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金融学专业论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以锡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i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以锡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中文摘要 农村商业银行在建立之初往往把“立足中小企业,服务本地经济”作为自己的经 营战略,担负起发展地方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重任,对稳定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体系的特殊性,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占据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因此,更多的专家学者是将研究的重点在国 有商业银行上,而忽视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对农村商业银行所 特有的信贷风险也缺乏关注。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 的,需要持续的改进完善。而认真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的难题,找 到实用的改善措施,帮助其提高资产质量,加快发展,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谐社 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农村商业银行这一新兴金融力量上, 以锡州农村商业银行为 例,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该行信贷风险管理 现状的调查分析,透过新增不良贷款现象,分析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 题:包括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缺乏独立性,信贷风险管理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信贷 风险地区和行业集中度高,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接着本文分析了产生信 贷风险主要原因:包括历史遗留原因,银行内控机制、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 贷操作不规范、信贷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银行内部原因,和社会信用环境缺失、信用体 系不健全等等。最后根据前述分析结果,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 险管理的政策与建议: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商业银行内 部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信贷操作规程;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和优 化授信评级系统;加强信贷文化的建设等。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信贷 风险管理 锡州 作 者:周梦星 指导老师:王光伟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ii the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o xi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 the beginning, rural commercial banks tend to based on smes and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as its business strateg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aking on the local economy, supporting smes and stabiliz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owever,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at the four majo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share of th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so more experts and scholars focus the study on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just neglect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s which is a special group and the its credit risk is lack of attention. raising the level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s a systematic process and need to continue to improve. by studying the problems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redit management, and find practical improvement measures. it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ssets and promoting the local economy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examine the perspective on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s which is the emerging financial strength, and to xi 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as an example. by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increasing non-performing loan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cluding lack of independence of risk management,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eriously lags behind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high concentration of credit risk, other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imperfect and so on. then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redit risk: including of historical reasons,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of banks is not perfect, non-standard credit operations and some external causes, such as lack of social credit the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abstract iii environment. in the las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ies and proposals about improving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credit, establishing early warning system about credit risk,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credit rating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redit culture building and so on. key words: rural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xizhou written by:zhou mengxing supervised by:wang guangwei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商业银行通过各种负债业务获得了资金, 而要运用这些资金就需要通过银行的资 产业务。