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专题(2)】复习指导思考与练习小抄版注:打印前,请和历届试题核对,能对上再打印汉语专题(2)期末复习简答题答案【说明】题后的页码是指教材的页码,必要时可以参考教材的具体内容。第一章 汉字的产生1什么是文字?(P3)文字是记录有声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2什么是结绳?什么是契刻?什么是八卦?它们和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关系?(P35)结绳和契刻是原始人类为了帮助记忆采用的两种实物辅助手段,八卦是一套符号系统,这些符号是巫人用来占卜吉凶的算筹的各种排列方式,用来象征世上的各种事物。它们跟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 3什么是文字画?文字画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字画还不是文字?(P56)文字画是通过画面表达画者的思想意图的图画,具有辅助记事和交际的作用。文字画不是文字,因为它没有跟语言发生直接的对应关系,它没有固定的语音,看画的人可以用各自所操的语言去解读。4什么是图画文字?图画文和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P6)图画文字是在文字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图画文字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因此说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的质的飞跃。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前者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后者没有这个特点。5为什么说大汶口期的陶器刻划符号是文字了?(P78因为大汶口期的陶器刻划符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它具有与甲骨金文一样的象形意味;二是它已经出现合体会意字, 三是不同的地方有共同的形体。这些都表明它已具有了文字的性质。6文字的产生和逐步成熟与社会历史的进程是什么关系?(P9)文字的产生和逐步成熟,是与社会历史的进程相一致的。原始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社会关系非常简单,有声语言已经满足他们交际的需要。原始社会是漫长的,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有声语言逐渐成熟。到原始社会后期,有声语言已经达到十分完善的程度,生产力也逐渐提高,人们有了克服有声语言时空局限的愿望,产生了对文字的需求,因此出现了简单的记号和一个一个地产生了文字。随着物质财富有了剩余,社会对财富的占有也出现了差距,于是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强烈需要使用文字来管理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快速发展起来,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7为什么说殷商后期的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汉字体系? (P910)甲骨文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汉字体系。甲骨文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成体系的文字,主要理由是:其基本字形是象形字,不过有相当数量的假借字,这些假借字也是借用象形字的字形去表示一个同音词,这个字与词的关系是借音。同时又有近五分之一的形声字,既表意又表音,这是汉字后来的发展方向。8如何判断一种文字的性质?(P10)一种文字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这种文字属于何种类型,而文字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所谓“字符”,就是文字的构成符号,可能是整个字,也可能是字的一部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以判定这种文字所属的类型。一、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二、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表词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字母文字)。9为什么说文字体系没有高级阶段与低级阶段之分,没有优劣之分?(P1011)把文字体系与文字发展阶段挂钩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洋学者在研究文字类型的时候的一种机械的认识。因此他们几乎无例外地把汉字划归较低级的落后的发展阶段,比如布龙菲尔德认为文字发展有五个阶段:记事图画、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词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表词文字),属于第三个阶段。因此认为是落后的文字。而字母文字是第五阶段,因此他们同样无一例外地把西洋文字看作是文字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最完善的文字。我国有的学者也说过类似的看法。这种看法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脱离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个基本概念来看问题。一个民族采用哪一种类型的文字体系,是由这个民族的语言结构特点决定的。文字体系只要是成熟的,与其民族的语言相适应的,就都是符合规律的发展,没有高级阶段与低级阶段之分,没有优劣之分。10为什么汉字没有演变成拼音文字?能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P1113)汉字是适应汉语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适合汉语结构特点决定的文字。汉语是一种非黏着的孤立型语,或称作单音节语,它的结构单位本身没有语法的变化。汉语的音节,与印欧语不同,是直接与意义相联系,是表意的语音单位,汉民族语音感知单位是声韵调而不是音素,声韵调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汉语的这种语言结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性质。汉字是完善的表意文字体系,已经发展成熟,所以,要想抛弃汉字的表意体系,用表音文字去取代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行不通的。