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 孔子君子理念对道德人格养成的启示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德贵 指导教师易连云教授 摘要 。人应当怎样为人”,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就德育研究而言,它意 味着对道德人格如何养成的不断追问。目前,社会个体道德价值迷失、道德情感匾乏、道德 行为被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以及整个社会道德状况日趋下降的严峻形势,使我们 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当前社会情形下养成理想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的追求不仅是历代思想家 不断追问和探讨的问题,而且已成为当代中国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不同的 时代需要不同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的养成与社会的发展直接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 要求与之相应的道德人格,理想的道德人格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 人性具有普遍性,当代道德人格的养成不仅要从当前社会出发,更要从传统德育思想中 吸收关于人性以及道德人格方面的精华。君子理念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一部分,是中国古 代理想人格的具体体现,已经积淀在民族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里的,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 的组成部分。孔子作为君子人格的奠基人,其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深入、持久的社会文化效 应,就是在今天与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本文从孔子的君子理念出发, 追溯君子理念的传统承继性,从而探求其价值创造性,并且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中的精神状况 和道德教育困境,探析 中孔子所论及的“君子”,概念的内涵已有了十分明确的规定性,即不是指具有某些 个别优良品质的人,更不是指人的身份地位,而主要是指一种达到了高尚人格境界的人。孔 子“君子”理念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在后世的文化传承中,“君子”的名称尽管一直沿 用至今,涵义却因时因人不断变化。因此,如何正确对君子人格及其现代价值? 如何结合现 实需要发挥孔子君子理念的价值? 如何从中发掘其对当今道德人格养成的意义? 如何从这些 意义中寻求当代道德人格养成的途径? 就成为今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点,这既是学 术需要,又是现实需求。 一、选题缘由 ( 一) 理论意义 当前对孔子思想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人在 现代精神的断裂下造成灵魂的失所和意义的失落,在人格问题上则表现为价值取向的迷失和 自我意识的缺位。人格的养成是德育研究的内容,对人性的共同关注构成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与当今德育之间的联系,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关于人性以及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对我们当 前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通过l :论语对孔子的君子理念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合当前道德人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求道德人格养成的途径,有利于丰富对孔子思想的 研究,并且从这些研究中寻求发挥传统道德思想现代价值的理论依据。 ( 二) 应用价值 理想人格以及人格建构问题是建和谐社会所不可忽略的重要论题,和谐社会的人格建构 不能抛弃传统,孔子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所以系统研究、批判地继承孔子君子人格理 念的合理内容、方法体系,总结与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并根据现实需要,赋予其时代的精神, 进行创造性转换,让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时代的需要,推陈出新,这对于建构和谐社会 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培养和谐社会的健全的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孔子的君子理念,有对天命的体认、感受,有对自我的坚持和超越,有对道德理想的信仰与 追求,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意义,对于回应现代性困境与问题,构建和谐的道 德人格具有启示意义。 d 杨伯峻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2 4 1 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 三) 个人兴趣 个人认为德育研究,更多的是倾向于理论的分析与创建,而传统道德教育中有许多值得 我们去学习的东西,也是我们理论的来源之一,如何吸取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以为当今道德 教育和公民教育发挥其积极价值,是本人多年来的兴趣。兴趣不能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需要 长时间的关注。