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论文)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pdf_第1页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论文)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pdf_第2页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论文)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pdf_第3页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论文)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pdf_第4页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论文)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论文)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聚集,矿场应用了水动力学方法、复杂结构井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油 田开发效果,并且储备了单井吞吐、调剖堵水、c 0 2 混相驱、表面活性 剂驱等三次采油技术。 关键词:复杂小断块,高含水,剩余油分布复杂结构井 t h es t u d yo nr e m a i n i n go i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o fh i g h w a t e r - c u tr e s e r v o i ri n c o m p l i c a t e ds m a l lf a u l t e db l o c k p a nx i a o - x i a ( d e v e l o p m e n te n g i n e e r i n go f o i l & g a s f i e l d ) d i 删e db y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j i a n gr u i - z h o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ee s s e n t i a lf e a t u r e so fc o m p l i c a t e ds m a l lb l o c kr e s e r v o i ro fj i a n g s uo i l f i e l da l em a n yf a u h s ,c o m p l e xs t r u c t u r e ,s m a l lo i l - b e a r i n ga r e aa n d c o m p l i c a t e d o i l 一、) l 旧t e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 f l u e n c e db yg e o l o g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a n dm a n yo t h e rf a c t o md u r i n gt h eh i g hw a t e r - o a tp e r i o d , t h e r e m a i n i n go i ld i s t r i b u t e de v e nm o r es c a t t e r e d t h e r e f o r e ,t oe n h a n c et h e r e c o v e r yr a t e ,i t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od e v e l o pas e r i e so fr e m a i n i n go i l s t u d ym e t h o d sa a a p t i n gt oj i a n g s uh i 曲w a t e r - o a ts m a l lf a u l t e db l o c k r e s e r v o i r i nt h el o n gt e r m ,i tw i l lg e n e r a t eg r e a te c o n o m i cb e n e f i t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g e o l o g i c a lf e a t u r e sa n de u r r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a t u s o fj i a n g s uc o m p l i c a t e ds m a l lf a u l t e db l o c kr e s e l v o i r , w es e l e c t e df i v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h i 【g hw a t e r - c u to i l f i e l d s , w h i e ha r ez h e nw u ,z h o uz h u a n g , s o n gj i a d u o ,a nf e n g ,f a nz h u a n g a st h es a m p l e so ft h ep r o j e c tr e s e a r c h a n df i e l de x p e f i m e m s t h r o u g hf u r t h e rs u b d i v i d i n gf l o wu n i t , r e b u i l d i n g t h eg e o l o g i c a lm o d e l ,a n dm a i nm e t h o d ss u c ha sr e s e r v o i r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m a i