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真理与艺术——海德格尔研究.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真理与艺术——海德格尔研究.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真理与艺术——海德格尔研究.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真理与艺术——海德格尔研究.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真理与艺术——海德格尔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以哲学的方式追问真理并不是追问真理的内容,而是反思真理为何为真,何 能为真。不同的哲学体系都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解答;形成各自的真理观。海德格 尔的真理观在哲学的入手点以及对艺术、科学的认识上相对于传统发生巨大的变 化。真理思想照应于现实,海德格尔鼓励人类追求更本真的生存。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本章对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作了一些前提性的理论说明。海德格尔 重提“存在的意义”问题,这是哲学思维的深入并转变了哲学思维的入手点。海 德格尔认为自柏拉图以降的西方哲学是对“存在”遗忘的历史,总体上是“存 在者之真理”层面上的探讨。而海德格尔认为他开始了“存在之真理”的探讨。 “存在之真理”要对“存在者之真理”进行考究。在哲学史的反观和对照中,“真 理的本质是自由”才可如此清晰地显现。传统认识论与科学的亲缘关系说明了它 们对真理的有关规定,也透露了技术化时代形成的根源。 第二章:本章具体到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的内容。真理就是存在之真理。因 此,真理的本质就是自由。前后之间有着本质的关联。对真理本质的考察运用本 质直观的方法。自由就是回到源头的“思”之自由。真理存在于遮蔽与去蔽、澄 明与神秘的争斗中。海德格尔的真理思想与传统发生很大的分歧。他认为艺术是 真理原始发生的方式,而科学却不是真理原始发生的方式。语言是存在之家,是 真理的寓所。语言的广域有助于说明存在的意义。语言、诗、思形成了一个崭新 的问题域,是海德格尔思想中相当引人注目的地方。 第三章:科学和技术在解蔽之时却会对人的思想形成束缚,不利于人的思考 的自由发展。在科学和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却有丧失思之能力的危险。哲学 就要关注人类的命运。我们的认识和思考决定着我们整个时代对生存的选择。通 过哲学式的分析和思考,海德格尔试图转变人类已然形成的思维定势,试图牵引 人类的眼光关注更广泛的文化现象,追求本真的生存。因此,海德格尔充分赞赏 了哲学和诗人的事业,批判了技术化时代对人的约缩的蔽端。 全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探讨和对真理问题的探讨彼 此交互解说,并分析了真理发生的多种方式和各自的深度。“思”的传统和延续 等广泛现象都纳入了考察的视野。这是本文作者对海德格尔真理观的领会和理 解,同时贯穿了反思、衍中等等探讨。 关键词:真理;本质;存在;存在者;哲学;艺术;语言;科学;技术 a b s t r a c t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b o u tt r u t hd o n ti n q u i r yw h a ta r et h ec o n t e n t so f t r u t h ,b u ti n q u i r yw h yt r u t ht ob et r u t ha n dh o w t r u t ht ob et r u t h d i f f e r e n tp h i l o s o p h y s y s t e m sa n s w e rt h e s eq u e s t i o n si nt h e i ro w nw a y s ,a n dh a v et h e i ro w no p i n i o n s h e i d e g g e r st h o u g h ia b o u tt r o t hd e p a r t e d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e p i s t e m o l o g ya n da n a l y t i c p h i l o s o p h y h eb e l i e v e dt h a tt r u t hi n v o l v e dw i d e rc u l t u r ep h e n o m e n a ,a n dn o to n l y s c i e n c e h e i d e g g e r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b e i n gf r o me n t i t i e s h eb e l i e v e dw es h o u l dr a i s ea n e w t h eq u e s t i o no ft h em e a n i n go fb e i n g t h eh i s t o r yo fp h i l o s o p h yh a df o r g o t t e nt h e q u e s t i o ns i n c ep l a t o a n dt h eh i s t o r yo fi n q u i r i n gt r u t hi sa b o u t t h et r u t ho ft h et o t a l i t y o fe n t i t i e s b u th e i d e g g e rb e g a nt oi n q u i r yt h et r u t ho fb e i