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中文提要 中文提要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如何加强对我国国有 上市公司的监管问题逐步受到关注。本文主要采取思辨研究的分析方法,结合部 分实证,以加强对公司高管人员的监管制度作为切入点,以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理 论为基础,结合国外的相似案例,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针对国内的实际情况进 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出内在原因,并从理论上加以探讨与扩展,尝试提出解决问 题的相关办法。最终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着手,提出对监管制度完善的建议,即: 外部推进产权改革,健全用人机制,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内部实现权力制衡,建 立内审制度,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制约高管人员行为。 关键词: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 作者:杜琨 指导老师:贝政新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 英文提要 a na n a l y s ea n ds t u d yo nt h es u p e n ,i s i o ns y s t e mo ft h e s e n i o rm a n a g e m e n to fc h i n as t a t e - o 、v n e dl i s tc o m p a n y a b s t r a c t r e c e i i t l y ,w i t i lt l l c 船p i dc i c v e l o p m 即to ft h er c 如蛳a t i o no ft h es t a t c d o w n e d e n o e r p r i s 觚dt l l ed o m e s l i cs t o c km a r k e t ,血ei s s u eo fh o w t 0r e i i l f o r c em c 吼i p e r v i s i o ft h es t 鼬e d - o w n e dl i g tc 咖p a n y sl l a sb e c 伽eaf o c u sa t t a :而n ga t t 饥t i o 惦t h i sp a p c r c 蕊e so u t 孤a i l a l y 辩a n ds t l l d yf b ml h ed i r e c t i o fs 呦g t h e l l i n gm es u p e r v i s i o n 母s t c i no fn l e l l i o rm 锄g 蜘e n to fc m 瑚s 衄刚删e dl i s t m p 髓y s b a s c d 彻 他v c t a n tc c o n o m i c1 1 l e o r i e s 舡l dt h ea d v 锄c e d 【p e r i e n c e so v e r s e 船,a i l a l y z i i l gt l 】幛 蝴l i s t i cc o n d i t i o l l si i lc h i i l a ,n l i sp a p 盯f i n a l l yp u t sf o r w 嗣叫t h ef o l l o r v 血i g l v e m 蚰招 胁nt h e m 舢i a l 柚di n t e :m a ls u p e r v i s o ns y s t c m :a d v a n c i n gt h e 曲m a t i o no fm e p r o p 呻rr i g h t s ,i m p r o 、,i 】n gt h e 伽叩1 0 ) 仰e n ts y s i 锄o fm e s c n j o rm 鲫a l r 啪e m , i l i t e :r g r a t i n go fm e1 e g a l 驯p e r 、,i s i o ns y s t e m ,b a l a n c i l l g 趾d 删c t i n gt h ef i g h t so f 黜i o fm a n a g e m 毗e s t a b l i s h j n gt i l ei n t c r n a l 卸d i ts y s t c n l ,r e i o r c i i l gt h ei l n c eo f i i l d e p e n d e n td i r e 咖s ,他s 缸c t i n g 也eb e h a v i o fo f s 豇i i o rm 锄1 a g e m e n t k e yw o r d 戤c h i 舱s 龇_ o w n c d l i s tc o m p a n y , s e i l i o rm 锄a g e m e n t ,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唧 w 渤b y :d uk 眦 s u p e f v i s c db y :b e i ) n l 朗野血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趋盈日期:2 型生! 丝i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盘丝日期:亟趔丝鲎 导师签名:垡至竺哆日期:知参,口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一章导言 第一章导言 1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国有上市公司是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即政府或国有企业( 单位) 拥有5 0 以上股本( 绝对控股) ;或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 0 ,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 业的实际控制权( 协议控股) ;或者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 比例( 相对控股) ,能够支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资产财务状况,拥有以此获取资本 收益的权利,依其持有的股份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 上市公司。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长、董事、监事、独 立董事、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 根据中国证监会2 0 0 5 年1 2 月2 6 日 颁布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指引) 。 自上世纪7 0 年代末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至今已经走过2 0 多年的历程, 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发展取得了堪 称奇迹的成就。