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于成龙(16171684),山西永宁州人(今离石市)人,清代康熙前期的重 要官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 年),成龙年四十五,以副榜贡生谒选,授广西 罗城知县。后几经升迁,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三月以两江总督衔兼署安 徽、江苏两巡抚事;四月,卒于任上。于成龙从 45 岁出仕到 68 岁逝世,以他的 清廉、 干练, 获得的皇帝、 同僚、 百姓及后世的认可和称赞, 被康熙帝称许为 “天 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所著,在他生前由门人李中素集结为于山奏牍,在其死后由蔡方 炳、诸匡鼎编次为于清端公政书。两书中载其在任时期所撰写的条议、奏疏、 劝谕等,并附录了当时同官往来书牍及部分本人及与同人唱和的诗词作品。其中 于清端公政书被四库全书收录,与原版本有不同。于山奏牍与于 清端公政书两书所收文章重合者颇多,不同者亦多。而于山奏牍一书有不 同版本, 于清端公政书亦有不同版本。奏牍系统中有: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本、 南开大学图书藏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四库存目图书本;政书系统中有:“康煕 本”、“乾隆本”、“四库本”。故笔者将于成龙所著分为两大系统:奏牍系统 和政书系统,从而进行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版本比较。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于成龙生平同,介绍于成龙出仕前及出仕 后生平事迹。于清端公政书是按其出仕历任官职之序排列篇目,通过对于成 龙生平的了解, 可以更为深入的探究 于清端公政书 版本问题。 第二部分为 于 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分析奏牍系统各版本和政书系统各版本的版式和主要内 容,通过对序、跋、目录及正文等各部分的探究,明晰各系统、各版本的主要特 点,为版本对比提供资料,并对系统内部各版本的异同之处进行对比。第三部分 为奏牍系统与政书系统之版本比较,选择两系统内容最全的版本进行比较,找出 两系统之间的异同之处,分析异同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通过对于成龙于清端公政书版本的梳理,比较版本间的不同,探寻造成 不同的原因,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文献流传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在 新的于清端公政书编纂过程中需注意的收书原则,为以后对于成龙及于清 ii 端公政书的研究打下扎实的文献基础。 关键词:于成龙;于山奏牍;于清端公政书;版本 iii abstract yu chenglong (1617-1684), shanxi yongning-state (now lishi city) people, the key officials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emperor kangxi. qing shunzhi eighteen years (1661), 45 years, yu chenglong, vice-table tribute of health pays respects to the election, the magistrate granted guangxi rochester. after a promotion, after the qing emperor kangxi twenty-three years (1684) in march to two double-up the title of the governor jiang, anhui, jiangsu governor two things; in april, died in term of office. yu chan from 45-year-old chu shi to 68-year-old died in his honest, able, access to the emperor, colleagues, people and future generations recognized and praised, was emperor kangxi praised as best in the world lian li. was written by yu chenglong, in his lifetime by a disciple of lee su-assembled as du played on the mountain in his death by cai fong ping sun, zhu kuang of arrangement as the public affairs of the qing-side book. two books contained in any article written during the period of discussion, memorial to the throne, advice, etc., and appendix at the time the book with the official papers and some of my contacts and with colleagues in singing and poetry works. the end of the public affairs of the qing book by si ku quan shu