即使能用行政命令的手段也不行。用行政命令公布的一批简化字不得不收回就是证明。连字形都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改变,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就更行不通了。11 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文字?(P12)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表音字符又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是表意文字。12 教材所说的“汉字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与西洋学者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概念有什么不同?教材把汉字称之为表意文字与西洋学者贬低汉字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是不同的,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他们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我们则认为表音、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P12)13为什么说要想抛弃汉字的表意体系,用表音文字去取代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行不通的?参见第10题。(P1113)第二章 汉字的字体演变1 秦书八体的名称和各体的含义是什么?(P1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大篆相传为史籀所作,即后世所谓籀文;小篆是用以区别于大篆,指秦始皇书同文字,向全国推行的一种字体;隶书是产生于战国时秦国的一种字体。起初是篆书的草率写法,在民间通行,逐渐成为正规的字体;刻符是刻在符契上的文字;虫书又叫鸟虫书,是用于旗幡上的文字,笔画屈曲细长有如鸟虫;摹印是印章上的文字;署书是用于封检签署的文字;殳书是兵器上的文字。2 秦书八体是如何分类的?(P14)秦书八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文字,它们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3 大篆的名称始见于哪里?(P14)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班固说:“史籀十五篇,周宣王时大史作大篆十五篇。”4 什么是籀文?籀文和大篆是什么关系?(P15)后世所谓籀文,也就是指的大篆。籀文和大篆的关系是同体异名。5 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经历了那些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15)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有三个阶段,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前者更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而后者笔画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6 为什么说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P15)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理由是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7 什么是楷书?什么是草书?什么是行书?(P15)楷书、草书、行书是汉字的三种字体的名称。笔画工整、结构严谨的是楷书;线条狂放、笔画符号较多的是草书;介于楷、草之间的是行书。8 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甲骨卜辞?王懿荣和甲骨学有什么关系?(P1516)甲骨文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汉字体系。甲指龟甲,骨指兽骨。甲骨文即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卜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殷商二百七十多年商王等占卜的记录;二是指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字形。严格地说,甲骨文的范畴要比甲骨卜辞的范畴大些。甲骨文是金石学家王懿荣在1899年被偶然发现的。他在中药龙骨上发现有刻划的痕迹,他买回药店所有的龙骨,发现不只一片上有刻划的痕迹。经过认真的研究,他认为这应当是古老的文字。他又发现甲骨上刻有商王的名字,认定当是商代的卜甲,文字当在篆籀之前。从此甲骨文得到广泛注意,收集、考释甲骨文一时形成风气,通过甲骨文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开拓了史学的新领域。一门新兴的学科甲骨学出现了。9 每一片完整的卜辞记载的内容有哪几个方面,各方面的名称是什么?(P16)每一片完整的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占卜的日期和占卜人,称作“叙辞”;二是要占卜的事,称为“命辞”;三是审视兆纹,作出吉凶的判断,称作“占辞”;四是事后应验的情况,称作“验辞”。10 卜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哪些?(P1617)卜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1、竖行左行,2、竖行右行,3、左右对贞,从中间起,左半左行,右半右行。也有个别交错的情况,并不是主要的。11 从字的形体上看,甲骨文主要有哪些特点?(P1718)甲骨文主要有这样的特点:(1)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2)字体不规范: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一个字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形体;偏旁可以不同。12 甲骨文分几个时期?(P20)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如世系、称谓、文法、字形、书体等将甲骨文分为五个时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为第一期,祖庚、祖甲为第二期,廪辛、康丁为第三期,武乙、文丁为第四期,帝乙、帝辛(纣)为第五期。现代学者一般同意这个划分。这样,更便于甲骨文的断代研究。