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摘 要要 国际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 汽车金融在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过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汽车金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业务、品种单一,而且 目前贷款购车的比率不到 10%,国际上这一比率平均为 70%。中国汽车市场是世 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融资需求极为强烈,中国的汽车金融本应有强烈的内在发 展动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目前车贷市场如此低迷?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 已经对外开放的状况下,研究中外汽车金融及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 验,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从汽车金融的定义、产生背景和功能,中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 发展汽车金融的可行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宏观环境。 第二章分别通过对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中外服务机构、 中外汽车金融服务融 资模式、中外汽车金融盈利模式及中外汽车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等内在因素的比 较,分析中外汽车金融在这四个方面的差异、优劣及原因,总结出国际汽车金融 的先进经验,为中国汽车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第三章分别通过对中外有关汽车金融的法律环境、 中外汽车金融的市场环境 的比较,对中外汽车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国内汽车金融发展 的外部瓶颈, 就国外完善的法制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对汽车金融发展的促进作 用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汽车金融将来应改善和培育的法制和市场环境。 第四章分析中国汽车金融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前面中外汽车金融内在及外在 因素的比较得出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解决我国汽车金融存在问题的策 略,并对中国汽车金融发展的未来进行展望。 笔者认为,专业汽车金融公司应成为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主体,才能更好地 促进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应该为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中外汽车金融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分析, 分别揭示了 两者的差异、优劣和原因;概括了影响汽车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 素;在发展我国汽车金融业的策略部分也有所突破。 关键词:关键词:汽车金融;比较研究;发展策略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ially developed country bears witness to the great role of auto fina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uto industry. the auto finance has not only greatly promoted automobile sale and automobile consumption, but has expanded the value chain of the auto industry. yet china auto finance is still in its outset stage; its business and variety is simplex, the current rate of auto purchasing by credit is lower than 10%, far behind the average rate of 70% in the world.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chinese automobile market is the fastest-rising market in the world, with both thriving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as well as overpowering demand for financing. why china auto finance market is in such a depressing situation? now that our auto finance service field has already opened to the outside world, it has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compare auto finance in china and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o use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as a reference to develop auto finance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in this article. chapter one, expounds the macro-environment of developing auto finance in china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namely the definition, background and functions of auto financ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uto finance in china. chapter two, compares respectively the service organizations, financing modes, profit modes an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auto finance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ses