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建筑企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 建筑企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学 院 工商学院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042班姓 名姜浪学 号101848144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通过本文研究,掌握数据调查与分析技术、综合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建筑企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通过与其他类型企业、其他类型员工比较,分析农民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特征与问题分析,给出有效管理建筑企业农民工的相关对策。培养综合运用知识与分析工具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教师签字: 摘要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农民工”这个群体日益庞大,同时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政府部门和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从我国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的问题和农民工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农民工本身实际需求转变的情况入手,对我国建筑企业管理和建筑企业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分析认为建筑企业中农民工的文化素质等参差不齐、农民工群体和民工需求发生变化、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恶化等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的传统管理方式。论文通过对我国建筑企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的转变和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第一,首先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积极完善法律法规,改善建筑行业的行业环境,兼顾企业与农民工个体、群体的利益;第二,建筑企业积极进行自身角色的转变和思考,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保障农民工的利益;第三,提高建筑劳务市场的门槛,切实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善整个行业的技术体制;第四,如何提供农民工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公平的看待职业差异,与建筑企业的有效沟通成为真正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最后,对我国建筑业在现阶段条件下,应对农民工问题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 建筑企业 农民工 农民工管理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 more and more rural people move to the city, migrant workers increasingly become a large group. And at the same times, the appearance of many kinds of social problems, aroused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whole societys atten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 , take the change of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situ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mselves into consideration,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existence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f migrant workers ; We think that the migrant workers educational level、 group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migrant workers changing requirements、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f construc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the of migrant worker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human resource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l: first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through the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and guidance, and improv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building industry environment, take the company、migrant workers individual and the groups interests into consideration; secondly, the construction company should think and change itself positively,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migrant workers,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 third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abor market threshold,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igrant workers of their own knowledge and skill level, improve the technical system of the whole industry; fourthly, how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igrant workers of their own occupation, differences in view of actively fai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truly safeguard their own interests. Finally,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 there are some advise to be put abou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Keywords:construction company;migrant workers;the management of migrant workers目 录 1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1.1 解决建筑企业民工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日趋紧迫11.1.2 农民工实际需求的转变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问题11.1.3 目前社会环境变化下建筑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农民工选择的不同2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1.2.1 研究的目的31.2.2 研究的意义31.3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内容4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4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42 我国建筑业从业农民工概述62.1 建筑企业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性62.1.1 建筑企业的基本含义62.1.2 建筑企业的重要性62.2 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基本含义和特点72.2.1 农民工的基本含义72.2.2 建筑企业农民工的界定和定义72.2.3 建筑企业农民工的特点82.2.4 建筑企业中农民工生活工作环境的特点92.3 建筑企业与农民工的特点92.3.1 建筑业是农民工最多的行业之一92.3.2 