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美人翻恨女儿身——试探吴藻创作动因.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作为清代中期重要女词人,无论从自身创作风格与创作内容,还是从身世经 历与时代背景看,吴藻都有其独特之处。本文正是以吴藻词作为切入点,通过分 析她的词作内容和风格,家世背景与个性气质,与前代女词人创作的异同点及交 游聚会等社交活动的考察,从中找出影响她创作的方方面面。既是对吴藻史料的 一次整理和梳理,同时也是对她的思想变化过程和以她为代表的清代女性文人的 创作行为与思想轨迹的关照。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吴藻词作风格与内容,以 “爱”与“愁”概括其词作主要内容,并特别以“愁”为重点论述对象,分析花 帘词时期与香南雪e 词时期“愁”的内涵的不同侧重,同时概括了吴藻创 作的四种风格。第二部分则从吴藻的家世经历、性格喜好、气质思想分析影响她 创作的个人原因。第三部分则整理吴藻与朱淑真在婚姻经历与个体感受上的相似 之处,从吴藻在词作中表现出来的对朱淑真的理解与感同身受,论述前代文学女 性给吴藻带来的“同调之感”对其创作的影响。第四部分则从时代背景的特征出 发,通过对吴藻交游活动的梳理来寻找清代中期文学女性社交活动的内容和特 点,从而找出时代在吴藻的创作中留下的痕迹,更从中发现时代与其本身渴望的 矛盾对其创作的影响。本文是对吴藻创作动因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是对她身 上所体现的女性与文学、女性与时代的矛盾次彻底的梳理。 关键词:闺阁才女女性文人婚姻不谐碧城仙馆女弟子 a b s t r a c t a s a n i m p o 渤幢蠡i m a l e c ip o e t i n n l e m i d m eo fq i n g d y n 嬲吼w u z a o i ss p c c i a l 南rh e ro w nc r c a d v es t y l ea i l ds u b s 扭i l c e ,a sw e l la sh e rp e f s o 脚e x p 鲥e n c ea i l dt i m e b a c k g r o 珊d f r o mn l i sp o i 她也i st h e s i st a k e sw uz a o sc ip o e ma s 也ep o i n to f p e n e t m t i o n ,山_ o u 出m ea t l a l y s i sf o r 也ec p n t e ma i l ds t y l eo fh e rw t i t i n 擎,f i 锄i i y b a c k g r o 硼da i l dp e r s o n a ld 瑚渤c t e r i s t i c ,协es i m i l a ra n dd j 舒色r c n t i a lw a yc o m p a r e d m t ho t h e rf e 砌ec ip o e tp r e v i o u s l y ,a l l dh e rs o c i e 协1a 州订t i e st ol o o kf o r 也ef a 曲d r s t h 砒i n n u e n c eh e rc r e a t i o n r n l i s i sn o t 砌yas 砸o mf o r t h c1 1 i 咖r i c a ls o 哪o f w u z a o sc ip o e m ,b u ta l s oac o n s i d e r a 6 0 nf o rh e re v 0 1 u t i o nc o u r s eo fh e rt h o u g h t s 旦s w e l la sc r e a t i v ea n dt h i n b n gw a y sa st b er e p f e s e n t a 士i v eo f f c m a l el i 髓e r a t e l l r so fq i n g d y n a s 够a tt h ef i r s tp a no f 协i st h e s i s ,“a 1 | n j y z e st h ec r c a t i v cs t y l ea n d c o m c n to f w u z a o sc ip o 啪,g e n e r a l i z e st h e “l o v e ”8 1 1 d m d a n c h 0 】y a st h ek e yw o r d so fh e r 谢t i n g s ,e s p e c i a l l ye m p h a s i z et h e “m e l a n c h o l y ”,i nt h a tc a s e ,戗l i sp a na n a l y z et b e d i 虢r 蜘t “m e l a n c h 0 1 y ,i i lt w op c f i o dw h i c hi st h ep e r i o do fw 血i n g 丑加上砌押c fa n d t h ep 谢o do f 谢咖g 五础略肠肠g 眈,m e a n w h 沁,t 址sp 碰s 啪m 枷z e st h ef b l l r c r e 撕v es t y l eo fw uz a oa st ot 1 1 es e c o n dp 撕o f t h i st h e s i s ,i ti sf 如mt h eo 啪 p e r s o n a l 埘a s p e c t c oa 1 1 a j y z em ef 如c o r st h a ti n n u c n c ew uz a o s 