13 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著作有哪些? (P20)甲骨文研究始自清末,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让的契文举例则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其后,名家辈出,考释文字,研究古史,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工具书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等等。这些著作,为学习、研究甲骨文提供了便利。14 什么是金文?什么是钟鼎文?(P20)金文指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称铜为金,所以叫金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15 最早搜集研究金文的著作是什么?(P20)宋代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16 金文字体有什么特点?(P2122)(参见下面第17题)17 金文字体与甲骨文有什么不同? (P2122)金文字体与甲骨文有很多不同:第一,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第二,从笔势上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第三,金文与甲骨文一样,形体不规范。同一个字,往往有多个形体。第四,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位置的。18 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体有什么特点?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区的国家?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一些美术字体,一是故意将笔划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这种曲折宛转不是按物体的形态“随体诘诎”,增强形象性,而是故作姿态。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东方和南方的一些诸侯国。(P24)19 什么是秦系文字?其特点是什么?(P2527)秦系文字是由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构成的秦国系统的文字,以及后来由李斯改造大篆而成的小篆。秦系文字最重要的是小篆。秦系文字的特点是与西周金文有明显的继承关系。20 什么是石鼓文? (P26)石鼓文是指刻在石碣上的文字。唐初在天兴县即今陕西凤翔发现十个石碣,因石碣形似鼓,故又称为石鼓。每个石鼓上刻着六七十个字的铭文,这些铭文主要是歌颂田猎宫囿的四言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即秦悼公厉公之世。21 石鼓文、小篆与西周金文有什么关系?(P26)石鼓文、小篆从笔法、形体均与西周金文有明显的继承关系。22 为什么说小篆不是李斯创造的?李斯对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有哪些?(P2729)秦小篆是袭西周金文的传统而形成的,李斯等人只是整理秦国文字。李斯对文字所作的整理主要有:一、划一各种偏旁的形体,使之固定。二、确定偏旁在字中的位置,一般不再随意变换。三、字的形旁确定,一般同字不能用不同的形旁。这样一来,汉字的形体基本趋于定型化。23 六国文字有什么特点?(P30)六国文字的特点有二:一是草体或俗体流行;二是文字异形。24 什么是隶书?隶书是如何产生的?(P3031)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字体。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是指早期的隶书,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隶书当在战国末期就产生了,它是在秦国篆书的基础上产生的。25 古隶和今隶有什么区别?(P33)古隶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今隶(即汉隶)是在古隶的基础上形成的。前者还有较多的篆书结构特点,而后者更加规整,笔法几乎完全脱离了篆体,而且逐渐形成了波挑的笔势。所谓“波势”、“挑法”是指较长的横划,先向左微顿,然后向右稍带波浪式,收笔时有捺脚并略向上挑。撇划收笔时也略向上挑。整个字形逐渐从略呈长方形变成略呈扁方形。这种笔势的出现,说明隶书已经从古隶演变成汉隶,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26 隶书对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3335)从篆文发展成隶书,除笔法笔势的改造之外,更主要的是字形结构的改造,这种改造,主要是简化。(1)将篆文的圆转相连的笔划,分解成平直的不同的数笔。(2) 将篆文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的写法。(3) 将篆文不同的部件归并为相同的偏旁。(4) 将篆文复杂的笔划省并为简单的笔划。(5) 将篆文繁杂的字形省略一部分。27 “隶定”和“隶变”有什么不同?(P35)汉末人用隶书的笔法来书写古文字的字形,人们称之为“隶古定”,后来有人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而“隶变”则是指由篆书演变为隶书,这是指汉字构造方式的变化,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定”和“隶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隶定”和“隶变”所形成的字形是不同的,28 什么是草书?广义草书和狭义草书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P3536)所谓草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草书指各种字体的草率写法;狭义的草书专指汉字演变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字体。广义的草书教材称为草体。29 说明楷书和今隶的异同。(P3637)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是汉字隶揩阶段的重要字体。这种字体是在汉隶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受了草书的影响。楷书和今隶在形体构造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在笔法上有所改造。楷书抛弃了今隶的波势挑法,笔划横平竖直,不再有波势,收笔也不再上挑,而一般以顿笔收笔。左撇不再有较粗的收笔,而是采用了草书的细尖。右捺也去掉了今隶上挑的笔法,但仍保留有捺脚。就整个字势来说,今隶较为舒展,而楷书较为集中,今隶略呈扁平,而楷书稍显竖长。30行书是怎样产生的?行书有什么特点?