农民工是建筑企业最主要的人力资源103 建筑企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3.1 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现状113.1.1 农民工不同年龄段问题的现状113.1.2 建筑企业层面现状分析113.1.3 社会层面中建筑企业农民工现状管理分析123.2 建筑行业农民工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133.2.1 农民工综合素质普遍较低133.2.3 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很难得到满足143.2.4 建筑企业与农民工之间敏感的区域144 我国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54.1 建筑行业大环境发生变化154.1.1 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之间关系发生变化154.1.2 施工建筑企业之间的混乱竞争154.1.3 建筑行业农民工数量锐减,质量参差不齐164.2 建筑企业层面上新劳动合同法对建筑企业的的影响174.2.1 新劳动合同法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174.2.2 新劳动合同法成为农民工绑架建筑企业的工具174.2.3 在劳务工资等纠纷中建筑企业的位置不公平174.3 农民工群体的变化184.3.1 整体农民工群体变化,80后农民工比重增加184.3.2 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变化184.3.3 农民工群体中独生子女比重增加194.4 建筑施工市场发生的变化和包工“挂靠”现象的普遍存在204.4.1 建筑企业市场变化204.4.2 目前建筑业承包的基本模式204.4.3 “挂靠”现象存在的威胁205. 建筑企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思路225.1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为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提供思路和改革方向225.1.1 完善法律法规改善建筑业的行业环境225.1.2 强化实施监控,兼顾建筑企业利益与农民工个体和群体的利益225.1.3 引导企业市场良性发展225.2 建筑企业积极进行自身角色的转变和思考235.2.1 建筑企业转变只管不顾的角色,积极改善农民工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235.2.2 建筑企业改变保障农民工工资收入方式,采用较现实和适合实际使用的方法去积极保障农民工的利益235.3 提高建筑劳务市场的进入门槛,完善建筑业农民工上岗制度245.3.1 建筑企业增加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将单纯的建筑工人转变成有专业技能的建筑技师245.3.2 发挥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作用,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技能245.3.3 建立健全的农民工培训体制,提高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255.4农民工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55.4.1 农民工积极提高自身整体综合素质255.4.2 建筑企业农民工充分认识建筑行业的公平性和专业性255.4.3 农民工积极与建筑企业进行有效积极的沟通266. 研究结论及展望276.1 研究结论276.2 展望27致谢28参考文献29共 29 页 第 31 页1 绪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民工群体日益庞大,农村经济一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城市也日益繁荣;一方面随着带城市流动人口的成倍增长和社会原有制度承受能力的超负荷带来了许多问题;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对一线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统筹面临着新的压力,如何去改变这些问题成为了社会各方面在探讨的问题。1.1 研究背景1.1.1 解决建筑企业民工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日趋紧迫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上2008年农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推出,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进入到城市的建设中,这一劳动群体的迅速增大而被统称为“农民工”。 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他们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劳动力,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的力量和贡献;而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经济条件也随着进程务工得到了改善,大幅度的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据统计2003年进城务工农民已达到1亿人,今后还会以每年800万人的速度递增。从整个社会角度看,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身份和社会地位十分独特的群体。如此众多的农民工进城所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建筑业、工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据统计,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54.3%,占建筑业从业人数的72.2% 引自周风斌我国建筑业从业农民工问题研究,这表明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无论在农民工总数当中,还是在建筑业从业总人数当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如此大数量的农民工进入某一行业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问题都会凸显出来,例如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筑行业是农民工欠薪比较集中的领域,据新华社一位记者对北京、浙江、安徽等省随机抽样调查,有72. 5%的受访民工有不同程度的工资拖欠问题。建筑企业农民工培训不足问题在建筑行业有90%以上的现场任务是由农民工完成的,而他们当中有大约90%的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这是建筑行业目前存在又一大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到目前,农民工的年龄层次和输出区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另外一方面,建筑行业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偏低,直接影响了这一个行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成为目前建筑企业和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1.1.2 农民工实际需求的转变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2005年之前,建筑农民工1950-1980年间出生的占大多数,需求基本是停留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层次,更多的是为了谋求生活,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忍耐;而自从80、90后农民工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情况,他们更多的要求被尊重,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同样的需要学习的机会来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技能,他们渴望工作机会,更需要发展机会,总体来说,农民工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而另外一方面,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对农民工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这个缺口一旦被放大,建筑农民工的稀缺性也就自然显现;农民工自身要求被尊重,生活条件要求更完善,工资水平需要提高,工作环境改善等等,这一系列需求的转变都成为了新一代农民工的独特标志。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这些需求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都变成了额外人力支出和费用的增加,在日益完善的建筑行业,利润越来越透明和偏低,都成为了建筑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而最难解决的是如何去满足农民工的需求;如何去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如何去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而不触动各方利益,这些都需要建筑企业去思考和研究。