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夜间机车驾驶环境中液晶显示器视觉工效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r act t 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s t a n d a r d iz a t i o n o f lo c o m o t iv e c a b a n d o n e - d r iv e r h a s le d t o t h e p a r a m e t e r s in t e g r a t io n a n d d is p la y i n g in t e ll ig e n ti z a t io n in l iq u id c r y s t a l d is p la y s ( l c d ) in c h in e s e r a ilw a y s y s t e m . wh ile t h e t r a in r u n n in g , t h e p o o r l ig h t in g - d e s ig n a n d la y o u t o f t h e c a b w o u ld c e r t a in 扮 r e s u lt in t h e r is e o f g la r e w h ic h c o n s e q u e n t ly m a y b e le a d t o v is u a l f a t ig u e o f d r iv e r s . t h e b a d im p a c t 川g la r e a n d v is u a l f a t ig u e o n r e a d a b i lit y a t l c d w ill d ir e c t ly a f f e c t 小 e e f fi c i e n c y o f t h e m a n - m a c h in e in t e r a c t io n a n d e v e n小 e s a f e t y o f a r o a r i n g t r a in t h is p a p e r s t u d ie s a n d e v a lu a t e s t h e lig h t in g - d e s ig n o f c a b s a n d v is u a l e r g o n o m ic s o f l c d a f te r s ta n d a r d iz a t io n o f lo c o m o t iv e c a b s . a n d t h e m e th o d p r o p o s e d in t h e p a p e r c o u ld m e a s u r e a n d a n a ly z e g la r e a n d v is u a l 侧ig u e 俪即e f f e c t iv e ly . a c c o r d in g ly , t h e s t u d y c a n b e n e f it o th e r r e s e a r c h o n v d t w o r k . t h e m a in p r o d u c t io n s o f t h e p a p e r in c lu d e t h e f o ll ow s : 1 ) i t is c a r r ie d o n th a t th e r e s e a r c h w o r k o n t h e m e c h a n is m , 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 e v a lu a ti o n o f g la r e o f t h e l c d in s ta l e d in th e c u r r e n t c a b o n t h e r a ils即 r e f e r r in g t o th e u n if ie d g la r e r a t in g ( u g r ) a n d g g r ( g r e a t s o u r c e g la r e r a t in g ) w h i c h is p r o p o s e d b y c i e (t h e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c o m m is s io n o n i l lu m in a t io n ) , a g la r e r a ti n g s y s t e m is e s t a b lis h e d o n lo c o m o t iv e c a b s o n th e r a ils a t n ig h t a n d a c c o r d in g 尔 a n e x p e r im e n t a n d m e a s u r e m e n t a r e m a d e in a c a b o n a s p o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 i n c o n c lu s io n , it is o b t a in e d t h a t th e m e c h a n is m a n d t h e in d ic e s o f d is c o m f o rt g la r e o , t h e l c d in s ta ll e d in t h e c u r r e n t c a b o n t h e r a ils u n d e r th e r u n n in g c o n d it io n o f lo c o m o t iv e s d u r in g n ig h t - t i m e . a n d a ls o , f o u r r e a s o n a b le a m e lio r a t io n m e a s u r e s a r e d e v e lo p e d in t h is p a p e r . 