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学专业论文)《全唐诗》中的“眉”意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 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 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i 引言 . 1 (一)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方法 . 1 (二)选题研究现状分析 . 2 一、古典文学中“眉”之为意象 . 3 (一)何谓“意象” . 3 1. “象”之在先 . 3 2. 以“意”为主 . 4 (二) “眉”意象探源 . 5 1. “眉”字源探究 . 6 2. “眉”意象之源流 . 7 二、 全唐诗中“眉”意象的外象之美 . 11 (一) “眉”之外在形状美:与形态词汇的组合使用 . 11 1. “蛾眉”之辩: 全唐诗中的“蛾眉”意象 . 12 2. 女妆眉形之美: 全唐诗中的女妆眉形意象 . 15 3. 男性眉形之美: 全唐诗中的男性眉形意象 . 19 (二) “眉”之外在色彩美:与色彩意象的组合使用 . 22 三、 全唐诗中“眉”意象的内蕴之美 . 26 (一)浓妆淡抹的女性美 . 26 1. 风华正茂之媚眉 . 26 2. 颜色尽失之残眉 . 28 (二)愁挂眉头的哀伤美 . 29 1. 眉宇间的愁思 . 29 2. 对人生的慨叹 . 36 四、 全唐诗中“眉”意象的艺术功用 . 40 (一) “眉”意象的描摹功用 . 40 (二) “眉”意象的比拟功用 . 41 1.以“眉”代人 . 41 2.用“眉”状物 . 41 (三) “眉”意象的象征功用 . 43 结语 . 45 注释 . 46 参考文献 . 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 55 致谢 . 5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文摘要 意象研究可谓是诗歌研究的热点,“眉”意象从诗经中即已有之,且在古代文学 作品中多有出现,衍至唐时,诗人以“眉”意象入诗的诗歌数目众多,且蕴含丰富,故而 本文之研究即择取全唐诗中的“眉”意象的外在与内在之美进行深入的论述分析。全 文除引言和结语部分外,共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以古典文学中“眉”之为意象来开题,通过论证何谓意象来确定本文对“眉” 意象研究的主要研究思路,即先研究“眉”意象的外象之美,又研究“眉”意象的内蕴之 美;以及通过对“眉”的字源探究及其对其在先唐文学中营构运用的溯源来论证“眉”作 为一种美学意象存在的必然性。此部分为全唐诗中“眉”意象之审美研究的奠基章节。 第二章,主要为论证全唐诗中“眉”意象的外象之美。在本章中,对于“眉”意 象在唐诗中是如何具体运用及其如何显露出外在美感的是以通过研究 “眉” 与形态和色彩 词汇的组合使用来实现的。 首先, 以古人常用之 “蛾眉” 意象、 女妆眉形意象 (如 “长眉” 、 “柳眉”、“月眉”、“短眉”、“八字眉”以及“远山眉”等)及其男性眉形意象(如 “秀眉”、“庞眉”、“广眉”、“粗眉”、“虎眉”)等“眉”与诸形态词汇的组合意 象来探讨“眉”意象的外在形态美的;其次,择取全唐诗中较为常用的“黛眉”、 “翠 眉”、“绿眉”、“青眉”、“白眉”、“霜眉”等“眉”与色彩词汇的组合意象来探讨 诗歌中“眉”意象的外在色彩美。 第三章,内容为论证全唐诗中“眉”意象的内蕴之美。 “眉”意象所具有的丰 富情感内容和美感力量是诗人对其青睐有加的重要原因。因此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眉” 这一具体物象所具有的外在形态及其色彩美感进行研究,更需对隐藏在“眉”这一外在物 象里的潜在之物加以挖掘,以此来探寻和领会诗人所蕴含其中的深意。在第三章中需对 “眉” 意象在诗歌中被诗人赋予了何种内在情感蕴藉及其显示出了怎样的内在美感进行综 合性的、多视角的、深层次的挖掘和探讨:首先是对“眉”的外在形态美感中所隐含的女 性内在情态美感进行分析, 挖掘出女性外表之美背后或妩媚风情或残败凄美的内在情态美 感;其次是对“眉”中愁色所传达出的哀伤美为主的内在审美情感进行分析。 第四章,主要是对诗歌中的“眉”意象在营构和展现其外象之美和内蕴之美的过程中 运用了何种的艺术手法以及其在诗歌中体现出何种的艺术特征和功用进行简要的论述和 研究。在本章中“眉”意象在诗歌中所体现出的艺术功用共分为描摹功用、比拟功用和象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征功用三个部分。 关键词:关键词:眉;意象;审美;艺术功用 分类号:分类号:b8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study on the eyebrow image in “quan tang poem” abstract image research is one of the hotspots of poem research. as one branch of the image research, eyebrow image research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literature field which has also been described in the book of song (the first poem collection in china) and