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思考与实践 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思考与实践 2004 级教育硕士 陆 芸 导师 杨世文副教授 【内【内 容容 摘摘 要】要】 思维是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世上所有的竞争,表面上是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思维 的竞争。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思维、发展智力的重任。这个任务在阅读和写作中所占 的分量最重。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思维是阅读的核心,所以在阅读中培育学生的思维,是 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阐释了中学语文阅读思维培育的定义、过程和原则。中学语文阅读思维培育是一 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 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的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必须经历一个“整体局部整 体” 、 “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在进行阅读思维培育的时候,我们必须依据学生 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遵循目标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相关 性原则,使思维的培育自始至终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下而进行。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生阅读思维的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教学大纲和考试 大纲出发,强调了语文教学思维培育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当前我们的学生逻辑思维严重 缺失,无法对文本的信息进行筛选;问题意识失落,创造性思维无从谈起;对文本的观点 解读单一,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举步维艰。这是因为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过多 地关注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思维的培育,误以为传授知识就是培育了思维的品质,或者 就干脆地认为思维的培育是虚幻的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同时,我们也受到 了太多的约束,如来自教参上的权威结论和传统的审美观念的定势思维的制约,来自政治 化模式的操纵以及来自评卷时的标准答案的牵制。所以,尽管历年来的教学大纲及考试大 纲大都对思维的考查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是一味地把所谓 的正确答案传给学生,并没有把思维培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不同文体来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 维以及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一些做法。 在逻辑思维培育方面,我们认为当前学生在阅读中最大的困难是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低下,故首先指导学生从分析语段结构层次(并列式、总分式、承递式)来归纳段意,同 时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联系写作背景、抓住哲理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分析主 要的人和事来归纳和概括文本的中心思想;其次是通过教会学生如何从纵向和横向来归纳 和概括知识点,以此进行求同思维的培育。至于求异思维的培育,我们主要是抓住说明文、 记叙文、议论文和诗歌等不同文体的组成要素或特点来比较而进行,如说明文求异思维的 培育就从说明事物对象的不同、事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用途、功能以及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方法这些方面来进行。最后,在培育学生的推理和演绎能力方面,更着重从语言层 ii 面入手,引入三段论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在形象思维培育方面,我们主要通过指导学生丰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充实故事情节 与人物活动、开展互文性阅读等活动来培育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在创新思维培育方面,我们发现阅读的思维常常因为角色的换位而精彩,因为假设而 深入,因为填补空白而新颖,更因为逆向思考而独特。 在发散性思维培育方面,我们首先是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学会质疑,着重论述了如 何进行主题的多元解读和人物的立体分析,使学生的思维更准确更广阔更深入。 在直觉思维培育方面,我们强调了语感对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坚持传统的诵读是提高 语感的最佳方法,鼓励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并指导学生抓住不同文体的 特点快速地把握文眼或主旨,以此来培育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出发,着重结合自身的教学,努力使思维教学与传授知 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探讨出一条培育学生思维的有 效途径,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中学生【关键词】中学生 阅读思维阅读思维 思考思考 实践实践 iii thinking and practice about the training of reading thinking in high school 【contents summary】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a persons intelligence structure.all the competions in the world are the persons competitions superficially,but in fact they are competitions of thinking.chinese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carrie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ining thinking and developing intelligence.this mission takes the heaviest weight in reading and writing.reading is the premise of writing,while the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reading, so to train the students thinking in reading is the heaviest weigh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definition, process and principles of training reading thinking in chinese teaching.the training of reading think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s a teaching activity to train the studentsabilities of active logic thinking,image thinking and create thinking such as association,imagination ect,by instructing the students to read abundant of, excellent literature works.it has to experience a process ofwhole- part- whole, concrete- abstract- concrete.when we train the studentsreading thinking, we have to follow the target principle, layer principle, whole principle, the quantity dint principle and relativity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only