1.1.3 目前社会环境变化下建筑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农民工选择的不同(1)2012年起,全球经济疲软,我国宏观经济整体亦出现下滑,GDP增长出现1999年至今的首度破八。随着2012一季度GDP增幅依然走低的情势下,政府打出稳增长“组合拳”,全年实施降息、降准,并从5月开始,不断加大对地方基础投资建设的放行力度,房屋建设方面,则是“限购”与“自主微调”并行,保障房建设依然火热,综合政策与市场作用之下,地产投资也出现放缓。2012年,宏观经济先低后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年小幅回落,因投资政策到开工建设的延后性,相较于2011年,建筑业整体业绩呈现回落趋势。我国建筑业总体放缓。2012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9.3%。,占GDP比例高达6.83%,建筑业支柱地位日益明显。2012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35303.4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年,建筑企业共实现利润4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幅回落,产值利润率达到3.56%,与2011年持平 引自中国行业研究网。从整体水平来看,近年来建筑行业虽然发展态势放缓,但是仍然成上升趋势,而这一趋势要求建筑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一方面,社会专业分工的发展趋势下,建筑物的设计越来越精妙,同时整个社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整个社会快节奏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大部分通过开发贷款融资来进行房产投资,要求施工单位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从而来减少利息分摊和资金占用,提前回笼资金;这些都直接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直接要求建筑企业需要更加专业和壮年队伍去施工。而另一方面,农民工选择进入建筑行业的增幅越来越低,但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需要更多的工人,两者的要求出现了矛盾。(2) 伴随新一代农民工就业观的变化,直接给建筑企业劳动用工带来了新难题。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劳动力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用工荒”成为许多地区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难题。建筑行业虽然收入不算低,但工作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就业环境差、社会地位低等,对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相对制造业、服务业明显不足。据调查,近两年建筑企业新使用的农民工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不断下降,还不足14%,大大低于前几年25%的比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方兴未艾,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量继续增长,但日趋严重的招工难问题,影响了建筑企业正常的施工生产。当代农民工价值多样化,给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当代农民工思想活跃、需求多样,其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与上一代农民工已经不同,这给企业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另外,农民工体面劳动要求变高,给企业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是为了改善比较贫困的生活状态,对生产生活条件要求较低。而现在大多数农民工越来越注重对体面劳动、精神生活、休息权利的追求,赚钱不再是“打工”的唯一目的,这些变化对企业特别是项目部如何有效组织劳动用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农民工选择的变化都直接成为了建筑企业的大难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力资源去支持建筑行业的发展,又何谈在新的时代提高建筑业发展速度。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的目的通过对建筑农民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试图为建筑农民工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些许有意义的理论建议及对策。1.2.2 研究的意义首先,中国农民工问题,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6894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占23.5%。因此解决好这些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与和谐,关系到中国工农联盟执政基础的巩固。必须立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充分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其次,为农民工提供广阔就业平台的建筑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建筑业从业农民工问题研究产业市场的无序竞争使得低价中标、垫资施工、经常赶工、不能结算、工程款拖欠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作为建筑业劳动力提供者的农民工因为工资收入较低,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工作时间较长等一系列的原因纷纷改投其他产业,使得建筑业产业性的“民工荒问题开始显现。另外劳动力的不足,尤其是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农民工的严重缺乏,所以建筑业的劳动力门槛不得不进一步降低,从业农民工素质越来越低,造成安全、质量事故频发,建筑产业陷入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曾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建筑业农民工5970万,占农民工比例22.2% 引自国家统计局网站;鉴于建筑业对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的过剩农民工存量的就业吸纳作用,以及农民工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的举足轻重地位,故而建筑业农民工管理问题绝然不可小觑。1.3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内容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我国建筑业从业农民工群体的现状。首先对农民工和建筑业农民工进行分类定义,分析这一社会群体的年龄工程,接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关键社会要素。然后对其关心社会权益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工资水平,工作时间、社会保障条件等进行分析,再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提出建筑业农民工群体的改革建议和方向。(2)对现阶段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环境进行分析。通过重点研究建筑业目前的产业环境、不合理产业结构和国家政策环境来说明这一产业正在面临这严峻的挑战。通过建筑企业的改革和国家政策的完善来推动改善建筑业的行业环境,从而确保建筑业的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3)对现阶段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问题看本质,一方面由于农民工自身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农民工的自身权益要求低;另外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的行业习惯和实际困难,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管理存在盲点。(4)通过对建筑劳务公司的改革和监管来解决建筑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将建筑业从业农民工转交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本文通过研究来说明通过国家政策的干预,鼓励一些有较大规模的建筑企业集团建立自己的劳务用工基地,同时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的监管,制定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对从业农民工采用实名登记制度,将从业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来彻底解决从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5)根据目前的条件,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管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农民工自身性质的转变与思考。