n g i n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f h i s t o r y , w ec a nu n d e r s t a n dt h a tt h en a t u r eo ft r u t hi sf r e e d o m t h ef r e e d o mo ft r u t hi s t h i n k i n go r i g i n a l l y i ta p p e a r sa sa l e t h e i ao rc l a r i f i c a t i o n t h ep r o c e s so fi n q u i r i n go f t r u t ha l w a y sf 趣h t sb e t w e e nc l a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o b s c u r i t y a r ta n dp o e ma t et h ew a y p r o d u c i n gt r u t ho r i g i n a l l y , b u ts c i e n c ei s n t l a n g u a g ei st h eh o u s eo fb e i n ga n di t i s h o u s i n gt h et r u t ha l s o t h ee x t e n to fl a n g u a g eh e l pu s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m e a n i n go f b e i n g p o e t i cl a n g u a g ee x p l i c a t e st r u t hi n t u i t i v e l y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c a nh i n d e r p e o p l ec o n t e m p l a t ef r e e l y i nt h et i m eo ft e c h n o l o g y , p e o p l ea r el o s i n gt h ea b i l i t yo f c o n t e m p l a t i n g h e i d e g g e rw o r r i e da b o u ti t i nh i sp h i l o s o p h y , h e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 h o wh u m a nb e i n g sl e dt h e i rl i v e s h ea p p r e c i a t e dt h ec a r e e ro fp h i l o s o p h ya n d a d v o c a t e dp e o p l et op o e t i c a l l yb u i l da n dd w e l lu p o ni t t h et r e a t i s ei so r g a n i z e do r g a n i c a l l y i ti n t e g r a t e st h ei n q u i r yo fb e i n ga n dt h e i n q u i r y o ft r u t h i ta n a l y s e sd i f f e r e n tw a y so fp r o d u c i n gt r u t h i ti st h ew r i t e r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h e i d e g g e r k e yw o r d s :t r u t h ;n a t u r e ;b e i n g ;e n t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r t ;l a n g u a g e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 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叶。瓿 坫年 月日 引言 引言 一、海德格尔的总体印象 海德格尔( 1 8 8 9 年一1 9 7 6 年) 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当代 的研究者总是将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相提并论,认为此二人分别在大陆哲学和 英美哲学中具有开创历史的重大意义。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研究、继承、 发展和应用已在当代兴起一股潮流,至今方兴未艾。因为“存在论”所具有的更 有深度的思维,使哲学更加关注也更加亲近人的本根。从而,哲学从一向作为科 学的开创者和辩护者的角色承担步入更广阔的领域。海德格尔是这样认为的,哲 学从苏格拉底开始的概念思维以及一直以来的认识论传统日益趋向于严格的规 划,也更有远离人的本根的危险。他试图使哲学回归到古希腊甚而比苏格拉底更 远古的时代,那热情、自由的时代;将人的命运与对世界的探索紧紧联系的时代; 对人性充满兴趣、揭示而不是批判的时代;在神话、传说、诗歌等多种表现形式 中透露各种启发性思想的时代当然,海德格尔并不是用情感的号召力来吸引 人们的眼光的,他在理论上做出了更有说服力的贡献,那就是重新提出“存在的 意义”问题,从而将我们的思维带入一片新的天地,使我们的理性更能应合自由 的天性。 区分“存在”与“存在者”,并且郑重其事地提出了“存在的意义”问题, 这是海德格尔哲学的基本观点。这些都已经在他早期的基本著作存在与时间 中非常系统地加以阐述了。前期的海德格尔从“此在”入手探讨“存在”的意 义,建立了“基础存在论”的系统;而后期的海德格尔更广泛地从语言、艺术、 真理等领域探讨“存在”的意义问题,自始自终都没有离开他的基本观点。在 海德格尔之前,胡塞尔就以其“现象学”思想而举世瞩目,他试图以“现象学” 来拯救欧洲科学的危机。