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美国大学生(CIEE项目)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美国大学生(CIEE项目)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美国大学生(CIEE项目)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美国大学生(CIEE项目)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美国大学生(CIEE项目)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通过动态的定量研究,以参加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 c i e e ) 2 0 0 4 年暑期汉语项目的二十四名美国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和研究了他们在美国的汉语 口语学习策略的情况,以及在目的语环境下这些策略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了造 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并且根据实验对象汉语口语能力的高低总结他们在各策略群 使用上的特点和及其在语言环境改变后的变化情况,并根据以上的研究总结出了 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实验工具主要采用了笔者自行设计的口语学习策略问卷,该问卷的 制定参考了o x f o r d ( 1 9 9 0 ) 的学习策略量表,并辅以实验对象的背景情况调查 问卷和学习动机问卷。我们还对实验对象进行了访谈以助于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分 析。实验对象口语能力的划分是根据美国外语教学学会1 3 语能力测试的标准。 我们让学习者在项目前后分别完成两次的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的问卷,第一次 ( 卷i ) 旨在调查他们在美国的策略使用情况,第二次( 卷2 ) 旨在调查他们在 目的语环境下的策略使用情况。卷1 的结果显示,美国大学生在管理策略和语言 学习策略两大类上没有特别倾向性。传统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非传统语 言学习策略。美国大学生使用回避母语策略、补偿策略、使用母语策略、准确性 策略以及元认知策略的频率相对其它的策略较商。准确性策略高于流利度策略。 形式操练策略使用频率略高于意义操练策略。口语能力不同的美国大学生在策略 使用的频率上有不同的表现。使用母语策略和补偿策略的使用频率随着学生口语 能力提高而下降。使用母语策略的使用频率随着学生口语能力提高而下降的事实 与其他研究者的假设和实证研究一致。另外口语能力不同组之间策略群使用频率 差距相对较大的有社会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和准确性策略。 卷2 的结果与卷1 相比,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传统和非传统语言策略 的总体平均值均有所上升。补偿策略、使用母语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两次问卷中 都是高频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准确性策略、意义操练策略和回避母语策略在两 次问卷的统计结果中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在目的语环境下,形式操练策略和意义 操练策略平均值升高,而准确性策略和回避母语策略下降。目的语环境对管理策 略的影响不大,也说明管理策略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分组在目的语环境下,各类 策略使用的频率较其他两组频繁。 到目前为止,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我们还没有见到研究1 :3 语学习策略的j f 式的 研究成果。本研究可以说是在这一领域的一次尝试。 关键词: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口语能力 v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t u d y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s p o k e n c h i n e s e l e a r n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o fu s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u s i n gm o d i f i e ds t r a t e g yi n v e n t o r yo f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 ( s i l l ) b yo x f o r d ( 1 9 9 0 ) a n do t h e rs u p p o r t i n g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a ss t u d e n t s b a c k g r o u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t h e i rm o t i v a t i o no nc h i n e s e l e a r n i n g p a r t i c i p a n t sw e r e 2 4u s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e n r o l l e di na n e i g h t - w e e kc 1 e e s u m m e r p r o g r a m t h e y w e r e r e q u i r e d t o f i n i s ht h em o d i f i e ds i l l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b e f o r e ( q 1 ) a n da f t e r ( q 2 ) t h ep r o g r a mt o e x a m i n et h e i r l e a r n i n gs t r a t e g yu s ef r e q u e n c ya n d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a r g e tl a n g u a g