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人寻找自己——试论中西文化冲突中的无名氏及其《无名书》的创作.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作家无名氏盛极一时又迅速归于沉寂,其际遇在中国现代文坛构 成一种非常独特的存在。本文拟从中西文化冲突的角度还原其思想的 形成,并进而阐明这种思想对无名书创作的影响,从而显现出无 名氏迥异于主流的边缘性存在意义。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主要是提示无名氏现象的存在以及介绍现有的研究概况, 突出从中西文化冲突的角度对其进行新的解读。 第一章:论述中西文化冲突中的无名氏。通过中西文化冲突融合 现象的重点采撷,力图还原此背景下无名氏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通过对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 死的岩层进行分析,勾勒出人在革命、爱情、沉沦和宗教中寻求 生命意义的历程及这种外在寻找最终的幻灭。 第三章:通过对开花在星云以外进行分析,展现出印蒂是怎 样实现对生命内在超越的过程的。 第四章:在 创世纪大菩提中,印蒂最终实现建构的圆满并创 建出理想的乌托邦。 结语:无名书中展现的“人寻找自己”的形象固然光辉,但 毕竟只是在思想中进行的理想化的探索且与时代有着太远的距离,因 而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同,其边缘化的存在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词:无名氏无名书外向寻找内向超越圆满 t h ew r i t e r , w um i n g s h i h a db e e ni nf a s h i o nf o rat i m e , b u th eq u i c k l y r e m a i n ss i l e n c et ot h ep u b l i c h i se x p e r i e n c eh a db e c o m ea l lu n i q u eb e i n g i nt h ec h i n e s em o d e m l i t e r a r ya r e a t 1 l i st h e s i sa t t e m p t st or e t u r nt ot h e o r i g i n a l c o n d i t i o no fh i sc e r e b r a t i o nf r o mt h ec u l t u r a lc o n f l i c t p e r s p e c t i v e ,a n dt od e f i n et h i sc e r e b r a t i o n si n f l u e n c eo nh i sw r i t t i n go f w um i n gs h u ) s o 私t or e v e a lt h a t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w r um i n g s h i w h ow a sa w a yf r o mt h em a i n - t r e n di d e o l o g y 1 1 圮w h o l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 s i xp a r t s : t b ef i r s t p a r te m p h a s i z e s f i l l p r o m p t i n gt h e e x i s t e n c eo fw u m i n g s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 , i n a o d u c i n gn o w a d a y sr e s e a r c hc o n d i t i o no f i t , a n dd o i n gan e ws o r to fr e a d i n gw h i c hi sf r o mt h ec n r t u m lc o n f l i c t 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es e c o n dp a r ta n a l y z e so nt h ew o r k s j u s ta s b e a s t b e a s t 。b e a s t ) h a iy a n j i ns ed es h ey e s id ey a nc e n g ) , t o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 p r o c e s so ft h eh u m a nb e i n gw h oi ss e a r c h i n gf o rt h em e a n i n go fl i f ei n t h ea r o a ,s u c ha sr e v o l u t i o n , l o v e ,d e g e n a r a t i o na n d r e l i # o n , a n dt o p o i n to u tt h i sk i n d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f a i l e de x t e r n a l i t y 1 1 他t h i r dp a r ta n a l y z e so n k a ih u az a ix i ny u ny iw a i ) t os t a g et h e p r o c e s so f t h ei n h e r e n ts u r p a s s t b ef o r t hp a r tr e a d so n c h u a n gs h ij id ap ut i ) t 0e x h i b i tt h e e n d i n g y i n d ie v e n t u a l l ya c h i e v e dh i m s e l f a n