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城市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烘 托城市建筑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而将园林植物作为街道景观的生命要素,是 环境艺术设计中一个崭新的课题。本研究响应当前中国各大城市建设山水园林城 市、生态园林城市的号召,具有现实基础和学术前沿意义,文章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章对论文涉及的关键词做出定义和解释,并对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做出界 定。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强调城市街道园 林植物景观设计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范畴。 第二章通过对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历史发展及作用的介绍,归纳街道中园 林植物景观的各种构成要素,并结合国内外的优秀实例进行综合分析,为以下武汉 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提供依据。 第三章则对武汉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轨迹进行梳理,综合武 汉市的利弊因素,以此为根据选取武汉市三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性街道进行具体的分 析比较,挖掘其特点、提出发展建议,并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第四章针对武汉市的特点,制定了设计原则,从植物的艺术特征、设计模式及 种类选择三个“面”上来探讨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表达手法。并将其应用到对 武汉市街道园林小景竞赛作品评述的“点”中,找出有效的设计途径及手法。 第五章则是点到点的设计,对武汉市鹰台路步行商业街进行大量实地考察,研 究其现状,提出设计理念,并从行道树,花坛、花钵,垂直绿化等几个方面有针对 性地进行步行商业街园林植物景观理想化改造。 第六章总结根据上述章节一系列的分析与比较,肯定园林植物景观对街道环境、 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关键词:街道 园林 植物景观 步行商业街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street sight of garden plant, a fire-new subject in environment art and design. as essential element of city sight, serving as a foil to art of city construction, city street sight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environments and quality of daily life. mainly for summons of building garden city and environmental garden city, the paper is actual and advanced in academia. mainly including : chapter 1, keywords and related explanation, stating the aim, meaning and thingking method of the paper, telling differences between several concepts. stressing that city street sight design of garden plant be belonged to environment art and design. chapter 2, introducing history of city street sight design and effect. based on excellent cases in and abroad, analyzing and concluding different element of city street sight design, providing proof for street sight of garden plant in wuhan. chapter 3, based on status in quo, review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ity street sight of garden plant development in wuhan city. comparing 3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 street sight, digging and refining. chapter 4 building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 of wuhan city. reseraching artistic representation and method of street sight of garden plant from 3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character of plant, design mode and plant species. chapter 5, point 2 point design, reviewing the status in quo of business walking street of yintai in wuhan city. put forward ideas of alteratio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border, flowerpot, and upright virescence. chapter 6,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street sight of garden plant to city environment and pointing out the inevitability of it. keywords: street, garden, sight of plant, business walking street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产生的问题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产生的问题 1.1.1.1 街道与道路概念的混淆街道与道路概念的混淆 在我国, 对道路与街道的概念至今没有明确区分。 