应该说,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和哲学胸怀都有力 地启发了海德格尔。如后世研究者那般将海德格尔的哲学纳入“现象学”的思 维传统中也未为不可。因为他的哲学所运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就源出于“现象 学”。并且,“现象学”被海德格尔加以发展,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解释学现 象学”这一流派。 海德格尔诲人著书,成就非凡,影响广泛。哲学、美学、文学、政治等领域 海德格尔真理思想研究 的研究者和发展者都可以在他的思想中发现活力因素,继续在不同领域中延伸他 的影响力。学者们给海德格尔奉上了诸多赞誉。其中,阿伦特的评价最有新意。 她说:“海德格尔早期声誉颇为奇特,或许比卡夫卡在二十年代早期或布拉克和 毕加索再早些的声誉还要特别,” 将海德格尔与卡夫卡或毕加索等艺术家 相比较,显现了阿伦特对海德格尔的了解,突出了海德格尔思想中极富特色的一 面。不能将海德格尔的哲学简单地归入于“艺术哲学”,因为他的哲学眼光、哲 学视野、哲学目的远超于“艺术”的范围。但是,如果没有认识到艺术在海德格 尔思想中的重要作用,那也是一种错误。海德格尔对艺术的重视可以在以下几个 方面显现出来:1 、海德格尔著作中更有艺术性的写作风格与语言;2 、艺术对自 我的超越比科学和技术更为优越;3 、艺术对人的本真生存的贡献。在研究海德 格尔思想( 包括真理论) 的时候,准确地把握他的特点和风格,这也是我们的目的。 二、本论文的主线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哲学自从认识论形成之后,开始反思哲学或科学中所形成的观点、理论、结 论的“真理”问题。不对自己本身的思想进行反思,很容易陷入“独断论”的错 误之中。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忽略“真理”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成为近代认识 论的核心问题。所谓“真理”,指的就是“真的理论”。所谓“真理观”就是对“真 理”概念本身进行哲学的探讨。这种探讨方式超越于“真理”在各种专门领域中 的具体内容。对“真理”问题的探讨,侧重点在于“真”:何为“真”? 如何为 “真”? “真”有何意义? 不同的哲学家或哲学流派都有可能在这些根本问题上 存在分歧,建立不同的哲学解释系统,形成独特的真理观。在整个认识论的历史 中,人类的思维不断地挖掘和开发,试图安慰不安的灵魂,为“真理”寻求最确 实的根据或者干脆从根本上否认真理的存在。围绕着真理的发生、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证实或否证等问题的探讨形成了认识论的脉胳,牵涉至4 生理学、心理学、 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成就,触及到语言、逻辑等不同层面。 海德格尔有关于“真理”的专门论述集中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 作品中,例如论真理的本质、艺术作品的本源、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 等。有些学者就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海德格尔思想的“真理时期”。而事实上,海 德格尔关于“真理”的论述贯穿于不管是前期或者后期的相当多数的论著当中。 。 德 比梅尔:海德格尔,刘鑫、刘英译,商务印书馆1 9 9 6 ,第5 页。 2 引言 由此可以论断,“真理”问题始终是他关注的重点。那么,海德格尔本人对“真 理”有什么样的论述? 相对于传统认识论,他的真理观有什么样的特色? 在这 些研究中,他怀抱着什么样的热情和心态? 有什么样的目的? 这都是本论文所 力图揭示的。 笔者以真理观为线索,以海德格尔的基本著作为基础,试图在本论文中较为 充分地展现海德格尔有关于真理的思想。因此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 哲学史的反观与对照中,剖析不同哲学家阐述真理的入手点与结论,突出海德格 尔思想的历史性转变,点明了其真理观的理论前提。第二部分论述和分析海德格 尔有关于真理本质的思想,并在真理与艺术、语言等本质关联中展现海德格尔真 理观丰富的内容。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海德格尔思想相对于历史所发生的方方面面 转变,以及他对世界的评价和态度。第三部分试图说明海德格尔对技术时代的忧 思和关注。哲学思想的转变不仅仅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同时它还对人生的选择产 生重大影响。海德格尔呼唤世人更加关心文化,发展文化。是以,他主张“诗意 她栖居”。 三、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就是追求真理的运动,明确表明了他的态度:不是否认真 理的存在;而且追求美、追求善等哲学活动与真理具有关联。海德格尔仍然在肯 定着自古希腊开始的哲学思维的价值。真正的转变首先在于他明确提出的根本问 题。海德格尔用“真理”来阐释存在的一般意义,由此,与传统真理观在“真理 的处所”、“真理的概念思维”等问题上发生争执。海德格尔倾向于对更广泛的文 化世界敞开真理的大门。 只是认可这种眼光的开放性远远不够。我们可以反诘:艺术和诗没有必要以 真理为归宿;文化的追求可以有更自在的目的。海德格尔的思想也许给文化造成 了压力,他所挖掘的是有深度的生存,、而不是肤浅的快乐。所有的对“天、地、 人、神”都试图加以发现的努力不管最终以何种形式来表达,都是一种真理性的 追求。我们可以理解,海德格尔只不过是用“真理”这个字眼来肯定生存的真挚 和诚恳。 所以,要从总体上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不可能不了解他的真理观;要理解 他的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思想,理解真理思想尤有必要。