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XX县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XX县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XX县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XX县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武宁县城区污水处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XX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西省武宁县城区污水处理项目(4万m3/d,一期工程:2万m3/d)浙江政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二零零七年七月七日目 录1总论81.1前 言81.2主要结论及技术、经济指标102 概 述112.1项目概况112.2项目背景122.3编制依据132.4编制原则142.5编制范围152.6编制目的152.7编制标准163.城市概况193.1城市自然条件、规模及性质193.2城市发展规划223.3城市给水现状及规划223.4城市排水现状及规划24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74.1环境恶化284.2环境治理294.3项目建设的迫切性304.4项目建设意义314.5治理目标315.污水水量、水质预测及工程规模的确定325.1规划年限与服务范围325.2用水量和污水量指标335.3污水量预测345.4污水处理厂规模346.污水水质预测和处理程度356.1污水进水水质356.2设计进水水质406.3 设计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416.4处理后尾水排放水体选择417.排水管网方案427.1 排水体制427.2 截流倍数427.3排水管网及收集工程设计438 污水处理厂厂址论证468.1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468.2 厂址选择468.3 厂址地质条件479.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选择499.1工艺流程组成499.2 总体工艺方案选择529.3 生物处理工艺选择579.4备选方案比较649.5出水消毒方案689.6推荐方案7010.污泥处理工艺方案7110.1污泥处理工艺方案选择7110.2污泥稳定处理工艺确定7210.3污泥浓缩脱水方式的选择及确定7310.4污泥处置方法概述7410.5我国污泥处置现状及展望7610.6推荐方案7611.工艺设计7611.1工艺设计7611.2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及高程设计8311.3建筑设计8611.4结构设计8611.5电器设计8911.6仪表与自控设计9111.7给排水设备设计9311.8污水收集系统9311.9其他设计9312 .安全生产、消防和节能9512.1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9512.2消防9612.3节能9713.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9713.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9713.2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9813.3职业健康10414.项目招标方案10514.1项目招投资方案10514.2项目招标组织形式10615.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及人员配置10615.1实施原则与步骤10615.2项目实施机构10615.3主要履行单位的选择10815.4设计、施工与安装10815.5调试与运转10915.6项目实施计划表10915.7人员配置11015.8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1111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216.1概述11216.2编制依据11216.3其他说明11216.4投资估算表11316.5资金筹措11617.财务分析与评价11717.1评价的依据与基础资料11717.2财务分析11717.3财务评价12118.风险分析12118.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12118.2风险程度分析12218.3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12219.工程效益12419.1环境效益12419.2社会效益12419.3经济效益12420研究结论及项目的可行性12621.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2721.1存在问题12721.2建议12822.设备材料表12922.1工艺部分12922.2电器部分14322.3仪表自控部分14422.4暖通部分14522.5进口设备清单14623朝阳湖生态修复工程14823.1概述15023.2生态修复的目标15022.3生态修复的分类及修复原理15123.4生物修复的技术方法15323.5本生态修复工程具体一些做法15623.6生态修复工艺流程15923.7投资估算16023.8本章小结16123.图文资料附件1、武宁城区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及工艺流程图附件2、武宁县地图附件3、朝阳湖在武宁县地理位置附件4、原污水管网图附件5、拟建污水处理厂位置附件6、九江市环保局关于武宁县城区4万m3/d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环评的批复附件7、各部门对该项目的立项文件及批复意见1总论1.1前 言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中游,地处赣、鄂边界,北隔幕阜山脉与湖北省阳新、通山两县为邻,东北界瑞昌市,东连德安、永修两县,南隔九岭山脉与靖安县交界,西和西南与修水县相连。地理坐标在东经1142811526、北纬28512934之间,南距省会城市南昌市区150公里,北距九江市区132公里,与两城市呈等腰三角形状。福州至武汉的316国道和九江至长沙省道柯龙公路交叉经过这里,水上交通四通八达,修河横贯境内,上可溯至修水,下可经永修入鄱阳湖直达长江,全县国土面积3507平方公里,居全省第四,水域面积42.2万亩,总人口38万人。武宁县历史悠久,商代开始建县,从唐长安四年开始,一直称为武宁,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武宁县城依山傍水,是一座山、水、城和谐相融的绿色山水园林城市,空气、水质、植被等各项指标都位于全省前列,先后被誉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文明优胜县城。2002年7月,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考察武宁时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把武宁县城建设目标定位为全省最文明、最美丽的山水园林城市。武宁县城处于修河中游,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南岸,三面环水。庐山西海拥有42万亩水面,是该县发展水上旅游和沿湖10余万居民的生产、饮用水水源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目前武宁县正以温家宝总理视察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最佳人居环境和生态旅游大县”的战略目标,按照“土地利用护山保水、道路规划迎山接水、建筑布局显山露水、景观设计借山用水、空间组织依山亲水、旅游开发上山下水”的要求,着力做好“山水武宁”文章,努力打造“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绿在人中、人在画中”的武宁特色城市风景。 