并将此转化为一种责任,并将这样的一种态度贯彻到自己的研究中。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 肯定儒家学说而肯定“君子”价值 日本的井上哲次郎认为孔子和佛陀、基督一样,都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圣人。孔子圆满的 人格是经由寻常之道自力修养积累而成,这种从平凡中修炼而成非凡的实例可以作为青年的 楷模和教育家的典范。因为孔子当时的境遇与普通的学生也没有什么两样,只要奋发上进,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孔子那样的人物。理论上虽然可以这样说,但实际上却相当困 难,越是感到其中的困难就越能感觉到孔子的伟大。“以今日的学问思想来指责孔子的不足这 并不是真正的理解孑l 子之道,无论学问知识如何进化也不能遮掩孔子的人格之光”。在他这里, 孔子本身的人格和他的人格理念,都得到了最大的肯定,对于“君子”这一理想人格,他同 样予以肯定和支持。服部宇之吉同样崇尚孔子的人格,认为“孔子教的中心在孔子的人格。” 这是孔子之教至今保持生命的原因。“孔子的身体就是孔子之道的体现”,“仁即人格的完成”, 就是“智情意的完全发达、完全调和。”在孔子教的信徒看来,孔子乃是一种生生活泼而又调 和圆满、不偏不倚的理想人格的象征 在美国,波士顿儒学同样认为,孔子的学说乃是对“自我”的肯定。白诗朗认为,儒学 实际上已经成为国际性的运动,儒学将成为欧洲思想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在太平洋和北大 西洋找到听众。他们强调“礼”和规范的作用,“自我”只是相互关系的网络,而不是孤立的 自我中心。他们在自己的儒学模式中,正在完善一种现代社会之礼的哲学o 。哈佛大学杜维明 教授强调,全球化不同于一体化,人类的历史有一个轴心时代,现在也应该有一个新的轴心 时代。所谓新的轴心时代,是一个从传统剑现在的延伸。要超越狭隘的、片面的人类中心主 义,必须面对几种关系:个人、自我、身心如何整合;个人与社群如何健康互动,人类与自 然如何持久和谐圆。孔子的学说尤其是“君子”理念正是这几种关系的表达。在个体认同方面, 田辰山认为,在儒学,由于它的个体认同基点和思考永远不离开互系和具体的相对范畴,自 省和自律思想很是发达。儒学的“仁”为人与人间之关系。而“仁”同是内省和自律,带点 西洋语言味道又可说是自我内在认同和外在认同,也就是外在循礼。君子要“日三省吾身, 。【荚】约翰伯斯朗( 自诗朗) 道的传播:波士顿儒学初探【j 】深圳大学文学院编文化与传播,1 9 9 6 ,( 4 ) 宙李明华响应与创新_ 就新儒学研究f u j 题访谈幸 罐明【j 】文化中凋,1 9 9 9 ,( 1 2 ) 2 两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表明作为个体的君子,其范畴可大至与 天地万物为一体。汤因比说:“所谓爱就是自我献身,即意谓着不是为自己而夺取一 ,他把 孔子和儒家的仁的等差性形象地譬喻作同心圆,“儒家主张,爱应分阶段地加以分配。用同心 圆作比喻,以自己为圆心,随着向外扩展,爱则逐步减少这种主张和把无差别的普遍的爱 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相比,显而易见易于为人本性所接受。爱知己比爱无故的他人更为容易。 就儒教的教导来说,同心圆最内侧的圆和最外侧的圆相比,当然后者受到的爱要弱。但从爱 的范围来看,是普遍性的。”“君子”是“爱人”的“仁者”,是爱的扩展者和践行者。 澳大利亚著名专家李瑞智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圈中的儒家思想有十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强 调人对社会的义务甚至权利;二是强调和谐与内聚力;三是强调严格的竞争教育;四是强调 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五是认为人类群体的价值观和秩序是有重大意义的;六是高度重视逻辑 和合理性;七是敏锐意识到现实的变化性质以及两极对立的互补而非对抗的需要;八是对商 业、工业和科学持有一种独特的观念;九是对革新精神具有一种本能;十是反对个人主义。” 作为儒家也是孔子理想人格的“君子”,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这十个方面的特征,对当前社会道 德人格的养成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韩国同德女子大学赵骏河教授认为孔子所谓的“仁”,是人类固有的与生俱来的德性。我 们应该早日找出正确的价值,而“仁”才能担任这一任务,“仁是内在人性的德目,每个人 都是与生俱有的。因而2 1 世纪的人,必然只有持着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才能享受丰饶 的经济和发达的科技所带来的既平安又安乐的、和平的、共生共存的世界。为了培养正直的 新人,应该恢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这将会给人类的光明前景带来保障。 2 认为孔子人格与君子理念都存在缺陷 日本的河野市次郎在儒教批判一书,站在自由的立场上从“人生”的本来面目出发 研究儒教的真相、人生与“封建”的关系、儒教与自治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孔子人 格中既没有可以燃烧人心的信仰的热火,也没有可以照彻人心的理智的光明。在此意义上他 作为后世的师表被人景仰真是不可思议” 由此,在他看来,孔子所教育理念所培养的人, 无论是君子还是凡人,都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更多的只是对一个体制的顺从和适应, 最终导致自我的迷失。 住谷天来指出“孔子在中国既是大恩师,同时又是在进步与自由的迎面而立的大仇敌。” “孔子教的最大祸根是自始至终不懂得精神的自由、不承认人格的尊严。”他具体分析孔子 的性格和教义上的长处和短处,指出其性格上的六大长处:第一、他是道德的实践家而非空 谈家;第二、以先觉者自任,严于律己;第三、笃厚的君子形象;第四、多才多艺的高雅之 士:第五、为完成自己的品性锐意进取;第六、显著的道德勇气。同时义指出其性格上的短 d 论语学i f u 。