啊m n gt h e s e f 如t o r si n c l u d eb e r 铀i yb a c k g r o 衄也h e rc h 啦c t e r i s t i c ,h c r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h e r t h o u 曲t s c o n c e m i n gt om et h i r dp a n ,“a n a l y z e st l l es i m i l 撕够o fw uz a oa i l dz h u s h u z h e ni nm a r f i a g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p e r s o d a lf e c l i n g f r o mt h e 皿d e r s 扭n d i n ga n d i d e n t 时t oz h us h l l z h c nw h i c 圭le x p r e s s e di nw u z a 0 sc ip o e m ,t l l e 日1 e s i sd i s c u s s e s t h cf k t o r “s i m i l a rf e d i n 舀w h i c ht h ep r e v i o u sf 缸1 a l el m e r a t e l l r sb r i n gt ow uz a o 廿l a ti i l f i u e n c e sh e rw 矗r 峪t h ef o n l lp a ni s 劬mt l l ea s p e c to f “m eb a c k 铲o l h l d , 血r o u 曲t h es o r to f w u z a o 。ss o c i e 钮la c t i v m e st o1 0 0 kf o rt 1 1 ec o n t e n ta n ds p e c i a l t yo f f l 锄列el i t t c r a t e u f s s o c i 啊i i lm i d d l eq i n gd ) r 1 1 a 呱a n d 也e nt of m dt h et i m ee 行e c ti n w uz a o sw r i t i n 吕a n d 的mw h i c ht 0d i s c u s s l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o fm et 曲ea n dh e r o w na s p 打a n o ni s 瓶o t i l e rf a c t o rt t l a ti i l u e n c eh e rw r i t i n g t h i st 1 1 e s 穗n o to n i ya c o m 讪抛a i l ds y s t e m a l j c a li n v e s t 主g a t i o nmw uz a o sc r e a t i v em o t i v a t i o n ,b u ta l s oa 也o r o u 曲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nt h ec o n 订础c t i o n6 f 鼢n a l ea n dl i t e r a t 嘴,f e m a l ea 1 1 dt i m e w i l i c hr e f i e c t e do nw uz a 0 k e yw o r d s : l a d yn o v e l 砖 f e m a l e1 i 札e r 啦u r ;i i l l l a m o n i o u s m 孵i a g e ; b i c h e n x i a n 埘l s 触n a l ea p p r e n 缸c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弓f 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型。d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张步甍 日期:鱼卵,枷导懈l 谶 美人翻恨女儿身试探吴藻刨作动因 时至清代,女性文人的声音不再只是、两个曲高和寡、遗世独立的音符; 不再只是主流文学史外微不足道、难成气候的变调;也不再是寥寥无几的“天才” 士女的吟唱,不再被当作极个别的写作边缘人领受社会和世俗的怪异耳光,而成 了一个群体的声音,一种时代的声音。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发行序云:“词至 清代,一枝独若两创新,不论男女,词家辈出女史闺秀,蓬起直追,徐灿杨 芸发起端,关瑛吴藻继之后,东海渔歌殿于实,那些词作,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是少见之者也。”1 胡文楷在历代妇女著作考自序中道:“清代妇人之集, 超轶前代,数逾三千。”2 我们有必要来比较这样一个数字,著作考中共录妇 女作家四千多人,然而从汉魏六朝到明代的千年历史中,仅录女作家三百多人, 清代短短三百年却涌现出三千多位有名有姓的女性文人,是前代的十倍。当然, 前代女作家姓名的湮灭很有可能是年代久远著作散失,但气候未成也是原因之 一。然而到了清代,女作家的言为心声开始形成颇其影响和势力的声浪,代表她 们自己,也代表这个时代向男性为主的文化发起了冲击,也向文学史第一次喊出 了作为一个群体的、不再孤立的声音。虽然她们仍不至于成为文坛主流,然而已 经没有人无论是奖掖提携妇女创作的袁随园或陈碧城等士人,还是大呼“妇 学不修”的保守人士可以忽视她们的存在了。丽吴藻,就是清代妇女创作群 体的个中翘楚。 