我国的国有上市公司正是伴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进程,逐步推 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而产生的。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从改进微观激励机制的“放权让利”改革开始,然后逐步过 渡到所有权层面的改革,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史。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我们大体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l 、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 1 9 7 9 1 9 8 6 年) 1 9 7 8 年1 2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 应该让地方和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享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针对国有企 业政企不分、经营者缺乏自主权和低效率运行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 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文件,推动了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 而“放权让利”也就成为了这阶段国企改革的最显著的特点。 2 、国企改革向所有权层面过渡( 1 9 8 7 一1 9 9 2 年) 根据第一阶段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在经历了两轮国有企业承包制 改革后,针对承包制的弊端,国内的其他一些学者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所有权层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一章导言 面改革的主张,与这种主张相对应的制度选择就是股份制。支持这样一种思路的 学者认为:股份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由国家垄断的企业财产制度,使国有 企业内部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优化国有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能够对股东、 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制约。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使企业成为 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的精神指导下,股份制的试点也正式展开。1 9 9 0 年,新中 国证券市场诞生,作为股份饲试点企业类型之一的,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国有 上市公司出现在历史舞台。到1 9 9 1 年底,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有8 9 家, 共有股金总额5 8 1 亿元。其中,国家股2 7 4 亿元,占总数的4 7 :企业法人股1 6 8 亿元,占2 9 ;个人股8 3 亿元,占1 4 ;外资股5 6 亿元,占l o 。( 注: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编:股份制企业组建和试点政策汇编,企业管理出版社1 9 9 2 年版) 。1 9 9 2 年,全国股份制试点企业又发展到3 7 0 0 家,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 所公开上市的有9 2 家。( 注:中国经济年鉴( 1 9 9 3 ) ) 股份制试点企业的经验表明:实行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有利于根本转变企业 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有利于筹集资金,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1 9 9 2 年现在) 1 9 9 2 年到1 9 9 4 年1 1 月初,形成了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 为依据的、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 制度试点的方案( 草案) 。该方案就试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规定。( 注:全 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文件汇编,改革出版社1 9 9 5 年版) 截至2 0 0 1 年底,3 3 2 2 家改制企业中,1 9 8 7 家企业成立了股东会,3 1 9 6 家企 业成立了董事会,2 7 8 6 家企业成立了监事会,分别占改制企业总数的8 0 9 、9 6 2 和8 3 9 。3 3 2 2 家改制企业注册资本金合计1 1 4 3 7 亿元。其中,国家投入资本7 3 8 3 亿元:包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外商资本在内的其他各类资本4 0 5 4 亿元,分别 占改制企业注册资本金总数的“6 和3 5 4 ( 注:中国经济年鉴( 2 0 0 1 ) ) 近几年来,我国在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 管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方面国务院批准了2 7 户中央直接管理的、基础较好 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另一方面,允许和鼓励地方 进行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试点,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途径。上海、广东 2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 第一章导言 等省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三个层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如 图1 ) : 图l 明确了政府对授权资产经营公司的监管方式,推进了国有产权代表重大事项 报告等制度,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累了经验。同时,中央 和各地还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建立了监事会制度。 而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则经历了从多头到统一、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 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 0 年代到1 9 9 2 年5 月,在这一阶段,我国对证券市场没有集 中统一的管理,而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决策下, 主要由上海、深圳市两地地方政府管理。