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通常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产业环境的改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得到健康发展,农民工要想改变自身境遇,就必须面对现实,采取措施,双手两边抓。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尤其是合同管理,尽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管理制度,坚持做到实名制,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将进场登记、培训、考核、上岗、考勤、每月工资发放与农民工撤场注销统一起来,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提高企业自身对产业内从业农民工的吸引力,逐步提高企业内所用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农民工通过技能培训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思想,与建筑企业、政府部门共同致力于建筑行业环境的改善,从而更好的改变自身境遇,提高社会价值和实现自身良性发展。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所谓观察法就是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本文以建筑业从业农民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筑企业管理现状作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文献和示例观察,对建筑产业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当前农民工群体和需求的变化及产业环境的弊病等,在政府部门的强力干预下,仍不能得到。对如何解决建筑业农民工问题,改善他们的作业环境和彻底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对目前农民工的增幅、建筑企业的产值、农民工不同年龄段的分类等一系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简单但典型的案例进行处理和剖析当前建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引发的后果,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2 我国建筑业从业农民工概述2.1 建筑企业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性2.1.1 建筑企业的基本含义建筑企业,通常也称为施工企业,一般是指从事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其他专门工程施工的企业。施工企业是具有独立的法人组织治理结构并在经济上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构成建筑企业的基本条件包括:有一定的生产对象和经营目标;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管理人员;拥有一定数量和技术水平的劳动队伍;具备以上条件,依法登记,获得批准,在银行开户,具有法人资格者。中国建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担负的任务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为社会提供建筑产品和劳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增殖创造国民收入,为国家和企业提供积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筑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特点:多种经济并存,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占主导地位;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确立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并在企业的各项制度中得到保障;建筑企业的局部利益服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了促进规范建筑市场,使建筑市场竞争有序、和谐发展,施工企业按照在建筑市场上所处领域、施工方式不同,可以将其进行不同分类。例如按照生产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安装企业、修缮装饰企业;按照施工的资质不同可以分为特级资质、一级资质等;按承接工程的能力和规模不同可以分为总承包、专业承包、装饰分包、劳务分包等。随着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中国建筑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在服从国家计划和管理的前提下,有权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合理安排产供销活动,有权支配自留资金、任免干部、自行决定用工办法和工资奖励方式,有权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建筑产品价格,以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经营的多样性、灵活性、进取性,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自建筑企业统计出版社。2.1.2 建筑企业的重要性一方面,建筑企业伴随房产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国民产值;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38995亿元,同比增长16.1%,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总产值的6.86% 引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由此可见,建筑企业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总产值都对全国GDP产值产生深刻的影响,它是建筑生产力发展和建筑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另外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空前解放,都需要社会和企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而建筑企业是以人力为主导的施工企业,需要大量的能耐高强度工作的劳动力,正好一拍而合,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和机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分地区分行业的农民工人数构成统计,建筑行业农民工综合占28.5%,成为占据比例最大的行业。在社会层次而言,建筑企业在增加国民产值和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引导社会产业变革,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生产制度改革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要。2.2 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2.1 农民工的基本含义农民工,通常也叫民工、外来工、外来劳务工,这个词汇最早出现于1984年中国科学院社会通讯中;对于农民工,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是这样的:农民工,又称民工,中国大陆特有词汇,简言之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打工作为谋生手段的社会群体的总称。农民工通俗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2013年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比上年增长13.9% 引自和讯网新生代农民工渐成市场主力。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已经上升为我国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首先,体现在其身份的游离性与边缘化上。农民工,顾名思义,户籍在农村,但是却又长期工作在城镇,可谓“似农非农,似工非工,亦农亦工”。身份的游离,导致这些城市里的农村人处于一种“非农化了,可是却未城市化”的尴尬处境。他们吃在城市,住在城市,为城市带来了活力,解决了城市劳动力供给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农民工已经具有城市工人的基本特征。