many other ancient literature works. since now, there are a number of meaningful discretions of eyebrow in poems and this study focuses 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beauty of image research of eyebrow in quan tang poem. except foreword and summary parts, there are four parts of this study. chapter one, this chapter is the basic part of this study. the writer introduces the topic of this studyeyebrow image in classic literature and formulat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eyebrow image research by discussing the definition of image research. this study aims to study the external beauty of eyebrow image research firstly and study the internal beauty of eyebrow image research later. by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eyebrow image in etymology and pre-tang literature, the writer also discusses the inevitable existence of eyebrow image research in aesthetics. chapter two, this chapt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external beauty of eyebrow image in quan tang poem. as to explor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eyebrow image in tang poem and its manifested external beauty, the writer suited the combination of eyebrow with shaping words and color words. firstly, the writer studied the combination of eyebrow and shaping words to explore the external beauty of eyebrow image. this type of combination includes er mei image, womens dress eyebrow image ( include long eyebrow, willow eyebrow, moon eyebrow, short eyebrow, splay eyebrow and far mountain eyebrow) and men eyebrow shaping image(include, elegant eyebrow, shaggy eyebrow, wind eyebrow, thick eyebrow and tiger eyebrow);secondly, the writer selected the commonly used word combination of eyebrow with color words from quan tang poem to explore the external color beauty of eyebrow in poems. the words are dai eyebrow, emerald green eyebrow, green eyebrow, blue eyebrow, white eyebrow and frosty eyebrow. chapter three,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internal beauty of eyebrow. the real reason that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poets like the eyebrow image is the abundant emotion meaning and aesthetic feeling of eyebrow.