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再探究.doc_第1页
硕士学位论文-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再探究.doc_第2页
硕士学位论文-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再探究.doc_第3页
硕士学位论文-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再探究.doc_第4页
硕士学位论文-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再探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再探究 摘 要 新保险法于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法的成功实施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与进步。我国保险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保险行业的运作不太规范。保险人常常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缔约能力的优势地位,利用法律的漏洞,通过格式合同,滥用其合同解除权,以达到逃避其赔偿责任的目的。这些情形的存在无疑增加了投保人获得赔偿的不确定性,使投保人“有险而无忧”希望的落空,增加了社会纠纷,同时降低了保险人的诚信度,影响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合同解除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现代合同法的影响,呈现出保护消费者及投保人利益的立法趋势。1 杨华.保护投保人利益的学说与制度.河北法学.1999.33为了真正的解除投保人的后顾之忧,本文旨在通过新保险法对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法律规定的解析和对新法律制度的介绍,为保险合同当事人在实务中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束语。其中,正文由五部分组成。本文采取了实例分析、比较研究和法益平衡的研究方法。写作目的在于:(一)介绍、阐释新保险法所引入的关于禁止反言及弃权的相关规定;(二)明确保险合同解除权的相关规定的行使条件和法律效果,限制保险人不得滥用保险合同解除权的具体内容;(三)法定解除条件是保险合同的解除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保险法明晰了法定解除权的具体内容,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四)通过对新保险法的评价,使保险合同当事人了解新法实施中自身的法律权益。第一章阐述了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基本理论,解释了保险合同解除理论的概况。其主要包括:保险合同解除概念的界定、保险合同解除权的性质分析、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特殊性和保险合同解除制度中的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合同解除和相关概念进行了区分,介绍新保险法对保险合同解除制度引入的新规定,如禁止反言和弃权等制度。 第二章介绍并探讨了保险合同解除权的形式,包括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协议解除、保险合同当事人的约定解除和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法定解除。 第三章探讨了保险合同解除权的事由。人身保险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和财产保险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无疑是新保险法中的重点规定。所以,除在内容方面一一作了阐释之外还进行了与原保险法做了比较和解析。第四章介绍了保险合同解除后的后果。笔者突破了以往仅就解除权溯及力是否存在进行争论的限制,直接从保险合同解除制度有溯及力的法律规定和无溯及力的法律规定两个方面论述了行使解除权的后果。新法从保险合同解除制度在当事人之间的法益平衡入手体现了保护了被保险人的利益。第五章对新保险法解除制度的完善进行了评价。例如,保险责任构成主观要件的注意程度有所提高并增设保险合同不可抗辩规则、新增危险增加转移标的物的告知义务。最后在总体评价的基础上又对保险合同解除制度在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完善建议。关键词:新保险法,保险合同解除,法定解除,禁止反言,不可抗辩ABSTRACT The new Insurance Law put in force officially on October 1, 2009.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law has promoted social stability, harmony and progress. There is lots of non-standardized operating in Insurance industry because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n China is only at the beginning of development stage in this area. The insurers often abuse the rights of Canceling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 by their own economic strength and the dominance of capacity to conclude treaties as well as use the dominance of capacity to conclude treaties, take advantages of legal loophole and through the modal contract so that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scape the duty of compensation. It is obvious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se situations will increase the uncertainty for insurer to get the compensation, make the insurer hopeless, increase the social disputes, and reducing the insurers credibility so that deep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ling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 is affected with modern contract law so that present the legislation trend of protecting customers and insurers.