两地人民银行分行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 法规,对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进行规范。 第二阶段:从1 9 9 2 年5 月到1 9 9 7 年底,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 参予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国务院证券委代表国务院行使对证券业的 日常管理职能,中国证监会替代了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办公室。与之同时,国 务院赋予中央有关部门部分证券监管的职责,形成了各部门共管的局面。国家体 改委负责拟订股份制试点的法规,组织协调有关试点工作,同企业主管部门负责 审批中央企业的试点。 地方企业的股份制试点,由省级或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会同企业 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阶段:从1 9 9 7 年底到现在,初步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1 9 9 7 3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一章导言 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鉴于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形势,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 议,强调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这次会议决定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完善监 管体系,实行垂直领导,加强对全国证券、期货业的统一监管。1 9 9 9 年7 月1 日 生效的证券法第7 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 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从而以证券市场基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国务院证券监督 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在此期间,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初步建立。 到2 0 0 0 年底,我国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主要有:2 部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 0 多件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1 5 0 多件 部门规章。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 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回顾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和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建立的这二 十多年,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也走过了很多弯路。新中国证券市场自1 9 9 0 年诞 生至今,走过了从无到有,一波三折的道路,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上 市公司作为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在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然 而,由于我国政府最初设立证券市场的初衷是要为国有企业解困服务,为国企获 得市场金融资源提供便利,进而分散过于集中的银行风险。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在 机制和管理等方面一直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在国有上市公司的监管方面也暴露出 很多问题。要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推动其良性发展,从而加强资本市 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发展的各项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 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资本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还是必须从治理国 有上市公司,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的质量着手。 而要实现国有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无论从企业发展的理论角度还是实践经 验看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的运营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但在 国有上市公司中,由于政府是公司的主要股东,国家是公司产权的主要所有者, 即政府在作为市场监管者的同时还要承担市场参与者的双重角色。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的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大部分是通过国有企业改革,直接从原先上级委 任、指派,有一定行政职务背景的国企领导人员转交而来的。长久以来,中央所 有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行为特征以及基本素质更接近官员而非公司管理者。这 不仅给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带来了很多问题,也阻碍了国有上市公司和国 4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一章导言 内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证券市场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因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违规经营, 财务造假,非法侵害公众股东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损 失的案件层出不穷。