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贷款又是信贷业务的主体。贷款可以 给商业银行带来盈利,但也伴随着风险。因此,对贷款对象进行信贷评估,防范风险 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资金安全,还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 在我国,可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和最重要的风险。由 于过去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缺乏风险意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忽视了对信贷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导致不良资产大量积聚。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实 行市场经济以来,情况才有所改善,各商业银行开始对信贷客户进行资信评估,并逐 渐将国际通行的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应用到银行信贷实践中。尽管如此,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仍未得到有效化解和遏制, 信贷风险依然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 自身经营效益提高的瓶颈。 长期以来, 如何防范和化解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 但是, 由于我国银行体系的特殊性,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9 年报显示,2009 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 3 家,大型商业银行 5 家, 股份制商银行 12 家,城市商业银行 143 家,城市信用社 11 家,农村商业银行 43 家, 农村合作银行 196 家,农村信用社 3,056 家,邮政储蓄银行 1 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4 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 37 家,信托公司 58 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91 家,金融租 赁公司 12 家,货币经纪公司 3 家,汽车金融公司 10 家,村镇银行 148 家,贷款公司 8 家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 16 家。截至 2009 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78.8 万亿 元,比上年增加 16.4 万亿元,增长 26.3%,其中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 40.1 万亿 元,比上年增长 25.9%。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主要是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 商业银行, 分别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 50.9%和 15.0%。 相反, 截止 2009 年年末,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逐步转变成立了 43 家农村商业银行,其金 第一章 绪论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 融资产总额增长速度很多,但所占整个银行业的份额还不是很多,仅占 2.37%(见表 1-1) 。因此,更多学者关注程度和研究重点都放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甚 至城市商业银行上, 而忽视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一个近几年才产生的较为特殊的新兴 群体,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也缺乏关注和研究。 表 1-1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情况表(2003-2009)单位:亿元 机构/年份 2003 年 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银行业金融机构 276583.8 315989.8 374696.9 439499.7 525982.5 623876.3 787690.5 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 21247 24122.529283.234732.342781 56453.9 69456.1 大型商业银行 160511.7 179816.7210050242363.5 280070.9 318358 400890.2 股份制商业银行 29598.6 36476 44654.954445.972494 88091.5 117849.8 城市商业银行 14621.7 17056.320366.925937.933404.8 41319.7 56800.1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384.8 565.4 3028.95038.16096.7 9290.5 18661.2 占比占比 0.14% 0.18%0.81%1.15%1.16% 1.49% 2.37% 农村合作银行 2750.44653.66459.8 10033.3 12791.2 城市信用社 1468.3 1786.82032.71830.71311.7 803.7 271.9 农村信用社 26509.2 30767 31426.734502.843434.4 52112.6 54925 非银行金融机构 9100 8726.810161.910594.19717 11802.3 15507.8 邮政储蓄银行 8984.4 10849.613786.816122 17687.5 22162.9 27045.1 外资银行 4159.7 5822.97154.59278.712524.7 13447.8 13492.3 正是基于此, 本文以我国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村商业银行总体为面上的研究 对象,仔细对其信贷风险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和描述,进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 挖掘。同时也选择了锡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个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信贷风险控制的现状 和问题,并总结其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和启示。最后试图寻找出能够解决将来越来 越多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建议。 1.2 选题意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需要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 对商业银行信贷 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以最小的损失来获得控制信贷风险的最 佳效果,防患于未然。同时,信贷风险管理还可以促使商业银行在资金筹集和资金运 用上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整个商业 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转,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商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第一章 绪论 3 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贷风险研究是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永恒且崭新的课题。