e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l e a r n i n gs t r a t e g yu s e i na d d i t i o n , t h er e s u l t sw e r ea n a l y z e d f r o mt h ev i e wo ft h e i rs p o k e nc h i n e s ep r o f i c i e n c yd e f i n e db ya c t f lo p i c r i t e r i a q 1a n a l y s e sr e v e a l e dt h a tt h e r e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m a n a g e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 l a n g u a g el e a r n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t r a t e g i e sw e r em o r ef r e q u e n t l yu s e dt h a nn o n t r a d i b o n a lo n e s t h eg r o u p u s e dm o t h e r t o n g u e - a v o i d a n c es t r a t e g i e s ,c o m p e n s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 ,a c c u r a c y s t r a t e g i e sa n dm e t a c o g n i t i v es t r a t e g i e sm o r ef r e q u e n t l y a c c u r a c y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f o r m - f o c u s e d s t r a t e g i e sw e r e ab i t f r e q u e n t l yu s e d t h a n f l u e n c y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m e a n i n g - f o c u s e ds t r a t e g i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r ew e r es o m eh i n t si nt h e e x a m i n a t i o no f l e a r n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a m o n gs t u d e n t s i nd i f f e r e n t l a n g u a g e p r o f i c i e n c yg r o u p s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 a n a l y s e sb e t w e e nq 2 a n dq 1r e v e a l e dt h a tt a r g e t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s p u r r e dg e n e r a ll e a r n i n gs t r a t e g yu s e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u s i n g - m o t h e r - t o n g u es t r a t e g i e sa n dm e t a - c o g n i t i v es t r a t e g i e sw e r e n g n yf r e q u e n t l y r e f l e c t e df r o m q la n d q 2 a c c u r a c y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m - f o c u s e d s t r a t e g i e s ,m e a n i n g - f o c u s e ds t r a t e g i e s ,m o t h e r t o n g u e a v o i d a n c es t r a t e g i e s h a d s i g n i f i c a n tf r e q u e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f r o mq 1t oq 2 m a n a g e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 u s ew e r e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s t a b l ei nt a r g e tl a n g u a g ee n v i r o n m e n t e x a m i n a t i o n o f s t r a t e g yu s ea m o n g d i f f e r e n tp r o f i c i e n c yg r o u p sr e v e a l e dt h a ti n t e r m e d i a t e g r o u pa p p l i e dt h o s es t r a t e g i e si n v e s t i g a t e dm o r ef r e q u e n t l yt h a nn o v i c ea n d a d v a n c e d g r o u p s k e yw o r d s :s p o k e nc h i n e s el e a r n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m a n a g e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 l a n g u a g el e a r n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 o r a lp r o f i c i e n c y v 】 鲁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张建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主席 金红莲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毛世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潘文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吴勇毅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i l l 导师签名: 日期: 亏。