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士 学 位 论 文目 录摘要1Abstract.1引言11 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概述21.1国家助学贷款的含义21.2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21.2.1 经济性21.2.2 福利性31.3国家助学贷款的功能32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32.1 国家助学贷款的沿革42.2 国家助学贷款的规模43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53.1 额度偏低且方式单一63.2 存在严重的效率损失63.3 贷款对象鉴别较困难73.4 贷款本息回收难度大73.4.1 催促偿还贷款本息难度大73.4.2 毕业生偿还能力不足73.4.3 学生违约风险依然较大84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94.1 政府相关制度建设不配套94.1.1 基本制度不够完善94.1.2 政策性贷款商业化运作94.2 高校中介作用发挥不明显104.3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不完善104.3.1 个人信用法规不健全104.3.2 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104.4 银行产品设计适应性不足115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125.1 更好的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12 5.1.1 培养诚信意识.12 5.1.2 出台更多吸引助学助教政策.12 5.1.3 建立学生信用档案.125.2以机制来保证商业银行切实开展好这项业务135.3进一步加强高校中的助学贷款工作14结论15参考文献16致谢1717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在全国高校推行的由商业银行承担国家财政贴息的贷款,它是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文明程度,对具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进行经济扶持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实施有利于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全民素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资助政策体系,缓解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帮助经济困难的高校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获得平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国家助学贷款推行至今,在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应对进行探析。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问题;对策A Study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Abstract:National Student Loan is a kind of loan which is introduced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it is taken responsibilities by commercial banks and states financial interest subsidy, it is a major form to improve the whole societys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as well as financial support for qualified individuals to get higher education. Its implementation is positive to push education refor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itize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policy,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funding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nded;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elf-dependent and self-confidence to gain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t the same time, we encountered a number of problems to be solve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udent loan, this article will operate in the national student loan questions as well as in view of these questions carries on searches analyzes.Key words:National student loan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从建国初到80年代,高等教育投资几乎全部来自政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拨款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这样的现实背景迫使管理层和高教系统开始重视政府拨款以外的融资渠道,于是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从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共同出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来,至今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银行、高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但由于当前一些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流动性大、少数学生信用意识差等原因,导致许多银行不愿发放助学贷款。面对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这一近几年凸显的问题,了解其现状并分析其深层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案,成为国家、银行和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甚至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进行讨论,并分别从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解决造成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的措施和对策,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大学生“借贷还贷难”问题,希望能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1 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概述1.1国家助学贷款的含义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相对于一般商业性贷款而言的,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由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贴息,用于借款人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法定被监护人在内高等学校就读全日制本、专科或研究生所需学杂费和生活费用的贷款,是一项以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为目的的福利性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1.2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1.2.1 经济性国家助学贷款的经济性是针对于银行而言的。