本文切入了海德格尔的 真理思想,力图血肉丰满地展现它,并提炼出它的真精神。 3 海德格尔真理思想研究 第一章剖析真理的途径哲学史的反观与对照 “真理”也有存在于何方的问题哲学总是力求追根问底。历来哲学家都 将“真理”视为客观存在之物。早期哲学区分了“存在”与“非存在”,世间所 见之物并非都是真正的存在,真理就存在于“存在”而不是“非存在”中。例如 柏拉图就以“理念”为真;亚里士多德视个体实体为真实的基础;康德认为“先 验理性”为真理的前提;不一而足。统统这些哲学家都有一个特点,我们可 以将他们的真理观归之于“存在者之真理”。在对真理的探讨中,他们都有一个 失误,就是搁置了“存在”的意义问题。而“存在”作为“存在者”存在的基础, 更具本源性意义。这个问题由海德格尔明确提出。将“存在”与“存在者”区分 开来,是海德格尔哲学的入手点。从“存在”整体出发考察“真理”问题,真理 就是对存在的“遮蔽”的“去蔽”;“隐晦”的“澄明”,这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在 起来”的过程,于是真理的本质乃是自由,永远有待道说。可以将海德格尔的真 理观称为“存在之真理”,使其与“存在者之真理”区分开来。 第一节存在者之真理的历史 一、古代和近代哲学史上“真理观”的争论 自从人类开启心智以来,除在生活中掌握经验和有效的可利用的常识以外,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也成为需要。哲学离不开对世界整体,以及纷繁复杂的现象 背后世界作形而上的探讨。米利都学派开始了最早的哲学活动,以世界整体性为 思考对象,思考世界的起源问题。但众说纷纭。有说世界的本原是“水”( 泰勒 斯) ;有说世界其实是“无定”( 阿那克西曼德) ;在思想自由的时代对世界 的思考可以提供多种答案。但世界只有一个,那么该如何判定哪一个答案为“真” 呢? 于是,伴随着哲学思考的诞生,对真理问题的反思和追问也相续而行。巴门 尼德最早鲜明地提出了认识真理的三条道路:第一,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 第二,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者一定存在;第三,存在和非存在同一又不同一。 巴门尼德称第一条路为“真理之路”,而其它的路为“意见之路”。接着,他将“存 d 第一章剖析真理的途径哲学史的反观与对照 在”阐释为客观世界的一个最普遍的肯定和最高度的抽象,并且认为“思维和存 在是相同一的”。因为这个“存在”并不在于感官世界的直接感悟中,而在于思 维才能达到。相应的,与巴门尼德的真理“确定主义”相信真理一定存在 相对照,古代哲学史上有不同哲学流派提出了各自对真理的不同看法,分别 影响了以后的哲学思考方向。巴门尼德相信真理存在,但并没有依赖于“神”为 自己的信仰提供可靠的根据。相反,柏拉图的“确定主义”却以“神”的存在为 依据,提出了“天赋观念”的学说,坚定了真理的普遍性、统一性和客观真实性 的观念。柏拉图的中心思想是“理念论”,这也是“思维与存在相统一”思想 的一种典范,世界是“理念”的“模仿”或“分有”;“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归 源于神。人心中自有“理念”,只是尘世堕落中遗忘了“理念”,但可以以学习为 契机,回忆起“理念”来。 除了真理的“确定主义”,影响较大的还有真理的“相对主义”和真理的“怀 疑主义”。真理的相对主义典型的来自于普罗泰戈拉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在著作中讨论普罗泰戈拉的观点:“你( 指泰阿泰德) 说出了一种非常重 要的知识学说;这就是普罗泰戈拉的意见,不过他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的。他 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事 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而你和我都 是人。”柏拉图主要批判普罗戈拉陷入了感觉相对主义,从而模糊了真理的界限。 但我却认为,普罗泰戈拉的学说的重要性不在于他达到真理的方式和所获真理的 水平应该说,这一切都仍然停留在相当粗浅的水平上;他的学说的重要性在 于意识到了真理的意义问题。也就是真理与人的生存的紧密关系。真理的怀疑主 义从根本上怀疑真理的存在或人可以认识真理的信仰。著名的有皮罗的学说。他 认为:“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别。因此,我既不能从我们的感觉也不能从我们的意 见来说事物是真的或假的。所以我们不应当相信它们,而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不 发表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判断,对任何一件事物都说,它既不不存在,也不存在。 或者说,它既不存在而也存在。或者说,它既不存在,也不不存在。”。其他的怀 “参见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第2 4 - 2 6 页。 。同上书,第5 5 页。 同上书,第5 5 页。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第1 7 7 页。 5 海德格尔真理思想研究 疑论者分别从感觉差异和逻辑论证的不可靠性来否认真理的存在。事实上,相 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学派的产生并没有将人类文化史引向毁灭真理的路途上去。相 反,不同流派的哲学学者所提出的各种质疑,才引得哲学讨论一步步深入,并且 为了求得疑难的突破,开辟新的哲学思维,创造新的哲学体系。 中世纪神学的研究蔚然成风,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认识论问题才 成为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既要确立“真理存在”的信仰,又要避免掉入独断论 或任意性的陷井,这是近代认识论的主要任务。