吴藻,字苹香,自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清嘉庆、 道光年间。著花帘词、香南雪北词各一卷,杂剧乔影一部,留诗九首, 录于陈文述所编的西泠阁咏。在创作上,论质量,吴藻未必是最突出的,作 品优秀者更有人在;论数量,吴藻也不是最多的;论家世背景,吴藻更无甚传奇 可说,论身世命运,吴藻亦只是走过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一个妇女 应该和所能走过的一生。然而吴藻卓然的个性与审美观念和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 背景决定了她的独一无二。构成她独特的,包含双重矛盾的撞击。吴藻是时代的 产物,又被时代所限,这是一重矛盾;吴藻酷爱文艺,然而无论是娘家还是夫家 都没有让这种热爱得以生长和发展的土壤,这是又一重矛盾。无论从哪一方面来 说,吴藻都处在一种尴尬的孤独与孤军奋战的状态。她的矛盾和她的独特也正如 加缪所描写的“局外人”,衔着对社会对时代对环境对人群的一腔热情诞生,但 是遇至的却是世界的冷脸,于是进退两难,幽独平添,这也就不难理解吴藻的词 作中何以化用杜诗的“佳人倚竹”的自贞自洁却又遗世独立的形象特别多。据梁 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卷二记载:“苹香父夫俱业贾,两家无一读书者,而独 呈翘秀,真夙世书仙也。对一般人来说,独呈翘秀是极致的赞美,然而对吴藻 来说这个词却包含了太多“恨无知音赏”的遗憾。在其娘家,未必“无一读书者”, 从吴藻词中考知,她少年时代的生活快乐、积极,颇有情趣。这既是经商之家优 厚的物质条件所致,也有赖于吴藻与兄姊所形成的文艺氛围。其兄梦蕉,长姊蘅 香,次姊萤香,虽不及吴藻才华横溢,但亦能携手郊游,鼓瑟唱和,尤其蓖香, 善鼓瑟,常与吴藻互弹自娱。阻至于吴藻离开蓝香后写词怀念这段时光。在齐 天乐有怀蓖香姊中吴藻不无哀怨地写道,“分明幽恨难续,尽将来放在,心 里眉里。六曲屏前,双钩箔下,冷落红腔谁记。伊人去矣! 纵独按宫商,也应无 味。只把凉箫,碧栏杆外倚。”4 这个虽不浓厚却温馨的文艺氛围是吴藻在自己的家庭中唯一可以依赖与心 灵对话的,是吴藻性灵得以释放抒发的所在。然而嫁入夫家后,吴藻彻底陷入了 文艺热爱的孤立境地,陷入了无法与家族成员沟通对话交流的绝望之中。对于这 样一个由衷热爱文学,渴望直抒情怀又天赋异禀,尤为多情多思的女子来说,无 疑是一种活生生的戕害。有压抑就有释放,而吴藻的释放就体现在她的词作,体 现在她对于自我身份的异于常人的理想化界定。从娘家到夫家,没有一块土壤让 吴藻对文艺的热爱光明正大生机勃勃地生长,缺乏天时地利的她也不像同辈诸多 闺阁才女本就诞生或嫁入书香世家。或如汪端,一门风雅;或如沈善宝,家学深 厚。在吴藻身上,爱与爱而不得形成的强烈矛盾更深地激发了她对文学的爱与渴 望,所以她几乎是卵足了劲在贫瘠的土地生长成别样的风姿,用自己的创作存在 否定了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三4 2 中所说的“闺秀能文,终竟出于大家”。5 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于连小家都算不上的商家女子,不但占据清代女性文坛一角, 更以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成为清代女性人格魅力的典范。 再从时代方面说,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声音的吴藻是时代创造的。在“女学 之复兴,艺林之盛业乎”6 的清代,稍有见地的女性作家社会意识与性别意识纷 纷觉醒,然而就像走了第一步准备跨出第二步却发现前方无路的人,只是徒增痛 苦和绝望。时代的催生与时代的绝望的矛盾在吴藻身上也体现得尤为明显。她喊 出了自己的声音,却意识到不过是一场实现不了的海市蜃楼。萌芽而不得生长, 是她无法回避的痛苦。若是如她之前的徐灿,作为传统闺闯才女安分度日:若是 如她之后的吕碧城,在时代允许的条件下索性真正张狂一次,离经叛道一回,做 一个时代与性别的革命者,倒也痛快。然而生活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吴藻注定压抑 辗转,也注定因这份前无古人,后未必有来者的痛苦而独特。当身世和时代韵双 重矛盾凝结到她的作品中时,我们就看到了她经由文字表现出来的敏锐丰富和婉 转深刻。 第一章吴藻词作的内容与风格 第一节吴藻词作的内容 作为“要渺宜修”的词,本就以摹情写心、婉约缠绵为本色,而女性词人的 作品更得词旨。一方面女人阴柔细腻的天性正契台了词的女性化特色,无须像男 性词人刻意去描摹纤细幽深之境;另一方面,词的情感要求是直抒胸意,有别于 诗的有所寄托,这也正是生活与活动空间受限的女词人所擅长者。她们不像男性 文人要承担相当的社会责任和家国使命,所以在词中多记录多传递的,大多是闲 暇生活的剪红刻翠,是伤春悲秋闲愁无限的坦白心境。她们的词大多不会因为“寄 托”的要求而隐晦曲折,让人们去揣测其背后的深意;也不会因刻意的隐瞒而显 得矫情做作。女词人词中的幽微深细的心灵感受与读者的感受几乎没有阻隔没有 障碍,散而尤能动人。其情也深,其性也真,其心也纯,文字所反应的是真实心 灵,虽然不一定丰富大气,不一定内容广阔,却是她们在有限的活动空间里对话 世晃的一种方式。正如王鹏运的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序中说:“女子善怀, 其缠绵悱恻,如不胜情之致,于感人为易”。7 词创作作为吴藻生活内容的重要部 分,其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吴藻生活及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所见即 所感,若从情感方面粗略概括吴藻在花帘词和香南雪北词中收录的3 0 0 多首词所包含的内容,一者为爱,一者为愁。