their discrepancies, good and bad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causes;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uto finance,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uto finance. chapter three, makes a comparison of the legal environment and market environment of china and foreign auto finance to find out the external bottleneck of restraining our national auto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to summarize the relevant measures for the future chinese auto finance development, utilizing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chapter four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china auto finance,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resolving these problems based on the above comparison of the inherent and external factors auto finance in china and in foreign countries. finally looks forward to the bright future of china auto finance development. in my point of view, china auto financial circles will have a if professional auto finance companies play key role in auto finance market. therefore, favorable conditions should be creat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uto finance companies. the thesis abounds with innovations in omni-domai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hina and foreign auto finance circles. it reveals their discrepancies, good and bad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causes respectively, and summariz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fluencing auto finance development. moreover, the thesis also has some breakthroughs in the tactics of developing our national auto finance. key words: auto finance;comparative research;developing tactics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 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 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 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 年 月 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 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 质版和电子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 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序 言 1 序序 言言 国际上汽车金融服务业已成为汽车产业价值链上最具价值和最有活力的一 环。国际上汽车金融服务是指在汽车销售、使用过程中,由汽车金融公司向消费 者或经销商提供的融资或其他金融服务, 包括对经销商的库存融资和对用户的消 费信贷和融资租赁等。国际汽车金融服务业产业规模大,发展前景良好。中国的 汽车金融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和服务单一,主要是指汽车消费信贷。虽然 商业银行是汽车消费信贷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但商业银行在违约车辆回收、 拍卖、 处置等方面缺乏专业经验,影响了违约车辆的处理;相关的法律配套制度也不完 善,因此银行为规避风险,制定了苛刻的贷款条件和繁琐的贷款程序,这些条件 和程序制约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2004 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使银行收 缩了信贷规模,在保险公司于 2004 年 3 月 31 日全面退出车贷履约保证保险后, 银行的车贷业务迅速萎缩。 目前中国购车者中贷款消费的比例小于 10%, 国际上 汽车销售中有融资安排的比例平均为 70%, 可见, 中国的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还 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大众消费增长阶段,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 汽车金融对汽车工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通用预测,到 2010 年中国 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届时,中国将有 50%的汽车以贷款形式销售。由于 潜力巨大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与目前中国汽车金融的业务发展状况极不相称, 中 国汽车金融有着强烈的内在发展需求。随着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汽车 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实施,通用、大众、丰田、福特四大汽车巨头的 独资或合资组建的汽车金融公司目前已在中国开业,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从此迈进 多元化、专业化、金融与非金融公司并存竞争的新时代;同时原有的银行垄断车 贷市场的格局将被打破,国内的汽车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将中外 汽车金融业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自身落后的原因,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找到 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良策对发展我国汽车金融业意义重大。 