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a s t e r s t i i e s i s ab s t r a c t f o lk p s y c h o lo g y i s th e f o c u s p r o b l e m o f c u r r e n t p h il o s o p h y o f mi n d a n d r e c o g n iz e s c i e n c e . t h e q u e s ti o n a b o u t f o lk p s y c h o l o g y w a s b a s e d o n t h i s c o m m o n ly s e e n f a c t : e v e ry o n e o f u s o r d in a r y p e o p le c a n d e s c r ib e h im s e lf a n d o t h e r s m e n ta l s ta t e s b y u s e m e n t a l c o n c e p t s , a n d w e al s o c a n e x p l a in a n d p re d ic t o t h e r s a c t i o n . t h is c o m m o n ly m e n t a l r e s o u r c e w a s c al l e d f o lk p s y c h o l o g y b y p h il o s o p h y o f m i n d . a n d d o e s f o lk p s y c h o l o g y re al l y e x i s t? i s t h e re a n y s e r io u s c o n fl i c t b e t w e e n s c ie n t ifi c p s y c h o l o g y c o n c e p t s a n d f o lk p s y c h o lo g y c o n c e p t s ? t h e f o l k p s y c h o lo g y s f a t e i s g o o n e x i s t in th e f u t u re s c i e n t i fi c p s y c h o l o g y o r b e e n r e d u c e d o r b e e n e li m i n a t e d ? a ll t h e s e q u e s t io n s c a n b e s u m u p a s o n e p r o b le m . t h i s p ro b l e m i s t h e s ta tu s a n d d e s t in y o f f o l k p s y c h o lo g y . t o c o u n t e r t h i s p r o b l e m , e lim in a t i v e m a t e r i al i s m p u t f o r w a r d i ts w o n s p e c i al v i e w p o in t a b o u t m in d p ro b le m , w h a t i t a c t i o n i s a r a d i c al o n t o l o g y re v o lu t io n - it w a n t n e g a t e a n d e l i m in a t e f o lk p s y c h o l o g y a n d re p l a c e i t b y a c c u r a t e a n d p e r f e c t n e u r o s c ie n c e . t h i s p a p e r s c o n t e n t c a n b e s u m m a r iz e d a s f o l lo w s , it i n t r o d u c e th e e li m in a t i v e ma t e r i al is m s b a s i c c o n c e p t a n d e l i m in a t iv e ma t e r ial i s m s d e c o n s tr u c t io n o f f o l k p s y c h o lo g y fr o m t h r e e d i ff e re n t a s p e c t s . t h e fi r s t d e c o n s t r u c t io n s re a s o n i s f o lk p s y c h o lo g y s e x p l a in i s in e ff e c t iv e , s o f o l k p s y c h o l o g y s h o u ld b e e li m i n a t e d . t h e s e c o n d d e c o n s t r u c t io n w a s b a s e d o n t h e s tu d y o f r e d u c t io n i s m t h e o ry , it v i e w p o in t c a n b e c o n c l u d e l i k e t h a t , b e c a u s e f o l k p s y c h o l o g y c a n t r e d u c e t o n e