included with the original version different. du played on the mountain and at the end of the public affairs of the qing book articles collected in two books were quite a lot of overlap, different zheyi more. and du played on the mountain, there ar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book, the public affairs of the qing-side book there are different versions. played the dok system are: shanxi university library book, books kuramoto nankai university, national library of this, the four books of the head stock;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re is the book: emperor kangxi of this, qianlong of this, si ku quan shu in this. therefore, i will be jackie chans book is iv divided into two major systems: the book played du systems and political systems, and a system of internal and systematic comparison between the version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 the same jackie chan biography, jackie chan chu shi introduced in the pre-and post-chu shi life story. qing-side of public affairs book chu shi served as the basis of their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sequence arranged table of contents,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for jackie chan, you can explore more in-depth in the clear side of public affairs book version of the problem. the second part, the public affairs of the qing-side book version of the dynasty, analysis played dok system version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book version of the layout and main content, by order, postscript, directories, and explore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etc., clear various systems, all versions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version of the contrast information, and within the system version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 the third part played du system and political system version of the book compare, and choose the content of the two systems are the most complete version of comparison to find two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ystems, analyz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through for him at the end of the public affairs of the qing book version of the sort to compare differences between versions, explore and create different reasons,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pread in the literature to the important role and clearly in the new in the kiyohashi public affairs book compilation of the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book income of principles for the future for the jackie chan and at the end of the public affairs of the qing book research literature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thesis; template; shanxi university; doctor; master 引言 1 引言 于成龙是清官。 