哲学之所以有这样的进展,这和 人们对世俗世界的关注以及科学技术实际产生的效用是分不开的。在“近代”这 段时间里,秉承着科学的探索精神而对人类的认识过程做出精细的分析和研究的 哲学家可以列举一长串绝不陌生的名字来,例如培根、笛卡尔、贝克莱、洛克、 休谟等。哲学总是要追求能称之为“真理”的东西,而真理是某种人人都必须能 够认可的客观存在。何以能够如此? 在此追问中,就产生了许多的哲学问题。观 念论和实在论的对立是一组问题;心灵和肉体的对立是一组问题普遍怀疑的 风气试图为我们的认识寻求最为可靠和自明性的开端,但真理到最后往往还要寻 求神的依托。“观念论”在说明认识时似乎是最符合逻辑、前后一贯的理论,但 却无法说明生物体新陈代谢的现象。以“实效性”为标准来判断理论是否为真理, 相当受欢迎,但单单这一标准又忽略了真理所需具备的其他优越性,例如简单明 了、普遍适合等特性,并且也不利于哲学上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探讨。但不管怎样, 相对于哲学的探索,近代科学发展了真理的内容和系统,事实真理、数学真理、 逻辑真理、伦理真理、宗教真理等研究得阻长足进展。特别是类似于数学真理和 逻辑真理等称之为符号真理或形式真理的,便无法简单以“事实与理论的符合” 作为评价真理的标准。这样的符号真理的出现是人类思维的发展,已不只局限于 生活的事实场景,它实际上是众多可能性的延伸。单凭人类的思维便可以获得普 遍认可的客观真理。所以这类符号真理深得理性主义者的钟爱。为真理寻求可靠 的根基的可能性落实于人类的心灵世界。连康德都批判休谟,认为他之所以如此 绝望地宣称观念的“重复说”而陷入相对主义,乃在于休谟忽略了事实真理之外 的数学真理。 o 详细请参见苗力田、李毓章土编: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2 2 1 2 5 页。 。k a n t :f :r o j e g t e n at oa n yf u t u r em e t a p h y s l c st r a p s b yg a r yh a t f i e l d 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l 9 7 7 6 第一章剖析真理的途径一哲学史的反观与对照 二、康德和黑格尔 康德和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的重量级的人物,他们所开创的哲学体系将德国古 典哲学推向顶锋,也终结了那个时代。 海德格尔在康德与形而上学的著述中用“生存论”的观点来解释康德的 纯粹理性批判。海德格尔认为康德的工作是在为形而上学奠基,从而筑就了 “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与以往哲学家不同,康德不在“神”或外在客观事物 之上寻求客观真理的依据,他对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莫大的兴趣, 力图在人的内在性中为真理的可靠性寻求根基,使得真理的普遍性、有效性、可 靠性、必然性成为可能。这就是所谓哲学的“哥白尼”式的转变。 真理一向都与人的探究过程相关。所以在“人”身上探索真理的可能性,当 然是一种重要的尝试。和笛卡尔相同,康德相信真理出于一种明确的“自我意识”。 但是,他不准备掉入相对主义的困境中,又不能认可“神”这种幻想。他相信, 人都有“先验的能力”或日“先验的理性”,这使得普遍客观的真理成为可能。 康德区分了“在我之内”和“在我之外”,认识都能在这两方面寻求基本因素。 虽然,他力图在认知世界中解决他的理论的连贯性,但是,“物自体”始终悬而 未决。康德和笛卡尔的立场是相似的,从一开始就是在“我思”中进行探究而忽 略了“我在”。这一点是海德格尔批判得最多的地方。早期的海德格尔也着眼于 “此在”“人”,在生存的历史性中揭示真理的发生和存在的意义,不同的 是,他从“我在”而得出“我思”。 黑格尔明显地比康德更加热情。他并没有将“物质实体”排斥在真理之外。 相反,他认为康德的做法是一种“不下水就试图学会游泳”的荒谬行为。黑格尔 将世界也即“存在者整体”称为“绝对精神”。人的精神能力与之相通、交 流。黑格尔分别用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阐述“绝对精神”或日“理念” 自在自为,外化为自然界、返回自身的历史延展。哲学和宗教一样,就是要追求 “真理”。真理就是上帝,就是绝对精神。“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 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和现 实的和解。”。外在的世界和目的与人的精神和目的,都在“上帝”这个概念中得 到了统一,包容于涵概一切的逻辑里。黑格尔明显地显露了一个理性主义哲学家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卷,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 9 9 6 ,第8 1 1 3 5 页。 o 德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版,第4 3 页。 7 海德格尔真理思想研究 的特点,也就是强求“在人类历史和命运所显示的混乱无序的可怕矛盾中看出历 史的理性,并将原先由于人的认识和识见无法识破而听凭信仰和信赖归之于天意 的东西带进了思维的一国。”。黑格尔无限制地将人神化了,同时宣称历史的进程 所显示的必然性不可能由某个人的意志所左右。这与康德和海德格尔有关于人的 有限性的思想相对立。黑格尔以其“绝对性”建立了整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同时 也宣告了形而上学的完成。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概况;尼采 除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一派哲学家崇尚人文主义的传统,将哲学与人类 文化整体紧密联系以外,现代西方哲学中相当部分的哲学家对科学哲学和实证之 风有浓厚的兴趣。