风险管理对于 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大的范畴, 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和员工的任何一个活动都可视为 一种管理行为。如果从业务类别进行区分,信贷风险是中国商业银行在现阶段所面临 的最为重要、最为复杂、影响最大的一类业务风险。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 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仍是信贷风险。 尽管近些年来,商业银行都注重中间业务收入的拓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存贷比的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信贷业务占资产 业务的比例仍然超过 60%, 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水平对信贷收入的依存度仍然很 高,这也直接决定了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核心地位。可以说,信贷风险 仍然是商业银行现阶段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业务风险。因此,管好银行信贷风险对现 代商业银行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 2009 年底,商业银行按 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 4,973 亿元, 比年初减少 630 亿元, 不良贷款率 1.58%, 见表 1-2。 表 1-2:2009 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机构情况表 单位:亿元、 机构分类 余额 占全部贷款比例 国有商业银行 3627.3 1.80% 股份制商业银行 637.2 0.95% 城市商业银行 376.9 1.30% 农村商业银行 270.1 2.76% 外资银行 61.8 0.85% 合 计 4973.3 1.58% 从不良贷款机构分类来看,与国内的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 0.85%相比,国内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很不乐观, 一直以机制合理先进著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 良贷款占比也依然达到 0.95%,更不提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其中农村商 业银行的不良率最高,达到 2.76%,即表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最高,信贷质 量最差。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管理方面与外资银行还存在显著差 距,同时更加说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任重道远。 第一章 绪论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4 其次,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监管要求的提高在促使商 业银行必须提高信贷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提高经济资本配置能力,保持风险与收益的 一致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 新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3 个三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 管和市场纪律;三类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种方法:标准法、基 础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价法。三大支柱是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和目标,在新协议中 强调三大支柱必须协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体现新协议的精髓所在。新协议中的三 类风险和三种方法是支持这三大支柱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新巴塞尔协议更加着重 于对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管, 包括强化对金融机构风险测量与管理的制度 和程序的评估。 监管当局监管重点的转移基于规则的监管方式逐渐转向基于风险 的监管(魏国雄,2008) ,促使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农村商业银行多是地方财政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成立之初便把“立足本地 市场,服务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转移投向 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企业大集团和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时候, 众多的农村商业银行担 负起发展地方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重任,为稳定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 年金融市场全面放开后,对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既 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 风险,并找出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其稳健经营、快 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论文主要分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 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本文基本框架和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是文献评述, 主要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的文 献进行综述,最后进行评论; 第三章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商 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分类以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是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分别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第一章 绪论 5 发展进行了概述,并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农 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第五章是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成因分析, 分别分析了内部和外部以及制度 等原因; 第六章是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主要提出要完善公司治理 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信贷操作规程;建 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授信评级系统,通过系统认定强制筛选 客户;加强信贷文化的建设。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文以锡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试图寻找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并据此提出解决问 题的建议与措施。概括来说,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体现在: 第一,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分析研究上,更多的专家学者将研究的重点 放在国有商业银行或者是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上, 而忽视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一个较 为特殊的群体,对农村商业银行所特有的经营风险也缺乏关注。