(P37)行书是在继承今隶草体或某些草书的笔法同时吸收了楷书的笔法的基础上形成的,逐渐成为介乎楷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特点是:它没有固定的规矩,写得接近楷书的,叫做行楷;写得接近草书的,叫做行草。总之,行书比草书规矩整齐,容易辨识,又比楷书自由灵活,便于书写,是人们日常书写的常用字体。第三章 汉字的字形结构1什么是六书?(P38)六书是传统分析汉字结构的一种说法。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艺文志,它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班固明确指出六书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的方法。汉末郑玄周礼注引郑众的解释:“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汉代学者是许慎。许慎作说文解字,他在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2 说明汉儒对六书说明的异同。(P3839)班固、郑众、许慎都是汉代的学者,他们对六书的解释,名称用字及次序有所不同:班固在他所作的汉书艺文志中指出六书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的方法;汉末郑玄周礼注引郑众的解释:“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而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指出的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班固、郑众、许慎三家对六书的解释,虽然名称用字及次序有所不同,因其同出一源,基本内容和思想是一致的。这是汉儒古文经学派对汉字造字理论的认识。这一理论认识因许慎作有说文解字,用它分析了9353个汉字,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是后代学者分析汉字所遵循的标准。3 清代学者戴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质疑的根据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理论?对后世有什么影响?(P39)清代学者戴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四体二用”说,他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为字之体,转注、假借二者为字之用。”这就是说,他认为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戴震的理论,虽也有人反对,但得到清代诸多说文家如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等的支持,即使在现代,也有相当大的影响。4 唐兰为什么提出“三书说”?(P40)唐先生认为,六书的界说不明确,用六书分类,每个字的归属不清晰,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分类法。他提出了三书说,即把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他认为,象形文字是画出一个物体或一些记号,叫人一看就认识这是什么。凡是象形文字,一定是独体的,一定是名字,一定是本名以外,不含别的意义。象意文字是图画文字的主要部分,象意文字有时是单体的,有时是复体的。象形和象意同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不过象意文字,不能一见就明了,而是要人去想的。形声字的特点是有了声符,比较容易识别。5 说明唐兰、陈梦家、刘又辛的三书说的异同。(P4041)唐兰的三书说是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的三书说是象形、假借、形声。刘又辛的三书说是表形、假借、形声。他们不谋而合,大同小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包括假借。刘又辛且把他的三书说与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联系在一起。他们的象(表)形包括了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三类,即唐兰三书说中象形、象意二类。他们的假借是利用读音相同的象(表)形字,记录那些难以用象(表)形方法为之造字的词。他们的形声字,就是半表音半表意的字。6 什么是象形字?其特点是什么?(P42)象形字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脱胎出来的。特点是只勾勒出大体的轮廓或某些特征,即许慎所说的“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如何分析象形字?(注意掌握教材分析的象形字)(P4246)分析象形字,应该以较早的字形为对象。8 什么是指事字?其特点是什么?与象形字、会意字有什么不同?(P46)指事字是指出一些不易用象形表示的较为抽象的概念的字。说文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从许慎的定义看,指事字的特点是要仔细察看才能知道意义,这不同于象形字表示具体事物形象那么明显。同时它也不同于会意字,会意字都是合体字,而早期的指事字一般是独体的纯粹指事字,较晚产生的指事字有的在象形基础上加指事符号。9 什么是会意字?会意字有哪些类型,特点是什么?(P48,P50,P52)会意字是用把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意义的方法造的字。会意字的特点是由几个字组成新的意义。会意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首先可以分为同形字重复组成的会意字不同形字组成的会意字。后者又再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几个相关的字组成图画式的会意字,一类是由主体与器官组成的会意字。另外还有些个别的不易归属的会意字。图形式的会意字的特点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图形表示一个意义。它与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画出物体的形象,所画出的物体都是名物,而图画式的会意字,是画出一幅图形。这幅图形是由两个或几个独体字组成,所表示的多是动作、行为等。主体与器官组成的会意字的特点是:合体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代表动作的主体,一个代表发出动作的器官。这些字主要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与表示名物连体象形字不同。10 如何判断会意字?(P48)会意字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合体的,二是必须由合体的几个字组成新的意义。