武宁县城区建设主要沿建昌路以南、协和大道展开,并初具一个现代化的中小城市的雏形。至2004年,城区现状人口6.2万人,规划近期(2010年),县城规划区内人口规模约8万人,用地规模约9.90平方公里;规划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14万人,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 武宁县全境属鄱阳湖水系,县域主要河流为修河,发源于修水白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经县境全长80公里。70年县城内修河经拦截发电形成目前的柘林湖,与城内的朝阳湖是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受纳水体。 长期以来,武宁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其现状排水主要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工业的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朝阳湖及柘林湖,造成水体污染,而武宁县生活饮用水取水源(旅游码头附近)也在柘林湖下游,水体污染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修河下游及鄱阳湖水系带来污染。 为了改变城区城市环境,解决朝阳湖、柘林湖水质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保证武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下游本县城及沿江城市生态环境及饮用水的安全,进一步加大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力度,日渐成为武宁美化县城环境,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文明卫生城市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建设武宁城区污水处理厂已迫在眉睫。 依据武宁县污水处理工程设施建设规划、武宁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版),以及有关部门领导、专家论正,武宁城区规划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规模为:生活污水4万m3/日,工业废水1.0万m3/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规划要求,武宁城区生活污水4万m3/日污水处理厂分二期建设,一期(2010年)建设规模为2万m3/日,二期(2020年)建设规模2万m3/日。本可研报告编制的范围只针对一期工程2万m3/日和朝阳湖生态修复进行论述,二期工程及工业废水作为远期规划不在本编制范围内。远期规划工业废水与二期生活污水可一起考虑,力争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武宁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主要服务范围建昌路以北,含朝阳湖周围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朝阳湖生态修复工程。1.2主要结论及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及经济指标如下:1武宁县城污水处理建设规模为4万m3/日,一期工程2万m3/日。2武宁县城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万福工业园东北角即桐林河与柘林湖交汇处的东侧,一期工程占地面积40亩,规划总占地面积65亩。 3根据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预测及尾水排放水体的要求,确定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为:BOD5(mg/1)COD cr(mg/1)SS(mg/1)NH3-N(mg/1)TN(mg/1)TP(mg/1)进水水质10020013015201.5出水水质2060208201.5根据武宁县环境保护局对污水排放水体柘林湖水质要求,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 4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卡鲁塞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曝气方式采用倒伞型表曝机,出水消毒采用液氯消毒方式,处理后尾水排入柘林湖。 5污泥处理采用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脱水后污泥采用外运与城市垃圾一并填埋处置的最终处置方式。 6项目建设期2年,人员编制合计30人。 7项目总投资:5498.64万元人民币,其中污水处理厂投资4622.68万元人民币,朝阳湖生态修复投资875.96万元人民币。 8污水处理厂年均处理污水量730万m3。年平均总成本525.6万元,年平均经营成本299.3万元。立方废水处理成本费用0.72元/吨,立方废水经常性运行费用0.41元/吨。 在江西省武宁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修编过程中,得到了武宁县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2 概 述2.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武宁县城城区污水处理项目主管单位:武宁县人民政府筹建单位:武宁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法人:王成兵)(见附件)建设地点:万福工业园东北角建设规模:4万m3/d,一期工程2万m3/d,占地40亩建设期限:2年工程总投资:5498.64万元人民币,其中污水处理厂投资4622.68万元人民币,朝阳湖生态修复投资875.96万元人民币。2.2项目背景 长期以来,武宁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其现状排水主要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工业的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朝阳湖及柘林湖,造成水体污染,而武宁县生活饮用水取水源(旅游码头附近)也在柘林湖下游,水体污染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修河下游及鄱阳湖水系带来污染。 为了改变城区城市环境,解决朝阳湖、柘林湖水质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保证武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下游本县城及沿江城市生态环境及饮用水的安全,进一步加大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力度,日渐成为武宁美化县城环境,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文明卫生城市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建设武宁城区污水处理厂已迫在眉睫。 依据武宁县污水处理工程设施建设规划、武宁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版),以及有关部门领导、专家论证,武宁城区规划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规模为:生活污水4万m3/d,工业废水1.0万m3/d。