u ro s c i e n c e , w e c a n s a y i t d o e s n o t h a r m o n y w i t h s c i e n c e . f o l k p s y c h o lo g y s h o u ld b e e l im in a te d . t h e t h ir d d e c o n s t r u c t io n w a s b a s e d o n t h e a r g u m e n t o f f u n c t io n a l i s m , it a r g u e d th a t al th o u g h f o l k p s y c h o lo g y p r e d i c t a n d e x p l a in p e o p l e s a c t i o n 勿p e o p l e s c a u s a li t y s ta t e s , it im p o s s ib l e t o d is ti n g u i s h c a u s a li t y ro l e . b e c a u s e o n e p r o p o s it io n c o n te n t s ta t e c a n b e l e a d t o d i ff e re n t i n t e rna l c a u s a l i t y f u n c t i o n s t a t e s . 一 川 硕士学位论文 ma s f h r s 1 i i e s i s t o c o u n t e r t h e e l i m in a t iv e ma t e r i a li s m s a tt e m p t t o d e c o n s tr u c t t h e f o lk p s y c h o l o g y . o p t im i s m a n d f u n c t io n a l i s m e x p r e s s th e ir s u s p e c t a n d q u e r y t h e v a l i d i t y o f t h e e l im i n a t iv e ma t e r i a l i s m s s ta t e m e n t . t h e y t h in k f o lk p s y c h o lo g y c a n t b e e l im i n a t e d a n d e lim i n a t i v e m a t e r i a l i s m i t s e l f h as b e e n i n t h e p ro b l e m o f s e l f - c o n t r a d i c t o r y . t h e y a l s o g i v e t h e i r r e as o n . i n v i e w o f t h e d e b a t e b e tw e e n t w o s i d e s s t i ll c o n t in u e . t h e a u t h o r g iv e h is o w n p r e d i c t o f f o l k p s y c h o l o g y s s t a t u s a n d d e s t in y . t h e a u t h o r t h in k s f o l k p s y c h o l o g y h as r e a s o n s t o b e e x i s t , b u t f o l k p s y c h o l o g y s p r e m i s e i s t h e w r o n g t o p o g r a p h y , w r o n g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 , w ro n g e c o l o g y a n d w ro n g c a u s a lit y . t h i s w ro n g v i e w a b o u t m i n d m a k e s p e o p le t r u s t p ro p o s it i o n a tt i t u d e s u c h as b e l i e f a n d w i s h i s a k i n d o f m e n t a l e n t it y . t h i s i s t h e v i e w p o in t o f d u a li s m . t h e t a s k o f p h il o s o p h y o f m i n d i s d e l in e a t e t h e t r u ly d e m o n s tr a t e a n d s i g n i f ic a n c e . r e c o n s t r u c t t h e m e n t a l s t r u c t u r e , c a u s al it y a n d k i n e t i c s . k e y w o r d s : e l im in a t iv e ma t e r ia l i s m . f o lk p s y c h o l o g y . p ro p o s it i o n a tt it u d e . d e c o n s t r u c t io n 引言 在人类社 会生活中, 存在 这 样的 一 种 现象或事实: 作为 正 常 人, 不 管 他是否 学 习 过心理学, 都会用一些b 理概念 来描 述自 己 和他人日 常的心 理状 态。 