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_ 论文选题类型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地球运动的特点”的学案设计 学 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10 学生姓名 学 号 2010214347 指导教师 二一四 年 5月1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24 目录内容摘要3关键词3Abstract4Keywords41.学案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5 1.1研究背景51.2研究进展51.3研究意义62.学案的组成与特点6 2.1学习目标6 2.2课前指导7 2.3学法指导7 2.4课堂练习7 2.5学习小结73.学案设计过程与方法7 3.1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7 3.2解读课程标准8 3.3解读知识内容9 3.4如何制定学习目标94. 学案设计案例研究以地球运动特点教学为例10 4.1设计学习目标10 4.2设计预习案课前预习10 4.3探究案设计学法指导11 4.4 训练案设计课堂练习155.地球运动教学学案应用效果分析17 5.1调查问卷18 5.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186.结论与讨论20参考文献21致谢22 内容摘要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学案设计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案设计也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学习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学案设计策略研究的基础上,以“地球运动的特点”教学内容为例,进行了学案设计探讨研究。所设计的学案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提高了教案、学案、学生之间的契合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实习时,对本学案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实施,分析发现本学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85%)、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提高(81%);自觉的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也大有改进;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加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地球运动;学案设计;教学效果Abstract Case is the basis of science teachers in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 ,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learning program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nstruct knowledge and initiative prepared by teacher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teaching materials , communication bridge between learning and teaching , students self-learning and the ability to construct an important medium of knowledge . School case design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issue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 School case design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earning mode changes and reform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 In this paper, design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case studies , based on the earth movement features teaching content , for example, were designed to explore learning case studies . Learning plan designed with high maneuverability , improved lesson plans, learning fit case among students, greatly improv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uhan forty-ninth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practice ,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se study were analyzed and found the case so that students self- learning abi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d ( 85% ) , the ability to get the students interpret blueprints improve ( 81% ) ; consciously changed their way of learning ;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also much improved ; interest and initiative greatly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Keywords: earth movement;the case study design;teaching effect 1. 地理学案设计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学案设计是教和学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新课程改革对学案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地理学案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所创作的导学案。具有“导听,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一份好的学案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深化,源于教材,但又不能为教材所限。学案既是教师教法的体现,又要深刻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相互协作,探求真知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地理教学的形式和内涵也做出了新的要求,与学案有关的相关事宜也在不断地革新。新课程要求地理课程的教授需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需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所以对于学案设计来说,需要加入更多的自主探究活动和实验环节来吸引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其次,新课标要求地理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地理学案的内容设计要源于课本且趣于课本,不仅要补充相关有趣的地理知识,还要结合图片,图表等形象实物来补充老师的讲授。