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insurers troubles,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new legal law and by the analysis of Canceling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 so that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insurers and insurant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introduction, main part and conclusion part. There are five sections in the main part. This paper adopts the case study,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balanced approach on legal interests. Writing purpose: (1) Complete description, explain Estoppeland disclaim in the new Insurance Law (2)Clear contract terms and legal effect in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Right to cancel the insurance contract. a clear right to terminate the insurance contract. The insurers restricted abusing the right in specific content on insurance contract. (3) .Statutory termination condi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ew Insurance Law,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Statutory Dissolution is definite in the new Insurance Law, as it has maneuverability.(4) The improvement of new Insurance Law not only protects the insurants legal rights but als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insurers and the insurants. Chapter One: Fundamental Theory of Canceling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 its main include: Defining its concept. Analysis of Property. Particularity.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Introduction of new rule of Canceling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 Estoppels and Waiver etc. Chapter Two: Discuss the form of Canceling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 including three form of terminating the agreement. Chapter Three: discussed the reasons for getting rid of the insurance contract. Violate the noticing obligation and lie the accident in order to cheat the insurance, the insurance worker has the right to get rid of the insurance contract and analysis this according to the new law. The new insurance law focuses on the reasons for getting rid of the personal insurance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surance contract. Comparing and analysis the contents of the old one and the new one.Chapter Four: the writer was beyo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prosecuting right. It explains the two effects on getting rid of the contract on having the prosecuting right and not having the prosecuting right. It shows the insured persons benefit by balancing the right and the obligation of the getting rid of insurance regulations. Chapter Fiv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New Insurance Law. Augment of Incontestable Rules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ubjective elements on improvement of duty of insurance. The obligation of notify increased risk of transfer of the subject matter. Guo Xiaobei(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Directed by Associate Professor Shen XiaomingKEYWORDS: New Insurance Law ,Legal Rescission,Canceling System of Insurance ,Contracts Estoppel ,Incontestable目 录引 言1第一章 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基本理论3一、保险合同解除理论的概况3(一)保险合同解除概念的界定3(二)保险合同解除权的性质分析4(三)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特殊性6(四)保险合同解除制度中的最大诚信原则7二、保险合同解除和相关概念的区分7(一)保险合同的解除与保险合同无效的比较7(二)保险合同的解除条件与合同解除条件的比较9(三)保险合同的解除与保险合同终止的区别9三、 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新法律规定10(一)禁止反言11(二)弃权12(三)除斥期间13第二章 保险合同解除权的形式14一、 保险合同中的协议解除14二、 保险合同中的约定解除15三、 保险合同中的法定解除17第三章 保险合同解除权的事由20一、共有的保险合同解除事由20(一)违反告知义务20(二)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时,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23二、人身保险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24(一)人身保险合同解除权主体24(二)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25(三)保险合同超过复效期的合同解除权27三、 