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just study the external beauty of eyebrow but also have to explore the implied meaning of eyebrow image to understand the deep feeling of the poets. in the final part of this study, the writer studied the implied meaning and internal beauty of eyebrow from integrated, multi-visual angle and deep level aspects. firstly, the writer discussed the implied emotion beauty of eyebrow from the external morphological beauty to explore the amorous feelings or miserable beauty behind the beauty of outward appearance; second, the writer discusses grieved beauty of inner beauty from worry factor of eyebrow expressed. chapter four, the writer discussed the 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in constructing and expressing of the external beauty and internal beauty of eyebrow image. in addition, the writer classified the artistic function that are embodied in eyebrow image in poem into three categories: portraying function, match function , symbolizing function. key words: eyebrow; image; aesthetic; artisti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number:b8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方法 意象可以谓之为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 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 中意象营构对于诗歌形式韵律之美感及其诗人赋予诗歌内在的情感蕴藉均具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 正因如此, 审美接受者可在有限的诗歌文字中阅读出无限的美感内蕴; 同时, 准确理解和把握诗歌意象的文学特征和审美蕴藉对于审美接受者进行诗歌的鉴赏分析大 有裨益。而对于诗歌而言,唐诗作为中国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的诗歌创作形态,意象的营 造在其创作中的运用与效果更为高明和显著;而且作为唐诗的总辑录的全唐诗1收录 唐诗之众, 并呈现出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及其审美蕴藉, 吾遂想从唐诗中的某一具体意象 入手进行研究。 对于唐诗之意象研究,时人对于自然意象之月、水、花、马、猿等等,人造意象之桥、 镜、灯等等均有深入的成体系的研究作品。而本人在读全唐诗时常常发现有鬓、髻、 眉等人身之物入诗作为意象,故想攫取世人较少研究的人身本有之意象(如肢体、五官、 毛发及其心理)进行选题。在对全唐诗此诗歌辑录检索和比较发现,作为人身之“眉” 出现的次数相比较其他人身意象而言有较多出现,其中共出现“眉”字(除去地名,如峨 眉、眉州;人名,如陈眉公等),共出现 969 处,“黛”字(不所括“黛眉”、“眉黛”) 出现了 201 次、“蛾”(不包括“蛾眉”)出现 223 次,“颦”字出现了 58 次(不含“颦 眉”、“眉颦”)。同时,“眉”字在唐诗中的出现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人身之“眉”,诗 人在“眉”中寄予了丰富的心理感受和美感内涵,从而在诗中蕴藉了时人在眉宇间流露出 的美感、 性格及其情志, 可以说其不单单是作为一个具体物象而存在的, 同时被赋予了 “意” 与“心”。因此,“眉”是可以作为一个具体意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和研究的,而且因 目前并无“眉”意象的系统理论研究和论述,因而此研究对于浩如烟海的诗歌意象之研究 的增砖添瓦也是有必要的。 本文对于“眉”意象之研究,首先从“眉”之为意象来开题,通过论述何谓意象来论 证“眉”首先能够作为一种意象而存在,以及通过对“眉”的字源探究及其对其在先唐文 学中营构运用的溯源来论证 “眉” 作为一种美学意象存在的必然性; 其次是研究意象之 “眉” 在唐诗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及其所显露出的外在美感;再次, “眉”意象在诗歌所具有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丰富的情感内容和美感力量是诗人对其青睐有加的重要原因, 因此用一章来研究分析 “眉” 意象在唐诗中被诗人赋予了何种内在情感蕴藉及其显示出了怎样的内在美感; 最后是简要 分析诗歌中的 “眉” 意象在营构和展现其外象之美和内蕴之美的过程中运用了何种的艺术 手法以及其在所在诗歌中体现出何种的艺术特征和功用。 而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攫取大量 的诗歌材料进行举例,在大量具体的诗歌作品基础上来分析“眉”意象在具体诗歌创作上 是如果被营构及其在诗歌中展现了何种的美感力量和起到了何种的艺术功用。 (二)选题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对诗歌意象的研究可谓是蔚为大观,在总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别:第一类是诗 歌意象的理论体系研究,例如黎志敏在论诗歌意象理论构建2一文中通过中西诗学对 “意象” 的辨析对比来着重探讨了诗学的意象理论及其诗学意象类型, 而且架构了较为完 整的诗歌意象理论; 第二类是对某一时期或带有地域特质或某一辑录的诗歌意象群体进行 归纳研究,如陈雪军的论唐五代及北宋词的意象3、罗媛元、赵维江的岭南地域文 化环境中的唐诗意象创造4、王世达、陶亚舒的花间词意象运用特点的社会文化学分 析5;第三类是对某一诗人常采用的诗歌意象群体进行归纳研究,例如张红的略论温 庭筠词景色意象6;第四类是对某一类的乃至某一具体意象的研究,可以说色彩意象、 自然意象、建筑意象、动物意象的研究以及再进一步细化的灯、马、桥、梅花、月亮等等 的具体意象研究皆属于此类研究, 而此类研究文章在意象研究中浩如烟海不在赘述。 本文 之意象研究则是第四类,对“眉”这一具体意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目前来看,学术 界将 “眉” 作为一种意象进行专门研究的的专题论著还没有出现, 只有寥寥数篇关于 “眉” 意象的文章,例如王德明的眉是心灵的窗户唐宋词中的眉及其传情功能7对唐宋 词中“眉”意象的传情功能进行研究论述,孙林生的诗歌状“眉”刻划人物形象漫谈 8从“眉”意象与其人物刻画功用方面进行论述,王跃骢的唐代诗人笔下的妇女画眉 9简要的择取诗例来论述唐代女性之眉妆,田苗的唐代妇女眉妆演变考论10则只是对 唐代女性眉妆的演变发展做了一番论述, 其中只是引取一些诗篇以作佐证, 而不是通过诗 歌来分析“眉”意象的营构,而且这些都仅仅涉及局部的“眉”意象研究,没有对其进行 系统的研究和论述,而本文的目的即是突破局部的论述而对“眉”意象进行系统的归纳研 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一、古典文学中“眉”之为意象 (一)何谓“意象” 本人认为在研究“眉”意象之前,需先对“意象”之涵义有较为透彻的理解。与西方 文学重在叙事相比较而言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歌则重在抒情达意,而“意象”作为“诗 歌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11,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了“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12的诗学美学见解,以其内在蕴含的情感力量和文化能量揭示了诗歌乃至整个古典文学 艺术的本质特征, 引导着审美欣赏者对诗歌的情感意蕴进行审美鉴赏。 而且, 谈及 “意象” , 从其本质上来看是“意”与“象”根据审美创造之规律而作为一个整体所组成的一个美学 范畴,陈应行在其吟窗杂录所录白居易金针诗格中有云,“诗有内外意,一曰内 意,欲尽其理,理谓义理之理二曰外意,欲尽其象,象谓物象之象。”13可见意象 除了涵蓄“内意”之外,还需彰显其“物象”,即诗人借以表情达意的外在客观存在参照 物。而且,“意象”作为一个范畴的发展产生之初,也是从“物象”之“象”为基础的。 因此若言何谓“意象”,应先言“象”。 1.“象”之在先 “意象”范畴产生之初,古人即已言“象”。伴随着审美意识的萌发,古人开始运用 篆刻、彩饰等技艺在青铜、陶瓷器具上对客体进行描摹和再创造,而在此过程中,“象” 的概念也出现在了古籍记载中,尚书说命上最早记载了“象”:“梦帝贵子良弼, 以代子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14此中之“象”指帝王武丁于梦境中所梦 “良弼”的形貌,是对人物外貌的主观认知和模拟;左传宣公三年中也有对“象” 的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 奸。 ” 15此中之 “象” 则指对夏朝九州之兽的客观实物进行模拟所形成的兽形图纹之 “象” , 而这里则更指主体进行艺术创造中的营构之“象”,是主体进行审美活动的产物。 作为“意象”范畴本原之“象”在老子等先秦诸子那里融汇了哲理思想,客观之具象 中开始融入“意”了。老子有云:“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16 可见老子所言之“象”可言之为宇宙终极本体“道”,其形式可有无、可虚实,从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超越了具体物象而存在于客观实在世界和主观意识世界之中, 从而既可指具体物象又可达 意。除老子外,荀子在荀子正名中认为:“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17其所言之 “象” 可以看成是主体通过心理过程所外化出的心象, 是区别于客观物象的主观想象出的 “象”。韩非子在韩非子解老中也有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 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意想者,皆谓之象也。”18此论述根据人难能见活着的大象从而 依据死象的骨头进行主观想象而得出象之形态来说明此中之“象”指的是主体的意念,更 是直接表明“象”完全脱离了客观形态,而成为了主观意念之存在。 