例如, “ 他相 信明 天 会下雨” ; “ 他想要一本新笔记 本” 等都是 对日 常心理状态的 描述。 除此之 外, 他还会 解 释 和预言 他人的 行为。 例 如, 当 看到一 个人拿着雨 伞时 , 他 就 会说: “ 这个 人相信天会下雨” 。 这都是洲门 习以 为 常的事情了。 这表明 我 们每一个 人都有一种特 殊的 心理资 源。 这种 心理资 源也就 是当 代心灵 哲学家所谓的 常 讥自 理 学或民 间 心理 学。 对 于 这样一 种谁都 无法 否 认 其 存 在的客 观事实, 州门 不 禁要问 , 州门 归 属 心理 概念, 解释、预言他人行为时, 所诉诸的心理资 源是什么? 信念、 愿望 等心理状态 是 否 存在? 如果 存在, 其内 在 机制 和 过程是什 么? 如果不 存在, 其 解释和 预言为 什 么又常常是正确的、 有效的呢? 针 对这个问 题, 有两类截然不同的回 答。一类是乐 观主 义, 他们 认为 这些 解释、 预言 所 诉诸的 是 一种内 在的东 西, 可以 看作是理由, 甚 至 看作是原因。 它是真实 存 在的 。 另 一 类是 悲 观主 义, 持 这 种 观点的以 取消主 义 为 代 表, 侧门 认为 常识心 理学与 科 学的 认知 心 理学是不同的。 他 们对 这种使用日 常 心 理 语言 ( 例如命题态度) 的 传 统 心 理解 释模式 和奠立于 之上的 心 物世界 观的 合理 性提出 了 质疑。它否定信念、 欲望等 意向 心理状态是真实的内 部 状态。 并试图 通过 对常 识 心 理学理论 术语的 否定, 从根 本上 否 定常 i p i g 理学的 合 理 性, 从而 取消 它 们, 代之以 无歧义的神经科学和认知 科学。 围 绕常识心理学的 地位、 命运的 争论, 是当 代心灵哲学 研究的 焦点 和热点问 题。 因为 它既 涉及到了 常识层面的问 题, 如怎 样描 述常人的 行为 解 释、 预言 过程, 怎 样 对这一过程做出 合理的阐释。 又提出了 高层次的哲学问 题。 它 关系到传统的心理概 念图 示, 心身观, 乃至于整个 人的 概念图式的 形式、内 容、 地位、 命运等问 题。为 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取消式唯 物主 义是心灵哲学中解决关于心理本质、 地位、命 运 这一系列问 题的一种最新的尝试。一方面, 它提出问 题的 立足点较之行为主义有了 新的变化, 行为主义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心理学才刚刚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 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还没有发展起来。取消主义却是在总结概括神经科学, 认知科 学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 提出自 己的 观点的。 它与乐观主义的 争论也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 进行的。其所用的资料、 思维方式、 概念图 式都体 现了 一 个新字。 取消主 义研究的 出发点是常识心理学, 落脚点却是传统的心理概念图式和心身观。这些以 哲学和所 谓科学心理学面目 出 现的 观念由 于其研究 对象是 心身 关系, 便带有浓厚的常识色 彩。 甚至可以说是以常识心理学为源泉的。因此, 取消式唯物主义对常识心理学的反思 就是对传统心身观的 反思, 其对常识心理学的消 解就是 对传统心身 观之根本和核心 的消解。所以 说, 它是一 种激进的本体论 变革。 如果 常识心理学真的如取消主义 所 说, 应该被取消掉,那么传统的心理结构图景, 乃至整个哲学体系都发生了 翻天覆 地的变化。 探讨了 几千 年的哲学基本问 题也不复 存在。 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意 识论也受到了来自 取消主义这种极端的唯物主义的挑战和冲击。因为那样的话, 我 们的信念,愿望都是不存在的,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一种 属性的思想,也会遭到质疑和否定。 因此,取消主义对常识心理学的消解是否能成功, 常识心理学的地位、命运 问 题也就成为了 本文所关注的 核心问 题, 对这一问 题的 探讨具有不可低估的 理论 和 实践意义。 第一章 常识心理学 第一节常识心理学的形式和内容 虽然人们都在用心理概念来描述心理状态,都会解释和预言人的行为。 但从来 没有意识到常讥b 理学的 存在。 心灵哲学家将人们解释 和预言实践的基础归结为常 识心理学。这里的常识心理学不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理论分支,而是隐含在每个人 ik.*0,mnr3_ master siiigsis 心中, 体 现 在人的 行为实 践中 的 概念图 式 或能 力 结构, 是一 种有 特定 含 义的“ 理论” 一般人都会使用它, 但如果没有接触过心灵哲学、 认知科学的 相关讨论, 他们根本 就不 会知 道其 存在。以 至于每 个 人都 在自 觉 或 不自 觉的使用它。 因 此这 种心 理学是 常识性的, 人们称之为常识心理学, 但这种常 识心理学不应该理解为科学心理学的 常识化,因为它有特定的所指。 