dc r e a t e dh i su t o p i a i n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o u g h t h e i m a g eo f h u m a n , s e a r c h i n g f o r h i m s e l f w h i c hd i s p l a y e di n w nm i n gs h u ) i sb r i l l i a n t , i t sj 雌a s e a r c h i n gi nm i n d , w h i c hi si d e a la n df a ra w a yf r o mt h et i m e s s oi ti s d i f f i c u l tf o rt h em a s $ e st oa c c e p ti te x t e n s i v e l y , a n ds oi t se x i s t e n c eo f b e i n gm a r g i n a t e db e c a ) m e si n e v i t a b l e k e yw o r d s :w um i n g s h i ( w um i n gs b n ) i n l m a n e n c e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 e x t e r n a l i t ye x p l o r a t i o np e r f e c t i o n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日期:年月 日 人,寻找自己 引言 弗洛姆曾说过,要“理解人的动机要首先理解人的境遇”。o 自从 人类诞生于这个世界,人就显现出不同于动物性本能顺应自然的特 点。人能意识到自己是一独立个体,有回忆往昔、设想未来的能力, 会使用符号来标记客体和活动,还具有超越自身种种感官局限而无限 飞升的想象力,具有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理性。人是一切动物中最无能 为力的,但这种生物上的弱点恰恰是人力量的基础,是人发展自己独 特的人类特性的大前提。因此,人的自我意识、理性和想像力既是人 的福慧又是人的苦恼,人永远也无法摆脱生存的两重性:人不可能摆 脱精神的纠缠。尽管他想超脱出来;人也不可能摆脱躯体的束缚,只 要他活着他的躯体使他渴望生活。因此,人处在一种无法改变的 也无法避免的失衡状态中。人的生活不可能重复自己族类的他人的方 式,人必须过自己的生活。而同时,个体反映着整个人类种族,他是 人类种族的特殊一员,他是“他”,同时也是“大家”。他具有自己的 种种独特性,在此意义上说,他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他又表现了人 类种族的一切特征,人的个体人格取决于人人共有的人类存在的种种 特性。所以,讨论整个人类的未来出路之前,必须先讨论单个人的境 遇;全面分析一部文学作品,也不能不考虑到作家的个人境遇,并从 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从文学的具体语境中思考它的产生与意义,将一 切还原到历史时间之中去。 + 无名氏在中国现代文坛的际遇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存在:四十年代 初他刚跃上中国文坛就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以北极风情画和塔 里的女人两部中篇小说一举成名,饮誉文坛,成为当时与徐舒齐名 的走红作家。但这种情形并没有维持很久他便淡出读者视线潜心进行 i 美】马斯洛等着,人的潜能和价值 ,华夏出版社,1 9 5 7 年版。p 1 1 2 l 硕士学位论文 无名书的写作。这是因为他认为 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 只是博得了一些虚名,不能算是成功之作。真正成功的作品是有深度 的东西,只有它才能经历时间的洗礼和读者的选淘,在文学史上留下 声名。所以在写无名书这部书时,他已经不再考虑读者的审美趣 味和阅读期待,而是专注于一种他认为非常重要的形而上的哲理的探 索和文体的实验与创新。无名氏曾在给二哥卜少夫的信中谈到此书的 旨趣所在:“如能预期完成这个多年计划,我相信无论在艺术上, 思想上。对中国和世界总有涓滴之献我主要的野心实在探讨未来 人类的信仰和理想:由感觉思想信仰社会问题及政治经 济。我相信一个伟大的新宗教、新信仰即将出现在地球上”o 只 可惜由于作品构思的浩大和时局的深刻震荡,无名氏还未来得及将他 的作品公之于众便被迫成为一种边缘的潜在存在。但也正因为这样, 他的创作成为一种真正的个人思考和不可重复的存在,成为那一时期 边缘知识分子的思想化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于无名氏的出版研究,由于他与国民党有着特殊的关系、作品 与抗战无关的倾向和海外关系,所以在以往的政治环境下,出于意识 形态方面的考虑,很多学者要么是回避对他的研究,要么是以“左” 的观点非议他。舳年代无名氏创作的出版推介情况一直比较滞后, 直到8 0 年代末才由不同的出版社零星地出了3 本集子一 野兽婿 兽野兽( 中国文联出版社1 9 8 9 年) 、塔里的女人( 上海书店1 9 8 8 年) 、北极风情画(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9 年) ,很不全面也不成系 统,极大地影响了研究者们对无名氏作品的整体把握。这种萧条的情 况直到1 9 9 5 年才被打破花城出版社连续推出了野兽野兽野 兽、塔里塔外女人、北极风情画、绿色的回声和无名 书的前两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将无名氏的一些散文小品选编成了 无名氏集:沉思琐语。到世纪之交,无名氏另外一些作品又陆续 0 汪应粟赵江滨薯无名氏传奇,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9 8 年版p 8 2 人,寻找自己 出版无名氏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1 9 9 8 年) 、谈情、说爱 ( 江苏文艺出版社2 0 0 1 年) 、金色的蛇夜( 上海文艺出版社2 0 0 1 年) 至此,无名氏的作品才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展现,研究者们 可以由此获得较为客观的认识,避免了以往资料不全情况下以偏概全 的盲目。 