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届研究生硕 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 : 学号 : 10 2 6 9 5 10 6 0 10 3 0 18 季束呼移李 表面特征 的变化影响视觉客体 表征 的连续性 院系 : 专业 : 研 究 方向: 指 导 教 师 : 硕士 研 究生: 2009 年 5 月完成 d issertation ofm s d egree (2009) u n iv ersity c o d e :1 0 2 6 9 s tud ent id : 5 1 0 6 0 10 3 0 18 e a s t c h i n a 八 协 r m a l u n i ver s妙 surface f eature c hange a ff e ct vi sual o bj eet p efsisten ce s ch 0 0 1: m ajor: s u 卜 field : t u to r: g fad u ate: may , 2 0 0 9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 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了泌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 明 本人完全 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 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 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 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栖和导 师 、秘 日期 日 期 :洲 乙 鱼立丛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 姓 名 名职称 称单位 位备注 注 梁 梁 宁建 建教授 授华东师大心理与 与主席 席 认 认 认 认 知科学学院 院 院 张 张 卫 东 东教授 授华东师大心理与 与 与 认 认 认 认 知科学学院 院 院 乐 乐 竟私 私副教授 授华东师大心理与 与 与 认 认 认 认 知科学学院 摘要 人类视觉认知 的一个基本功能是维持对 同一客体 的连续性表征 。近年来 ,客 体文档理论逐渐成为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框架 。 以客体回溯范式为研究方法的研 究者通 常将客体预览利化效应 (ob j eet speeifi c preview benef i ts, o spb s) 作为视觉 客体表征连续性维持的一个指标 。 客体文档理论认为时空连续性的信 息而非特征 信息对于维持客体表征连续性起主要作用 , 相关的实验研究也均未发现特征影响 o spb s 的证据 。然而先前的研究者仅仅考虑 了静态特征 ,忽视 了特征变化 的可 能影响。 本研 究 以客体文档为理论框架探索 了客体 的表面特 征(面积和 形状)在运 动 中发生变化是否影 响客体表征连续性 。实验1 旨在验证客体面积不变条件下的 o spb s; 实验 2 探索了客体在运动结束时面积发生突变条件下的 o spb s; 实验 3 探索 了客体的面积在整个运动过程 中发生小幅渐进变化条件下 的 o spb s。后续 的实验 小6 采用改进的客体回溯范式探索了客体的形状变化的影响作用 。实验 4 旨在验证客体形状不变条件下的 o spb s; 实验 5 和 6 分别探索 了客体 的形状特 征在运动 中以突然和渐近的形式发生变化条件下 的 o spb s。 本研 究发现 : (1)实验 1(面积不变)和实验 4(形状不变)均得到显著 的 o spb s; (2)实验 2(面积突变)得到显著的 o spb s;(3)实验 3(面积渐变)、 实验 5(形状突变)、 实验 6(形状渐变)均未得到显著的 o spb s。砰)实验 今6 均未发现基于位 置 的启动 效应 。 本研究得到 了特征变化影响 o spb s 的初步证据 。今后研究应选取其他表面 特征进行系统探索 ,以深入验证这一结论 。 关键词 :客体表 征连 续性 ,客体文档 ,表 面特 征 ,突变 ,渐变 丁 a b stra ct p reservin g th e p er s istin g en tatio fl o f sarqeoll e o f the b asic 允nctions of hum an visual eogn i tion. o bjeet fi les ob j eets 15 thco ry h adb eea们 以 e a m ain thcoretieal fram ew o rk to exp lore this issu e in recen t y ears. r esearch ers wh o u sed o bject review ing paradigl n view ed the o bjeet speeifi e preview b enefi ts (o spb s) as an index of objec t persistenee. th e theory believed that tem pora l and spatial inform at ion instead of feature inform at ion gu i ded the object persistenee, and relevan t stu d ies i n the fi eld of object fi les failed to fi nd evidences that fe a ture aff e ct o spb s. h ow ever, prev i ous st u dies only consider the role ofstat i c feature w hile negiecting the ro le o f d yn am ie feature ch an g e. w ithin the fram ew ork of objeet fi les theory, the role of suri 厄 ee feature change duri ng object m ovi ng i n preser v ing persisti ng ob j eet represeniati on w as explored i n th i s study. e xp en 们 以 en t 1 ver i fi ed the basie o spb s in the eondition of ob j eet pr e ser v i ng its si ze.exper im ent 2 explor e d the o spb s i n the eondition of object,5 size changing abruptly at the end of m otion. e xp eri m ent 3 expl ored the o spb s in the eondi tion of ob j eet, 5 size changing gradually duri ng the m otion.wi th revised objeet re v iew ing parad i gl n , the fol low i ng 3 exper i m en t s inv esti gated the role of objeet, s shape. e xper i m ent 4 aim ed to ver i fy the o spb s in the eonditi on of no change. e xp er i m ent 5 and exp eri m ent 6 exam ined the o spb s in the eondition of objeet changing gradually and abruptly duri ng m otion. th e results show ed that:(l) th er e w er e signifi eant o spb s in both e xper i m ent l (n o ehange in size) and e xp eri m ent4(n 0 ehange in shape);(2) th ere w ere signi五 cant o spb s in e xper i m en tz(abrupt change in size):(3) n o sign i fi can t o spb s w as foun d in e xp eri m ent 3 (gr a du al change in size), e xper i m ent4 (g adual change in shape) and e xp er i m ent s (abrupt change in shape).