任直隶巡抚时, 于成龙即被康熙帝称许 “尔为当今清官第一” 。死后,康熙帝亦称其“此等清操,从古以来实罕其比,当为廉官第一。 ” 于成龙是能臣。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廷敬在为于成龙所作传中写道: “予诚陋无识,不敢谬论昔人,然以吾所与游文清、果敏、毕公三贤者,使得于 公之地与事而为之, 其优劣诚不知如何。 而以今观公之为, 果已厘然有异于诸公。 ” 虽无直接之赞,但与卫周祚、魏象枢、毕振姬三人相列,且“有异于诸公” ,实 是大赞。 于成龙声名远播。袁枚论于成龙“公筮仕罗城,年已四十五,不二十年,督 两江,名震天下。 ” 以袁枚少年得中进士,一生随性无羁,对于成龙仍流露如此 钦羡,可见于公名之盛。 于成龙所著于清端公政书 ,载其在任时期所撰写的条议、奏疏、劝谕等, 并附录了当时同官往来书牍及部分本人及与同人唱和的诗词作品。 作为清康熙朝 前期的重要政治人物,目前,国外对于成龙的研究笔者尚未看到;国内对于成龙 的探讨多在戏剧、影视方面,虽有部分学者对于成龙进行学术研究,但也大多集 中在对影视作品的研究、表述其为官清廉等方面;并无对其于清端公政书作 相关研究。 于清端公政书集中反映康乾盛世前期清代政治、文化状况,对它的研究 可以为清史的编纂研究提供重要个案,是对已经遗失的相关县级档案的重要补 充。本论文拟通过对所搜集到的于清端公政书各种版本与其他相关大量文献 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在初步整理的基础上,展开对于清端公政书版本系统的 考察研究,进而选定底本与校本,通过对于清端公政书的点断、校勘,编订 新的于清端公政书 ,最终总结校勘成果,完成论文。 康熙起居注第一册 p660,中华书局出版,1984.8. 康熙起居注第二册 p1257,中华书局出版,1984.8. 陈廷敬, 于清端公传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 袁枚, 于清端公传 ,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第 2 册)之小仓山房文集之卷六,p118,江苏 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9. 清于成龙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2 第一章 于成龙生平 于成龙,字北溟,别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今离石市)人,生于明万历四 十五年(1617 年) ,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四月十八日。其先世于坦在 明朝为官,弘治中叶官至大中丞。父于时煌虽授鸿胪寺序班,但仍居乡里,力行 孝义,有长者之风,生二子,成龙居次。于成龙“生而庄毅,异于凡儿” , “躯 干修伟,红颊隆准,美髭髯,精神炯炯四咉” ,不苟言笑,常令人望而敬畏之, “性善吃辛苦,诸人所不能堪者,一处之恬如。 ” 。他嗜好读书,但不困于词章 之末,力图务实,曾说: “学者苟识得道理,埋头去作,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 于 成龙以四十五岁之龄入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江防道、按察使、布政使、 巡抚、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督等职,居官二十余年,官升至此, “以文吏 而擅武略,屡著奇勋” ,尤以清节著名,有清以来,不多见也,被康熙帝赞为 “此等清操,从古以来实罕其比,当为廉官第一” ,故有“天下廉吏第一”的 美誉。 崇祯十二年(1639 年) ,于成龙举乡试,中副榜贡生,以父年迈,不仕。顺 治八年(1651 年) ,于成龙与交城张奋云、稷山武衹遹同肄业于太原崇善寺,参 加乡试,名落孙山,时年于成龙已三十五岁。 顺治十八年(1661 年) ,其父于时煌故后,于成龙以副榜贡生谒选吏部,授 广西柳州罗城知县, 时年四十五岁矣! 罗城地处荒僻边陲, 蛮烟瘴气, 瑶僮杂居, 人迹稀少,友人多劝其勿前去赴任。他义不辞险,临行前与友人道别: “我此行 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四字。 ” 初至罗城,情况比原来想象更为 熊賜履, 皇清光禄大夫总督江南江西文武事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清端 北溟于公墓志铭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馆藏. 陈廷敬, 于清端公传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 熊賜履, 皇清光禄大夫总督江南江西文武事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清端 北溟于公墓志铭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馆藏. 同上. 范鄗鼎, 书于清端公传后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 大学图书馆藏. 康熙起居注第二册 p1257,中华书局出版,1984.8. 武祗遹, 跋于山奏牍后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 学图书馆藏. 第一章 于成龙生平 3 险恶,满目荒烟,县城只有六户居民,县衙草屋三间,四壁全无。于成龙与仆役 “寄居关夫子庙,安床于周仓背后” ,几月之后,仆人或死或离, “万里惟余一 身, 生死莫能自主。 ” 于成龙入夜枕刀而卧, 床头贮枪二杆以自护身。 面对艰难, 于成龙扶病理事,召吏民前来询问,一意与民休息,在与居民朝夕相处中,知地 方利害之所在,于是编置保甲,盗皆屏迹, “鸟言椎髻之众皆欣然听约束” 。邻 近瑶人每年来罗城杀掠人畜, 于成龙率乡勇欲捣其巢, 瑶人震惧, 尽归所掠人畜, 自誓永不犯界。 “然后民得安居,尽力于耕稼之事。 ” 每到春季,于成龙深入田 野中,遇耕作的农人,询问劳苦,百姓闻于公至, “皆率妇子环公罗拜,或坐树 下,与饮食笑话,欢如家人。 ” 于是,凡因勤劳而获丰收者,奖予旌旗;凡因懒 惰而致荒芜者,予以斥责。于成龙还增陴浚隍,建筑屋室,招居民住,建立学宫, 能读书应举者免其徭役,定婚丧之制。数年内,罗城大治。于成公总结治罗之策 道“窃敉宁地方之要,莫若安民。而安民之法,必以肃清吏治为先务。吏得其人 而洁己爱民,则弭盗固圉,省刑息讼,兴利剔弊,诸务毕举,虽在边徼,可渐次 化理矣。 ” 康煕六年(1667 年) ,总督卢兴祖等疏言,成龙洁己爱民,建学宫, 创养济院,任事练达,堪列卓异。遂以边俸升四川合州知州。于成龙固守清节, 离任时有一善星卜之眇者主动相随上路,问其故,眇者说: “民习星卜,度公橐 中资不能及千里而尽,民技犹可资以行也。 ” 途中盘费花尽,竟赖眇者的技艺收 入得以到达四川。 合州久经战乱,州属三县,遗黎仅百余人,正赋十四两,而供役繁重,民不 堪支。于成龙上任后,知府下帖索鱼,于公愤然曰“民脂膏竭矣,无怜而问者, 清于成龙撰, 治羅自紀并貽友人荊雪濤 , 于清端公政书卷一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 图书馆藏. 同上. 毛际可, 于清端公传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 陈廷敬, 于清端公传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 同上. 清于成龙撰, 對金撫臺問地方事宜 , 于清端公政书卷一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 陈廷敬, 于清端公传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 清于成龙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4 顾反乃索鱼,且安所得鱼乎?” 上疏备陈合州荒残困苦状,知府惭颜,革除各 种宿弊十余项。于成龙深知合州之荒残,当以招抚百姓为急务,于是奖励开垦荒 田,招徕流民。针对新归流户垦田既熟,土著之人即讼争夺的状况,他“皆为区 画,田庐牛种,官立案籍。 ” 至是,数月内,归附流人逾千户。于成龙知合州第 二年,四川奉旨采办楠木。成龙给巡抚上书慨然指出: “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惊扰遐方。 ” 建议可由文官衙役责修路之具,武官兵丁携带防杀野兽的武器和 帐篷,宿山伐木,这样可不用民间一夫,而地方安静无惊。于成龙不顾个人的荣 辱,上书直陈,实是难能可贵。 康熙八年(1669 年) ,于成龙以前“卓异”迁湖广黄州府同知,驻镇岐亭, 由此开始了他湖北八年的为官生涯。岐亭地处黄、麻偏界,多汊湖幽壑,故为盗 薮。于成龙“以盗捕盗” ,降服盗渠彭百龄,置于左右,每每有盗,遣捕辄得, 盗遂远窜。巡抚张朝珍举“卓异” 。康熙十二年冬(1673 年) ,吴三桂在云南发 动叛乱,攻陷湖南诸州县,兵逼荆、岳。康熙十三年,于成龙被题请摄武昌知府 事。巡抚张朝珍问于成龙御寇之策,对曰“安人心,莫先下令停征。 ” 与张朝珍 之意合,遂被其倚重。未久,于成龙又以“卓异”迁建宁府,张朝珍奏改武昌。 时值吴三桂军陷岳州,攻破长沙,官军取道蒲圻以迎战叛军,张朝珍传檄于成龙 在蒲圻督造浮桥。浮桥旬日竣工,不料山水暴涨,桥坏。为此,于成龙被部议夺 官。会东山之乱,张朝珍认为非于成龙莫能善理此事,遂派其招抚诸叛逆。当是 时黄州人黄金龙据兴宁山作乱, 麻城人刘君孚结党呼应。 刘君孚曾为于成龙捕役。 侦知刘君孚等虽叛,众心未合,于是于成龙兼程抵白杲乡,距敌寨十里许止宿, 张榜示民,命乡约宣谕刘君孚,降者不死。 “公则独骑一黑骡,命乡约一人张盖, 一人鸣锣前导” ,深入敌寨,劝降刘君孚,降其众数千人,并分立区保,籍其 勇者,督令进讨。后又斩黄金龙、邹君申等头目。巡抚张朝珍请复官,擢黄州府 知府。于成龙复职后,东山之乱又起,何士荣反永宁乡,陈鼎业反阳逻,刘启业 反石陂,周铁爪、鲍世庸反泉畈,暗受吴三桂伪札,与湖口、宁州诸逆相约,将 同上. 同上. 清于成龙撰, 查采楠木详 , 于清端公政书卷一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馆藏. 陈廷敬, 于清端公传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 陈廷敬, 于清端公传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 第一章 于成龙生平 5 夺取黄州。当时州中仅余吏民数百人,有人提议放弃黄州,退保麻城。于成龙认 为“黄州为湖北七郡门户,我师屯荆、岳者数十万,水陆转运取道于此。释此不 守, 则荆、 岳有狼顾之虞, 七郡成瓦解之势, 所系非仅一城已也, 吾誓死不去此。 ” 他亲率乡勇二千,领黄冈知县李经政、千总李茂升、吴之兰、武举张尚圣,浴 血苦战, 敌人大败, 生擒何士荣, 仅用二十四日, 东山之乱平定。 康熙十四年 (1675 年) ,湖广烽火相望,对垒连疆。于成龙掌管征敛转输,他亲自购造,不假借胥 吏,省民费千万。康熙十五年(1676 年) ,黄州水旱频发,谣言四起,于成龙以 安定民心,修赤壁亭榭,每日与文武僚属吟咏习射其间,民情遂安。会于成龙继 母李夫人过世,总督蔡毓荣疏请夺情守制。康熙十六年(1677 年) ,总督、巡抚 奏请恢复江防道,荐举于成龙,三奏而准,设江防道于黄州。 康熙十七年(1678 年)六月,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离湖北之日,蕲、 黄及旁郡士民沿岸送至九江, “哭声与江涛相乱” 。