n i n go i lm o n i t o r i n gm e a n s d y n a m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w es t u d i e dw a t e r f l o o d e dm e c h a n i s m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r u l eo fr e m a i n i n go i ld u r i n gh i g hw a t e r - o a tp e r i o d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 ,w i t hav a r i e t yo f m e t h o d s i v r e s e a r c hi n d i c a t e st h a tr e m a i n i n go i ls a t u r a t i o na n dr e m a i n i n g r e s e r v e sa r ed o m i n a t e db ys e d i m e n tf a c i e sb e l t , i m p v e dw e l lp a t t e r n s d e g r e ea n df a u l ts h e l t e r t h er e m a i n i n go i ld i s t r i b u t e sm a i n l yi nw e l lt o w e l la t i l ti nh i 馥p l a c e sn e a rf a u l tf o rt 强f f l o wo i l - b e a r i n gz o n ea n da c t i v e e d g e - b o t t o mw a t e rr e s e r v o i rs u c h 舾z h o uz h u a n g , s o n gj i a d u oa n d a n f e n go i l f i e l d s ,t h et e c h n i q u e o fac o m p l e x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e l li s b e c o m i n ge c o n o m i cw a c t i c a le f f e c t i v ew a y o fe n l m e i n gt h er e c o v e r yo f s u c hb l o c k s f o rb e d d e ds a n d s t o n er e s e r v o i ro ff a nz h u a n go i l f i e l d ,w e l l p a t t e r nt h i c k e n i n gh a sb e e nm a i n l yc a r r i e do u ti nt h et o p a r e ao ft h e s t n m t u r e f o rz h e nw uo i l f i e l d 州血m u l t i p l er e s e r v i o rt y p o sc o e x i s t i n g , b e c a u s eo f g e o l o g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 1 0 n g - t e r mf r e q u e n ta d j u s t m e n tl 翳e 蕊溜f 锝 o w i n gt op r e s s u r eo fp r o d u c t i o nr a t e ,d e v e l o p m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c o m p l e xs m a l l f a u l t e d b l o c k c 孤蒯a v a r i e t y o f o n # n o f t h er e m a i n i n g o i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t h ec u r r e n ts t a t u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i sn o tt of o r mad o m i n a n t m a c r o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f e a t u r eo ft h er e m a i n i n go i l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h y d r o d y n a m i cf o r c e 矗确。蠡a n dc o m p l e x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e l lt e c h n o l o g y i m p r o v e dt h eo i l f i e l dd e v e l o p m e n te f f e c te f f e c t i v e l y k e yw o r d s :c o m p l i c a t e ds m a l lf a u l t e db l o c k , h i g hw a t e r - c u t , r e m a i n i n go i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o m p l e x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e l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中国石油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知影年厂月如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石油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及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 ( t i 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1 即b 锥r 。 