2 ) a n i n v e s t ig a t io n i s c a r r ie d o n in t h e r e s e a r c h w o r k o n v is u a l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c s , g la r e , v is u a l e r g o n o m ic s a n d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v is u a l f a t ig u e . b y r e f e r r in g t o t h e t h e o ry o f e r g o n o m i c s a n d d ig it a l i m a g e p r o c e s s in g a n d c o m b in i n g o t h e r m e t h o d f o r e v a lu a t in g v is u a l f a t ig u e , a f e a s ib le m e t h o d o f v is u a l f a t ig u e d e t e c t e d a n d a n a ly z e d b a s e d o n e y e m a r k is p r o p o s e d . a n d f u r t h e r m o r e , a n e x p e r im e n t h a s b e e n m a d e t o s t u d y t h e v is u a l f a t ig u e d u r in g l c d t a s k s in l o c o m o t iv e c a b s d u r in g n ig h t - t im e t o t e s t 时 t h e m e t h o d . a c c o r d in g 扮 , t h e c u rv e s c o m e in t o b e i n g b e t w e e n g la r e , d u r a t io n o f t a s k s a n d v is u a l f a t ig u e , w h ic h w o u ld c o n t r i b u t e t o t h e f u rt h e r s t u d y o n v is u a l e r g o n o m ic s a n d s t a n d a r d iz a t io n o f l ig h t in g d e s ig n o f lo c o m o t iv e c 日 be . k e y w o r d s : lo c o m o t iv e d r iv in g e n v ir o n m e n t ; l iq u id c ry s t a l d is p la y s ( l c d ) ; v is u a l e r g o n o m ic s ; g la r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 v is u a l f a t ig u e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概述 1 . 1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提速,夕发朝至客运列车的大量开行, 乘务员对超速防护显示器监视负荷的加重,铁路路况复杂以及机务改 革向单人操纵方向发展,对机车司机室的控制器、显示器、指示器以 及前照灯等光环境照明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 前我国机车司机室显示设备出现参数集中化、显示智能化的趋 势, 机车驾驶时,由 于不合理的照明设计和司机室布局导致的司机室 内眩光的出 现以 及由此可能带来乘务员出现视疲劳现象,这直接对司 机室液晶显示器 ( l c d)的认读产生危害,并直接影响到人机交互的 有效性和列车的行车安全。 车载超速防护显示屏和状态显示屏是机车司机室这一典型的人- 机一 环境系统中的人机交互的主要媒介之一。 作为液晶显示器的一种应 用,其具有显示容量大、形式灵活、信息编码资源丰富、 可调节等众 多优点。 但是目 前,司机室内 环境照明的不合理导致眩光的 存在,液 晶显示器本身在屏面亮度和对比度调节性上的局限性, 严重影响了乘 务员对液晶显示器的认读, 其极易造成乘务员视疲劳, 工作效率下降, 进而影响行车安全。研究和解决机车司机室内的 l c d上眩光的产生 机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乘务员的 v d t作业造成的视疲劳现象进行分 析和解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同时,本论文对液晶显示器的视觉 工效的研究, 对于其他v d t 作业的研究也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1 .2研究现状 显示器是视觉作业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显示装置,常见的显示器有 阴 极 射 线 管( c a t h o d e r a y t u b e s 简 称c r t ) 、 液晶 显 示 器( l i q u id c ry s t a l d i s p l a y 简 称l c d ) 和 等离 子 体 光 显 示 器 ( 简称p l a s m a d i s p l a y p a n e l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概述 简称 p d p ) 。不同 类型的显示器其物理光学性能各异, 对视觉系统产 生的影响也不同。随着显示器使用量的逐渐增加,人们对显示器的视 觉特性研究越来越多。 由 于c r t是技术最为成熟、 最早使用的显示器, 所以国内外专家对以 c r 7 , 为显示装置的视觉作业的研究也比较深入 和成熟,相比之下,l c d和 p d p投入使用的时间比较短,对其视觉 作业的研究还比较少。 