腱肇- 二 一l t 纪汤岗比弓池f l j 人作对话录【m 】北京:国际文化j l :版公司,1 9 8 5 ,4 2 6 河野市次邮儒教批判【m 】大阪:凡人礼,1 9 2 9 5 3 西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处有八点:第一、过于平凡通俗和感性,而疏于圣灵超迈和神性;第二、优柔寡断,没有超 时代的眼光;第三、好古而缺乏开创性;第四、保守的贵族而非进步的平民:第五、主张暖 昧,精神不确定;第六、迷信虚礼,相信嘉瑞吉兆:第七、标举“仁”但不博爱:第八、过 于活脱变通而缺乏真挚的气象。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 君子是孔子理想人格的表达 孔子大力张扬的君子风范,极力推崇的君子人格,其内涵是什么呢? 孔子家语五仪解 中对此做了精微的阐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 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及者,此则君子也。”君子作为孔子的 理想人格典范,其标准是极其严格的,其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换言之,即以道为理想目标、 以仁为内在精神、以义为基本原则、以礼为外在规范,从而形成了一种人格典范的有机统一 体。 “君子”人格是历代儒家孜孜以求、刻意塑造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模式之一。在儒家看来, 君子应该是拥有广博的学识,积极入世、躬行仁义、襟怀坦荡,能肩负起时代重任和历史使 命的理想人格。统而言之,要达到“君子”这种人格境界,须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就 义利关系而言,要倡导和确立“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就自身修养而言,要培养和造就“安 贫乐道”的志趣风范;就人生追求而言,要挺立和提升“自强不息”的进取品质。 儒家关于君子人格的内在规定和要求。是中华民族人格魅力得以蕴育、形成、延续和发 展的内因和动力之一,迄今仍是亿万华夏儿女公认的主流人格。在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 的今天,我们重新来探究和发掘儒家优秀的君子人格思想,能为当代青年才俊提供健康的价 值舆论导向,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令其人尽其才,才尽其甩,意义重 大而深远。 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即“君子”的人格,把它概括起来就是:仁爱无私的情怀,律己 宽人的精神;聪明睿智的思想,渊博宏富的学问;多才多艺的能力,纯朴儒雅的气质;严谨 求实的作风,谦虚逊让的态度;勇敢不惧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意志。它包括思想、情感、精 神、气质、能力、智慧、性格、意志、作风、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是这诸多方面 的综合表现。我们从孔子对“君子”的论述常常看到,孔子对“君子”总是大加赞美,充满 了无限仰慕的感情;对“小人”则大加贬斥,表现出无比憎恶的态度。他说:“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圆“君 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并对他的学生 4 、,仁政路路署 i 为予子 语语语语论论论论 o o 旬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成为“君子”寄予了殷殷厚望。这充分表现出孔子对理想人格的热烈追求,也充分表现了孔 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风的鲜明态度。 2 君子理念对公民素质教育有积极意义 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的建立,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有道天下的全面 实现除了具有对“道”的执着追求精神,以及积极投身于政治实践的参与行动之外个人还必 须具有健康的心态、高尚的人格、完善的道德修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随机应变的洞察力, 甚至还应有必要的仪表风度,同时,也还需要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素质。因为人的素质的提高, 既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天下有序状态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有道天下实现之后人们精神风 貌的应有体现。因此,无论是从政治理想的实现来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都需要 思想家提出一个为全社会成员立身处世所共同认可的理想人格规范,以便人们不仅自己有明 确的努力方向,而且还可以借此规范他人的行为,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 儒家所崇尚的君子人格,是儒家对人格价值所追求的目标。这种人格从总体上说是伦理 型的,不是知识型的;是求稳型的,不是开拓型的;是平衡型的,不是竞争型的。它既体现 了儒家对人格内外和谐发展的要求,又极大地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由于在中国历史上儒家 思想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它对人才的这种价值追求不但影响到人的培养,而且还影响到政 治、社会生活以及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这种“君子”人格价值的追求有利 于形成团结、稳定的政治生活与重视伦理道德整体平和的社会精神生活,也培养和造就了许 多封建社会的“优秀人才”。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的名臣良将无一不以“君子”相自许,志 士仁人无一不以“君子”相标榜。