基于此,地理学案中应加入部分小组开放探究,发挥地理学科特色,通过读图讨论等自主方式实现课堂的自主化。 1.2研究进展关于学案的设计和应用,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进行过探究。如学案盲目的设计一些缀余的内容,不仅妨碍正常课堂的进行进度,而且还没有达到效果,希望有所改革3。易瑜提出了新的学案设计理念,阐述了适合新课标背景下的学案设计方案,对当下学案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甄别,她提到地理课标要求地理课程要注重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解放思想、开放课堂10。对于学案的设计步骤和应用来说,学案的编写应该从学习目标、复习旧知到自学指导、疑难解释,再到反馈练习、知识迁移等都要体现“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启思导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方针,而且要注重归纳总结,思路点拨,设计的学案不要只是知识点的罗列6。另外按照学案设计的具体内容部分来说,“学案”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法指导、师生互动的设计、梯度训练题、推荐作业七部分7。 通过对前人论文的阅读和比较发现,学案设计的核心是要与时俱进,与教法遥相呼应,与学生的学法紧密结合,能够提高和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完成教学目标。所以希望通过对新思想,新课标,新方法的探索发现基础上,设计出“新学案”。总之,通过实施“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新学案”,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促进地理学习效率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1.3.研究意义 “新学案”设计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方面,二是实践方面。从理论意义来看,“新学案”设计研究有助于中学地理“新课标”教学模式理论的完善,有利于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地理学习方法的研究探讨。从实践意义来看,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中学地理知识内容,克服盲目和片面,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在学生为主模式下,使用地理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地理教师可以方便、清楚地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不理解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充实,可操作性增强;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一般学习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为评价学生地理学业成绩和评价地理教学状况提供方便、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2.学案的组成与特点 2.1学习目标 以高中课程标准和地理教学大纲为蓝本所编写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尽力具体、明确,避免使用“掌握、理解”等含糊的用词,而以“说出、说明、列举、绘制” “能记住”、 “能说出”、“会运用某某解决某某问题”等词语取而代之。目标不宜过多,又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首先,目标的设计要有全面性,层次性,针对性,激励性,具体性。学习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领悟,接受,认同了学习目标,就能依据目标有意识地调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估学习效果,反思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率。2.2课前指导 通过留白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增加了小知识模块,突出学案编写的基础性,用来夯实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用导学案可以加强对预习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价使得课前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现行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 2.3学法指导 设计有趣和严谨贴近生活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 扩展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前提下获取学习方法,以便学习以后知识。既要授之以渔,还要授之以渔杆。2.4课堂练习 设计课堂的小检测,学生用此来自测自己所学知识,使学生可以牛刀小试,及时反馈出课堂的学习效果。设计应当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难度不宜过大,不仅要有基础的检验,还需要有技能训练。多种题型配合,还要在难度上由易到难,设计不同梯度的难度问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2.5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为学生学习的总结栏目,可以写出疑问,便于送往老师处检查和解答,也可以采用框图和知识体系的形式来总结本堂课的内容。3.学案设计过程与策略 3.1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中生由于初入高中,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学习环境,家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变化的影响下,学习的内容难度逐步升高,学习科目逐渐增多,其思考能力和学习技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学习的辩证逻辑有所加强。 在课堂上,高中生比初中生和小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而且每一门学科都趋于专业化和深入化,逐渐的探索事物的本源和规律,增加学习的严密性,逻辑性,和规律性。高一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应该是初时较浓的,因为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且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好多与地球环境有关的话题会得到大部分人的青睐。然而,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也有一定的分化趋势,原因在于 其一,由于之前初中对于地理学科的通识的学习,引起了绝大部分人的兴趣,但是高一自然地理相关的章节其中包含着很多难以理解而且听之乏味的事物。如本课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其中包含天文学相关知识,对于以前从未了解的过相关知识的同学来说,显得晦涩难懂,学习起来也兴趣索然。 其二,对于地球运动的相关课程,不仅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认知能力以及知识基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对于老师的教授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不仅需要以生动的语言,形象,逼真的直观图像和模具的支持,还需要课堂演示,把大空间大宇宙的一些形态在教室里展示出来。