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旋转机械松动故障的特征研究.pdf_第1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旋转机械松动故障的特征研究.pdf_第2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旋转机械松动故障的特征研究.pdf_第3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旋转机械松动故障的特征研究.pdf_第4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旋转机械松动故障的特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旋转机械松动故障的特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s t r ac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o t o r w i t h l o o s e n h a v e b e e n d i s c u s s e d . t h e l o o s e f a i l u r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c a n b e d e f i n e d a s t wo k i n d s m o d e l a c c o r d i n g t o s y s t e m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 o n e i s t h e l o o s e o f s y s t e m i c l i n k , a n d t h e o t h e r i s l o o s e o f f r i c t i o n a l p a r i s . i n i t i a l l y , t h e l o o s e n l i n k i n m e c h a n i c a l s y s t e ms g r a d u a l o c c u r l e a d t o t h e d e c r e a s e o f s u p p o rt i n g s t i f f n e s s , t h e r e i s n o g a p . t h e m o d e l c a n b e c l a s s f i e d i n t o l i n e a r mo d e l . t h e i n i t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f a i l u r e b e h a v e s o n t h e d e c r e a s e o f s u p p o rt i n g s t i ff n e s s . t h e s t u d y i n v e s t i g a t e b e h a v i o r o f l o o s e f a i l u r e f r o m m o d e f r e q u e n c y , s y s t e m s m o d e s a n d v i b r a t i o n r e s p o n s e s . ( 1 )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s t a t i c r o t o r c o m e f o rt h l o o s e i n s i n g l e o r d o u b l e e n d . t h e d e c r e a s e i n s u p p o rt i n g s t i f f n e s s i s p r i m a ry r e fl e c t e d b y t h e b e a m s v a r i a n c e i n l o w - r a n k m o d e fr e q u e n c y . ( 2 ) t h e s t u d y a n a l y z e s t h e i n fl u e n c e o f t h e s u p p o rt i n g s t i ff n e s s o f s i n g l e d i s k r o t o r o n t h e a m p l i t u d e a n d m o d e f r e q u e n c y . t h e s u p p o r t i n g s t i ff n e s s h a v e l i tt l e e ff e c t o n a m p l i t u d e . e m p l o y i n g l a g r a n g e s m e t h o d , t h e a r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 t h e n a t u r a l f r e q u e n c y a n d m o d e s o f v i b r a t i o n f o r a r o t a t o r w i t h d i s h s s y s t e m . t h e d e c r e