州年r 月4 0 日一 月 lo 日一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1 章前言 第l 章前言 ( 1 ) 选题背景 江苏油田属复杂小断块油田,主要特点是地面水网密布,地下断 层纵横交错,断块小而碎,目前老油田已基本进入开发中后期,江苏 高含水( = 6 0 ) 油井、油田数量和储量的比例基本上接近全油田的 一半,但产量的比例与国内其它油田相比仍然较低,这既与复杂小 断块特点有一定内在的关系,也与“九五”期间由于大量新区的投 入而忽视了老区工作量的投入有关。 统计江苏油区1 1 5 个开发单元、井区,含水大于8 0 的接近1 4 , 这部分储量有2 7 2 6 x 1 0 4 t ,累积产油9 0 0 1 0 4 t ,平均采出程度3 3 0 9 6 。 在部分单元、层系、井区,仍有一定可动剩余油分布。受油层非均质 性和注采井网、注水方式、开采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油层在平面上 水淹程度及纵向上水洗状况不同,各断块剩余油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 为了改善驱替效果、减缓油田递减速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在“八五”、 “九五”期间,在精细油藏描述重建地质模型、剩余油分布规律和现 状的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缺 乏系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归纳及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类型有 效地进攻型措施手段。因此,随着近年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 不断提高,有必要进行研究、总结、提高,形成一套适合江苏复杂小 断块油藏特点的剩余油研究、挖潜的技术系列,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 效果。 本课题依托于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2 0 0 1 年下达的重点科技 攻关研究项目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而设立的剩 余油专题研究课题,选择真武、周宋、安丰、范庄油田作为研究对象, 目前,五个油田主体都面临高含水,措施难度大,剩余油分布不集中 的矛盾,因此急需综合治理。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1 章前言 ( 2 )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个特定油藏经过常规注水开发后,大约尚有原始储量的4 0 7 0 仍滞留在岩石孔隙之内,这就是所谓剩余油,剩余油数量大小与空 间分布是设计和优化注水开发调整方案或进行三次采油方案的重要依 据。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驱油效果是世界石油界关注的大问题,它 关系着原油产量和老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 影响注水采收率的客观地质因素主要是储集层物性、油层非均质 性、孔隙结构、原油粘度及储集层被断层切割的复杂程度。人为因素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油藏开发层系的划分与调整是否合理,是否有 利于增加油层动用厚度;二是井网密度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较高的水 驱储量控制程度;三是采油工艺技术水平和增产措施应用的效果。在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由于长期水冲洗和各种人为措施的影响,地下 相态、饱和度、原油粘度、地层水矿化度、储集层结构及岩石表面性 质等都在不断变化,使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这是我们在 研究和应用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调研国内典型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应用手段主要为:水淹带岩 心、测井、试油、生产动态、室内实验等,中国陆上油田绝大多数为 陆相储层,构造复杂,非均质严重,这些特点决定了注水开发过程中 水驱油的不均匀性,尤其是进入高含水期后,见水层数多,地下油水 关系复杂,水淹程度差异很大为提高调整挖潜效果,各油田都在不 断加大对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力度,从静态到动态,从宏观到微观,从 定性到定量分析剩余油潜力及分布特点,已从层间深入到层内的韵律 段。国内剩余油研究的主要技术为:( 一) 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围绕搞 清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努力发展了井间地震、电磁波监测技术;井 间化学示踪和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及利用注采剖面测井资料求取油层 剩余油饱和度的技术等;继续发展数控测井技术,努力攻关开发成像 测井技术等;( 二) 油藏精细描述技术;高含水期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微构造研究;沉积微相研究;流动 中豳弑油大学( 牮窳) 硕士论文第1 章前害 单嚣鲻分与藩魄; 爱蠹及徽蕊棼垮质毪t 裁余渣空丽分蠢确定; 建斑储层预测模型。