1 9 7 9 年, 美国r e i t m a i e r 等人利用l a n d o l t 环进行视觉作业研究并 揭示了 顶棚反 射与视觉功效之间的 关系 e l l . c a s n e r , s .m . 等人对影响 c r t 视 觉作业的因 素 进 行了 分析2 1 , o s t e r h a u s , w .k . e .等人 对大面积的 眩 光 源 对 计算 机 视 觉 作 业的 影响 进 行了 实 验 3 。 英国u e t a k e .a .等 人 对 不同 环境照度下显示器对视疲劳的影响 进行了 研究4 。日 本m u r a t a k 和a r a k i s 等人研究了v d t 作业对人的神经和视疲劳产生的作用和危 害p i . a t s u s h i u e t a k e 和a t s u o m u r a t a等人采用日 本n a c公 司的眼动仪 ( 基于 e mr 7改进) ,通过同步测量人眼瞳孔直径尺 寸变化,眼动以及人眼近点调节速度和幅度三个指标,并结合主 观评价,综合分析了v d t作业 ( c r t , 显示器)的视疲劳现象6 日 本和韩国的学者对 l c d设计和使用中涉及的人的因素问题也作了 不少研究, 但大多是采用反射式l c d , 而我国机车采用的是有源矩阵 l c d , 它与反射式l c d在光学性能上有一定差异 1 8 0年代以 来, 我国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对 c r t的视觉工效展开了 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朱祖祥等采用作业和眼肌调节时间变化率作指标, 研究了计算机 终端c r t显示的亮度对比度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分析了 视觉显示终端 屏面亮度水平和对比 度对视疲劳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屏面背景亮度 为2 0 c d / m 2 左右时, 对比 度在8 : 1 - 1 2 : 1 范围内 具有最佳的视觉功能; v d t的字符与屏面亮度对比对操作人员的视疲劳有明显影响。 屏面亮 度2 0 - 4 0 c d / m z 时, 9 : 1 - 1 1 : 1 范围的 对比 度所引 起的 视疲劳程度最轻。 超过这一对比度范围,都容易引起视疲劳,对比度愈趋高、低两端,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概述 引起的视疲劳愈深18 1 19 1 . 梁宝勇、许连根采用眼的调节幅合时间,亮度辨别力和视疲劳的 主观评价作指标,比较了八种照明条件下勾销工作所造成的视疲劳, 得出了较一致的结果。实验者就视疲劳的测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 0 1 1 9 % 年,许昆明,毛福英等采用生化法,通过测定 v d t作业者 的血清、红细胞,眼晶状体浑浊体和角膜荧光染色阳性的检测,分析 v d t 作业者的 视疲劳现象以 及v d t 作业的 职业危害性 1 1 1 1 9 9 7 年, 杭州大学心理系王满红等人采用搜索速度, 眼肌调节幅 合时间变化率、主观评价法三项指标对 v d t作业的显示极性与环境 照明的视觉工效进行了研究,得出了 v d t显示极性、照明强度与视 疲劳的相对关系 四。 顾益敏、俞丽华等采用数字校对、光栅圈、兰道环等视觉作 业的速度及正确率,并通过对被试的主观感受调查,研究了荧光 灯闪烁与视疲劳的关系,得出降低荧光灯闪烁可减轻视疲劳程度 1 3 1 1 4 1 顾力刚等人研究 v d t作业的视负荷对眼球固视运动系统的 影响,及其与视疲劳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固视状态下的眼球运动 来评价视疲劳,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v d t劳动对作业者视 觉生理系统机能的影响和引起视疲劳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管理 对策 1 5 1 - 1 8 1 l c d显示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视觉显示器,显示特性与 c r t 有所不同。 而且不同物理结构和型号的l c d显示器的显示特性和 视觉特性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显示性能或同一显示指标的显示 器在不同的照明水平和照明方式下,亦可呈现不同的显示效果, 尤其是在机车工作环境中使用, 必须对l c d显示器的视觉作业进 行研究,才能对其所需要的照明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效学要求 和可操作的现场测试指标与评价标准。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第一章 概a 1 .3 研究 任 务 和 论 文主 要内 容 l c d器下的视觉t效与环境照明、 显示器本身m 度、 对比 度都有关。机车司机室照度受时间、天气、 行车路线等因素的影响, 是一 个始终不断变化且难n 控制的环境变量。在不同的路冼、天气和 时间情况下照明条件变 化很大, 造成显示器的 视觉1效差异很大,目 前,国内机车司机皇内 照明设计主观性很大, 没有一定的规范, 不合 理的照明设计和司 机室 布局必然导致司 机室内l c d眩光的出现以及 不i it 避免造成乘务员出 现视疲劳 现象。对执车司 机室内l c d眩光和 视觉工效的研究不仅是母 机室内 整体照明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它涉 及安全问 题a 这也是我国 新的司 机室规范化要求的发展需要。当前, 国内 在视觉眩光方面傲的 工作不多,尤其是针 对机车司 机室内的眩光 与视觉工效方面的 研究,尚未见有 .公开的文献报道。