据北京现代商报2 0 0 4 年6 月2 1 日题为高管走上“出逃 路”,一年半时间1 0 人卷走近百亿的文章中的不完全统计,从2 0 0 3 年1 月份到 2 0 0 4 年6 月,共有s t 南华、奥园发展、健特国际、啤酒花、世纪中天、宏智科 技、中原高速、托普集团、s t 春都、兰生股份等l o 位上市公司的高管外逃,卷走 的资金或造成的资金黑洞总计近百亿。进入2 0 0 5 年,据财经时报2 0 0 5 年2 月 5 日题为1 个月1 2 位高管落马,上市公司内部监管令人堪忧的文章报道,截 止到2 月2 日,今年已有东北高速、山东巨力、浙江东方、开开实业、三毛派神、 s t 京西、东方创业、深圳机场、利嘉股份、广州药业、白云山制药等多家公司的 高管落马。在这些出事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为国有上市公司,这些触目惊心的 案例反映出我国在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监管制度方面存 在严重缺陷。 在这些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变成一言堂;独立董事完全失去了监督经理层、 防止内部人控制的作用;监事会这一本应监督和纠正董事、经理违法违规行为的 机构成了摆设。如何从制度上确定和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管,不仅对于提高国有 上市公司的质量,稳定国内证券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保护国家利益,保障国 有资产的良性循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本文所讨论的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是旨在从建立上市公 司监管市场化取向出发,构建上市公司法人财产权的保护机制,坚持披露为本的 监管本位原则,围绕保护中小股东知情权和行使民事权利这一核心,实现诚信监 管与监督式监管的有机统一。建立一个由公司内部监管体系和外部市场监督体系、 法律体系相配合的,完善高效的综合监管制度体系。通过加强对高管人员行为的 约束和监督,加强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从而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的质量, 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1 2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本文将以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外的相似案例,针对国内的 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从理论上加以探讨与扩展,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 相关办法。文章共分成七个部分,大致架构如下:第一部分,分析介绍本文的研 5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 第一章导言 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本文的基本框架和本文的创新及有待研究之处;第二部 分,分析论题的理论背景,并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列举和评述国内外 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四部分,对我国的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现状 进行分析研究,探究产生问题的外在和内在原因;第五部分,选取与我国情况类 似或有一定参考性的国外实践情况作为对比,进行一定的分析,借鉴其在监管制 度上的经验,总结其优点。第六部分,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着手,提出对监管制 度完善的建议,第七部分,作简短总结。本文主要采取思辨研究的分析方法,结 合部分实证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1 3 本文的创新及有待研究之处 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公司质量研究和分析的文章有很多,也有大量针对国有企 业和国有上市公司发展和存在问题的探讨。本文旨在从制度研究入手,从产生问 题的制度性原因开始分析,并专门针对以监管制度的完善来研究规范高管人员行 为,从而改善公司经营,加强公司管理。但限于时间、篇幅和个人研究水平的限 制,本文的研究没有往更广泛的范围拓展,希望通过知识和实践的积累,能够在 将来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的更多方面展开研究。 6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二章基奉理论回顾和运用 第二章基本理论回顾和运用 2 1 权力寻租理论 寻租理论产生于美国,最早萌芽于6 0 年代,确立于7 0 年代。至今已经有长 足的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说。“租金”的概念在经济学的发 展历史中,它的外延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在传统的李嘉图学派的经济租金概 念中,“租金”是永远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 如土地) 的报酬,它是诱使这种 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所必需最小值的额外收益。后来,马歇尔发展了“租金”的概 念,他把短期内缺乏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 如建筑物、机器、工具等资本品) 所 得之报酬称之为“准租金”。在众多关于“寻租理论”的文章中,其分析是建立在对 “租金”的下述定义之上的:“租金是由于不同体制、权利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额 外收益。”而在我国比较权威的定义则是“由于某种天然的或认为的社会的原因, 使物品的供给量的扩大受到限制,从而使市场价格稳定地高于成本而形成的一种 长期的超额利润或要素的超额收入。” 关于“寻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安奥克鲁格于1 9 7 4 年在探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原因的论文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首次 提出来提出的。该文认为,人们竞相争夺进口权,从而获取进口垄断权的租金, 这种竞争活动对社会是一个损失,必须纳入分析。该论文使克鲁格成为寻租理论 的鼻祖之一。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则认为“寻租”活动是人类社会的“负和博奕”, 即一场就社会整体而言损失大于利得的竞赛,它不但造成“寻租”行为本身的资源非 生产性消耗,而且通过引起经济扭曲而导致效率损失。 “租金”来源于该种要素的需要提高而供给因种种因素难于增加,从而产生 的差价。“权力寻租”的问题在于资源是稀缺的,人们从事谋利性的活动需要资源; 其中一部分必不可少的自然、社会资源为政府所掌握,即政府的执行者:政府官 员和一般公务员具有处置这部分资源的权力。