这一点,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一文中也已经指出了。 包括胡塞尔,在反叛传统与指出当代欧洲科学脱离“生活世界”的危机时也以重 建严格的科学理性为己任。所以,后来的研究学者将现代西方哲学大致上分为大 陆哲学和分析哲学。这种划分方法指出了哲学研究的地域传统。分析哲学偏向于 科学理性的研究,建立严格的科学语言系统,重视经验和真理的实效性。近代认 识论有关主体和客体关系的研究发生了转向。这一流派的哲学大致有几种研究思 路。l 、经验、实验和证实的科学研究模式,如孔德;2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如 詹姆士;他们有将传统哲学对灵魂、理性、价值的研究淡化为心理学研究的趋势: 3 、科学历史的研究,提出各种科学发展模式,用以指导理论面对变动时所应采 取的立场,如波普尔;4 、对语言、意义的兴趣,对哲学研究的载体语言或 命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指导语言的正确使用,如罗素、维特根斯坦。在当代西方 哲学的语境中,已无德国古典哲学宏大叙事的规模。令人奇怪的是,心理学的研 究也在哲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似乎有以专门科学取代哲学的“趋势”。在这个时 代,科学的兴盛反倒以哲学日渐沉默为代价。是以,多位当代哲学家例如维特根 斯坦,包括海德格尔都发出“哲学终结”的感慨。伽达默尔也认为黑格尔哲学作 为形而上学的终结已是历史事实。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尼采、萨特、伽达默尔等哲学家和海德格尔才是血脉相 连的。萨特、伽达默尔等人在海德格尔之后成名,其哲学深受海德格尔的影响和 熏染,而海德格尔本人对尼采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其哲学思路追随着尼采的非理 o 德 伽达默尔: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哲学译丛1 9 9 1 年第5 期。 伽达默尔:海德格尔和黑格尔,哲学译丛1 9 9 1 年第5 期。 8 第一章剖析真理的途径哲学史的反观与对照 性主义,并神游于古希腊的自由之风中。我并没有忽略胡塞尔对海德格尔的影响, 正像阿伦特的评价,若没有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和胡塞尔作为导师给予海德格尔 的指导,也不可能有海德格尔哲学上的成就。二人的哲学联系比较特殊。本节 接下来介绍的是尼采的哲学如何作为一种“存在者之真理”的典型而存在。 似乎,尼采的哲学与真理观不能挂钩。按照认识论传统,真理至少要体现为 以下特征:1 、科学性;2 、逻辑性;3 、论证的严谨、合理。这也是科学在认识 论研究中深受偏爱的理由。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权力意志等烩炙人口 的著作讲述的是我们人性中最根本的行为动机并且提倡一种新的奋发的价值观。 与科学相差十万八千里。尼采本人也并不认为自己在研究真理,事实上,他批判 “真理”。也许可以这样总结,尼采本人认为哲学( 至少是他本人的哲学) 应该 以追求“美”、“价值”为目的,而不是“真理”。“真理”和“艺术”分裂的传统 在尼采哲学中仍然保持着,不同的是,尼采认为“艺术”比“真理”更为重要。 尼采的思想大概可以分为三大块:权力意志;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对柏拉图 倒转的艺术观。权力意志学说讲述的是“人”这种存在者的基本特征。人的行为 动机来源于一种生存中奋发向上的力。这是尼采对文化虚无主义和生命力虚弱等 现象的批判。基于权力意志的基本思想,尼采在悲观中倡导奋发;在虚弱中鼓励 英雄主义。为人类提出了“超人”的目的和一种有所作为的生活方式。 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学说包含着一个关于“存在者整体”的学说。哲学从一开 始就提问“什么是真正的存在者”,并以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思维思考世界。尼采 没有摆脱这个传统;没有摆脱世界、上帝的哲学概念体系;也没有摆脱自古希腊 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始基”、“质料和形式”的思维。柏拉图将真实的存在放置于 “理念世界”;尼采认为表象后真实的世界是一种力量的永恒流转。海德格尔如 此评价:“尼采这里所谓的思想,就是一种着眼于存在者如何成其所是而对存 在者整体的筹划。这样一种筹划改变了一切事物面貌和分量,以此方式把存在者 开启出来。” 尼采的哲学总体上是柏拉图的学说的倒转,对世界、对人生、对哲学的态度 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柏拉图认为,真实的世界是“理念”,现实存在之物是对“理 念”的摹仿或分有,他贬斥了艺术。尼采却认为奠基于肉体感受性之上的艺术创 。比梅尔:海德格尔第5 页。 。 德 海德格尔:尼采上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版,第2 5 4 页。 9 海德格尔真理思想研究 造更为可贵,因为它与人的原始生命力或权力意志悉悉相通。以柏拉图式的理智 所构想的“理想国”,生活是整肃、规约而无趣的。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构想自由的 人生选择,但是在“相同者永恒轮回”的担负下,并没有向琐屑和卑微投降。 自叔本华、尼采以来,开始产生一种独特的哲学思维,以“人”这种存在者 的出生和死亡的有限性为思考框架来探讨生活和哲学的意义,在理性主义之外开 辟了另一种传统。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本著作中有关“生存论”的阐述 也采纳了这一基本思维框架。