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 农村商业银行这一新兴金融力量上, 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及其管理进行了 整体综合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第二,本文以锡州农村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为例,全面系统地研究锡州农村商业银 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这对于锡州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历史来说也是一个创 新。 (2)本文的不足之处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是在原有的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转制而来, 在信息披露与 公示的详细程度和可得性方面无法与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因此,在数据的 获取上存在较大困难,获取的银行数据信息相对较少,基于一些可获取的少量的数据 分析出的结论难免存在偏差与不足,代表性不强。这些都有待于今后更深入的分析。 同时,由于时间和资料来源的关系,本文缺少对不同地区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的信 第一章 绪论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6 贷风险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以江苏锡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对农村商业银行贷款结构、 地区结构作了分析研究,对内地和沿海、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管理的比较研究有待作更深入更系统的后续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第二章 文献评述 7 第二章 文献评述 商业银行风险理论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 国内 外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但研究农村商业银行信 贷风险的文献很少,研究深度也不够。 2.1 国外文献综述 近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在信贷制度建设、信贷的定量分析、信贷风险科学评估等 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风险管理 理论在整个金融理论中所占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亚当斯密的资产风险管理 理论,到 20 世纪 60 年代的负债风险管理理论,70 年代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 再到 80 年代的资产负债表表外风险管理理论,以及金融工程学的产生、巴塞尔协议 体系的成型,可以说,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已经发展 成为一个比较系统的科学体系。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性质的原因的研究 ,可以算是西方最早的研究商业贷 款理论的著作书籍。书中提出贷款必须以真实商业票据为凭证的理论,虽然从目前看 有一定局限,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却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强化了自由竞争时期银行 的信贷风险管理其后,1915 年美国莫尔顿的商业银行及其资本形式提出的资 产转换理论、1949 年普鲁克诺在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提出的预期收入理 论、以及接下来其他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资金总库理论、资金转换理论、资产分散理 论等都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国外有关部门学者开始转向微观经济角度的信贷配给研究。 freimer 和 gordon (1965)首先建立了一种信贷配给模型,认为其理性的贷款人处于这 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贷款的偿还是按照投资项目可能的最好结果来进行。jeffee 和 russell(1976)根据竞争性贷款人的消费信贷模型中的道德风险,建立了一个信贷配给 模型。这一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当一些借款人被给予较多贷款时,其违约的可能性将增 加。stiglitz 和 weiss (1981)研究出一种包括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内的信贷配给投资 第二章 文献评述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8 借贷模型。这一模型中道德风险特征的产生,是因为在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单个 借款人将选择经营风险较大的项目。逆向选择特征的产生是因为在较高的贷款利率 下,一些借款人的相对安全的投资变得无利可图,从而使得有较高风险的贷款申请人 增多。 进入 70 年代,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信息不对称 问题。 经济学家也将信息经济学理论用于信贷风险管理, 开始运用微观理论、 博弈论、 不完全合同理论等来研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问题, 研究信贷风险的产生和防 范。信贷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西方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较为成 熟的管理方法,如: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信用记录保存和使用严格的贷款 审批制度,独立的贷款检查制度,充足的呆账准备制度,及时的核销制度等等。从信 息不对称的角度研究信贷风险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个是道德风险,一个是逆向选 择。arrow (1964)在管理研究中正式引入道德风险。stiglitz 和 weiss(1981)首次研究了 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贷款合约的研究。bester (1985)认为 当贷款方同时以贷款利率和抵押品要求作为对借款人的激励手段时, 将有可能存在一 个使贷款方筛选出有害风险的贷款合约。scharfstein, david, jeremy stein(i990)研 究了企业偿还贷款的动力问题,认为银行终止贷款会对企业产生激励,诱导其偿还贷 款。elizalde (2003)研究了三种信贷模型,只有一个企业的简化模型,用来研究企业 的违约强度和违约概率; 研究一个和多个企业信贷风险的综合结构模型及综合二者的 调和性模型。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创新的的多样化及银行业务 的复杂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银行危机的出现,对银行风 险防范的关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988 年 7 月, 巴塞尔协议颁布实施,使银行 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向风险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和意 义; 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风险管理标准; 强调国家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影响。 