in this way we can make the thinking grown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all in scientific theories instruction . this article baes on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outlin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thinking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it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studentsreading thinking at present.the article thinks that our students are badly short of logic thinking at present,they can filter the informations in the articles,and they are also short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ng thinking.they unscramble the articles unilaterally and are short of animadvertment thinking and radiation thinking.this is because we alway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delivering knowledge and ignored training thinking in traditional teaching,thinking mistakenly the induction knowledge is the quality which grows thinking, and perhaps simply think training thinking is vain and would not like to spend a lot of time considering this problem. in the meantime, we also was subjected too many stipulations, such as stipulations of authority conclusion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raditional direction thinking in esthetic sense. some stipulations come from politicizing mode and the standard answers in grading. although syllabus and examination outline in the past years put forward such and such request in investigated thinking. in actual teaching, we just pass the students the so-called right answer persistently, and didnt train thinking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mainly combines actual teaching with some ways of emphasizing to inquire how to grow the students logic thinking, image thinking , creative thinking iv radiation thinking and intuition thinking through different literary style. on training the studentslogic thinking, we think at present the studentsmost difficulty in the reading are badly abilities in generalize and induce, so, at first we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induce the ideas from analysing language segment structure layer( juxtaposed type, total cent type, accepted passed type), at the same time we guide the students to connect the writing background with the beginning or coda of the article, and held the philosophy sentence or summary , induce and generalize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article by analyzing the important characters and matters; secondly train the studentsseeking common thinking by teaching them how to induce and generalize a knowledge point from lengthways with horizontal. as for training the seeking difference thinking, we mainly compare the facters or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iterary styles such as elucidation text, narration text and poem. for example, to train the seeking difference thinking, we can elucidate things from different objects, the property,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 usage, function ,proper order, explanatory method and so on.finally, on training the studentsability of consequence and deduction,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leading in three segment theory and making the studentsthinking more rigorous,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ings more accurate. on training image thinking, we mainly grow the studentsability of imagination and association by instructing the students to enrich the figures , activities and story details in the works, and develop reading text activity to each other. on training the creative thinking, we discover the reading thinking usually become more brilliant because of the changes of roles,and it become embedded because of suppose; become more novelty because of filling up blanks and become special because of contrary thinking. on growing the dissipating thinking, we should first teach the students to demur from many angles and how to analyse and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tridimensionally,making the studentsthinking more veracious,amplitude and embedded. on growing the intuition thinking, we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feeling, we insist that traditional read aloud is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language feeling.we encourage the students contact the life experiences with language words, and guide them to hoid the main point or general idea quick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iterary styles, in this way we can train the studentscelerity