其实, 街道与道路有所区别: 道路的范围可以很广,它可以是街道、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等,多以交通功 能为主。而据辞海说到,街道的定义为旁边有房屋比较的道路。街道两侧有连 续的建筑界面,而道路则不一定有。街道作为城市的交通流线,承载了城市中人员 与物品在空间上的流动,同时街道作为城市基本的线性开放空间之一,还是城市居 民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后者的功能更强于前者。 由此可见, 道路虽然与街道同属线性空间, 但是道路更侧重于交通功能的解决, 街道则更多地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步行等活动方式有关,这也是区分街道与道路 的重要标志,而本文仅选择街道作为研究对象。 1.1.1.2 城市街道环境的恶化城市街道环境的恶化 街道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简雅 各布斯(jane jacobs )在美国大城市的消亡与生长中所述:“当我们想到一个 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 市也就沉闷。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环境的建设投入了极高的热情, 然而,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却显得难见生机,相对滞后。中国很多城市的建设, 存在着“重拓路、轻景观,重汽车、轻行人”的现象。街道已不再是有细部内容、 与行人交流、拥有清新宜人的绿色空间的街面,而是一层达成封闭作用和广告作用 的建筑外墙; 城市不再有令人眼花缭乱、 流连往返的街道, 只有通行效率参差不一、 仅对汽车交通有意义的道路,极大比例的城市用地被汽车从人类的脚下抢占,一种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人性化的丧失,而忽视了街道景观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影响力。 于是人们开始反思,对当前的街道表示不满并提出质疑。现代城市生活的要求 和现代交通的发展,导致城市街道功能、形式和交通组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 种变化却与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研究现代交通条 件下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创造高质量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生活环境,成为目前一项 十分重要的课题。 1.1.1.3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偏失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偏失 我国不少城市很少考虑街道结合环境的统筹建设和人的客观需求,结果是高楼 大厦紧贴着街道走,却忽视了市民所需的公共空间和绿色景观环境。我国许多人口 密集的大城市,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往往缺乏立意,使得城市风貌千篇一律,没 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更缺少在沿街建筑设计的同时做好街道绿色景观环境的统一规 划。 如有的城市街景过多地追求硬质景观的变化与城市街景公共设施的内容,使街 景更多地强调了装饰的效果,而缺少园林本身的内涵;有的盲目地追求纯景观化的 内容,使园林本身的作用降低,破坏了城市的生态效益,忽视了街景的生态内容; 有的由于对单体的雕琢过重,整体性不强,使城市街景的绿色空间反而变得相对贫 乏。因此,城市街景中的绿色景观,即植物景观的重要性则突现出来,要增强植物 景观的实用性、艺术性、生态性、园林性,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 1.1.2 对城市街景中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视对城市街景中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视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各项事业发展的至关表现,其主要控制内容是城市设计。 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街景已成为自然景观及建筑景观等各种人工景观与城 市街道之间的“软”连接,街景中的“绿色空间”植物,是美化不同类型街景 中共同的绿化手段,作为城市街景景观元素中的主导因素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 视。其创作手法的独特性、内容的丰富性、环境的生态性,给城市景观带来了理念 与文化、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在城市街景中,植物题材的景观组合是最好的表现内容。人们对绿色空间的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知越强, 就越向往自然生态环境, 从而在城市设计中追求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效果。 不同的城市由于各自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文化内涵等因素的不同,城市街景中 园林植物景观也不尽相同。