常识心 理学是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的 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发端于2 0 世纪6 0 年 代。 奎因、 费耶 阿 本德都曾 涉 及到 这个 课 题。 哲学家刘易斯有 精 辟的 论 述。 他认 为, 洲门 理 解他人的 心灵是以 一种关于人类心灵的结构与功能的内 隐 理论为中 介的。 这里隐含着常识心理学当作一种理论的 观点。1 9 7 8 年,普雷克等人发表了 大猩猩 有心灵吗? 一文, 进一步常识心理学是一种心灵理论。 月尼特等人对此给予高 度 评价, 从而引发了 人们极大的兴趣。1 9 8 1 年丹尼特在 三类意向g i理学中 创立了 常识心理学一词, 用以 表示人们解释、预言行为时作为基础和原则而发挥作用的知 识或资源。当 然这只是常讶g i 理学的众多 理解中的 一种。 此外, 还有几十种之多, 如说常识心理学是 种认知现象, “ 是一 种模仿能力, 是关于心理现象的 常识概念框 架” , “ 是根 据信念等命题态度解释人的行为的 常识理论” 等。 在回答常识心理学地位和命运问题之前要做的事情是一种追溯性、 描述性的研 究。 我们知 道, 正常的 人都会使用心理 概念, 都会 解释和预言自 己, 他人的行为, 这是客观的 事实。问 题在于这是怎么可能的呢? 要回答这一问 题, 首 先必须追溯这 一事实后面的内 在条件、结构和机制, 描 述概括1n门 的 解释和预言 过程及其所动用 的 心理资 源。 这种概括属于描述性的, 而不是规范 性的,用斯蒂克的 话说是一种历 史的 重 构。 奇 怪是, 每个 人都 有这种资 源, 但大多 数人没有意识 到它, 而又都 会 用 它,如看到某个人拿着雨伞,便会推知他的信念、 愿望和想法, 反过来, 知道后者 又会预言 他将做出的 行为。 这种 推论、 解释、 预言的活动就是常识心 理学的实践。 因此常识心理学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常识心 理学理论是由 常识心理学的实践表现 出 来的, 从对后者的 分析我币 门 可以 窥见 其后所隐 含的常识心理学理论。 只要一 个人 能解释、 预言他人的行为,能 把心理概念用之于他人,即对心理概念做出归 属, 那 么 我们 就可以 断 定他有 .许多 心理 学知 识, 不 过, 它不是科学的, 是 常识 性的。 而且 可以断定他有许多心理学知识。 不过,它不是科学的,而是常识性的,而且,可以 3 肯定每个正常人都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我们正是有了 常识心理学实践, 才有 描述、概括、重构常识心理学的形式和内容, 揭示其实质的出发点和根据。最后, 要避免常i p i l 理学阐释、规定中的歧义性,还必须把行 动者、行为解释者和研究者 区别开来。从事常识 心理学实践是行动者, 别的 人都可以 成为 他的 行为的解释者、 预言 者, 之所以 能 够如 此 是因 为他们有必要的 心 理 学 知 识 和能 力, 这种知识 和能 力正 是常识心理学。由 于我们每个人既是行动者又是行为 解释者, 因此每个人都有 常识心理学。如果有的人反过来以常识心理学为阐 释和研究的对象,那么他就是常 识心理学的描述、研究和阐释者,这正是当 今研究常识心理学的心灵哲学家。一般 来说, 他们都不否定常 识心 理学 在过去、 现在是一 个客 观存在的事实,都承认人们 有丰富的常识心理学知识, 就像有水往低处流这样一些民间物理学知识一样。分歧 在于, 他们对常识心理学 的形式、内容和实质有不同的 解释, 对常识心理学 在未 来的科学殿堂中是否有 地位, 有各 种不同、甚至大相 径庭的 看法。 常%l 理学的 形式问 题 是 这样的问 题, 即 川门 在归 属心 理概念、 解释预言 他人 行为时所诉诸的心理资 源究竟是什么?是一种理论, 还是一种能力? 有三种不同的 答案。 第一是 “ 理论论” 。 侧门 认为: 常识心理学是一 种理 论或知识体系,由 一系列 的命题、普遍原则和规则所组成。目 前大多数讨论都是围绕这种理论而展开的。第 二种阐释是模仿论, 它认为: 在人们解释和预言行为的过程中 起作用的常识心理学 事实即模仿, 质言之, 不是让 待解释的事实从属于某 些普 遍原则或规律,而是通过 想象,设法进入被解释者的情境,设身处地,模仿他们的内 在过程,从而对他们的 行为做出身临其境的解释和预言。第三种观点是一种综合的观点,即混合论。它认 为 在人 布 门 解释和预言行为 过程中 起作用的常识心理学是理 论和模仿能力的结合。 关于常识心理学的内 容, 意见分歧也很大。 上面所述的几种常识心理学阐释理 论都有自己 的看法。 就主 流来说,目 前影响较大的, 所谓 标准的观点 是丘奇兰 德的 观点。他认为:常识心理学是人们关于心理现象的常识概念框架, 其核心是命题态 度,而命题态度中最重要, 最常见的是信念、愿望和意图. 哲学家们将这类语句所 描述的心理状态称为“ 命题态度” 。 命题态度不仅在心理学描述中 起重要作用, 而且, 在对行为的解释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常识心理学是我们日 常根据信念、欲望、期 待等等来解释我们自己以 及他人行为的概念结构与活动。 根据我们对常识心理学的 硕士学位论文 ma s t e r s i i i l s i s 勺二一_一一一一一 理解,它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 容:与命题态 度相关的 概念和将这些命题态度相互 联系并 将命题态度与 刺 激和行为相互联系的活 动。当 然, 对常识心理学的理解的 不 同也会影响到对常识心理学的内容的理解。