足见吴藻性情之激越热烈,内心之 细腻玲珑。无论是所爱还是所愁,我们在文字中见到的吴藻,都是毫无保留地投 入生命的,都是生机勃勃地对待着生活的。而且,吴藻词中的爱与愁,往往相辅 相成,相织相生,相互渗透也互为因果。毕竟,我们不能认为爱和愁是两个矛盾 的、相对的词,当爱作为一种正面的情感体验成为对人生对生活的肯定时,愁则 作为负面的情感体验成为对人生和生活的另一种肯定。而吴藻的生命,正是在她 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正面的爱与负面的愁的两相作用下越发丰富的。 在吴藻的词作中,一为对各种入的爱,或是亲朋,或是良师,甚至是素未谋 面,久已倾心的前代佳人才子,同时连带着爱他们的才华,慕他们的风仪。这种 爱的体现多出现在她词作中的题集、题画、唱酬、怀人的作品中。如金缕曲题 王兰佩女士( 静好楼遗集) : 一览遗芳稿。认当时、青绫幛里,班才薛貌。忍把无穷思亲苦,写出大家声 调。更萸问、瑶琴静好。纵有窗前京兆笔,料年年、只合和愁扫。怎舒得,双眉 笑? 玉台入本工烦恼,也非关、兰因絮果,春风劫小。自古清才妨浓福,毕竟聪 明误了。岂忏向、空王不早7 我试问天天语我,说仙娥、偶谪红尘道。今悔过, 太虚召。8 在对王兰佩“清才妨浓福”的生命惋惜中,吴藻传递了对她的才华的喜爱与 尊重,也在这爱中,辗转出无限的遗憾与认同。吴藻笔下婉转哀怨,内心触情而 动,虽纸上情绪愁伤,但下笔凄清的动因却是对前代才女的强烈的热爱与感同身 受。再看洞仙歌奉题梁溪顾羽素夫人( 绿梅影楼填词图) : 阴阴薄瞑,悄黄昏时候,几树梅开暗香逗。又疏帘半卷,和月和烟,分不出、 花影风筛翠袖。 小窗灯火里,拥髻微吟,想见伊人正呵手。清极不知寒,坐到宵深,有青入、 两眉痕瘦。看一角、楼台似罗浮,算除却词仙,更谁消受。9 这是一首题图词,然而在吴藻清虚空灵的文字和所营造的纤尘不染的意象 中题图与赞人恰到好处地重台了,“梅开暗香,烟月朦胧,花影风声,伊人伴 窗”,我们已经分不清这究竟是图中人还是吴藻跟中的顾羽素夫人,在图人合一 的赞美中,吴藻寄托了她对顾羽素夫人“词仙”一般高洁纯粹品格的喜爱。再如 摸鱼子同人重建和靖先生祠于孤山,许玉年明府为补梅饲鹤,填词记事,属 和原韵 绿裙腰、年年芳草,春风老却和靖。段家桥畔西泠路,寂寞古美香冷。空自 省。便荐菊、泉甘那许吴侬认。旧游放艇。记图画中间,玻璃深处,曾吊斜阳影。 先生去,抱月餐霞无定,几时鹤梦能醒? 重来风景全非昔,角楼台新证。 栏欲凭。觉树底、霜禽小语留清听。行吟翠岭。把谢句闲携,巴歙试和,对面碧 山应。” 全词语句清冷,意境寂寞。记的是事,写的是人,表达的是自己对著名隐士 林遽的尊敬与叹息。敬爱的是他高洁自爱的品格,1 叹息的是这样一个值得为后人 景仰的人的遗迹也被“春风老却”,被世人遗忘,被岁月风化,只能“寂寞古美 香冷”,只能“霜禽小语留清听”,而在吴藻对他的敬爱中,也织进了对自己的孤 独感的再体验,一句“对面碧山应”写的林逋的身前身后,写是自己的现实境况 的写照。在吴藻的集中,这种爱的表现是沉重伤感的,是与悲剧性的生命体验联 系在一起的,是以下沉的形式表达种上升的情感的。怀人的词如南楼令寄 怀汪小韫世嫂吴中: 4 福慧证双修, 玉温柔。 别梦绕苏州, 得重游。“ 神仙第一流。碧城高、何处琼楼。吹气如兰人似玉,兰秀雅, 云山无尽头。望江南、黯黯生愁。愁杀一方秋水阔,知甚日, 这首明白如话的小词,寥寥数语勾勒出汪端的福慧双修,秀雅温柔的形象。 吴藻毫不掩饰自己对她品貌的欣赏,更是用了“神仙第一流”这样具有高度神化 的短语极言她对汪端的欣赏。而在下片,吴藻用递进手法把自己因怀念而愁生刻 画得栩栩如生。从“梦绕”到“黯黯生愁”再到“愁杀”,把吴藻盼怀念情绪渐 渐推到顶端,而在这份因怀念而生韵“愁”后,我们见到的是吴藻对汪端、对吴 门之游所结友人的毫无保留的爱。 另一种爱,是吴藻对生活本身的热爱。作为慧心灵性的才女,她自有对生活 之美的敏锐发现,自有幽微细腻的独特体验。如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不缺 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而吴藻,正是一个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表达美 的女子。在她诗心独运的词作中,众多生活细节用毫不晦涩的口语式词语一一道 来,活泼灵动,有烟火气而不庸俗,而我们在其中看到的,则是吴藻对生活大胆 投入的爱,对生命淋漓尽致的享用。很多在我们看起来并不值得注意和表达的细 微之处,经吴藻的灵笔一点化,就变得生意盎然,令人心喜。这种爱的表达,往 往出现在她的写景、咏物、记游、咏节目和琐碎生活小事及细微感觉的记录词作 中。如惜分钗闻蛰这首词: 闲庭宇,秋如许,还添几个寒虫语。一声声,一更更,难道今宵,说到天明? 听听。 茶分乳,香消柱,红衾欲整重新住。且消停,再呼灯,麂眼篱边,蛤粉墙阴,寻 寻。” 语出天然,情意生动。这首词并无多深刻的涵义,贵在自然与生动。这只是 一个极其平凡的生活片段的记录,然而吴藻却使它有了生命,有了画面感,几个 叠词的运用使一个打着灯在墙角寻蟋蟀的女孩形象呼之欲出。若非对生活、对生 命的细致体验和尽情感受,怎会有如此直达人心的记录和表迭? 再如寿楼春嘶 岁: 惊东风吹来。有红情绿意,缀上瑶钗。恰喜椒盘颂好,画堂宴开。残腊尽、 韶光回。费一番、天公安排。正彩燕翩翩,新莺呖呖,笑语到妆台。 螯山结,嬉游才。又试灯天气,纵酒情怀。几处银花影合,玉梅香猜。城不 夜,春无涯。趁踏歌、铜壶休催。但明月随人,人间尘暗飞六街。” 这首词中,吴藻多用意象铺陈而使人感觉到她的愉悦心境。要说真正的表达 心情的词语,全词可能只有一个“喜”,个“笑语”,然而她通过仔细观察,细 腻发现从生活中剪裁出的片段和画面却让人感受她除旧迎新时的满怀喜悦和饱 满心情。