对于学习地球自转公转相关知识来说,很容易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产生的心理障碍和学习阴影,影响今后对于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地理学案应该在保证其地理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强调知识结构,我们把”学案分成五个部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学法指导-课堂练习-学习小结。 3.2 解读课程标准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行程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无疑是高中地理的学习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学习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高中阶段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地球运动在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不仅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还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难点,盖由其知识内容空间性强,不易理解和想象。还因其需要一定的天文知识作为铺垫。所以如何帮助学生抽象理解宇宙空间事物是教学的关键。 在此课标要求指导下,对于本节课的学案设计因该是以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为主,所以需要给出实验来指导探究,还要让小组提出疑问。在结合图表的情况下,填写出相关的特点和意义。 3.3解读知识内容 对于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这节课来说,总体分为自转和公转两大块知识。其中地球的自转运动包括方向、周期、速度;地球的公转运动主要包括方向、轨道、周期。 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地理概念的图示,经过认真的研读教材的图片,找出几幅最有说服力且最能够突出本课重点的图片,添加在学案中不仅可以使学案充满趣味性,更提高了学案的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同步进行操作。3.4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来总体把握;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点。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形,明确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以及太阳直射 点的回归运动,学会读图分析实际地理问题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激情投入,体验成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生活现象并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4. 学案设计案例研究以地球运动教学内容为例 4.1设计学习目标 通过对教学课标的研读和对教材的把握,设计出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例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点,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一些一般特点,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达到触类旁通。对于学生通过了解地球运动一般特点,解释相关生活现象的技能是很有帮助的。让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很有趣味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前后关联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问题,并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要求学生能够锻炼阅读图表的能力,把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符合课标要求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能够通过达成此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后面知识的深入学习。也让学生体验自己探索新知和解难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最后,在学习完这部分知识以后,希望学生在思维和意识里建立起宇宙和地球的概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探索人类生命和宇宙的奥秘。这对于学习地球部分的知识是一个更深的要求,希望通过学习本课知识能够达到这些目的。 4.2设计预习案课前预习 设计理念:在地球运动一般特点的学案设计的预习案里,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能够有针对性的了解和记忆一些基础知识,并通过思考预习案中所呈现的小知识和小案例对本节课产生一些兴趣和疑问。首先应该有一个夯实基础的板块,所以设计了一些基本题目,阅读教材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难度系数低,容易操作。 (阅读教材第13-15页,完成填空)(1) 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2)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3)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4)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叫做黄赤道交角。(5)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指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设计过程:通过以上小题,让学生对课本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同时也对本节课的重点概念有了填空印象,对于后面再次提到相关概念时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大帮助。 除了对基本概念的了解,预习中还应该添加一些小知识,从中带出一些小问题,增加学习趣味性,让学生想要迫不及待的去学习本节课。所以,在此首先以“你能否感觉到地球的转动”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引起学生思索。让他们考虑为什么自身没感觉到地球的转动,那地球到底真正有没有在转动呢?其次给出毛主席的诗句和写诗背景,让同学们思考这句话的真假和原因。 预习思考1:地球真的是在转动么?你能感觉到地球的转动么?你感觉到地球的转动方式有哪些呢? 预习思考2:毛主席曾有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你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预习思考3:一年四季的交替更迭是怎么形成的呢?设计目的:对于预习案的设计,不宜采用繁复的题目和知识点的考察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适合采用适量的“概念填空”和“情景小问题”来初步的让学生对于本课内容有所了解,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做下铺垫,提出的问题就算不能全部回答,也更能提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和,想要解答问题的盼望。