2001 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继续延续 1988 年巴塞尔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 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风险监管思路,并吸收了有效银行监 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的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三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第二章 文献评述 9 个支柱的原则,进而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比率的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使资本充足比率 和各项风险管理措施更能适应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新协议对风险更加敏 感,在保持监管资本总水平不变的同时,首次将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纳入最低资本监 管要求之中,并且分别提供了从简单到高级的一系列方法,用以在确定资本过程中衡 量这些风险。 这种灵活方式使银行可以在经过监管当局审查后采取适应其自身复杂程 度和风险状况的最佳方法,因而新协议的指令性无疑比旧协议要弱,也更具风险敏感 性。 此外, 大批学者和机构也从银行信贷风险的贷前评估和贷后风险的度量对商业银 行信贷风险进行研究。 altman (1977)率先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 5 变量的 z 评分模型 和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zeta 判别模型。 martin (1977)提出 logit 分析模型, 采用公 司的一系列财务数据来预测公司破产或违约的概率。greene 和 smith (1987)应用遗传 算法研究了信贷风险评估问题。koza (1993)在此基础上应用 t 遗传规划算法研究信 贷风险评估问题。coats 和 pant (1993)采用神经网络分析法对美国公司和银行的财务 危机分别进行了预测,取得一定的成果。david west (2000)建立了五种不同的神经网 络模型,多层次感知器、专家杂合系统、径向基函数、学习向量量化和模糊自适应共 振, 用来研究商业银行信贷评价的准确性。 malhotra 和 malhotr(2002)利用神经模糊系 统对贷款企业信用的“好”与“坏”进行了判别。 随着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发展,数量化分析技术进入金融领域,国内外对信贷风险 的研究已由传统的经验型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阶段(包括分散投资、 防止授信集中化、 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和动态监控、要求提供抵押或担保的信用强化措施等)转变 为建立信用风险模型进行数量化分析研究阶段, 国外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 成果。安东尼桑德斯在其信用风险量化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中对信 用风险量化的方法进行比较充分的研究;皮埃特罗潘泽和维普 k-班塞尔对如何利 用 var 度量市场风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约翰-b-考埃特、 爱德华 i-爱特曼和保罗 纳 拉亚南对信用风险管理演进规律进行了研究。关于信贷风险度量模型,一些机构和学 者更是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模型。 1993 年, kmv 公司利用 black-scholes-merton (bsm model)提出著名的信用监测模型(creditmonitor model )。1997 年 j. p.摩根联合 当时一流的银行和 kmv 公司共同开发了信用度量术(credit metrics), 采用二阶段法度 第二章 文献评述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10 量信贷风险。1997 年 altman 和 kishore 在开发债券的边际和累计死亡率表的基础上 开发出死亡率模型(mortality model)。瑞士信贷银行金融资产部于 1997 年开发出一种 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它是基于精算思想开发的信贷风险附加模型(creditrisk+ model )。1998 年麦肯锡公司 saunders 和 wilson 等利用基本动力学的原理,从宏观经 济环境的角度分析借款人的信用迁移, 建立 t 信贷组合观点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 model)。 总的来说, 国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主要从微观主体的角度分析产生信贷 风险的原因,运用相应的度量方法来度量和控制信贷风险。这种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市 场经济较成熟的国家进行的,在国外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2 国内文献综述 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相对滞后,但成果显著。我国关于商 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1992 年以前,由于体制原因, 银行并未完全商业化,银行都是国家的,基本不承担信贷风险。银行没有债务意识, 还不还钱无关紧要,银行也没有风险意识,贷款能不能收回无所谓。1992 年,我国 国有独资银行开启商业化进程,长期潜在的信贷风险成为改革的首要问题凸现出来, 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 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 对我国银行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方案。 国内学者对信贷风险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信贷风险计量方法应用 和比较;第二类,对现有的西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了整理与评价;第 三类,针对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信用风险计量框架展开的研究;第四类,其它的相关研 究,包括从微观信贷文化角度对信贷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信贷风 险管理的研究等。 第一类侧重于信贷风险计量方法的应用和比较。王春峰,万海晖等(1998)将判别 分析法应用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并且通过实证及与 logit 方法相比较,进一 步研究了判别分析法的有效性。王春峰等(1999)研究了神经网络技术在商业银行信用 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实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统计方法(判别分析)相比,神经网络技术 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鲁棒性。张维等(2000)将递归分类树应用于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第二章 文献评述 11 信用风险分析,并以判别分析法为参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递归分类树的方法在变量 选择和分类方面的效果好于判别分析法。王春峰等(2000)针对我国金融数据分布的 非正态和高维性的特点, 利用投影寻踪判别分析模型应用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 估问题,认为投影寻踪判别分析在处理非正态、高维性的信用风险数据时较之传统的 判别分析法有优势。田宏伟等(2000)提出了一个以市场波动性为基础的信用风险动 态量度框架,以期为银行业提供一种可行的量化解决方案。李汉通(2001)以 pt 和 st 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典型判别式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范南 (2002)对 credit metrics 模型在对我国的借鉴作用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 陈 有安(2002)围绕如何提高信用风险评级的准确性和效率,研究了信用评级模型准确 性检验以及评级后授信额度的确定。惠晓峰等(2004)采用信用矩阵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组合进行了风险测度,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参数,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参数,并对样本 组合进行了总风险分析、边际风险分析和风险收益分析。石晓军等(2004) ,研究了 信用风险中性定价的步骤和关键参数估计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指出股权结构对中国 企业风险中性违约概率有重要影响。