但稀缺性的存在,导致资源的天然 供给不足,加之制度和规则方面的原因以及掌权者在道德方面的失败,权力寻租 就产生了。“权力寻租”的一般定义为:政府官员及一般公务员或其他掌握垄断性 的强制权力的人,在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阻止供给增加,形成某种 7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二章基本理论同顾和运用 生产要素的人为供给弹性不足,造成权力个体获得非生产性利润;另一方面,个 体利用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获得特权以占有租金,这样就构成了设相寻租关系。 在我国,“权力寻租”一般指政府的各级官员或企业的高管利用手中的权力, 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到寻求或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活动。一方面, 政府官员行使各种政府行为,对资源进行调控,此为权力;另一方面,政府官员 或企业高管本身又是经济角度的人,如果在客观上缺乏对他们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而在主观上如果他们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此时,缺乏约束的政府官员或 企业高管就渐渐丧失理性,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力换取金钱以满足个人私利,这就 是所谓的“权力寻租”。“权力寻租”具有必然性,只要有权力的存在,只要这种 权力一旦失去制衡或制约,它必然会有“寻租”的要求。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至今不过十几年的历史,沪深两市总共只有一千多支股 票,上市公司不超过一千五百家,上市公司本身即为一种稀缺资源,证券市场从 公司股票筹备发行开始到上市、再融资等方面均存在寻租空间。而由于我国证券 市场创立伊始,政府即抱着扶持和解困国有企业的目的,对国有企业在政策和监 管上有所倾斜,而国有企业高管的定位也由于公司国有制的特殊性,经常在官员 和公司管理人员这两重身份上出现模糊,从而更加导致了市场对其权力监管的缺 失。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经理人员是所谓“内部人”,他们掌握了企业的控 制权,倘若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他们极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侵害出资人的利益, 形成腐败,造成公司利益、国有资产的损失。 2 2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 阿克尔洛夫、迈 克尔斯彭斯在1 9 7 0 年提出的。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买卖主体不可能完 全占有对方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谋取自身更大的利益 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与近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假定整个社会中买卖双方的信息都是完全的, 即完全地知己知彼这一经济环境相比,信息不对称理论学家从现实的制度安排和 经济实践中发现,不仅行为者的信息是不充分的,而且信息的分布是不均匀、不 对称的,即同一经济行为的当事人双方所持有的信息量可能是不等的。这种状况 会严重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并经常导致“市场失灵”。 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对于个别行为者而言,他所掌握的与某一交易行为和 8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 第二章基本理论回顾和运用 交易结果有关的信息都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所有行为者或当事人双方都了 解的信息,我们称之为公共信息;另一部分则是只有某个行为者自己知道,其它 行为者或对方当事人所不了解的信息,我们称之为私人信息。其中,持有较多私 人信息的一方具有信息优势,在交易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对方则居于信息 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交易的达成显然要比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困难得多,因为信 息劣势方试图使交易更加“公平”的努力变得更加困难。不幸的是,在现实的经 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分布的发生概率要比理想状态高得多,因此,需要制定某 种交易规范和契约,以确保“可能的”交易顺利达成,从而实现对当事人双方都 有利或至少对其中的一方有利,同时又不损害另一方利益的“合作剩余”。这正是 信息不对称经济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信息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传递的阻隔和不对称是世界股票市场的普遍特 征,中国股票市场也具有这一同性,但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产生和发展于从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之中的这一特性,其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传递的 阻隔和不对称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更加突出。投资者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后,成 为上市公司的股东,理应享有对公司信息的知情权和相应的其他权利。但在我国 证券市场,大多数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都非 常差。公司的重大决策、商业行为往往变成高管的个人行为,在出现问题的时候, 则采取瞒报、掩盖等行为,最终造成投资者的重大损失。 2 3 委托代理理论 1 9 3 2 年,伯利和米恩斯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的“委托人”( 股东) 与 “代理人”( 经理层) 之间的利益冲突做出了经济学的分析,奠定了“代理人说”的 理论基础。1 9 7 6 年,由密西尔詹森和威廉姆麦克林提出委托一代理理论。委托- 代 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对称:一是利益的不对称; 二是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为了防止代理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客观上要求对代理 人进行监督,但监督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监督过于严厉,不仅成本过多,而且 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监督过于松懈,则所有者的权利得不 到很好的保护。