否则,不能看作会意字。11 什么是形声字?其特点是什么?(P53)形声字是用意符(或称形旁)和声符(或称声旁)组成的字。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乃至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是字体由两部分合成:一部分表示意义范畴,称作意符或形旁;一部分表示声音类别,称作声符或声旁。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12形声字的出现有什么意义?(P53)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造字方法的创新。因为象形字只能表示有形可象的具体事物的概念,用指事字、会意字表示的抽象概念又是有限的;而形声字将形旁和声旁结合,既用形旁表示事物的意义范畴,又用声旁表示该事物名称的读音(或近似读音),这就为汉字的造字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形声字成为最能产的造字形式,现代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说明了形声字的强大生命力。13 如何认识声旁的表意作用?(P5859)形声字的声旁是表示这个字的声音类别的,形声字和其声旁虽然不一定同音,但声音应该很相近。声旁除了有表音作用之外,人们发现不少形声字的声旁也表示意义。宋代人曾有过所谓右文说,因为形声字的声旁大都处于右边,所以认为声旁表示意义的学说被称作右文说。宋人的右文说有其合理的成分,他们注意到声旁具有表意作用的现象,看到了从声音研究语源的途径,但是他们把问题过于绝对化,而且所举例证分析说明也不够精细。清代乾嘉学者尤其是王念孙父子提出了因声求义的主张。此后不少学者都有广泛深入的研究,近代学者沈兼士的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是这方面的集大成的论著。认为声旁具有表意作用,一定不能绝对化,不能说凡从某声者皆有某义。研究声旁表意作用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语源。第四章 汉字的应用和发展1 什么是假借?(P60)假借是文字记录语言时,与词汇发生关系的一种现象;假借是意义上毫无关系的词,只是由于语音上的联系而借用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意义的一种现象。离开具体的语言,就无所谓假借。2 什么是本字?什么是假借字?什么是假借义?什么是通假字?(P60)本字是与假借字相对的概念,最初为某词造的、字义与词义相一致的字叫做本字,与之相对的叫做假借字。假借义则是假借字所表示的词义。根据本字的有无,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本字的假借,叫假借字;一类是有本字的假借,叫通假字。3为什么说没有本字的假借,在文字产生的早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P6061)没有本字的假借,就是起初没有为语言中的某个词造字,它的意义借用另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这种现象,在文字的初始阶段,是一种必然的现象。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象(表)形、假借、形声。陈梦家说:“武丁时代形声还不大发达,用象形字作为音符的假借类型还是占了优势。”这说明没有本字的假借,在文字产生的早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4 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主要有哪些情况?(P6162)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大致有三种情况:(1)甲词本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2)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3)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5从假借字被借去表示的词的数目看,假借又可以分为几类?(P65)从假借字被借去表示的词的数目看,假借又可以分为一个字借来表示几个词和几个字借来表示一个词两类。6构成假借字的条件是什么?(P60)构成假借字的条件是甲词和乙词之间是同音关系。7假借与引申有什么区别?(P6667)假借不同于引申。引申是一个词内部的事,是一个词词义的发展,是历时的,纵向的。而假借是两个词之间文字的借用,是文字运用位置的移动,是共时的,平面的。在意义方面,假借不使词义发生变化。这里要区分一下字义与词义。8字义和词义有什么区别?(P67)字义和词义有区别:字义是文字所表示的词的意义,词义是词所反映的概念的内容。比如,“蚤”字表示的词义是“跳蚤”,“早”字表示的词义是“早晨”。“蚤”假借为“早”,使“蚤”字除具有“跳蚤”的意义,又具有了“早晨”的意义,这是说“蚤”这个字具备了上述两个意义,不是说“蚤”这个词具备了上述两个意义。“蚤”字是“早晨”义的词的假借字,“早晨”义是“蚤”字的假借义。假借义是对字义而言,不是对词义而说的。9汉字在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分化的现象?(P67)分化是汉字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一个字的职务过多,或者说他兼有多种意义,这无疑会影响人们的交际。为了交际的需要,人们就要想办法分散这个字的职务。分散字的职务的主要办法,是为这个字造后起的分别字,于是就出现了文字的分化现象。10汉字的分别字主要有哪些情况?(P6869)甲、为假借义造分别字的情况:(1)加形旁为字的假借义造分别字。(2)加形旁为字的本义造分别字。(3)一个字借为他用,为这个假借义造一个与原字形无关的分别字。(4)一个字借为他用,另借一个字表示它的本义。(5)一个字借为它用,既为假借义造字,又为本义造字。乙、为引申义造分别字的情况:(1)一个字产生引申义以后,为表示它的原义的字造一个分别字。(2)一个字产生引申义以后,为表示这个引申义的字造一个分别字。1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怎样产生的?(P70)所谓古今字,是指在某一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不同字形。古今概念是相对的,时代在前的为古字,时代在后的为今字。清儒段玉裁说:“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古今字的产生,多是文字分化的结果。12汉字的简化主要有哪些方式?(P72)简化的方式主要有:(1)采用原有的古字,如: 云雲 ;(2) 采用同音字,如:后後 ;(3)采用笔划少的偏旁代替笔划多的偏旁,如:阳陽;(4)采用基本废弃的僻字,如:听聽 ;(5) 采用繁体字的一部分,如:乡鄉 ; (6)采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原字的一部分,如:汉漢 ;(7) 草书楷化,如:尽盡 ;(8) 另造新的简化字,如: 尘塵 ;(9) 采用旧有的简化字,如:办辦。