银行作为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企业,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势必会追求低风险和高收益。作为贷款者,当前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仍然集中于表面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但实际上,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形式和管理模式常常导致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巨大风险。面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压力,银行必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控制风险,必须在更大程度上拓展业务。实施助学贷款本身就是银行创新、拓展的业务之一。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由教育部牵头,银行竞标决定。虽然助学贷款的所有放贷资金均由银行自己筹集,风险也由银行承担,但是随着征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银行对贷款人的信用评级也日益科学化;同时,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日益加大,在校困难生也日益增加,因此银行对此项业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加上助学贷款利率与商业贷款利率一致,银行的盈利相当可观;其次,政府对助学贷款给予极大的支持,除了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贴息之外还给予银行贷款总额15%的风险补偿,对助学贷款免利息收入营业税等,这些都表明助学贷款业务对银行而言存在极大的经济性。1.2.2 福利性助学贷款的福利性是站在政府与学生的角度上分析的。对政府而言,实施助学贷款是实现科教兴国、加速人才培养、为国家积累人才的一项政策。与此同时,这项政策的受益者是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综合素质较强、就业前景好、预期收入高的人群。他们的这些特点保证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所带来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积累的边际收益最大化,能够有力地保证未来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加速进步。而对于受益者而言,国家助学贷款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国家对利息进行部分补贴,即贷款者在校期间所发生的利息由国家财政补贴,毕业前还清所贷款项不用支付任何利息。毕业后开始计算利息,并在毕业后6年内还清即可。这对于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当前福利水平。据调查显示,有99%的人赞成助学贷款政策。1.3国家助学贷款的功能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使经济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了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帮助学生树立了自立自强观念,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努力上进,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公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了社会保障机制。2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普遍实行了收费制度。同时,为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更多人有机会上大学,加快人才培养,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目前,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指由中国工商银行等4家国有商业银行开办,国家财政贴息50,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助学贷款。2.1 国家助学贷款的沿革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普遍经历了一次扩招热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6年:中国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1999年2004年期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2倍。为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199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实行),决定从1999年9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试点工作,并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这标志着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形成。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具体分为:担保助学贷款、信用助学贷款、新信用助学贷款和改革完善这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表1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历程表Table 1: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Student Loan Form阶段起止年月主要特点优势劣势1担保贷款1999.092000.01必须有担保人经济困难的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苛刻的担保制度2信用贷款2000.022000.08信用担保方式终止不利条款引发银行贷款风险3新信用贷款2000.092004.05调整试点范围、期限及优惠政策介绍人和见证人的确定更容易贷款风险继续膨胀4改革完善2004.06至今对助学贷款相关运行机制进行系统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逐步完善贷款风险问题尚需深入解决2.2 国家助学贷款的规模目前,在国家各相关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全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显示,2008年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总金额约为293.7亿元,比2007年的272.92亿元增长7.6%,共资助学生4156.24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共10.43亿元,全国用于高校学生资助的总投入为304.13亿元。