至于无名氏研究,9 0 年代中后期才发生可喜的变化:首先是无 名氏研究的逐渐升温,关于无名氏的传记先后出炉。比较有影响的是 汪应果、赵江滨的无名氏传奇(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9 8 年) 、耿传 明的独行人踪:无名氏传( 江苏文艺出版社2 0 0 1 年) 、李伟的神 秘的无名氏( 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8 年) 。这些传记从不同的角度落 笔。对无名氏人生道路和创作情况进行了勾勒,对无名氏特立独行的 人生选择进行了精神内核的分析,特别是注重了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 然而实际上对作家的心灵产生重大影响的。小事”,还从现代文学发 展史角度考察无名氏的创作一直被忽视、被不堪对待的原因,很有启 发意义。其次就是研究无名氏的论文大幅增多,尤其2 0 0 2 年由于无 名氏的逝世还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研究也日益细致深入,很多学 者提出了有创建有新意的观点。9 0 年代的研究突破了8 0 年代评点式 的平面解读,形成了对无名氏其人、小说流派归属和无名书研究 等热点问题的深层挖掘,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由于本文主要是 探讨无名书的创作,所以重点对无名书研究情况作一下简单 介绍,以期在此基础上确立本文研究的起点。 最早关于无名书的研究当属1 9 9 8 年陈思和教授发表在当 代作家评论上的论文试论( 无名书) ,它奠定了现有分析无名 书的基本基调。在此文中,陈指出无名书的意义远在一般以启 蒙为宗旨的探索之上,是“文学史上的一座火山”,是一部反映中国 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长河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探 索。他还分析了无名书多年来备受冷落的原因:“西方浪漫主义 硕士学位论文 只有被改造成抒情传统才能在中国得以传播,郁达夫的抒情小说正好 成为这种改造的润滑剂。而无名书从夏多布里昂式的感伤向浮士 德式的探索过渡,则注定了它的寂寞与失宠”。4 研究的滞后反而促进 了无名书研究的突飞猛进,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对文 体特征和主题的探讨上。关于无名书主题的讨论,研究者们的思 路一般都集中在对人生意义的精神探寻上,只是表述方式和侧重点有 所不同:刘玉凯、王冰等人认为无名氏小说的主题是对生命终极意义 的追寻;郑春在认同该观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精神探索是整个 4 0 年代小说创作的突出主题;赵凌河认为生命意识是无名氏作品的 一个共同的主题,而大海又是这一生命的载体和意象;黄永成认为, 一代知识分子对生命的探索,对信仰的追求及其重建现代文明的理 想,是无名氏小说创作悉心表达的主题等等。以上这些论文都是就无 名氏的某部单篇作品而言的。 我承认文化重建的确是无名氏作品的一个中心词,生命意识也是 他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关键词,精神探索也是另一种表达方式,但是它 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有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呢? 我认为弄清这一关系对 我们充分解读无名书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只有弄清这一点,才能 真正从总体上对它作出客观评价。而这,只有通过还原无名氏创作的 背景和当时他自身思想状况才能达到。中西文化冲突一直是2 0 世纪 前半期的显性思潮,无名氏又是一位对文化、对思想有着执着偏好的 作家,从 无名书的文本实际来看,也证明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是 确实可行的。我认为 无名书的创作是上接梁启超的思想文化决定 论立场而来的,认为文化重建才是中国重整旗鼓的唯一途径,也是最 好的途径。知识只是意识的一个功能,而意识又只是人类生活总体的 一部分,而文化。作为人类生活的总体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中一代代 流传下来,早就不是可以就文化来进行文化重建的。它需要人能跳出 陈思和著。试论 的问世,则更表征着 文化保守主义对现代中国意义危机之系统的理论回应。由于梁漱溟在 当时影响颇大,无名氏受他思想影响极深,因此在此须对梁的思想做 简单的介绍。 梁以文化观名世,而决定梁漱溟文化观核心内容的,是以生命意 志为动力因和质料因的文化哲学。这大致可用人生三问题生活三 态度文化三路向来概括。“人生盖有性质不相同的三大问题:1 , 人对物的问题;2 。人对人的闯题;3 ,人对自身生命的问题。问题浅 。牲亚泉:逑乱之瑰代人心 l 牲亚泉文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p 3 0 0 7 硕士学位论文 深次第昭然可睹。随着社会发展史的阶段升进而人生问题顺序引入转 伸,实有其自然之势的。”o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人的意志向外 追求、征服自然,求得生存与繁衍;结果理智发达,也带来科学、工 业、民主、法制这些理智的产物。第二个问题却不大相同。处理人伦 关系不能用向外追求、征服的态度。梁漱溟认为宇宙本来就是大生命。 所以认识生命首先要知道生命并不以个体为界划。他融通华梵西洋诸 说,又回到儒家立场,认为人我本来不分,所以解决第二个问题应该 “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互以对方为本位,发展出伦理道 德。