上阕开篇的“有红情绿意,缀上瑶钗”,既写春光的绚丽,又写心情的 明媚,更用一个“缀上”使得情景的交融天衣无缝。再如探春落灯后四日梦 蕉兄招同西溪探梅: 料峭风痕,微茫雪意,嫩晴天气春曙。水曲环花,舟轻泛叶,棹入空明深处。 枝北枝南路,一半与、秋庐分住。桅斜淡墨吴笺,冷香吟上诗句。 回首钿车曾驻。记寒碧西湖,压波千树。皴玉肌肤,梦云身世。偷眼翠禽无 语。横竹吹来,未怕仙佩缟衣1 i 去。待过芳期,绿阴愁昕疏雨。“ 和之前引用的几首词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不同,吴藻在这首词里极其讲究造语 炼字,讲究精雅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趣味。写探梅,意境空灵,意象高雅,给人一 片干净之感。而这也就从另一方面反应了吴藻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细腻体会。造 语精雅固然是艺术趣味的反应,但又何尝不是心怀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妥贴的用 语正来自细腻的体会;精致的措辞正出于敏锐的感受。仅写探梅,吴藻就能把梅 花的颜色、形态写得栩栩如生。一句“偷眼翠禽无语”虽是化用林遭的诗句,但 其中充分体现了女词人的玲珑心意和丰富感受。一个对生活、对生命麻木的词人 是不会有如此细致入微的描述的。还有一首词,吴藻写起了自己的宠物,同样也 是细节之处见真情。雪狮儿咏猫; 买鱼穿柳,将盐裹箬,聘来无价。锦带云图,共戏绿纱帷下。鹦哥教打。但 说着、名儿先怕。初浴过,翠生桃叶,香浓冰麝。 饱卧蔷薇花榭。渐双睛圆到,夕阳红亚。小样痴肥,响踏楼头鸳瓦。衔蝉记 画。笑我独、霜毫慵把。新吟罢,似补海棠诗话。” 读这首词,大多读者脑海里首先会跳出的词就是情趣。写自己的宠物无论在 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常见题材,因为常见更难出新,而吴藻就“新”在她词中生意 盎然的画面感。她也只是截取了猫儿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的几个方面,例如“浴 后”、“饱卧”、“痴肥”却把宠物憨态可掬的模样描绘得如在跟前。我们读的是文 字,看到的却是一幅画面。词的最后,更是用“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 诗”的轶事典故传达了她对猫儿的喜爱。 吴藻的爱往往以小见大,以细腻见深厚,以精致见宽广,以情绪见情感,这 也正符合了一个女性词人特有的婉约气质。体现吴藻对生活、对生命之爱的词在 她的词集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然而,读花帘词和香南雪北词,更深 地感受到的是吴藻的愁,是她从生命的脆弱、岁月的流逝、灵魂的孤独和欢乐的 短暂中所感受到的无法排谴的忧愁。这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闲愁,而是无 法化解也无法挣脱的家庭、时代与其自身的异秉天赋所形成的双重矛盾带来的沉 重的内心煎熬,作为渴望突围却无路可走的女性,吴藻因生命之短暂和现状之凄 凉而引起的愁的体验是可想而知的。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可取,而为 邪人播弄。 赵庆爝在为花帘词作的序中称其“无岁而无落花也,无处而无芳草也。 无日而无夕阳明月也。然而古今之能言落花芳草者几人? 古今之能言夕阳明月者 几人? 则甚矣! 写物之难,写愁之难也。花帘主人,工愁者也;花帘主人之词, 善写愁者也。“6 这段话既写了“愁”在吴藻情感内容中的主导地位,又写了吴藻 在写“愁”方面的独创性。正是吴藻词中所表现的各种不同内涵的“愁”成就了 吴藻在清代女性文坛的独特性,而追寻她的创作动机的一部分也就是追寻造成吴 藻式的“愁”的各种原因。 在吴藻的词作中,爱往往是清和美好的,愁的表达却往往激烈而一泻千里、 淋漓姿肆。也正如前文所说吴藻的爱与愁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她“无情有恨” 的自恼背后,正是她的多情、浓情。因为从本质来说,“爱”与“愁”都激发了 吴藻独特的生命体验。那么吴藻究竟在愁什么昵? 她的愁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在 吴藻集中,愁生命短暂、时光如梭的词作占很大篇幅。如一痕沙的两首小词: ( 其一) 莫把韶华细算,九十今犹未半。春纵不嫌多,奈愁何。 ( 其二) 只是目长无绪,添上水沉几炷,窗外影移花,夕阳斜。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而莫不呈现美好颜色时,主人公却开始细数韶华,在美 好时光的易逝和渴望留住春天的微妙心理中婉转表达出了自己无奈的心绪。在第 二首小词中,吴藻更是用一种极度无聊的心境和极其缓慢的光影变化表现她隐隐 的忧思、无聊的生活和不可避免的“夕阳斜”互相交织触动着她敏感的神经,也 让她在时光易逝的忧思和毫无起色的生活中左右为难。虽说词只寥寥数语,却让 读者感受到一种难言的沉重。吴藻的愁是她对自己生命和生活的无力感。同样的 7 还有陌上花 重门闭也,天涯何处,一枝横笛。只隔红墙,吹得柳丝无力。栖鸦不管销魂 况,犹带夕阳颜色。叉恹恹睡起,炉香烧罢,玉阶闲立。 怅年来病里,嫌寒怯暖,负了许多佳日。转眼重阳,尚恐雨晴难必。流光容 易抛人去,谁见柱移瑶瑟? 便寻思,二十五条弦上,己过三七。” 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吴藻的急切和焦瘩。