a s e i n s u p p o rt i n g s t i ff n e s s p r i m a ry r e fl e c t e d b y v a r i a n c e o f s y s t e m s m o d e s . a s y s t e m w i t h g a p s i s a n a l y z e d u s i n g a n o n l i n e a r m o d a l . ma j o r p h y s i c a l p h e n o m e n a o c c u r r i n g i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s w i t h c l e a r a n c e s b e t we e n a r e v a r i a b l e s t i ff n e s s . t h e mo t i o n o f t h e s t ruc t u r e e l e me n t s c a n b e d e s c r i b e d w i t h a p e r i o d i c n a t u r e e x c i t a t i o n , a n d i m p a c t i n g . ( 1 ) t h e o r d e r l y a n d c h a o t i c r e s p o n s e o b t a i n e d f r o m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n u m e r i c a l i n t e r g a t i o n . ( 2 ) t h e a m p l i t u d e o f r e s p o n s e i s l i n k t o t h e n u m b e r o f i m p a c t i n g a n d a m p l i t u d e o f i m p a c t i n g . ( 3 ) f o u r i e r a n a l y s i s o f l o o s e f a i l u r e h a v e r e l a t e t o s p e e d o f r o t o r . s u p e r h a r m o n i c v i b r a t i o n , e s p e c i a l l y , t h r e e - t i m e s s p u n fr e q u e n c y c a n b e f o u n d i n r o t o r s y s t e m w i t h l o w - s p e e d . s u b h a r m o n i c r e s p o n s e s o c c u r r e d i n p r e s e n c e o f r o t o r s y s t e m w i t h h i g h - s p e e d . t h e a m p l i t u d e o f r e s p o n s e i s l i n k t o t h e n u m b e r o f i m p a c t i n g a n d a m p l i t u d e o f i m p a c t i n g . ( 4 ) d a m p c a n n o t c u t b a c k a m p l it u d e o f s u p e r h a r m o n i c r e s p o n s e . u s i n g m e t h o d o f p h as e - p l a n e a n a l y s i s s t a b i l i t y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s y s t e m , t h e s y s t e m i s a s y m p t o t i c s t a b l e w h e n t h e s u p p o r t i n g s t i f f n e s s i s f a r l e s s t h a n o r e q u a l t o t h e s t i ff n e s s o f a x i s . t h e c a l c u l a t e d r e s u lt s a g r e e w i t h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a t h a s b e e n o b s e r v e d t h r o u g h e x p e r i m e n t . t h e d i s c u s s e d m e t h o d o l o g y c a n b e a p p l i e d f o r d i a g n o s e l o o s e n i n m a c h i n e . k e y w o r d s r o t o r , l o o s e n , n o n l i n e a r v i b r a t i o n , me c h a n i c a l f a i l u r e d i a g n o s i s , mo d e p a r a m e t e r w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 概 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 日益向高效率、高精度和自 动化方向发展,它们的功能增多、性 能提高、工作强度加大、结构更复杂。