可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滞留的许多体制上的问题,诸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农民工却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到他们所工作、生活的城市中去 引自中国人民大学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度调研基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调查分析。2.2.2 建筑企业农民工的界定和定义按前文对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建筑农民工是指那些不具备城市户口,在城市从事建筑业操作工作,并以此谋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建筑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入门槛低,部分农民工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包工头”,或成立了劳务公司,成为雇用阶层。从劳动关系层面分析,本文的建筑农民工是指进入城市从事建筑业,且被雇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包含不但不是被雇佣者、反而去雇用他人的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2.3 建筑企业农民工的特点(1)性别特点:建筑农民工多为青壮年,年龄分布在 2049 岁之间。50 周岁以上的农民工由于体力下降,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建筑作业,很少涉足此行业。近年来,建筑农民工年龄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建筑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对建筑从业人员的歧视,从心理响了年轻一代农民工进入建筑业务工。建筑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女性难以承受建筑业的高强度作业。女性建筑农民工多数是男性建筑农民工的妻子,她们跟随丈夫到建筑工地务工,一方面为了挣钱养家,另一方面是为了照顾丈夫建筑农民工文化程度低。他们中文盲、小学文化、初中文化居多。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建筑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程度偏低状况无明显好转。据统计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13.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26.5%和36.4%。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本地农民工,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农民工。与上年相比,30岁以下年轻农民工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2.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组农民工 引自中商情报网2012年中国农民工文化程度构成统计。(2)生活特点:与其他行业从业的农民工比较,建筑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更为低下;业余生活方面,由于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闲暇时间少,建筑农民工生活方式原始、简单,与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相去甚远。建筑农民工基本没有业余文化生活,聊天、睡觉、赌钱、闲逛是他们打发空闲时间的主要方式。(3)组织特点:建筑行业的流动性。一个建筑企业不可能长期有工程任务,这使得建筑企业工作任务具有不连续性的特点。行业特点决定了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较其他行业弱。建筑企业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其他行业大另外,建筑业项目分布广,资金和人员需求量巨大,也是人员流动频繁的原因。特别是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流动性特点更为明显。建筑农民工的流动性:建筑农民工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大多依靠亲缘、地缘关系成群外出务工,跨区域流动性强。他们在不同城市和不同的工程项目之间流动作业,与建筑企业形成短暂的、不稳定的用工关系。建筑农民工的无组织性,使其无序流动的特点十分突出。(4)群体特点:外出务工的群体性。有关调查表明,90的建筑农民工通过亲友介绍等帮带方式流动就业。一个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一般来自同村、同乡或同县。单个外出务工的农民极少。交往的群体性。建筑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相对封闭,生活空间有限,分散性高,组织化程度低。他们往往有很强的血缘、亲缘或地缘等传统意识,喜欢在务工地结集“同乡会”等非正式组织以互相帮助。维权的群体性。建筑农民工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往往聚众找建筑企业或政府吵闹,以此达到维权目的。与人发生纠纷时,来自相同地缘的建筑农民工出于狭隘的义气观和从众心理,会出现聚众闹事现象。(5)心理特点:心理特点从主观因素分析,建筑农民工普遍存在过客心理。所谓过客心理,指的是外来者对其所生活、工作的城市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权利义务观念淡漠,缺乏对城市的热爱和责任感,进而与这个城市及城市中的市民产生一种疏离感。2.2.4 建筑企业中农民工生活工作环境的特点建筑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跟其他不同行业农民工有着不同的特点。生活环境特点:建筑农民工大多住在工棚内,或住在自己用各种建筑废料搭建的棚屋里。他们居住条件的共同特点是: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潮湿、蚊蝇滋生,是城市的卫生死角。建筑农民工居住地随处堆放各种钢材、水泥甚至雷管炸药等危险器材,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近两年随着政府干涉力度的加大,工人生活环境有所好转,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工作环境特点:建筑工地一般都是在城郊地区,施工扬尘很难有效控制,现场水电等混乱,建筑农民工工作环境恶劣。而另外农民工休息时间也极少,据调查资料显示,建筑农民工日平均工作时间长达11.6小时,每月平均休息3.3天。雨天无法作业,停电,原料供应不上,成为农民工的休息日。2.3 建筑企业与农民工的特点2.3.1 建筑业是农民工最多的行业之一由于农民工在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跟低劣性(无歧视意思),所以到城市工作一般只能从事一线操作体力工作;并且绝大部分农民工是没有一技之长的,而建筑业大部分工作可以通过现场临时学习就可以上岗,这就成为很多农民工为何选择进入建筑行业的原因了。据统计,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 引自法制晚报,2010.3.19。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全国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在整体上基本占最大比例。 表1 :2013年分地区分行业的农民工人数构成 单位:% 指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制造业43.120.113.2建筑业17.528.530.0批发和零售业10.212.91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37.38.2住宿和餐饮业5.06.28.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911.112.2其他行业9.013.915.12.3.2 农民工是建筑企业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容量巨大 ,吸纳的农民工已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13。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GDP的7。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6年建筑业的就业人员约有540.9万人,其中施工现场操作人员以农民工为基础。广大农民工为建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方面,建筑行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通常都是高强度、短工期的施工,需要大量的现场施工人员;而另一方面,建筑工人是建筑企业生存的根本,无论是从建筑企业的施工速度、施工工艺、还是施工水平都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建筑农民工;同时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真正能掌控的是一线的工人去操作和把控,手艺好有经验的工人成为施工企业存在的基础,才能把质量控制好。