教l , 各袭 ) ,i s 巧 第一章引言 1 1 研究背景介绍 a a r o nc a r t o n ( 1 9 6 6 ) 首次发表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方法一文,开了学习 策略研究的先河( 钱玉莲,2 0 0 4 :3 7 ) 。而1 9 7 5 年r u b i n 发表的w h a tc a n g o o d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e r s t e a c hu s ? ( 善学者能教给我们什么? ) 则可以看成学习策略 研究的里程碑之一。因为由此语言教师和研究者的视角开始从对教师的关注转向 对学习者的关注。这一转变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 教法研究一直未能 给教师提供较为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从翻译法、听说法到直接法、交际法等等, 很多教法的实验都未能很好地的解决问题,因此研究的视角就开始转向学习者, 试图通过建立有效的学法模式来融合教与学共同的优势;( 2 )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特别是该学科在学习策略上的研究为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启发。( 3 ) 信息技术的 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新的挑战,“授之以渔”的观念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学习者如果具备的一定的自学能力,将会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始于上个世纪6 0 年代中期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迄今已近4 0 年了。研 究的问题主要涉及:( 1 ) 善学语言者使用的策略;( 2 ) 善学语言者和不善学语言 者在使用策略上的差异;( 3 ) 策略的使用与第二语言成绩的关系;( 4 ) 影响语言 策略使用的因素;( 5 ) 语言策略培训的方式及其成效( 文秋芳,2 0 0 0 :f 1 2 ) 。这 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上述涉及的研究 问题大致上也是学习策略研究经历的一个过程。学习策略研究的初期,学者们发 现在使用相同的教法后,一些学生相对于另一些学生表现得比较突出,因此他们 开始关注那些成功学习者,从而总结出善学语言者的学习策略以及与不善学语言 者的差异。后来他们丌始重视研究策略使用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可能产生的影 响。近几年的研究则更多地关注学习策略的训练,即通过培训学习策略试图发现 这些培训对第二语言学习是否有效,以建立更加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 简单地说,学习策略是使学习更加有效的方法。研究它的目的也就是要认识 它是如何让学习更有效的。研究学习策略涉及到以下问题:学习策略本身无好坏 之分,有效和无效之分,它的实际价值在于一定的人在一定的场合下利用某种策 略解决一定的问题;学习策略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它和语言环境、学习者的动机 态度、认知风格、个人特点等因素相结合的,这些因素中语言环境被认为是影响 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张崇富( 1 9 9 9 ) 认为在课外目的语环境中以无意 识的自然习得为主,这对课内环境中有意识语言学习的不足有较火的弥补作用。 此外,目的语环境中语言资源鲜活、丰富,语境真实,是第二语言获得从知识到 技能、从准确性到得体性、从浅层次到深层次转换的重要场所,也是第二语占教 学目的实现的终点站。内部变量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外部变量 可以影响内部变量,从而对学习策略发生作用。 尽管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一直存在着争论,但是近三十年来,国外对学习策略 的研究一直很重视,有了很多的成果( r u b i n & t h o m p s o n ,1 9 8 2 :o x f o r d c r o o k a l l ,1 9 8 9 ;o x f o r d ,1 9 9 0 ;m a c i n t y r e n o e l s ,1 9 9 6 ;a n d e ta 1 ) 。在我圈的 外语教学界,也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h u a n g v a nn a e r s s e n ,1 9 8 7 :c h e n ,1 9 9 0 ; 吴一安和刘润清,1 9 9 3 ;文秋芳,1 9 9 5 ,1 9 9 6 a d ;文秋芳和王海啸,1 9 9 6 ;丰 玉芳,2 0 0 3 ;许余龙,2 0 0 3 ;等等) ,其中就有学者以我国学习者为对象调查了 他们英语e l 语学习策略( h u a n g n a e r s s e n1 9 8 7 ) 。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学 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9 0 年代末才陆续开始有成果,大陆以杨翼( 1 9 9 8 ) 的 “高年级汉语学习者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的关系”算起,至2 0 0 4 年的7 年问, 共发表了1 9 篇论文。 表1 11 9 9 8 年以来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发表的关于学习策略的论文 1 年份1 9 9 81 9 9 9 2 0 0 02 0 0 12 0 0 2 2 0 0 3 2 0 0 4 i 论文数1 31322l 总体而言,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咀下几个方面:1 理论和研究综述( 吴勇毅, 2 0 0 1 ,2 0 0 4 ;钱玉莲,2 0 0 4 ;) ;2 学习策略总体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徐子亮, 1 9 9 9 ;江新,2 0 0 0 ) ;3 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杨翼,1 9 9 8 ) ;4 单 技能方面的策略研究,如阅读时所用策略的研究( 王辉,2 0 0 4 ) :写作时所用策 略的研究( 吴平,1 9 9 9 ) ;5 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 江新和赵果,2 0 0 1 ;赵果和 江新,2 0 0 2 ;柳燕梅和江新,2 0 0 3 ) ;6 成功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吴勇毅、 陈钰,2 0 0 4 ;李丽娜,2 0 0 4 ) ;7 中外学生学习策略的对比研究( 徐子亮,2 0 0 3 ) ; 8 单一策略研究( 罗青松,1 9 9 9 ;刘清平2 0 0 1 ;刘颂浩,2 0 0 2 ;吴i 、j 吉,2 0 0 4 ) ; 9 策略培训研究( 勇毅等,2 0 0 4 ) 。 