例如某型坦克发动机的增 压器转速己 高达2 0 0 0 0 转/ 分钟, 电 站透平单机容量高达1 0 0 0 m w l l o 这些性能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了生产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机 电设备发生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也是非常巨大,国 内外出现这方面的事故已不是少数。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 降低维修成本,必须对机电设备进行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 机械故障诊断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综合应 用了机械动力学、信号分析、人工智能、控制理论及计算机软、 硬件的理论和技术,对机械所发生的故障进行早期诊断,或在事 故发生后进行故障分析。这一学科的发展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带有各种故 障的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特征提取是机械故障诊断的基础。 本论文主要探讨旋转机械的松动故障, 阐述松动故障的外在振 动表象及其振动表象的发生机理,为松动故障的诊断提供理论基 础。 , . , 旋转机械故障的分类 机械故障的分类无论在判定、区分故障原因或是在工程实践 中维修决策时 ( 确定消振对策在哪些部位上进行) 均有指导意义。 机械设备故障的范畴:机械设备故障是指机械设备不能按照 预期指标工作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机械设备未达到其应该达 到的功能,其内容应包括: ( 1 )能使机械设备或系统立即散失功能的破坏性故障。 ( 2 )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或与机械设备性能相关的参数不当造 成的设备性能降低的故障。 ( 3 )机械设备处于既定条件下工作,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 本文主要研究旋转机械松动故障,有必要首先对旋转机械故 障加以定义与分类,从而为松动故障的划分建立一定基础。 有些学者按旋转机械的一次故障原因作如下分类: 故障原因一次故障原 山南大学硕士论文 ( 均 转子自身1 . 质量偏心 ( 材质不均、 零部件偏心、叶 轮结垢、 掉叶片、 动平衡不佳) ; 2轴弯曲( 永 久性弯曲、轴短暂性弯曲) ;3 . 轴裂纹;4 . 轴弯曲刚度不对称;5 . 转子内摩擦;6 . 转子 内 积液; 7 . 转子上部件松动; 8 . 浮环失浮( 卡 住) ( 2 ) 轴 系1 . 予负荷: 对中不良( 安装找正不当、壳 体扭曲、 基础沉降不均、 管道力等引起) ; 径 向轴承偏心 ( 3 ) 支承系统1 . 支承松动 ( 支座松动、 轴承箱未充分预 紧或松动) ; 2 . 间隙激振( 轴瓦与轴承预紧力 不足) ; 3 . 径向 轴承损伤: 4 . 可倾瓦错位; 5 . 径向轴承间隙过大;6 . 油膜振荡;7 . 油膜涡 动 ( 4 )电 磁力1 . 电机转子断条: 2定子短路: 3 . 静气隙 偏心;4 . 动气隙偏心;5 . 轴磁化 ( 5 ) 摩 碰1 . 径向碰摩 ( 予负荷、扭曲、对中不良、 轴承偏心、壳体扭曲、基础沉降不均、管道 力等引起) :2 . 轴向 局部摩碰;3 . 干涡动 ( 6 ) 流体动力激振 1 . 偏隙引起激振 ( 迷宫气流激振、 环形密 封激振、偏隙激振、轴流机叶轮偏心激振) 2 . 透平不均匀进汽;3 . 格板倾斜;4喘振; 5 . 旋转失速;6 . 气蚀;7叶片激振;8 . 油封 受激振动 ( 7 ) 临界转速1 . 转子轴承系统临界转速; 2 . 悬臂临界转 速;3 . 联轴节临界转速 1 . 谐波共振 ( 次谐波、 2 . 结构共振 ( 机壳、管道、 倍频谐波共振) : 基础) 1 . 齿轮 ( 偏心、 齿损伤等) : 2 . 滚动轴承; 3 . 皮带 1 , 压力脉动:2 . 阀门激振:3 . 外界振源干 振件它 共部其 、.产、2 0oj 了、了、 ( 1 0 ) 扰 由上述的故障分类可见在转子自 身、轴系、支承系统均存 在大量松动故障,松动故障是转子系统常见故障之一。由英国 柴油机工程师和用户协会出版的1 9 7 0 年工业用柴油机的停机 故障分析统计,在柴油机故障中,轴承故障与基座故障占到总 体故障的7 .9 %0 3 1 旋转机械中松动故障的存在严重影响机组的运行,松动可以 使任何原有的不平衡、 不对中所引起的振动更加严重。 在松动 中南人学硕士论文 发展严重的情况下, 旋转机械有可能会出现转动件与静止件之 间摩擦及碰击 ( 碰磨) 。此时即使部件偏心扰动力不大,也会 使机组产生剧烈振动。 因此有必要对松动故障的故障特征加以 研究, 从而正确地 识别旋转机械中的松动故障, 保证机组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避免 损坏。 1 . 