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更为幽眇。人生总有灵与肉的矛盾、身与心的 矛盾,个体的存在总是有限的,其终点都是确定的坟。但是意志 总渴望无限,精神幻想着绝对自由。所以生命意志要超脱物质的拘扼, 只能“转身向后去要求”,通过禁欲主义的修炼而取消生存意志,这 当然就是宗教。这人生的三个问题决定生活的三种态度,由此产生西、 中、印三种文化类型。即分别以理智、伦理、宗教为特色的文化。梁 漱溟指出。西方文化( 第一路向) 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中国 文化( 第二路向) 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印度文化( 第三 路向) 则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这三路文化分别以“奋 斗”而改造世界、。调和”而适应世界、“弃世”而超越世界为宗旨。 在梁漱溟看来,西、中、印文化的所有差异皆源于三者人生态度和文 化精神的不同。近代西方的“科学”精神、“民主”制度和“征服自 然”的物质成就,都源于西方“向前要求”的“奋斗”人生态度。而 中国的科学落后、民主未兴和物用不济,则无不与其“调和”的人生 态度和文化路向相关。据此,粱氏反对一切主张枝节改良和宣扬中西 融合的调和论。他进而认为,文化的差异还与哲学和思维方式有关。 他以“理智”与“直觉”的二分法来界定西方和中国思维方式的特征。 他认为,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尚理智”,其功利主义和主知主义 。张世保著鬈西化思潮的薄流与评价 ,华东师苑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2 月版,妒1 i 人,寻找自己 都离不开理智。“理智化”是西方现代化之母。但它也使西方文化陷 入了新的困境。“理智化”的功利主义取向,将浑融整一的人生分割 为“目的”与“手段”,而其工于算计和计较利害的精神将“心物”、 “人我”绝然二分,则严重损蚀了人生的价值和生趣。“理智化”的 主知主义倾向又使人们偏向于外在的自然而忽于内在的人生,使科学 横决为人生和社会的主导。正是“理智化”与“向前逐物”人生态度 的结合,导致了现代西方人生“功利化”、“工具化”、“物质化”的流 弊。在粱氏看来,儒家“无为而无不为”的“直觉化”人生最符合生 活的本性,这种“直觉化”的人生不仅没有西方“理智化”之阙失, 而且把握了人生的真谛。如果说西方外部世界富丽而内在生命空虚, 那么生命的深厚富有正是中国文化的优越所在。这样,中西文化的差 异就不是一个“先进”与“落后”的问题,两者实在代表了两种不同 的文化路向。若无中西交通,中国永远也不可能走到“科学”、“民主”、 “资本主义”这一步。梁氏进而以中国“文化早熟”来暗示儒家文化 在价值上之“第二期文化”的优越性。并且他相信,第一条路的西方 化已走入穷途末路,世界文化转换的新趋势是走向中国儒家文化所代 表的“第二期文化”。梁氏乐观地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 的复兴。 文化思潮上的种种争鸣和对话终于导致了1 9 2 3 年科学主义与人 文宗教的论战,进而到3 0 年代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中医文化问 题的大讨论,尤其是在1 9 3 5 年还出现了关于“全盘西化”论和“中 国本位文化”论的论战,论战的目的是寻求中国文化建设的途径,为 中国的现代化寻求方向。到4 0 年代抗战兴起文化民族主义高涨,西 化思想已经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欢迎,而民族文化抬头。人们越来越倾 向于理性地探讨中西文化问题,采取调和态度。张申府提出“合”中 西文化中最好的部分;冯友兰主张从类型的、文化的角度全盘吸收西 方文化,但从特殊的文化的角度则主张保留中国文化;贺麟从“体” 硕士学位论文 与“用”的角度来估量中西文化。对各种中西文化观做出评判。主张 “化西”,即自动地自觉地吸收融化、超越扬弃西洋现在已有的文化。 o 显示了在民族主义高涨的抗战时期,平心静气地思考中国文化的未 来发展更是需要智慧和勇气。从世纪初期的决绝反传统到文化保守主 义的民族本位到如今的融合中西文化的思考,中国知识分子终于开出 了一条宽广的路。 四十年代值得注意的还有“战国策派”的出现,它因陈铨、林同 济等创办刊物战国策而得名。他们断言当时已回复到二千年前的 战国时代,在战乱频仍的时代,必须有另一种智慧与顽狠的意志,民 族才得以生存,从而重建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因此,他们宣传叔本 华、尼采的哲学与人生观,鼓吹英雄创造历史和英雄崇拜的理论,讨 论文学批评和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 关于英雄崇拜问题。尼采的超人学说和贵族主义态度,都带有英 雄崇拜的色彩。但是尼采也是充满矛盾的。他同时又有意识地反对英 雄崇拜。在他看来,英雄崇拜同样是一种偶像崇拜,它对于崇拜者而 言必然是自我贬值而不是自我实现。重要的而正确的是“成为你自己” 成为一个有独立性的、不盲从迷信的独特个体。所以尼采甚至反 对以他自己为崇拜对象。然而战国策派却把尼采和卡莱尔的英雄崇拜 论连接起来,认为英雄是历史的中心,国家民族的灵魂,英雄的诞生 是神秘莫测的,所以普通人应该忘我的崇拜英雄。这对于尼采,近乎 阉割。其次是力量追求问题。尼采高度强调生命本能的强健、有力, 追求意志的力度感。“力量”可以说是尼采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 是自由的必要前提。力量概念同酒神精神及权利意志是内在一致的, 都是从肯定人生而追求生命力的足够坚强。在尼采看来,追求力量的 增殖,是生命意志的本质。生命的力度感在永不满足的创造活动与自 我超越中得以体现。尼采意在提倡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发有为的 转引自张世保着,l 从西化到全球化孔东方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版,i ) 2 1 0 1 0 人,寻找自己 人生态度。