年巴 塞尔资本协议从1 9 9 2 年开始执行,对于抵御不可预测的金融损失、保护投资者 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1 9 8 8 年资本协议签订以后资本市场经历了无数变 化,最初的信用风险资本要求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的发展,1 9 8 8 年资本协议主要 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 9 9 8 1 3 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 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 一) 信用风险的分类不完善。对高信用等级的公司贷款和低信用等级的公 司贷款以及不同期限的贷款没有做区别对待,不能按风险程度科学的设定资本要 求。 ( 二) 没有确认信用风险削弱工具的作用。信用衍生品、担保、承诺、净额 结算等都能够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但资本协议并没有对这些风险削弱工具的运 用进行资本要求方面的鼓励。 ( 三) 没有确认信用风险分散化带来的好处。协议规定只是把单个的信用风 险相加,完全忽略了在不同国家和行业分散放贷带来的好处。 ( 四) 促使银行采取了一些具有道德风险的行为。例如,资产负债表中贷款 的监管成本较高,所以很多银行把质量较好的贷款转化成可交易的证券,这样会 降低银行资本要求,但这么做的后果是账户中只剩下一些质量较差的贷款。显然, 降低贷款账户的质量并不是资本协议的初衷。 1 3 2 新巴塞尔协议 2 0 0 4 年6 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最终稿,并希 望在2 0 0 6 年年底以前大多数国家都能采用此架构。这份新的资本协议是以1 9 9 9 年6 月该委员会提出的新资本协议框架为基础,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即将在全球 银行业推行的新资本协议的基本原则。 一、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新协议基于三大支柱,并相互补充: ( 一) 最低资本要求。这个资本要求包括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的资本要求,与1 9 8 8 年的资本协议相比,银行可以使用标准化法、初级内部评 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中的一种进行计算。 ( 二) 监督审查。新资本协议强调了监管者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监管部门必 须保证:银行具有适当的程序确定自身的风险资本要求;银行切实地执行了规定 的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银行能够尽快地采取修正措施。 ( 三) 市场规则。新资本协议强调了银行财务报表中风险披露的重要性,并 1 4 第1 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列出了风险披露的要求和参考标准。如果银行不能满足这些要求,那么就不具备 使用内部模型法的资格。因为使用内部模型法一般能够降低资本要求,这就鼓励 了银行遵守风险披露规定。 二、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信用风险资本要求的计算方法 对于信用风险资本要求,新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法中的 一种进行计算。 ( 一) 标准化方法 该方法是1 9 8 8 年协议的扩展,但是它利用了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外部 信用等级对信用风险进行了更好的分类。表1 1 列出了新的风险权重,把银行和 主权债务分成了5 类,把企业债分成了4 类,主权债务中的o e c d ( 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 国家不再享受优惠权利。新资本协议取消了衍生工具5 0 风险权重的 上限。 表1 1 新巴塞尔协议标准化方法的风险权重:银行和主权债务 信用评级 债权种类 a a a a a k p 一卜b b b 十毋b b b b + b b 一以下未评级 主权债权 02 0 5 0 1 0 0 1 5 0 1 0 0 银行债权12 0 5 0 1 0 0 1 0 0 1 5 0 1 0 0 银行债权2 2 0 5 0 5 0 1 0 0 1 5 0 5 0 短期债权 2 0 2 0 2 0 5 0 1 5 0 2 0 注:如果银行的等级是基于它所注册的国家的等级,采用“银行债权1 ”的权重;如果银行的等级是 基于外部的信用评级,采用银行债权2 ”的权重。短期债权是指最初成熟期小于3 个月的债权。 表1 2 新巴塞尔协议标准化方法的风险权重:公司债务 根据协议给出的风险权重,可以求得银行总负债的加权和总风险调整资 产,再乘以8 即可计算信用风险资本要求,即: 1 5 信用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研究 信用风险资本要求= 8 ( c o i 贷款额) = 8 总风险调整资产 ( 1 2 ) ( 二) 初级内部评级法 使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可以根据监管标准利用内部方法估计信用风险的价 值。初级内部评级法仅需要银行根据自己的模型估计违约率,监管部门提供基于 标准法的其它变量。表1 3 显示了不同资产类别的违约率和监管部门规定的风险 资本要求的关系。例如,一项具有0 0 3 违约率的无担保公司贷款,它的信用资 本要求是名义值的1 4 0 ,相当于风险权重为1 7 5 。 表1 3 初级内部评级法的资本要求 无担保公司贷住房抵押贷其它零售贷 违约率 款款款 0 0 3 1 4 0 0 4 0 0 4 0 0 1 0 2 7 0 1 0 0 0 9 0 l o o o 2 1 0 0 2 3 2 0 9 68 5 0 2 0 0 0 3 0 0 0 3 2 5 0 1 0 6 0 ( 三) 高级内部评级法 高级内部评级法允许银行提供更多的自主决定的输入变量,包括:违约损失 率( l o s tg i v e nd e f a u l t :l g d ) 和违约风险暴露。对所有的风险暴露综合p d 和 l g d 就可以得出监管需要的风险权重,风险资本要求通过违约风险暴露乘以风 险权重再乘以8 得到。高级内部评级法赋予银行更多的主动权,也鼓励了银行 开发更先进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据估算,使用标准化方法,整个行业的资本要求大约高出了3 ;使用初级 内部评级法,资本要求会降低1 2 ;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资本要求会降低1 7 。 当然了,使用内部评级法也会引入操作风险,因此使用初级内部评级法降低的信 1 6 第l 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用风险资本要求会被新增加的1 2 的经营风险资本要求所抵消。 三、新巴塞尔协议对证券化和信用风险削减资产的资本要求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证券化资产做出了明确规定。对证券化资产的认定遵守 “彻底分手”( c l e a nb r e a k ) 标准,即:银行只有对资产进行真实的出售后才能 把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走,具体就是要满足:( 1 ) 资产在法律上必须与资产卖 方完全分离;( 2 ) 卖方把资产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 s p e c i a lp u r p o s e v e h i c l e :s p v ) 后,s p v 有权利抵押或交换这些资产;( 3 ) 卖方不能对这些资产保留任何控制权 力。新资本协议按照表1 4 中的规定对证券化资产设定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