2 机械松动故障的类型 旋转机械部件松动故障通常是由安装质量不高及长期振动引 起。旋转机械松动故障可以按其结构分为两类情况:联接松动与 运动摩擦副之间的配合松动 第一种情况:机械结构联接松动 机械结构中具有大量联接结构,例如螺纹联接、过盈联接等 等。一般来说,机械开始运行时候,其各部联结均处于预紧状态, 相互之间属于紧配合,并不存在间隙。机械运行过程中,各部联 接 ( 螺栓、过盈联接)由于各种原因 (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疲 劳蠕变或疲劳断裂) ,其联接预紧力逐渐降低,系统结构刚度发生 变化。主要表现为联接刚度下降, 具体的有:轴承座的上下结合面 之间的联接松动、支座的松动、机架或灌浆的螺栓联接松动、其 它结合面之间的联接松动等等,下面略举数例。 根据一台1 9 6 0 年完工,装机容量为1 2 万千瓦发电机组的电站 报告,整台磨煤机基础由于齿轮轮齿接触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 相同而产生严重共振,造成压紧螺栓损坏及其螺帽变松。7 上钢三厂化铁炉除尘风机由于风机轴承座大基础水泥浆未能 捣实,运行一段时间后,地脚螺拴与水泥松动且与日 俱增,轴承 的水平振幅达1 5 . 2 1 m m / 秒,被迫停机检修。4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 1 9 8 6 年 1 0 月份更换一台b o j 3 1 5 m - 2 型电 动机,功率为1 6 0 千瓦,转速为9 5 0 转/ 分,运行中联轴器的两端 轴承发生严重振动、由谱图诊断为支承部件的强度不够,测量各 点的振幅,有一处较大,在此处打掉混凝土块,发现垫铁己脱离 台板,原因在于垫铁没有点焊,长时间运行,垫铁松脱,从而起 不到支承作用。7 一台 o k -5 0 0 冷凝式汽轮机,操作转速为2 1 0 0 转/ 分,功率 5 0 0 千瓦,在操作转速范围内,汽轮机前轴承的振幅达8 7 1 1 m ,实 际轴承的允许振幅约在6 2 - - 6 6 u m 之间, 超差约3 0 % , 经查发现汽 轮机前轴承的一个螺栓己没有紧力,原来螺拴孔己经脱扣,无法 中南大伴硕士论文 拧紧7 1 。以 上所举故障实例中, 四种均为支承中出 现联接松动的故 障。 第二种情况: 转动部分摩擦副配合松动 旋转机械中存在大量接触摩擦副, 长期运行发生磨损现象( 或 合并有机构联接松动),此时的松动故障相当于间隙运动机构, 支承 ( 或系统)的刚度变化不在连续,而呈现分段线性。常见故 障典型有:松动导致旋转的动、静部件之间的碰撞摩擦;轴承外 壳以过大间隙与轴承座配合: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松动;外圈与 轴承座的配合松动等等。 一台大型滚齿机由于长期使用,其精度显著降低, 该机床加工 出来的齿轮其周节累积误差与齿形误差均易超差,经查蜗杆与蜗 轮啮合不良, 蜗杆磨损严重, 传动件的轴颈磨损,间隙达0 . 1 5 m m . 此类属于磨损后的间隙松动。5 3 如从松动故障的发展过程划分其松动故障, 也可分为两类: 早 期松动故障与后期松动故障; 1 . 早期松动故障。 早期松动故障反映在系统刚度的降低 ( 如出 现联接螺栓松扣) ,在变形微小的情况下,其支承刚度的降低可以 认为是等比例,假定此时刚度呈线性变化,其松动故障的模型应 可用线性模型表示。 2 .后期松动故障。在松动故障发展后期,松动导至系统中已 存在间隙,系统刚度变化不在是线性变化而是分段线性,其松动 故障模型应为非线性力学模型。 1 . 3 松动故障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机械的振动和噪音是机器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属性, 即使是最 精密、 最先进的机械, 也不可避免地以其自 身的结构特点产生振 动和噪音。振动分析方法是最基本监测诊断方法之一。 其次, 也由于振动具有信号易于提取、 探测器可以安装在人 们不宜接近的结构部位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地应用。 旋转机械的振动和噪音信号包含了丰富的状态信息。 振动和噪 音地增加和变化,一般是由于某种故障所引起。如何从其振动信 号 ( 速度、加速度、位移)中提取故障特征,通常的振动分析方 法是:利用故障的力学行为建立模型;借助于计算机模拟旋转机 械的常见故障;借助于 f f t变换、小波变换、延时嵌陷理论等分 析手段,从其振动信号中提取故障特征。因此,采集、分析和研 究机械零部件所发生的振动特征和机理,就可以对机器的运行状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态进行诊断。 典型的故障诊断程序如下图所示0 1 图1 - 1 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的分析框图 图1 - 1 中, 利用传感器在机械振动系统中拾取其振动信号( 如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经放大处理后进行分析。 目 前的故障诊断很大程度上仍借助频谱分析手段,对振动信 号在频域里进行分析,将实验中测到的振动信号 ( 是一个有限长 序列) , 用x ( n ) 表示, 其长度为n 。 