为此, 本文将在 前人对眩光和视觉工效的研究基础上对吕 前机车上己 经安装的 i c i 显示器的眩光及其对视觉工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考虑到具休的实验环 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本文选定在夜闻 机车驾 驶环境中, 对 l c d显 示器视觉工效进行相应的 研究。 本文的研究工作可分为二大部分: 1 . 针对机车司 机室内l c d上的眩光, 特别 是在机车正常夜间 运 行下司 机室内l c d上的 眩光的产生的原因及其对l c d认读的影碗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国内 机车司机案内引用了c im统一眩光评价系统 和g g r 方法,对我国 机车司机室内的lcd 光进行了 分析和评价. 并根据上迷系统和方法, 通过在夜闷行车环境下对司机室内 l i m 上 眩光的 一系列测试实验, 分析 l c d上眩光的产生机理及其等级,并 与 操作者的主观测 评作比照 验证。 本论文还针对眩光对机车司 机的视 觉工效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提出机车夜p 7 运行时室内 光a及光照度 布置的参考方案。 z .在土述研究基础上,利用人体眼注视测量系统, 将人机1程 学的视觉研究理论方法和成果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理论和技术有机结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概速 合, 对机车车载液晶 显示器在夜间不同 环境照明和视觉作业内 容下的 乘务员视疲劳现象进行探讨性研究。在对比分析目 前国内各种视疲劳 的分析和测定方法基础上,建立一种可行的视疲劳分析和测定方法并 进行实际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第二章眩光与视觉工效 本章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引入人眼的视觉机理及其特性的基本 概念,根据相关的眩光和视觉工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互关系,对 视觉工效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2 . 1视觉 视觉是人类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最重要的感觉通道。人们所掌 握的关于外部世界的 信息有8 0 % 以 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1 9 。 因此, 视 觉和视觉显示器是人机系统中用的最多、作用最大的人机界面。人在 人机系统中的效率和工作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显示器与人 的视觉功能的匹配程度。本节主要从视觉作业相关的角度对人的视觉 基本特点及视觉功效作一探讨。 2 . 1 . 1视觉概述 一视觉系统 一个完整的视觉系统应包括眼睛、视觉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视区 三个部分。眼睛是视觉系统的外周部分,它是一个直径约为2 3 c n m的 球状体,故称眼球。 其横断面结构 如图2 - 1 1 9 所示 人眼是光的接收器,其结构与功能和照相机有些相似。它包括折 光部分和感光部分。折光部分包括眼球最前面的透明组织一角膜和白 色不透明的 巩膜。 角膜凭借其弯曲 的 形状实现眼球的折光功能。 巩膜 主要起巩固和保护眼球的作用。巩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中央有 一圆孔叫瞳孔。瞳孔的大小由 巩膜的扩瞳肌和缩瞳肌的拮抗活动来控 制。瞳孔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在强光下瞳孔缩小, 使 进入眼球的光量减少,以免视网膜遭强光刺激而受损伤。瞳孔后面是 晶状体。晶状体起着对远近不同 物体的聚焦调节作用。这种调节通过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改变晶状体的曲率半径来实现。 看远物时,晶状体成扁平状,曲 率半 径增大,折光能力减少,反则反之。晶状体起着类似于透镜的作用, 保证来自 外界物像的光线在网膜上聚焦,使之形成清晰的倒像。 视网膜是眼睛的感光部分,内有两种感光细胞一视杆细胞 ( 杆体 细胞)和视锥细胞 ( 锥体细胞) 。视杆细胞对人的感受性较视锥细胞 约强五百倍,主要在暗视觉条件下起作用,但它不具备视锥细胞那样 的分辨物体细节和辨认颜色的能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接收到的 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向中枢和大脑。 视觉的产生是先由眼球的屈光系统是外界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 2 0 1 , 感光细胞受光刺激后, 产生电 荷信号, 使视神经产生兴奋, 并传 至视觉中枢,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视觉行为。光进入眼睛后产生 的视知觉,是看见明暗、物体形状、颜色、物体运动和立体知觉等知 觉的综合,是大脑和眼睛密切合作而形成的。 二.空间辨别 1 .视敏度 视敏度又称视锐度或称视力, 是视觉辨认外界物体细节特征的能 力,通常用被辨别物体最小间距所对应的视角倒数表示。人眼能分辨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的最小视角愈小,视敏度愈高。一般用视力表上兰道环 “ c ”或字母 e ”的开口方向测定视敏度。人的视敏度易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 影响。 客观因素包括照明和视标运动速度等, 照度越高、 刺激物越大、 刺激物与背景的亮度对比越大,视敏度越大;主体因素主要指视觉感 官的结构和机能特点, 如果人有视疲劳感, 眼睛水晶体调节能力降低, 视敏度也往往降低。 