财产保险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28(一)保险标的转让而增加被保险人风险的合同解除28(二)违反安全义务29(三)违反增加危险通知义务31(四)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失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32第四章 保险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34一、 行使解除权的效果34(一)保险合同解除不产生溯及既往后果的情形34(二)保险合同解除产生溯及既往后果的情形36二、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法益平衡37(一)平衡投保人利益37(二)平衡保险人利益39第五章 新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40一、 责任构成主观要件上确立为故意和重大过失40二、 限制保险人合同解除权,增设保险合同不可抗辩规则42三、 限制保险人法定责任的免除事由43四、 保险代理人对解除权的承担43五、 危险增加44结 论46参考文献47致 谢49引 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险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民商事合同与人们的关系日趋密切,对于作为保险合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险合同解除制度,原保险法相关规定分布零散而不集中,相应地理论上也缺乏对其相关问题较为深入的研究,有些重要问题的法律规制呈现空白。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适用和发展,也致使保险实务中常因此发生纠纷而无法可依。在现实生活中,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关系一般是通过保险合同的形式确立的。然而一旦保险合同成立所依据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继续履约可能导致更大的利益损失,此时就有必要让保险合同当事人从合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此,保险合同解除制度实际上便成为避免或减少当事人利益损失,维护交易安全的一项法律补救措施。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新保险法)所规定的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直接考虑到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平衡,在新法的规定中采取了倾向于保护投保人的合同解除制度。保险合同和其他合同一样,其合同关系可以在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不一致或者一方出现违约等情况时予以解除。对于保险合同内容双方都要严格遵守,依约履行,除非发生法定或约定的情形,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而且,由于保险人的特殊地位,各国保险法都特别规定保险人不能随意解除保险合同,除非投保方有违约或违法行为。新保险法就保险人的法定解除条件重新进行了规定,使法定解除的具体内容得到了充实。正是由于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附合性合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人虽然清楚保险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投保,但是当保险合同成立后,又常常发生不缴纳保险费、拖欠保险费或其他情况,此时,为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合同法和有关财产保险的法规赋予了保险人解除合同的权利。此外,保险合同专业技术性强,保险人拥有处理法律事务和交易业务的丰富经验,而投保人对保险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再加上,保险合同多采用格式合同形式,投保人只有“订与不订”的自由,而没有就合同条款讨价还价的余地。因此,在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中,投保人难以与保险人处于平等协商的交易地位。新保险法就保险合同解除权一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完善,新法借鉴了英美保险法上的弃权与禁止反言制度,增设了不可抗辩条款、禁止反言及除斥期间等相关的规定,这使得投保人增加了投保信心,促进了保险行业的稳步发展。同时,新保险法中高技术的法律移植促进了我国保险法与国际保险法的接轨。在保险实务中一贯存在保险法内容深奥难懂,投保人对法律规定重视不足的问题。笔者在此次论文的写作中没有再对保险法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通过新保险法的成功实施并结合一些保险案例来解析新法中的规定。本文用浅显的语言介绍了新保险法中保险合同解除制度投保人权益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新发展、新变化。同时对新法下可能出现的实务适用的难点、盲点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第一章 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基本理论一、保险合同解除理论的概况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保险业的规模也得到了壮大。但保险消费市场凸显的不良状况,还是令广大的消费者和相关政府部门感到担忧。因为,保险合同大多都是长期合同,在订立之后保险公司便认为可控制保单的利益,而对投保事实不再负查实义务,再加上一些保险人过度片面追求保费规模,无视投保人的利益的存在,造成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保险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民商事合同与人们的关系日趋密切, 而作为保险合同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合同解除制度也已越来越受到立法者和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广泛重视。新保险法对我国保险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进行了集中整合,借鉴了英美法上的规定。同时,新法中的法律条文规定更加的完善、清晰。新增的法律规定不但弥补了原保险法的不足,同时也填补了我国保险法立法上的空白, 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适用和发展,有力的确保了在保险实务中对投保人利益保护。新法对保险合同解除的规定采取了专章专篇的规定方式,在人身保险合同及财产保险合同中设置了专门的规定。(一)保险合同解除概念的界定 研究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重要之处在于明确保险合同解除制度在保险法上的重要地位,而对于保险合同解除概念的研究与界定就成为首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保险合同解除的概念争论不一。有学者认为保险合同解除是指保险合同有效成立之后,有效期限届满之前,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行使合同解除权,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单方法律行为。