由于汽车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还很短,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才刚刚开始。国 内首位汽车金融博士王再祥在其 2004 年 2 月出版的汽车金融一书中提出了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2 “汽车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下必然出现的金融现象” 、“消费结构运行 规律决定汽车金融产生和发展” 、 “汽车金融能够完善社会化、市场化的金融服务 体系”等观点,他对汽车金融的发展历史、汽车金融的赢利模式、汽车金融的信 用管理、汽车金融的融资机制、汽车金融的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谢平专注于研究汽车金融服务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他认为国外专业 汽车金融机构的成功运营,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与汽车 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我国现行商业银行主导汽车金融 服务的架构下, 要实现汽车金融服务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他提出两个办法: 在银行控股公司下设立专业化的汽车金融服务子公司; 加强银行与专业汽车金融 机构之间的合作。 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具有专业化的优势,并且有成熟的 操作经验和风险管理经验,它们的开业,意味着商业银行将逐渐退出汽车消费信 贷领域,汽车金融的运行主体将进行战略转移。另一种观点认为,汽车金融公司 的出现使车贷市场放贷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银行业有资金、网点的优势, 且多年来与经销商的联系紧密, 银行为拓展业务已采取多种手段与经销商和厂商 合作,银行在车贷市场的主力地位不易动摇。 目前学术界对汽车金融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 汽车金融面临的最大问 题是信用缺失问题已达成共识, 但对制约国内汽车金融业的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尚 有争议。如目前市场主体模式的选择问题、信用风险的管理问题等。本人在参考 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章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 第一章第一章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汽车金融服务经近百年的发展, 目前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位居房地产金融之 后的第二大个人金融服务项目,是一个规模大,发展成熟的产业,每年的平均增长 率在 3%左右。目前在全世界每年近 1.4 万亿美元的汽车销售总额中,现金销售为 30%左右,近 3900 亿美元,汽车金融服务融资为 1 万亿美元左右,约占 70%。1 第一节第一节 汽车金融概述汽车金融概述 一、汽车金融的内涵一、汽车金融的内涵 汽车金融是在汽车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由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向汽车生 产、流通及消费环节提供的融资及其它金融服务,包括对生产商、经销商提供的 短期融资、 库存融资和对用户提供的消费信贷或融资租赁等, 是汽车生产、 流通、 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所涉及到的资金融通的方式、路径,包括从资金供给者到资金 需求者的资金流通渠道。它是汽车制造业、流通业、服务维修与金融业相互结合 渗透的必然结果,涉及到政府法律、法规、政策行为以及金融保险等市场的相互 配合,是一个交叉的子系统。 国外的汽车金融服务覆盖了汽车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过程,而且延伸到汽 车消费及相关领域。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刚起步,基本上是提供汽车消费信贷服 务。 二、汽车金融的产生及发展二、汽车金融的产生及发展 汽车金融在 20 世纪初出现。当时由于技术和产量规模的限制,汽车产品供 给不足,汽车还是一种奢侈品,价格较高,银行不愿意向汽车消费发放贷款,汽 车消费信贷供给不足, 这样造成消费者的汽车消费需求和经销商的存货融资需求 无法得到满足,汽车产品的消费和销售受到抑制,从而影响了汽车生产商的资金 循环,汽车厂商也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为解决这一问题,20 世纪 20 年代初, 美国汽车制造商向用户开始提供分期付款销售业务,虽然促进了汽车销售,却使 汽车制造商的资金更加紧缺。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市场份额的增长和金融服务、 1 consumer bankers association. automobile finance conferrenceeb/01.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4 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汽车制造商开始利用汽车金融服务这一渠道来筹措资 金,用于向消费者和经销商提供信贷及自身的规模扩张。1955 年1970 年, 美国 2/3 的新车是用分期付款形式购买的,目前通过消费信贷和租赁服务购车的 比例达到 80%85%。欧洲的德国在 1929 年开始开展汽车金融服务。德国大 众汽车公司推出了针对本公司生产的“甲壳虫”汽车的购车储蓄计划,向“甲壳 虫”的未来消费者募集资金。德国大众在 1949 年成立了自己的信贷银行即现在 的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当时客户每月仅需付 5 个德国马克,就可拥有一辆类似于 甲壳虫的车的使用权了。此后汽车金融服务和产品不断创新和发展,延伸到汽车 消费的相关领域,除信贷业务外,还包括融资租赁、购车储蓄、汽车消费保险、 信用卡、担保、汽车维修及其他售后服务、汽车应收账款保理、汽车应收账款证 券化等业务领域。 三、汽车金融的功能三、汽车金融的功能 (一)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投资乘数效应(一)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投资乘数效应 汽车金融通过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投资乘数效 应。