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园林植物景观的表现手法都要因地 制宜,结合各地域的环境本身来合理的布置,绝对不能盲从。而只有把这些植物独 特的构成元素优化组合、进行景观设计、园林艺术设计等才能创作出具有不同个性 与风格的城市街景,浓缩出城市的个性绿色空间,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因此在生态 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形象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如何解决城市街景中园林植物景观存 在的问题,构筑合理、特色、舒适、生态的城市街景中的绿色空间也是一个急待解 决的课题。 1.1.3 武汉市街景中的植物景观武汉市街景中的植物景观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良好的城市环境、特色的城市街道绿色空 间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的重点。1997 年武汉市正式提出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1998 年规划编制了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纲要 ,提出国家山水园林城市 标准: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 95和 80以上。2004 年 荣获“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称号,2005 年按照武汉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规划总体 思路,以及武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 ,明确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 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加强城市线形空间既城市街道绿化景观带的设 计。并且近年武汉扩建了一批绿化景观路,如鹰台路步行街、沌口的东风大道、利 济北路等;还组织了两届武汉街道园林小品竞赛,从中选出广受群众、专家好评的 作品来代表现代武汉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新气象。 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 立地条件、 城市风貌特色以及文化内涵等,使得武汉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创造出自己 的个性,有别与其他城市,充分发挥出武汉独特的城市魅力。 因此,随着武汉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对武汉市街景中的园林植物景观现状进 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探讨武汉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理论及优秀范例的研究,指出园林植物 景观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特性、栽植类型及作用,并对武汉市城市交通性街道 园林植物景观、城市生活性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城市步行商业街园林植物景观三种 主要类型的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大量实地调查研究,总结武汉市不同类型街 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些特性语言和健康发展趋势,并重点指出武汉市街道园林 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合理思维模式,并 且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归纳其表现手法,为武汉市街景中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提 供参考,寻找具有武汉个性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1.2.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将植物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课题。在视觉艺术方面,作为软 质景观,植物是城市街道空间的柔化剂,也是城市街景中的主要因素。人们越来越 多地用各种手法来表现它的张力与渗透力,使人们从中感受到城市形象的优美、城 市环境的和谐和城市文化的底蕴。 本课题研究对城市街景的重视及其街景中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具有重大的现 实指导意义,使之对植物的研究不再只停留在其生长特性及单纯的形态、色彩、质 感等因素上;而是将植物与景观设计、艺术设计等学科相结合,运用园林造景的手 法,努力提高城市街景中植物景观的地位和设计水平。使园林植物设计不只停留在 街道景观的配合层次上,而是转被动为主动,使园林植物设计成为街道景观设计中 绚烂的一笔,并且进而创造出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城市街道特色景观环境。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街景含有多方面的景观元素,植物景观是其中之一,但也是城市街景中最 重要的一环。街景的设计涉及到景观设计系统中的各个层面和要素,而要将其研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透彻就要认真研究植物景观这一“灵魂” ,准确的把握植物在街景设计中的特性、 构景形式、美学特征及空间性格,以生态性为基础,以艺术性为核心,以功能性为 目的,以经济性为保障进行设计。 