对x ( n ) 作周期性开拓后, 存在 如下的变换对: x ( k ) 一 艺x ( n ) w n ( 0 n n 一 , ) ( 1 ) x ( n ) = 责 艺x ( k ) w ,- ( o 、 n : n 一 , ) ( 2 ) n -_o 式( 1 ) 就是信号序列 x ( n ) 的傅立叶变换,对该式实施快速算 法,可计算出信号序列x ( n ) 的幅值谱。 傅立叶变换能准确地计算出振动信号中的各种频率成分, 适合 于用来提取故障的定量特征。大致可以判断出故障的类别。同时 由于频率分析技术己相当成熟,为此对松动故障振动研究上,有 诸多的研究也是在频域内 进行的。 国内外有不少的学者对松动故障现象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1 . 松动故障的频谱分析:有人在现场测试中,利用 c f - - - 3 0 0 分析仪,测试过地脚螺栓的松动。得到信号的波形和频率结构, 其频率分量均以1 , 3 , 5 , 7 倍频的组合,并以3 倍频为主,占通 频振动的8 0 . 4 5 % 0 文献【 1 2 ,研究了在机组基础安装不善和地脚螺栓松动情况 下,其主要的振动特征,表现为: 1 . 地脚螺栓松动,机座或瓦座在水平方向振动量增大。 2 . 地脚螺栓松动情况下,机座水平方向振动频谱中工频的奇 数倍,特别是三倍工频分量出现并加大,是地脚螺栓松动的频域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特征。 文献 1 3 也指出:地脚螺栓松动后其症兆反映于临界转速附 近,表现最为明显是 1 x , 2 x , 3 x , 4 x . . , 分频,谐振分量振幅增长 快。 为更好明白松动故障机理, 也有不少人在转子实验台, 得到松 动故障的不同松动频谱。文献 叨 测试存在松动故障的旋转机械 的转子频谱、轴承座频谱,如图l - 2 所示: 粼器劫 器 l x 2 x 3 x 1 x s x 6 x 7 x 8 x 9 x 匆 尊 田 匀 图 ( a )转子的振动频谱 洲铡训。 md 9 .a q. d7.06.0 知幼劫劫 1.d 0 .0 幻l x交 二3 x 4 1 s x 6 x h t t t 9 * 狈a i k e z- ) 图 ( b ) 轴承座振动频谱 图1 - 2 轴承座松动故障下的幅值谱 在 实 验 中 其 幅 值 谱 分 析 发 现: ( 以 下 说 明 中a 表 示 振 幅 值, f表 示 旋转频率) : 当 出 现 轴 承 座 松 动 故 障 时, 转 子 振 动 信 号 频 谱中 以f , 为 主 , 但 出 现 了 低 频 分 量 , 特 别 是 ( 0 .0 - 0 .4 9 ) 关分 量 还 比 较 大 , 轴 承 座 振 动 信 号出 现了 高 于7 .f . 的 频 率 成 分 。 文献 1 5 也从松动频谱研究松动故障,其将松动频谱加以细 分,有三种类型:a型,b型,c 型。机器底座平板结构松动,安 装的灌浆不良,机座的底脚螺栓松动,基础变形 ( 即软地脚)等 的频谱称为 a型频谱。相位分析可能呈现为机器底脚、机座底板 和机座本身上测量的垂直振动, 相位差位1 8 0 。 底脚螺栓的松动和 机座结构或轴承座裂纹等,可能呈现为 b型频谱。配合部件之间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的配合不当,可能产生轴间 c型频谱。这种配合不当将由于松动 部件对转子的振动非线性响应, 引起时域波形地截断。 c 型频谱往 往是轴承底盖在其盖内松动引起的,一般的滑动轴承或者滚动轴 承中,间隙过大都会引起 c型频谱,其相位往往是不稳定的,一 次测量与另一次测量可能相差很大。尤其是如果转子在轴的位置 从一个起动到另一个起动偏移时更是如此。机器松动往往是定向 的,在整个轴承座径向方向上的变化为3 0 ,其振动幅度的测量值 变化非常大。三种频谱如下图 ( 3 - 5 )所示: 丁leseseseses.1112 i x转杨 径向 图1 - 3 a型频谱图 1 - 4 b型频谱 x x .”月日门 1月曰 x alee.weeszx 图1 - 5 c型频谱 2 . 间隙松动故障的非线性研究: 近几年来, 在转子具有非线性弹性恢复力时 ( 支承的非线性, 碰摩时非线性弹性恢复力)非线性力学的研究,逐渐变得热门, 也有大量的文献,作了这方面的研究。 国外也有很多学者作过支承间隙存在的情况下的振动响应分 析, 文献 1 1 , p . g o l d m a n和 a . m u s z y n s k a 利用单盘转子的 模型, 研究了单自由 振动存在间隙的情况下非线性振动情况。 文献 1 4 认为,支承松动使结合面出现间隙,系统将发生不 连续的位移,所加的弹性恢复力将不再是线性关系,方程是非线 性方程。并指出,转子系统是否进入非线性状态与转子的偏心率 a 和转速比x 有关,当a 及a 较小时,松动对转子的运动影响较 小。当x = 0 . 7 9 2 时, 均转入非线性区域成为非线性系统。 3 . 松动故障研究的其它方面 松动发展后期其本质是机械系统中有间隙存在。文献 2 1 利 用模态分析研究了空间析架结构中铆钉联接松动情况下其模态频 率变化情况。铆接空间彬架结构中存在微小间隙,利用正弦扫描 激励, 析架结构的一阶模态频率由6 5 . 5 h : 下降近3 0 % , 为4 4 . 3 8 h z , 中南大学iiq 士论文 二阶模态频率由 1 6 7 . 7 h z下降近 4 0 % ,为 1 0 2 . 6 5 h z 。振动呈现浑 沌现象,并指出增加结构内部的压应力,能够降低非线性振动的 振幅。 文献x 1 7 指出,支承间隙存在的情况下,转子临界转速的情 况。