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判断和处理.ppt_第1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判断和处理.ppt_第2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判断和处理.ppt_第3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判断和处理.ppt_第4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判断和处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判断和处理,2,目录,4,脑血管病的概述,1,2,3,5,脑梗死诊疗的质控要求,急诊患者的判断,急诊患者的处理,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3,脑血管病的概述,发病率:120180/10万人口每年新发病例:200万死亡率:80130/10万人口每年死亡病例:150万患病率:400700/10万人口全国脑卒中患者:600700万,4,脑血管病的概述,“四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世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5,脑血管病的概述,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疾病原因之一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患病率719/10万发病率219/10万(年新发120-150万)死亡率116/10万(年死亡80-100万)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和痴呆(致残率高),6,中国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7,2019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201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8,2019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201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9,年龄、性别差异,我国平均发病年龄约在60岁左右比较西方人群早10年左右男性高于女性WHO-MONICA调查:1.5:1其中美国约为:1.3:1,10,疾病类型分布,我国缺血性卒中55.3-68.1%出血性卒中34.1-40.7%未分类2.2%欧美脑梗塞65-80%脑出血5-16.7%日本介于二者之间,11,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可以改变的因素:高血压、血脂、糖尿病、心脏病避孕药物、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其他因素(HCY、PAI-1等),12,脑的易损伤性,大脑组织的易损伤、氧储备极低、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量极高平均脑重1400g占体重2.5-3%血液灌注量占心输出量16-17%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20%神经科的急症(TimeWindow),13,目录,4,脑血管病的概述,1,2,3,5,急诊患者的判断,急诊患者的处理,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脑梗死诊疗的质控要求,14,急诊患者的判断,FacialWeakness(面部无力)能笑吗?嘴歪吗?ArmWeakness(上肢无力)双上肢可以上举吗?Speechproblems(语言问题)能清楚说话和理解语言吗?Testallthreesymptoms(检查上述所有症状),1.判定是否卒中?,FAST,15,急诊患者的判断,1.判定是否卒中?,需要鉴别,晕厥有Todd麻痹的局灶癫痫偏头痛低血糖癔病中毒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系统感染肿瘤脑外伤多发性硬化周围性眩晕,xvcxbbvc,16,急诊患者的判断,判定是否卒中?,2.判定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高密度:脑出血,低密度:脑梗死,高密度:脑出血,低密度:脑梗死,急诊CT检查,xvcxbbvc,17,计算机体层成像(CT)多数24h内不显示密度变化,2448h,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周围水肿区。脑占位效应(出血性梗死)。脑干内或直径小于5mm不能显示。,18,急诊患者的判断,判定是否卒中?,2.判定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高密度:脑出血,低密度:脑梗死,MRI检查,梯度回波:脑出血,DWI:脑梗死,xvcxbbvc,19,磁共振(MRI)数小时内病灶区就有信号改变,特别是脑干和小脑的病灶,以及腔隙性梗死。比CT更准确。几种MRI成像的分类T1像脑脊液呈低信号影。(主要显示解剖结构,病灶多成较低信号),急诊患者的判断,20,急诊患者的判断,几种MRI成像的分类T2像脑脊液呈高信号,病灶呈较高信号,能较好的显示病灶。,21,急诊患者的判断,几种MRI成像的分类压水像是在T2像的基础上将脑脊液的高信号变成低信号,而病灶仍呈高信号,使病灶显示更加突出。,22,神经影像检查时间的重要性,发病在6小时内急诊MRI(),MRA(),23,神经影像检查新技术的应用:超早期(15;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F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H,妊娠。I不合作。,禁忌症,62,静脉溶栓监护及处理,A尽可能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B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1小时内30min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h;C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D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h内15min1次,随后6h内30min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h;E如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F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应延迟安置;G给予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63,目录,4,脑血管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