这里的乘数效应是指:引起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投资增长拉动生产资料生 产部门的投资增长再次带动为生产资料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投资增 长其效果累加起来就是一种乘数。 国外经验表明汽车金融服务是促进汽车消 费,发展汽车产业的主要途径。美国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广泛发展消费信贷,分 期付款购车促进了汽车的销售, 不仅减轻了消费者的资金压力, 刺激了个人消费, 而且促进了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通过对汽车用户的销售融资,可以直接促进汽 车的销售,这是汽车金融公司服务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该机构成立的初衷。 汽车金融直接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金融作为专门服务于汽车消费和有着特殊指向性的新兴行业, 其对国民 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依附于所服务产业的功能释放与发挥。汽车工业具有“中间 投入比重大、价值转移比重大、投资量大、规模经济要求高、与国民经济的很多 部门联系密切”等特点,决定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依赖于很多产业部门,又对国民 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汽车金融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必然推动有 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依赖于其他产业,能对其他产业产生“高 价值转移” ,因为汽车产业自身的增加值率远远低于整个制造业的增加值率,汽 第一章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5 车产业 70%左右的产值是通过消耗其他部门产品形成的。 美国和日本汽车工业的 增加值率不足 30%,德国和法国汽车工业的增加值也只有 30%左右,这些国家 其他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值率一般为 40%50%。 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对其他相关 工业的投入的拉动作用约为 1 倍,这些相关行业主要是钢铁、电子机械、金属塑 料、橡胶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制革、玻璃等行业。正是汽车产业具有这种价值 转移的特征, 汽车金融才能为其流通、 消费甚至特殊情况下的生产提供金融支持, 疏通汽车产业的下游通道,避免产品的积压和库存,缩短周转时间,提高资金使 用效率和利润水平,较大幅度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汽车金融通过汽车产业与服务业的“高度关联性” ,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是在汽车产品的最终价值分配中,第三产业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在欧美发达国 家, 平均购买一辆车的价格中, 大约有 40%左右要支付给金融、 保险、 法律咨询、 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与汽车相关的各种服务行业。二是汽车产业的预投入对第 三产业的预投入有较大的带动作用。汽车产业的一定投入,可以引致主要相关服 务业增加 30%80%的投入。2 因此如果汽车工业增加一定的投入,会引致相关工业部门和服务业增加投 入,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投资乘数效应。 (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 (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 汽车金融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汽车厂商、 汽车经销商和消费 者的作用上。 汽车金融对汽车厂商可以起到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策略、提供市场信息 的作用。汽车厂商借助于汽车金融实现了生产资金和销售资金的分离。如果没有 汽车金融,生产资金将被沉淀于经销商和客户的应收账款中,不利于企业资金运 转,生产资金和销售资金分离后改善了厂商的资金运用状况,提高了厂商的资金 使用效率。汽车金融服务通过一系列完善的、便捷的服务模式,与客户建立了良 好的关系,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据统计,福特汽车信贷公司的客户 有 72%再次选择购买福特公司的汽车。 在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厂商充分 获得了市场信息,使其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汽车产品和销售策略。 汽车金融对汽车经销商可以起到提供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设备融资、 2 王再祥 汽车金融m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年 2 月,1820 页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6 增加盈利的作用。汽车经销商借助于汽车金融实现批发和零售资金的相互分离。 批发资金是用于经销商库存周转的短期资金, 零售资金是用于客户融资的中长期 资金,两者性质不同。经销商分离批发和零售资金后便于进行资金管理和风险控 制,提高资金收益率。此外经销商可用与汽车有关的各项汇票、本票申请融资, 获得低成本的流动资金,还可以申请抵押贷款获得资金的支持。经销商的盈利也 会增加:一是销售增加的利润;二是库存资金占用减少,存货周转率提高而增加 的利润;三是从金融机构获得的佣金收入。 汽车金融对汽车用户可以提供消费信贷、 融资租赁、 维修融资、 保险等业务。 汽车消费的特点是高折旧率,购买汽车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如以全款购车,不仅 需要承担投资回报率小于贷款利率的损失,而且要承担高折旧率的损失,伴随着 汽车生产技术的发展,汽车重置价值不断降低,进一步加速了汽车的折旧过程。 汽车消费者通过汽车金融服务更快、更优惠地获得购车贷款,消费者减少了一次 性支出的现金流量,因此不致因汽车消费而失去资产的其他盈利机会,汽车消费 的机会成本减低。 汽车金融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 使消费者更新汽车的货币成本、 时间成本、搜寻成本降低(旧车融资和融资租赁) ,还可将用户的维修费用、保 险款设计在每月的还款额中,方便了用户。 (三)成为汽车产业价值链上的重要利润来源 (三)成为汽车产业价值链上的重要利润来源 近年来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整车利润日趋微薄(目前几 大汽车巨头整车利润率约 2%4%) ,汽车金融服务已经取代汽车制造成为链上 最重要的一环。