同时,一种可以用诗化的语言来阐述哲学的方式; 一种在“主体一客体”、“感性一知性一理性”、“概念一范畴一命题”、“先验一经 验一超验”等概念模式及系统化的逻辑体系之外的阐述哲学的方式开始受到拥 护。海德格尔本人便不只是一个推理者和论证者。而艺术也不被他排斥于真理大 门之外,这一切都显示了海德格尔真理思想的转变。 第二节存在之真理的开始 哲学与真理相伴而行。如果我们不考虑柏拉图式的真理在尼采的批判中的特 殊规定的话,我们可以说,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哲学毫无意义。这有几个理由: 首先,很难有什么个人的哲学,哲学就应该有超越于个人的视界的影响力;其次, 哲学学说不可能随意做出的,它讲述的应该是人世的“真谛”。再次,我们所珍 视的哲学应该始终具有创造性的思之意义。对“真理”的追求能满足哲学的这些 要求。但是,不能从而简单地将哲学归结为科学。对这种狭隘性的批驳,尼采和 海德格尔的哲学有重要意义。 近代认识论以“真理”为主要追问对象,系统地反思人类史上曾有过的理论 成就。这一过程伴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开发,对自然的征服和获取,以及人 的自信心和乐观主义的爆涨的过程。这个时代哲学体系的建立根本离不开这样的 历史情境和心理条件。简单概括,近代认识论对真理普遍怀抱这样的观念:真理 是明确的自我意识,具有明晰性;真理以普遍性、必然性、客观性、有效性、有 用性、可接受性等为判断标准。分歧在于,不同哲学家在真理的依据、真理如何 实现、真理的范围等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从中要透视出哲学家对世界的根本观 点以完成整个哲学体系因为,世界对于“我”而言就是“我”的认识。这样, 1 0 第一章 剖析真理的途径一哲学史的反观与对照 为何哲学与科学具有血肉相联的关系便不难理解。 在此之中,尼采是特殊的。但是,海德格尔的哲学不再强调艺术与真理的分裂。 尽管尼采对科学相当疏远,但是他仍然对世界进行了真诚的探讨和述说。在上一节 中,我们将历史上这一系列哲学学说统称为“存在者之真理”。显而易见,它们有 共同的特点。也就是,它们都努力寻求真正的存在者,并以此为哲学的基础。 真理思想是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德格尔有关真理的专门著述集 中于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但是,不管是海德格尔前期或后期,“真理”这 一领域一向深受关注。他的真理思想更多地交织在对传统哲学的讨论中。因此, 蕴含相当丰富。区分“存在者之真理”和“存在之真理”是他的真理观的重要特 色。他认为,相对于传统而言,他开始了有关于“存在之真理”的探讨,并以此 思维重解传统。 那么,何为“存在者之真理”? 何为“存在之真理”呢? 为了有效地说明, 我们必须先理清海德格尔有关“存在者”和“存在”的思想。 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基本著作,阐述了有关“存在者”和“存在” 的思想。有关“存在”的问题早在古希腊就已正式提出。巴门尼德将其用以区分 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亚里士多德就有专门的“存在论”学说一直以来,大 多数哲学家都将“存在”当作使得“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基础。所以,对“存在” 这一概念或日词语当不会陌生。但这样一来,却也容易忽略对此领域深入探讨的 可能性。海德格尔以此为基点,阐发了他的学说,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他 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当你们用到是或存在这样的词, 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些词的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以为自己是懂得的,现 在却感到困惑不安。我们用是或存在着意指什么? 我们今天对这个问题 有了答案吗? 没有。所以,现在要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固为了探讨“存 在”的意义问题,海德格尔明确区分了“存在”和“存在者”的概念。事实上, 这一区分在西方哲学史上一直是被忽略的,以至于两个概念混淆使用。同时,有 关“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也被忽略了。然而,这一关系才是解说历来真理 观的一个根本。海德格尔说:“哲学自古把真理与存在相提并论”,。“同时哲学 又被标画为考察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科学,也就是说,就存在者的存在来考 德 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第1 页。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2 4 5 页。( m a r t i nh e i d e g g e r :b e i n ga n dl i m e t r a n s b yj o h nm a c p u a r d e e d w a r dr o b i n s o n ,s c mp r e s sl i d 1 9 6 2 ,p 2 5 6 ) 1 1 海德格尔真理思想研究 察存在者的科学。”。 在认识论的探讨中,按照哲学体系的逻辑展开,存在者可分为现实存在的存 在者和观念上存在的存在者。这一直都是真理观争论的重要领域。海德格尔认为 “存在者”这个词只是为了说明“一切不是完全虚无的东西:自然( 无生命的和 有生命的自然) 、历史( 它的创造、它的塑造者和承担者) 、神、诸神和半神。我 们也把生成者、产生者和消逝者称为存在者。我们也把假相、假象、幻觉和 虚假称为存在者。”9 他并没有从实在论和观念论的角度来区分这些存在者。对我 们而言,一切存在着而对我们都有意义的便可称之为存在者。之所以如此命名“存 在者”,根本点在于哲学考察方法的不同。