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规划要求,武宁城区生活污水4万m3/日污水处理厂分二期建设,一期(2010年)建设规模为2万m3/d,二期(2020年)建设规模2万m3/d。本可研报告编制的范围只针对一期工程2万m3/d和朝阳湖生态修复进行论述,二期工程及工业废水作为远期规划不在本编制范围内。远期规划工业废水与二期生活污水可一起考虑,力争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武宁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主要服务范围建昌路以北,含朝阳湖周围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提升泵站、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朝阳湖生态修复工程。为此,武宁县人民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九江市环保局于2006年8月对武宁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了初审的批复意见,孙刚副省长于2007年5月24日在武宁考察工作时对该项目也作出了重要指示。经过各部门专家、领导讨论、论证,达成一致共识:决定建设武宁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规模为4万m3/d,其中一期工程为2万m3/d。为此武宁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大、政协、水利、城建、环保、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讨论,并成立专门督察小级开展工作。鉴于上述情况,2007年6月受武宁县环保局委托,浙江政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承担武宁县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借此申请国债资金、银行代款,或为投资武宁县污水处理项目提供投资指南。2.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6武宁县城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7武宁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 (九环督字200665号)8武宁县朝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9武宁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10.武宁县污水处理工程设施建设规划11武宁县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划12武宁县水资源开发现状分析报告13武宁县朝阳湖水质监测分析报告(2006年11月2日)14武宁县环保局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15武宁县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现状资料16采用的规范及标准2.4编制原则 根据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及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将遵循以下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范、标准。2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3采用适合本地区条件的技术,选用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并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厂址地形,因地制宜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做到投资省、运行费低、技术可靠、运行稳定。使处理后尾水能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4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便的排水专用设备和控制元件系统。5妥善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污泥、避免二次污染。6充分利用现有管道,减少工程投资。2.5编制范围1城区内的污水收集系统包括提升泵站和管线的简单论述及其可行性研究。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方案论证及其可行性研究。朝阳湖生态修复技术方案论证及其可行性研究。2工程的工艺设备、建筑、结构、电气、仪表等工程方案设计及总平面布置。3工程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2.6编制目的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通过充分调查研究,以及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达到如下目的:1论述建设4万m3/d(一期2万m3/d)污水集中处理厂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述朝阳湖生态修复的可行性。2对服务范围内的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进行论证。3对污水处理厂厂址进行论证。4对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工艺、工程投资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综合比较和论证。5提出推荐方案,并进行工程方案设计。6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项目实施进度,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7编制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8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9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10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 124号)1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标200177号)12建设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3-87)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4-86)16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1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BG50046-95)18建设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21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GBJ69-84)22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50040-96)23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2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2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3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3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7-94)32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 (CECS117-2000)3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3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35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3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38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3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4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4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4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BG50052-95)4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45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4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4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4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4935-110KV变电气设计规范(GB50059-92)50供水排水用铸铁闸门(CJ/T3006-92)5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CB50171-92)5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及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53污水泵站设计规程(DBJ08-23-91)54电气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JGJ/T16-92)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93)3.城市概况3.1城市自然条件、规模及性质3.1.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武宁县位于江西省的西北部,地处赣、鄂边界,北隔幕阜山脉与湖北省阳新、通山两县为邻,东北界瑞昌县,东连德安、永修两县,南隔九岭山脉与靖安县交界,西和西南与修水县相连。2地形地貌武宁县山区以黄壤为主,高山地区花岗岩、变质岩居多,山坡多为棕染壤,山间盆地多为潜育型水稻土壤,高照地带多为石灰岩红壤,修河沿岸为冲击壤土。武宁县全县地形如同伸向西南的张口虎头,地势由西向东渐缓,由南北向中部渐缓,为南北高山,弧形环绕,逐步向中部低下,系属于平原、丘陵和山林交汇的复杂地势。全县四周多山,西北靠湖北边境及西南靠临安边境是幕阜山和九岭山的主脉,多为500至1000米以上的高山,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54座,最高峰为九岭尖,海拔为1795米;东靠永修、德安边境及沿修河两岸,则为200米以下的小块平原,呈两峡一谷形势,200500米以上的山丘、丘陵,遍布全县各地。北部山区为幕阜山脉地带,面积约921平方公里,山岭重叠、坡度陡,地势由北向南降低,相对高度均为300700米,山脉走向多平行于河道,植被良好,地址多为不纯灰岩、页岩、板岩和片麻岩;东北部丘陵位于巾口水流域地带,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地势较低,在横路附近有较大平原,但边界上有高大山岭,一般丘陵向度高度在50200米之间,边界上高山在400500米上下,地质多灰岩、页岩,丘陵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西部丘陵区位于修河两岸,面积约为751平方公里,地势较平坦,沿河两岸有较宽广的平原,植被一般地质多为灰岩、砂岩和页岩;东部丘陵区面积约602平方公里,以丘陵为主,相对高度在50200米,植被一般,水土流失较轻,地质多页岩和砂岩;西南部山区位于本县西南部罗溪水上、中游区域,面积约为474平方公里,山高陡峻,地势自南向北逐渐降低,一般相对高度在200400米,区间多岩石山,耕地面积不大,地质多石英砂岩和砂岩;东南部山区位于本县东南部野猪港、长墅、瓜源港上游山区,面积约612平方公里,地势较高,由南向北逐步降低,相对高度在200500米,区间耕地不多,但树木茂盛,地质多板岩、砂岩、砾岩。3交通武宁对外交通四通八达,京九大动脉卧邻而过,316国道横贯腹地。武宁至南昌昌北机场车程只50分钟,至南昌市区只需90分钟,至九江只需100分钟,至武汉只需180分钟,至长沙只需210分钟,水路上可溯至修水,下可经永修入鄱阳湖直达长江。4气象武宁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湿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7度,极端最高温度为41.1度,极端最低温度零下13.5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437毫米,无霜期为240286天,全年超过10度的活动积温为5204.5度,年日照时数为1785小时。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3.7度,最热月为78月,平均气温为2730度,全年盛行风向为东风,7、8月份多为东北风。5天然水系、水文武宁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主要河流为修河,发源于修水白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经县境全长80公里,境内控制流域面积3302.76平方公里,大小支流603条,其中本县境内543条,流出外县的48条,外县流入的12条,总长度为1983.7里,流域面积3586.23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9.527亿立方米。柘林湖20年一遇的洪水位64.57m(黄海标高),50年一遇的下河洪水位66.49m(黄海标高),正常水位62.67m(黄海标高),历史记载最高水位65.82m(黄海标高)1998年7月31日。(资料提供见附件“河道数据”)6地震烈度依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江西部分),解放后武宁县发生几次地震,历史记载均属小于级地震烈度区,一般建筑物可不考虑设防。7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P=1年时:q=4.12L/s100m2 h=148mm/h重现期P=2年时:q=4.98L/s100m2 h=179mm/h重现期P=3年时:q=5.48L/s100m2 h=197mm/h重现期P=4年时:q=5.83L/s100m2 h=210mm/h重现期P=5年时:q=6.11L/s100m2 h=220mm/h雨水计算采用:QqF式中 迳流系数 F汇水面积3.1.2城市规模2004年,规划区现状人口为6.2万人,规划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为8万人,用地面积9.9平方公里;规划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14万人,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3.1.3城市性质武宁县城交通四通八达,政府正寻求一条符合武宁实际的发展路子,以实施开放型经济为主战略,全力推进以万福工业园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利用被誉为“江西万岛湖”的生态武宁湖大力开展旅游业,其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3.2城市发展规划1城市发展规划根据武宁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近期2010年武宁城区人口规模8万人,远期2020年为14万人。