如果洲门 将常识心理学看作是一种关于 心的理论,那么, 在常识心理学的内 容中还应包括进行常识心理学理论概括的 法则 或规则。 然而, 对常 识心理学内 容的不同 理解有一个共同点, 这就是 将命题态度看 作是常识心理 学的 一 个最 基本的内 容。 常识 心 理 学 所归 于的 信念、 欲望、 意图 、 期 待等心理状态都是特定的命题态度。常识心理学对行为的预测也正是以 对信念、 欲 望等命题态度的归 与为基础的。这种观点目 前受到了 多方面的挑战, 例如埃卡德认 为: 这种观点过于狭隘, 只是抓住了 常讥b 理 学的 广泛实践中的 很小一部分, 同 时, 也不准确,因为 常识 心理学实践中隐含着许多的 作用模式。 她认为: 常识心理学指 的是前科学的、 常识的 概念图式, 所有正常的、 社会化的 人在理解、 预言、 解释人 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必然要用到它,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心理概念、知识和原则。因 为理解、 解释、 预言 他人 的行为实即社会认知。 而要完成社会认知, 必然要动用比 命题态度广泛得多的知识和原则,例如对人的认知性、因果性和目的性等本质属性 的理解。因此常识心理学作为整体是刻门 人类关于什么是人的一种常识性、社会性 概括, 至少是 关 于 人的 常识概念图 式紧紧 连 在一 起常识概念图 式d l 第二节常识心理学的实质 综合各方面的说 法, 洲门 认为: 常识心 理学的内 容的 确极为丰富, 可从不同 角 度予以描述。 从其存在和显现方式来说,它是内 在于人脑内部、外显于人的解释预 言实践中的常识心理学知识:从其关系维度看, 它与民间物理学、化学知识处在同 样的层次, 渗透、 包含于常人关于人、自 然、 宇宙的概念图式之中: 从其历时 性结 构看, 它自 发发生; 从共时性结构看, 它包含有许多存在命题、普遍原则和大量的 理论术语。 例如前者有:人是有理性的存在,因此行为具有可解释性和可预言性, 人有心灵, 其内 有心理活动、状态和事件等。 普遍原则主要有:心理状态与 刺激、 反应之间有因果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认识他心等等。 硕士学位论文 ma s t e r s f l i l s i s 由 对常识心理学的 形式和内 容的 分析可知, 常讥自 理学实 质上 是潜藏于每个正 常人的内 心深处, 而外显于 人们的 解释和预言活动中的 一种心理资 源。 从人们的 常 识心理学实践中,我们还不难发现:常识心理学实即人们的常识心理观或心理概念 图式,如认为信念等心理状态、事件是一种实在, 像物理事物一样存在着,只是看 不见、 摸不着, 没有形体性: 其次, 信念等像外物一样也有存在的空间, 那就是在 l 灵里面” , 这个“ 里面” 像外部空间 一样是非充实的, 里 面 有心理事件, 它们要 么是并列的,要么是先后继起的, 相互之间可以互为因果, 相互作用; 第三,心理 的 事 件从属于因果律,由 外部刺激所弓 1起, 进而又可引 起人的 行为: 第四, 信念概 念具有指向陛, 是关于某事 某物的: 最后,诸心理概念具有整体 性、 相互联系性, 因而从一个可推知别的。 常识心理学地位、 命运问 题主 要涉及常识心理学 相对于未 来的关于心的科学理 论的地位的看法。可以说, 这是当代关于常识心理学研究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围绕 常识心理学的争论概括的说有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常识心理学作为 一种因果解释理论的正 确性和充分性问题。 常识 心理学的批评者认为常识心理学作为一种解释理论是不准确和不充分的,因此应该 取消。而乐观主义一般都肯定常识心理学作为一种因果解释理论的有效性。 第二个问题是意向 心理状态的内 容和因果效力问 题。 常讥b 理学的批评者认为 认知科学及神经科学表明常识心理学所预设具有内容和因果效力的意向心理状态是 不存在的,因此在常识心理学的 理论框架中所预设的 理论本体是应该取消的。而常 识心理学的辩护者则大多数肯定常识心理学所预设的具体内 容和因果效力的心理状 态的实在性。 第三个问 题是常讥l 理学解 释与神经生 理学解释的 关系问 题。 常识心理学批评 者和维护者都对意向心理状态持唯物主义的看法,同时也都承认常识心理学的解释 不能被顺利的还原为神经生理学的解释。然而,常识心理学的 批评者由 此否定常识 心理学的科学地位,断言常讥0 理学应该 取消。而常i i v l 理学的维护者由此断言常 识心理学的解释的自 律性。 不难看出,常识心理学所代表的这幅心理图景既涉及到心理世界的内部关系, 还涉及到心与身、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此是一幅关于人的概念图 式,至少是常 识 世界观的 组成部分 和基础。 不 仅 如 此 这种常识心理概念图 式由 于 其对象的 特殊 性 还不自 觉地渗透到了 理 论化的 心理 学 和哲学中 去了, 经过一 定的改 造和概念化便 变成了 有关科学中的内 容, 例如 哲学中的同 一论、二元论、 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功 能主义都默认了 常识的心 理概念图 式, 有的 甚至认为科学的 心理学是以 之为基础的, 并井 然 有序的 将其包 含其中。 