这几十年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发现:( 1 )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和不成功的学习者 在策略使用问题上存在差异;( 2 ) 语言学习的成效与合理有效的策略运用有关, 因此提倡对语言学习者进行策略培训。即使我们已经取得了以上的成果,而相对 于日益发展的汉语教学形势和任务,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吴勇毅( 2 0 0 4 ) 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学习策略的研究有如下的问题:( 1 ) 一些经典的研究对 外汉语教学界还没有做;( 2 ) 研究的规模还不够,因此目前研究的概括性、代表 性和解释力还不够:( 3 ) 尚不能全面系统地归纳整理出外国人汉语学习时所使用 的学习策略。 我们的这项研究足针对美圆大学生u 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的。据目| j i f 收集到的 材料看,汉语作为第二语占的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还没有正式的研究成果。随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同益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既追切又必要。因此我们希望 在这方面做点研究工作。教学效果的提高不仅仅是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还要认 真思考学习策略如何应用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并且有效地促进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的学习。 1 2 研究的意义 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探索认知学科的理论和研究如 何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相结合;其二是为语言教学者提出指导,使第二语言教 学和认知理论的研究相结合,促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2 0 世 纪6 0 年代,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认知心理 学革命”。此后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分为两派。一派以皮亚杰等为代表的建构 主义者或结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在新的学习中的作用,即学习 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另一派则是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他们侧重从信息输入大脑, 到学习者产生外显的反应,其问所经历的加工阶段以及各加工阶段的规律。随着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两者问的壁垒已经模糊了,相互问的综合越来越明显。但是 在学习策略研究初期,认知心理学并未提供很多的理论支持。认知心理学关心的 是处理信息的过程,特别是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并不关心学习策略这一特别的 信息处理过程。第二语吉。习得理论的发展要求研究者能描述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 语言时语言知识在脑中贮存、处理到即正确理解又能流利输出的过程。这一要求 使学习策略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人类的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 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学习者在学习了一定的言语项目后,试图把短时记忆转化 成长时记忆。这一过程中他们会使用各种方法。可能使用复述,也可能使用语义 编码等等的形式进行处理。研究表明复述过程有助于信息编码进入下一结构即长 时记忆( 加涅,1 9 9 0 :8 1 ) ,而且一定规律的间隔时间复述更有利于长时记忆。 加涅( 1 9 9 0 :8 2 ) 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编码材料的主要特征是语义的,或按意义 组织的。可见,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可 供参考的方案,也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策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e l l i s ( 1 9 9 4 :1 2 2 ) 列举了善学者的9 个特点,也就是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策 略。这些反应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社会、认知、情感等因素,也是善学者根 据环境和任务做出了策略应对。一旦学习者能形成像讲究策略的学生那样的一系 列学习策略,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好、效率会更高( r i d i n g ,1 9 9 8 :8 9 ) 。 学习策略的研究除了能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帮助外还能使教学者更深入地 结合学习者个体和任务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国外有些学者j 下 在探索策略培训为核心的外语教学,以期有机地融两者为一体。这一尝试也促使 教师角色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向诊断者、培训者、辅导者和协调员转变。 