而且这种人格不但长期在上流士大夫阶层中流行,还深刻 地渗透到下层平民百姓的社会精神生活中,这对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格打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儒家的“君子”人格追求是在农业文明和封建专制主义土壤中培 养出来的,其价值追求虽然带有许多可取成分,但整体价值趋向已经过时,其实质是精英政 治对精英人才的要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是不相容的,尤其是与市 场经济对人才的知识性、竞争性、自主性、开拓性的要求是相悖的。我们应看到,几千年来 儒家这种“君子”人格的价值理想在国民观念上已有深厚的积淀,其长处和短处都留下了深 远影响,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历程上,需要进一步扬弃,再造中华民族新的性格。 儒家“君子”人格思想虽历经世事沧桑,岁月之流的无情冲蚀,仍能延续至今,愈久弥 新而不失其本色,证明它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今天,将儒家的人格思想推陈出新,赋之以时代的气息,这对于纯净社会空气, 扭转道德“滑坡”态势,加强和完善当代青年的人格建构,都会发挥出积极而长远的功效。 3 君子是自我实现的表征 孔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有两类,即圣人和君子,然而前者要远远高于后者,是理想人格的 完美典范和人格的最高境界。圣人是生而知之的,是华夏文明的创造者,是无需教化而自然 o 论语颜渊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成就的,而君子则不是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的,是一般人经过不断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孔 子的弟子视其为圣人,但他自己并不承认,“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孔子不仅自己不敢称圣 人,即使是被他颂扬成如天一般伟大的尧舜,他认为其也未必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圣人是不 可实现的最高目标,君子则是通过修行可以达到的,人们始终能在现实中获取可行的途径而 实现这个目标,从而促使人们在追求理想人格的道路上永不懈怠。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研究方法必须与研究目的、研究对 象相适应。考虑到本项研究的理论性较强,涉及到历史学、哲学和教育学几个学科,主要采 取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具体指资料的检索、收集与梳理。 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现象与本质等情况进行比较 分析,从中找出不同背景下道德人格养成的共性与差异。 o 论语述而 6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孔子君子理念探析 第二章孔子君子理念探析 君子理念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关于君子这一理想人格阐述的综合,如君子 的内涵、君子的界定、君子的特征、君子的养成途径等一系歹i j 相关内容等,是一个理论体系, 君子则是孔子君子理念的具体实现与践行,君子人格则是君子所具有的人格内涵与特征,是 作为不同个体的君子所演绎出的共同性,或者说在作为共同性的君子人格之下,君子可以体 现为不同的个体。就君子、君子人格、君子理念三者的相关性而言,许多时候可以共指同一 对象,君子人格内含于君子之中,君子又是君子理念的体现,君子和君子人格都构成君子理 念的重要内容,本文中的君子人格,所指皆为孔子所界定的君子人格。因此,我们探析孔子 的君子理念,就必需对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君子人格以及君子人格应如何养成等方面进行相 应的分析。 一、君子的内涵 儒家创造了伦理型的价值体系,追求一种理想人格,从史料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儒家 关于理想人格有多种说法,如“圣人”、“贤人”、“仁人”、“志士”等等。但是,最典型的、 最理想的还是“君子”,因此讨论君子理念,我们有必要对“君子”一词的由来及其当时的涵 义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 一) 君子涵义的历史演变 方东美认为,儒家从思想来源上看,“有两套思想,一套是自己的创作,另一套是承受以 前的传统”。唐文明则认为:儒家就其产生而言主要是继承了周人以人王之德配之天命的政 教思想传统,而将天道( 天命) 变易的形而上学观念纳入局人天命思想传统在儒家的形成过 程中又是一个菲常重要的事件圆君子理念作为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样承继了先前思想体 系和内容。 到底何谓君子? 从历史的进程上来看,“君子”的称谓。西周时就已经普遍流行。而考查 历史,最初的“君子”一词并不是作为一种人格称谓来使用的,而是主要作为具有一定身份 的贵族或是有地位的人的通称。由 诗经的记述,可以确知,当时的君子都系指贵族而言 并非是指后来的所谓品德高尚者。它是等级身份的泛称,其实也就是指贵族统治者,如“君 子所履,小人所视。” 当时称地位高贵、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人为君子,也常含有对其身 份教养、仪表的赞美之意。由此可知,。君子”在最初是不具有“道德”的内涵的,仅只是作 为一种身份、地位的称谓,是贵族在位者的专称。下层庶民纵有道德也不配称为君子,因为 他们另有小人的专名。作为一种通称,对君子也就可褒可贬,可颂扬可批评。“视民不桃,君 d 方东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m 】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 9 8 3 ,4 6 圆唐文明与命与仁: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问题【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 0 0 2 ,1 0 2 曲诗经小雅大东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孔子君子理念探析 子是则是做”、“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 等均是褒扬。