本文首先提出目前我国城市街道景观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植物景观在城市街景 中的重要地位;研讨城市街景中植物景观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研究 成果和实例, 选取武汉市不同类型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代表, 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问题;结合武汉市独有的街道景观特征,运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营造手法, 寻找街道、植物景观、园林设计、艺术设计四者的结合点,试图建立一套合理的设 计思维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发展建议。 1.4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相关概念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相关概念 1.4.1 街道与道路街道与道路 1.4.1.1 概念区分概念区分 街道, 从空间构成的角度来说是指由建筑实体构建的室内空间之外, 呈线形的、 连续的、供人和车通行的公共领域;从环境构成的角度而言,街道是由沿街建筑立 面、路面、绿化、公共设施、人、车流等静态和动态要素共同构成的公共空间环境。 街道是城市的公共空间,街道与道路不同,它是营城建屋所留下来,供人们穿 越、接触以及交流的的空间,这些“空间”经过人有意识的梳理、整合而贯穿起来, 使之具有明确的方向感和合理的流线,即“街道” ,它是生活性的;而道路本来就 是人走出来的,虽然道路上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变化,但它一开始便决定了道路的本 质是交通性。街道与建筑共生共息,没有建筑的围合,形成不了街道,街道空间的 形态、表情、气氛全靠围合街道的实体来实现。 本文将其理解为,街道虽从属与道路集合,但它自身又是一个包容建筑、人、 环境设施、绿化等内容的子集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街道作为 城市中的线形结构,它把不同的景点串成了连续的景观序列;同时,由于街道是建 立在人类活动的路线模式基础上的,街道本身就又成为城市景观的视线走廊。也就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是说,街道作为构成城市实质环境的主要元素之一,不仅表现它的物理形态,还表 示两点或两区之间是否有联系, 表征人的动线与物的活动量等等; 它以通过为媒介, 引导行人充分享受环境气氛,参与情景之中,体验城市的绿化环境。 (表 1-1) 表 1-1 街道与道路概念对比表 名称 街道 道路 功能 交通功能+社会功能 交通功能 空间特征 两侧被建筑和设施所围合的城市线 形空间 为线形交通需求提供的用地 及其上部的空间 空间特性 场所性+交通性 交通性 人的需求 交通、社会的公共生活 交通 涵盖范围 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 支路等 高速公路、 公路、 城市快速路、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 1.4.1.2 街道的类型街道的类型 街道是人们生活环境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城市街道在城市生活、 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城市街道的分类除要综合考虑其基本因素,还应 结合城市性质、 规模及现状来合理规划。 相应而言,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也应 “因 地制宜” ,根据不同类型的街道而进行设计。我们将城市街道划分为城市交通性街 道、城市生活性街道、城市步行商业街道和城市居住性街道。 (表 1-2) 表 1-2 城市不同类型的街道概念及作用 城市交通性街道 城市中的主要街道,偏重于城市交通功能的解决。 城市生活性街道 城市中的次要街道,其解决城市交通功能的同时,更注重城市生 活和生产活动的反映,它是城市中数量最多的街道类型,最具地 方特色和代表性。 城市步行商业街 是城市中特殊的、完全以人的步行为交通手段的街道,其在城市 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城市居住性街道 小区内的步行道,其主要体现出了人步行的行为特征。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1.4.2 园林园林 园林是西晋沿用下来的名词,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园林设计因素包括构 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 林植物、置石等,是文科和理科的贯穿,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融。 城市街景中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 和艺术。街景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从园林的概念我们应该明确这样 几个问题: 一是园林要以植物为主。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角度讲,植物是最 佳角色;从美学角度讲,它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还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前 些年园林界刮起的假山喷泉热、仿古建筑尤其是黄色琉璃瓦的热流也已成为过去, 但这一“黄疸性流行病”仍在影响着园林界,不管怎样,植物一定会成为园林的主 流。 二是园林的功能,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园林在完善物质功能的前提下,要着 重提高园林的精神功能。 三是园林要有文化品位。园林除了注重传统的文化品位外,还要在现代文化品 位上下功夫,可将古树名木、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纳入园林的系统规划之中,寓 传统文化于园林之中。 