交际语言能力作为个对语言能力更加宽泛的定义( b a c h m a n ,1 9 9 0 :4 ) 已经普遍被语言教学界所承认。语言学习主要是为了交际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所 以口语在语言学习四项技能中的地位就凸显了出来。语言教学的研究也从重视阅 读转向强化听说为主的趋势。语言学习教材的编写也转向以口语交际为核心。因 此,我们认为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应该有所进展。 课外语言环境在语言习得时起到的作用以往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热点。争论的 焦点来自于“自然说和环境说”的对立。争论使学者们认识到两者并非截然对立, 很难解释人脑的内在机制在语言习得中发挥了多少作用,也很难分清语言环境对 习得有多大的影响。4 0 年代,争论的结果是就语言发展而言,社会因素比生物 因素更为重要。到了6 0 年代,一些学者又认为生物因素较社会因素更为重要。 争论的过程说明课外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是有作用的,但是这一外部变量是要通 过内部变量起作用的。彭之群( 1 9 9 6 :4 3 ) 的案例调查结论指出身处目的语环境 和授课双管齐下可加速第二语言习得的进展。此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探究在语 言环境变化的情况下( 即在目的语环境下) ,美国大学生的口语学习策略使用会 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基于语言环境差异的学习策略研究文章很少,至少在对外汉 语界至今还没有正式的成果,但是对于从母语环境到目的语环境学习语言的学生 而言,语言环境变化是一个最大的特点。所以这一研究能使我们了解语言学习者 在语言环境变化下是如何调整学习策略的。而且也能促使我们思索目的语对第二 语言习得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利用问卷的形式,辅以访谈的手段,调查了参加c i e e 汉语项目 的美国大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的情况,并且通过动态的定量研究,了解了他们 在目的语环境下这些策略发生了哪些变化,并且分析了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总而言之,这一研究会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材料、也会 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1 3 研究的问题 我们研究的是参加c i e e 项目的美国大学生的口语学习策略,根据我们的研 究重点:( 1 ) 调查他们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的情况和特点;( 2 ) 在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口语学习策略的情况和特点和目的语环境对策略改变发生 的影响;( 3 ) 口语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口语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我们拟研究的问题如下: ( 1 ) 美国大学生在本国学习汉语时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和特点? ( 2 ) 在目的语环境下这些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发生了哪些变化? ( 3 ) 汉语口语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 1 a 术语的定义 i a 1 外语和第二语言 学习者学习外语时所处环境的人是不使用这种语言交流的的,而他在学习第 二语言时,他所在环境的人是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这里所指的环境不是指课堂 教学环境,而是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本文讨论的美国大学生口语学习策略的 特点体现在汉语作为外语学习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不同背景中。因此,美 国大学生在本国时把汉语作为外语学习,参加汉语项目时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学习。在本研究中,两者统称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的学习教学,研究) 。在特殊 情况下,会将两个概念分开。另外,我们一般将教外国人汉语的事业称为对外汉 语教学,而国外一般称为汉语教学( 或中文教学) 。两者统称时,我们选择汉语 教学这一术语。 1 4 2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 学术界对学习和习得的概念存在着争议。有的强调学习是过程,习得是结果。 有的认为( k r a s h e n ,1 9 8 1 ) 学习的过程主要强调正式地学习一种语言,特别是 课堂的教学,习得的过程主要是在所学语言的环境下,自然地掌握此种语言,尤 其是儿童学前学习母语的阶段。但是两者的界限并不能分得很清楚。像在目的语 环境下开展的语言项目,留学生不但在课堂罩“学习”,也在课外“习得”。我们 将学习和习得描写成一个连续统,一端是学习,另一端是习得。学习策略是贯穿 整个连续统的。由于我们的学生既是参加课堂的汉语学习的,又在目的语环境下 学习,所以,他们的情况处于上述连续统的某点。为了行文方便,一般涉及地 汉语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这两个概念我们合二为一,均以学习来表达。但是引文 内容按照实际的情况不作变更,其他的内容如果不是通过课堂教学而学到的,我 们称之为习得。 1 4 31 3 语能力 本文中涉及的口语能力得商低以美国外语教学学会( a c t f l ) 的汉语口语 能力测试( o p i ) 的标准来衡量。它的测试大纲初版于1 9 8 6 年,以美国外交学院 ( f s i ) 暨美国政府机关语言协调委员会( i l r ) 使用的语言技能等级说明为蓝本。 在初版后的1 0 年里,有许多相关的研究课题、论文与学术辩论围绕着大纲展,r 。 9 9 年的修订版即我们目前使用的版本。这一测试大纲已经成为公认的口语测试 标准之一。我们没有绝对将口语能力限制在这套测试标准里面。这一评测体系主 要是从功能角度出发而制定的。主要是通过评价被测者完成话题交际的质量来确 定他们的等级。目前任何一套测试表示都没有能力完全描述一个人的口语能力。 而且口语测试本身有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因素,所以我们只能在实际情况和标准参 照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 1 4 。