而“凡 百君子,不知德行”、“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固都是否定的批评。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氏族贵族特权的衰落,“君子”专指当权贵族的情况逐渐改变,有时一也用来称呼亲爱的 人或受尊敬的人,如妻称夫为“君子”,但保留了美称的语义特征。“君子”逐渐从专指身份 地位的概念到取得道德品质的内涵应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君子逐渐从专指身份地位的概 念到取得道德品质的内涵应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在孔子以前就早已开始了, 但却是完成在孔子的手里。 ( 二) 孔子君子理念提出的背景 。 理念的提出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这为其价值提供了可能的实现条件。春秋时期,随 着氏族贵族体制的衰落和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格问题,即人类个体的价值、尊严和思想 行为方式问题,已引起人们思考。春秋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引起社会构成的变化,而且对君子 之仁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春秋时代,新的生产工具出现,劳动力与新生产工 具的结合赋予了人在生产和社会关系中的新地位,贵族地位的衰落和不断封建化,平民地位 的上升,使得孔子对人的主体价值重新进行思考和认定,这种认识上的升华必然导向对人的 主观能动性的肯定,此即是君子主体能动精神来源的直接社会原因。而孔子之前的原始儒家, 也怀抱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必然需要与之相契合的人格支撑。孔子利用君子一称在人们 心目中的美好地位而赋予了“君子”以道德特征,l :论语自觉赋予了“君子”、“小人”以新 的道德意义,回应天命的主体也从社会高层扩充至个人。 就孔子个人而言,“君子”乃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和政治理想的实践者,体现的是孔子 对人性的认知与价值的发挥。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 不惧” ,并对他自己的一生的实践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尽管他并不认为自己 是个君子,但他一生都在为成为一个“君子”而努力。孔子的人生理想是仕而行道,或者说 使用自己的政治实践来促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对于孔子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德”的内 容之一,而君子理念无疑为此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孔子奔走于列国之间的人生履历则是对 他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作的最好注脚。 ( 三) 孔子对君子的界定 “君子”,既是孔子 论语言说的主体,也是孔子论语的理想人格追求,在论语 小雅鹿鸣 o 小推南山有台 o 曹风鸡鸡 o 魏风伐檀 o 论语宪问 尊论语学而 8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孔子君子理念探析 中,君子更多的是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 成人之恶”,“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等等。孔子是赋予君子以道德内涵的第一人,在孔子那 里君子虽然还具有指称等级身份的意义,但主要是指居家处国和社会交往中表现出高尚品德 的人,并基本上已被赋予了人格分层的内涵,赋予其德的新义,寄托人格的理想,并作为一 个道德之称的类概念来运用。这种人实际上是孔子的仁论在实践中的载体,是仁的人格化。 君子被赋予了一定的道德内涵,是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而提出来的。由就社会政治地位而言的 “君子”变成有道德的君子,“孔子是这一新意义的创造人,这一意义的产生,标志着价值的 重新估定这在社会意识形态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突破。直到秦汉以后,除了弓f 述成语 或典丽的古文中仍用原始意义的君子外( 即上层统治者) ,在社会语言和一般人的意识中,就 只有道德意义的君子了”。“孔子认为,君子是经过儒家文化的教育熏陶,并且在道德修养 上下过体认工夫的人,是一个既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又有着美好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他强调君子在文化与品质两个方面均衡发展,以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圆 二、君子人格的基本构成 孔子大力张扬的君子风范,极力推崇的君子人格,其内涵是什么昵? 孔子家语五仪解 中对此做了精微的阐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 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及者,此则君子也。”由此可见,君子 作为孔子的理想人格典范,其标准是极其严格的,其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换言之,即以道 为理想目标、以仁为内在精神、以义为基本原则、以礼为外在规范,从而形成了一种人格典 范的有机统一体。 ( 一) 君子求道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首先应当是“有道”者,唯有此,才能成为致力于“天下有道” 的仁人志士。丽要成为“有道”者,必须穷其一生,致以求道。