2 温世阳,樊启荣.保险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54 另有学者认为,保险合同解除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行使解除权而使保险合同自始无效的法律行为。还有学者指出保险合同的解除是在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依法使合同效力终止的行为。3 邹芳.试论保险合同的解除.河北法学.2000.138也有学者表示应当将“保险契约之解除,系指当事人之一方,于契约成立后,因一定事由之发生,行使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契约。所赋予之解除权,而使契约效力溯及既往而失去效力之谓”。4 梁宇贤.保险法新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147保险合同解除权的概念,当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有效成立的保险合同在有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因当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权而使得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一种法律事实行为。5 杨立新.合同法专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7我国新保险法第15条在涵盖原保险法第15、16条的内容后,予以明确的规定: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保险人不得解除保险合同。而在新保险法第50条将保险法中原保险合同条款重新进行了调整,关于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运输工具航程保险合同,保险责任开始后,合同当事人不得解除合同。解读新保险法后笔者更加倾向于将保险合同解除的概念理解为保险合同成立时,解除保险合同必须在法律或当事人约定的范围内,由一方当事人或者双方当事人行使,超出此范围而行使合同解除权的,不产生解除保险合同的效力。 笔者认为,以保险合同有限期内依法行使合同解除权而提前消灭保险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作为保险合同解除权的定义,主要考虑其内涵包括:(1)保险合同解除的前提是存在有效成立的保险合同。无效、可撤销、可变更的保险合同不能成为解除的对象;(2)保险合同解除权的有效存在,解除权是一种形成权;(3)解除权的行使限定在合同有效期限届满之前的时间内;(4)保险合同解除后原合同就立即丧失法律效力,或者说提前终止了原保险合同的效力;(5)须保险合同当事人行使解除权,及时行使解除权保险合同效力才会归于消灭。(二)保险合同解除权的性质分析 解除保险合同无疑必须具备解除的条件。而解除保险合同的条件可以由法律予以规定,也可以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不论哪种情况,当事人只有在具备了解除条件时才能行使解除权,其解除意志才会产生相应的解除效果。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核心是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可以说,整个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设计都是围绕保险合同解除权的产生、行使以及行使的制约而展开的。基于前述对保险合同解除概念的界定,结合合同解除权的定义,保险合同解除权是指保险合同有效成立后,有效期限届满前,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基于约定或法律规定享有的使保险合同自始失去效力的权利(形成权)。将保险合同解除权可分为广义的约定解除权和法定解除权。保险合同解除权应当是由保险合同当事人任意一方,以其单方享有的解除权而行使的。所以,不少学者认为,无论是约定解除权还是法定解除权,保险合同解除都是保险合同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而不存在双方协商的可能。只要在解除条件成就时,想要使保险合同解除,就需要解除权人行使其所拥有的解除权,做出解除行为。事实上解除权人在具备解除条件时就享有了解除权,其行使解除权即发生保险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由此学界普遍认为,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属于形成权的范畴。6 亨利马瑟.合同法与道德. 戴孟勇,贾林清,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8):62从学理角度看,形成权必须通过行使才能产生效力。法律之所以赋予当事人解除权是出于双方当事人利益平衡的考虑。通常,为了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和促使权利人及时主张权利,法律一般都会规定形成权具有一定的存续期间。对此观点笔者是十分认同,但应指出在保险合同中的解除权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的作用更大、更具体,因为只有解除权具有了单方的形成权属性时,才能使保险合同解除权产生当事人想要的法律后果而不再需要双方的平等协商。而将形成权的存续期间称为除斥期间,权利人应当在该期限内行使权利,超过了该期限,将导致形成权的消灭即丧失保险合同的解除权。我国新保险法第16条第3款就保险人的解除权的除斥期间做出明确规定: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此外,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时应当将保险法的最大诚信作为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法律依据。保险合同解除权属于形成权的性质,也就决定了保险合同解除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而非双方法律行为,即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只需将解除保险合同的意思表示于合同相对人,无需对方的认可即可发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力。将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条件归纳为:(1)当事人任何一方具有合理保险合同解除权;(2)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需要将解除保险合同的意思表示送达合同相对人;(3)保险合同解除权属于形成权的性质要求;(4)保险合同解除权需要有行使的期限,在法定的除斥期间之内。法律必须赋予保险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间,保险合同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合同解除权。例如,自合同成立起逾两年的,保险人不得以投保人申报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为由而解除保险合同,而因投保人未按期缴纳保险费致使保险合同效力中止的,保险人必须是在自保险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两年内双方未达成协议后才能行使合同解除权。