4 学习策略 不同的学者对学习策略的定义是不同的,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定义( 文秋芳: 2 0 0 0 :f 1 2 ) : s t , - m ( 1 9 8 3 ) 认为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思路。 w e i n s t e i n 和m a y e r ( 1 9 8 6 ) 认为学习策略是在以影响学习者编码过程为目的 的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和思想。 r u b i n ( 1 9 8 7 ) 指出学习策略是促进学习者正在建构的语言体系的发展,并 直接作用于学习的策略。 o x f o r d ( 1 9 8 9 ) 指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更为有效、更 为自主、更为有趣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 o m a i l e y 和c h a m o t ( 1 9 9 0 ) 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个人用以理解、学习或 保持新信息的特殊思想或行为。 e l l i s ( 1 9 9 4 ) 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发展过渡语的手段或步骤。 上述学者对学习策略的不同定义,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策略的不同认识。s t e r n 认为学习策略主要是内在的思想,而不包括外在可观察的行为。w e i n s t e i n 和 m a y e r 把行为和思想都概括进了学习策略的定义,还从目的的角度出发考察学习 策略。r u b i n 的定义是从目的的角度考虑的。o m a l l e y 和c h a m o t 的定义说明了 使用学习策略的目的和表达的形式。值得思考的是o x f o r d ( 1 9 8 9 ) 的定义描述 了学习策略对于学习者的目的和表达的方式可以观察的外在行为。而o x f o r d ( 1 9 9 0 ) 又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以促进他们学习的步骤。而且她把学习策略 分为直接和间接的策略。可见,对学习策略的认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 着研究的需要和对它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深化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基本上采用的是 “使学习更加迅速有效的方法或者行为”( 江新,2 0 0 0 ) 。我们的研究也用了江新 的这一概念。因为这一定义既突出了学习策略的内外在结合,又表现了其策略应 用的目的。 第二章理论研究综述 2 。l 学习策略研究的橛貔 在第一章的1 1 和1 2 节中我们已经谈到了学习策略研究的一些情况。在这 一节我们主要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做一概述和评论。 在a a r o n c a r t o n ( 1 9 6 6 ) 发表了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方法十年以后,d a n s e r e u ( 1 9 7 8 :1 - 2 ) 等学者们在美国d e f e n s ea d v a n c e dr e s e a r c hp r o j e e l sa g e n c y ( d a r p a ) 发起的一项关于学习策略研究的报告中提出在大量的研究文献实验 的基础上发现教学顺序的变化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不大,他们认为过分重视教 学法反而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阻碍了学生认知意识的发展;建议研究者至少能 转移一部分的精力用于发展合适的学习策略。可见当时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已经开始注意并试图转向如何“学”的研究。这一转变发生有着一个很重要的理 论转变基础,5 0 年代前的语言教学一直是行为主义刺激反应模式的天下,而这 一理论倡导的教与学的模式忽视人脑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而日益增长的复 杂的学习现象又让这一理论模式捉襟见肘。认知心理学兴起于上世纪5 0 年代中 期,起后得到迅速发展,它以其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试验成果迅速改变着心理 学的面貌,给许多心理学分支以巨大的影响( 王蹩和汪安圣,1 9 9 2 :1 ) 。语言习 得研究也正是需要新的理论支持以解释更多更复杂的学习现象。认知研究的成果 应用到教育领域是在7 0 年代初。可见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不久。早斓的学习策 略研究并没有提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学者和任何理论和研究成果( o m a l l e y c h a m o t ,1 9 9 0 :9 8 ) 。这两者的结合完成是在8 0 年代初。那时学习策略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得以进一步扩大,但是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9 0 年代进行 了大规模的实验来确定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者训练方法( 钱玉莲,2 0 0 4 :3 7 ) 。 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研究没有突破性的成果。 由于国外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较丰。以下我们将先对一些主要的国 外的相关研究做一番评述,再涉及国内的部分。 2 2 国外的学习策略的研究 国外学习策略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以下方面: 成功语言学习者使用的策略调查:r u b i n ( 1 9 7 5 ) 对成功语占学习者的特点 进行了归纳,列出了成功学爿者所使用的7 种语言学习策略。n a i m a ne ta 1 ( 1 9 7 8 ) 7 也描写了成功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策略,提出了5 种共同存在的特点。 