战国策派不但把“力”本体化:“力者非他,乃一切生命 的表征。一切生物的本体。力即是生,生即是力。生、力、动三 字可说是三位一体的宇宙神秘连环”o ,而且还借法家政治理想阐发 力量崇拜。显然这里的“力”专指暴力、武力,而法家正是主张以暴 力来统一天下并维持其统治的。这显然也与尼采的本意相违。根据叔 本华的生存意志本体论,战国策派把整个世界都归结为生存意志的外 化或表现。因此,在人类精神现象诸多因素中,意志也占据着主宰与 领先的地位。换言之,历史即人类意志变迁推动的过程。然而,从天 才论出发,他们认定,“事实上大多数人们,如果听任自然发展,结 果并不是改善与上升,大半是停滞与堕落。上升要靠眼光与意志的, 而眼光与意志却是特出少数人的所有品。”o 这少数天才人物就是英 雄,而英雄人物与历史有不可分割的双重函数关系:一方面他可以代 表群众的意志,发明、创造,克服一切困难,适合时代的要求。在另 一方面,他也可以事先认定时代的要求,启发群众的意志努力、奋斗, 展开历史的新局面。 结论一:人类意志是历史演化的中心,英雄是人类意志的中心。 结论二:英雄受人崇拜,也理所当然地应当受人崇拜。 如果说,梁漱溟是以宗教出世的自愿解脱来消除个体的意志,尚 比较忠实于叔本华的意旨,那么战国策派则是以政治服从的形式来强 制性地消灭个体的意志,结出了一枚毒性更烈的恶果。究其成因,如 贺麟所说:。社会上发生一种思潮,决不是偶然的,一定有种种原因, 作为此思潮发生的背景。大体上说,一个思潮的发生原因,有两个方 面,一方面是思想本身的发展演变,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 要。新思潮是旧思潮所孕育激励起来的,同时也是旧思潮的反动 与否定。至于社会上有迫切问题待解决时,其为新思潮的刺激,更是 0 高瑞泉著,天命的没落,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p 1 9 4 d 高瑁 泉著,l 天命的没落,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p 1 9 4 l l 硕士学位论文 很明显的事。”。4 0 年代的抗日背景以及国民党的统治就是这一思想 孳生的土壤。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抗日战争的时局就使中西文化的 讨论彻底告一段落了。 1 2 中西文化冲突中的无名氏 无名氏整个思想的形成,深受中西文化冲突这种时代氛围的影 响,并且如林毓生所指出的借“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传统思维 特征,在无名氏身上得到了最充分地体现。他对思想有着一份执着的 坚信和清高的坚守。他曾说:“追求真理者,站在一个乖谬的时代, 毫无能为力。一个时代,常常只容许两种力量的存在。第三种如存在, 或者鲜小不受人注意。或者被逼参加两方中的任一方。或者被两方联 合绞杀。近代一些伟大的自由灵魂,在这种畸形的历史背景下,只有 走最末一条路:沉默或隐遁。”o “真理的创造者,永远是孤独者。失 败时,他自然孤独。胜利时,他同样孤独。他永远凝视那最远最远的, 想那最不可解答的挑战。在这种境界,任何现实的胜利对他都是负担。 其实,他太深太切的期求新的胜利了,以至每一个胜利才变成红熟苹 果,悬又被他精神运动的大风暴摇落,坠入泥土,渐渐腐烂。于是, 他又抬起头,找那更新的苹果。”西这种睿智而不乏孤傲的言论,在 2 0 世纪4 0 年代的中国,既披露了他的人生追求,也暗示了他的人生 境遇。在主流政治之外,他选择了边缘;同样在文学上,他也必然会 处在被边缘化的处境之中。在一个非理性的时代,真正的思想成就是 不可能由狂热分子完成的,思想只属于镇静、冷沉、忍受孤独、保持 独立人格和超越精神的自由人。他对于“解构者”和“建构者”之问 的敌对态度和难以沟通,似有着更深的体会。在4 0 年代所写的哲思 断片 沉思试验中,无名氏这样说:“破坏旧时代者,需要不宽容 的战士;建设新时代的,需要宽容的圣者。前者偏于恨,后者偏于爱。 张世保着,从西化到全球化东方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版,p 1 4 6 无名氏著,野兽野兽- 野兽,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3 2 7 0 无名氏著,l 淡水鱼吴思 ,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1 0 0 1 2 人,寻找自己 后者比前者伟大,是因为后者能爱前者,了解前者,前者却不能爱后 者,了解后者。”o 古人有句话说:“乱世用法,治世用儒。”乱 世出“英雄”,需要的是不宽容的战士,冷眼看世事,揭穿一切虚妄 和伪饰,在砸烂一切偶像的大破坏中,感到一种“醉心的大乐”、“虚 无的快意”。它自然有它的独到的深刻之处,然而不能不说这是一种 偏激的“反文化”态度,它固然会对文化的重新整合发挥作用。但不 可能被作为一种常态文化被全部接受,因为它背弃了人类相传已久的 最为基本的价值原则和持久生存的“常道”、“中道”。除非有这样一 种信仰出现:即认为历史将出现一种绝然的断裂,当下的时代将是一 个最后的黑暗时代,此后的世界将是绝对的光明的世界,此后的人将 是一种斩断历史的全新的人,那么眼下的争斗将成为光明到来之前的 最后一次流血鏖战,之后,人类将获得一劳永逸的胜利,历史将为之 终结。如此,这种偏激的“反文化”就有可能被奉为“常态气“公认” 的真理。而这正是带有强烈的“千禧年主义”色彩的救世主义的普遍 逻辑。它讴歌流血的争斗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并以压倒一切的信念伦 理、意图伦理取代人类历代相传的道德传统,从而对人类文明赖以生 存的基础构成挑战。无名氏身处乱世,但他求索的是一种人类生存的 “常道”、“中道”。针对“战国策派”的这种言论,他不相信凭着。光 明和黑暗的最后决战”就可以解决人类生存的一切问题。甚至相反。 这种“千禧年主义”可能会将人类拖入一场绵延无期的争斗之中,造 成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永远的对立和争斗。所以,他以匡正 这种变异了的人心为己任,力图为中国、为世界、为人类重新寻找一 种可以使人类和平相处的道德源头,为此他不惜踏上孤独、坎坷的精 神还乡之旅。 , 中国文化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决定性的失败,促使中国文化建设 取向上的西化。但诚如摩蒂塔柯汉所言:“西方实质上像一个人面 。许道明冯金牛选编,无名氏集:沉思琐语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 9 6 年4 月版p 1 1 4 1 3 硕士学位论文 兽。一半是人,一半是兽。人性的一面使西方享有民主、平等。以及 言论和宗教自由。它为最大程度地保护其公民和尊重其公民提供了道 德基础,但它也努力推进以政治进步和物质发展程度衡量的利益。西 方兽性的一面使它犯下了违反人性的巨大罪行。大屠杀、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贩卖黑奴、种族歧视及世界大战,都仅仅是西方过去犯下 的残暴罪行的一部分。”o 因此正确地对待中西文化也是无名氏最为关 注的焦点。在淡水鱼冥思中,无名氏曾说:“今日西方问题。不 仅是经济制度问题,也是文化心理问题。今日西方的崩溃,( 用斯 宾格勒语) 主要是文化的崩溃,社会心理的崩溃。一种过度注重效率 与实用的文化,发达之极,必过度强调客观的自然性,而渐趋抹杀人 性( 唯物主义的极端也是如此) 。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极致,必然 弱肉强食。宗教的一元论必然要陷入独断主义与偏狭的教条。以上种 种,乃有西方的历史危机,药之者或许是适当参考东方文化:( 一) 传统东方文化不完全注重实用效率,( 二) 自由竞争气味不浓,( 三) 反宗教一元论,而是自然式的二元论甚至多元论。自然,这只是指东 方文化( 主要是传统中国文化) 对西方的可能贡献的一部分说的,并 不是说全部问题都系于此。而且,这只是最简易的说法,真正实践, 尚须一大套复杂的理论与经验。”。从这里可以看出,无名氏认为当社 会出现动荡不安时,较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来说,文化心理才是最 主要的原因,因此解决问题的重心应该放在文化的重建上。每一种文 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 具有彻底精神,爱是爱到极端,恨是恨到极端,兴奋是极端,颓唐也 是极端,这样,自然会给人一种刺激。中国文化是非宗教文化,凡事 不走极端,越是最高哲理,越不叫人极端,而叫人柔软、勿刚、勿强、 勿露锋芒。”o “文化既是人类的创造品,不外是人类的工具,人类的 高力克著,五四的思想世界 ,学林出版社,2 0 0 3 年3 月版。p 1 5 6 0 无名氏著,l 淡水鱼冥思,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9 9 o 许遵明冯金牛选编,l 无名氏集:沉思琐语,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 9 6 年版,p 1 2 2 ,1 4 人,寻找自己 灵魂固可以从文化中见之,然而她的真谛并非保存文化。而在于创造 和改变文化。”o “西方文化境界虽浅,但易于被人接受,故活力较大。 中国文化境界虽深,但易被人误解,结果乃变成麻木不仁。”o 不同的 文化体系中有些部分,特别是涉及至价值观念、终极托付的东西,是 不能采取进步主义作为尺度来衡量的。进步主义只在一定限度内成 立,比如在衡量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时候才有效力。因此把西方文化 说成是世界文化而加以引进,把中国文化说成是古代文化而加以排 斥,无疑是欠妥当的,其本身也是一种单线进化论的反映。只有兼采 众文化之长,形成最佳的文化之路,才是出路。“没有中国文化的调 和,则西方文化及印度文化可能易入灭绝之路。没有西方和印度的刺 激,则中国文化易趋予停滞。因此,中国文化未来的使命,就是调和 混溶西方与印度。中国文化如溶解剂,有了这一药料,世界性的文化 才能重新凝铸成一个崭新体。” 至此,无名氏已经形成了他的文化调 和救国思路。这种思想其实与2 0 世纪上半叶西化思潮的文化世界主 义观点一脉相承的:一是不承认任何作为精神资源的文化有国家、民 族的界限,认为文化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财富;二是认为不同的文化圈 围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而只是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即所谓文化无中外 之分,只有古今之别。这种文化世界主义的理论为文化的沟通打下了 基础:因为文化是不分界限的,所以文化发展程度低的民族( 或国家) , 应该尽量学习文化发展程度高的民族或国家;同时,不同文化圈围之 问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也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带来极大的便利。 “文化的目的,不一定在于求得现实物质的收获。物质的进步是 文明,文化的意义却是人文的、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精神。文化 之所以能提升生命素质,在于使人一天天从黑暗野蛮的原始动物心态 中升华且澄清。这升华与澄清的结晶就是一种人生态度,或一种文化 。陈序经:对干一般怀疑。全盘西化。者的一个浅说 ,l 走出东方一一陈序经文化论著辑 要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2 3 8 无名氏著,淡水鱼冥思,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1 0 0 许道明冯金牛选编。l 无名氏集:沉思琐语,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 9 6 年版,p 1 2 2 b 硕士学位论文 的人性的智慧的态度,也可说是人对自然宇宙及人对人之关系之一种 理解与作为甚至贡献。在原始动物时代,动物对动物、动物对宇 宙,谈不上理解,生命与生命是隔绝的、孤立的。但现在。人对入、 。人对宇宙,却有理解了。