价值链理论由波特教授提出,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于进行 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 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把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应用于汽车产业,可得到如 图 11 所示的价值链。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基本可分为四个环节(为简化起见, 不考虑产品研发环节) ,对这四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 经济效益。企业价值链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各个环节必须紧密相联,才能形成 资金、信息的顺利流动,完成资本的增值过程。国外成熟的汽车产业价值链,涵 盖了从采购至产品销售以及服务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 第一章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7 图 1-1 汽车产业价值链 图 1-1 汽车产业价值链 资料来源:颜丙凯. 从汽车金融角度看我国汽车企业的价值链j.上海汽车,2004, (7) :3-5 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制造业的激烈竞争已经使汽车产业的赢利向服务贸 易转移,国际竞争已经逐步从制造领域向贸易服务领域延伸,优质服务的市场效 应日益凸显。服务体系不仅能高效地促进汽车的销售,而且其本身就有很强的获 利能力。据估算,在一辆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所能获取的利润中,销售、金融及 售后服务的收入占到 62%,只有 16%的收入来源于汽车制造,另有 22%来源于 材料供应等。在 62%的销售、金融及售后服务的收入中,新车与二手车的销售收 入占比为 17%,租赁和贷款业务收入占比 9%,保险收入占比 15%,短期租赁、 零配件和其他金融服务收入占比 21%, 可见汽车金融服务日益成为重要的盈利手 段。汽车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在不断扩展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提供新的盈利机会。 专业汽车金融公司往往由汽车集团的财务公司脱胎而成, 对汽车集团来说地位举 足轻重。2002 年,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利润占通用集团总盈利的 36%,福 特汽车信贷公司对福特集团的利润贡献率高达 40%;2004 年上半年,通用汽车 金融公司的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 50%以上, 福特则几乎所有利润都来自汽车金 融。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 一、调节汽车生产与消费矛盾的需要一、调节汽车生产与消费矛盾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汽车金融可以调节汽车生产和汽车消费的矛盾。生产力的 发展引起了产品结构的变化, 价值高的汽车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生产获得了很大的 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张,但由于不合理的定价方式和劳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8 动生产率低, 车价相对国际市场偏高, 而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以别克车为例, 2003 年在中国市场售价约 31.936.9 万元人民币,在北美市场上同一车型约 2.08 2.28 万美元,中国车比美国车售价高出将近一倍。如果再考虑收入因素,由于 我们的人均收入最多是美国的 1/10,故车价/收入系数偏高得更多。我国发达地 区的居民收入支持他们购买的是价格在 8 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 而市场所能提 供的进入家庭的轿车价位一般在 11 万19 万之间,居民收入与市场提供的车价 之间存在 311 万元的差距。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可以刺激居民购买汽车,促进汽 车消费,从而有效调节汽车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也有利于汽车业这一国民经济支 柱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扩大劳动就业的需要二、扩大劳动就业的需要 汽车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产业很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汽车金融关联的服 务产业一般也具有直接就业安置能力,如汽车修理业、运输业、销售业,汽车使 用部门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有大量的需求,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 发展汽车产业和汽车服务业能实现就业创造和 就业转移。汽车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数据表明,汽车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大幅增长,就业比重明显提高。汽车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汽车制 造业就业人数比率,1994 年美国达到 101%、日本为 71%、德国为 66%。韩国 1980 年为 63%, 1992 年升到 146%, 其中汽车服务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从 25% 升到 49%。中国在 1997 年汽车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达到 1726.5 万人,占汽车工业 直接就业人数之比为 952%。3 2003 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口有 1.8 亿人,直接从事 汽车工业或与此相关行业的就业人口有 2202.7 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 12.6%。 与汽车相关的行业有 60 多个,其范围涉及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汽车工业的 兴衰直接影响就业市场,所以发展汽车金融服务业和汽车产业能增加就业,利于 劳动力的安置。