of thinking. in a word, this article tries to combine the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e with the teaching of myself, making hard to contact thinking teaching with induction knowledge organically, urging the student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bility, discussing an effective way of training thinking and gaining our end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 【keywords】high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hinking thinking practice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 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做了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密、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 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 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 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绪绪 言言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 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个要求无疑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个缺乏思维的人是不可能 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然而,在笔者看来,新课标所使用的“关注”一词, 于当今时世,还是远远不够的。从宏观角度看,通过教育,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善于 思维、懂得思考、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提高整个民族创新水平的关 键。从微观角度看,通过接受教育,发展个体的思维品质和水平,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 的主体,都能够不断地从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和成果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这对于他本人来说将是一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巨大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高智能的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需要人们有更强的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 创造知识的能力, 也就是说要求大脑有更高的思维效率和思维能力。 所谓的“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就是要求我们在这个高智能的时代生存,必须首先提高我们的脑力,即思 维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会学生思维,应成为当前教育的重大使命之一。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 学习语文的过程, 是阅读和写作的交替的过程, 而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习语文首先就要学会如何阅读,如何在阅读中促进 思维的发展。这个任务,是我们语文教育当前面临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一个富于挑战性 的任务。从传统教育来看,我们历来都十分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思维的培育。 时至今日,这种情况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是变本加厉了。整个中学阶段都处在中考高考的指 挥棒下,学生成了背书的机器。笔者从事中学教育十四年,总感到中学生虽随着年龄的增 长越来越听话,但是越来越不会提出问题,总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常常提不出什 么新见解。这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来都忽视和冷落了思维的培育,没有很好地教育学生如 何获取知识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知识。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知识并不等于思维,但又常常 简单地认为,通过知识的掌握,就自然而然地获得相应的能力,就不再需要专门的思维能 力的训练和培养了。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语文教材虽然一度出现逻辑知识的内 容,但又因其枯燥难学难教终让它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是件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目前, 我们在字词掌握,语段划分,人物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的教学上,还没有将它们与 思维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是单纯地按照教参讲授。虽然已有了许多关于思维培育的书 籍,但能有意识地主动地将理论付诸行动的人还是很少,尤其是在怎样掌握概念、怎样推 理、怎样归纳,怎样演绎方面、怎样提问、怎样解决问题等方面,我们都做得很不够。在 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使思维教学与传授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探索一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 2 一一 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思考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思考 (一)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界定、过程和原则(一)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界定、过程和原则 1 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界定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界定 学会阅读,是当今社会对人们的要求。那么什么是阅读呢?关于阅读的定义有很多,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这虽然是从简单意义上对阅读的 一种阐释,但它也揭示了先看后领会的阅读过程,与心理学所讲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的过程是一致的。张必隐在他的著作阅读心理学中认为“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 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1,这一提法比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更进一步。他 明确了阅读不仅仅是领会, 还是一种对阅读者自身的思想情感的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一界定明 确了阅读的四大功能。其中“发展思维”是对阅读的更高要求。基于以上的认识,从心理 和行为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阅读是一个在认读中进行感知,在理解中进行联想和想象, 在评价中进行推断活动,在积累中进行记忆,在运用中实现迁移的过程。这个过程自始至 终都与思维紧密联结在一起。 作为一种个人行为,阅读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而且应该是一种质疑、交锋、沉 思式的思维形式。何谓阅读思维?阅读思维是在感知基础上通过分析和综合而理解、评价 读物的过程2。其中阅读理解与评价是阅读思维能力的主要体现。它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 验,将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联系起来,通过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把 握阅读材料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意义。