13 为什么说汉字简化要有一定限度,不能一味简化,越简越好?(P7273)字体简化虽然便于书写,省时省力,但是也要有一定限度,不能一味简化,越简越好。文字是全民书面交际的工具,必须保持高度的稳定,否则就会带来麻烦和混乱。而且简化时要考虑周全,各个方面的情况都要考虑到,包括文字在历史上的应用情况。历史上常用的两个不同的字就不宜简化成一个字,比如“髮”和“發”就不宜都简化为“发”。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字也不宜只用其中一个笔划少的字去表示,如“谷、穀”不宜只用“谷”字。14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P73)所谓异体字,即所有意义都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异体字不同于古今字,古今字是着眼于历时的文字产生的先后,异体字则着眼于共时的字体的差异。15异体字构成方式有哪些?(P7374)异体字构成方式有多种多样:表意字与形声字,如: 泪淚;同为表意字而偏旁不同,如:躰体 ;同为形声字而声旁不同,如:昵暱;同为形声字而形旁不同,如:杯盃 ;同为形声字而声旁形旁都不同,如:剩賸 ;字的组成部件位置不同,如:鄰隣 。第五章 汉字的历史贡献1 如何认识汉字的历史贡献?(P7677)从以下几各方面认识汉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的功绩和巨大的贡献:(1)汉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2)汉字保存了悠久的古代文明;(3)汉字本身体现着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4)汉字的各种字体形成了特有的书法艺术。2为什么说汉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P76)商周时代的华夏各民族逐渐融合,民族共同语正在形成,方言的差异普遍存在。孟子滕文公说:“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这说明齐方言与楚方言存在着差异,其他各地方言也大致如此。但是方言的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书面交际,这就是汉字具有超越语音差异的表意功能所致。汉字超越语音差异的表意功能是汉语没有因为方言的差异而分化成多种不同语言的根本所在。不管你操何种方言,也不管语音有多大差异,人们都可以通过统一的汉字所记录的雅言进行交流,这样,就抑制了方言的无节制的发展。汉字的这种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有统一的字形,文字异形是发挥汉字这种作用的障碍,所以,书同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立即着手统一文字,是一项非常英明的决策。这项政策以秦国特有的风格迅速推广到全国,全国有了统一规范的字体,这样中央政府的各项政令法规才能得以顺利施行,从而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以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汉字一直发挥着这种作用,即使非汉族居于统治地位的时候,汉字也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现在汉字仍然发挥着抑制方言离异,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3汉字书写为什么能成为一种艺术?(P7778)汉字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艺术,是与它的字形以象形为基础分不开的。所谓象形,就是象物之形,而物是有灵气的,这种灵气就蕴涵了艺术的原始形态,是产生艺术的重要因素。古人所谓书画同源,也就是这个道理。书法艺术在甲骨文中即有充分表现,甲骨文讲究对称的质朴自然的书法。铸在钟鼎铜器上的铭文,更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此后的隶楷行草,产生大量的艺术珍品,也出现很多大书法家。曹魏时代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他们是历代公认的大书法家。他们不但在书法艺术上有很大成就,同时对楷书字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第六章 对古汉语词汇的基本认识1认识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优势地位的特点对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意义? (P84)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占优势地位,而在现代汉语中,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占优势地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阅读古书的时候,就应当注意不要把两个单音词的组合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 2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双音结构,两个语素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不大稳定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86) 汉语词汇的复音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在一个长期的过渡时期中,有一部分双音结构,两个语素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不大稳定的状态。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意义方面看,可以拆解开来分别训释。如: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2)从结构方面看,前两个语素有时可以倒置。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又八奸:“为人臣者散公财以说(yu)民人。” 3什么是联绵词?其主要特点是什么?(P8788)联绵词又叫联绵字、謰语,是一种双音节的单纯词。联绵词的特点:(1)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单纯词;(2)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在语音上(指古代的读音)往往有一定的联系,或双声(如“崎岖”),或叠韵(如“崔嵬”);(3)书写形式不固定。