1.4.3 植物植物 植物景观属于软质景观,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 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态、质感、色彩等自然美,运用艺术手法 创造出表达某种意境或具有某种用途的活动空间的景观。城市街道植物景观的设计 是功能与美的艺术表达。 因为加入了城市街道公共空间, 所以更多的是要考虑空间的性质、 功能、 尺度、 形状等对植物景观设计的影响与需求;因为加入了人的活动,所以要考虑人的行为 心理、审美需求等对植物景观设计的影响与需求。城市街道空间植物景观除了满足 基本功能之外,人们更为重视的是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与优美的景观环境。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1.4.4 园林植物景观园林植物景观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本素材,以植物为主体,运用艺术手法创造出一个表达某 种意境或具有某种用途的空间,即为园林植物景观。园林植物景观空间亦包括以植 物为衬托而形成的“氛围”空间。园林植物景观以其建造材料植物,而别具特 色,因为植物不同于其它园林要素,它是一种生命材料,其形态、色彩在不断地变 化。与环境息息相关、不断变化的生命特性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之一,不把 握和熟悉植物材料的这种特性,就不可能创造出绝妙的艺术表达符号。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现状国外现状 1.5.1.1 美国美国 在美国,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变化,城市环境设计逐步被人们认识,地方政 府在促进环境规划、提高环境质量中的作用重要起来,70 年代初联邦政府的文件中 明确提出了城市环境设计问题。美国的城市设计主要分为两方面工作,即不同规模 的城市空间环境的体型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管理,其中管理手段,土地使用分区管制 法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分区管制法主要通过对建筑高度、空 间、体量和使用性质的规定来把握城市景观,各个城市都依据自己的情况建立了不 同的体制,有关街道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规范大多包括其中。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园林植物景观一方面突出景观的大效 果,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植物自身的形态巧妙加以布置,并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来完 成的。这样的表现手法与组合方式,在城市园林街景的绿色景观空间中是非常之多 的,并且在西方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现代主义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克雷(dan kiley)1963 年对费城独立大道第三街区的景观设计,在中心区布置了秩序型的绿 色景观空间,采用 700 株刺槐按照网格方式种植,连续的富于秩序表现力的同一品 种植物创造出了一个主题内容相对统一的空间,营造出了一片整齐的林地。这样的 手法也是对自然主义的一种挑战,它给人的感受确实是更加具有大都市化与现代表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图 1-1 拉斯维加斯棕榈等热带植物组成的特色街景 (图片来源: 城市园林街景设计 ) 现力。 又如美国的拉斯维 加斯, 其园林植物不同的 构成方式及热带植物独 有的形态共同构成了街 景的主体, 如图所示, 将 棕榈等热带植物与街道 旁的建筑立面相结合, 体 现出挺拔、 热情的街道情 感空间。 (图 1-1) 1.5.1.2 日本日本 东京城市街道景观 设计特点: 1)东京是一个高楼林立、交通便捷、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形态构成的重要因素,东京的城市街道景观展 现了与之相应的繁荣热闹与轻松愉快。从带状的行道绿化到点状的街头花园,从花 坛座椅到路牌广告,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自然优雅、高效有序、精细、充满关爱的 街道景观特色。由于地少人多,东京的城市道路用地普遍较为紧凑,多数干道为 2 车道,特别的为 4-6 车道,车行道宽 12-19m,人行道宽 3-6m 这样紧张的道路用地 却有效的解决了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市民能方便舒适的使用街道,二是外地或外国 游客能快捷的辨明方向,三是都市环境个性化的表现。 2)高植物覆盖率 政府一方面提供给市民高效便捷的“硬件”设施,同时高度重视城市绿色“软” 环境的培植,即植物。这不仅有利于街道的大气清洁、噪音控制和城市景观等有形 环境,同时也在引导着城市文化这一非物质形态的社会环境的形成。这里建筑密度 虽然很大,但在街上人们仍能感到郁郁葱葱的自然气息。东京街道的整洁干净也是 与街道及两旁用地的高植物覆盖率、高植物浓度密切相关。人行道与建筑之间、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图 1-2 日本神户街头建筑空隙之间的植物景观 (图片来源: 城市园林街景设计 筑与建筑之间的绿带则根据建筑物功能、体量的不同有所变化。 值得提出的是,在我国建筑 之间这一区域的绿化通常是被遗 忘的角落,而在东京的城市街道 景观中它却发挥着积极作用。与 国内同性质场地相比,东京沿街 建筑往往是增加退界用地,形成 公共绿化,室外构筑物如花坛、 雕塑、铺地的材料色彩与周围建 筑物相协调并考虑相临建筑物的 连续性。与人行道平行的直道上 植物也呈线型排列,高度在 1.5-2.5m 之间,分隔比车行道旁绿化明显。在建筑的凹部和建筑间空地,常有丛植 的乔木和绿灌木,充分发挥植物“绿”和“软”的空间调节作用。如日本神户街头 两栋建筑之间的 l 型空间就被充分利用。 (图 1-2)东京的大桥也是绿意盎然,结合 桥头台阶设置花坛,形成错落有致的绿苔。天桥两侧通常调出 1.0-1.2m,栽种时令 花卉或修剪成型的灌木。 