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2103.27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473.96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为158.3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53%。从具体资助项目看,各类奖学金发放金额为68.59亿元,占当年资助总金额的23.36%,奖励573.16万人;助学金资助金额92.02亿元,占当年资助总金额的31.33%,资助627.56万人。这两项占总资助金额的50%以上。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去年全国审批贷款合同金额65.92亿元,审批贷款人数67.39万人;发放贷款金额65.96亿元,占2008年资助总金额的22.46%,发放贷款人数125.9万人。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审批贷款金额12.52亿元,新增审批贷款人数23.86万人;发放贷款金额8.6亿元,发放贷款人数17.42万人。另外,去年全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约为54.5万人,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的11.5%,占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597.77万人的9.12%。虽然资助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国家助学贷款离“应贷尽贷”还有差距;同时在地区、学校类别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教育部2006年第16次新闻发布会公布的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底各项详细信息表明不同类别、不同地区的院校在贷款中所处的地位是不相同的,如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比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学生更易贷到款;综合性大学、重点大学的学生比一般大学的学生容易贷到款(如表2所示)表2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助学贷款相关排名Table 2: student loan-related rankings in June 2004-June 2006排名序号银行审批贷款合同金额(按省)金额(亿元)获得贷款的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按省)比例(%)银行审批贷款合同金额(按学校)金额(亿元)获得贷款的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按学校)比例(%)1湖北8.74云南22.19吉林大学1.98中国石油大学#30.182山东5.8湖北21.97山东大学1.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9.233河南5.69贵州20.88武汉大学1.37东北师范大学26.124安徽4.97西藏18.99四川大学1.15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4.235江苏4.79青海18.65华中科技大学1.14华中农业大学23.856山西4.3河南14.56武汉理工大学1.08兰州大学23.347辽宁4.25山西13.61兰州大学1.02合肥工业大学23.068广东3.96上海12.84湖南大学0.9597江南大学22.779重庆3.58浙江12.18中国石油大学#0.9113武汉大学22.6310上海3.31福建11.6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8975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22.55资料来源:教育部2006年第16次新闻发布会 #中国石油大学为华东区3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自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推行以来,规模,范围不断扩大,贷款发放总额不断增加,解决了一大批来自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并成为高等学校教育资助体系中的主要方式,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国家助学贷款自实施以来,经历多次调整,其中2004年出台的政策被称为新政策,新政策从财政贴息方式、还款年限、经办银行的确定等八个方面对原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设立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经办银行适当补偿;2006年和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相继推出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后,经过政府、银行、高校几年的共同努力,贷款金额和贷款人数迅速增加,进展比较顺利;但同时,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3.1 额度偏低且方式单一助学贷款的额度偏低且方式单一,还款期限短且还款方式不灵活。教育部规定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额度为高校学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而有些地区为减少银行贷款的风险,规定只贷学费且额度不超过6000元。同时,按教育部规定,要求学生所借贷款必须在毕业后6年内还清,这种规定期限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相当困难的学生来讲显得太短。从平均来看,我国高校的学费及住宿费、教材费等就在4500-6000元,再加上所需的生活费及其他生活必需支出,一般的总花费也应该在8000元左右。因此,这种贷款额度的安排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一些家庭经济特别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同时,我国还规定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学生毕业后6年内还清,即假如按每年最高贷款6000元计,四年内总共贷款2400元,学生在毕业后6年里每年需要还款4000元,再加上利息,大概在5000元以上,这对于目前的学生就业和工资水平而言是比较难以承受的。3.2 存在严重的效率损失从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至今,国家助学贷款的办理工作经历了从最初的轰轰烈烈到目前的理性、审慎这样一个过程,尤其是在经历了自2007年金融危机至今,毕业生的还贷工作出现了各种问题,各经办银行惧贷心理加重,所以在具体办理过程中,银行对贷款对象的资格审查更加严格,宁肯少贷,不愿多贷。同时,国家助学贷款单笔金额小,成本高,手续无法简化,涉及相关人员多,工作效率低。另外,银行对大学生的信用程度期望值过低,尤其是对其毕业后四年内的还贷能力期望值更低,许多学生的贷款申请遭拒就不难理解了。交易成本高,运行中存在着严重的效率损失。从高校这一间接受益主体来看,也存在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按规定,高校和财政需向经办银行支付一笔风险补偿金作为担保。对高校来说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额外负担,除时间价值损失外,还面临着由于学生违约而无法收回的或有风险。此外,高校一般都设立专门的部门和组织专门人员来审查贫困学生的贷款申请,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并与经办银行沟通、反馈以及谈判等,其中的交易成本也是得不偿失的。