因此可以说“眉”作为意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时也已不是原本客观之“象”,而是经 审美内化后又以文本形态出现的包涵主体意念的心象。然而被作者赋予的“意”是不可能 单独存在的,因为不仅“意象”概念之形成是象之在先的,而且其在审美活动中的发生顺 序也是“象”先于“意”的:审美创造者需先有合适之“象”而后才能赋其以 “意”, 而且审美接受者也需先模拟“象”的外在形态而后体味其中之“意”,所以要对“眉”意 象进行审美研究需先对其在文中所展现之“象”的外在审美形态进行揣摩和复原,在下文 第二章中主要就此进行研究论述。 2.以“意”为主 “意象”之产生最初是以“象”为先,后来才掺入了“意”,从而在文学创造中成为 了以表情达意为主的审美范畴。最早将“意”与“象”联系在一起论述是周易之“立 象尽意”说,周易系辞上有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 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19王弼在周 易略例明象中则更一步的解释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 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寻象以观意。”20虽此中说 的“象”指的是由模仿自然天象生发出来并以符号为外在特征的“易象”,而其中所言及 “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易象”其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性和感性直觉思维形 式却触及了“意象”作为审美范畴的本质。 将“意象”作为一个合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代王充的论述中:“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 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论衡乱龙)21文中之“布侯”指的是画有熊 麋等各种动物图像的旗帜, 用以象征贵族的地位。 可见此意象只是指某几个具体的具有象 征作用的物象,然而“意象”作为一个整体词语的出现使得我们在对其进行溯源的时候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文献上有了明确的语源学上的依据。而真正将“意象”纳入一个美学范畴的则是刘勰,其 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有云:“玄解之宰,寻声律以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22刘勰之说首先将声律与意象的运用提升为审美创作 和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可见其对意象在创作中的重视。而且刘勰所言之“意象”即指审 美创造者在进行构思过程中所营造之象, 是在主体之情感推动下 “神与物游” 而心物相通, 而后“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在主体之思的光照下意象继而生发并包蕴着丰富的情感。 也即是说意象之生成的艺术创作过程就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交汇融合。 “意象” 说于刘勰那里在文学理论中被确立以后, 对于后世审美理论以及诗歌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后世以“意象”论诗不乏其人。诸如唐代司空图在其唐代影响甚深 的诗论著作二十四诗品中云: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缜 密)23认为意象呼之欲出而未出之时,诗人之构思却已如同万物造化如水流、花开一 般缜密流畅天衣无缝, 使得读者无法追寻诗人的真实意图。 这句话的目的是用来来彰显诗 人构思之奇特,更重要的是强调通过“意象”的运用而使本不属于具体物象的诗人之情感 和态度隐匿于“象”之中,而使的“意象”仿若有了不尽之意。这又如其所说:“超以象 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雄浑)24其从中提出“象外之象”之说 以此来强调诗歌所营构之“意象”不在于表现其原有之形态,而在于向外流露出超越其物 象之本意的某种可以进行审美感受却不可究诘的韵味。 此后“意象”之发展,又衍出“兴象”、“气象”乃至“象外之境”之“意境”等等, 但“意象”之根本即是“意”与“象”相交融,具体来说是审美创造主体之心与外在客观 之物相应和, 在具体之物象或景象进行审美关照后主体继而与自身主观的心志、 兴趣特点 以及生活遭际相碰撞生发出情感,而此种情感随即附着在诗歌之中。可看出“意象”是借 象以尽意的,诗歌的意象营构的最终目的是表情达意。因而,在对“眉”意象进行审美研 究时不能仅仅对其外在审美形象进行研究,而且也应当以其外在之“象”为切入点来深入 的探讨其内在的审美情感内蕴,对于此,本文在第二章中稍有论述,而第三章则对“眉” 意象的内蕴之“意”展开专门的研究论述。 (二)“眉”意象探源 “眉” 作为一个意象的出现并非偶然。 