阅读评价则是以理解为基础,进一步对文章的正误、 优劣、美丑、善恶等做出鉴别与判断。具体说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语言、 写作方法、写作风格、作家的写作态度都可以进行评价。阅读评价较之阅读理解,更带有 独立性与批判性,需要参与者更高的阅读思考水平。因为阅读理解中主要是了解阅读材料 的内容与形式,认识其本来面目;而阅读评价则要对阅读材料作者的身世,根据一定的思 想标准和艺术标准进行判断,提出阅读者的见解。对阅读思维的发展来说,语言能力是基 础,理解能力是核心,评价能力是发展,迁移能力是目的。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都具 备了阅读的基本能力,即不存在认读汉字的困难。阅读思维的瓶颈,应是理解能力、评价 能力和迁移能力的欠缺。因此,培育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是一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既然学 生是阅读的主体,我们就应该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 读,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 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 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 复杂、含意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由于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读者 3 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过程,就应该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所以当前的教育 者都提倡通过指导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 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的空间,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实现阅读思维培育的 最终目的。 2 思维培育的过程思维培育的过程 要培育思维,必先了解它工作的过程。梁作民在当代思维哲学将思维的过程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思维是笼统的、混沌的,是关于事物整体的表面上的认识,它揭示 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最终要被第二阶段所否定,即部分的认识所否定。第二阶段的思维 是部分的、抽象的,这种思维割断了事物内部各种质的规定之间的联系,它在局部上是正 确的,但在整体上却是不完全的,它是一种局部性的认识。因此它又最终要被思维的第三 阶段,即高级阶段上的关于事物的认识所否定。第三阶段的思维是全面的、具体的,它把 事物从整体性上再现出来,认识在更高阶段上又恢复到整体性上来。事实上,只有整体的 认识,而没有部分的认识,是模糊的、不深刻的认识;只有部分的认识,而没有整体的认 识,是不完全的、不正确的认识。而第三阶段的思维,正是这种整体认识与局部认识的统 一, 是对于事物的真正科学的认识。 因此, 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 “整体局部整体” 、 “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思维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4。 同时,格式塔心理学也认为,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的整体性 5。 人们的认识过程从一开始就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 文本是一个知识、 思维、 情感、 审美等多方面教育效益的综合体, 如果把知觉中的具体内容拆散开来, 孤立地讲一个段落、 一个层次,就会破坏了融合在一篇文章整体结构关系中的情景、意蕴等格式塔质,肢解了 课文的整体美感,削弱了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感悟,从而失去很多培养学生语感、发展思 维能力的良机。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即在阅读 起始阶段就给他们时间去默读、揣摩、欣赏,先知觉整体;然后根据这个整体的直觉感受, 对文章的重要部分再做深入的探讨;最后清晰地、深刻地、整体地把握课文,从而直接把 握课文的全旨、情境、艺术手法等。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育,我们只有沿着“感知整体感悟局 部顿悟整体”三个过程而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地说,感知是思维的准 备阶段,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感悟是思维的实质阶段,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 题。感悟的重点是解决学生悟出什么的问题。见物悟其理,见事悟其情,见同类事物悟其 共性,见异类事物悟其相互联系,见自然变化悟其人生真谛,见社会变迁悟历史兴衰,见 已知条件悟未来结果,见常式悟变式,见性质悟用途,见对立悟统一,等等。顿悟是思维 的飞跃阶段,解决的是“该怎么样”的问题。顿悟就是灵感,是从感知材料中疾速悟出本 质和规律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而确定积极的应对举措,具有反 映快捷、准确的特点,是思维敏捷的体现6。 4 这三个阶段体现了思维推进的有序性,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 不断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而产生顿悟,并使其循环往复以提高学生对客 观世界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进而发展其思维能力。 3 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原则中学生阅读思维培育的原则 过去由于缺乏对阅读思维培育的正确认识和整体认识,在进行思维教学中往往容易出 现或轻逻辑思维重形象思维,或轻直觉思维重创新思维等等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我们主 张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中学语文阅 读思维的培育。以下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目标性原则根据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目标,我们将思维品质的四个方面(思维的 深刻性、变通性、独特性和批判性)作为思维训练的四项指标。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 品质的基础,变通性则要求从不同的方面去发散。至于独特性,则要求以新的观点去认识、 去反映事物,这就意味着思维空间的重新组合。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品质。只有深刻地认识、周密地思考,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在中学阶段,可以在深 刻性的基础上,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培养思维的变通性上。 层次性原则按照中学生的思维从具体的直觉思维,到经验性的抽象思维,过渡到 理论性的抽象思维,最后发展为辩证思维这样一个心理特征,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有着 渐进层次的有序过程,在不同年级和不同文本应有不同的要求。 整体性原则以系统的整体功能为目标,既注意思维能力中各项指标本身的功能, 又注意他们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功能。 量力性原则目标的制定要以中学生的智力水平为基础,同时也要顾及学生思维能 力的“最近发展区” ,既不能脱离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又要考虑到发展。 相关性原则中学知识是我们进行思维的基本材料,因此整个计划的制定应与现行 的教学内容同步、吻合,辩证地处理好思维训练与双基知识的关系7。 (二)(二) 中学生阅读思维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中学生阅读思维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 当前中学生阅读思维中的存在问题当前中学生阅读思维中的存在问题 信息筛选能力低下,缺乏逻辑思维信息筛选能力低下,缺乏逻辑思维 虽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 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8。