3.3 贷款对象鉴别较困难由于我国把助学贷款的资助对象确定为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并且在确定过程中只能根据学生交回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同学们的民主评议会上表决的名单。但实际上因高校学生的分布不平衡,收入水平、物价及地区差别存在较大差距,贫困生界定十分困难,因此这一直都困扰着高校做好助学贷款工作。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按照由地方民政部门开出的贫困证明作为贷款对象认定的主要依据,而由于地方乡政府、村委会出于对无直接利益关系考虑,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使得贫困证明失真。同时,由于现在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对困难学生的认定不可能对每个同学都亲自到其家庭所在地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调查,虽然大部分同学确实是由于家庭困难才申请助学贷款,但是也不否认有个别同学是看到别的同学不需要任何的担保和抵押便能贷到钱,也想通过贷款买电脑、炒股票等用于非缴纳学费、住宿费的用途。3.4 贷款本息回收难度大 3.4.1 催促偿还贷款本息难度大当学生们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形式顺利地完成学业进入社会之后,由于学生毕业后面临着维系生计和偿还贷款双重压力,再加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因此学生本人也是力不从心,无力偿还本金和利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毕业后忙于生计,忘记按时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也有些同学毕业后感觉自己已经完成了学业,学校已无力控制自己,再加上生活的压力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确有困难,因此便把偿还贷款抛在了脑后。毕业后很多同学便与同学失去了联络,更换自己的联系方式后也没有及时地告知学校,当学校想提醒其还贷时也不能取得联系,这就更给贷款的学生毕业后的归还贷款增加了难度。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10万,今后若干年内,毕业生还将持续增加,每年都有数十万的增量,这对毕业生的就业来说,就业形势是越来越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一些大学生无法正常就业,或只能在低收入单位就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贷款学生的还贷能力。3.4.2 毕业生偿还能力不足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后的收入情况都不是很乐观,从而导致了贷款学生毕业后无力偿还贷款。对本校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借贷学生的工作去向及经济收入状况: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中,毕业后他们主要在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及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他们的工资水平大多集中在1000-2000元人民币之间,其中工资在1000-1500元之间的占36%,1500-2000元的占42%,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占15%,1000元以下的占7%。这些数据说明地方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工资水平还是较低的。个人开销情况:借款学生工作收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般的日常生活开销、房租、通信、交际、娱乐等。其中一般日常开销占全部工资的比例约为40%,房租支出大约占20%,通信、娱乐、交通费等占25%,剩余约15%左右。从这些比例看出,食宿费用两项合计已达60%,这其中还没有考虑物价上涨及生活意外支出等情况,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这部分毕业生在每月的工资收入中除去开销已经没有太多的余额用于还款。还款的态度:在这部分毕业生中,有明确还款计划的毕业生约占85%,另有15%左右的毕业生还款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具体的还款计划。在这部分人当中,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影响他们主动还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不愿意还款的,有诚信缺失的,也有客观原因如经济确实困难难以及时还款等(如图1所示)。图1 贷款学生情况分析图Figure 1:the Chart of Student Loan Analysis 资料来源:搜狐新闻3.4.3 学生违约风险依然较大目前,由于我国助学贷款是一种低息的信用贷款,这种助学贷款在方便学生的时候却使银行增加了风险。各经办的商业银行相当于是在没有任何保证的情况下将钱贷给仅以名誉担保的学生。同时,因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个人信用体系,因此在这种信用体系确实不完善的情况下,获贷学生容易出现逃避偿还的现象,加大了银行放贷过程中的风险。此外,从我国学生的偿还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风险担心也不无道理。从2005年开始,我国助学贷款已陆续进入了还款期,然而根据目前的偿还情况来看,已毕业学生的还款情况并不理想。根据调查显示,各行进入还款期的毕业生中,有近50%的学生没有按时交纳应缴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因此,贷款的偿还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助学贷款继续健康发展的瓶颈。4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4.1 政府相关制度建设不配套4.1.1 基本制度不够完善在目前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安排下助学贷款中获益各方的责权分配是不平衡的。首先,作为助学贷款中受益最大的学生,由于无需提供任何担保和抵押,在风险分担机制中不承担任何的职责。其次,作为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政府而言,是助学贷款的最大潜在受益者。助学贷款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其在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中的作用却十分有限,政府为助学贷款提供50%的利息补贴,同时承诺了对助学贷款贷坏账的核销。从理论上而言,这样的制度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助学贷款的风险,但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呆账、坏账并不是马上可以核销的,而要银行去追,追不回来要写书面报告,等待批准后才能核销,这样一来要等上好几年”。由于缺乏核销的具体规定,政府对于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有限作用大打折扣。同时,全国范围的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建立,法制环境亟待改善。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小额信用贷款,需要一个成熟、高效的法律环境相配合。而在现阶段,由于人们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条款缺失、民事诉讼烦琐低效等,都会给信用贷款带来一定的风险。