2 .觉察 觉察只要感知对象的存在与否,而无须分辨对象的细节,能否察 觉目 标虽然受目 标大小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目 标的亮度。当眼 睛疲劳时,视觉感受能力降低,觉察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三.时间辨别 视觉器官对间歇光刺激的时间辨别主要表现为对不同频率的闪 光刺激的分辨能力。当光刺激的闪动频率低时,观察者看到一系列的 闪光,频率逐渐增加时,变为粗闪、细闪,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 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种固定和连续的光。这样一种频率 就叫闪 光融 合 频率或闪 光临 界 频 率( c r i t i c a l f l i c k e r f r e q u e n c y . c f f ) . 它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的指标. 不同的人的c f f的差异很大, 但一般达到3 0 - 5 0 次秒就不再有闪 烁感觉。 c f f 不仅与刺激光的亮度、面积和光色有关, 还与视看者的 年龄、是否疲劳有关,视疲劳会降低闪光融合频率。 2 . 1 .2视觉功效 l .基本概念 视觉功效 ( v i s u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是指根据视觉作业的速度和精确 度 评价的 视觉能 力 2 1 , 包括视 觉对比 辨认和区 别 视觉作业 对 象细 部的 能力。视觉功效对不同的人来说,其意义也不同,但它总要通过客观 测量手段来研究从事一定视觉作业人们的能力, 这里使用的是“ 能力”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而非其他界定更为严格的词是因为视觉功效研究覆盖面广,从速度、 精确度、付出的努力到疲劳。速度与精确度与作业绩效有关,而疲劳 和付出的努力与人们为维持与达到一定的效能、从而使作业能持续进 行下去所消耗的联系在一起。因而,视疲劳的增加与否,往往能在被 试的视觉功效上反应出来。 2 .视觉功效的研究方法 视觉作业可分为实际作业和典型作业。前者是现实生活中存在 的, 如纺织、精密零件加工等,完成者就是实际的操作者; 后者是为 了研究的方便而简化了的作业,如限定条件下的阅读文章、搜寻字符 等,完成者是按一定条件下挑选出的被试。这两类作业各有利弊,互 为补充。 如果典型作业脱离了实际作业,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实际 作业不借助典型作业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就将极大地限制研究成果的 推广。所以,通常要通过一种分析方法,使典型作业以量化的关系与 实际作业联系起来,使得出的视觉环境与视觉的关系更具有实用性和 普遍意义【2 2 目 前,国际上公认的分析方法是 l a n d o l t 环的辨认。这一构想是 b e u t e ll a .w.在1 9 3 4 年提出 来的 123 1 . l a n d o l t 环是一个有缺口的圆 环, 其缺口的大小d 与环宽d 相等, 并且等于圆环外径d的五分之一, 如 图2 - 2 所示。 图2 - 2 l a n d o l t 环与视觉敏锐度的关系 l a n d o l t 环共有上、 下、左、右、左上、左下、 右上、 右下八种缺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口 方向,缺口的大小对人眼形成的视角记作a a 一 手 (。) 一 , 44 0 4 / 1( ) 式中,l 为眼睛到目 标的距离,d 为目 标细节尺寸。 ( 2 - 1 ) 1 由于视觉敏锐度等于刚能分辨的视角的倒数,即 所以,l a n d o l t 环的辨认与视觉敏锐度 v直接相关。 v, = 一 a 临 v _ - 二 一 ( 2 - 2 ) 有关视觉闽限的测量工作都是用l a n d o l t 环进行的。 f o u r t i n , b a l d e r 和f o r t u i n 2 0 】及张华忠、 荆其诚u 1 、 朱祖祥、 葛列众$ 26 1 等人己 先后采 用 l a n d o l t 环对不同照明条件下视觉阐限及视觉功效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 辨认l a n d o l t 环这一视觉作业的功效主要与l a n d o l t 环与对比 度c . l a n d o l t 环缺口尺寸d 及环境照度e有关。 l a n d o l t 的第一次大 规模实验是由we s t o n 等人于1 9 5 3 年完成的, 实验的部分结果见图2 - 3 . 图中横轴为照度值, 单位玩, 纵轴表示视觉功效, 每条曲线表示在不 同对比度 c和细节尺寸d 下的功效值。 ( 川 落 二 , c ) 弘盯”弘玲拍,728弘” 抢曰0的u品臼品u几uu000 i o n 1 0 0 0 1 0 . 0 0 0 图2 - 3视觉功效同目 标对比 度c 细节尺寸d 及环境照度e 之间的关系 从we s t o n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 1 )随着照度的不断增加,视觉功效的提高将趋于饱和,即提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高的幅度越来越小直至不再随照度的 增加而增加。 ( 2 )上述饱和点与作业的对比度c和细节尺寸d 密切相关。c , d 的值越小,与饱和点对应的照度值就越大。 ( 3 )改变作业本身的性质 ( 如c , d 值)比改变照度水平更能有 效地提高视觉功效。 ( 4 )仅仅提高照度水平,不会使低对比度、小细节尺寸作业的 视觉功效达到高对比度、大细节尺寸的作业水平。 由于只改变 l a n d o l t 环的缺口尺寸和对比度就能达到改变作业难 度的目的,因此利用 l a n d o l t 环作为视觉功效研究的分析工具是非常 成功的,它能够迅速地测定出 某一视觉环境变量 ( 如照度、亮度、对 比 度等)与作业功效之间的关系。