孔子所说的“道”是一个含 义比较广泛的概念,在政治上,孔子的“道”指的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其运行体现出一 种社会正义,如“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道 之不行,己知之矣” 等等。与此同时,孔子还提出了社会“有道”与。无道”之间的根本区 别在于:“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在道德上,孔子 的“道”具有鲜明的伦理特征。这可以说几乎包括了孔子所推崇的一切美德,如所谓礼道、 仁道、孝道、善道、忠恕之道、中庸之道,都是以一种具体的德来体现道,如“笃信好学, o 张恒寿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孔丘【m 】济南:齐鲁书社,1 9 8 0 ,1 4 1 5 任继愈孔予与儒家【m 】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9 7 ,4 3 雪 论语雍也 回 论语宪问 o 论语微了: 国论语季氏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孔子君子理念探析 守死善道”。曾子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 气,斯远鄙位矣。” 这是从君子容貌气度,言谈举止,说明君子的形象和交往所遵循的准贝l j , 而这些恰恰是道的外在体现。从知识的角度看,孔子所说的“道”,还是一种具有规律性的、 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知识。“君子学以致道”固,“朝闻道,夕死可矣”回,孔子认为,君子 一生所思、所想、所学、所实践,都是紧紧围绕这种道进行的,换言之,这种经过高度概括, 已经上升到理性的知识,是君子做人、做事、做学问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君子追求的 理想目标。 ( 二) 君子崇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谓仁,指的是社会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 准则。“仁者相人偶”,相人偶就是人与人相处。仁的思想就是将个人看成是社会中的人,是 社会中的一员,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个人的一切言行都要顾及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 好这些关系的原则就是。仁者爱人”,。仁者兼爱”,其方式就是“忠恕”,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是包括君子在内的一切人的精神原动力, 其他道德人格的基础,“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作为人格典范的君子,更应 当对仁推崇倍至,以此作为自身道德的内在精神和人格基础。孔子的这种思想闪耀着原始人 道主义精神的光辉。君子的这种内在的人格精神外化为行为就是“克己”、“敬人”,即要严以 律己,尊敬别人。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 乎哉。” 君子要做到以各种规范准则严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体现仁的 精神。君子怀着一颗爱心,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适当的方法,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 将社会缔造成一个互敬互爱、充满温馨而又秩序井然的和谐世界,这正是孔子一生都向往的 理想社会。孔子把这一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在君子身上,希望他们以“仁”作为内在精神 动力,成为实现这一理想的载体。 ( 三) 君子重义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重义而轻利。孔子所说的“义”指的是一种道义。“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 就是说在利益面前,君子看重的不是个人之利的得失,而是是否符合道义。“君子 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在孔子看来,君子为人处世,安身立命,应当 l o 伯伯张仁渊也佾渊仁仁泰泰子里颜雍八颜里里 语语语语语语语语语语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d譬黟缸由d盘黟痧量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第二章孔子君子理念探析 以义为重,见利思义,见义忘利。所以“义”是君子判断得失的价值标准。在这种义利观下, 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 其道得之,不去也。”所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圆这就是君子对待富贵与贫贱的 态度。正是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义就成为君子为人处世的原则,成为一种基本的道德 准则。在君子的人格修养中,孔子十分强调重义,把义看作君子人格内在修养的本质。“君子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固重义的最高境界则是杀身以成仁,舍身而取 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即凡符合仁义要求的,于人、于社会都有利的,君子 则当仁不让,见义勇为,而绝不可犹疑、退缩和同避。为了仁,为了义,为了社会利益,君 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自己的生命。如果做到这一点,则是达到了君子重义的最高境 界,这也正是君子进行人格修养的最高目标。 ( 四) 君子隆礼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周初形成和确立的那种道德观念和政治制度已经出现颓败之势, 出于改变现状、建立一种有序社会的需要,孔子转而对西周传统思想社会制度非常向往和憧 憬,他一生的政治追求和学术活动,根本倾向就是要挽网西局传统思想制度的崩溃之势。在 他看来,要挽狂澜于即倒,就要恢复周礼。