另外,全国范围内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由于技术手段滞后,人口众多,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个人信用只能维系在道德水平上,相关法律约束的缺乏会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4.1.2 政策性贷款商业化运作正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具有明显的政策性特征,但在实际运作中采用了商业化模式,才导致出现种种矛盾和冲突,并进而影响了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在学生普遍欠费的严峻形势下,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寄以厚望,希望通过其缓解学费拖欠问题,仍在忽视其他惯常资助政策的倾向。学生及家长片面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扶贫资金,是一项福利,申贷踊跃而还贷迟缓。考虑到风险、成本和收益,商业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动机并非此项业务自身的吸引,而是迫于政府压力,同时希望以国家助学贷款为切入点,与合作院校开展结算账户、校园一卡通等关联业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对助学贷款积极性较高和贷款余额增长缓慢并存。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矛盾是助学贷款的运作始终离不开政府干预。2005年教育部点名批评八个省市区推行助学贷款不力,随后受到批评的省市迅速开展行动,就是行政力量干预国家助学贷款的明证。即使在助学贷款开展得非常好的省份,也是因为那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助学贷款工作。4.2 高校中介作用发挥不明显国家助学贷款发放过程中,高校事实上成了连接银行和学生的中介人,既是实施贷款的组织者,又是申请贷款的引导者。有些高校宣传不到位,使学生对助学贷款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甚至连基本的金融知识都不知道,更谈不上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贷款、引导学生按需贷款。同时,学校个别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怕麻烦、怕承担风险,缺乏对此项工作的主动性,没有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致使助学贷款工作从根本上就没有扎实地展开,或迫于政策形势也只是走过场,对助学贷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有些高校不能及时或不完整地向商业银行提供学生准确的信息,对学生贷款或还贷情况且又不承担任何行政和经济损失。4.3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不完善4.3.1 个人信用法规不健全由于当前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的制度和法规合约缺失,极易导致失信行为,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新生事物,国家虽有政策,但与之配套的操作办法及管理措施仍很缺乏,银行运作有难度,同时有关助学贷款问题的法律法规很少,因而对故意讨债行为缺乏应有的制约性规范。同时,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和追踪体系尚未建立,从而使助学贷款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相当的风险。4.3.2 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建立的一种贷款制度。但这种贷款制度却因为大学生的诚信危机而陷入尴尬的境地。以下是对随机抽取的150名大学生进行诚信情况的调查,其情况有:A.诚信 B.不诚信 G.无所谓。结果表明:33.33%的大学生讲诚信; 44.67%的大学生不讲诚信;18%的大学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如图2所示)。图2 学生诚信意识程度分布图Figure 2:Student awareness of the degree distribution integrity资料来源:随机调查收集校区150名同学4.4 银行产品设计适应性不足银行在办理助学贷款业务时,由于业务对象的特殊性和现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经营管理难度加大而产生了风险。第一,银行、高校办理助学贷款的管理成本高的风险。随着高校扩招,高校人数剧增,贫困生比列高达20%,有贷款需求的人数越来越多。大量的学生贷款和复杂的办理手续使得贷款工作量加大,成本增加。另外,学生对贷款程序和各项要求非常陌生,使银行、高校用于对学生的贷款指导和诚信教育方面的投入较大。同时,滞后的管理费用较高,尤其是贷款出现问题后,债务追偿的费用较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与银行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投入相比较,国家助学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贷款期限越长,银行所获取的利润就越低,形成了高风险低回报的局面,银行面临较大的经营管理风险。第二,信息不对称带来管理上的风险。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实际存在着银行与高校、政府与高校、高校与学生、政府与银行四种合约关系。每种合约形成的前后,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特别是银行占有学生的信息及不充分,信息时常变更,银行在与学生的博弈中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准确判断,从而导致追贷无门,给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第三,人员流动带来的管理风险。作为大学生的借款人毕业后流动性较大,难以跟踪。其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就业状况、调动情况都会给银行信贷管理增加难度,从而带来管理上的风险。另外,国家助学贷款在具体操作中缺少专业机构提供的风险管理技术服务,各执行机构缺乏健全的追贷操作机制,机构人员流动性较大,各部门配合不够紧密,造成工作衔接上存在漏洞等,也使得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风险增加。5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助学贷款的困境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教育部、央行、银监会发出联合通知,把此事提到了相当高度:“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性,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大局,齐心协力把国家助学贷款这件事办好。”通知还明确表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不能擅自停办。”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平衡点,既要保证经济困难学生能贷到款,又要适当照顾到商业银行的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加大对以往工作总结和反思的力度,总结如下几点主要工作来加快完善和推进这项工作。5 .1更好的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要在全社会支持助学贷款工作、形成良好的助学氛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倡导。因此,这项工作的成败在政府的支持、好坏在政府的推动、成效在政府的创新。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在现行实践的基础上,尽快加大调研力度,真正梳理出我国助学贷款工作的经验和缺陷,要在完善已有机制的同时,特别是在创新上加大力度。5.1.1培养诚信意识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诚信意识,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同时,以法制的手段治理不诚信现象。