邹新月(2005)对国内 184 家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进 行了实证分析,清楚地发现典型线性判别模型对中国市场的有效性,能够为投资者提 供科学的决策。王春峰等(2005)将蚁群算法首次应用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问题 上,并通过与判别分析法和遗传算法相比,指出蚁群算法更为有效。吴恒煜(2005) 应用简约模型和结构化模型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市场, 指出虽然这两类模型有一定的缺 点,但在国内有发展前景,扩展了 zhou(1997)的模型。麦强(2006)经过实证研究得到 了违约概率和回收率负相关的指数和对数回归模型,并对应用非常广泛的结构化模 型、仿射结构模型、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和 credit metrics 模型进行了改进和拓展。 第一类研究充实了信贷风险计量方法, 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信贷 计量模型,但这些计量方法的应用没有成功的经验,尚属探索阶段,商业银行不具备 实施的条件,并且没有对信贷风险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 第二类研究是对现有的西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了整理与评价。 张 维等(1998)对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的信用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传 统的统计方法、人工智能方法等。吴冲锋等(2002)主要对市场上三种主要信用风险度 量和管理方法:credit metrics 模型、kmv 模型和 credit risk 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二章 文献评述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12 阐述了它们的基本原理与相应优缺点。沈沛龙、任若恩(2002)对日前在国际上比较著 名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credit metrics, credit monitor, credit portfolio view, loan analysis system)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了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模型之间 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技术和方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商业银 行信用风险模型的建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王小明(2005)总结并比较了在信用评级 研究中涉及的各种信用度量模型,认为我国信用风险评级研究应综合考虑信用风险、 模型研究、指标体系研究。李开秀等(2005)指出两类完全信息模型(结构化模型和 简约模型)的缺陷,并比较了信息不完全的信用风险定价模型与完全信息模型,认为 应用信息不完全的信用风险定价模型对测度信用风险意义重大。周开国(2005)介绍了 国际上常用的几种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型, 分别详尽地阐述了各个模型度量信贷风 险所用的方法,从理论上阐述了国内外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上的差异,指出我国 银行应借鉴国际经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郭战琴(2006)认为银行通过选择风险 损失参数,应用参数规划模型即可确定出在风险和收益均衡状态下,不同信贷风险项 目的最优组合投放权重,获得既定风险下的最大收益。 第二类研究对经典模型的介绍和比较使得我们对这些模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但 这类研究并没有提出这些模型的适用前提,同第一类研究一样,能否应用在我国商业 银行还是个未知数。 第三类是针对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信用风险计量与经济资本展开的研究。沈沛龙 (2001) 对新的资本充足率框架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 陶砾, 杨晚光(2002) 根据巴塞尔协议, 对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实践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探讨 在我国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评级系统的发展道路。扬中军(2002)针对我国商业银 行客户信用评级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从评级标准、评级方法等基础环节 入手,将客户信用风险评级作为信贷管理控制的导向系统加以创新和设计,以构建中 国特色的客户信用风险评级体系。邹新月(2002)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了企业的 信用等级,利用典型的判别分析法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使用 var 方法、投资组合理 论、信贷配额等分析潜在信贷风险价值,并利用不完全静态信息博弈探索负债企业的 信贷问题。叶耀明、王鹏(2003)认为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它为商业银 行的贷款风险识别及贷款管理的创新与完善提供了依据;张玲(2004)利用多元判别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第二章 文献评述 13 分析和期望违约率技术研究了现代信用风险度量问题及管理中的三个问题: 企业的信 用评级、评级转移概率和基于违约损失度量的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资本配置。这是国内 文献中首次将信用评级结果应用于内部经济资本的计算中。李颖等(2005)介绍了巴 塞尔银行委员会的内部评级法, 指出了国内银行现形评级办法的缺陷。 张维等 (2007) 从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出发, 对现有的西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进 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 深入剖析了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与国际监管标准之间的 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三类研究揭示了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之一解 决内部经济资本配置。但缺乏对信贷组合的研究与管理。 第四类是其他的一些相关研究。武剑(2000)从包括风险内控机制、风险转化机 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监管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等几方面内容,详细阐述了如何加 快建立我国的信贷防范机制。高伶(2000)认为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关键在于对借款 企业的违约风险的控制,并借鉴国外银行对企业违约风险的评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 法,建立起我国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模型,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一林(2001)从我国转轨时期经济的特点方面分析了我国国有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 成机理及问题解决, 认为我国国有业银行信贷风险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风 险,是其自身无法化解的,必须从消除这种风险产生的制度基础入手,通过制度创新 来有效防范银行风险。孔松泉(2002)基于微观银行学的角度研究了信贷风险管理的 问题,指出信贷文化是控制信贷风险全过程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商业银行要基于微观 信贷管理进行全面风险控制。