并可进一步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 业( 只要作业可归结为细节尺寸和对比度这两个因素) 产生直接联系, 用它测得的结果适用于实际视觉作业,至少也能为实际作业提供一个 基本依据。 所以l a n d o l t 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视觉环境的 研究中, 本 文将l a n d o l t 环判读法应用于l c d显示器视觉功效和作业效能的研究 中。 2 . 2眩光 自 从有电光源的那一刻起,人们就认识到了眩光。眩光与光的关 系就如噪声与声。 若视场中有极高的亮度或亮度对比时,即 造成视觉 功效降低和人眼睛的不舒适甚至疼痛感,这种现象统称为眩光。 从知 觉的角度来看, 眩光的问 题与一个刺激的 关联性有关, 不论它的 亮度 有多大,只要它妨碍了我们对于想看或需要看的对象的知觉时 ( 即为 视觉噪音) ,就成为了眩光。 2 . 2 . 1眩光概述 国际照明学会 ( c i e )从视觉状态出发,将眩光又分别定义为不 舒适眩光 ( d i s c o m f o rt g l a r e ) 和失能眩光 ( d i s a b i l i t y g l a r e ) 。 不舒适眩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光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人们的不舒适感觉, 但不一定降低目 标 的能见度。失能眩光则降低看目 标的能见度。在室内照明中,不舒适 眩光比失能眩光更难解决。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由灯具引起的不舒适 眩光, 失能眩光也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也有人将前者称为心理眩光, 后者称为生理眩光。因此,在眩光的研究中也有二种评价指标和评价 系统,在其应用中也有差异。 1 .不舒适眩光 不舒适眩光又称心理眩光,其效应主要是视觉上的不适。研究表 明, 所示 影响 不 舒 适 眩 光效 应的 基 本因 素主 要 有 下列 四 个, 见图 ( 2 - 4 ) (2 7 ) ( 1 ) 眩 光 源 所 处 的 背 景 亮 度 l i , 当 周 围 环 境 较 暗 时 , 眼 睛 的 适 应 亮 度也随着降低,这时即使有亮度较低的光,人眼也会感到有明显的眩 光; ( 2 ) 眩 光 源的 亮度l , , 它 们的 表 面 亮 度愈 高, 眩 光愈 显 著; ( 3 ) 眩光源的 表现立体角。 ,即光源面积越大, 眩光越显著; 光源 与眼睛的距离,显然两者越接近,眩光越明显; ( 4 ) 眩 光源离 开视 线的 仰角b , b 越接近9 0 0 , 射向 越接近视网 膜的 中心视场,刺激就越大。 图2 - 4影响 不舒适眩光的因 素 除了上述四个因素外,不舒适眩光的影响也有随观察者年龄增大 而逐渐增大的趋势,即年龄大的观察者更易受眩光的干扰。另外, 不 同的观察者对眩光的敏感程度也有所不同。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常见的不舒适眩光的评价方法有美国的视觉舒适概率法 ( v c p 法) 、英国的眩光指数法 ( g i 法) 、德国及国际照明组织 ( c i e )推荐 的亮度曲线法 ( l c法) 。我国也推荐采用l c法。 2 .失能眩光 失能眩光是生理上的实际感受,它与不舒适眩光的主要差别在于 它能使观察者视野中观察对象的能见度下降,引起视觉作业绩效的降 低。很多情况下,失能眩光也会伴有不舒适感出现。 本2 0 世 纪 初, n u t ti n g 研 究了 亮 度 和 对比 度 对 视觉的 影响 2 s 。 在 2 0 世纪由h o ll a d a y 和l u c k i e s h 提出 了 等 效光幕亮度的 理论 【2 9 13 0 1奠 定了失能眩光的理论基础。 他们认为失能眩光存在的程度与眩光源的 仰角0 和光源在视网膜上产生的照度e有关。 s ti l e s 发展了上述理论 3 2 1 ,并提出了由眩光源产生的等效光幕亮度 ( e q u i v a l e n t v e i l i n g l u m i n a n c e )的定量计算公式 l v = k e l o ( 2 - 3 ) 式中k , n 为常数. 这一基本理论认为,由 于眩光的存在会引起临界对比 度的增加, 而这一增量等效于某一个光幕亮度的 作用结果。 h o l l a d a y 认识是均匀 地覆盖在背景和目 标上的光幕亮度减少了目 标的等效对比度,这个等 效对比 度的减少量就等于视场内眩光源所引起的对比度损失。因为这 个光幕亮度是根据等效视觉效果建立起来的,所以称等效光幕亮度。 2 .2 .2眩光分类 通过对照明质量的研究,我们知道影响照明 质量的因素很多,其 中最主要的还是眩光。眩光按其形成的方式可分为下列四种: 1 . 直接眩光。 在视线上或视线附近有高亮度的光源, 如灯、 窗等 等,形成难以忍受的强烈光线,即直接眩光。一般所说的眩光即这种 眩光。 2 .反射眩光。这种眩光是由光泽面反射出高亮度光源形成的。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但由于反射面的光泽度不同,反射出光源的亮度大小不同,并区分下 面两种不同情况: ( 1 )光泽的表面能够把高亮度光源的象清楚的反映出来,这种 反射眩光的的机理和效应与上述的直接眩光相似,因此很少专门论 述。 ( 2 )光泽的表面反射出光源的亮度较低,且不能清楚的看出光 源的像,然而却使被观察目 标的对比度降低,减少了能见度。这种现 象称为反射眩光不太确切,因此把它称为光幕反射或光炜反射或模糊 反射。光幕反射在很多情况下都存在,且不易被发现。近年来,随着 对照明质量研究的深入,光幕反射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3 .由极高的亮度对比形成的眩光。