对于本课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4.3探究案设计学法指导 4.3.1地球自转运动部分 设计理念:基于新课标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与学的方法上要重点革新,即突出学生对于地球宇宙事物的探索和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 设计过程:首先在地球自转特点的教学中。希望学生在对地球自转的理解上不止是知道自西向东和北逆南顺这样的口诀,而是应该实际的观察和讨论地球仪,自己探索这一知识点。由于教材上没有极点俯视的地球自转方向,所以在此补充这两幅图,省去了教师的画图时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北极上空 南极上空 提问:请你在学完地球自转方向的前提下,观察和拨转自己手上的地球仪并完成上图。 探究1:请正确标出地球的南北极,并标出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地球自转方向。 探究1不仅回顾了地球南北极的标示,还让同学通过自己拨转地球仪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使其能够直观了解地球自转方向,便于应对今后图形变形后的解题。 地球自转周期的设计部分。设计理念:虽然新课标减弱了对地球自转周期的考察,但教学时也不应该直接告诉自转两个“日”的内涵,而是应从他们的区别入手。首先可以让学生想想,我们可以测量地球自转的周期么?引入以下材料在学案中,然后让学生阅读并思考。 探究2:阅读下面材料: 中国古代有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计算地球自转周期,具体方法为在空旷平坦的地面上立一根杆,保持杆与地面垂直,将每天影子最短的时刻进行记录,那么每天影子最短的时刻到第二天影子最短的时刻中间的间隔,就是一个地球自转周期。还可以计算每天太阳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刻,当第二天太阳再次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记录时刻,其中的时间间隔就是地球自转周期。 提问:这样测量的是真正的地球自转周期么?为什么? 设计过程:接下来解答这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然后解释根据参照点的不同,教师自己当地球演示上述“太阳日”的情况和真正“自转+公转”的地球自转情况,揭示两个“日”的区别。演示完需要用到下面这幅图: 地球自转周期示意图老师在黑板讲解,学生在学案上面操作,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 对于地球自转的速度来说,可以直接以书上的图形为蓝本进行教学,在此处我需要加入有关同步卫星的小知识来结合教学。 小知识:同步卫星:所谓“同步卫星”是指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 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探究3:一般什么卫星要求必须是同步卫星? 在补充同步卫星来理解地球自转速度的同时,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课堂趣味性,便于解答“同步卫星”的热点题目。 4.3.2地球公转部分设计 第一个提到的知识点应该是地球公转的方向。首先要在学生大脑里建立起一个地球.太阳和其绕转轨道的关系来,所以在学案上,我需要呈现下面这幅图。 远日点 近日点 近日点(7月初) (一月初) (一月初) 地球公转示意图提问:上图表示地球公转轨道,观察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的运行轨道是个正圆么?太阳在什么位置?2.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画出地球公转的运行方向?3.请在图中标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位置。 探究4:地球运行到近日点的时间在一月初,为什么我们感觉到气温非常低呢?为什么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地球离太阳较远,反而却在夏季呢,温度比较高呢?近远日点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设计目的:以上设计的题目主要能够让学生直观操作观察图像,采用地球公转的俯视图,能够在图像上直观的观察到公转的整个过程,并让同学标出方向。其次,对于近日点和远日点探究是基于一个实际的疑问:“地球离太阳近不应该热么?冷不应该离太阳远么?”这样的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教学,让同学知道。首先: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但是没有那么椭,所以,近远日点跟太阳的差别很小。其次地球上的冷热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并非是近远日点造成的。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对近远日点与日期对应关系更加明确,也能理解近远日点的内涵。 设计过程:在地球公转的周期方面,主要让学生了解恒星年和回归年的含义,并联系恒星日的由来理解恒星年的含义。所以在此设计一个小知识,便于学生了解回归年和闰年的由来和意义。 探究5:回归年和历法编纂中闰年的小知识。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 4.4 训练案设计课堂练习 设计过程:在训练案中,主要想对学生把握重点的能力和学习情况做一个初步的检测,帮助学生解析重点知识,明确考点和重难点。学案中选取了地球运动一般特点的重点知识做出考察,即自转的速度.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近远日点。(1).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地轴的空间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斗星附近 B.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西向东逆向自转;从南极来看,地球自东向西顺向自转 C.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个恒星日 D.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设计理念:小题1选取了对于热点问题同步卫星的知识作为基底,考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实际应用,第2小题,融合了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速度等知识进行判断正误。(3).下图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 A太阳在运动 B月球在公转 C地球在公转 D地球在自转(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画出地轴,标出二分二至的位置和名称;(2) 当地球运行到A点位置时,公转速度较_;(3)当地球运行到B点时,气温逐渐_。 设计理念:小题3以星星的轨迹作为一个拓展部分,意在辨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现象,小题4的设计意在考察学生课堂上对于地球公转轨道中时间节点的掌握,同时也对于近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有所考察。训练案的设计主要以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考察为主,但题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家中课堂负担,不利于老师及时解疑。4.5学习小结部分总结提高 学习的进程到了最后阶段,学生肯定还有不少疑惑和未解问题,所以专门设置此版块来让学生提出自身学习疑问。这个板块是要求学生上交的部分,意在让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体系和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写完可撕下来上交,便于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老师可以批注解答。