所以加强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建筑企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 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现状3.1.1 农民工不同年龄段问题的现状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第一代从农村走向城市务工的农民,称为传统代农民工,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总之,是为了改善比较饥馑的生活状态;而在年龄在年龄层次上,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 。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据1999年清华大学对农民工家庭的一项调查,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其他学者根据历年来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数据估算的结果也大致如此,即在传统农民工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逐渐在城市沉淀了下来 引自中国新闻网全总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而老一代农民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体力逐渐下降,常年的劳作的职业病开始显现;在初期没有购买社保等相关保险,老年养老成为了非常棘手的问题。在实际需求上,传统代农民工最直接的需求就是能拿到足额的工资,能提供相对改善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必须提到一个新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据所掌握的资料综合来看,学术理论界大都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90年代中后期开始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亚群体,也有学者称之为“青年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改革开放以前出生的从事非农产业劳动的农村流动人口被称为“第一代农民工”。本论题的研究是基于学术理论界对农民工的界定及其代际划分来展开探讨的。因而,准确说来,本研究所界定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具有农业户籍身份,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劳动的工资收入者。相比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工作、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对信息的需求更迫切、更丰富、更积极。然而,自身信息获取能力弱、信息获取不平等、信息渠道狭窄等因素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综合素质较传统代农民工而言相对高一些,要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被尊重理解。同时,也不再像传统代农民工一样能够忍受工作压力和委屈,随意性大;技能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不强;不满情绪较强,敬业精神较弱,对本职作大多缺乏热情和动力;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3.1.2 建筑企业层面现状分析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2001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市场整顿、制度建设及有效监管,我国建筑市场正在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可谓亮点频闪。 同时,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企业自身管理情况也出现了不同情况的危机,问题主要表现在:(1)观念陈旧,没有把人力资源工作作为企业一项战略性的工作;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隔离地看待工人这一个整体。(2)人力资该组成盆杂且比例不合理就大多数建筑企业而言,其人力资源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3)管理人员应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多人只懂技术,不懂管理,理工科背景的人员远远高于管理类专业,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在适应市场变化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4)用工管理问题管理问题,很多建筑单位为了单方面降低项目成本,会选择项目外包形式,而很多的外包单位都是由许多没有技术含量的农民工构成,在工程质量、现场管理方面就会出现大量漏洞。而另一方面,在出现劳务纠纷的时候,由于大多由于没有签订合同最。(5)安全生产、安全管理问题尤其突出。(6)公共设施管理难,包括社保管理、生活区等方面。(7)随着新一代农民工就业观的变化,给建筑企业劳动用工带来了新难题。随着中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劳动力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用工荒”成为沿海地区许多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难题。建筑行业虽然收入不算低,但工作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就业环境差、社会地位低,对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相对制造业、服务业明显不足。据抽样调查,近两年建筑企业新使用的农民工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不断下降,还不足15%,大大低于前几年22%的比例。我国城市化进展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方兴未艾,使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量继续增长,但日趋严重的招工难问题,影响了建筑企业正常的施工生产。3.1.3 社会层面中建筑企业农民工现状管理分析通过日常的各种新闻,报纸或者网络,我们都能够看到建筑农民工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下的境遇,根据种种缩影都可以分析出在现今的建筑企业中农民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以往的材料和论文中,描述农民工生活基本都是脏、乱、差,工作环境是艰苦复杂,地位低下等等,基本矛头都是指向了建筑企业,但是事实还是有很大的偏差和片面,一方面生活环境已经大幅度改善,一般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生活区都有专人打扫和清理,有专门的冲凉房、热水间;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问题和个人卫生问题各有差异,导致生活环境出现很大的差别,通常就是我们看到的“脏、乱、差”。对于农民工的管理,建筑企业都采取容忍和宽容的态度,现场管理人员对民工基本都是比较尊重的,这是在现代建筑企业中贯行的管理思想,当然一方面是为了现场的安定,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很多管理人员特别是年轻管理人员对父亲辈的农民工都是持尊重的态度。3.2 建筑行业农民工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3.2.1 农民工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据统计,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13.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26.5%和36.4% 。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本地农民工,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农民工。与上年相比,30岁以下年轻农民工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2.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6.1%,初中占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模具开发管理办法
- 水溶肥质量管理办法
- 学校文艺室管理办法
- 学校损耗品管理办法
- 垃圾中转站管理办法
- 易制毒现场管理办法
- 医疗大数据管理办法
- 扶贫网格化管理办法
- 吐鲁番草原管理办法
- 时间与效能管理办法
- 民警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 政务接待培训课件
- 空调维修保养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文
- 2025年云南高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
- 领导调研国有企业调研报告
- 护士换错药不良事件讲课件
- 护理病人安全 保障病人的安全与隐私
- 公司能量隔离挂牌上锁管理制度附能量隔离与介质、工况对应关系参考表
- (高清版)DB62∕T 446-2019 河湖及水利工程土地划界标准
- DB33-T 2099-2025 高速公路边坡养护技术规范
- 护渔队伍考核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