转子工作时,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刚度不同,通常有两个临 界转速,支承间隙存在的情况下,临界转速会有所下降。同时指 出难以用幅频特性地异同来判断支承间隙故障的存在,其频谱特 征与转子裂纹相似。 除了利用上述谐频分析振动以外,在判断机械零件松动中文 献仁 1 6 利用最大嫡谱分析柱塞泵的常见故障一滑靴的松动,并与 傅氏功率谱作以比较。 文献仁 9 指出:旋转机械松动的另一特征是振动的方向性,特 别是松动方向上的振动,由于约束力下降,将引起振动的加大。 松动使转子系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临界转速,因 此分谐波共振现象有可能发生。但实际中其分谐波共振现象与转 子裂纹、轴向不等刚度现象相同,很难区分其准确故障发生。 在松动发展严重的情况下,旋转机械有可能会出现转动件与 静止件之间的摩擦及碰击。这时候轴的支承刚度不在是线性连续 变化,刚度是非线性的。故障的振动频率较为丰富,有非线性振 动现象中各阶次谐波存在,此时的摩擦可以认为是对系统作宽频 带的激励,其响应是具有一定幅值的临界转速及其谐频,当摩擦 随振动而周期出 现时, 还会激发起轴频成份(8 以上对松动故障的研究大多是在频域内对频率成分的研究。 但也必须指出:大多数振动均与机械转速频率相关联,如同频振 动 ( 即每转一转振动一次) ,分频谐振,倍频谐振,以及略低于上 述某一频率的振动 ( 往往与流体或部件松动有关) ,据此可以大致 区分振动的可能原因。对其谐振频率分析通常借助于非线性理论, 利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中定量分析方法( 谐波平衡法、 摄动方法等) , 可以得到其近似解, 由非线性可能引起转子的分数次谐波共振( 亚 谐波共振) , 其频率是转速的 精确1 / 2 , 1 / 3 , 。 但是振动频率特征并不是与故障一一对应, 相同的频率在不同 机器,不同场合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故障原因。同一种振动故障除 某一频率占主导外,还可能有一种或多种频率成份。在许多场合 单纯频率分析,还不能确切地诊断出故障的真正原因及其部位。 综合前述,利用现有的频谱诊断技术对复杂机械设备进行松 动故障诊断时,虽然一定程度上对故障地判断有其指导意义,仍 然遇到许多困难。由于非线性分析中,各频谱成分之间的相似性,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并不能确切判明故障的部位及其类型,其中松动故障的特征提取 是主要的困难之一,松动故障仍没有确切的频谱对应关系。对松 动故障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完备性是影响整个故障诊断系统的可 靠性和实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松动故障的特征提取的理论 和方法研究是诊断松动故障重要课题。 所有以上对松动故障的研究中仍未能明确指出松动故障的分 频振动产生机理及其敏感参数。对松动故障中非线性谐振频率相 关因素也未见深入探讨。 因此探索多种条件下的松动故障振动现象, 分析其产生原因以 及识别方法是应用振动分析法诊断机械松动故障的关键所在。 1 . 4问题描述及文章结构 一、论文内容: 本论文试图从不同结构分类对松动故障的振动特征加以分 析;根据转子系统的结构特点,将松动故障特征划分为联接松动 和摩擦副的间隙配合松动。 在线性特征方面, 松动存在反映于系统的结构刚度变化, 探讨 松动故障在模态频率、振型、振动响应上的表现特征。 将支承松动故障 ( 地脚螺栓松动、联接螺栓松动)简化为支 承刚度降低,分析支承刚度线性成比例减弱对连续梁系统模态频 率的影响,支承刚度变化时单自由度及多自由 度系统振动特征。 在非线性特征方面,主要通过数值方法研究其振动响应机理。 松动导致摩擦副接合面之间出现间隙,刚度变化不再连续而是分 段线性,其力学模型是分段的线性模型。建立间隙松动故障力学 模型,模拟松动故障,分析其频率成分变化及其产生机理。 二、文章的结构如下: ( 一) 、松动故障的线性模型: i . 分析静态转子模型。在通常的联接松动过程中,若松动的 发展并不是很大,松动的存在使其支承刚度成比例下降,分析工 程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绞支梁结构,考虑连续均匀等截面梁系统, 将绞支梁转化为两端弹性支承结构。建立梁的单、双端松动模型, 分析支承刚度成线性比例减弱对连续梁系统模态频率的影响。 z . 分析实际的转子系统。建立单盘转子的松动模型,计算其 振动响应及其临界转速变化。以四自由度多盘转子为例,考虑松 动质量的影响,将四自由度系统增加两个松动质量自由度。系统 简化为六集中质量六自由 度的结构,偏心存在作为外在正弦激励, 中南大学硕十论文 利用拉氏方程,计算多盘转子的模态频率及其振型,分析其线性 特征。 ( 二) 、松动故障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1 . 松动发展较大的情况下,轴与轴承、上下接合面之间已出 现较大间隙,轴与轴承或轴承上下接合面之间发生周期性碰撞现 象。建立一个包含周期性脉冲的分段线性力学模型。研究阻尼、 旋转频率、脉冲力幅、支承刚度、间隙大小对转子振动的影响。 对力学模型分析其傅立叶图谱,研究松动故障中谐波频率产生机 理,分析其非线性振动特征。 2相平面研究。利用非线性振动的几何方法进一步分析松动 故障的振动特征,并利用相平面分析方法研究松动故障的运动稳 定性。 ( 三) 、实验 在转子实验台上, 模拟松动故障现象, 验证松动故障的振 动特征。 中南大学硕 卜 论文 第二章 松动故障的线性特征研究 旋转机械中有大量联接件存在,这些联接尤以螺纹连接最为 常见。螺纹联接中螺栓联接 ( 过盈联接与此类似)必有预紧力存 在。螺纹联接其拉伸刚度可认为呈线性比例,初朔的联接松动, 变形微弱,结合面之间无间隙出现。例如螺纹联接的上下结合面、 支承联接螺栓的预应力降低均主要反映于系统的结构刚度降低, 因其变形较小,刚度变化仍近似认为是线性变化。 早期的联接松动故障反映为线性模型,振动表现上主要反映 于系统的模态频率 ( 固有频率) 、振型及其振幅的变化。 对旋转机械来说,转子本质上为一旋转的梁系统,联接的早 期松动也主要反映于刚度变化;为此,本章首先讨论支承刚度变 化在静态梁的模态频率上反映。 2 . , 静态转子松动故障的模态频率特征分析 机械动力分析是机械动态性能设计及其振动分析的基础。对 松动故障模态频率分析前,首先考虑多自由 度系统的模态频率方 程,比较机械松动前后刚度变化其对应的模态频率变化。 下面简要回顾机械动力分析的方法:利用各种离散化方法将 连续系统转化成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得到机械系统的动 力方程式,即动力分析的数学模型。具有 n个自由度线性系统的 微分方程 : 。、 ; c ( x + k f x)= if (1)i ( z - 1 ) 式中 度矩阵, m , c , k 分别为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 均为n x n阶对称矩阵,n为系统的自由度数。 x 一 1x t , x 2 , x 3 , 1 1 x 1 只 ,x;,只 ,xn rx, ,xzx3, x i x ) = x-,, ;* . x 称 为 系 统 坐 标 位 移 歹。向 量 , 速 度 向 量 ,日力口速 度向量, f ( t ) 为激励力向量。机器多数阻尼较小 ( 略去阻尼) , 由特征问题: 中南大学硕 生 _ 论文 恤 一 。 o . m l卜 一 o ( 2 - 2 ) 式 中 a 为 振 型 向 量 。 得 到 : h 一 k 一 。 2 m 1 , 令 d e tlh l 一 0 ( 2 - 3 ) 即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求出系统特征根即为梁的固有频率 ( 模态频率)及特征向量 ( 系统的特征振型) 。由低到高阶排列, 即为连续梁的各阶固有频率。 固有频率具有如下特点: ( 1 )固有频率仅与系统固有的质量和刚度有关而和外界激 励无关,无阻尼的固有频率均是正实数; ( 2 )固有频率是系统处在简谐振动时的频率;多自由度系 统的简谐振动其各质点均处于简谐振动状态; ( 3 )系统的固有频率个数和系统的自由度相等。 当系统具有 n个自由 度, m通常为对角矩阵,刚度矩阵通常为 n x n 阶实对称矩阵。 2 . 1 . 1 单端松动的静态梁模型频率特征分析 1 模型方程的建立 以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绞支梁为例, 两端绞支等截面梁结构, 抗 弯刚度为e l ( e 为梁的弹性模量,工 为截面惯性矩) ,梁全长为l . 考虑为无阻尼系统,梁作为连续系统其横向自由振动的位移方程: a2 (e l 分+ p a 62y-/z 一 0 (2- 4 ) 或 者 表 示 为 ( el尸 ) , 一 t) 2 p a ye i y ) - c= 0 式中: a 为梁的截面面积,p 为梁的材质密度。 y ( x ) 为梁的横向振 动位移,。为梁的固有频率。代入梁的绞支结构的边界条件,解 得梁的固有频率的精确解: co o. = (二 )2篇, (一 1,2,3,价 ,净(2-5 ) 式中:n 为梁的固有频率阶数。( 见参考文献lldl ) 中南大学硕 i - 论文 对于通常利用滚动轴承支承的轴,将轴的计算当作连续、均 匀、等截面梁。一端可以简化为绞支座形式,在另一端简化为弹 性支承,轴承座作为附加质量作用于梁弹性支承端。轴承座上下 结合面联接螺栓在一定预紧力作用下,连接螺栓承受拉应力,设 其为刚度系数为 k的弹簧,预紧力降低 ( 连结螺栓的松动)相当 于弹性支承刚度减弱,此时假定联接螺栓仍承受拉应力,模型仍 呈线性,为此建立梁的模型如下图2 - 1 所示: 图2 - 1梁的单端松动模型 在上述梁的模型中,一端具有附加质量 m a . 系统为线性, 假定 为柔性细长梁,且为等截面, 由前述梁的方程,得到梁的振型函数 为:3 y ( x ) = c , c o s 压+ c 2 s i n 户+ 几c o s h 户+ qs i n h 户( 2 - 6 ) 式 中 : fl , 一 宇 e l :梁抗弯截面刚度;p:梁材料密度; 。:梁固有频率; a:梁截面面积: 梁振动最大动能为: t . . = 告 ( 2 - 7 ) 山 争几犷 梁振动最大势能为: u m a、 一 z 买 e i (y ) z d x + z k y 2 (1) ( 2 - 8 ) 由 于t m ex = u m a 、 得到固 有频率的泛函为 w 2 = s / e i ( y ) i d x + k y z ( ! ) 月y 2 d r , m . y l ( l ) ( 2 - 9 ) 广儿一司.