这种理解虽然是不完全的,但无疑的,人对 人、人对宇宙总算有了相互沟通的工具与方式,这种相互沟通的最大 关键,在于理智、理性、道德情操。能保证人与人暨宇宙间沟通后的 平衡状态的,就是人生态度及人生境界。所谓人生态度及境界,也就 是以理性指导、辅导感情、感觉、本能欲望。”o 那么这种思想文化决定论的思想根源在何处? 按林毓生的说法 是中国传统的一元论和唯智论思想模式的影响,无名氏也曾有类似的 表述:“一是美与善的象征,二是智慧的象征。”。注意思想文 化方面的重要性。有它重要的意义和一定的合理性。强调思想文化问 题的解决,对于人们改变固有的观念、理解解决问题的根本具有重要 的作用。比如思想文化决定论在中国近代对人们思想的改变就起到了 很大的作用,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旦改变,就会反过来促进具体问题的 解决。而这,正是人们对思想文化决定论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但是, 无疑地,思想文化决定论是一种错误的、唯心的历史观,它有时会陷 入片面强调思想文化的重要性而延误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因为在“借 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下,容易导致人们忽视或轻视实践 的作用。虽然思想文化方面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参与实 践,但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文化的解决还有待于实践。”o正如文 化决定论者胡适所言: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从纵向看,社会历史 绵延不断,个人造成历史。历史造成个人;从横向看,社会生活是交 互影响、分工合作的过程,个人造成社会,社会造成个人。o 无名氏 也相信,个人是开始的起点,群众是终点,拿这个观点来看个人与群 0 无名氏著,l 淡水鱼冥思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1 5 8 无名氏著淡水鱼冥思,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2 l l 0 张世保著。l 从西化到全球化,东方出版社,2 0 0 4 年版,p 1 3 1 0 高力克著,l 五四的思想世界 ,学林出版社2 0 0 3 年8 月版,p 1 0 7 1 6 人,寻找自己 众,则二者没有不和谐的地方。没有出发点,就没有终点,起点与目 的是同样重要。无名氏对这一点也是深为认同的,所以他一直都在 进行文化融合的努力,通过新文化的创造以期找到一条光明之途,给 社会带来希望,给个人带来幸福。无名书中印蒂的探索,就是怀 抱此目的的。 无名氏着淡水鱼冥思,。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1 4 6 1 7 硕士学位论文 二、外向寻找 无名书是一部耗费无名氏生命鼎盛时期十五年,浩浩2 7 0 多 万字的生命大书。在书中主人公印蒂进行生命意义的寻找之前,无名 氏首先为其确立了寻找的视角和框架:作者的叙述视角如同神灵一 样,完全摆脱了此时此地的束缚,带着我们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隧道, 对整个人类历史进行了回顾:宇宙的产生、生命的诞生、人类的进化、 历史的演进,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面貌随着这幅画卷徐徐展开。依据 这个视点,作者为我们建立起了一个有关总体的概念。不管它是作为 静态的总体而轮廓分明,还是被认为处于生成过程中而模糊不清,都 成为这样一种背景:依据这个背景,我们从认识上说明我的状况,说 明它的不可避免性、唯一性以及可变性。我的位置可以说是由它的坐 标系确立的;我之所是,即是这个位置的功能i 生存是整体的生存; 我自己只是一个变量,或一个结果。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我的本质 即是作为整体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状况。o 把普遍人类发展视作这样一 种或那样一种必然过程的历史因素,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我之所是 即时代之所是。而对时代之所是则展开其自身为那必然过程中的一个 特定阶段。如果我认识这个阶段,我就认识了时代的要求。为了努力 应付生存,我必须认识总体,通过对总体的认识,我就知道我们今天 所处之地。“在时问的大海上,历史搭着浮桥,人站在桥上看朦胧海 景,o o je o e ”o “片海洋式的没有强烈明暗的苍茫。就在这样苍茫的 无边幻海上,偶然出现一条桥的形像时间。在时间浮桥上,有时 偶然也出现一点蠕动体,但不久一阵狂风冲过,桥毁物灭,所有蠕动 生命全给海浪卷没。”西使我们在惊叹人类历史的辉煌之余,也不由感 ( 德) 卡尔雅斯贝斯著,l 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9 7 年版 无名氏著。野兽野兽野兽,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l l o 无名氏著,l 野兽野兽野善) ,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l o 1 8 人,寻找自己 叹生命之短暂,人类之渺小。从宇宙的视角来看地球,地球只是万千 颗星球中的一个,地球上的人只是亿万生命形态中的一种。既难称永 恒也不是唯一。地球有其诞生的一日,也就有毁灭的一日,这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宇宙意志。无名氏正是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宇宙 高度上来审视当代人的生活,摆脱时代意识的束缚和局限,从而超越 现实层面而进入哲学思考的领域。此后展开全书的线索人物印蒂一生 的追寻,都是在此视角下进行的。 寻找源于空缺或平衡感的失去,外向寻找就是认定这空缺或失衡 源于外物,只要重新获得,一切都会恢复平衡快适。