近期规划(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9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10m2。远期规划(2020)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00m2。2城市用地功能分区武宁县城市结构成“一片两点”式城市形态,功能布局:规划城区由大小不等的三个片区组成,即新宁片区、宋溪片区、凤口片区。其中新宁片区由现状建成区拓展而成,将继续保持原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成为县城中心片区。宋溪片区:主要功能为科教与居住的综合区。凤口片区(豫宁大道以东):一是以万福工业园为主要功能区发展成为省级民营科技园、省级工业园;二是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打造了湖滨路、万福广场、建昌东路、旅游码头、协和公园等一批城市亮点工程;以丰富的山水资源为优势,大力发展了生态旅游业,协和公园、武宁岩峡谷漂流、辉华山庄、大雾山、剑尧岛、鲁溪洞、艾园等14个景点已对外开放。贯穿城区的朝阳湖、沙田河自然形成一条重要的城市景观带,两岸的带状绿地将自然景观渗透到城市内部,借助得天独厚的“庐山西海”的地理优势,创造了宜人的生活环境。3.3城市给水现状及规划3.3.1城市给水现状武宁县水源是地表水,主要是武宁湖,取水口在县城东南角水库西岸,水质为地表水二类。朝阳湖是武宁县城的内湖,通过柘林湖堤涵闸与柘林湖相连。朝阳湖区域为县主要人口聚集区,沿途居民和商业生活污水主要汇入朝阳湖后排入柘林湖。武宁县城现状有二个自来水厂,其中新水厂供水能力为1万顿/日(规划2万吨/日),出产水压为4公斤,解决新宁镇、南市乡、黄段乡的用水需求;老水厂供水能力为57千吨/日,出厂水压为5公斤,作为调节使用(96年以后已基本关闭)。水厂主要水源取自源口水库和柘林湖,其水源和管网水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给水管沿道路边敷设。3.3.2城市给水规划1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指标1)保证全市所需水量,符合用户对水质、水压的要求。2)合理有效利用城市水资源,注意给水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依照给水设计规范,考虑近、远期结合,充分发挥原有工程经济效能,综合水源、地形城市布局等方面的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给水系统的全面规划。2需水量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范(GB50282-98)规划远期(202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按320升/人日计,全市供水量为4.48万m3/d。3供水水资源及水源保护根据水资源分布和使用情况,规划选择的水源应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主要水源为柘林湖。目前水资源取水点水质情况一般,对于近期城市的建设,从源口水库及柘林湖取水基本能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和农用灌溉用水的需要。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特别是城区无污水处理厂,而新水厂的取水口又在柘林湖的下游,水质受到城区生活污水直排的隐患,届时需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这些矛盾。如将新水厂的取水口往上游移,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等,增加了水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率。4规划扩建的供水设施根据武宁城区现有的水厂规模及发展规划,需对现有的给水厂进行改造和扩建,规划将原水厂扩建,第一水厂即老水厂目前供水能力只有0.50.7万m3/d,远期规模扩建到35万m3/d,出厂水压为5公斤。第二水厂即新水厂目前供水能力1万m3/日(规划为2万m3/d),远期规模扩建到35万m3/d,出厂水压为4公斤,同时改造供水管网将取水口往柘林湖上游移。近期可保留源口水库水源,居民生活用水由源口水库及城市水厂统一供水。中远期逐步改造新水厂取水口,由城市水厂统一供水。5供水管网给水工程管网设施根据城市发展方向分期规划配套建设,不滞后,不重复建设,管网设计尽可能按远期考虑。同时,结合目前新水厂取水口的不合理性,为提高水厂的供水可靠性及安全性,拟对武宁县老城区旧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新水厂取水口上移,并使新老城区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环网给水系统,提高城市供水的可靠性及安全性。3.4城市排水现状及规划3.4.1排水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1排水现状武宁县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未形成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统。现有城市排水体制采用合流制。排水管道基本上顺地形坡度就近排放至朝阳湖或柘林湖。据环保部门近年来的统计,每天排入朝阳湖的生活污水约8000吨,严重污染了水体,并已危及城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朝阳湖是武宁县的内湖,位于县城中心区,全长1.5公里,水面宽度在80米至100米之间,深度约为34米。朝阳湖是目前武宁县城主要的排水通道,接纳城区90以上的生活污水。由于朝阳湖的补给水源只有部分城区汇水面积的天然降雨,没有其它流域径流,一般情况新鲜补给水量很小,自净能力差。随着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水质污染十分严重。据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硫化物及高锰酸盐等。朝阳湖实际上变成城内的一条纳污河,河水水质严重超过地面水V类标准。2主要存在问题(1)武宁县目前无城市污水处理措施,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柘林湖,对柘林湖水、天然水塘等水域造成较大污染,影响县城环境及景观面貌,对县城饮用水源地质安全带来了隐患。(2)城区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沟渠断面偏小,又加之多年未清通,淤塞严重,造成排水不畅,特别是暴雨过后,淹没道路,地面积水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3)柘林湖堤内堤外水面高差极小,影响排水,同时下水道淤泥过多,减少了排水截面,汛期洪水倒灌,形成内涝。(4)城区现有排水管道,未实现雨污分流,排出口众多,不利于污水收集,影响今后污水处理厂建设。(5)随着沿途污水排入量逐年增加,县城内朝阳湖自净能力下降,湖水水质恶化。根据2006年武宁县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表明,朝阳湖水体水质为劣五类,已成为该县城区生活污水沟,严重影响了该县区域水环境质量。由于朝阳湖水体最终排入区域为武宁县给水口上游饮用二类水源保护区,给下游取水安全形成了隐患。3.4.2城市排水规划1.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指标1)科学、合理布置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力求投资少、效益高。