4分析联绵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P8889)关于联绵词,有几点需要注意:(1)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单纯词,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只是表示读音,分开来没有什么意思,合起来才有意义。因此,对于联绵词,我们不能死抠字面意思强作解释。所以如果过分注重字形,就会把一个联绵词看作两个词。(2)联绵词在语音上(指古代的读音)往往有一定的联系。或双声(即声母相同,如“崎岖”),或叠韵(即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如“崔嵬”)。有一些联绵词,过去有双声或叠韵的关系,到了现在这种关系已经没有了,这是因为语音发生了变化。(3)表示联绵词的两个字既然只是表音的,就可以看作一个记音符号。汉语中的同音字多,所以用字就不十分固定。因此,我们不能把具有不同文字形式的同一个联绵词当作是不同的词。 5什么是重言?(P89) 重言是指两个音节相同的双音词。又称叠音词。表现在书写形式上,记录这两个音节的字也往往是相同的。6分析叠音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P90)叠音词,就是一个双音词的两个音节相同。分析叠音词,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有一部分叠音词是单纯词,两个字只是记音,分开讲没有意义。对这一部分叠音词,不要硬拆开来讲。也有一部分叠音词是一个语素重叠以后构成的,也就是说每个字都有意义。有的字虽说有意义,但并不怎么单用。从语音上看,叠音词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关系密切。当叠音词中的一个音节略有改变时,这个叠音词就可能变成一个联绵词,反过来也一样。(2)有一部分叠音词,用字同联绵词一样,也不十分固定,一个词往往有几种书写形式。(3)叠音词主要用来描摹性状。7为什么叠音词在古代汉语中用得比较多?(P9091)因为叠音词主要用来描摹性状。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夸张其事,铺陈张扬,就需要多用叠音词。8什么是偏义复词? (P91)所谓偏义复词,是说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详见下题)9 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什么? (P91)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一般并列复合词两个语素都有意义。如在“好歹你都要来一趟”这句话中,正反两面的意思都有。在“万一有个好歹”这句话中,“好歹”指的只是“歹”,没有“好”的意思,“好”仅是一个陪衬。前者的“好歹”是并列复合词,后者的“好歹”是偏义复词。由此可以看出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 10分析偏义复词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P9293)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分析偏义复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阅读古书时注意将偏义复词与一般的复音词区别开来,以免影响对文意的理解。(2)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以意义相反相对为多,相对的两个意义一正一负,表示正义的语素有一般放在前,表示负义的语素一般放在后(如“得失、利害”)。在偏义复词中,多取负义而少取正义。(3)现代汉语中的一些用语也还有偏义复词的用法。如:计较得失(偏指失)、不计成败(偏指败)。11什么是“别言”?什么是“浑言”? (P94)从器物的形制区别的角度解释的词义的,称为“别言”;不讲区别的,是“浑言”。“别言”就是今天说的专名,“浑言”就是今天说的通名。 12通名和专名的关系有哪几种情况? (P9495)通名和专名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类和小类的关系,通名表示大类,专名表示大类中分出的小类。第二种情况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通名表示整体,专名表示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这种情况也可以称之为总分关系。 13如何看待通名和专名?(P9697)第一,一种语言中名称的确立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分类,专名和通名就是这种分类的结果。这样的分类构成一个系统,大的系统又一层一层地分成小的系统,每一个名称(也就是词语)都在一个特定的语义范围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或者说空间。古代汉语的一个语义系统中有很多个词,有很细致的类别划分;到了后来,有些词不再用了,所对应的语义系统的划分就不那么细了,这就构成了通名和专名的对立。专名和通名是就词在同一个词汇系统中的语义范围讲的。第二,专名和通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语言,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词汇系统,就可能构成专名和通名的不同对立。这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语言的根本特质之一就是它的社会性,这是我们考察专名和通名的出发点。 第三,专名和通名的变化是考察语言词汇变化的一个方面,考察汉语古今词汇的变化,应当重视专名和通名的变化。第七章 古代汉语中词汇与文字的关系1汉字简化之后在字和词的对应关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值得注意的是那种情况?(P103104) 汉字简化之后在字和词的对应关系方面发生了三种变化:(1)两者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如“賣、遲、處”对应的简化字“卖、迟、处”。(2)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简化后成了一个字。比如“複”和“復”简化为“复”、“饑”和“飢”简化为“饥”。(3)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没有关系,简化后成了一个字。如:后後(简化为“后”)、發髮(简化为“发”)。以上三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后两种。汉字的简化,一方面是笔画减少,另一方面是汉字数量的减少。汉字数量减少带来的后果是,原来用几个繁体字分别表示的几个词现在用一个字来表示,这样我们在阅读古书时有可能混淆几个不同的意思。这不光是有碍于阅读,对于深入了解古汉语词汇的面貌也增添了困难,所以对繁简字的对应关系应当有所了解。 