正如以赛亚伯 林所说,人在双重意义上是自由的。首先是人摆脱本能的控制而获得 自由,然后就是人达到生产性的自我决定的自由,即消极自由和积极 自由。在消极自由中。人主要是基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外界强加在 他身上的种种束缚予以解除。这是挣脱外在束缚的自由,虽是自由的 第一步,但却是人最可宝贵的自由,是重获自由的基础,也是现实生 活中最易失去的自由,还是中国传统一向比较忽视的。在人生意义 的外向寻找中,无名书的主人公印蒂首先就是要挣脱强加在人身 上的外在的种种束缚,争取柏林所说的“消极自由”。在这一时期, 印蒂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人身之外,表现在文本中就是他执着地在革 命、爱情和时代的显性思潮中去探寻着屑人的真正自由。 2 1 生命的盲动 一部人类文化史,其实就是一部兽苑史今天我们还在弹雅里 竖琴,歌唱“圣母颂”,“爱之花”“黄金的和平”,明天战鼓一响, 人 f f l 3 - 刻便把琴与歌谱甩到茅坑里,张着白晃晃牙齿,狼样冲出去 名氏 一出场,五四时代个人觉醒后的焦虑气息就扑面而来。1 9 1 7 年 的初夏,高三学生印蒂在“本我”与“自我”间产生了剧烈冲突:“那 张世保着,l 从西化到全球化 ,东方出版社2 0 0 4 年版,p 5 3 硕士学位论文 沉睡在黑暗中的心灵中的我,第一次睁开眼睛。从漫长的噩梦中 醒来。这个。我第一次决定开始要做它的躯壳的主人,而把原先所 有的各式各样的主人赶走。”o 这样的时间,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心里 状态,最典型地重现了五四时期的时代氛围。“我整个的灵魂只有一 个要求;必须去找,找,找! 走遍地角天涯去找! 找一个东西! 这个东西是什么? 我不清楚。正因为不知道,我才必须去找。我 只盲目地感觉,这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比生命本身还要 重要的东西。”o 因此他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是“探究生命,找寻 生命”,离家就只能是他骚动不安的内心欲望的唯一结果了。这是一 种朦胧的生命冲动,是对过去生活的厌倦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既包 含着叛逆的激情,同时又孕育着怀疑、思考、选择的理性胚胎。自我 意识觉醒后,寻找自我、确立自我便成为其人生旅程的第一步,也是 最重要的一步。 外面如火如荼的社会变革思潮很快就俘获了他正义的心怀着对 革命的最初也是最根本的目的,为了获得公平与正义,解放人性,消 除差别,为大众争取权利,他投身于这个时代的革命大熔炉,决心在 “血与火”的洗礼中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发挥到极致。但暴力虽能解 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它本身却不是万能的,单纯的暴力导致的可 能是矛盾更加尖锐和恶化。因为它释放出了人性中的兽性,并使兽性 合法化,最终导致了人性的迷失和泯灭。诚如汉伦阿伦特所说:“暴 力的运用,像所有的行动一样,能改造世界,但是最可能的改造是成 为一个更暴力的世界。”西这首先就表现在革命组织内部人事关系的冷 酷上。印蒂因为革命被捕,虽在狱中受尽折磨而始终不曾屈服,结果 要面对的却是组织无情的怀疑和冰冷的审查以及同志间的深深的猜 忌和防范。为此印蒂心灰意冷,大病一场,病中第一次有机会迫使自 无名氏薯,野善野薯野兽 。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2 l 0 无名氏著,野暮野兽野兽,花城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1 5 0 转引自( 俄) 别尔矗耶夫著徐黎明译,l 论人的奴役与自由,责,f 1 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4 月版 2 0 人,寻找自己 己一步步反思“组织”和自己走过的路:革命的动机是什么? 革命的 方式如何? 革命组织与个人又是什么关系? 思考的结果却正如革命 的形象代言人左狮所说,在革命中只有组织,没有个人,也不允许个 人的存在。一切个人的爱好,在革命组织看来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公用事业投资及管理合同
- 农村环境改造及绿化合作协议
- 建筑工程项目经验证明书(6篇)
- 菊花种苗购销协议
- 股东合作框架下的出资证明书(8篇)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 无人驾驶汽车路测与数据分析协议
- 施工过程中的文档管理技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学的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的结合及试题及答案
- 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互助合同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2:5管理要求-5.1 安全领导力(雷泽佳编制-2025A0)
- 《医疗素养提升》课件
- 2025年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25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血液透析患者预防跌倒
- 馅料间管理制度
- 智能座舱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4年度云南省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安装工程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及答案
- 车位租赁协议书范本
- 无废城市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