2)减少城市污水对河流的污染,特别是对柘林湖水资源的污染。3)力争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下水道普及率100。(A)排水体制: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即生活污水必须集中收集,统一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柘林湖。工业废水必须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纳入统一处理。个别企业污水经治理达标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就近排入河道,雨水就近直排入附近河道。(B)雨水排放规划:采取就近排入水体,分散布置出水口。县城大部分地区地势较高,雨水经收集后直接排入柘林湖。部分低洼地区的排水通过雨水泵站排入柘林湖。4)为减轻现有河流的污染程度,规划拟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老城区合流制地区,宜结合旧城区改造,逐步向分流制过渡。5)污水处理厂选择位于市区主要河流下游及地面标高较低处。6)规划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沿城市道路敷设,雨水管道利用自然地形自流至柘林湖等水体。7)生活污水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2规划新建的排水设施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城区分为2个排水区,规划在宋溪片区、沙田河建昌路以南片区分别建设一座提升泵站。经主干管统一收集到万福工业园东北角,在桐林河与柘林湖交汇处的东侧集中建设武宁县城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一期(2010年)处理污水量为2万m3/d,二期(2020年)处理污水量为2万m3/d。根据规划区的地形情况,污水管道埋深超过5-6m时设污水提升泵站。3排水管网依据武宁县总体规划要求,今后排水体制将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水体制,近期新城区建设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老城区一时难以实施的地段,采用近远期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改造造成分流制。根据武宁县城区的地形地势和排水特点,规划在中心城区主要道路下敷设雨、污水总管及干管,必要时加提升泵站,同时加强管理力度,保证排水管道顺畅排水。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高周边人民生活质量需要。朝阳湖沿岸为武宁县中心区域,由于城市发展带来生活污水排放迅速增加,导致朝阳湖自净能力下降,湖水水质恶化,已成为生活污水的纳污沟,直接危害着集镇居民身心健康。开展综合政治工程,能彻底解决当前县城污水四处排放的混乱局面,朝阳河水质将由目前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劣V类转变为类水体标准,改善城区内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水体环境。(2)是保护饮用水源,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的需要。由于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朝阳湖以及柘林湖的污染。因为武宁县80以上的污水排放口均处于该县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造成了威胁。实施该工程,可大幅削减污物的排放量,保障武宁湖水源地水质安全。(3)是把武宁县打造成“山水园林城市”的需要。根据武宁县的总体规划,要把武宁县建成“生态环境优美、居住条件优越的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定位,必须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对朝阳河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十分急迫且必要。4.1环境恶化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迫使人类必须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现在,人类已经认识到,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是有限的,而这有限的水资源,正遭到严重污染。城市污水是城市发展中的产物,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排放的污水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朝阳湖现有水体有限的自然净化能力已经不堪水质污染的重负了。大量的污水倾泄入水体和土壤,破坏了水体和土壤的自然生态平衡,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根据九江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2006年11月2日对朝阳湖水质指标监测结果,地表水的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氨氮、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导致地表水受到污染,呈现出有机污染特征。石油类、溶解氧严重超标,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水质标准,为劣V类水体。流经武宁县城旁的修河及库区容量大,从多次监测结果来看,地表水质均低于二级标准。源口水库、盘溪水库等大中型水库水质都低于二级水标准。修河靠近县城段存在较明显的污染。由于遭受城市污水的污染,县城内湖朝阳湖水体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水域功能,再不整治,将严重制约武宁县社会、经济发展,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2006年11月2日朝阳湖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所使用仪器及型号仪器编号分析结果1PH玻璃电极法GB6920-86PH3-3C型精密PH计0006007.612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GB11914-8989mg/L3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GB7479-87生化培养箱LRH-250X型00270134.2mg/L4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VIS-7220分光光度计0002148.425 mg/L5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9893-89VIS-7220分光光度计0002140.08 mg/L6叶绿素A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VIS-7220分光光度计000214161.3 mg/L4.2环境治理国家提出“至2002年使水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至2010年使总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发展目标。