现阶段需要发展完饕的技术和方 鬻:剩余油 分砸动态监测分析技术;微烛质界面研究技术;细势沉积微相研 变羧零; 镶震耪缝凄悫交弦囊耀劳泰筑律研囊鼓零; 流葫荸元空 间缩构研究技术# 储层预测模型建立技术# 流体性稍描述;( 三) 油藏模拟技术;溉年来各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有了较= 赶麓展,并随 着文撬港藏数整祺羧芏嚣蘩、述骞蒡孬诤舞枧熬弓l 避窝缎入运行,多 数漓瑶己具备了懑行工监仡癜糟数值模拟的键力。 传统观点认为,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而胜利地 覆董侔者经过长嬲实践认为,辩撩复杂 均袋承疆漓藏萼棼离含承勰剩 余涵璧“蒽藩分数、是蘸集中”分每。这就意嗪着,建下镪存在较多 的剩余油富集区,就是要在剩容油里找到富集的工业油流。根据国内 油嬲研究成果,剩余渔分布主鼹篾以下几矜类型:1 ,弗蹲控制不住; 2 、层瘸子撬遣成靛魂簿苓鳋瓣渣蘑;3 、污染严重戆演菇;2 、或冀努 布戆;3 、注采不完善;4 、= 线受效型;5 、单向受效溅;6 、滞留区 型;7 、层间干扰型;8 、层内沫水淹型;9 、隔层损失型; 在襄余澹掩港寿囊,蓑芬联广泛塞嚣了投燹多、觅效糗楚农动鸯 学方法,如鞑鞭滴区盼罗马什愈大油墨、敷什基里亚油嚣的枉马兹油 田、阿尔兰油田以及西西伯利艇油区的萨簏特洛尔大油田镰,均应有 象动力学方法改罄了离含承麓溃疆瑟发效祭,取缛7 弱鼹戆降农缮灌 效聚;美莺主要采取了瓣密并瓣强纯采漓张关耀高含水择的方法,懿 东德虎萨斯油困取得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多年来,我凿报据蚤弦嬲特点,发展了分层注永、缀分淀积提, 缀分嚣发震系、籀密著霹、褥离捧液量跌及注、莲、接拣会嚣套技零, 使淀水波及体积不断扩大,油豳稳产期延憾,提高了水骥采收率。据 国内备类油田储爨动用状况及水驱程度分树,提高水驱溪收率的潜力 器逝较大,虽然箕工孬莲度稻技零含量大大埔热,餐爱然离苓嚣注努 水遮个基础。 中国橱油大学( 华东) 颈士论文第1 章前言 ( i ) 注水结构调整,挺高注承有效率一怒进一步完蒋注采系统, 搞好分层注水;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不稳定淀水;三是采用多种做法 改换液流方向。 ( 2 ) 产滚绩掇激含零维构键整;主要是聚豢i 蠹医疆羧特点,在注 水开发中、后期就开始采取细分开发层系、加密井网、提高排液量, 从而做到了延长油鼢稳产期;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进行了油藏精细描 述,凌忿基礁逡镫注拳嚣产液缝掏调整,爽凌骞效注承秘莠效提滚 的控水稳油技术,脊效地减缓了含水上升速魔和产量递减。 激苏油田是由多种类型油藏组成的复杂断块油田,具肖多套含油 层系,总髂上看,舆“小、碎、贫,教”豹特点,主要表现蔻漓疆小、 断块小、储量少、原油储量丰魔偏低;油藏类挺多、油水系统复杂、 产能差异大。截比2 0 0 1 年底,江苏油田投入歼发的油气羽脊3 0 个, 其中2 6 个油气田为“八五”前发现的老油田,强藏都面旗食水逐年上 舞、产藿逐年下降黪严竣形势,部分萃元、嚣块已进入舞笈魄颓。i 鑫 水界面逐渐上升,水淹体积逐渐扩大,注入水的利用系数照著变小, 部分弗问形成水线通道,剩余濑的分布呈现不连续状态;j 匿几年,江 荔演掰在涵藏德绥绥透主狻下动失,深天霹完了骧夹瑟( 囊簧隽赛1 2 断块e z s t e ) 与油水分布关系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目前激苏油田对 高含水油藏剩余油的研究主要遄过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密闭取 心势秘c 0 毙测势,裁余洼分露炎墼圭要是淀采不完善、戏冀差及屡 内未承淹型。 ( 3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蠢油是是关系懑计民生的璧篷战略物资,石油工业是我酱国民经 济懿潼要基磴产照。我嚣经济离速发展,霹熊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露 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阑( 仅次于荧囡) ,预估 l o 零内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每日6 0 0 万桶膨胀近倍至1 1 5 0 万掇。中年蘸孛嚣邈霉石潼占熬髂嚣潼需求豹院弼才麟,凌在已经提 高要兰分之一,剥2 0 2 0 年预期将有6 0 的石油都必须来自进口,石油 4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1 章前言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中国的石油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主力油田总体已进入递减阶段, 稳产难度不断加大,但开发上仍有潜力可挖。从本质上说,油田开发 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而加强剩余油分布研 究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统计江苏油区1 1 5 个开发单元、并区,含水大于8 0 9 6 的接近i 4 , 这部分储量有2 7 2 6 xl o t ,且随着生产进行不断有油田、井区进入高 含水期。因此摸索一套适合江苏小断块高含水油藏特点的剩余油研究 方法,将对江苏油田高含水期挖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及形成必要的技 术储备,从长远观点看,效益明显。 ( 4 ) 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方法 在石油天然气供求矛盾日渐突出的情况下,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 律,认识和开发剩余油,是老油田调整、提高采收率的当务之急。可 以看到,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剩余油的分布将更加复杂和零散,研 究剩余油的重点也应由“大规模”逐步向“小规模”甚至“微规模” 发展,以适应油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际变化。 