3)草坪的数量少于乔灌木。 乔灌木的大量使用本身就大大增加了绿色浓度,而且乔木是绿色成荫的高大树 木,灌木是密植的修剪成型的厚厚绿带。这样高覆盖率、高浓度的绿化是东京城市 街道生态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造就国际大都市自然优雅的室外空间的必备条件。 1.5.1.3 法国法国 17 世纪法国著名的造园大师勒诺特尔与著名的勒诺特尔园林在世界造园史 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所创造的法国园林的象征凡尔赛宫庭园是景观设计 师要深入感知与研究的园林设计杰作。凡尔赛宫庭园这一经典之作,较早地将绿色 空间的概念引入城市街景设计之中。其庭园景观设计最具美丽的直轴线变化,形成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图 1-3 香榭丽舍大道蔚为壮观的植物景观 了景观要素间互动与变化的灵魂。直轴线又被勒诺特尔引入到巴黎城市中心地区 的街道改造中,从罗浮宫一直延伸到香榭丽舍大道。香榭丽舍大道上巧妙的林荫路 布置,构成了与两侧建筑景观相呼应的绿色空间。这一手法,至今仍影响着城市街 道中的绿化内容。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通过其宽阔的人行林荫道,成为巴黎城市绿色网络的 主干。 香榭丽舍大道, 东 起协和广场, 西至星形广 场(即戴高乐广场) ,地 势 西 高 东 低 , 全 长 1800m,最宽处约 120m。 它以圆点广场为界分成 两部分:东段 700m 以自 然风光为主, 两侧是平坦 的英式草坪,恬静安宁; 西段 1100m 为高级商业 区, 雍容华贵。 香榭丽舍 大道的出名, 在于它的环 境优美。马路两旁是宽敞开阔的林荫大道,一棵棵紧连着的栗树、梧桐、雪松、槐 树高大挺拔;树下那一片片绿茵的草地和一张张整洁典雅的长椅,给人以足够的自 由活动和休息的空间。漫步在大道上丝毫没有那种逼仄和拥挤的感觉,而只会深深 的体味到作为个体的人的被尊重。 (图 1-3) 其实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香榭丽舍的容貌受到毁损: (1)行人与车辆关系位置颠倒,人行侧道一半以上停放着各种车辆,加之交通堵 塞,行人行走受阻; (2)街景出现混乱,各种艺术形式杂陈,就连建筑物本身,也 贴满留言和各种色彩绚丽的广告; (3)存在着向嘈杂的商业街演变的危险,商场霓 虹灯等的摆设,渐渐遮去了它高贵典雅的形象。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图 1-4 新加坡商业中心步行道上的园林植物小景 (图片来源: 街道环境景观设计 ) 在“香榭丽舍委员会”的推动下,巴黎市政府于 1992 年 2 月启动了整修工程, 工程主旨在于恢复散步大道的原貌,为行人腾出活动空间。内容主要有: (1)取消 路边停车侧道,兴建一个拥有 850 个车位的地下五层停车场,把腾出的 4 公顷路面 拓宽为人行道; (2)重铺人行街道地面,用浅灰色间有小蓝点的花岗石铺设,给人 以宁静沉稳的感觉; (3)拓宽人行道后,再种两排梧桐树,大道两侧就有了 4 排树 木,营造绿树掩映的散步大道的景观; (4)给大道重置“家当” ,使其保持典雅庄 重的风格,忠实于香榭丽舍的传统形象。 因此,经过三百多年演变的香榭丽舍大道被法国人毫不谦虚地称为“世界上最 美丽的散步大道” 。 1.5.1.4 新加坡新加坡 “花园城市”新加坡详细周密的绿化方针值得我们借鉴: (图 1-4) (1)每一条街巷必须种植花草树木; (2)人行道两旁种植灌木和乔木成为林 荫步道,使行人和车辆完全隔离; (3)美化高架桥和陆桥,桥上做花坛,并种爬藤 类植物,使之成为绿桥; (4)选择开花的攀藤类植物,如九重葛、素馨藤,来美化 灯杆; (5)混凝土走道的宽度超过 1.5m 者要种树,狭小的走道有埋设水管或沟渠 者则不可以种树; (6) 停车场必须种植花草 树木, 甚至两行停车位 之间也必须种植树木 遮荫, 停车位上铺设特 制空花石板, 作为植物 根系通气之用; (7)绿 化围墙和挡土墙; (8) 路旁零星用地要先整 地, 使其平坦整齐后再 种草皮; (9)践踏枯死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图 1-5 深圳街头园林植物景观 的草皮要随时补种; (10)路旁不雅观的建筑物,均应种植高大的绿篱及花木来遮 丑; (11)新填土地在未开辟道路及建房屋之前,政府先用来培植树苗和草皮,可 以减少太阳的辐射; (12)施肥以改善土质,施石灰以调整土壤的 ph 值; (13)各 街道的树林均需作根系通气处理; (14)种植果树使新加坡成为一座热带果树园之 城; (15)绿化学校大操场; (16)此外强调与街道、沟渠等相关工程的配合,使绿 化、水电、沟渠、铺路一次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1.5.2 国内现状国内现状 我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开发中,沿交通干道两侧修建众多的商场和大型公建,使 街和路混淆、重叠,实在是不可取的。人们是在街道上移动的过程中认识城市的, 街道在城市中往往被作为交往的公共空间来对待。中国古代中广场空间的概念不如 欧洲发达,但是街道的概念很强烈,不论都城还是小镇,都有几条十分热闹的街道 作为公共活动的交往空间,而街道空间的连续性与人的尺度感与欧洲传统也有相似 之处。然而在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却远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由于城市的发展,街道公共空间环境正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传统街道正在不 断消失,代之以现代化的城市街道,街道空间尺度变大;商业街、步行街增多,而 街道生活却逐渐淡化;街道环境缺乏整体性、识别性、生态性等等。值得庆幸的是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已逐 步引起广泛重视。 深圳近 期对深南大道的修复, 可 看出它一直都在大力发 展其城市绿化环境建设。 (图 1-5) 上海市近期建 设规划和新一轮城市总 体规划的编制也明确 “要 不断塑造以环境建设为 主的城市新形象。 ”市政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府也下决心大幅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改造街道景观环境, 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目前,上海市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与建设已在一些法规中有所涉及,如上 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有关城市开放空间以及对特别地区如南京路,淮海 路商业街容积率、沿街高层建筑裙房高度的控制规定。 但是,关于城市街道环境的专门条例或规定还未制定。同时,城市街道空间景 观设计是一项既包含定量、定性技术内容又涉及视觉艺术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创造性 活动,内容广、覆盖面宽,因此应该以一种既有原则性的法规条例条约、又有准则 性的引导要求以及开放性和建议性的“设计导则”的形式,为城市的街道景观设计 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这样的“导则”在国外许多城市的街道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和 管理中已被普遍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6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6.1 文献阅读、报刊检索文献阅读、报刊检索 阅读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相关内容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找出以往实践存在 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总结城市街景中园林植物景观设 计的方法与对策;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力求找到园林植物与景观设计、环 境艺术设计等在城市街道中的结合点,以求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前瞻性与内容上的 创新性。 1.6.2 专家访谈专家访谈 就研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向专家、学者请教。 1.6.3 调研统计调研统计 收集资料,对武汉市街道中植物的运用进行观测并实地调研; 整理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对比其设计手法上的异同点;相关的,需 要进行比较的资料集中放置,以便以后研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1.6.4 分析归纳分析归纳 将阅读和访谈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逐步成型课题 研究基本框架。 1.6.5 数据统计数据统计 对在主要现场采集的及现有的资料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这种分析将严格基 于实际数据,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力求公正客观地将不同类型和对比形式所取得的 结果分别通过图表以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较为精确地量化不同类型和形式之间 的区别和优劣势所在。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1.7 论文的基本框架论文的基本框架 城市街 道园林 植物景 观设计 历史发展 作 用 构成要素 国 内 外 优 秀 实 例分析 武汉市街道园林植物 景观现状研究 区域概况 发展轨迹 利弊分析 三种主要类型 街道实例分析 交通性街道 武汉市街道 现状分析 生活性街道 步行商业街 武汉市街道园林植物 景观问题综述 武汉市街道园林植 物的景观配置艺术 性设计 设计 原则 艺术设计 表达手法 艺术特征 景观配置 模式 种类选择 武汉鹰台路步行商业街 园林植物景观具体措施 及二次景观改造 武汉 街道 园林 小景 竞赛 作品 量化设计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2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相关理论研究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2.1 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历史发展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历史发展 2.1.1 国外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历史发展国外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历史发展 在古代,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形式多以种植行道树为主,因此,行道树的栽植 成为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历史发展的主线。据记载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种植于公元 前 10 世纪,建于喜马拉雅山山麓的街道上。称作大树路(grand trunk)是联系印 度的加尔各答至阿富汗之间的干道。在路中央与左右,种植三行树木,传说亚历山 大大帝曾率领大军由此进兵。 大约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在美索布达米亚由人工整地而成的丘陵上兴建宫殿, 并以对称的规划布局配置松树与意大利丝柏。 希腊时代(公元前五世纪)在斯巴达的户外体育场,其两侧列植法国梧桐作为 绿荫树。 罗马时代(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在神殿前广场与运动竞技场前的散步 街道旁种植法国梧桐。据载当时罗马城之主要街道种植意大利丝柏。 中世纪(五至十四世纪)时期的欧洲,各国于巡礼的街道上种植当地的乡土树 种,即大都是用意大利丝柏。在多数的城堡内,其用于街道栽树的空间几乎没有。 在农地的边界线上常以很多树列来作为标志。 