鉴于此,保险法对于保险合同所赋予解除权,当事人尤其是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往往有限制性规定,对保险人来说这些限制表现在,其解除人身保险合同的权利行使受时间限制及法定解除条件限制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保险合同相对人的利益。(三)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特殊性 保险合同是合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合同类型,其主要是在保险法中有专门的规定。保险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也是受到合同法约束的。保险合同是一种独特的合同类型,它首先具有了合同的一般属性,因此,在保险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相关规定。但比较保险合同的解除条件与一般合同解除条件不难看出,其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保险合同是典型的保障性合同,是向社会公众和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保障的手段。它也是一种典型射幸合同,所谓射幸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支付的代价所获得的只是一个机会,但对投保人而言,他有可能远远大于支出的保险费收益,相对保险人则可能不产生保险金责任。7 杨立新.合同法专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75 这种偶然性的特点促使了给付结果不确定性,但也不应当将其单纯的看做一种投机、追求运气。从另一方面来看,保险合同是典型的格式条款合同,就使得在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只能被动地服从、接受或者拒绝保险方所提出的条件,所以,具有较强的附和性。保险合同作为一种最大诚信合同的要求,显然要高于一般保险合同的要求,这一点不难从其合同性质上看出。重要的是保险合同是一种具有人身属性的合同,这一点也明显的区别于一般的合同。因为在合同法中人身是不能成为合同的标的,而保险合同采取了人身作为合同标的,其出发点在于保护这一特殊利益。由于保险合同的特殊性质,由此产生的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要求无疑要高于一般的合同解除制度。而保险合同又是一种特殊的民商事合同,在出现保险法规定的保险合同解除条件不同于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解除条件时,可以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优先适用保险法。在保险法未作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保险合同的解除可以参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四)保险合同解除制度中的最大诚信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自从最早为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以立法形式予以确立后,至今已存在了一个世纪,业已成为保险业的基本准则。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基于其参与的社会生产或者日常生活所面临的风险而产生投保的需求,而保险人只能根据投保人的陈述来决定承保与否和确定所要适用的费率。为了防止危险发生后由于投保人的不实陈述给保险人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保险人要求投保人所陈述的内容应当准确不得带有欺骗的内容。这就是现代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为此,我国新保险法第5条明确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承担如实告知的义务。”第16条则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进一步要求投保人应当承担如实告知的义务。可见,保险法中最大诚信原则是基本要求。保险合同条款是由保险人事先拟定的,专业性较强,非保险专业人员难以把握。保险人开展保险业务时就应当对保险人尽到说明的义务,否则,保险人即使与投保人签订了保险合同也应当认为其没有法律效力。从通常意义上讲保险合同中违反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就应当被认定为无效或者应当被解除。保险合同解除权的最大诚信原则体现在如实告知、禁止反言等制度中,保险合同当事人违反最大诚信原则在解除权条件成就时一方当事人就可以行使解除权。实际上最大诚信原则的内涵十分广泛,可能产生的法律效果也各有不同。例如,违反告知义务保险合同即在故意及重大过失的情况下保险人享有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但是若保险人明知投保人有不予投保的情况存在还继续予以投保则会在法定的除斥期间内被禁止抗辩,这成为新保险法对保险合同解除制度在最大诚信原则下引入的禁止反言制度的体现。二、保险合同解除和相关概念的区分(一)保险合同的解除与保险合同无效的比较 新保险法第17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且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做出明确的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这是保险法中对保险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实际上保险法中不乏保险合同无效的规定,但往往投保人容易将其与保险合同解除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合同法上所规定的合同解除是指,由于签约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变更或解除。但是在保险合同中,由于有被保险人加入合同与被保险人利益相关,因此,只有在通知并征得被保险人的同意后,才能订立或解除保险合同。保险法第16条第5款规定的解除后果是“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而保险合同无效是指保险合同成立后,因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原因自始不发生效力。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虽然完成了保险合同订立的程序,但因违反了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约定,从订立之时起就无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无法律约束力,不可能产生保险合同预期的法律后果。就保险合同无效的法律原因主要包括:(1)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2)订立保险合同时,承保的风险已发生或己不可能发生,保险合同无效;(3)超额保险(对于非欺诈行为的超额保险额度,超出的部分无效);(4)死亡保险。由此可见这与保险合同解除的条件是完全不同的。对无效保险合同的确认及法律后果,我国原保险法并无规定。8 罗忠敏.新保险法案例精析.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17而新保险法第17条规定了:“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应当向提供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未作提示或者说明,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对比保险法对保险合同的解除的效力倾向于一般情况下不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只有例外的情况下才产生溯及力。