因此,该项目研究目标就是选取江苏不同油藏类型的高含水油田, 开展油藏开发特征分析,进行剩余油三维分布规律研究,针对不同的 剩余油分布类型,制定相应有效的挖潜措施手段,为高含水油田调整、 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1 ) 油田开发历程回顾及开发效果评价 划分油藏开发历程及分析不同开发阶段矛盾与实际相应采取的 对策; 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问题; 对高含水开发单元可采储量重新标定; ( 2 ) 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期剩余油三维分布规律研究 5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1 章前言 通过室内物模实验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形态; 进行油藏水淹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通过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油藏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分析,确定 剩余油三维分布: ( 3 ) 进行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研究; ( 4 ) 进行调整、挖潜方案部署研究与跟踪反馈 针对江苏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田和高含水开发单元的地质特点和 开发现状,主要运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高含水期油藏递减规律、含水 上升规律、产液量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现场动态监测、动态分析、油 藏数值模拟研究开展剩余油三维分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开 发对策研究,旨在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为江苏复杂断块油藏, 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以后,建立一套油藏精细描述建模、剩余油研究、 高效挖潜的工作模式,也为其它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 5 ) 论文的基本思路及逻辑结构 开展江苏油田高含水开发单元开发状态分析,重点对五个目标区 块开展油藏工程综合评价,结合室内物模实验、矿场饱和度监测最新 成果、油藏动态分析,运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手段,开展剩余油 分布及水淹规律研究,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类型,开展开发对策研 究,密切跟踪生产,及时调整、优化挖潜措施结构,保证提高油田最 终采收率( 图1 - 1 ) 。 关键技术包括: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 复杂结构井应用技术。 6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l 章前言 图1 - 1 论文研究的逻辑结构 研究进度安排: 论文研究起止时间为:2 0 0 2 年1 月一2 0 0 3 年1 2 月 2 0 0 2 年1 月2 0 0 2 年3 月:开展调研,完成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2 0 0 2 年4 月2 0 0 2 年9 月:开展油藏工程研究及开发效果评价 2 0 0 2 年1 0 月2 0 0 3 年5 月:开展现场动态监测、室内物模实验、油 藏数值模拟,完成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2 0 0 3 年6 月2 0 0 3 年9 月:开展开发对策、方案研究及现场实施 2 0 0 3 年l o 月2 0 0 3 年1 2 月:论文编写 ( 6 ) 预期成果 随着开发的深度进行,江苏油田进入及即将进入高含水期开发的 单元越来越多,该项研究成果对高含水期开发特点的阐述、剩余油平 面及纵向分布规律的研究及对不同剩余油分布形式的挖潜应对将对其 它油田乃至国内其它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和形成 必要的技术储备。 7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2 章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开发特征 第2 章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开发特征 2 1 油田开发地质概况i ” 江苏油田所属区域构造位置为苏北一南黄海盆地的陆上部分,地 处高邮一邵伯湖区,地面河渠、村庄密布,素有“水乡油田”之称。地 下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断块多,属于复杂小断块油田,主要地质特 点归纳起来有以下两方面: 断层多、构造破碎、断块含油面积小 由于众多断层相互切割,构造异常复杂、油藏规模小,断块含油 面积小。统计了1 9 个油田1 2 1 个断块,其中含油面积 1 k i n 2 的断 块3 0 个,占统计断块总数的2 4 8 ;o 4 a 0 sl k l n 2 的断块3 6 个,占 2 9 8 ;0 2 1 5 的中高渗透油田为主,特选取了 安丰、周庄、宋家垛、真武、范庄5 个油田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 2 开发历程及开发效果评价 2 2 1 概况 截止2 0 0 2 年底,安丰、周庄、宋家垛、真武、范庄5 个油田合 计探明含油面积1 8 8 k i n 2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 2 7 0 x1 0 h ,含油层系为 下第三系三垛组、戴南组和上自垩系的泰州组。