于成龙随带行李只有袱被一 袋、朝衣一套。他让仆人购买萝卜数石舁上船,一路上日食萝卜一二个,直至福 建。康熙十八(1679 年)春,于成龙抵闽。时漳州、泉州诸郡居民以“通海” 罪被株连数千人。经详查,通海案所牵多为平民,理宜省释。他上书康亲王,而 亲王亦久闻于成龙政声,使无辜受冤的平民百姓得以开释。当时军队掠夺良家子 女为奴,于成龙集资赎归。巡抚吴兴祚上疏朝廷: “成龙执法决狱,不徇情面, 屡伸冤抑,案牍无停。不滥准一词,不轻差一役,而刁讼讼风息。屏绝所属馈送。 性甘淡泊,吏畏民怀,为闽省亷能第一。 ” 康熙谕曰: “于成龙居官有年,闻其 人素有才能,足以办事。 ” 随即迁为布政使。由于久驻重兵,福建的正供以及江 浙各省的协饷甚多,于成龙剔革飞诡、破冒、那垫诸弊,使“官吏不得名一钱” 于成龙本身廉洁至终,外番来贡船,对成龙“或有所献” ,成龙一概摒斥。有时 呈献样香,成龙也是一嗅即还。贡使深为感动地对译者说: “天朝洪福,我侪实 未见此清官也。 ” 将军、督抚皆荐举于成龙“卓异” 。 同上. 同上. 同上. 康熙起居注第一册 p436,中华书局出版,1984.8. 熊賜履, 皇清光禄大夫总督江南江西文武事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清端 北溟于公墓志铭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馆藏. 陈廷敬, 于清端公传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 清于成龙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6 康熙十九年(1680 年) ,于成龙升直隶巡抚。直隶乃畿辅之地,满汉军民杂 处, 猾户侵夺民田, 势豪牟取奸利, 八旗庄头尤多横霸。 于成龙戒州县私加火耗, 编保甲,严连坐,惩办了贪征额赋、多增火耗的青县知县赵履谦。直隶境内不少 州县连年遭灾歉收。宣府所属东西二城,灾情严重,二十多天饿死数十人,于成 龙委派保定府同知驰赴灾区,动用平粜仓粮,开仓赈济,每口赈给二斗, “先赈 后奏” ,及时救活了众多饥民。康熙二十年(1681 年)二月,康熙帝在懋勤殿召 见于成龙,称“尔为当今清官第一,殊属难得” 。 几日后复谕学士库勒纳等: “直 隶巡抚于成龙起家外吏,即以廉明著闻。历升巡抚,益励清操。自始至终,迄无 改辙。凡在亲戚交游相请托者,概行峻拒,绝不允存。间有馈遗,一介不取。如 此情节,朕闻之殊为嘉悦! ” 离任前,于成龙先后上疏举荐人才,直隶守道董秉 忠、阜成知县王夑、南路通判陈天陈、通州知州于成龙。朝廷委以重任。 康熙二十年(1681 等)十二月,于成龙受命为两江总督,时年已六十五岁。 他对亲近者说: “江左承六代之余习,尚浮靡,奸弊牢不可破。今天子命我,我 必思所以易之。 ” 于成龙革手订示亲民官自省六戒,对各级官员所存种种积弊, 尽行痛革,严禁火耗,禁止私派,严禁馈送,访拿衙蠹,访拿光棍,禁止问刑迟 延,严禁借旗(旗兵)放债,严禁滥差衙门差役,严禁滥收,严禁捕役非刑私拷, 禁止包揽讼事、窝藏赃物,严禁讼棍,禁止取用行户,禁止侈糜佚游,禁止兵丁 虚报。于成龙治理江南三年,官吏望风改操,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朱雀、雨花等 旧时歌舞游乐之地,门庭冷落,寂如僧舍。江南俗尚侈丽,至是人人争穿布衣, 布价竟因之骤贵。 于成龙重教育, 在江南, 创办虹桥书院, 选择高材生讲习其中, 并且亲自训课。康熙二十二十月(1683 年) ,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疏 劾于成龙“其年近古稀,景迫桑榆” , “田万侯欺朦督臣” , “请罢黜田万侯,并令 成龙休致” 。康熙谕令,于成龙降五级留任,田万侯降级调任。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 ,江苏巡抚余国柱入京为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升湖广总督,康 熙命于成龙兼署两巡抚事。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四月十八日,于成龙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 六十八岁。在他去世后,将军、僚属检点遗物, “将军、都统暨寮吏入其寝室, 康熙起居注第一册 p660,中华书局出版,1984.8. 康熙起居注第一册 p664,中华书局出版,1984.8. 熊賜履, 皇清光禄大夫总督江南江西文武事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清端 北溟于公墓志铭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馆藏. 王钟翰点校, 清史列传大臣画一传档正编五 p547,中华书局出版,1987.11. 第一章 于成龙生平 7 见周身布被袍一袭,靴、带各一,堂后瓦瓮米数斛、盐豉数盎而已。 ”葬归之日, “江宁守及门下诸生合士民数万人, 步二十里外, 伏地哭, 江干、 江涛声殆不闻。 公能得吏民之心, 江宁人谓数百年来无能如此者。 ” 康熙闻讣告, 谕恢复降五级, 祭葬,谥号“清端” ,赐御制碑文。雍正十年(1732 年) ,入祀贤良祠。 于成龙所作条陈、奏议、劝谕、文章、诗词等,辑以文集存世,有于山奏 牍(附诗词合选一卷) ,为于成龙生前由其门人所辑;有于清端公政书 (八 卷) ,以于成龙为官经历为次序,排列全文;有于清端公诗文集 ,手抄本。 