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汽车金融业无疑对 扩大就业率、改善就业结构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和金融业竞争力的需要三、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和金融业竞争力的需要 作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专业化融合,汽车金融以信贷融资为起点,在汽 车产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金融深化中 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 年卷,m 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一章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9 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加速推进了汽车产业和金融业及其他部门的增长。汽车金融 业务对汽车消费市场的渗透率很高, 全球市场每年新旧车销售中平均 70%有融资 安排,汽车金融服务贯穿汽车消费整个过程。金融支持汽车产业,除了初级层次 的信贷业务外, 更有以投资银行手段对汽车销售市场乃至整个汽车产业进行技术 最优化、规模经济化、价值及产业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整合。金融资本运作使汽 车产业达到了扩张市场、获取垄断利润的目标;汽车产业成长使金融资本增值, 双方实现了共赢。 汽车金融在国际上已成为独立的、成熟的金融部门,而我国目前汽车金融业 务的发展滞后,一般而言主要是汽车消费信贷,而且汽车消费信贷占消费贷款总 额的比重很低,截至 2004 年 6 月末,金融机构全部消费贷款余额为 17952 亿元, 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 10.6%,其中,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 1833 亿元,仅 占金融机构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 10.2%。4这样的贷款结构不利于银行经营和风 险控制,因为汽车金融是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可优化贷款结 构,提高资产质量。 汽车产业的生存与成长需要汽车金融给予全过程的融资支持、 投资服务和资 本运作, 国际市场上近年来一系列的汽车产业并购重组案催生了一个个超级汽车 集团,使它们获得了规模优势,增强了竞争力。尽管我国汽车企业数量众多,但 单个实力偏弱,需进行有效的并购重组以获得规模效益,达到资源优势互补。汽 车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资金,使汽车工业集团获得实施发展战略的资金,帮助它们 实现战略意图。此外,开展汽车融资销售,汽车产品从生产环节转移到流通环节 后,生产企业即可收回货款,减少应收账款和呆帐风险,可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投 入更多精力、财力,提高我国汽车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从而使汽车企 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我国汽车产业和金融业将逐渐对外开放,为应对激烈的 国际竞争,利用发展汽车金融来提升汽车产业和金融业的竞争力是一条可行之 道。 现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买方市场阶段, 包括汽车业在内的经济增长点的 形成,必须着力于培育市场需求。汽车消费直接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 要靠汽车消费信贷来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可以帮助消费者提前实现汽车消费。我 4 资料来源: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10 国近几年来汽车生产能力已经大有提高,但所形成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与我国汽 车市场的巨大容量很不相称。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但缺乏相应的汽车金融 服务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动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对推动汽车 业的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升汽车产业 和金融业的竞争力,都显得十分必要。 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可行性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可行性 一、汽车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一、汽车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2004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 500 万辆,分别为 507.05 万辆和 507.11 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为 231.63 万辆,增长 11.99%,销售 232.65 万辆,增 长 15.17%,全年汽车销售收入突破 1 万亿元。5而目前我国车贷率不足 10%,远 低于全球 70%平均水平,美国高达 80%,印度达 60%。据美国通用对中国市场 的预测,到 2010 年,我国将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的第三大汽车市场,届时将有 50%的汽车以贷款的形式销售,有高达 2 万亿元的融资需求。从消费者的意愿来 看,根据近期的调查显示,住房、汽车和教育依然是最适合信贷消费的对象,其 比例分别为 71.5%、11.0%、10.6%,汽车已成为超过教育的第二种最适合信贷消 费的对象。同时汽车金融服务是一个可以实现范围经济的产业。所谓范围经济, 是多种金融服务由同一机构提供产生的协同效应。 汽车消费及关联消费的内容比 较丰富, 而且是一个终身消费过程, 汽车消费的关联性, 会引发相关的金融服务。 所以在我国汽车产销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汽车消费的关联性会引发市场对汽车 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汽车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很大。 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消费观念转变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消费观念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尤其是城镇居民家 庭的恩格尔系数到 2000 年已下降到 40%以下6,食品、衣着支出比重的明显下降 是居民消费需求改善,提升生活品质的标志。