认 知 科学中的以 规则为 基础的 传 统认 知 模型正 是 源于 常识心理学,因为它用的常识心理学的逻辑推理模型, 甚至还用了它的心理观和概 念图式,如认为认知加工过程是在比 个体的神经元或神经集合体的活动更高的水平 上发生的。 既 然 如此 常识 心 理学 的 本 质、 地位、 命 运的 探讨必然 涉及 到心 理 现象、 心理 概念的本 质, 心理结构、 心理 活 动 及 其机制 和动力学、 心与 身的 关系 等重大哲学问 题。而取消式唯物主义就是心灵哲学在这个问题上的最新尝试。 第二章取消式唯物主义对常识心理学的解构 第一节 取消式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e l im in a t iv e m a t e ri a li s m在中文翻译中, 有的翻译为“ 消失观” , 有的翻译为“ 排 除 论” 。 根 据取消式唯 物主 义的 观点: 用所谓 命 题内 容 ( 例如 相信、 愿 望这样的 命 题 态度) 来区分的心理状态的做法, 必定会在对心理状态作严格描述和解释的过程中 被取消。 对内 部状态进行分类的 命题模式 仅仅是过时了的 人类心理学的“ 常识理论” 的遗迹。而且随着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该理论将很快会被证明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 将其翻译为 “ 取消主 义” 或 “ 取消式唯物主义”比 较贴 近其含义。 取消论 唯物主义的 观点的 创立者是哲学家罗 蒂、费耶阿本德。 在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以 后其 代表人物为丘奇兰德和斯蒂克。 丘奇兰德将取消式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概括为: 翔门 关 于 心理 现象 的 常 识 观 念 所 构成的 是一个完 全 虚假的 理 论, 它 存在者 根本 硕士学位论文 6 1 a s i 王 r s i i i c s s 的缺陷,因 此无 论它的塞本原理还是它的本体 论老 叫 齐 被完 备的 神经科学所 取 代, 而 不是被神经科学 平稳的 还原,我们的相互理解乃至我们的内省都可以 在成熟的神经 科学 的 概念 框架 内 重 新 构 建, 与 之所 取代 的 常 识 心 理 学 相比, 我 们可以 期待 神 经 科 学 有大 得多 的 威力 , 而 且在 一 般意 义 上 的 物 理 科 学 范 围 内 实 质 上 更 加 完 整 2 1 为了更好的理解取消论的意图, 他们举了 一个例子, 在以前人们认为光和热的 产生是因为有 “ 燃素” 、 “ 热质”存在。当科学家发现光是电子发射的结果,而热是 分子运动的产物时, 光和热的概念就被还原为物理范围内的实体和过程。但对比诸 如 “ 巫婆” 和 “ 精灵”的概念。在自 然科学落后的古 代,人们解释一些无法解释的 事情时, 巫婆和精灵曾 经被当作真正的实体。 然 而现在, 科学对这些问 题有完全不 同的解释。科学不是将巫婆和精灵还原为其他实体, 而是已经证明所谓巫婆、精灵 是不存在的。 即 取消论的 意图是,表明 那些与 心理有关的 术语是不存在的。 在本文中 我简洁和综合性的总结取消式唯物主义对常识心理学的解构性论证, 主要从以 下三个层面。 第一种解构论证的理由是断言常识命题态度心理学的所谓解释是不充分的, 常 识命题态度心理学被称为 幼稚可笑的“ 民 众心理学” , 它只不过是一般人 每天者 r a做 的,通过使用诸如相信、 愿望、怀疑等等命题态度, 用来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 第二种解构论证 涉及到 相信、 愿望与 精灵、 巫 婆一 类概念的比 较。 这一论证暗 含内 在逻辑的 还原 和 科学的 一贯性 ( 和谐、 统一) , 主 张既 然常识心理学不能 还原 为 神经科学, 那么 应将其当 作错误的予以 取消。 这是典 型的 还原论 群 勿 理主义的思 想体 系 ( r e d u c ti o n l p h y s ic a l id e o l o g y ) 的 假设。 第三种解构论证基于功能主义的理论, 并参考了 认知心理学的计算理论。 它发 难说,计算认知心理学用因果状态来解释人的行为。 但是并不能用命题内容来区分 因果状态 ,因此,不能将之等同于诸如相信、 愿望等常识性的命题态度。 第二节 取消式唯物主义的第一个解构 第一个取消论 唯 物主义的 观点 指责常讥l 理学 的 解释是不充分的。 因为 它不能 硕士学位论文 ma s t e r s i i i e s i s 解释诸如睡眠、 做梦、 心理 疾病和脑受伤的人的不 正常行为。 而且现在多数认为, 对于一个论题的常识性解释并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一个时 代的常识在下一个时 代 可能就是明显的谬误。我们不知道现在被认为 “ 不容质疑的真理”是否会随着未来 的 经验科学的发现和 概念的 变化而最终变得值得怀疑了。 事实上, 在以 前 几 个 世纪 里, 人们对一些人 有 抑 郁气质的常 识性解释是因 为 他 们体内 有过量的“ 黑 胆 汁” 。 这是当时 人们普遍 具有 的 信 念 体系, 从 那时的 科学家 到 普通民众都深信不疑。 认为一 个人的气质特征是根据 他的四 种体液( 其中 种是“ 黑 胆汁” ) 中哪一 种在 个 体中占 有明 显的 优势来决 定的 。 然而 这 种观点已 经被抛弃了 , 一个与 之不同的 性格特征的 解释模式取代了 它的 地位。 传统的智慧随着时代而变更, 这使得哲学家 对我们 这 个时 代的 传统的智慧的 绝 对 真理 性产生子怀 疑。 