这样就需要建立一套既能够有效地约束代理人的行动,又能激励 代理人按委托人的目标和为委托人利益而努力工作的机制或制度安排。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主体的利己动机是普遍存在的,代理人的利己性和 委托入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必然导致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 q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二章基本理论回顾和运用 过降低劳动努力或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满足。鉴于现实信息 不完备的普遍性,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会有委托代理问题,即代理人采取 与委托人利益和目标有差异的行动并将最终损失转嫁给委托人。 在大型国有上市公司中,委托代理问题最有可能发生,目前我国国有上市公 司的高管人员通常由政府直接选择指定,政府作为委托人,将国有资产委托给指 定的代理人去经营,这首先就不符合企业的自主原则和劳动力资源的市场竞争原 则,其次,因为缺少约束和竞争,使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因为不易受惩罚而有 机可乘。相应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立和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即通过合 理厘定代理契约,明确代理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代理人履行合约、执行代 理使命并使代理效果最大化,将其当成自己的内在需要,从而整合代理人与委托 人的目标。这样有利于合理分摊委托人与代理人承担风险的责任,使代理人的报 酬与其行为结果直接挂钩。二是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即代理人市场竞争机制, 使委托代理关系由市场决定、监督、保证、评价与奖惩。市场或退出机制可以同 时对委托人和代理人形成制约。由于存在竞争性的代理人市场,当前代理人面临 着很大的竞争和被替代压力,如果代理人不履行合约规定的代理责任,就会被新 的代理人所替代,这种潜在的被替代危险能够促使代理人认真行履行代理职责。 2 4 博弈论 1 9 4 4 年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合作的名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博弈论 体系的诞生。而1 9 5 0 年和1 9 5 1 年约翰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 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 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通过博弈论揭示了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即在 经济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合作( 合谋) 较之人们之间的竞争,前者对人们的效益 最大。因此,如果是一个只有两方参与的简单博弈关系,则二者之间的合谋能使 他们的效益都达到最大化。根据保罗萨缪尔森的研究,这种情况下,任何两方之 间的小博弈关系如果是合谋型的,则它们之间就会达到各自的效益最大化,但这 样就可能损害没参与这个小博弈关系的其它方的利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必 须采取监督措施,把这些小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使之变成“不合谋”, 从而维护大博弈关系达到各方共同的效益最大化均衡。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我国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是建立在“合谋型博弈矩阵”之上 1 0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二章基本理论回顾和运用 的,难以通过“囚徒困境”达到“纳什均衡”。西方的两权分离之博弈关系中,有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等参与者。由于它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所 有权归私人,因此,在这个大的博弈关系中,源于所有者( 通过股东会行使) 的 激励机制能顺利运转,所有者从源头上以关心自己财产利益的内部化动力来积极 监督经营者、董事会、监事会,把它们之间的合谋型博弈“逼入”囚徒困境,从而达 到各方共同的效益最大化均衡。 国有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之博弈关系中,参与者更多,有抽象意义上的全民、 整体意义上的政府、具体意义上的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经营者等。在这个远比西方两权分离复杂得多的博弈关系中,由于最初始的所有 者是抽象意义上的全民,它不是自然人,从而缺乏足够的“内部化动力”来积极监督 政府、部门、官员、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这样,在这个长长的博 弈链中,除了最初始的所有者( 全民) 之外,任何两方甚至多方都很可能达成合 谋型博弈,合谋侵害全民即国家利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必要利用各 种监督机制和手段,使合谋者陷入“囚徒困境”。 2 5 监管成本与监管效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管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是既有成本又有收益的。一般 来说,监管的成本包括两个方面,即静态的成本和动态的成本。静态的成本主要 指行政成本,即一个庞大的监管机构要运作起来所需要的各种费用。动态的成本 则指因为增加了一些审批和行政程序,从而可能增大市场创新的成本,也可能会 抑制市场的竞争。监管的收益,则是指监管有效性提高带来的市场运作效率的提 升,市场参与者得到的保护等。 监管效率是指监管行为本身的成本效果比较,取得一定的监管效果即达到一 定程度的有效性,所支出的成本有高有低,成本越低,监管效率越高;反之,成 本越高,则效率越低。所以,提高监管效率与提高监管有效性并不一定一致,较 高的监管效率可以在较高程度的有效性情况下出现,也可以在较低程度的有效性 情况下出现。 我们长期以来对国企的监管是以行政监管为主,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监管也没 有实现市场化监管,由政府部门来监管国有上市公司,监管者的费用开支也是来 之子被监管者的支出,这种经济利益上的高度一致性就会使监管流于形式、缺乏 效率。当监管成为一种市场化经济行为,各行为主体必然要对所参与的监管活动 l l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二章基本理论回顾和运用 进行基本的成本效益核算,而且只有在其效益大于等于成本时,才会自觉地参与 监管活动。对国有上市公司来说,其参与监管活动的成本体现在接受监管的义务、 提供信息等方面的开支,效益则是在证券市场受到投资者追捧,银行的贷款支持, 避免高管个人行为带来的损失等。