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创造了 5 资料来源: 去年汽车产销量双超 500 万辆 3 年翻了一番 2005 年 1 月 24 日 转自: 人民日报 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3 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一章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 对汽车这一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2003 年,我国人均 gdp 已经超过 1000 美 元。按国际经验,人均 gdp 超过 1000 美元时,该国就进入了消费信贷时代;当 人均 gdp 达到 5000-6000 美元时,汽车消费出现高峰。广州、北京、上海等地 人均 gdp 已达到或超过 3000-4000 美元,正逐步接近这一临界点。目前我国有 能力购买汽车的家庭已达到 4200 万户,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居民有七成 以上的家庭表示在今后 5-10 年内考虑购买家庭汽车。收入的提高提供了消费需 求改善的经济基础,从而为汽车消费提供基础。 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是“量入为出” , “不借钱消费” ,与西方有较大差异, 愿意或需要消费信贷的人只占购车人的三成。但对 35 岁以下的消费群体来讲, 愿意使用消费信贷的人的比例上升到 45%左右。 随着社会观念、 生活方式的变迁, 为改善生活品质的适度超前消费观念深入人心。由于房产、汽车在中国价格高, 居民收入偏低,单纯靠自我积累难以满足消费需求,所以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消 费观念从“自我积累型”“信贷支持型”转变,这部分人的购买力强,容易 接受新生事物,未来将是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客户群,也为汽车金融服务提供了 广阔的展业空间。 三、有关政策、制度鼓励汽车金融服务的开展三、有关政策、制度鼓励汽车金融服务的开展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鼓励消费信贷,为汽 车金融的发展逐步构建制度性框架。 (一)市场准入方面 (一)市场准入方面 1998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 ,允许国有独资商 业银行试点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开始提供汽车消费信贷。 1999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性意见 ,允许所有中 资商业银行全面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2004 年 10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 银监会颁布新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 ,扩大了贷款人的范围,贷款人由国 有独资商业银行扩大为包括各商业银行、 城乡信用社及获准经营汽车贷款业务的 非银行金融机构。 1995 年开始允许汽车集团财务公司开展集团买方信贷业务,2004 年 8 月 3 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明确了汽车企业集 团财务公司可从事一般消费者的消费信贷业务。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12 2003 年 10 月 3 日,银监会出台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根据办法规 定,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公司和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内登记成立的公司,符合 条件的都可参与发起设立汽车金融公司: 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的发起人即出资人总 资产不低于 40 亿元,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20 亿元,可从事办法规定的全部或 部分汽车金融业务。 市场准入方面逐渐放宽,推动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迅速发展;尤其是汽车 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的发布, 为在中国设立专业的汽车金融机构提供了制度基础, 为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大门, 意味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从此迈 进多元化、专业化、金融与非金融公司并存竞争的新时代,推动了汽车金融业的 发展。 (二)业务范围方面 (二)业务范围方面 2003 年 10 月 3 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依法 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可从事下列部分或全部汽车金融业务:接受境内股东单位 3 个月以上期限的定期存款,提供购车贷款业务;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 营运设备贷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为贷款购车 提供担保;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的代理业务;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 务。从业务范围来看比过去有所扩大。 办法为在中国发展真正的汽车金融业务提供了制度性条件,同时为汽车 金融业务的发展预留了政策空间。对中外汽车金融公司完全实行国民待遇,势必 让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发挥良好的示范效应,鼓励并推动汽车金融业的发展。 2004 年 8 月 3 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 明确规定:财务公司可以吸收存款、发行债券、进行同业拆借和办理集团成员产 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业务;允许财务公司从企业集团以外募集最 多 40%的资本。 新办法拓宽了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范围, 这样会增加汽 车集团财务公司的融资渠道,使其授信能力增强,经营上更具有灵活性,从而使 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进一步活跃。 (三)私车消费方面 (三)私车消费方面 2004 年 10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施行新的汽车消费信贷 管理办法 ,新办法规定:自用车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 20%,比实际银行 第一章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3 要求的 30%以上的比例要低,实际降低了购车门槛;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港、 澳、 台居民及外国人也可以申请个人汽车贷款。 