尽管观察目 标与其背景之间 的对比 度越大能见度越大,但是对比度过大,形成了亮度的极强对比 也会产生眩光,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例如,在离窗稍 远一点的地方迎着窗面看书,书本上的照度足够读书的条件,由于窗 口露出的天空亮度远远大于书本上的亮度,这时读者就会感到眩光或 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如果将露出天空那部分背景遮挡起来,虽然书本 上的亮度没有变化,这时读者也会感到字迹清楚,视觉舒适。这就是 因为窗口的亮度与书本之间形成了极强的对比而产生了眩光,遮挡后 眩光消除,视觉就舒适了。 4 .由于视觉不适应而产生眩光.当人们从暗处急速到明亮处, 虽然这种亮度不致于形成眩光,但是由于以适应暗处的眼睛不能马上 适应这种亮度的环境,因而产生眩光。 2 . 2 3 c i e 眩光研究进展 1 9 2 6 年, l .l .h o ll a d a y 第一次系 统 地对视觉中 眩 光现 象进 行研究 3 0 ) 3 1 1 , 并作了 详细的阐述。 由 于眩光存在的 普遍性和危害性, 许多生 理和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对 视觉机制本身并未达到完全认知的境界,大部分工作是局限于实验阶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段,希望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一个普遍适用 的规律。 国际照明委员会 ( c i e )一直致力于照明领域的研究,在各国照 明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下,c i e采用建立专门 技术委员会的研究工作 方式,就眩光的某一专题逐个展开研究,并相继出版了一系列与眩光 有关的技术报告,推荐各国参考使用。 1 9 7 6 年c i e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眩光的技术报告 ( c i e 3 1 - 1 9 7 6 ) 一 道路照明中的眩光和均匀度; 1 9 8 3 年,c i e出版了技术报告 ( c i e 5 5 - 1 9 8 3 )一 室内工作环境中 的不舒适眩光; 2 0 0 2 年, c i e出版了关于失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的综合技术报告 ( c i e 1 4 6 / 1 4 7 - 2 0 0 2 ) 。该技术报告中记载了c i e t c 1 - 5 0 技术委员会 关于失能眩光的最新综合研究成果 “ 失能眩光方程” 。对于不舒适眩 光, 该技术报告中 推出 “ 统一眩光等级” ( u g r ) , 该系统是c i e t c 3 - 1 3 技术委员会于1 9 8 7 年由k s o r e n s e n 提出 p 4 . 1 9 9 1 年c i e 成立了 t c3 -0 1 “ 小光源和大光源的眩光” 技术委员会并提出用它来建立一套 完整的眩光评价系统3 5 4 1 。 该技术委员会完善了u g r系统,并且补 充提出了 用于大光 源眩光评价的g g r ( g r e a t s o u r c e g l a r e r a t i n g )公 式。 c i e 1 4 6 / 1 4 7 - 2 0 0 2 眩光综合技术报告全部出 版了以上的 研究成果, 将在今后对世界各地的眩光和照明评价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起到指导 和规范作用。 2 .3视疲劳 2 .3 . 1疲劳与视疲劳 t .疲劳 高强度或长时间持续操作活动, 容易引起人的疲劳和工作能力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降 ( 效率下降、 错误增多) 。 疲劳是人体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自 然 性的防护反应。疲劳出现等于向作业者发出工作负荷过度的报誓信 号。它要求作业者减轻活动强度或停止活动,否则,将由于过度疲劳 而造成人体损伤。b . i i . 津琴科等人认为2 7 , 很难给疲劳下一个严密 的、具有特定涵义的定义,但是可以通过疲乏感、生理机能的改变或 工作能力特殊变化而给以鉴定。 2 .视疲劳 视疲劳是人们在进行相关的视觉作业时发生的。照明与眩光等视 觉环境因素、作业类型、作业者自 身等都是产生视疲劳的因素。照明 条件不差的情况下,作业者长时间反复辨认对象物,使明视觉持续下 降, 就会引起视疲劳, 严重时会导致作业者的全身性疲劳。视疲劳的 自 觉症 状有: ( 1 ) 眼 球 千 涩; ( 2 ) 怕 光; ( 3 ) 眼 痛; ()视 力 模糊; ( 5 ) 眼 充 血; ( 6 ) 出 眼 屎; 口 ) 流泪等。 视 疲劳 还会引 起 视力 下降、 眼 球发胀、 头 痛以 及其他疾病而影响健康, 并会引 起工作失误和造成工伤3 7 1 。 在医学临床诊断上,凡符合下列任一项者即诊断为视疲劳:( 1 ) 近距离工作不能视力不能持久,易疲劳,可伴有头痛,头晕,思睡, 怕光, 流泪,眼酸胀及不愿睁眼等不适。( 2 ) 眼及眶周疼痛, 近距离 用眼加重03 8 1 。 视疲劳的产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其积累过程也可用 “ 容器” 模型 来说明,如图2 一所示。 “ 容器” 模型把作业者的疲劳看成是容器内的液体,液面越高, 表示视疲劳越厉害。随时间的推移,疲劳源不断加大疲劳程度,犹如 向容器内不断倾倒液体一样。液体的增多导致液面水平的升高,升高 到一定程度,必须打开容器的排放开关,让液体从开关处流出以使液 面下降。容器的排放功能如同人体在视疲劳后的休息一如果没有将排 放开关打开,液面将持续上升, 最终液体溢出 容器。容器大小 类似于 人体的活动极限 一 “ 溢出”意味着视疲劳程度超出人体极限,从而给 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生理心理作业 强度、作业持 续时间 身体素质:力 量、耐力、健 康状况等 环境条件: 照 明等 作业节奏: 单 调重复、 枯燥 恢复 图2 - 5视疲劳积累的 “ 容器” 模型示意图 2 .3 .2视疲劳的测定方法 视疲劳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即视觉运动系统疲 劳的测定法和视觉感觉系统疲劳的 测定法12 7 1 ,具体如下: 1 .