但当前,在培养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却存 在着违背思维发展客观规律的现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科教育都十分重视本学科知识 的传授,尤其在整个中学阶段,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成了背书的机器。令人不 解的是,虽然许多学科的教学目的包含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但在实际上, 中学阶段各科教材在讲述学科知识时是大量用到逻辑却极少介绍逻辑知识。所以学生的逻 辑思维训练仅是一个美好的设想。 5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所提倡的淡化语法的做法, 已使我们的学生丧失了对语言结构的理 解和判断,也直接地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思维的发展是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而掌 握语言中所蕴含的语法知识是保证思维清晰的前提条件。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仍然把 语法知识和逻辑知识置之不理,导致现在的高中生根本不懂什么是主谓宾和定状补,更不 懂什么是实词和虚词,不懂如何区分动词、名词、形容词,所以,我们的学生在阅读 时是无法理解段落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更不用说提炼段意了。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 和逻辑知识,我们的学生在概念、判断、推理、比较、归纳等方面均举步维艰。在理科考 试结束后,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是: “看不懂题目说些什么。 ”看不懂题目说什么,是一件 多么可悲的事情。而看不懂已知条件间的关系,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阅读了一篇文章, 不知道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对别人的言语往往抓不住要领,自己的表达则往往词不达意, 甚至错误百出;在阅读交流中粗枝大叶,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注意准确全面领会他人的话 语。读了一篇文章,我们的学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主要内容,无法归纳中心思想,无 法对文章的观点或人物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更无法对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如学习了邹 忌讽齐王纳谏 、 触龙说赵太后 、 烛之武退秦师后,学生无法归纳三篇文章在题目上、 结构上、言辞上的共同特点。学了药 、 夜后,学生无法对这两篇文章的题目特点、 线索和主题进行归纳。学了祝福 、 荷花淀无法对两位女性进行分析,找出异同点。 感受肤浅,想象不足,缺乏形象思维感受肤浅,想象不足,缺乏形象思维 当前的教育还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扼杀学生 的想象力,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接受的教育越多,接受的限制也就越多,越不敢展开 想象的翅膀,越不敢进行自由的思维,成为既不敢想也不敢说的人。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 和考试是在根本上不鼓励充满想象力的答案的。统一的考试模式必然要求统一的教育模 式。统一的教育模式使老师用统一的标准答案去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学生为了考高 分就不得不努力地适应这种模式,从而不敢想象,不敢超出常规。尽管爱因斯坦也说过: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 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但我们现在确实做 得很不够。雪融化之后是什么,是水还是春天?黑板上的那个圆圈到底像排球还是像蛋 糕?类似这样的问题,常令我们的学生深感为难。很多时候他们不是想不到,而是害怕自 己的想法遭人耻笑。久而久之,他们就懒得动脑了。想象的翅膀便合拢起来,不再张开了。 笔者在上完了项链一课后,布置学生就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以后写一篇想象文章, 结果只有玛蒂尔德不要项链了,回家和丈夫过上了甜美幸福的生活一种结果。笔者深感悲 哀,想起在二十年前,自己和班上的同学也写这样的作文。那时,大家的想象力是多么丰 富,玛蒂尔德不仅要回了项链,进入了上流社会,甚至还导演了休夫私奔的闹剧。二十年 后的语文教育,真的陷入了“误尽苍生”的绝境吗? 问题意识失落,缺乏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失落,缺乏创造性思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主张人们: “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更多答案去生活。 ”信息时 6 代的今天,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不是掌握 更多的已有知识,而是主动地发现、探索、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具有获取新知识和利用 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但是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学生提不出问题,尤其是提不 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人曾形象地做了这样的描述: “语文老师是抬头走进教室,然后是灰 溜溜地低头走出教室” 。为什么呢?一方面学生的自习时间基本上都被数理化的练习题占 据了,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的学生在根本上缺乏“问题意识”9。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 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 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 困惑、 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 的一个关键。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 法。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刺激反映”的联系过程,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 学生思维的方法。但是,它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 生当成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显然,这是不利 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 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唤起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成为深思善问体, 学会提问,才能有效地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 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 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 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 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问题才会驱使学生积极地思维,不断地产生解决问题 的方法,使创新活动始终以提出的问题为核心而展开。 解读单一,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解读单一,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早在 2500 多年前,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观 点。他主张在接受别人的观点前应该深入地思考,而不应迷信所谓的权威。他在这儿提出 的思考就是批判性思维。所谓批判性思维,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评价思维的标准实 现思维的自我完善。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求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应分析评估其清楚性、 准确性、相关性、深度和广度以及逻辑性10。