关于四 种体液的 例子引出了 一个有趣的问 题: 有时,即 或一些理论是因 某种不 正 确的假定产生的, 也能 有明 显的实际效果。 在过去, 当 四 种体液说被广泛接受时, 医生可能会说一个抑郁症患者是过多的黑胆汁引起的, 他会开出处方让病人多 锻炼 和晒太阳。因为医生 相信锻炼 和晒太阳能减少体内 过量的黑 胆汁。 这种处方可能 会 非常有效,但却是由 错误的 假定产生的。 据此,心灵哲学的取消论唯物主义进而可以 怀疑常识心理学就同黑胆汁理论一 样, 它是有用的, 但其理由 是 错误的。 所以 可能 不 存在所谓的命题态度, 例如信 念、 希望、意向等。 常识心理学确实和 黑 胆汁理论相类似的吗? 常识心理学能被证明是错误的并会 被不同的理论所取代吗? 这里,我将先批判性的 检验常识理论这一概念。 认为 现在的普 遍 认同 的 常 识 性 “ 真理” 有可能 是 错误的“ 常识理论” 的 观念 成 为非常普遍的观念。由 此引出的关于哲学定位的问 题是, 不同的 理论家刘 模糊、 粗 浅的 “ 常识理论” 的 使用 方式也显著的 不同。 一些描述/ 解释体系认为常识理论为 推 测性的前科学理论且容易被证明 是错误的;另一些体系则认为将常识理论作此类比 是 没有任何证据的, 即 或有, 也是对它的曲 解, 并不清楚它对现实结构的 描述是 否 是前科学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有助于我们理解。支持常识理论论的人乐于谈论一些称为“ 常 识 物理学”的 东 西. 然 而, 对于究竟什么是常 识 物理学, 哲学 家有不同意见。 丘奇 9 兰 德 在描 述常 识 物 理学时, 借鉴了 心 理 学家m c c lo s k e y 的 研究, 他 认 为自 然主 体对 运动客体的行为 有与之相对一致的 预期。 该预期与 现代物理学的实验相矛盾。 但和 亚 里 士多 德的 物 理学假 说 相 似。m c c lo s k e y 的 常 识 物理学 观点 体 现了 经 验 主 义的 假 说的 错误。 它由 一系列关于肉 眼可见客体 行为的预期或假说构成,但通过观察又证明 假定是不成立的。一定程度上, 观察的身体举动与常识假设是相矛盾的, 只有科学 的 物 理 学 才 能 更 好的 解 释 和预 期实 际 观 察 的 物 体,m c c l o s k e y 认为 常 识 物 理 学 是 错 误和应被取代的 至少根据我们的目 标是寻求描述和解释的实在性。 但参考哲学家丹尼特关于常识物理学的论证: 常识 物理 学 是 我们都具 有的 理解 预 期体系 , 例如 现实中 , 句门 知 道一 定的 物理 客体作用会产生适当 的反应结果。 如果我 将餐桌上的 一杯水弄翻了 , 你 将会从椅子 上跳起来,你预期溢出的水会打湿你的衣月 良 。而且你知道不能用叉子去舀 水,就像 你 知 道 你 不 能 推 倒 一 幢 房子。 但 你 会 领期,当 你 才 份 伙 千 时, 它 就 会 被 推 动 l3 我们应该注意到丹尼特的常识物理学观点不太可能被一些明显可预见的方式 证明是错误的。因为你确实不能推倒一幢房子,而且确实当你推一下秋千,它会摆 动。同样的 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理论能 代替 丹尼特的常识物理学观点。 没 有我们对 于普通物理客体的 行为的每天的归 纳预期, 刻门 很难做任何事。 科学 物理学可以 代 替丹尼特的所谓常识物理学吗?看来不能。 月 尼特的常识物理学观念的意图更重实 践而非理论。 其常识物理学更倾向 于获得普适性, 而不是要描述其终极 特性。 一些所谓的常识框架并不容易被证明是错误的。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丁 门 不能确 定它们是错误的。 我们能,但也只能假定世界以 某种方式被改变了。 法律和规则现 在失效了。 因此, 丹尼特的常识物理学将是错误的。如果水停止溢出 或被海绵吸收。 如果杯中的水能被叉子舀 起而不是瓢。这些事是难以想象的,但当取消论者说常识 理论是错误的时候,这些在它们的心中根本就没想到这些。 其实, 认为丹尼特的常识物理学是一个理论本身 就是奇怪 的。 丹尼特所谓的“ 常 识物理学” 是一种实践的经验性知识,它不具有普遍而明晰的概括或命题的知识的 形式。而是以 与物理环境的日 常相互作用为先决条件。 其它的常识理论也是如此。 例如k i n s t e r e ln y 的常 识语言学 观点, 看上 去是 一 种不明 确的 技能, 强 调 人的 必要 活 动, 例如学习和使用自 然语言。 实际上,不同的哲学家在如 此不同的 意义上使用 “ 常识理论” , 表明“ 常识理 论” 这个概念被滥用了。 存在许多 不同的 有关常识描述和解释框架, 一些很容易被 证明是错误的,一些则不然。 洲门 不能想当 然的认为所有的 常识理论都是与科学对 立的, 并且是易被证明是错误的。 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常识理论都 需要科学的正 名。 在没有仔细审查那些堆砌着常识术语的各色常识描述和解释体系的 情况下, 做 出 这种不准确的结论显然是不成熟的。 那么刻门 为 什么会接受常 识心 理学的 意图, 包括对不正常 和被损坏的主体的 行 为的 解释? 可能 常识心理学的 适 用性 有一 个限 定区 域。 它 仅适用 于正 常的、 没 有损 坏的人, 其意图仅限于预测和解释这样的人的正常的理智的行为。事实上,一个理 论或描述 / 解释框架有其限定的 角 色不构成视其为 错误或非法的 条件。 一个对常识心 理学和计 算理论做的 类比 在这里 会有点 启 发。 