可见两者在法律效果上的规定是完全不同的。合同严守是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保险合同无效与保险合同解除在权利行使方面也是完全不同的。有效成立的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当事人应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合同,任何一方均应遵守自己制定的法律而不得任意变更或解除。只有在具有解除权的条件下,即具有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权的情况下,保险合同当事人才能行使合同解除权。保险合同在缺少有效要件而无效的情况下,其法律效力自始就不存在,故无所谓解除问题。只有在保险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其当事人才有可能通过解除合同提前终止其效力。(二)保险合同的解除条件与合同解除条件的比较 我国合同法有关法定解除合同的四种情形分别为:(1)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迟延履行;(3)拒绝履行;(4)不完全履行。其中第94条第3款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保险合同中,新保险法对于保险合同的解除权规定与一般合同法中的解除事由是完全不同的,这是由保险合同自身特殊的法律性质所决定。新保险法规定了投保人的任意解除权和保险人的八款法定解除事由,其具体内容完全异于一般合同解除的规定。新保险法将保险合同的解除事由较为详尽的规定在保险合同解除规定之中,进一步的细化。而在实务中也确实不乏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寻求保险合同解除的例子,海上保险法规定保险人有合同解除权,但却未规定提出的期限。根据我国合同法第95条,合同解除权的期限应由当事人双方约定或法律规定,如果既无约定期限也无法定期限,则一方应给予被通知方合理期限。此外,如果存在投保人迟延交付保险费, 经保险人催告在合理时间内仍未交付的违约行为, 保险人可以直接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解除该保险合同。但在新保险法实施之后当事人可以直接依据第37条第一款:“自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满2年双方未达成协议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9 详见保险法第37条在新保险法施行后保险合同的解除应当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优先适用。(三)保险合同的解除与保险合同终止的区别 应当说保险合同的终止是保险合同解除的最终效果,保险合同的解除作为保险合同终止的事由之一,使得合同提前结束了其法律效力。“合同解除通常适用当事人一方违约的情形,被视为对违约的一种制裁。”10 周林彬.比较合同法.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325保险合同的终止是指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使保险合同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归于消灭,即保险合同的效力永久性停止。11 温世阳,樊启荣.保险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67其事由包括的相当广泛,除了保险合同解除这一事由之外还包括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届满、协议解除、给付义务的全部履行、当事人行使终止权等。当然,就这两个概念本身区分起来本身并不复杂,主要是在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不同,保险合同终止的,自终止效力发生之时起,保险合同关系绝对归于消灭,不再继续。12 同上11.169笔者认为,只有明确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才便于对保险合同解除效力在以后的章节中近一步探讨。3、 保险合同解除制度的新法律规定 目前,在保险公司“宽进严出”的经营模式下理赔纠纷不断涌现,2009年10月1日开始的新保险法增设了不可抗辩条款和禁止反言制度。新法借鉴了英美保险法上的弃权与禁止反言制度,第16条规定:“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不得免于承担保险责任。”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或其代理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或者投保人在合同订立时已告知保险公司或代理人足以影响承保或提高费率的情况,保险公司仍决意承保,则意味着其放弃了合同解除权。目前引入这一制度主要是针对保险实务中存在的三种情形:一是,投保人已向保险营销员进行如实告知,而营销员未告知保险公司,存在保险代理的责任而解除保险合同;另一种是保险公司明知投保人未如实告知但仍然收取保费,待到发生保险事故时,再以未如实告知为由解除合同拒绝赔偿;三是,保险人对投保人的陈述持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于缺乏保险知识的投保人的相关注意事项也不加说明。在保险法上,弃权是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以明示或者默示的意思表示放弃其得以行使权利的行为。而禁止反言原属于英美衡平法上的原则,将其引入保险领域。其所指的是已经放弃了权利的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得再向对方主张该项权利。13 贾林青.保险法教程.北京:法制出版社,2007.181例如,投保人在投保时填写的健康通知书告知患有心脏病,但是由于保险人的疏忽而未予以严格审查便按一般条件予以承保,并且签发保险通知单,这意味着保险人放弃了其在签约过程中享有的加费承保或者拒绝承保的权利。相应地,基于禁止反言的规则,保险人不得在危险出现时主张加费或者解除合同,即保险人因此前的弃权而放弃了其针对当事人本应享有的合同解除权、终止抗辩的权利,又称为不可抗辩权。禁止反言和弃权的着眼点不同于保证和告知,并与其有明显的区别。因为,在保险合同中,弃权和禁止反言的权利一方当事人因此而丧失抗辩的权利,同时可以确保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善意信赖而与对方建立保险关系的目标不致落空。(一)禁止反言 禁止反言,也称禁止翻供、禁止反悔、禁止抗辩或者失权,是指保险人既然放弃自己的权利,将来不得反悔再向对方主张已经放弃的权利。禁止反言的原则一直为英美保险法所采用,以限制保险人滥用解除或者终止合同的权利。禁止反言的条件是:(1)保险人明知享有保险合同的解除权等抗辩权而做出虚假表示;(2)该虚假的意思表示使得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相信保险合同具有法律效力;(3)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相信是建立在其不知保险人为虚假意思表示的善意;(4)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此善意而实施相应行为而导致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实际上新保险法中增加的不可抗辩规则就是借鉴了英美法上禁止反言制度。