从病中“恹恹睡起,炉 香烧罢,玉阶闲立”的闲愁扩展到“流光容易抛人去”的人生之叹。正是因为生 病已经使她“负了许多佳日”,而重阳的“雨晴难必”可能又要阻她出游的计划, 而一年,又这么匆匆过去了,似乎什么也没千成,什么也没体会,什么也没投入。 对一个生活失意韵女性来说,尽情体验生活、体验生命可以说是她最重要的理想 之一,而出游对经常感到情感空虚的吴藻来说也许是一种最好的情感补偿。然而 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愿望落空,计划搁浅,时光虚度怎能不让她焦急万分? 再 如风流子: 栏杆十二曲,重回首,怎忍酌金卮? 怅昨夜雨疏,今朝风骤,落花流水,飞 絮平池。饯春会,离歌三两阕,添谱懊侬词。芳草有情,绿应如此;夕阳无主, 红不多时。 韶华归何处,垂杨系不定,袅袅烟丝。一霎人问天上,香冷云痴。近黄昏院 落,湘帘半卷;玉阶小立,数遍胭脂。肠断数声啼鸟,都在空枝。” 在这首词中,吴藻不但从自身的实际体验出发感叹了时光的易逝,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的理解。“霎人间天上,香冷云痴”使她深感红颜难久, 青春难驻,而生命本身亦是脆弱的。在这种感叹中,属于吴藻的矛盾又出现了: 曾逝去的已难追回,而摆在面前的日子又如此无奈,吴藻的忧愁和感叹似乎总是 无解。 感叹时光易逝的人难免对于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尤其敏感,吴藻亦不例外。 无论是春来还是春去,都能在细腻易感的吴藻心头留下无可奈何的惆怅。即便春 来是一件应该欢喜的事,对吴藻来说,也充满了疼痛,只因为她那样清醒地认识 到,时序轮回,但凡来的终是要走的。赏尽芳菲后,便是花落红凋。于是春来, 吴藻愁的是美丽正走向衰亡;春去,吴藻更愁,因为衰亡终于成为事实。所以春 愁成了她词集中关于愁所表现的最频繁的主题,如高阳台: 芳草黏天,落花糁地,啼鹃枝上频频催。把酒临风,问春春几时回? 荼蘼不 管东皇去,一丝丝翠罨香围。好徘徊,六曲屏井,半幅帘垂。 踏青已负年时约,任柳绵如雪,飞满红闺。绿意倍情,梦中蝴蝶忘归。打窗 一样恹恹雨,不多时昕到黄梅。懒搴帏,银甲长抛,玉笛体吹。” 词中未明说愁字,然而对暮春时节芳草落花的景象描绘己传递出了吴藻惋惜 又无聊的心绪。她更是化用张先在天仙子中的词句“送春春去几时回”,隐 约表达了“伤流景”的心绪。春归使之壳限怜惜,怜惜加深了寂寞,而寂寞正促 发着她浓浓淡淡似著无处的春愁。再如摸鱼儿: 不多时韶光老去,轻阴依旧如墨。条条杨柳星星絮。已有二分春色。清未必。 又小雨帘纤,作再小窗淫。燕来定识。记青粉墙边,红泥亭畔,一桁画帘隔。 江南路,知否杏花消息。明朝已是寒食,平头鞋子双鸾稳,还怕踏青无力。 愁不得。但当面逢人,背面秋千立。寻寻觅觅。却埋怨春风,等闲多事,吹皱半 池碧。2 1 在这首词中,吴藻以极具特色的早春景物铺陈表达了内涵复杂的早春之愁。 女词人盼到早春又怨早春,其内心活动是相当丰富的。是东风吹皱一池春水让她 心绪纷乱,她愁的是又要忙着为春游作准备,她愁的是年岁又长,年华忽逝。在 对春天欲迎还拒的犹豫中,她竟然埋怨起东风为何要送春来到了。 在吴藻的词作中,还有一种愁的内容占大多数,那便是“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的因自己的孤独感与疏离感面产生的忧愁。从一个不具备文学土壤 的娘家到忙于经商敛财的夫家,无人与之对话已经成了吴藻挥之不去无法摆脱的 孤独体验的一部分。而对丈夫的失望也加深了她对于未来生活的绝望无聊情绪。 于是在那些诉愁之作中,我们随处可见吴对于自身孤独体会的描述,而她亦是凭 借这些直达灵魂深处的自言自语与自己对话,如行香子: 长夜苕苕- 落叶萧萧。纸窗儿不住风敲。茶温烟冷,炉暗香消。正小庭空, 双屏掩,一灯挑。 愁也难抛,梦也难招。拥寒衾睡也无聊。凄凉景况,齐作今宵。有漏声沉, 铃声苦,雁声高。2 一“冷”一“空”一“寒”,吴藻的孤独无聊处境被生动勾画出来了。既在 灵魂上孤独,也在生活中孤独,只能拥衾独睡,可见吴藻的痛苦婚姻生活不仅仅 来自丈夫对她的情感需求和交流渴望的忽略,也来自对她本身的冷落。在无比沉 重的孤独中吴藻对“愁”的体会相当深刻,而一些在平时看来正常的事物也因主 人公的内心感受而镀上了寂寥凄凉的色彩,在本就苍凉的情境中尤为突兀尖锐。 漏声平添低沉,铃声偏是凄苦,雁声只觉孤高,围绕在这一夜的吴藻内心的是难 抛的愁,又如酷相思: 炙了银灯刚一会儿。独自把,纱屏背。忘几个、黄昏偏不寐。心上也愁难讳。 眉上也愁难讳。 薄纸窗儿寒似水。一阵阵,风敲碎。己坐到、纤纤残月堕。有梦也应该睡。 无梦也应该睡。” 这是一首用语极其浅白而生活化的词,然而作者因孤独而产生的“梦也无聊” 的愁绪刻画得非常生活化,而且对作者来说,因愁而彻夜难眠已经不是一天两天 的偶然情况了,而是经常折磨,煎熬着她的凄凉感受,让她“此情无计可消除”。 因为对孤独刻骨铭心的体验,于是友人的离去与对朋友的思念亦成了吴藻之 愁的另一个表达内容,如迈陂塘- 忆赵茗香姊: 看天街、嫩凉如水,知它今夕何夕。曲终酒醒人归去,怎谴者番岑寂? 愁默 默,但屈指、连宵不鼓云和瑟。病怀碎积。叹心似回潮,身同残烛。百感正交集。 红楼外,猛地谁家倚笛? 一声声又凄恻。故国杨柳依然在,报甚秋风消息。 灯半壁,偏照得、纱橱有梦难寻觅。窗儿渐黑。早月堕回廊,钟敲远寺,满院晓 烟碧。” 整首词弥漫着琐碎而轻微的绝望气息。每一个意象传递的都是吴藻因怀人而 引起的内心伤感。与其说吴藻因为怀人而百感交集,不如说这百感交集实则是各 种忧愁在追忆中一起啃噬着她的生命,使她所见所闻所想皆是哀愁无限的。在吴 藻的各种愁中还有一种更能显现出时间和空间的份量的愁,它不是一时的情绪释 放,而是长久的命运身世积累,它使吴藻不仅从根本上体验到愁的外在表现,更 从生命的角度去面对它、承担它、思索它。春愁可用时间治愈,时光易逝之愁能 被生活中的丰富活动淡忘,孤独之愁亦有填词作画、抚琴识曲可以减轻。