虽看 “眉” 作为人身之物几无用处, 但早在 唐 语林中即有对“眉”无用论的反驳,其云:“某梦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今古是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 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 我近鉴豪端,远察天际; 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 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25可见眉虽无法善谈、远观和辨味等 具体的生理功用,然而其却是面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却并未从实质上点出“眉”作 为人身一物象的重要性来。然而为何“眉”却能为天下文人所共赏,不断的出现在诗歌文 赋中呢?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可以得出“眉”同眼睛一样是人的面部中最能够表情达意,且 最能传神的反映出人之个性的部位,如常人所说的“眉目传情”、“眉来眼去”即使男女 间含蓄的情感交流,而且古代眉妆的兴盛使得诗文以“眉”写貌来展现女性美。因此“眉” 作为一个人身物象本身所具有的美感魅力为古人乃至现代人所识并体认, 进而进入文学作 品中作为一个意象来显现美, 并在其为作家与诗人不断运用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 内涵。而“眉”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和发展存在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因此需对其进 行探源研究。但是,在对“眉”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源流进行梳理之前,应先对其做一番 字源上的探究以探查 “眉” 字的产生及其字形音义等特点对其进入文学作品中成为一审美 意象的先天性因素。 1.“眉”字源探究 从字源学上看,眉应为象形字,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解:“睂,武悲切;目 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頟理也;凡眉之属皆从眉。”26“睂”为眉的异体字, 其即是眼睛上的体毛,因此下为目,中间结构则像从上往下弯曲的眉毛之形状,而其上的 两道曲折纹理则是额头之上的皱纹的符号化,可见“眉”字从产生之初即为人之眉的模拟 象形。孔广居在其说文疑疑中释疑曰:“下象目,上象毛,小篆即古文之小變,非象 頟理也。”27其提出的异议仅从局部角度否定了“睂”上的两道曲折纹理并非额头之皱 纹,因此其对“眉”为象形字体也是持肯定态度的。可见“眉”之象形形态及所处人身之 明显位置为“眉”作为一个审美意象的出现作了铺垫。 而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注曰:“人老则有长眉;豳风小雅皆言眉寿。 毛曰:豪眉也;又曰秀眉也;方言:眉,黎,耋,鲐,老也;东齐曰眉;士冠礼 古文作麋。少牢馈食礼古文作微。皆假借字也。”28由此可见,“眉”之意早在商 周时期即已出现它意, 古人根据人上了年纪而眉毛变长, 而喻 “眉寿” 为长寿, 因而此 “眉” 是作为寿的修饰语而存在的,如同“黎”、 “耋”、 “鲐”一样在地域方言中有年老之意,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眉”称之为“老”是取其“长”之意,同时古代喻“长”为寿的事例有很多,如文中之 仪礼士冠礼中的“麋”和少牢馈食礼中的“微”都有“长”之意,因而可代“眉” 而曰“麋寿”或“微寿”。而商周取“长寿”之意皆因夏文中“瀰寿”(“瀰”为“水满” 意)作为“满寿”、“终寿”之意已不能满足人的追求,如鲁颂閟宮中说,“万有 千岁,眉寿无有害”29以及商颂烈祖所言“绥我眉寿,黄耇无疆”30皆可看出取 “眉”之“长”意绝不是喻人年老,得享天年,而喻为追求长寿无疆的意思。由此可推出 “眉”在文字中使用之初,其作为一个具体物象之形态特征不仅生发出新的字义,而且也 被给予了美好的主观情愫和象征寓意。 汉末刘熙在释名一书中从读音的角度来推求“眉”的字义,其在释形体一章 中曰:“眉,媚也,有妩媚也。”31,同时清朝朱骏声之说文通训定声履部也有 相似注解:“眉,假借为媚。”32两者皆取“眉”之音与“媚”同的说法而将两者之意 等同起来,而将“眉”释义为妩媚之态,从而将“眉”之意与女性情态与姿态美直接联系 起来。 2.“眉”意象之源流 自中国古典诗歌诞生之初, “眉”作为一种审美意象即以出现。并随着时代的前行和 审美文化及其文学文体的多样化, “眉”意象也不断的被赋予新的意义和审美内涵。在唐 朝之前,“眉”作为一种意象在文学中的运用已然存在,因此这里选取关于“眉”意象在 唐前诸文学作品中经典用例以括其在唐前的发展源流。 首先,中国古典诗歌之源头可追溯到诗经。而“眉”作为一种审美意象出现在文 学作品之中最早可见于诗经: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 风硕人诗经)33 这段诗可考为描述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之貌美的,作者在文中通过营构出“蛾眉”意象,以 及细长嫩白的手、凝脂般细嫩的皮肤、粉白如蝤蛴的脖颈、如葫芦籽般又白又齐的皓齿、 方正如螓的额头等众多意象来组成一个意象群来生动具体的描绘一个女性美丽的身姿形 象。 同时, 此中的 “眉” 作为意象只是作为一个具体的意象仅仅具有眉毛之本意, 而与 “蛾” 来搭配, 就犹如文中其他身体意象与其他象征物的组合使用一样, 通过以蛾的细长弯曲的 触角来形容女子之眉的美丽。关于此下一章节中的蛾眉之辩会作出具体的论述。