表2 1r u b i n ( 1 9 7 5 ) 和n a i m a ne ta 1 ( 1 9 7 8 ) 对成功学习者的研究结果 r u b i n ( 1 9 7 5 )n a i m a ne ta 1 ( 1 9 7 8 ) 1 随时准备猜测1 积极参与所有语言学习机会 2 。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2 领悟到语言作为一个体系 3 乐意显得愚蠢3 领悟到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 4 注意语言形式4 管理自己情感的需求 5 利用机会说话5 监控二语的行为表现 6 监控自己和其他人说话 7 注意语言表达的意义 来源:文秋芳,2 0 0 0 :f 1 9 r u b i n 的研究虽然指出了成功学习者对于我们认识学习策略的启发,而且他 建议重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但是当初这样的看法影响并不大。7 0 年代认 知心理学的很多成果,比如自动化( a u t o m a t i c i t y ) 、程序性和陈述性知识的区分、 图式理论等等并未引起第二语言的研究的重视。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8 0 年代初, 而它对我国国内学者的影响到9 0 年代才以成果形式开始表现出来例如:文秋 芳( 1 9 9 6 a ,2 0 0 3 ) 通过对成功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对国内的英语学习者提 出了策略上的建议。但是以上的研究均没有提到学习任务、认知风格等因素与学 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即学习策略有效性研究: b i a l y s t o k ( 1 9 8 1 ) 用问卷的方式研究二语水平与功能操练、推测、形式操练 和监控四种策略的关系。该研究表明只有功能操练与二语水平有关,其他均无关。 对一类策略的研究: w e n d c n ( 1 9 8 3 ) 通过访谈的方式研究了成人外语学习中自我导向的学习策 略。他认为自我导向的活动可以归纳为八个问题,而这八个问题有助于学习者决 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语言。w e n d e n 的研究是从宏观的角度入手,描述了普 遍的语言学习方法。但是并未深入到人脑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过程,而且 也并未结合学习者个人的风格。 8 0 年代初期,词汇学习策略一度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热点。在这些研究中, 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鼓励学生自己建立起母语和第二语言词汇间的关联( c o h e n a n d a p h e k1 9 8 0 ,1 9 8 1 ) ( 转引自o m a l l e y 和c h a m o t ,1 9 9 0 :7 ) ,二是训练学生 使用关键词等特殊的关联方式束帮助目的语词汇学习( e g ,a t k i n s o na n dr a u g h 1 9 7 5 ;l e v i n1 9 8 1 ;p r e s s l e ye ta 1 1 9 8 0 1 9 8 1 ) ( 转引自0 m a l l e y 和c h a m o t ,1 9 9 0 : 7 ) 。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在真正的课堂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实验对象丌展。而 主要是以对一的方式开展的。因此结论的普遍性受到一定的质疑。 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最有效的学习策略_ j u gw l 练方法: f u j i w a r a ( 1 9 9 0 ) 在学习英语的二年级日本大学生中开展了一个听力f l 记作 业项目。这一训练采用了c h a m o t ( 1 9 8 7 ) 的策略项。其中3 6 个学生( 8 0 ) 认 为这一训练有利于提高听力。而其中1 6 个学生又认为这一项目对自身听力的提 高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0 m a l l e y 等( 1 9 9 0 ) 通过一个i :1 语的任务比较策略i ) l i 练实验组和对比组, 发现策略训练起了重要作用。0 m a l l e y 等( 1 9 9 0 ) 调查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 初中级中学生的学习策略,这一研究结果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区分元认 知和认知策略的有效性,但是也认为策略运用常常是综合性的。这一研究的另一 个特点是它还涉及了教师在策略研究中的作用,肯定了策略研究和培训对教师的 益处。c o h e n 等( 1 9 9 8 ) 对明尼苏达大学5 5 位中级外语学习者的1 0 周实验研究 表明,策略训练使实验组在口头表达能力的某些方面超过了对比组。 国外的学习策略研究呈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早期一对一的研究到对 不同规模的实验对象的研究,由以理论探讨为主到以实证研究为主,由宏观研究 到宏微观均有的研究,由重视成功学习者的策略到重视结合学习任务难度和学习 者特点的研究,由只考虑学习者在学习策略的地位到兼顾教师在学习策略研究中 的地位,由了解学习者学习策略到丌展学习策略的培训。这些变化说明学习策略 研究的范围在扩大,水平在提高。 2 3 国内的学习策略研究-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学者对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的学习策略研究我们将在下面一节中阐述。研究的起步以1 9 8 4 年h u a n g x i a o h u a 等的a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l e a r n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i no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h a tc h i n e s e e f ll e a r n e r s 伽c h i n ae m p l o y 硕士论文为标志。在从此的2 0 多年时间里,英语 学习策略的研究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全面启动。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发展。8 0 年代的研究范围有限,成果比较少。