所以他激烈抨击当时各种“非礼”的行为,极力 倡导“复礼”,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为了实现自己的终生理想,孔 子把希望寄托在君子身上,希望君子成为“隆礼”的典范,在君子的表率作用下,实现复礼 的目的。礼是君子行为的尺度,“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 绞。” 君子言行循礼是有其基本原则的,这个基本原则就是“和”,正如有子所说:“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 就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准则,但同时又受到礼的节制约束。可见孔子所提倡的和也不是 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礼的指导和制约下达到的一种和谐境界。孔子将礼作为君子理想人格 的外在行为规范,强调君子必须严格依礼而行,循礼而动,成为隆礼的典范,进而达到复礼 之目的,实现“天下有道”。 三、君子人格的特征 君子人格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人格”,我们在总结君子人格的特征时,应抽象、提炼出最 能反映其社会关系实质的规定内容,同时又必须注重其发展与变化,因此君子人格既有其主 特特征,也有其社会特征,是由内而外的道德修养与道德行为的和谐统一,是对自己与天命 西论语里仁 盘论语述而 雪论语卫灵公 亩论语卫灵公 田论语八佾 o 圆论语雍也 圆论语泰伯 固 o 论语阳货 o 1 2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孔子君子理念探析 作射箭:“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鹊( 靶心) ,反求诸其身。”回射箭没有射中目标,应该回头 检查主观方面的原因。这话显然包涵下一层意思:找出主观原因,克服缺点,又是为了射中 目标。这便是由外向内,又由内向外。向内是为了更好地向外。因此,具有内向型品格的孔 子哲学和君子人格,又是富于外向追求的。在孔子那里,对外部世界的追求表现为经世致用、 治国安民。他赋予君子的也正是这种品行。 ( 三) 言与行的统一 关于君子的“言”和“行”,孔子说了许多话:“( 君子) 言之必可行也。”圆“君子欲呐于 言而敏于行。” “( 君子) 敏于事而慎其言”“( 君子)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囝“君子耻 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的“言”,从一般意义来讲,是指用语言表达的判断、思想:具体来 说,这里主要指道德和政治人生方面的言论。“行”,也主要指道德活动与政治社会活动。所 谓“言之必可行”有两层意思,一是言对行有指导作用,二是言必切实可行。正确的言论会 带来好的行为后果,错误的言论会带来坏的行为后果。因此,君子“呐于言”、“慎其言”。言 而无行,或者言过其行,自吹自擂,君子引以为耻。君子人格的实现,他的一切内向和外向 的追求,不是夸夸其谈,靠说空话,而是要身体力行,切实去做。因此,君子要“敏于行”、 “敏于事”。 以上这些,都表现了孔子要求君子具有的求实精神和恭谨作风。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和多变性,人的判断和行为难免发生偏差,因此不能僵固不化。而“毋固”,也正是孔子要求 的品行之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孔子嘲笑那种不管对不对,只要说了就信守无移、干起来 死不回头的做法,认为这些人不过是“轻硅然小人”,同君子重行、务实、谦谨之风毫无共同 之处。孔子还反对在行为过程中目空一切地蛮干,要求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 之言。”接着又说:“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押大人,侮圣人之言。”o 在此,“畏”与“押”、 “侮”对举,可见其具体涵义有不押( 不轻视) 、不侮( 不侮慢) 的意思。在孔子看来,对天 命、对大人、对圣人的话,应取审慎态度,轻视和侮慢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 四) 文与质的统一 孔子认为,以仁为怀的君子应当具有同其内在品质相适应的礼仪教养和举止风度,做到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就是说,君子人格的素质包括“文” 和“质”两个要素。一个人如果文而无质或文胜于质,那就会流于虚浮而徒有其表;如果质 1 3 庸路仁而政问氏也 中子里学为宪季雍 记语语语语语语语礼论论论论论论论 1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孔子君子理念探析 定程度上约束自己。通过。复礼一的行动来体现“仁”只有这样,“仁”才会在他的身上得 到发展,进而成为他的自觉的道德意识。也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被大家认同为是一个具有 仁德的人,是一个君子。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主体修养理想人格不 是生来就能具备的,是要靠不断地修习才能实现的,而克己复礼则是达到君子境界的必由之 路。 ( 四) 内省自身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圆“思”作为一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既是达 到君子入格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道德人格修养的中心环节。理想人格不是生来就能具备 的,是要靠不断地修习才能实现的,而修身则是达到君子境界的必由之路。 君子区别于他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思考,特别是对自己一举一动的反思,从思想到行 为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自己的言行与仪表的完美。“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说:“躬行厚而薄责于人。” 又 说:“内省不疚。” 