随着武宁县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人口密度增加、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将达到和接近小康水平,享誉盛名的“山水武宁”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如果环境质量,尤其是水环境质理恶化的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将会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制约“江西万岛湖”、“庐山西海”旅游业开发,也会减缓招商引资的步伐。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显山、透绿、露水”的环境质量目标,就必须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水污染,及早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使城市实现供水和排水的良性循环,完善和保持城市的风貌,使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4.3项目建设的迫切性按照武宁县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排水采取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各区片结合地形和区域发展情况完善污水系统规划和建设,局部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进入城市下水道,与生活污水合并进入污水处理厂。目前,各区片的污水收集系统正在加紧建设,新区的污水管道系统逐步完善,老城区污水管道系统需进一步改造。随着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的日趋完备,武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并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我国属贫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222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3/10。城市污水不能因为其对河道和环境造成污染,就仅仅视其为有害,经过深度处理和进一步处理的污水可以做为“中水”回用,如浇洒道路、绿地、补给河道等,实现污水治理资源化也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将污水治理资源化作为规划目标,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或进一步处理后的“中水”,在满足市政用水的同时,根据河道功能区划要求,部分满足河道的水源补给功能,从而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满足城市绿色生态的要求。建设武宁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可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柘林湖、修河水体和鄱阳湖流域的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条件,节约水资源。根据国务院及江西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建设部和国家环保局关于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若干决定的精神,为保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饮水安全,造福人民。因此,武宁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不仅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4.4项目建设意义建设环境优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武宁县委、县政府已把创建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做为创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把“城市水环境治理”作为创建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和重要的突破口,“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污水处理率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要求2005年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5%,目前武宁县尚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因此,兴建污水处理厂工程将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极大促进污水治理力度,有利于树立城市整体形象,推进创建环境优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庐山西海”、“山水武宁”对外宣传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4.5治理目标拟建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就近排入柘林湖,进入修河,最终汇入鄱阳湖,污水接纳水体柘林湖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体。为改善柘林湖目前水质现状,保护和提高柘林湖水环境功能,依据武宁县环保局对柘林湖水体环境质量控制标准,按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并依此进行处理工艺和工程方案的研究和设计。5.污水水量、水质预测及工程规模的确定合理地确定设计污水水量和污水水质,直接涉及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和费用效益。不少城市由于市区污水管道未形成系统,缺乏长期积累的污水水质水量资料,一般采取按规划面积、人口和工业发展的预测来推导污水量,并提出生活污水量、工业废水量和公建、商业污水量各占的比例,其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提出的设计污水量往往偏大。实际上,按规划计算的污水量与实际产生的污水量、实际能收集到的污水量和根据需要与可能进行处理的污水量是不同的,设计污水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水管网普及率和实际可能收集到的近、远期污水量,对设计的污水水质,应该对现有实测的水质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工业废水正在限期达标排放的水质水量变化和管渠内地下水的渗入量)。5.1规划年限与服务范围1规划年限根据武宁县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武宁县城市总体规划,本工程规划年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建设时按2010年预测的污水量确定近期建设规模。2工程服务范围本工程服务范围为武宁县城主城区,主要包括新宁片区的老城区、豫宁大道以东的新城区,宋溪片区、凤口片区的南市镇。根据武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服务区规划人口为8万人,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约9.9平方公里;2020年服务区规划人口为14万人,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约14平方公里。5.2用水量和污水量指标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