到了9 0 年代,研究队伍丌始壮大,研究方 法逐步多样化,范围也明显拓宽,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文秋芳等,2 0 0 4 :3 9 ) 。 出版的专著有6 部( 程晓棠、郑敏2 0 0 2 :文秋芳,1 9 9 6 ,2 0 0 3 ;吴本虎,2 0 0 2 ; 肖建壮,1 9 9 7 ;尹富林,2 0 0 2 ) ,自1 9 9 4 年以来,在国内外各类期刊上发表的论 文5 0 0 多篇,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到了总数的7 1 ( 文秋芳等,2 0 0 4 :3 9 ) 。实证 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根据文秋芳( 2 0 0 4 ) 年的统计结果,我国学者在国内外重 要刊物上发表的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文章共有3 7 篇。研究范围涉及观念策略 的偏爱与变化、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的宏观视角研究和听力、阅读、口语、词 9 汇的微观视角研究。微观视角研究主要集中在听力策略和词汇策略,而写作策略 是空白,阅读策略则比较缺乏。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的学生,但也有少年儿 童和中小学生。研究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3 7 篇论文中的2 2 篇( 占5 9 5 ) 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还有实验、个案和混合的方法。 下面就对宏观和微观视角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一介绍: 文秋芳( 2 0 0 1 ) 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类中国大学生,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 非英语专业,都对学好英语的观念比较统一、稳定,对功能操练观念的认同程度 最高,其次是形式操练观念,认同度最低的是依赖母语观念。对策略的偏爱倾向 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最常用的是形式操练策略,其次为依赖母语的策略,用得 最少的是功能操练策略。该研究运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动机、观念和策略进 行了动态研究。我们在研究中也借鉴了这种动态定量的研究模式。秦晓晴( 1 9 9 8 ) 的研究认为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对策略的偏爱趋势与剐进入三年级英语专业 的学生相同。李炯英( 2 0 0 2 ) 研究采用的是o x f o r d ( 1 9 9 0 ) 的问卷,对1 0 7 名 大学英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学习者的头脑中对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这两种 学习策略在学好英语方面还不怎么认可。最常用的学习策略是记忆策略、认知策 略和元认知策略,其次是补偿策略,最不常用的是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学习时 间为9 年和1 0 年的受试者比学习时间为7 年的受试者更经常使用认知策略和元 认知策略。英语学习成绩越优秀的学生,就越频繁地使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本研究主要讨论了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策略选择和使 用的因素,但是只是一个共时的静态的研究,并不能反映学习者动态的发展过程。 文秋芳( 1 9 9 4 ,1 9 9 6 b ) 和w e n ,q i u f a n g 和j o h n s o n ( 1 9 9 7 ) 以问卷的方式调查 了华东五所高校的2 4 2 名英语专业2 年级学生,结果显示词汇策略。容忍含混语 言策略和回避策略对于英语专业四级统测成绩有直接影响,管理策略有间接影 响。吴一安等( 1 9 9 3 ) 调查了全国6 所外语院校2 5 0 名二年级学生与英语学习有 关的自变量和社会心理因素。结果发现学习策略变量对学习成绩影响不大,特别 是考虑到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情况更是如此。文秋芳( 1 9 9 5 ,1 9 9 6 d ) 的 研究显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与不成功的学习者、快进步组和慢进步组在学习观念 与策略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国内英语学习策略宏观视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方法上进行了不同 的尝试,并有一定的突破。下面我们要介绍微观视角的研究成果。 听力策略研究 蒋祖康( 1 9 9 4 ) 的研究得到的结论:7 类学习策略对外语院校学生的听力成 绩没有预测力,但功能操练策略、听力操练策略和阅读策略共同能够解释非外语 院校学生听力成绩差异的2 2 。刘绍龙( 1 9 9 6 ) 的研究考察提供背景知识对听力 1 0 策略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供背景知识既影响策略使用的种类,又影响频率。 吕长姚( 2 0 0 1 ) 通过对刚进入大学英语四级的自然班中的实验组学生进行听力策 略的训练,发现实验组的听力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听力高水平者从策略训练中 的得到的帮助不明显,但是策略训练对中等水平和差生的效果显著。另外这一研 究还调查了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词汇既是位列第一的因素又是被选中最多的因 素,这说明学生在听音过程中对词汇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他们对记忆力和注意力 的如此依赖却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 阅读策略研究 刘津开( 2 0 0 2 ) 通过对猜词策略的实验,探讨阅读过程中母语学习策略的迁 移问题。许余龙( 2 0 0 3 ) 调查了香港中小学生的英汉阅读策略与英汉阅读能力的 关系。对阅读策略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词汇策略 g u 和j o h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