陆前进(2002)从宏观角度对银行风险的产生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包括银行体系脆弱性原因(银行本身、宏观经济条件和制度因素) 、银行 危机的事先防范和事后管理,考察了中央银行对问题机构的货币管理、储蓄保险、最 后贷款者功能和资产管理公司在银行重组中的作用。于泽献(2002)从建立现代金融企 业制度、完善内部风险组织建设、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及商业银行信 贷文化的创立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严态华(2003)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假设下 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提出了贷前信用评估模型, 总结了几种贷后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将贷前的筛选和贷后的监督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进行考虑,形成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陈燕(2003)对信用风险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将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为内因和 外因并加以论述。李扬和刘华、余维彬(2003)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 第二章 文献评述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14 解决银行信贷风险需从政府监管、市场约束、内部控制等制度方面和管理策略、金融 工具等技术手段两方面着手, 并介绍了国外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和经验。 朱德标(2003) 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下,银行对外部环境的改变能力仍是有 限的,银行更迫切的是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练好内功,健全和完善我们内部的信贷风险 管理机制,核心应包括建立针对客户的统一授信决策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授信决策 机制和建立健全有效的贷后管理体系等三方面的内容。马韶辉(2004)则在对国有商业 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状况跟踪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比较系统地构建了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化解的模式和框架。杨卫山(2004)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原因,指出了当前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从建立、完善内控 体系和提高识别风险能力两方面入手, 运用动态审核原则以及设置的风险管理模型系 统地构建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2.3 文献评述 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笔者发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这个课题研究成果 已经很丰硕了,但是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文献是少之又少。李蒲秋(2009) 研究发现,当前一些地方商业银行为了加快本行发展,不断扩大信贷规模,而忽视了 信贷风险。受财政部委托,湖北专员办在 x 地 xx 商业银行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中发现,该行在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管理工作方面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陈登程(2009)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进行了研究,发现信贷风险直接制约着 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供给。在探讨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 提出了控制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对策。 赵建军 (2007) 从实践工作的角度对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进行研究。 根据农村商业银行本身的特点,首先详细分析了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成因, 既有与其它商业银行类似的共同外部原因,如信用环境差、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建 设迟缓等,更多的是来源于自身的内部原因:基础较差、实力薄弱、政策约束多、经 营观念偏颇、行政干预严重、员工素质低下等等。然后结合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具体 信贷操作实践,深入研究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 方面,也是按照“三查”制度在执行,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如果能真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第二章 文献评述 15 正将工作内容贯彻下去,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将大大降低。而事实上,有许 多条件限制农村商业银行无法完全按要求开展信贷管理工作, 如行长负责制下的信贷 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 农村商业银行落后的信贷管理手段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信贷风 险管理的需要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对策与建议:改革组织架构,将信贷风 险管理独立于行长领导之外;引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技术;通过绩效考核等 激励机制的实施,引导实际操作部门重视信贷管理工作等。希望能帮助农村商业银行 真正解决实际信贷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快速地发展。 由此可见,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相比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问题研究还是非常薄弱的,本文将以锡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例,以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 风险问题为切入点,全面系统的研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以期为将来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特别是锡州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5
- 船舶内河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合成洗衣粉项目创业计划书
- 面积购买协议书
- 2月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资格模拟习题及答案
- 2025建筑工程装饰合同范本
- 股权转让终止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中国特种专用油墨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买车位变成租赁协议书
- 2025农产品种苗常规交易合同
-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剖析市民社会理论的构建与演进
- 重大危险源试题及答案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企业员工常见突发疾病急救措施培训
- 癫痫病人的护理个案
- 矿区生物多样性评估-洞察及研究
- 护理员预防老人走失
- 新生儿休克早期识别与护理
- 患者入院健康宣教
- 安全生产内部举报奖励制度
- c语言c语言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