如果公司认为参与监管总体上对其有利,它将 自觉地接受监管。因此,作为配套措施,监管方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以提高违规成本。这表明市场化监管不仅是采取市场化方式,还包括提供相应服 务的实质性内容。这是市场化监管模式的动力机制。 1 2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三章文献综述回顾 第三章文献综述回顾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学者所关心和 研究的问题。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运动兴起于7 0 年代,在其改革的过程中, 学者们作了很多充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很多对于公司治理和监督有效性 的建议。而我国自从市场化经济改革开始起,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就成为了学术 讨论的热点。在证券市场建立之后,有关国有上市公司如何提高经营效率,避免 国有资产流失的话题,又掀起了一次次理论界的讨论热潮。国内的诸多学者和研 究人员都运用各种经济理论,针对产权制度建设、董事会制度建设、内控机制建 设、法制体系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在如何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制度 建设方面,文献则相对分散。本文综合上述各方面的文献从产权制度建设问题, 董事会有效性问题,信息披露制度问题等进行综述和回顾。 3 1 产权制度建设问题综述 罗纳德哈里科斯1 9 3 7 年发表于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杂志上的经典性 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奠定了科斯作为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开山鼻祖和主要 代表的地位,文章指出市场机制运行中存在着摩擦即存在着交易费用,减少磨擦 的关键是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在分析企业的起源、性质和生产纵向 一体化的过程中,科斯首次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经济分析,奠定了现代西方交易 费用和产权理论的基础。而1 9 6 0 年发表在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上的社会成本 问题则全面分析了产权明晰化在市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产权的经济功能 在于克服外部性,降低社会成本,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芝加哥 大学著名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把科斯的产权思想概括为“科斯 定理”。 科斯之后,又有一大批经济学家在其理论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研究。 h 德姆塞兹在关于产权的理论, 产权的交换和行使,a 阿尔奇安在产 权经济学,以及他们合作的产权范式中指出产权界定与否,以及如何界定产 权,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成本和收益。在生产、信息和经济组织一文中,阿 尔奇安和德姆塞兹指出,在企业形式的生产活动中,由于一个人的生产贡献较难 与另一个人的分开,从而就较难按照生产贡献来准确地支付报酬,这就不可避免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 第三章文献综述回顾 地会鼓励偷懒,因此需要有人来监督。但是问题是谁来监督监督者。一个解决办 法是,让监督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要权,即:扣除付给各种要素的报酬后的剩余 部分。这样,监督者就有了监督其它要素所有者的行为、消除偷懒行为的动力。 因为监督的效率越高,他自己的所得也越高。为了便于监督,这个监督者必须在 企业这一合约集合中享有特殊的、处于中心的位置,并且由于这一位置也存在着 较大的风险( 由于市场波动等原因) ,所以适宜由能够承担风险的人( 一般是物质 资产所有者) 来担当监督者。这就是所谓“古典企业模型”。 随着现代大公司的出现,带来了所谓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问题。 尤金菲莫在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一文中由于存在着管理者市场和股票市场, 管理者的行为受到了约束,代理费用得以降低。管理者市场又分内部市场和外部 市场。所谓内部市场,是指企业内部管理者之间的竞争;对奖励和升迁的追求, 使管理者们能够表现得更为出色。外部市场则是指企业问的管理者之间的竞争。 无论内部市场还是外部市场,都是通过对管理者的“声誉”的评价而发挥作用的。代 理人过分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就会同时贬低自己的“声誉”这个无形资本的价值。股 票市场的存在,使得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避免代理人滥用职权带来的损失, 同时引起的股票价格的跌落,又能间接地评价出代理人的绩效。m 詹森和w 马 克林在企业理论:经营者行为、代理费用与产权结构一文中证明,企业股票 的市场价值,可以反映代理费用的多寡, 有效的制度安排。 西方的产权经济理论引入中国以后, 从而股票市场是约束代理人行为的一种 在中国的经济学界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 趣,很多经济学家尝试用产权经济理论研究中国国企的改革问题。如林毅夫的诱 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汪新波的对企业性质的重新思考等都是九 十年代初的杰出代表作。周其仁在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中指出,尽管在国有企 业体系内部,可以设立行政级别来激励企业家,但与市场制度的激励相比要逊色 得多。而张维迎( 1 9 9 5 ) 认为:国有企业将委托代理问题推向极端。一方面,作 为十几亿委托人之一,对每个人来讲,对代理人的监督相当于公共物品,谁也没 有积极性在这方面作过多投入。另一方面,从全国人民这个初始委托人到企业代 理人之间,有着过多的环节,从而有着过长的委托代理链条;每经过一个委托代 理的环节,来自初始委托人的强烈的激励和监督动力和信息就会部分衰减,以致 到了企业这个端头几乎丧失殆尽了。因而国有产权形式是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 1 4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 第三章文献综述回顾 进行产权改革是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过长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解决经营者选 择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但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现实国情还需要保证国有经济的支柱性地位,不能 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把国有企业都民营化、国有资产都债权化,大型国有 企业的高管人员选择和激励约束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目前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制 度就是一个较好的办法。