要尽快构架全社会自然人的信用评估和查询、跟踪系统,降低单体组织对不守信用者的追究成本。5.1.2出台更多吸引助学助教的政策政府除在全社会倡导助教、助学光荣外,还要以政策的形式引导社会理念和行为。如对企业实实在在捐资助教、助学的款项,可在税前例支,以调动企业捐资助教的积极性,这实际也是政府让资于教育。还如成立教育专项基金,吸引国内外热爱教育、慈善事业的企业和人士支持教育,每年用该基金的利息来冲补助学贷款的漏损部分。还如以当年在校大学生的基数来确定政府的补贴部分,以保证随着困难学生绝对人数的变动而变动政府补贴。5.1.3建立学生信用档案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因此,在个人信用系统尚未建立之前,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迫切而必要。首先,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会使学生意识到信用的重要。在学生本人申请到第一笔信用助学贷款的同时,他已经有了第一个信用记录,已经积累了第一个宝贵的信用资源,已经有了一笔无形的资产。这笔无形资产对于他今后的出国、工作、创业、消费乃至升迁都极为有利。若他丧失信用,未按时还款,被银行在媒体曝光,在信用档案上有不良记录,则对他一生信用都有不利影响。这无疑将加大对大学生的约束力,促使其按时还款。 其次,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保证了信息的对称性,减少了助学贷款的风险。国家助学贷款的借款者是学生个人,而建立了大学生信用档案后,银行在贷款前对学生个人有了充分了解;虽然大学生流动性大,但由于档案中提供了父母的地址、毕业的去向,也减少了助学贷款不还的风险。再次,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已越来越意识到信用问题的重要,对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建立了个人信用体系。而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推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建立,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也会对大学生信用档案发挥积极作用。5 .2以机制来保证商业银行切实开展好这项业务现在商业银行办理这项业务如同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在助学贷款的起始之初,以政府的有力手段促使商业银行办理这项业务还能奏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助学贷款的风险加大,政府的督促手段将渐失威力。当然各商业银行在实践中不会明示不办该业务,而会在办理业务的周期上延长、审批同意的数量上减少。其结果一是使申请贷款的学生处在伸颈长候总没结果的状态中徒增压力、影响学习,而申请贷款学生的所在学校在学费收取时,因各类学生情况复杂无法按时收取学费,容易形成拖欠学费之风蔓延。二是因为不能得到助学贷款的学生增多,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加大、不利于高校的正常运行和稳定。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以机制来保证金融机构切实开展好这项业务。第一,要以制度创新的理念来调整机制,让商业银行办理这项业务时,最终是权利和义务对等的,使商业银行真正有办理这个业务的意愿。在这个机制创新中,中央银行可在审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范围时,捆梆式审批,商业银行要经营效益最好的业务就要兼做半公益类的业务,同时规定半公益类业务的最低经营量。对于经办银行的确定,实行由政府管理中心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经办银行。第二,要尽快完善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根据最新的助学贷款机制,按隶属关系,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担50%,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银行适当补偿。虽然新的机制使助学贷款风险得到降低,但仍然未完善,因此对已有规定的申请助学贷款学生的所在学校要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资金仍要坚持,同时还要开辟更多的渠道筹措这块风险化解资金,如政府以法定的形式追究逃债人的滞纳金、罚款等来补充。第三,要有对商业银行开展这项业务的考核督查机制。在商业银行开展这项业务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情况下,要加大考核督查力度,以评估指标的形式,由政府来实施、主要吸收大学生、高校来测评,以保证政府、社会对助学贷款的各项努力,不在办事环节的不负责任中付之东流、或大打折扣。5 .3进一步加强高校中的助学贷款工作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对经济困难的学生采取多管齐下的资助措施,如奖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等。这些不同的措施,为资助各具特色的学生群体服务。对于单个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学校的奖、助、勤、免等政策都利用上了,那在高校就读中的费用困难也就基本克服了。而事实上较多经济困难学生是无法同时争得高校的多项政策支持的。如学习成绩欠缺、还如没有对口的勤工助学岗位或本人对勤工助学的岗位工作吃不消等等,这样就更显助学贷款对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和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首先,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经济困难学生勇于和肯于采用助学贷款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助学贷款是政府和社会以资助加自助的形式,鼓励经济困难学生,自己克服困难来完成学业的途径。在这一克服困难的道路上,很多经济困难学生勇于加入。但也有部分学生因多种原因而在外观望。如少数学生(含家庭)更多是寄希望于得到减、免的政策,这样在学生就业时可以没有还贷的压力。还有的学生(含家庭)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债务厌恶的心理影响而不乐意助学贷款。也还有少数边远学校、边远地区的学生对助学贷款了解甚少,不知助学贷款从何入手。因此,作为开展助学贷款的高校,首先要加强对助学贷款的宣传和正面引导,使助学贷款能为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服务。其次,要加强对贷款学生的资格审核,要确保助学贷款真正能贷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中,防止部分学生以贷款用作其他非学习必需生活费用之上,使助学贷款资金不浪费更有效益。进而,要加强沟通,使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愿望能够满足。这项工作在目前意义更大。因为正如前面分析的,各家银行因对这一业务缺乏内在动力而未积极地开展。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高校更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和联系,一是要争取让银行的审批周期缩短,以缓解候贷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校能正常收取学费。二是要争取能让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愿望得到银行的批准,以基本满足学生助学贷款的需求。再次,要加强诚信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成为全社会讲信用、守承诺的先进群体。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可塑性很大,是目前最有希望的群体,如果大学生诚信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诚信愈显重要,大学生群体作为受文化教育最多的阶层,理应成为社会文明中的先进一族,但在助学贷款的还贷中并未完全印证这点。