计算理论对 功能 正 常的 计算机的 操作 提供解释。 但它却不能 解释机器的失效部 分和受损的操作。 那么因此指责计算理论 是不严格的和不充分的显然是荒谬的,因此取消论基于这一点的发难是荒谬的。 第三节 取消主义的第二个解构 基于还原主义的取消式唯 物主义的论证比 说常识心理学解释不充分更具有挑 战 性口 持这一 观点的 是 丘奇兰 德,他认 为常 识 命题态 度心理 学 不能 还原为 精神科学 和 物理学。这一论证切中了复杂难题的 要害。 在理论 还原的 思想被 理 解 之前。 我 犷 7 ill 清楚为 什么 哲学 家 要 将 解释模式看作 是 物理 科学的, 即 所谓的 演绎 一精 神 法则学 模式。 演绎 一精神 法则学 模式 通过 将特殊 事件置于一般规律之下,而对之做出 说明。 例如, 假设洲门 想解释为 什么 在给定的条件下, 导体的 磁场变化会产生电 流。 我们可以 参考法拉第的电 磁感应原理 来解释这件事, 即当 一 个导体出 现磁场变化时, 它总能产生电流。 这种解释被称为演绎推理。 因为其根据是演绎推王 里 三 段论。 第一个前提是法拉 第电磁感应原理,第二前提是一个导体内出 现了磁场变化。由此可以 推理 ( 根据逻 硕士学位论文 ma s t c r s 川 b s s 辑)导体内产生了电 流。 基于这种认为 所有正确的理论都应最终还原为 物理 学的思 想。 科学 还原论 被 认 为是演绎一精神法则学解释的一个例证。当然它解释的不是一个事例而是一个理论 ( 一个规律或一组规律) 。 就如同事件可由 被纳入覆盖律来解释, 因此理论 解释可以 归于更基本的理论了. 还原论者所认同的整体的科学图景是以 物理学为基础和根本的。 其意图是让所 有的事情都恰好能被基础物理学所解释。较基础的科学只能提供了近似的解释,由 于物理事实的复杂性, 近似是必然的。但又是对复杂的 物理事实的解释来说是必须 的。因为我们不能 够完全理解复杂的物理事实, 所以 我们觉得专门 科学是有用的, 诸 如 化学、 生 物 学、 心 理 学 和 社 会学。 它 们 按 对 应 规 则( b ri d g e p r in c ip l e s ) 与 其 相 关的更基本的学科5n 应起来。 化学按又 应规则对应物理学;生物学按对应规则对应 化学; 心理学按对应规则 对应生物学; 社会学按对应 规则 对应心理学, 依次类推。 ) 这些对应规则将两门 相关的学科的理论概念对应在一起。如此较为复杂的学科逻 辑上导源于更基本的 学科。 刘 应规则表达了 属性的同 一性; 它告诉我们, 高等级的 科学涉及的属性等同 于更基础的科学涉及的 ( 简单、 析取的)属性。 洲门 可以 区 分以 下 两 个不同的 理论间 还原 理论: ( 1 ) 内 格尔的强 还原论 概 念 4 1 . ( 2 )一些与内 格尔不同的还原概念,它们没有内 格尔理论那样严格,但更新。 内格尔经典还原论表明,如果我们需要真正的、 可 “ 还原” 为物理学的非基础 理论。这就意味着非基本理论必须逻辑上导源于基础物理学,并且附加真前提 ( 对 应规则) 。 但是那些在 专门 科学中出 现的有关概念并 没有 在物理学中出 现。 这阻 碍了 理论的向前导源。 内 格尔的 还原论的必要条件是 他要 求 对应规则满足以 下限 制规范: 它们必须使在专门 科学中出 现的重要理论概念能够与 基础的 物理学理论的概念同一 起来 15 1 。内 格尔 理 解 相关的 物理学属性是不可 分 割的。 根据上下文, 这一 要求可 概括为要求常识心理学提到的心理属性类型上等同 于 在一些更基础科学如生物学中提到的更简单、 非析取的属性。相关的生物学属性将 等同于更简单的、非析取的化学属性,同样它也可以 被等同于更简单和非析取的物 理学属性。 内格尔的关于理论间还原论经典模式被普遍认为太强以至于不能为不同层次 1 2 的 可接受的科学理论间的关系提供合理的 说明 和令人信服的 解释。 这一认识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项目常年法律顾问合同
- 2025款环保小型汽车二手车置换与买卖一站式服务协议
- 2025年高效节水技术应用-自来水管网漏损监测与系统优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城市绿化苗圃租赁及生态修复合作协议
- 项目防水施工合同
- 安全生产合同
- 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东坡煤矿火灾应急预案演练安全评估报告
- 充电桩施工现场管理与安全方案
- 充电桩网络通信协议设计方案
- 2025年光伏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硬笔书法第一课新版ppt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应对 练习(含答案解析)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课件(定稿)
- 纳迪亚之宝全流程攻略 100%完结完整通关指南
- 预测分析:技术、模型与应用 - SAP Predictive Analytics
- 2014中国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 教务处作业检查记录表
- 屈光不正处方案例分析33页PPT课件
- 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移民安置独立评估细则-范文
- 低压电工实操演示
-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