知识方面思想方面疑惑5.地球运动教学学案应用效果分析 5.1调查问卷 在实习期间对高一年级两个班地理课程中实施该学案后所做的调查,在课堂中应用“地球运动一般特点的学案”后,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同学你好!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学好地理课,我正在研究有关地理学案和地理方法的关系和效果等相关问题,请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忙填写一下如下问卷,多谢号()。(注意每题你只能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年级: 班级: 学号: 性别: 问卷编号1、采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学习地球运动的知识后,你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A、提高了 B、没变化 C、降低了2、使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后,你学习地球运动的主动性A、提高了 B、没变化 C、降低了3、使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后,你认为师生关系A、密切 B、没影响 C、疏远4、使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后,你认为对自己掌握地理知识的影响是A、促进 B、没影响 C、有不良影响5、使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后,你认为对自己的地球运动先关知识学习方式A、改善了 B、没变化 C、有不良影响6、使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你认为自己对阅读、分析、运用图形和表格的能力 A、提高了 B、没影响 C、有不良影响7、使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后,你认为自己的地理自学能力A、有了很大提高 B、有了一定提高 C、没有提高8、使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后,你认为对自己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A、提高了 B、没影响 C、有不良影响9、使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后,你认为自己对地理课程内容A、学会 B、学会多数 C、没有学会10、你希望继续使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吗?A、希望 B、无所谓 C、不希望11、你对地理教学有何建议?5.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该问卷发放 67 份,收回 67 份。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见表1),其中56人选择学习知识有所促进,约占总人数的81%;其中54人选择地图、图表的分析、运用、阅读能力提高,约占总人数的81%;其中56人选择自学能力有了一定提高,约占总人数的84%;其中57人选择了学习方式改善了,约占中人数的85%;其中有42人选择归纳能力提高,约占总人数的63%;其中43人选择学习主动性提高了,约占总人数的64%;其中选择师生关系密切了的人有42人,约占总人数的63%;其中有47人选择了学会多数课程内容,约占总人数的70%;其中53人希望有学案,约占总人数的95%。 据调查可知该学案适合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问卷中所调查的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百分比比重较大;可知学生在应用学案后,自学能力有了一些提高,同理可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对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学习中自觉的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也有所改进;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加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学案的应用对课堂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的帮助效果。学生希望可以在后面的教学中继续应用学案。表1调查内容 具体调查内容具体表现题号合计67人人数比例地球运动的特点的学案的应用效果知识与技能掌握知识4A促进5684%B没影响57%C有不良影响地图、图表的分析、运用、阅读6A提高了5481%B没影响1116%C有不良影响23%过程与方法自学能力7A有了很大提高57%B有了一定提高5684%C没有提高69%学习方式5A改善了5785%B没变化1015%C有不良影响归纳能力8A改善了4263%B没变化2537%C有不良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1A提高了4060%B没变化2740%C降低了主动性2A提高了4364%B没变化2537%C降低了师生关系3A密切4263%B没影响2537%C疏远课程内容是否学会9A学会2030%B学会多数4770%C没有学会对该学案的要求希望10A希望5395%B无所谓35%C不希望6.结论与讨论 本文中应用了文献法,学习并研究了与学案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确定学案的内涵,为本学案的编写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采用调查法的的研究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沟通等方式调查学生在使用学案后的感受和认识,了解论文的实效力,为进一步反思和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本文通过对学案的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滁州市定远中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8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总工会招聘8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制造业数字化生产与质量管理方案优化
- 2025福建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招聘代课教师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毕业论文专业范本
- 珠宝行业珠宝鉴定与保值增值方案
- 中级题库答案大全及解析
- 2025河南新乡封丘县中医院招聘医养结合护工人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霞若傈僳族乡卫生院口腔科专业技术人员招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贺州贺州市平桂区农业农村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国企保密管理制度
-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课件
- 2025年山东威海城投集团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9人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野外作业安全知识培训
- DB42-T 2163-2023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规程
- 工程资质挂靠合作协议书范本
- 牛奶培训资料
-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 《贝叶斯估计》课件
- GB/T 44994-2024声学助听器验配管理
- 2025重庆市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