2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表示词与字的什么关系? (P105)异体字是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古代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如果从文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看,异体字就是表示同一个词的几个不同的字形。 3异体字常见的字形结构类型有几种?(P105) 从字形结构看,异体字常见的类型有下面四种:(1)同为形声字,义符不同;不同的义符在意义上往往相同或相近。如:暖煖 貓猫 (2)同为形声字,声符不同。如:綫線 螾蚓 (3)同为形声字,声符和义符相同,但位置不同。如:胷胸 畧略 (4)一个是会意字,一个是形声字。如:邨村 泪淚。 4判定异体字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在判定异体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P105107)判定异体字的根本标准在于要看几个不同的字形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这里说的是不是一个词,是指几个字原本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而不是指后来的借用或混用。 从字与词的对应关系看,在确认异体字的时候,下面几种情况需要注意:(1)有些字,在某一些意义上经常通用,后代的读音也相同,不能简单地看作异体字。(2)有一些字,在意义和读音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表示的词有同源关系,使用上也有交叉,但表示的毕竟还不是同一个词,所以也不能看作异体字。(3)几个字意思根本就没有关系,表示的是不同的词,虽然在文献中常常混用,也不能看作异体字。 5对于异体字的具体处理是否可以采用两种标准? (P107)在对于异体字的具体处理中,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标准。如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从语文政策等方面考虑,这个整理表采用了一个宽式的标准。比如“憑”和“凴”,整理表是作异体字处理的,有的书把“凭、凴、憑”三个字都看作或异体字。其实,“凭”和“凴”是异体字,而“憑”是一个借字。依狭义的标准,假借字是不能看作为异体字的。究竟采用哪种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如果作为文字研究,应按狭义(严式)标准处理;如果作为一般应用,可按广义(宽式)标准处理。6什么是同形字?同形字与所表示的词的关系与异体字有什么不同?(P108)同形字是指字形结构相同而表示的却不是一个词,也就是为不同的词造出的形体结构相同的字。同形字与所表示的词的关系与异体字正相反,异体字是异字同词,同形字是同字异词。7同形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P108110) 同形字的产生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造字而造成字形混同。或者说分别造字,不谋而合。(2)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趋简(包括字数的减少和每一个字笔画的减少),这种趋简的发展造成了字形的变化和字形的混同。 8同形字和假借字有什么不同?(P111) 同形字和假借字的区别在于同形字是在文字演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新出现的同形字看作一个创制的新字也未尝不可,而假借字是把已有的某个字借过来使用。一个是造字的问题,一个是字的借用问题,性质是不同的。其次,汉字的假借是有条件的,借过来的那个字要和借以表示的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借用是“有选择”的,而同形字只是一种无意的偶合。 9怎样判定假借字?(P113)判定假借字的根本条件必须是读音(指古音)相同或相近。10为什么不能把某个字简单地看作就是某个词?(P112)从根本上说,文字既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那么文字和语言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不能把某个字简单地看作就是某个词。 11什么是区别字?为什么这里把古今字称作区别字? (P116)由于词义的引申或文字的假借,某些汉字的意义或用法发生分化,需要另加偏旁在字形上加以区别,后来加偏旁的那个字就是区别字,原来的那个字称作本原字。这里把古今字称作区别字,一方面是为了严格限制术语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是考虑到用区别字这个术语能够更清楚地显示汉字与词的对应关系。 12区别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类型?(P117) 区别字所表示的意义有三类: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13区别字有什么功能?(P118)区别字可以分别用来表示本原词、滋生词和借表词,这就是区别字的功能。14什么是本原词?什么是滋生词?什么是借表词?(P118) 一个字原本表示的词叫本原词。由于词义的变化而生成的新词叫滋生词。一个字借用后表示的词叫借表词。 15由于词义的变化而生成的新的语义单位能不能说是一个新词?(P118119)由于词义的变化而生成的新的语义单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读音有变化,如“景”和“影”,“影”是一个新的词,这叫音变构词;另一种是读音没有变化,如“益”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理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 java路由配置方法面试题及答案
- 赌博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石油测井考试题及答案
- 长春燃气考试题及答案
- 函数极限试题及答案
- 货币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手卫生院感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校园业务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胶原蛋白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科研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
- 2025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GB/T 45785-2025压缩空气站能源绩效评价
- 产权车位转让协议书范本
- CCU护士进修出科汇报
- 解表药白芷讲课件
- T/CUWA 60054-2023饮用水纳滤阻垢剂性能试验方法
- 青少年应急救援技能的培养与提升
- 战略物资储备安全-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