从油藏类型来看,安 丰、宋家垛油田的k 2 t , 3 为块状边底水油藏,安丰、宋家垛油田的k 2 t i + 2 、 周庄为强边水层状砂岩油藏,范庄油田为相对整装、含油层系单一的 中渗小断块油藏,真武油田为我局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具有多套 含油层系和油水系统。 2 2 2 开发历程及效果评价 2 2 2 1 真武油田 ( 1 ) 开发历程1 2 】 真武油田是我局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田,开发历程产量上大的趋 势是标准的三段式,上产、稳产和递减阶段,按工作的内容时间顺序 大致可以分为详探、试采、初期开发、第一次细分调整、第二次细分 调整、加密调整稳油控水、高含水期综合治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产阶段( 1 9 7 5 1 9 8 1 年) 该阶段初步探明了真1 1 、真1 2 高产富集断块,初期按5 0 0 m 的不 规则三角形井网分垛一段、戴二段两套层系开采,实现快速上产,同 时进行了注水开采。阶段末年产油2 5 1 5 x1 0 4 t ,综合含水3 2 2 ,累 积产油1 2 3 2 2 1 0 4 t ,动用储量采出程度1 2 2 2 。 第二阶段:稳产阶段( 1 9 8 1 1 9 9 6 年) 该阶段根据油田实际生产中暴露的单井控制储量过高和现井网的 不适应性,及稳产需要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油田开发调整:第一次细分 9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2 章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嚏五! i 鳖堡 调整,将e 2 s l 细分为e 2 s l t5 e 2 s 1 6 、e 2 s 1 7 三套层系第二次细分调 整,核心思想以注水为中心,保持和提高地层能量,进一步细分开发 层系。第三次为加密调整,稳油控水的综合治理,改善开发效果,期 间真3 5 、8 4 等块的滚动工作也取得较大成功。阶段末年产油2 2 8 1x 1 0 4 t 。综合含水8 1 。7 ,累积产油5 4 3 1 3 x1 0 4 t ,动用储量采出程度 3 0 1 4 。 第三阶段:递减阶段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调整挖潜对象转为高度分散的剩余可 采储量和类储量,实施了综合治理:主力开发单元开展调剖堵水、 周期注水、三次采油试验和提高排液量;对非主力块实施井网完善和 注采调整,减缓油田递减;真一曹结合带、真1 1 1 井区东部等滚动获 得成功。由于受国际油价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调整工作量整体偏小, 油田产量持续递减。阶段末累积探明含油面积8 7 k i n 2 ,累计探明地质 储量1 8 0 2 1 0 4 t ,年产油1 1 5 9 x 1 0 4 t ,累计产油6 0 9 2 x1 0 4 t ,采出程 度3 3 81 ,综合含水9 0 。0 7 。 ( 2 ) 开发效果评价 真武油田开发效果总体良好 真武油田1 9 7 5 年试采,1 9 7 7 年正式投入开发,1 9 7 8 年开始注水, , 一 , 。夕 凼 ol o 2 0 采出程度t 图2 - 1 真武油田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i o 4 0 o o o o o o 加 8 哪。* * 机 2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论文第2 章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开发特征 连续1 7 年年产油保持在2 5 x 1 0 4 t 以上,为江苏复杂小断块油田的开 发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截止到2 0 0 1 年底真武油田综合含水9 0 0 7 ,动用储量的采出程 度已达3 3 8 ,水驱控制程度8 1 4 ,水驱动用程度8 5 2 ,全油田压 力水平保持在0 6 以上,从含水采出程度曲线看,实际点在理论线以 下( 图2 1 ) ,总体开发效果较好。 与国内开发效果较好类似油田相比( 图2 2 ) ,相同含水时,真武 油田采出程度值高于胜坨、双河,低于王场:相同采出程度时,真武 油田含水值低于胜坨、双河,高于王场。 1 0 d - 6 0 n - * 姐4 0 o - ”。哆矿。 。 7 扣一 一 上幺 一取何 一- q e 场 l 一胜坨 o1 0 2 08 04 0 采出程废i 图2 - 2 同油田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对比 利用我国老君庙等8 个不同油水粘度比级别的注水层状砂岩油田 的油水粘度比i lr 与开发结束时(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r + = 1 ) 的累积 水油比( w p n p ) r t l o 的关系,与e 砰的开发状况进行对比,e b 酽的 ( w p n p ) r “l o 等于5 6 8 ,而按我国油田规律,e 舒的( w p n p ) r = 1 0 应该等于5 8 2 ,两者较为接近,略好于平均指标,处于曲线的左方( 图 2 - 3 1 。 一般水驱油田的( w p n p ) r qo 越小,表示开发水平和效果越高, 综合含水上升规律曲线对比图可以看出:e 舯油层组的开发水平总体 表现良好,达到全国高效高水平开发的油田的平均水平,真武油田接 中国搿油大学( 华东) 硬士论文第2 章复杂小嘶块高含水油藏开发特征 近赢散离水平开发的油田的平均承平。 拳辩 五蠢嚣蒜纛 - 鬟纛 x 带群 技盘 7 + t 蛾 雹幕 , - 苇羔攀 真1弛s 1 募武油8 l l m l i en i 塞t 1 垂l警3t蠢,ll 口 o l p l l p l i x * = l 图2 - 3 与全国离效油田开发效果对比图 选年来真武澳罄套按著增多,共况熬瑟稼渡秀滋窭! 巍降豹重要 制约因素涵 i 黩年来真武油时套损井越来越多,套损井( 未修复) 多达2 9 口, 还有l o 口井况待辫安,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