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一些国家街道绿化有了较大发展。法国亨利(henri) 二世依据 1552 年颁布的法律,命令国人在境内主要街道栽植行道树。因而有在国 道上种植欧洲榆的记载。 在同一时期的德国有计划的在国内各干道栽植法国梧桐之类的行道树,其目的 是为了战时补给军用木材。 1647 年在柏林曾以特尔卡登为起点设计菩提树大道, 在街道东侧配置了 4-6 列 树木的林荫大道。这条美丽的林荫大道对日后法国巴黎辟建的园林大道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图 2-1 18 世纪前叶,伦敦林荫步道 (图片来源: 中国园林 ,街道绿化景观) (boulevard)有极大影响。 1625 年英国于伦敦市的 摩尔菲斯地区, 格林公园西, 圣詹姆士公园以北,设置了 公用的散步道,兼作车道, 长约一公里,种有 4-6 排法 国梧桐。这条林荫路是女王 陪同国宾乘坐马车巡视时所 通行的优雅美丽的街景。这 条路开创了都市性散步道栽植的新概念,即所谓林荫步道。它成为闻名于世的美国 华盛顿的林荫步道(具有四排美国榆树的园林大道)之原型,是美国各大都市设计 林荫道的典范,也是日本购物街(shopping mall)的起源。(图 2-1) 18 世纪后半期,奥匈帝国国王约瑟夫二世在 1770 年颁布法令:在国道上种植 苹果、樱桃、西洋梨、波斯胡桃等果树当行道树。因此,至今匈牙利、南斯拉夫、 德国和捷克等国的各地都在延续这种特色。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法国政府正式制定了有关街道须栽植行道树的法令,相 继颁布的有:枢密院令(1720 年) 、行道树栽植法令(1851 年)等。这些法令对于 栽植位置、树种选择、砍伐与修剪的手续等事宜均有规范,这是法国自 16 世纪亨 利二世以来,在欧洲各国当中道路行政特别是栽植行道树的相关法令方面最先进 的。 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向都市集中,市区急速扩充,都市计划进展,辟建干道, 行道树栽植日渐盛行。 19 世纪后半叶,欧洲各国将中世纪的古城墙拆除,壕沟填平,建成环状街道或 将其局部辟为园林大道,以修饰景观为主要功能,有宽阔的游憩散步路,使得城市 面貌更加生动活泼。 巴黎在 1858 年由当时的塞纳县知事奥斯曼建造了香榭丽舍大道,成为近代园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9 图 2-2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图片来源: 街道环境景观设计 ) 图 2-3 列宁格勒无产阶级胜利大道 林大道之经典, 对欧美 各国都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图 2-2) 18 世纪末由法国 陆军技师朗凡完成的 华盛顿市规划, 多处配 置了法国式的林荫大 道。在 1872 年曾对 30 个树种进行试验,最后限定 10-12 种为最适合栽植的行道树 树种。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在街道绿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街道绿化的实践 在理论和规定方 面都有所建树, 强调将行道树、 林荫道、防护林 带联系起来组成 “绿色走廊” 。 (图 2-3)例如,在城市绿化方面规定了林荫道的最低规模和一般应 具备的功能,特别是在莫斯科等几个大城市中建立了街头游园和绿化广场。它们不 仅与周围的街道与建筑环境协调,在比例、尺度上恰当;而且内部的布局、配置层 次都是完整的。这方面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2 我国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历史发展我国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历史发展 我国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历史比较悠久。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秦时代,就已经沿 街道种植行道树。据周礼记载,公元前五世纪周朝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种有许 多列树,来往的旅客可以在树荫下休息。 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 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必至。道广 50 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 金椎,树以青松。修驰道是秦代的功绩之一,在二千年前,这样大规模的沿街种植 青松,在世界也是罕见的。驰道是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道路,可以设想当时城市内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0 图 2-5 北宋东京御街道路绿化推想图 (图片来源: 中国园林 ,街道绿化景观) 图 2-4 秦代驰道布置推想图 (图片来源: 城市环境绿化景观 ) 街道的绿化情况也是如此。 (图 2-4) 汉至南北朝期间,城市街道 绿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到隋唐以 后,城市街道绿化更趋于成熟, 不仅有严谨的道路网规划,还制 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绿化树种 也更加丰富。 唐玄宗定有路树制度,也有 关于城市街道种植果树的记载。 首都长安南北 11 街, 东西 14 街, 布局严紧,城内街道主要树种是槐树、垂柳、桃、李等。其行道树制度通过日本遣 唐使传至日本,对日本平城京的行道树种植与管理等制度有很大影响。 北宋东京(今开封)是在后周都城基础上建成的(公元 960-1127 年) ,其宫阙 布局系模仿洛阳 旧制。在宫城正门 南的御街用水沟 把路分成三条,并 用桃、李、梨、杏 树等列于水沟边, 沟外又设木栅(杈 子)以限行人,沟 中植以荷渠莲花, 春夏繁华似锦、夏末荷花飘香、秋季果实累累。可以说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