然而这 种被身世、经历裹挟而产生的愁是吴藻在人生中每走一步都要遇到的,每呼吸一 次就要感受到的,无法抹去也无人诉说。既是“愁来天不管”,又是“愁怕和天 说”。在她的以“愁”为标题的词作乳燕飞中,吴藻不仅抒发了自己积压已 久的对深邃无遗的愁的感受,且从个体到群体,从点到面,思索了各种各样愁的 1 0 表现形态。 不信愁来早。自生成、如影共形,依依相绕。一点灵根随处有,阅尽古今谁 扫? 问散作、几般怀抱? 豪士悲歌儿女泪,更文园、善病河阳老。感斯意,即同 调。 助愁尚有闲中料。满天涯、晓风残月,夕阳芳草。我亦人间沦落者,此味尽 教尝到。况早晚、又添多少? 眼底眉头担不住,向纱窗、握管还吟啸。打幅, 写愁稿。” “愁”在这首词中似乎变成了宏大的交响曲,钟鼓齐鸣,令人心旌摇荡。吴 藻从自己形影相绕、挥之不去的愁出发,写到了各种不同的愁情的体现。正是她 在词中所说的“几般怀抱”。然后,吴藻又回到了自身,以一句“我亦人间沦落 者,此味尽教尝到”,把“愁”和自己切身体验的主观的愁的联系起来,使愁不 仅更为形象生动,亦充满了沉重感。此时吴藻感受到的愁的刻骨铭心的滋味已非 一般的小怀小忧,而是具有生命追问意义的愁,是巨大的广阔的人生悲剧性体验。 她的“眼底眉头担不住”承接李清照独创的把愁量化的写法,形象体现了萦绕在 她内心的愁的深刻。再看她著名的浣溪纱: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几秋声。 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误人犹是说聪明。” 一首小词,寥寥数语,承载了吴藻十余年的心路历程。愁到此刻成了子规啼 血的惨烈。虽说在写作上是一次爆发,但吴藻在词中所表现的却是愁到深处的压 抑隐忍和婉转,岁月在她的生命里刻下了大大小小的伤痕,而今都成了强颜欢笑 的对生存哲理的深刻体会和“读书误尽一生青”的不平自嘲。这是吴藻一个人的 愁,也是同时代的大多文学女性共同的愁情和命运。 有一种愁,在吴藻的词集中以巨大的力度体现出来,和女子阴柔婉约全不相 同,而在表现这种愁的词中,吴藻也把愁以沉郁豪壮的笔法上升到一种恨,恨自 己身为女儿身有志难伸,恨自己空有报国才有梦难成。比如金缕曲: 生本青莲界。自翻来、几重憨案,替谁交代? 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 态。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三台悲秋语,但大言、打破乾蛐隘。拔长剑、倚天 外。 人间不少莺花海,尽饶它、旗亭画壁,双鬟低拜。酒散歌阑仍撒手,万事总 归无奈。问昔日、劫灰安在7 识得无无真道理,便神仙、也被虚空碍。尘世事, 复何怪? 2 如此朗朗作金石声的同竟是出自一个女性的手笔,而更让人惊叹的则是她要 同自己性别决裂韵绝决,“一洗女儿故态”表现了吴藻当时的内心冲撞及和男性 性别的契合,也表达了她跨越性别的渴望。由感慨世事不平而引发对自身性别的 不满,亦可说是早期女性意识的萌芽,列世事的不平和对性别的不平在这首词里 两相激荡,形成别具吴藻特色的“恨”与沉痛,不能不说是吴的众多“愁”绪中 充满外刺力量的一种。 说到吴藻的愁,我们不能不关注因时间的演进而引起的吴藻不同时期的愁的 内涵的变化。由于在花帘词时期和香南雪北词时期吴藻所表现的内容和 风格都不太相同,所以愁在吴藻前期的花帘词和中届期的香南雪北词中 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形与色也是绝不相同的。而通过对愁的前后不同内涵的考 察,我们也能清楚地追踪至4 吴藻在词作中所体现的思想变化,见证女i 司人一路走 来的内心不断挣扎和渐趋平和萧索的心灵轨迹。先来看两首词,蔚样写秋愁,吴 藻在其中投注的生命热情却已完全不一样了。 满江红: 门掩斜阳,满院里、零花瘦草。琉帘卷,纸窗风紧,玉炉烟袅。天末数声征 雁过,林边几点归鸦噪。悄无人、落叶冷空阶,红谁扫? 题不尽,伤心稿;消不尽,闲烦恼。算眼前愁境,又添涛料。翠影自怜双袖 薄,病魂已约三秋老。待巡檐、索笑问寒梅,春还早。” 行香子: 楼外残霞,柳外栖鸦,逗西风、落叶窗纱。都将秋思,吹在依家,算几胄蛩, 凡分月,凡重花。 冷了红牙,住了铜琶,一年年,减尽j 华。翠尊银烛,残醉消它。纵梦无多, 愁有数,病添些。8 同样是以描绘秋景开头,然而读者所感受的情感基调却完全不同。如果说前 者是作者因秋风秋雨而愁煞,那么后者则是秋天的萧瑟景物落在词人的眼里已成 了一种平静的接受。在前一首词中,从“风紧”“鸦嗓”等词中吴藻体现出的是 一颗敏锐纤细的少女韵心因秋而感,产生出浓郁的,有质地的,有响声的,有色 彩的,有节奏的忧愁的话,那么吴藻在后首词中所表现的秋愁已是疏离的,被 动的,平静的,漠然的了。我们不再看到满江红中那种“题不尽、伤心稿” 的激烈和热度,而能感受到一炉香灰渐冷的温度和无奈。同样是秋愁,行香子 中已带上了萧索绝望的气息。应该说,读香南雪北词可以发现,中年的吴藻 已经很少激烈地抒发她的愁。生命与情感的体验在她的词中渐渐走向清和、圆融、 精致和平静,也渐渐从生命的舞台退场。这似乎是一个心性敏感的才女的必然结 局,它既是悲剧性的,又是词人的自我选择。之前提到的爱与愁到了香南雪北 词时期也渐趋合一,走向和解。对人生、对爱愁,吴藻开始了沉默注视。也许 正如她在香南雪北词自记中所写:“十年来忧患余生,人事有不可言者, 引商刻羽,吟事遂废,此后恐不更作。因检丛残稿,恕而存焉,即以居室之名名 之。自兹以往,扫除文字,潜心奉道。香山南,雪山北,皈依净士,几生修得梅 花乎? ”o 正因为沧桑的人生经历使吴藻自感“人事有不可言者”,所以她在香 南雪北词中所体现的爱和愁的主观表达都不那么激烈了。我们可咀在她睿智通 透的表达中认为她的爱与愁已经难分彼此,也可以认为她的爱与愁已经纷纷在她 澄明的心境中悄悄隐去了,剩下的是“襟期淡过瞑鸥”1 ,“此身只合老湖边”3 2 的 禅家境界;是“半山皓月飞光”,“高寒如在瑶清”“的空灵怀抱与清明神思。 