新办法实际上使首付比例降低、 借款人范围扩大,鼓励汽车消费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旨在鼓励私车消费的汽车消费政策已于 2004 年 1 月完成意见稿,现 正处于向社会征求意见的阶段。该意见稿包括了扶持和鼓励小排量汽车、控制 汽车消费环节乱收费、地方不得拍卖汽车牌照、汽车排放标准要提前一年公布 等重要内容;在燃油税出台后,公路客运附加费、养路费、公路管理运输费等 收费项目必须取消;同时汽车使用过程中涉及的维修保养、非法定保险、机动 车停放费等其他经营服务性收费应以汽车消费者自愿接受服务为原则。 该政策 明确显示了国家将减少有关汽车消费的费用,该政策对于改善汽车消费环境、 降低消费者使用汽车的成本、促进汽车消费将有积极的意义,从而创造出大量 的汽车金融服务需求,进而为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14 第二章第二章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中外汽车金融比较 国外的汽车金融业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前景良好的产业,中国目前处于起步 阶段。本章通过对中外汽车金融的服务机构、融资服务模式、赢利模式、信用风 险管理的比较,分析中外汽车金融业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优劣及原因,总结国外 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第一节第一节 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比较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比较 一、国际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一、国际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 在国外,汽车金融市场的服务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金 融机构,同时也包括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 美国的商业银行主要提供汽车消费信贷,分为直接信贷和间接信贷两种。所 谓汽车消费信贷是指汽车制造商、 金融机构和零售商等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用于 购买汽车的贷款。汽车消费信贷的对象一般只是个人或家庭消费者。商业银行提 供的直接汽车消费贷款,一般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贷款以所购的汽车为抵押,借 款人每月按固定数额还款。 间接信贷是银行通过经销商间接地向消费者发放汽车 贷款,也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银行根据自身规模、经营目标、能力、经销商在市 场上的竞争地位来选择经销商,签订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定银行提供 服务的条件,贷款利息在双方间分配。商业银行受理贷款申请一般不与特定的车 款、车型挂钩。 由于汽车产业技术性强, 银行要进行融资评估需要有较高汽车产业和产品的 专业知识,但银行并非处理二手车及新车的专业机构,所以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 贷并不具备专业优势。此外银行在贷款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无法控制的问题,如果 经销商不负责任,为促进汽车销售选择高风险的借款人,或经销商和某些客户的 联合欺诈行为将会给银行造成损失。 而且经销商是将消费者的贷款申请同时送呈 多家金融机构,只有提供条件最优及审批速度最快的金融机构才能获得这笔业 第二章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 15 务,这就迫使各家银行不断放宽贷款条件,同时缩短贷款调查和评估的时间,增 加了成本和风险。因此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合并重组、获利减少、坏账增 加、 汽车租赁残值风险上升等因素, 不少银行逐渐退出这一市场, 甚至包括花旗、 美州银行这类世界大银行也基本退出或收缩了汽车金融业务。 从下表中可看出美 国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中比例不断降低。 表 2-1 美国商业银行中短期消费信贷余额及汽车贷款所占比重 单位:亿美元 表 2-1 美国商业银行中短期消费信贷余额及汽车贷款所占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份 中、短期消 费信贷总额 汽车贷款 汽车贷款占中短期 消费信贷总额的比重 1975 786.67 315.53 40.11% 1980 1470.13 615.36 41.86% 1985 2407.96 927.67 38.53% 1990 3511.98 1336.87 38.07% 1995 5077.53 1490.94 29.36% 1998 5089.32 1580.72 31.06% 资料来源:美国联邦储备月报 日本的汽车金融服务主要由制造商所属的财务公司及信贷公司提供, 银行基 本上不介入这一领域。 所以从国际上看, 银行并不是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香港英语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风电行业无人机技术创新应用案例研究报告
- 2025年微电网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优化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现状与保险产品创新实践报告
- 学校建筑方案设计汇报视频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模式报告
- 法式建筑外观改造方案设计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整车轻量化材料应用与成本控制报告
- 保险业绿色保险创新: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产品设计研究报告
- 车险综改考试题及答案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件
- 交通标志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版)
- 展筋丹-中医伤科学讲义-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 咪达唑仑说明书
- 第二章药物转运及转运体
- 全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考试考核实施细则
- 【课件】《红烛》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交通事故认定书复核申请书模板
- 装备外观代码
- “一机一档”范本(共12页)
- 长输管道施工工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