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在诗经中,“眉”不仅与其他人身意象组合使用以用来形容女子之美貌,也用人 老后眉有毫毛秀出之意来形容人之年老。“眉”通过与“寿”的合用来表示审美主体追求 长寿的美好寓意和主观愿望。而“眉寿”在诗经中的用例也不少,除上一小节中提到 的外,还有如下: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眉寿。(豳 风七月诗经)34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小雅南 山有台诗经)35 诗经之后,楚辞中也出现了“蛾眉”之意象,意与“螓首蛾眉”之“蛾眉” 相同,作者在诗文中通过营构“蛾眉”意象以及与其他意象连用来展现女人的仪容姿态之 美。现将运用“蛾眉”意象的楚辞诗句列举如下: 姱容修态,絙洞房些。蛾眉蛾眉曼睩,目腾光些。(宋玉招魂)36 嫮目宜笑,蛾眉蛾眉曼只。(大招)37 眉眉联娟以蛾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宋玉神女赋文选卷十九)38 众女嫉余之蛾眉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39 由上可见,楚辞中的“蛾眉”除了其原意外,在屈原的离骚中引申出了其他的寓意: 其通过女人善妒这一性格特点来展现自己因才能卓著而被小人嫉妒和诽谤, 来寓意德才兼 备之人的孤独落寞和人生失意之情, 并为世人展现出一种带有极大无奈的哀伤美感。 除此 之外值得注意的是, 在楚辞中除了延续前人对 “蛾眉” 意象的运用, 也出现了使用其他 “眉” 之形态及其色彩来营构意象在诗文中展现女性美的诗句: 曾颊倚耳,曲眉曲眉规只。(大招)40 粉白黛黑,施芳泽只。(大招)41 青色直眉青色直眉,美目媔只。(大招)42 如在楚辞大招中,作者通过多种意象营构出不同的美女形象。如上引文中,第一个引 文通过营构和组合“曾颊”、“倚耳”、“曲眉”、“规只”等意象来描绘出一个面颊丰 满、两耳开阔、眉弯曲而脸廓正圆的绝世美女(洪兴祖注曰“貌绝殊也”),以此来展现 出作者乃至当时世人对于女性美的审美观念。 又如第二条引文中女性以粉黛修饰出的白皙 面容及其黑而有光泽的眉毛, 及其散发出的芳香气息从而使得审美接受者在视觉和味觉上 感受到了不同于上的女性美。最后一条引文则又提到另一种眉形“直眉”,其与青白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色的皮肤,透露着黠慧的美目等意象合用来展现独特的女性美感。以上说明在先秦时代, “眉”之美已作为对女性美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审美评判标准,并且以不同的“眉”妆以展 现美说明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趋向复杂化和多元化。 先秦时期, “眉” 作为意象在诸子散文中也有出现, 只是其所蕴含的寓意和情感与 诗 经楚辞中的“眉”完全不同,其不只是作为女性专属意象出现,从而扩展了“眉” 意象的审美内涵: 故人心譬如盘水, 正错而勿动, 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 则足以见须眉须眉而察理矣。 ( 荀 子解蔽)43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韩非子观行)44 在以上引文中,文中之意为君王照“镜”或“盘水”以自察,而所察何物呢?作者通过意 象的营构将“眉”与“须”合用以喻人之正气,而君王所需自察之物即为此,如君王一身 正气则可“察理”,反之则“迷惑”。又如,在韩非子观行篇中,将“眉”与“睫” 合用以喻近在眼前的事物或灾难: 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眉睫远也,道不可也。(韩非子观行)45 不去眉睫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不用近贤之课而外 结万乘之交于千里。(韩非子用人)46 第一段引文中的 “离朱” 是黄帝时期一视力极强的人, 其虽能看清百步之外却难以看到 “眉 睫” 这一近在眼前的事物。 而第二段引文中则说君王不去关心眼前的灾祸而幻想有勇士为 之卖命。可见文中出现的“眉睫”意象均被给予了近在眼前的事物或灾祸之寓意。 及至汉代,汉朝文人在辞赋创作中承续诗经楚辞中对于“蛾眉”的用法:或 曰人之貌美;或喻被妒之才华。且用例数量也较之增加,现举例如下,并不再详解: 皓齿蛾眉蛾眉,命曰伐性之斧。(枚乘七发全汉文卷二十)47 玉女亡所眺其清矑兮, 宓妃曾不得施其蛾眉蛾眉。 (扬雄 甘泉赋 全汉文 卷五十一)48 知众嫭之嫉妒兮,何必飏累之蛾眉蛾眉。(扬雄(反离骚全汉文卷五十二)49 微眺流睇,蛾眉蛾眉连卷。(张衡南都赋文选卷四)50 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嫮眼而蛾眉蛾眉。(张衡思玄赋文选卷十五)51 扬蛾眉蛾眉而见妒兮,固丑女之情也。曲木恶直绳兮,亦不人之诚也。(刘歆遂初赋 全汉文卷四十)52 当时汉王朝作为一个繁盛的大帝国,其社会文化的发展极快和人之情感的也极为丰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眉” 作为意象在汉赋及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用法也渐渐繁多起来。 