第二节吴藻词作的风格 无论是浙西词派独步当时的清代中期词坛,还是闺阁文学空前繁荣的清代女 性文学圈,吴藻的风格均是脱颖而出,令入耳目一新的。而她的脱颖而出也正在 于她风格的多样性。和她的性情一样,“既有小儿女的风情万种,亦有女中丈夫 的豪情壮志”:黄燮清评其词“辄多慧解”“嗣响易安”,足见吴藻的聪明悟 性和天赋才华。而对其风格所见最多的评论则是“奄有众妙”,很能体现吴藻博 采众长、转益多师、丰富多样的风格特点。陈文述在花帘词序里更是以溢美 华丽之辞高度概括了吴藻的多变风格和全方位的词中情感内容:“疏影暗香,不 足比其清也;晓风残月,不足方其怨也。滴粉搓酥,不足写其缠绵也;衰革微云, 不足宣其湮郁也。”丽在这多变的风格中,我们亦可看到一个复杂玲珑、心如锦 绣、耐人寻味的吴藻。根据我的阅读体会,主要认为吴藻的风格有以下四种。 首先是清丽空灵,如葛庆曾为其乔影作跋时说:“女士少工诗,既喜作 词,清微婉妙,慧心独出”。3 8 见生查子一词: 闲中秀句多,静里尘襟少。泉石助弹琴,清响琅然好。 临水卷书帷,隔竹支茶灶。幽绿一壶寒,添入诗人料。3 9 整首词襟怀高洁,神情自得,而结旬更得空灵鼻祖姜夔的神韵,化用了他念 奴娇中的词句“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可见吴藻在风格对清旷空灵风格 的继承和结合其独有的女性气质所作的发扬。 第二种风格是吴藻词作的纯朴自然,如说口语。吴藻有不少词作如小儿家口 语般平易直白,平添生动而不觉粗俗,使得她词中的语言显得特别有生命力而尤 为耐读。如酷相思: 寂寂重门深院锁,正睡起、愁无那。觉鬓影微松钗半肄。清晓也、慵梳里; 黄昏也、慵梳里。 竹簟纱橱谁耐卧,苦病境、牢担荷。怎廿载光阴如梦过。当初也,伤心我: 而今也,伤心我。o 读这首愁情满腹的词,第一感觉是自成韵律,朗朗上口,有着独特的节奏, 造语浅近自然,亦造成一种调侃自嘲的语调。这就是吴藻式的纯朴的高明处。她 的口语,她的反复使人感受到的是清水出芙蓉的天然健康,即便在一首诉尽伤心 的愁词中,也毫不以语言之俗害情感之雅,反而更使人觉得词人情感的真切自然 流露,如同心声的白描。再看江城梅花引: 昨宵疏雨滴空斋,怕春来,竟春来。真个毒来,百事费安排。整了薄妆眉未 扫,镇无语,俏钩帘,步碧苔。 碧苔碧苔上闲阶。停绣鞋,倚玉台。数也数也,数不尽、花落花开。只问柳 梢,青眼为谁抬? 紫燕黄鹂都不语,还待要,背东风,各自猜。“ 整收词都仿佛一个娇痴的小儿女面对刚刚来临的春天又欢喜又恐惧的自言 自语。把一个春来心惊,应时伤感,内心却又无比热爱春光的女孩的矛盾心理刻 画得入木三分。语言朴实,自然活泼,还带着少女特有的敏感俏皮。尤其是最后 一句“还待要,背东风,各自猜”使人不禁联想起李清照的点绛唇的最后一 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样天真纯朴的用词,一样娇羞憨痴的模样。 其三是吴藻词的博雅精熟。俞陛云在清代闺秀诗话中说:“湘苹以深稳 胜,太清以高旷胜,苹香以博雅胜,卓然为三大家。“2 揭示了吴藻词的博雅风格。 除了言为心声,发如口语,吴藻亦精于转益多师,博览群书,熟读典故,善于炼 辞造句,所以她的词不仅仅是性情的流露,也是知识的积累与深厚的文学素养的 体现。吴藻很好地继承了作为浙西派在清代中期代表的厉鹗所讲究的“婉约隐秀, 律占谐协”的审美趣味和创作技巧,被魏谦升称为“继厉吴而起者,非女士谁 属哉? ”“。如疏影- 双湖夫人善鼓琴,工诗画,性爱梅。自昆陵随宦来杭, 以( 梅窗琴趣图) 属题。云昔居塞北无梅,追忆故园春色而作。即用自石老仙均 谱之: 伊人似玉,记黄昏小院,曾伴花宿。不断生香,写入冰丝,高楼漫倚横竹。 无端抛却家山去,只梦绕、江南江北。有故园、仙鹤飞来,说与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能型建筑与供热系统优化方案
- 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方案
- 灰岩矿石开采技术方案
- 保定市定兴县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庆怀宁县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保障安置房工程建议书
- 2026年蔬菜种植公司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管理制度
- 房建工程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通信设备行业MRO采购优化报告
- 十五五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多元投入的改革探索
-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 脑梗死伴高血压3级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 论文写作讲座(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课件
- 肺癌知识讲座
- 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伦理问题
- 国家一等奖《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 医疗质量每月检查记录表
- vas疼痛评分完整版
-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异地工作调动申请书
- 实验三基因组序列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