海德格尔没有采用近代认识论的模式, 在“主体一客体”关系的探讨中引出存在者的本质和特征。他的哲学深受胡塞尔 现象学方法的影响,遵循着“面向事情本身”的原则。这有一些方便之处,但也 许会引起一些怀疑:一向费尽心思探讨的问题是否可能如此轻易放置? 然而,海 德格尔直截了当地反驳:“( 面向事情本身) 这旬座右铭反对一切飘浮无据的虚构 与偶发之风,反对采纳不过貌似经过证明的概念,反对任何伪问题虽然它 们往往一代复一代地大事铺张其为问题。” 所以,按照现象学方法,存在者等同 于所揭示的“现象”,那种“显示着自身的东西”,“大白于世,置于光明中的东 西”。而“按照通达存在者的种种方式,存在者又可以以种种不同的方式从其自 身显现。甚至它可能作为它本身所不是的东西显现。”回所以存在者本身显现为不 同的层次,具有相应的“指引关联”,也不拒绝“假相”。哲学的思维方式,一向 将“世界总体”作为对象来加以考察,海德格尔用“存在者整体”称呼这一考察 对象。“存在者整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它把存在者集中起来。哲学习惯于以“存 在者整体”的统一性为前提开始探讨世界。从历史角度而言,“存在者整体”就 是一个最值得追问的东西。总而言之,存在者就是“公开者”或“显现者”,可 以有不同的公开方式而具有层次。“存在者的整体”就是哲学最为关注的对象。 “存在”的问题是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作为存在者得以可能的“存在”, 往往在哲学的考察中被遗忘了。一般的观念将“存在”当作最普遍最空洞的概念, 本身就反对任何下定义的企图。由此,它本是未能揭示的“晦蔽者”却被误会为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2 4 6 页。( m a r t i n h e i d e g g e r :b e i n g a n d t o n e ,p 2 5 7 ) 。 德 海德格尔:尼采上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版,第2 6 7 页。 国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3 3 页。( m a r t i n h e i d e g g e r ;b e i n g 鲫d 砌i e ,p 5 1 )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3 4 页。( m a r t i n h e i d e g g e r :b e i n g a n d h m e p 5 2 ) 1 2 第一章剖析真理的途径哲学史的反观与对照 不言而喻的东西。“存在”一词最初能让我们领悟到的便是“使存在者之被规定 为存在者的就是这个存在;存在者总已经是在存在已先被领会的基础上才得 到领会的。”。于是,对“存在”概念的考察,便可以认识到以下三方面:i 、“存 在”是最普遍的概念。作为存在者背后的东西,它是一种超越。由此,它反映了 存在者的统一性或显现了无规定性的直接性。2 、“存在”这个概念是不可定义的。 因为传统逻辑的定义方式适用于存在者,不适用于存在。“存在”不是某种类似 于“存在的东西”。3 、“存在”是自明的概念,先于存在者的领会。对“存在” 的意义的发问由此显得必要却又困难,它总要以最本己的方式来显现自身。我们 的任务就是使一向暗藏不露,无法显现自身的存在得以显现。既然“存在”意味 着存在者的存在,于是,就可着手从“存在者”之上逼问出“存在”来。在古代, 对存在者的普遍考察,曾经将存在归结为某种生成。但在海德格尔,他并不满足 于此。他选择了一种最特殊的存在者来解答问题。这种存在者就是能够提问和做 出解答的“人”本身。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此在”总在生存中直接与“存 在”发生交涉。由此,在他的范围内,与存在问题最为关切。事实上,任何存在 者的存在都因为“此在”而具有意义。这样,便构筑了“基础存在论”的框架, 从而,就要通过“存在论”的考察,非演绎地构造各种可能方式的存在论谱系。 人的主体性不只于在认识中,而在于整个此在的生存。所以,世界一开始最不可 怀疑的就在于人的行动,伴随着人对世界的揭示活动。海德格尔完成了对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的命题的倒转。“我在,故我思”成为海德格尔生存论的基本原 则。于是,他展开了一个比由笛卡尔开始的传统世界在人的认识主体性中展 开更广阔的天地。他实际上事先就已承认了一个始终比人的活动更广阔的可 能天地那一片神秘。海德格尔就直截了当地批判康德,认为康德的失误首先 就在于他“耽搁”了存在问题。海德格尔就时间观念批判康德:“为什么康德终 究无法窥时间问题之堂奥。有两重因素妨碍了他。是他一般地耽搁了存在问题, 与此相联,在他那里没有以此在为专题的存在论,用康德的口气说,就是没有先 行对主体之主体性进行存在论分析。( 下一段) 康德耽搁了一件本质性的大 事:耽搁了此在的存在论,而这耽搁又是由于康德继承了笛卡尔的存在论立场才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8 页。( m a r t i nh o i d e 站e r :b e i n g a n dt u n e ,p 2 6 )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46 页。( m a r t i nh e i d e g g e r :b e i n ga n dt i m e , p 2 2 2 4 ) 海德格尔真理思想研究 一并造成的。“在这种立场中,科学对海德格尔的影响就不具如此决定性的意义, 而他的学说更广泛地与人类文化有了关联。这种立场铺垫了海德格尔思考真理的 基础和范围。如果,我们要确实了解海德格尔对真理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相关 于哲学史的传统有所批判和发展,这一点就不能忽略。 海德格尔将以往的真理观称之为“存在者之真理”,而认为由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