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 。“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君子, 是不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惭愧自己没有能力,因此要“内自省”。道德责任是需要自觉自 愿来承担的,能严于责己而“薄责于人”的人,自然不会遭人怨恨了。只有不断地、经常地 作自我反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更快地达到君子的境界。 ( 五) 笃信好学 要实现君子人格,就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学习,这是必不可少的。孔子一生 积极倡导人生析学的实现之道。没有学习,则不可能懂得为人的道理。人是学而知之的,而 不是生而知之的。孔子自己的修养历程,也就是从。志于学”开始的。按孔子的本意,是主 张从一般知识学起,打好基础,然后逐步提高。他说:”f 学而上达。”o 但孔子所谓学习的内 容是广义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既包括一般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又包括良好的思想品 德、美好的言行等无形的东西的培养。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朝闻道,夕死可 也” 。学习与体验高明的修养之理是成为君子的必经之途,没有这一阶段就不能真正体会到 道德修养的内涵。学的最高境界不是知“道”,而是行“道”,道德学问不仅仅是外在的知识, 还必须要同自身的为人处世结合起来,要做到言行一致,所以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1 6 公溅仁灵渊而而问也而仁颜里卫颜学学宪雍学里 语语语语语语语语语语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尊论语学而 论语公冶长 9 论语为政 囝论语里仁) o 论语子路 o 论语公冶长 固论语为政 1 7 西南大学硕+ 学何论文第三章孔子君子理念价值分析 第三章孔子君子理念价值分析 传统思想之所以仍能在今天发挥价值,在于它对我们当前仍然有用,在分析这种价值的 时候我们必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这样的价值不仅来自于我们当前社会对传统思想有需求, 更在于其自身所具备的适应能力和能与当前社会达成一致的共哥性,二是我们不仅应分析其 积极价值,还应看到其消极价值,前者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引,后者则为我们提供借鉴。分析 孔子君子理念具有什么样的价值,更多地是以当前为背景,而不是一种历史的还原,不可避 免地带上当代的色彩,而这也正是其对我们有用的前提。 一、孔子君子理念的积极价值 ( 一) 孔子君子理念是对主体价值与道德自我的肯定 道德主体性的培养也是个人的心理成长的过程,道德主体性的自觉需要个人的心理体验, 这种心理体验就源于人的道德本能。孔子从道德主体出发,根据心理发展的进程,逐步推演 出完整的道德体系,把心理成长的过程和道德的完善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孔子主张,德性发 乎人的内心,是基于人的本性,表现出重视道德主体的思想倾向。孔子说:“仁远乎哉? 我欲 仁,斯仁至矣。”又说:“求仁而得仁”回。“仁心”源于主体,个体可返身自求而获得德性。 孔子重仁又重礼,但他强调礼并不仅是外在的物质形式,“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 ”礼之要义甚至也不在外在的规范层面,如果缺少了主体“仁心”,“人而不仁”, 即使勉强维持“礼”、“乐”的外在形式,也丧失了它的实质意义。“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 不仁,如乐何? ” 礼之本实根基于内在的道德主体精神,在于仁爱和忠恕之心,在于道德主 体性意识的自觉与确立。坚信人的道德的根源取决于内在的道德主体精神,为道德主体性功 能的发挥奠定了理论基础。道德主体性的确立,意味着对道德主体设立了很高的要求,一个 高高矗立的道德自我,成为德性基础和最终评判标准。 君子是可以通过修行达到的理想人格目标,蕴涵着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独特人生的自我 期待,而所有为此所做的修行都构成了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主观性、自主性和创造 性被充分地发挥了出来。道德自我是个体的道德实体,它是道德参与、调节、控制下的自我, 是建构在自我中的一个道德宇宙,从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算中心建设质量管控实施方案
- 排水管网破损点精准定位修复实施计划
- 工地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 校园用火用电安全教育
- 土建工程墙体砌筑技术方案
- 土建工程施工机械维修方案
- 校园下楼安全教育内容
- 生活垃圾焚烧厂安全管理实施方案
- 建筑节能改造与升级方案
- 政治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 矿山爆破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全新劳动合同范本
- 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新闻考点+答题方法知识点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病房环境清洁与消毒PDCA课件
- 【《A公司电线电缆产品营销策略浅析》5800字(论文)】
- 公司注册登记培训课件
- 2025 年小升初上海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企业反恐怖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26个字母卡片大小写A4打印-版
- 博物馆反恐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儿科高危药品与急救药品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