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 就必须引导他们寻找事实依据对书本概念或结论进行分析,明确假设、条件、结论之间的 关系,仔细分析概念、判断和推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和思维方法,以便弄清楚语言背后的真 正含义。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 来自多种媒体的信息不断涌向学生, 学生必须具备判断是非、 评估价值高低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品质,就不应该只是 要求学生对所提之问单纯地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应该要求学生在事实和论证之基础 上得出自己的结论。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做得远远不够。教学时没有或很少开展这种批 判性思维活动。我曾听过一位老师上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他在讲解该诗的第三节 7 “我愿意是废墟,/在陡峭的山岩上,/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 额, /亲密地攀缘上升”时,这样问学生“为什么诗人要用自己的丑陋来衬托对方的美丽?” 我认为这样的启发就属于一种误导。实际上, “我愿意是废墟”这一段恰恰是全诗中 最富有独创性、最动人也最具有情感深度的一段。一看到“废墟” “荒凉”这样的字眼就 开始下结论, 就认为它们是 “丑” 的, 我们不能这样来读诗。 难道废墟就没有废墟的美吗? 它恰恰具有一种饱经沧桑的美,正是在人生的苦难和疲惫中,诗人才有了这样一种比喻。 但是我们的学生对这种提问却没有觉得有半点不妥的地方,他们认为老师讲的就是对的, 书上写的不会错的,对此没有怀疑的理由和必要。这显然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权威的信赖造 成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造性应用,更不利于学生思维 检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地、立体地、全 方位地思考问题,是创造思维的核心。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其中不少篇 目是经典之作。虽然许多专家的注释、评论已沿用多年,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或其他原因, 有些方面还可以重新认识和评价。限于思想和认识水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表现出 一种盲从,迷信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比如,读了庄子的秋水 ,笔者让学生谈谈得到 的启发。结果,绝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一点:人不应该盲目自信,要有自知之明。其实, 我们还可以得出:人应该像河伯一样有错就改;人不能只当井底之蛙,要走出封闭的自我, 走出封闭的环境,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人不能满足现状;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而鄙薄 他人,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不会从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俗话说: “条条大路通罗马。 ”到达目的的途径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少。因此,在阅读中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灵活地处理各种事件和问 题。 2 当前中学生阅读思维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当前中学生阅读思维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是由以下多种原因造成的。 (1)当前教育者思维培育观的错误。)当前教育者思维培育观的错误。许多老师都认为训练思维是一件很“虚”的事 情,尤其是阅读的思维训练。它既不像训练绘画打字那样有实用价值,又不像学习数理化 那样有显见的知识积累。思维隐藏在大脑深处,看不见、摸不着,阅读又是一件个人的事 情,文章又是各自成篇的,彼此间似乎并无多大联系。尽管目前也有一些有关阅读思维训 练的书籍,但是他们又与现行的教学相脱节,在实际操作上就存在了一个不知道从何入手 的尴尬。所以有部分老师因为阅读思维看不见而将它视为虚,进而将思维训练置之不理。 另外, 有些老师也认为传授了知识也就是教给了学生的思维的方法。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具备思维能力和获得知识是两回事,前者是求助于内,是培养智慧;后者是求助于外,是 积累知识。单向的传递和接受,只能出现一种声音。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 华,相击而成灵光。 ” ( 荀子 )思维的火花,必将是新旧知识的碰撞、情感与理智的交锋。 8 一个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不引导他们积极地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只是让学生一味地死 记知识,是绝对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的。 (2)师生的思维都受到太多的制约。这种制约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定势思维制约。 )师生的思维都受到太多的制约。这种制约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定势思维制约。 应试制度下的学校管理体制,是形成师生定势思维的第一个因素应试制度下的学校管理体制,是形成师生定势思维的第一个因素。我们知道,定势思 维是指思维中的“定向趋势” ,也叫“惯性思维” 。它是由一定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 对以后人的判断、推理、分析等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产生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由于受 到考试制度的影响,尤其是应试制度的影响,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个学校都过分强调学生的 各种考试过关能力,把提高学生的各种应考能力作为教育管理的目标,以老师、学生的各 种考核分数、增长率、升学率作为教学质量的检验标准。表面看,这样的体制有利于强化 学校教育的监管力度,有利于学校或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的检查,但实际上这 种管理手段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的负面影响非常突出,最明显的情况就是学校整个管理体制 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甚至把社会上的一些行政管理模式也迁移到学校的管理体制中。学 校的各种管理条款越来越明细,考核检测制度越来越具体,老师能够发挥自己主动行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地勤机务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下半年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务勤务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东航飞行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航空服务员技能认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校合同模板(3篇)
- 安全用药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高速公路挡墙施工合同(3篇)
- 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与合同签订流程优化
- 专业人士个人房贷转按揭服务合同
- 26个字母(课件)英语三年级上册
- 110KV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书
-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课件
- 旅游服务礼仪PPT第4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EPC模式承包人建议书与承包人实施方案
- 江苏省临检中心 临床化学继教班 7.质控规则及IQCP概述欧元祝
- 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 StarterUnits 1-3学历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客诉客退产品处理流程
- 自来水厂操作规程手册范本
-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