陈廷敬, 于清端公传 ,清于成龙撰,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 清于成龙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8 第二章 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于成龙所著,生前、故后均有文集辑成,通过搜集整理,目前存世著作的版 本可分为两个系统,即 “奏牍系统”和“政书系统” ,因其内容以“政书系统” 于清端公政书为最全,故以于清端公政书为于成龙文集总名,是以为本 论文之题名清于成龙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 2.1 于山奏牍版本系统 2.1.1 于山奏牍版本概述 于山奏牍经搜集整理,有下列主要版本: 一、山西大学图书馆藏, 于山奏牍七卷,诗词选一卷。清康熙二十二年 刻本,一函四册,函套上无题字。封面无书签,封面 24.716.6cm,版框 19.5 13.7cm,半叶 9 行 22 字。白口,单鱼尾、黑鱼尾,左右双边。象鼻处有“于 山奏牍”4 字,鱼尾下有卷数,版心下方标明页码,页码数字每卷起另计。中国 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均有此版。但山西大学图 书馆藏有郑先庆题写之序文, 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皆无郑序。 另, 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本第三册卷五首页有红色行书批语“轻携于人也,宜慎之、重 之。懒怕道人自此。雍正拾叁年桂月朔日,大栋题。 ”桂月为农历八月,朔日 为农历每月初一日,故红色批语所书时间为雍正十三年(1735 年)八月一日。 大栋,应为于大栋,据于氏谱载,于大栋,于成龙第三子于廷元之孙,父于 灏,于准之堂兄弟。 二、 于山奏牍七卷,附诗词合选一卷。四库存目丛书,影印天津图书馆 藏,清康熙二十二年(1685 年)刻本,齐鲁书社出版,1994 年 2 月出版。经版 式、内容比对,此本与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本为同一版本。亦有郑先庆之序文。 三、 于山奏牍七卷。一函三册。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标为残本。仅存 序至卷六。若加第七卷,疑为一函四册。无郑先庆之序文。其余同山西大学图书 馆藏本。 四、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于山奏牍七卷,首一卷,诗词一卷。清康熙四 十二年家刻本。其中,首一卷其它各本皆无。首一卷主要内容包括:上谕、御制 诗、谕祭文、御制碑文和恭纪五部分。上谕、谕制诗、谕祭文部分为红色,四周 双边,边框内有龙纹图饰,半叶 4 行 12 字。恭纪部分为黑色,半叶 9 行 22 字。 其余部分与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本同,亦有郑先庆之序文。 第二章 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9 通过对比各本的版式和内容, 发现上述四种版本虽各有不同, 但主体部分皆一致, 故统称“奏牍本” 。 2.1.2 于山奏牍编纂、刊刻的源起及时间 于山奏牍为于成龙之门人黄州李中素编辑而成,由于成龙下属三韩刘鼎 刊刻。 于山奏牍编纂源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编纂者李中素所起的作用。李中素,字子鹄,麻城人,少孤,性孝友, 慷慨好施,因为这样,所以家道哀落。康熙中任湘乡教谕,工诗古文辞及书画, 人有“郑虔三绝”之誉。巡抚郑端聘充岳麓书院山长, “凡经指授,俱有法程。 ” 后举卓异,升闽县知县, “闽多欺隐,至,则请按户清粮,自封投柜,由是欢声 载道,上吏颁式通行之。 ”随以能、廉调台湾,值野番跳梁,计擒渠魁,馀党悉 平,卒于任。 李中素本为湖北麻城人,于成龙曾在在湖北任职,官历湖广黄州 府同知、武昌知府、江防道员。虽无直接史料证实,但据推测于成龙在湖北为官 时与李中素可能就有交往。康熙二十一年五月,李中素自湖北来到江宁,成为两 江总督于成龙的幕僚,此时于成龙刚上任不久。李中素对于成龙本人应是比较熟 悉的。李中素不仅听闻了康熙帝对于成龙任直隶巡抚时的招见和宠信,还亲睹了 康熙帝下赐给于成龙御书和诗卷, 并由此得出于成龙和康熙帝之间是 “君臣相得, 今古维难” 。 李中素 “跽请于公” , 言说编纂奏牍的益处, 在于成龙同意的情况下, “公许诺,乃次第诸稿” 。在刘鼎所作跋文中对李中素编纂于山奏牍进行了 证实, “迩得公门下士李君子鹄编次公历来著作” 。 二、于成龙所书奏牍、文稿需要进行编纂、整理。编纂于山奏牍时,于 成龙已官历广西、四川、湖北、福建、直隶、两江,奏牍、文稿非常之多, “片 楮只字,皆公亲笔细书” ,倾注了于成龙为官二十年的心血,是于成龙文集的手 写文稿。而且当时于成龙奏牍、文稿的状态是“岁久霉蠹沾蚀,半就脱落” 。在 这种情况下,李中素所进行的整理编纂,无疑有抢救文献的重大意义。 三、着书立言、开导后学。李中素认为, “古人着书立言,非徒夸示文字, 良欲开导后学,使知所取法。 ”于成龙多次被举“卓异” ,总制两江,为官二十年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五十僚佐,清李桓辑,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明文书局印行, 1985.5. 麻城县志,卷二十三之人物志文苑,中国地方志集成,1990 年。 刘鼎,跋文,清于成龙撰, 于山奏牍 ,清康熙年刻本,山西大学图书馆藏. 清于成龙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10 来“惟出万死不一生之计,只知君父深恩在所必报,其身家性命已久置度外。 ” 且于成龙所作奏牍、文稿,并非凿空结想,虚浮比兴之词,而是“因时立议,见 诸行事” ,是有关国计民生,地方长治久安的大事、实事。且于成龙本书中所言 自身“退处一室,鸡鸣而起,钟定而卧,恶衣粗食”的清廉作风,更应成为后世 学习的榜样。于成龙所著文章奏牍,浅显易懂,与民息息相关的示谕行文更是浅 白, “每有示谕,闾里小民争手录口诵,旬日成帙。 ”由此纲纪整饬,俗易风移。 