尽管诚信做人的常理应在孩童教育抓起,但面对曾被社会和学校忽视的诚信教育一课,不得不在大学生阶段强势补上。而在高校开展助学贷款中,这一补课的任务还特别的重,否则会因还贷的不诚信,进一步恶化助学贷款的环境和循环。最后,要积极协助学生偿还助学贷款。有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诚信问题,主要是因为经济上没能力偿还助学贷款。我们知道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是大学生毕业以后四年以内就必须还清贷款本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即使最新按新机制的助学贷款,仍然要要在毕业后六年内还清,而这毕业后的前几年正是大学生的经济实力最薄弱的时候。而从2007年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大约为70%,也就是有30%毕业后几乎没有经济来源,而即使能找到工作,又如何?假设一个贫困学生4年中每年贷款6000元,而且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那么他每年不还利息也应该归还银行贷款6000元,除去生活开支,每年能节约6000元的又有几个人?因而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还款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校方应当提供一些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校内工作给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减免一些费用为报酬。学生毕业,校方积极联系各人力资源需求单位,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结论综上所述,国家助学贷款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优化教育结构、构建和谐社会。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施十年来,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作,需要政府、财政、高校、银行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把这项工作办好做实。另外,政策方案设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若方案的设计存在缺陷,将影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程。应尽快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力求形成一个共赢的工作机制,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贫困学生能感受到国家的关怀、社会的温暖。同时,属于信用贷款的国家助学贷款,无疑存在着种种风险,但是这些风险是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降低甚至杜绝的。尤其是它所面临的信用危机,只要我们积极认真的研究探索,采取相应的对策,就一定能有效地化解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风险,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雷婷,熊芳萍,等. 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问题和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08(12):115-117.2 段磊,王兵,等. 高校助学贷款的信用危机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经济研究),2009(2):172.3 马洪品,刘云,孙文兴,等.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困难和对策建议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78-81.4 李莉莉.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阻滞原因与对策述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134-135.5 史晓丽.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12):19-22.6 马会鹏. 高校助学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文化教育(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123.7 李国章,李敏,潘红,等. 构建基于多方体系支持的助学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J.教育与职业(研究与探索),2008(3):29-31.8 吴喜梅.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技与教育,2008(3):93-95.9 刘秀莉. 关于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几点建议J.科技资讯(学术论坛),2008(7):212.10 王敬华.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与控制之我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8):181-185.11 吴爱军,聂军,等. 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解决策略J.高等教育(广东教育),2008(8):49-50.12 何牧. 我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9):158-160.13 姜雪. 国家助学贷款两难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4):211-212.14 马经. 助学贷款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55-62.15 潘丽娜. 建立高校学生信用档案强化助学贷款风险管理J.中国轻工教育,2008(4):30-32.16 白仲航,连建新,张晓稔,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分析及对策J.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商场现代化),2009(2):390.17 李明敏,钟风建,胡闽华,彭青,肖英,等.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不足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丛,2008(12):105-106.18 王莉,李世伟,等.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现实问题及对策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49-50.19 刘建民,熊建栋,等. 新时期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求索,2008(10):40-42.20 黄壮霞.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J.经营与管理,2007(11):51-53.21 赵永强.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9):110-111.22 刘廷伟,王家传,等. 关于发展我国助学贷款若干问题的思考J.消费经济,2000(4):28-31.23 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n国家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