这个概念是中国的独创,但可以将这个概念等同于国外 的投资者( i n v c s t o r ) 概念(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权益投资者,即e q i l i t yi n v e s t o r ) 。 中国造出出资人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政府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政资不分”的旧体 制而提出来的,希望通过建立出资人制度而将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和国有 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分开( 政资分开) 。所以,可以将中国的出资人理解为国有企业 的投资者,将出资人权利理解为国有企业投资者的权利。( 张华朱世陆进一步 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3 2 董事会有效性问题综述 在公司治理问题中,董事会的有效性主要集中在董事会结构问题、董事会独 立问题及董事会薪酬激励问题等几个方面。 董事会结构问题主要集中在董事长是否应该兼任总经理,以及引入独立董事、 外部董事等。委托代理理论主张采取“两职分离”的结构,该理论认为,人的有 限理性和自利性使得人具有天生的机会主义动机。为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两职合一”意味着总经理将自己监督自己,这与 其自利性相违背,使监督机制失效。j e 船m ( 1 9 8 3 ) 指出,“两职合一”使总经 理等高管权力过度膨胀,也会严重削弱董事会的监控,与公司业绩是负相关的。 公司中决策管理与决策控制分离可以减小代理成本并提高公司业绩。国内,吴淑 琨、柏杰和席酉民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与合一中也提出在中国的上 市公司中必须实行两职分离。 在实证研究中,r e a c l l 盯和d 觚d a l t ( 1 9 8 1 ) 发现两职分离公司比两职合一 性公司的业绩更佳,p i 啊n ( 1 9 9 3 ) 研究认为总经理和董事长分离显著提高公司 绩效。在国内的实证研究方面,吴淑琨( 2 0 0 2 ) 系统研究了该问题,发现一元制 的管理机制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董事会独立性问题是指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问题。t f i c k 盯 ( 1 9 8 4 ) 研究认为,在董事会中引进外部董事可以增加董事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制度研究第三章文献综述回顾 f a m a ( 1 9 8 0 ) 指出,独立董事的介入,会降低公司管理层和董事合谋的可能性, 同时董事会作为进行低成本控制权内部转换的市场引致机制,其活力会得到加强。 概括地说,支持外部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独立性越强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认为外部董事可以提供多角度、多元化的建议,协助管理层规划和执行公司 发展战略,从而提高公司业绩;二是外部董事能够较好地监督管理者,因为外部 董事与管理层无直接利益关系,能够客观公正地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另外,外部 董事为了维护自己在人力资本市场的声誉,有动力去监督管理者的行为。三是外 部董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企业的多方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但在我国目前的 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制的效用不明显,于宏凯( 2 0 0 2 )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目 前的独立董事制的研究中指出:由大股东提名独立董事使得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遭 质疑,独立董事是否有勇气对经理人的自利行为进行揭露和监督,投资者与独立 董事之间缺少沟通,独立董事的报酬制度也使得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受影响。 在实证研究方面,p e a r c e 和z a h 柏( 1 9 9 2 ) 发现外部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相关 系数高达o 3 3 ,b e 嘶和z 勾( 1 9 9 4 ) 发现外部董事比例与公司净利润的相关系 数为o 1 5 ,与销售额的相关系数为o 1 9 。国内学者则以国内上市公司为样本,沈 艺峰和张俊生( 2 0 0 2 ) 研究发现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中外部董事比例逐年下 降。林小驰和严斌通过对2 0 0 2 年中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 事的比例提高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概率。 董事会薪酬问题是为了促使董事更加努力工作,时刻以保持股东利益为己任, 对其实施必要的薪酬激励。约翰庞德( 1 9 9 5 ) 在治理性公司的前景中指出, 董事会成员必须有足够的激励,其报酬应该与股票价值挂钩,否则不能指望他们 会承担制定和质疑公司政策的重任。r o b e r tf e l t o n 和m 矾【、a c s o n 在董事会改革 之道中指出,应该以股票或股票期权等形式对董事的业绩进行奖励,这样可以 使董事们着眼于长期业绩。但董事会成员中的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则有一定特殊 性。c a b u r y 在报告中指出,董事的独立性会与股票期权计划的使用产生矛盾。张 志刚在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中指出,如果独立董事由董事 会聘请,其报酬由董事会支付,则独立董事在经济上便依赖于董事的薪酬,其独 立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在实证研究中,m c k ( 1 9 8 8 ) 等人的研究结果表示,董事拥有的股权与企业 的经营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h 黜a l i n 和w b i s b a c h ( 1 9 9 8 ) 的研究也发现以激励 1 6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监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