李中素也不禁感叹: “是故为人臣而知读是书,其常也必亷,其变也必勇;为人 子而知读是书,其养也必力,其哀也必毁。以此治兵,必无覆败之虞;以此临民, 必免贪戾之祸;以之为国,则达经权;以之居家,则敦孝悌。 ”后世必能从于 山奏牍中有所感悟,学有所得。 四、应对康熙帝之诏见。于成龙在直隶巡抚任上天子曾诏见垂问,此时于成 龙总制两江,作为一方封疆大吏,康熙帝再次诏见亦有可能, “倘一旦诏公,条 上行事,用备采览,而编简无稽,其何以对?”编纂于山奏牍 ,可为于成龙 应对提供参阅资料,且为以后于成龙上书、上表,陈述往事,提供应对依据。 五、为当世官员立传传播。于成龙官历粤、蜀、楚、闽、直隶、两江,所著 文章奏牍,每每涉及相关官员, 于山奏牍书成,是对这些官员的为官所为的 记录,亦是这些官员日后立传的重要资料。中国古代立传之法多为盖棺论定,年 代相距当事者甚远,于成龙所著,年代距当事者如此之近,故能较真实的反映出 当事者所做事迹,更是对所处时期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补充。其中于成龙在湖北 期间,巡抚张朝珍对公倚重颇多, 于山奏牍所存与官员往来文书中,大半为 张公所作, “独中丞张公,鞠躬报国,尽瘁以殁。今滇、黔荡平而身不及见,每 展对手书,輙怆然出涕,不知此书传,则张公之功德自与之俱传,即当代诸大人 君子,亦无不与之俱传。 ” “奏牍本”开始编纂时间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 。康熙二十一年四月, 于成龙抵任两江总督。同年五月,李中素自湖北来到江宁,成为于成龙的幕僚, 对于成龙作品进行编纂。 “奏牍本”编纂完成的时间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 。李中素所著序文为 “康熙二十月二年岁次癸亥春王正月上元” ,即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十五。且郑先 庆序文为“康熙二十二年岁次癸亥仲春月”作,即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刘鼎跋文 为“康熙癸亥夏五月”作,即康熙二十二年五月。因此奏牍本应在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编纂完成。 第二章 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11 “奏牍本”的刊刻时间约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 。刘鼎跋文中提到“然 虑在官在民,无由尽见公之行事与立言也。于是敬授之梓,播之宇内,以风厉有 位,移易风俗。 ”因此, “奏牍本”应为身为“属下吏”的刘鼎刘鼎付梓刊刻的,刘鼎 跋文中写到“康熙癸亥夏五月” ,因此刊刻时间约为康熙二十二年。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于山奏牍七卷,首一卷,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导航中 着录为“康熙四十二年家刻本” 。于成龙之孙于准主要对首一卷进行了整理,书 中其它部分仍沿用李中素编纂的内容。于准“南开本”为于成龙之孙于准最后编 缉、刊刻,恭纪最后有“谨录御制诗、御制碑文、谕祭文及各上谕,镂版,以彰 恩荣,特典并裒集奏疏及文,移稿刊于后。 ”但笔者对“康熙四十二年家刻本” 之着录存疑。 于山奏牍首一卷恭纪部分于准自纪道: “康熙四十二年九月, 臣准以原任浙江按察司使丁忧服阕赴补陛见” , “旋即命特升四川布政司使” , “本 年十月,銮舆西狩” , “复蒙圣慈” , “隋蒙亲洒宸翰高行清粹四字匾额一幅赐 臣。 ” 以上事绩皆发生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 。但之后恭纪纪述: “臣 任蜀藩未四月,旋拜巡抚贵州之命” ,据时间推算此时已康熙四十三年一月,且 清史稿于成龙中记载: “孙准,字子绳。康熙四十三年,授贵州巡抚。 ”因 此笔者认为南开大学图书馆藏于山奏牍本,编辑刊刻的时间,应晚于康熙四 十二年(1703 年) ,最早可能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 。 2.1.3 于山奏牍收录内容 综合四版于山奏牍 , “奏牍本”所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卷,由上谕、御制诗、谕祭文、御制碑文和恭纪五部分组成 。 上谕部分有上谕一道 ,时间为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二日(1681 年) ,于成 龙 65 岁,在直隶巡抚任上。时于成龙督理康熙帝孝昭仁皇后梓宫夫役,于康熙 二十年二月初五日陛见。 上谕中提道 “此等清节, 朕闻之不胜嘉悦。 卿历官亷洁, 因致家计凉薄,兹特发内帑银一千两,朕亲乘内厩良马一匹连鞍,命库勒纳等亲 赍赐卿。 ” “卿受此宠赉,想当益加砥励。朕尚亲制诗一章,嘉尔清廉,因装潢未 就,俟到京日颁赐,一并谢恩。 ” 此上谕即为陛见之后,康熙帝对于成龙的清廉 为官的褒奖和赏赐,不仅是对于成龙本人的勉励,更是为百官树立的榜样。 御制诗部分有康熙亲题御制御书诗并序 。此即为上谕一道中所言“朕 清于成龙撰, 于山奏牍首卷恭纪 ,清康熙四十二年家刻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此部分据南开大学藏本描述. 清于成龙撰, 于山奏牍首卷上谕一道 ,清康熙四十二年家刻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清于成龙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12 尚亲制诗一章” 之诗。题诗时间为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三日(1681 年) 。