首先在通过女性眉妆以 喻女性美上继续走向多样化,虽通过上面的用例可看出“蛾眉”已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基 本的眉妆体式沉淀到本民族的潜意识之中, 然而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眉妆式样以表现女性 之貌美,如除楚辞中已出现的“青色直眉”、“黛黑”之外又出现了“红黛相媚”、“长 眉”、“广眉”、“愁眉”、“远山眉”等眉妆式样,并也被用到这种文学作品中作为意 象出现来展现女性美,现举例如下: 红黛相媚红黛相媚,绮组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两靥如点,双眉双眉如张。(班婕伃捣 素赋全汉文卷九)53 长眉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於侧。(司马相如子虚赋全汉文卷 二十一)54 城中好高髻, 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广眉, 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 四方全匹帛. ( 后 汉书马援列传)55 如上所举,都是汉朝流行之眉妆,时人多以之为美。而除此之外,对于“眉”意象的营构 也见于对男性品格与形象的论述: 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为人明须发,眉目眉目如画。 (后汉书马廖列传)56 若夫尧眉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刘安淮南子修务) 57 越与亢眉亢眉,终无桡辞,可谓伎矣。(扬雄法言重黎)58 在上面第一则举例中,“眉”与“目”、“须发”等人身意象合用,以此展现马援将军的 威武形象。而关于“尧眉八彩”,是引据帝尧幼时眉分八彩,以此来展示出一个公正严明 而能让万民齐心的帝王形象。 “亢眉”则是眉间表现出一种高傲不卑的神色,以此来喻人 不卑不亢的品格。而且,在汉代文学作品中,“眉”也与人的各种动作连用,以此来表达 人物的某种的神态及其所思所想: 乃欲仰首伸眉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全汉文卷二十六)59 不意淫迹暴於官朝,令举者怀赧而低眉低眉。(扬雄答刘歆书全汉文卷五十二) 60 两段引文中,分别营造了“伸眉”、“低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象以此表达了文中人物 或意气风发的得志之神态与因做错事情而羞愧难当的情状。由上可见,汉代之“眉”意象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的营造与其所蕴含之意之情已然丰富多彩了。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诗歌中“眉”意象延续汉朝文学作品继续发展。除了对“蛾眉” 及其其他眉形的意象营造仍在频繁出现,同时又出现的新的发展:首先,“蛾”作为一个 基本的眉妆造型已经成为了“眉”的替代词并派生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绿色包装合同:生物降解材料定制印刷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金融机构高级数据分析师任职合同
- 2025年度面点加工标准化与品牌建设合同
- 2025年医疗耗材集中采购及ISO认证管理合同
- 2025年度综合物流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装饰工程劳务合作合同-智能教育系统集成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标准个人消费贷款合同范本正规范本便捷生活新体验
- 2025年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拓展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绿色校园网络规划与日常维护一体化工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抵押反担保服务合同
- 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2一次函数及其应用(39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4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改造EMC合作合同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考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报告管理制度
-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优化
-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农网配电营业工》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 第四章 休克病人的护理课件
- 委托合同解除协议书
- 植物生理学课件(王小菁-第8版)-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 放射工作人员证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