而 其振型函数y ( x ) 满足边界条件: y ( 0 ) = 0 ( 2 - 1 0 ) 中南大学孔 贝卜 论文 再由 一阶变分等于零, 也就是8 ( c ) 2 ) = 0 ; 得到 s l 1 二 (: )“ k y z(1) 一 z4 f, p a y dx + m ,y 2(1) 一 0 (2- 1 1) 对上式作变分计算, 得 f l(e iy ) 一 p a y e 一 (e ii),5y i u + e iy ,5 y i/ + k y (l ) 一 。 2 m a y (1 ) k(1 ) 一 。 ( 2 - 1 2 ) 因y ( x ) 变分s y ( e i y ) , 一 co 2 p a y 由2 - 1 1 , 2 - 1 2 , e 月. . ( 0 ) =0 是任意的, 由上式的第一项得到 二0 ( 2 - 1 3 ) 2 - 1 3 项得到下面的力边界条件: ( 2 - 1 4 ) e i y ( 1 ) =0( 2 - 1 5 ) (e i y )lx = l = k y (1) 由上述五个方程确定振型函数中常数, 得到下列方程组: ( 2 - 1 6 ) c l=c 3=0 一 c 2 s in 月+ c 4 s in 月= 0 e i)6 3 c o s p c 2 一 e i,8 3 c o sh /31c 4 = 0 要求常数cc z , c c 。不同时为零 (2 - 1 7) 必有下面的行列式成立 一 s i 叨s i n 晒 , o 3 _ _ _ 。r ,d 3 gl p i v v j i ,i 一乙l p 二0 cos ( 2 - 1 8 ) 由此得到梁的频率方程为: 哪3 (s in 6 1 c o s h 6 1 一 。 o s /3 1 s in h (j1 ) = 2 k s in /31 s in h /3 1 ( 2 - 1 9 ) 2 计算结果 计算中考察支承刚度变化对梁模态频率的影响,为此作如下 假定:梁的一端为绞支,另一端其支承刚度为k ,k 为复合刚度相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当于轴承座刚度与联结螺栓刚度。梁为两端绞支时其中点的等效 刚 度为k s= 4 8 e i / l ; 梁的计算参数如下:等截面梁的直径为 d = 3 0 m m ,长度为 l = 6 0 0 m m ; i = 二 d / 6 4 , m ;截面抗弯刚度k , = 7 9 5 2 . 1 5 n / m ; 当螺栓联结预紧力下降时,结合面之间有微小变形,此时可 以 认为满足线性条件。 计算支承刚度与轴刚度相比较 ( 远大于、 接近于、远小于) 三 种情况下的模态频率变化, 列于下表2 - 1 , 2 - 2 , 2 - 3 所示: 表2 - 1 k = 1 0 0 k : 支 承 刚 度 对 梁 的 模 态 频 率 影 响( 单 位 , 弧 度 / 秒 ) 。1。2。3。4。5 支承刚度远大于 轴刚度时系统 固有频率 5 . 1 1 6 5 39 . 4 2 9 81 2 . 9 5 6 2 1 7 . 4 0 0 52 2 . 4 1 4 8 刚度下降7 0 %后频 率 5 . 0 6 5 8 99 . 0 5 9 411 2 . 6 0 3 1 1 7 . 2 7 6 6 2 2 . 3 6 4 1 频率变化 ( % ) 0 . 9 84 . 12 . 70 . 70 . 6 表2 - 2 k = k s 支承刚 度对梁的 模态频率影响( 单 位 , 弧 度 / 秒) 。 1。2。3。4。5 支承刚度接近于 轴刚度的频率 1 . 4 9 3 86 . 5 5 0 3 1 1 . 7 8 2 01 7 . 0 1 7 32 2 . 2 5 3 1 刚度下降7 0 % 后的 频率 1 . 3 6 6 86 . 5 4 8 51 1 . 7 8 1 71 7 . 0 1 7 22 2 . 2 5 3 1 频率变化 ( %) 8 . 51 . 00 . 0 10 . 0 0 80 . 0 0 8 表2 - 3 k = 0 . l k , 支承刚度对梁的模态频率影响( 单 位, 弧 度 / 秒) 。 1。2。3。4.5 支承刚度远小于 轴刚度时固有频率 0 . 8 4 0 86 . 5 4 51 1 . 7 8 11 7 . 0 1 72 2 . 2 5 3 刚度下降7 0 % 时的频率 0 . 7 6 9 16 . 5 4 4 71 1 . 7 8 11 7 . 0 1 72 2 . 2 5 3 频率变化 ( % ) 8 . 9 0 . 1 0 . i 0 . 1 0 . 1 中南少 、 学硕士论文 比较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 1 .由上述梁的模型导出支承刚度的变化对梁的固有频率的影响, 梁 的支承刚度的变化主要反映在梁的低阶固有频率的变化。当刚度 下降到原有刚度 7 0 %时,其一阶固有频率下降 8 . 9 % ,弹性支承 刚度的减小,主要影响梁的一阶固有频率,但其反映不明显。 2 .弹性支承结构与绞支结构相比, 对应模态频率均有较大变化。绞 支结构对应弹性支承刚度为co,由绞支结构转化为弹性支承,轴 临界转速下降较明显。 2 . 1 . 2 两端松动的静态梁模型频率特征分析 1 模型方程的建立 由上节单端松动模型,将梁两端均简化为弹性支承,可以比 拟梁两端松动情况,建立如图2 - 2 所示梁的两端松动模型: 图2 - 2两端简化为弹性支承梁的模型 其振型函数 y ( x )( 见上面的单端松动方程的说明)它应满足的边 界条件为: 在 x = 0 时: q = e d ( 0 ) = - k , y ( 0 ) m= e i y ( 0 ) = 0 ( 2 - 1 0 ) 在 x = 1 q= m =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