而在大陆法系中德国保险合同法第163条也有类似规定:“保险人在契约订立后经过十年,即使发现投保人在缔约时有违反其应尽的告知义务,也不可解除契约。”新保险法规定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不得免于承担保险责任。新保险法的规定减轻了投保人告知义务的负担,促进保险人勤勉尽责,限制了保险人的抗辩权利。例如:某客户故意隐瞒患严重糖尿病的事实,投保了健康险,结果三年后出险身故,其家人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保险公司派出专人到其所在地的医院调查,结果发现该人投保前有多次治病经历。虽然客户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但是依新保险法保险公司将不能拒绝赔付。适用禁止反言的后果是保险人不得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约定义务为由而主张保险合同无效、解除保险合同或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抗辩。一般而言,保险人如有下列情形之一,均产生禁止反言的效果:(1)保险人交付保险单时,明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仍交付保险单,并收取保险费;(2)保险人的代理人就投保书及保险单上的条款为错误的解释,而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误以为真;(3)保险代理人代投保人填写投保书时,为使投保申请为保险人所接受,故意将不实之事项填入投保书或将其隐匿。(4)保险人或其代理人表示已经依照被保险人的请求为某一行为,而事实上为实施的。(5)保险人或其代理人对被保险人的身份或职位进行错误的分类,而被保险人不知道或未经其同意的。14 同上11.41(二)弃权 弃权是指权利人对于某种权利或利益,任意的放弃或者使之消灭的意思。投保人违反告知义务时,保险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本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但若保险人明示或默示抛弃该权利后,事后不得再行使。此种弃权的意思,不须相对人做出承诺即可发生效力。例如保险人知道有解除原因后,做出拒绝赔偿的表示,但该拒绝的内容,对于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一事予以原谅;或保险人要求投保人提出损失的证明,或保险人知悉违反事实以后,沉默或不采取任何行动,持续一个月或者其他法定期间等,就可以适用有关弃权的法律规定。一般而言,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可以放弃一个有效的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这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正当权利,但是在现实情况的规定下是有除外情形存在的:(1)保险人不能放弃保障公共利益的权利;(2)权利如果是法律赋予的不得抛弃;(3)权力是可以放弃的,但事实不得放弃。引用弃权原则,必须有权利的存在。15 同上8.113一般说来,保险人是不负调查与核实义务的,但是现代保险法要求,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告知或陈述存在明显的矛盾和疑点,一个合理谨慎的保险人就应当进行询问和调查,未尽该职责就应当会构成对告知义务的违反,产生解除权的弃权。弃权应当具备一定的构成要件才能成立,在大陆法系中将其归纳为:1.保险人有弃权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构成默示的行为有:(1)在已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保险条件的情况下接受保险费;(2)在保险单生效时才提出要求;(3)已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保险单的条件,保险人未声明保留权利或订立非弃权协议,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提供损失证明;(4)保险人未采取行动超过了合理的时间;(5)保险人在完全了解存在可以使保险单无效的事实情况下,仍然将保险单寄送被保险人;(6)在责任保险中,已知引起被保险人诉讼的事实不属于承保范围,保险人在申明保留权利或者订立非弃权的情况下,对被保险人的诉讼抗辩。2.保险人必须知道有权利存在,否则其作为或不作为不得视为抛弃。16 同上8.46从弃权的法律后果来看,保险人丧失明示放弃或默示放弃的相关权利,在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有相关违约行为时,保险人不得再主张已弃权的合同解除权或者抗辩权。但当事人的其他违约行为除外。从保险实践看,“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上主要约束对象是保险人,但也会涉及到保险人、保险代理人和投保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保险代理人为谋取佣金收入,对保险标的或投保人所申报填写的个人资料未进行审核。那么保险人就会由于与保险代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而适用弃权或禁止反言的规定承担支付保费的后果。由于保险代理人是以保险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的,因此,一旦保险合同生效,即使保险人最终发现被保险人不符合保险条件,也不能以不实告知而主张解除保险合同同时不承担保险责任。(三)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在保险法中是指,“权利的预定存续期间,如权利人于此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则权利即行消灭。”我国合同法第9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的解除行使期限的,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合同解除权是形成权,根据一般民法原理,形成权的存续有除斥期间的限制。除斥期间经过的,形成权便归于消灭,且除斥期间本身就是不变期间不得中止、中断或延长。“除斥期间之实益,在排除契约上之瑕疵,使权利义务,因此期间之经过,复臻于确定,所以防止当事人利用法律关系的之不确定,延宕时间而获取不当之利益也。”17 桂裕.保险法(新版增订).台湾:三民书局,1981.168我国新保险法已将该除斥期间的规定予以完善,例如新保险法第16条、37条、44条都增加了保险合同应当在知道保险事由解除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的类似规定。第二章 保险合同解除权的形式1、 保险合同中的协议解除 保险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是使有效成立的合同仅向将来归于消灭,一般情况下不具有溯及力,只有在例外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18 同上11.161通过前述对解除权性质的分析,在保险合同解除制度中单方行使解除权即可将保险合同的效力归于消灭。而协议解除,是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协议解除在大陆法系称为合意解除、解除契约或反对契约,是无解除权的当事人双方的合意,以第二契约解除第一契约,使契约的效力溯及消灭。19 史尚宽.债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30那么,广义的保险合同解除中协议解除是否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