诗序中 康熙帝褒扬于成龙“秉性惇朴,廉介夙闻” ,希望他“激浊扬清,始终如一” , “用 示鼓励之义,且以风有位焉” 。诗为五律,云: 自昔崇廉治,勤思吏道澄。 郊圻王化始,锁钥重臣膺。 政绩闻留犊,风期素饮冰。 朂哉贞晚节,褒命日钦承。 谕祭文部分有谕祭文一次 、 谕祭文二次两道。时间均为康熙二十四年 四月二十六日(1685 年) 。康熙帝遣山西汾州府知府张奇抱谕祭于成龙。 谕祭 文一次中,康熙帝彰其清节,赞其巡抚直隶、总督两江之政绩。 “朕惟国家敷 治,简贤道先,保障人臣,奉公奏“最” ,节重清勤。 ” “是用畀以节钺,绥乃邦 畿。尔克抚字维勤,苞苴尽绝,迨两江迁镇,一节罔渝。驭下则大革贪风,励己 则寒同儒素,虽古亷吏,曷以加兹。 ” 。 谕祭文二次中,康熙帝进一步表彰清 廉,寄托哀思,以示宠恤。 “惟尔苦节克贞,鞠躬匪懈,真一介之弗取,越数官 而弥坚。奄忽云亡,能无悯焉。呜呼!清风未远,长存表德之思;宠重颁,丕 着旌贤之典。尔灵不昧,其克钦承。 ” 御制碑文部分有御书御制碑文 。所作时间为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 (1685 年) 。康熙帝所书碑文中,以“廉”为核心,褒扬于成龙之清节, “尔于 成龙秉心朴直,莅事忠勤,而考其生平,亷为尤着,以故累加特擢,皆朕亲裁。 ” “惟尔之亷,天下所知。朕俯合舆情,载褒劲节,既考名副实,谥曰清端 。 ” “呜呼! 人臣行己、 服官、 事主之道, 尔可谓有始有卒者矣, 顾不可以风世也与?” 希望可以劝勉世人,为世之典范。 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十八日(1684 年)于成龙卒于两江总督任上。康熙二十 三年十一月, 康熙帝巡幸江南回京, 遍采舆情, 访得于成龙总督两江时居官清正, 为古今第一廉吏, 应加褒恤, 以作为内外大小臣工之榜样。 故除之前御制碑文外, 加太子太保,谥“清端” ,荫一子入监读书。 御书御制碑文与两道谕祭文,体 现了康熙帝对于成龙的宠恤,异于常格。 同上。 清于成龙撰, 于山奏牍首卷御制御书诗 ,清康熙四十二年家刻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清于成龙撰, 于山奏牍首卷谕祭文 ,清康熙四十二年家刻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清于成龙撰, 于山奏牍首卷恭纪 ,清康熙四十二年家刻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第二章 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 13 恭纪部分为于成龙之孙于准作,起到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作用。所作时间约为 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 。记述康熙帝恩赐上谕、御制诗、谕祭文、御制碑文时 的源起背景,对于成龙任直隶巡抚时两次陛见进行了详述。记述于准本人亲受圣 恩,以记康熙帝顾念老臣、乃祖于成龙福泽后世之事, “臣伏念臣祖既殁,已历 二十年所,犹廑圣慈惓惓不忘如此。君臣遇合,远轶夏商,直接唐虞矣。臣任蜀 藩未四月,旋拜巡抚贵州之命,则又圣恩推念先臣,恩加奕叶,臣惭媿无地,希 图绳武,以无忝祖德。 ” 并总述首卷之刊刻, “谨录御制诗、御制碑文、谕祭文 及各上谕,镂版,以彰恩荣,特典并裒集奏疏及文,移稿刊于后。 ” 对考证南开 大学图书馆藏于山奏牍的版本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序文,包括李中素之序文和郑先庆之序文。 李中素序文为“奏牍本”序之第一篇,半叶 7 行 16 字。白口,单鱼尾、黑 鱼尾。象鼻处有“序 x”字样,x 为“一”至“九” 。李中素的身份为于成龙之幕 僚,序文署名“楚黄亭州门下士李中素拜撰” 。末尾印有两方印章,篆书,分别 为阳文“中素之印” ,阴文“子鹄” 。序文末有“康熙二十有二年岁次癸亥春王正 月上元” ,故文章写于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十五(1683 年) ,时于成龙 67 岁,在两 江总督任上不足一年。 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地产项目商业规划总结
- 水电工程设计规范总结
- 员工认同感提升与绩效激励机制优化研究
- 餐饮连锁服务标准与执行手册
-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合集
- 售后服务承诺书写作模板及优惠政策
- 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课程教学安排
- 小学语文经典课文片段解析
- 中考英语听力训练及测试题库
-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巩固辅导
- 流程管理某省市场营销MPR+LTC流程规划方案
- 疏浚管线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化工厂实习安全培训课件
- 疏浚清淤工程合同协议书
- 电子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项目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篮球培训课件
- 护林员巡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辽宁省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答案
- 喷涂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驻外内聘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