作业绩效测定 ( 视觉功效测定) 随着视疲劳程度的加深,作业者的工作能力明显下降。这样,作 业者的作业效能,包括完成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出现错误或发生事 故的概率等,都可以作为视疲劳评定的指标。 2 .能见度测定法 该方法是视觉运动系统疲劳和视觉感觉系统疲劳的综合测量方 法。由 于眼肌等运动系统疲劳和视神经等感觉系统疲劳, 使得眼睛识 别物体的能力减少,看物体不清楚,这些疲劳结果的综合反应就是物 体的能见度减少。 3 .闪光融合频率法 闪光融合频率法是疲劳测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视疲劳程度越 大,闪光融合频率就越小。 其原理是根据人的眼睛在正常情况下大约 可以分辨出3 0 - 5 5 h z 。 当视疲劳时能分辨的闪光次数将低于这个数值。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比 这种临界值再高的闪 光就会融合在一起, 看成一个连续的光点,而 看不出闪动。因此,可以用这种能分辨闪光次数的变化来度量视疲劳 的程度。这种方法应该以 测量视觉感觉系统疲劳为主。 4 .调节时间变动率法 让眼睛交替地对同 样的目 标观察距离,一会看近目 标,一会看远 目 标,利用仪器记录眼睛的调节速度,根据调节时间变化的速度反应 出视运动系统的疲劳程度。 s 视觉机能调节测定法 视觉机能调节测量仪除测量视疲劳,还能测量光的颜色与视疲劳 的关系。 6 .近点测定法 正常情况下,人眼的近点是一定的,约 5 - 1 0 c m,视疲劳时近点 距离就会变大, 所以,可以根据近点距离的变化大小来衡量视疲劳的 程度。这种方法应该以测量视觉运动系统的疲劳为主。 7 .明视持久度法 此方法的原理是眼睛注视着一个似乎是几个方块组成的图案,当 眼睛不疲劳时,就会看到这些方 ,块的位置为一个在上,两个在下,这 时称为明视时间,明视时间坚持的长短称为明视持久度。当眼睛疲劳 时,就会看到方快图案中一个在下方,两个在上方。 8 .眨眼次数法 不疲劳的眼睛通常是很少眨眼或不眨眼,如果眼睛疲劳,则不由 自 主地就眨眼起来,因此,主试者通过侧面的观察和记录,可以统计 出视疲劳的变化。 9 固视微动理论(1 5 1 眼球运动是反映眼球运动系统生理机能状次的重要指标。研究视 作业与眼球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 利用眼球运动评价疲劳是近年来测 量评价视觉作业疲劳的新进展。凝视一点时眼球无意识的微小生理振 动 称为固 视 微动 ( i n v o l u n t a ry e y e m o v e m e n t ) 。 它由3 种运 动成分 构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眩光与视觉工效 成,即振幅相对较大间断出现的快速跳跃 ( fl i c k )运动,速度缓慢的 漂移 ( d r if t )运动和振幅很小,频率很高的生理颤动 ( t r e m o r ) 。研究 表明, 在v d t视觉负荷的作用下,固视微动的脉冲 ( fl i c k ) 成分的发 生频率、 振幅和速度与作业前相比 分别减少约2 0 %以上。 这种变化反 映了眼球运动系统固视机能大幅度降低。固视微动是一种无意识的眼 球运动,不受作业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利用眼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毕节市信泰投资有限公司选聘总经济师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2025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线的表现力(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 粮食类原料概述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烹饪原料知识-中餐烹饪-旅游大类
- 2025医生中医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养老护理员职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更新版)
- 2025护士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银行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2025中医药局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抗骨质疏松药物市场调研及未来增长预测报告
- 房屋安全性鉴定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南宁上林县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火锅店引流截流回流方案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年档案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仓库内安全培训资料课件
-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福建专用)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福建专用)原卷
- 国自然培训课件
- 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安徽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统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