(4) n o sign ifi ean t loeation speeifi e pre v iew b en efi ts w as foun d in e x p er i m en t4 , 5 an d 6 . th is stud y go t the p relim in ar y ev i d en ee that feature ch an g e aff e et the p er s istin g r印resentat ion of visual ob j ect.follow ing studies i n the future should select featu r e system atieally to ver i fy the concl usion thoroughly. ke y w ords: o 坷eet persistenee,o bjeet fl l es,surfaee feature,abrupt eh an ge, gr a d u a l eh an g e 夕 目录 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a b s t r a c t., . 11 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iv 1导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客体连续性与客体档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客体档案的实验范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3客体档案的相关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4特征与客体表征 的连续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5问题提 出及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1. 6研究构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实验 1: 面积对照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1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2. 2数据分析及讨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3实验 2: 面积突变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3.1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3. 2数据分析及讨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4实验 3: 面积渐变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4.1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4.2数据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4. 3实验 1弓 讨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5实验 4: 形状对照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5.1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5. 2数据分析及讨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二 , , ., ., 二 , . . . . . 20 6实验 5: 形状渐变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6.1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6.2数据 分析及 讨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7实验 6: 形状突变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26 7.1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7.2数据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7.3实验 小 6 讨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8总讨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8.1特征变化与表征连续性 的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8. 2空 间信 息与记忆 的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沪 8. 3研究 中的不足与展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9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附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附录 a: 实验 1、2、3 的指导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附录 b: 实验 4、5、6 的指导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后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广 1导言 人类视觉系统是进化 留给人类 的最宝贵财 富之一 , 它不仅使我们能够精确辨 识静态物体 ,更为重要 的是 ,它赋予我们把握动态视觉场景 的能力 。当物体在三 维世界中运动时,投射到视 网膜上的影像会发生动态变化 。尽管如此 ,人类视觉 保持 了完美 的流畅性和连续性 ,无论是鹰击长空、鱼翔 浅底 的 自然动态之美 ,还 是绿茵场上球 员们复杂 的穿插跑位 ,人们总能有效跟踪 、精确定位 。本研究 以客 体档案理论为框架 , 探讨 了视觉客体表面特征 的变化是否会对人类视觉客体 的表 征连续性产 生影响。 1.1客体连续性与客体档案 为了保证人类视觉 的有效性 ,视觉系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功能。首先 ,视觉 系统需要将外部世 界投射到视 网膜上 的信息流分割成独立 的客体 。 有关视觉系统 第 一个 功 能 的研 究 是 近 几 十 年 来 视 觉 研 究 的焦 点 ,具 体 问题 包 括 图像 分 割 (s e gm eniat ion) l 、客体辨认2 l和基于客体的注意3 l。其次,视知觉不是简单的模 式识别 ,在视觉场景 因物体运动 、人 自身 的运动或者遮挡等各类原因造成 网膜成 像发生变化 时,视知觉需要保持对 同一客体的连续性知觉 ,schol l 将这一 问题定 义为客体连续性(ob j ect persi st enee) 】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认知科学的研究热点, 涉及哲学 、计算机视觉与追踪 以及婴儿的客体认知 。认知心理学的视知觉领域对 这一 问题 的相关研 究仍相对较 少 ,研究者关注 的类似 主题包括似动现象5 l、注意 追踪(at ten t innal tr a cki n g)16 7 、客体替代掩蔽(ob j ect su b st itu t inn m asking ) ts l和隧道 效应伽 nnele价 ct) 9。 客体档案理论是解释视觉客体表征连续性 的一个理论框架 , 最近十年来逐渐 受到研 究者 的关注 。k ahner n an, tres加 an 和 gibb s 认 为传统 的知觉模 型仅仅重视 对静态物体 的辨认 ,无法解释对动态客体 的知觉现象 。他们提 出客体档案(ob j ec t fi les ) 理论来解释 客体表 征连 续性 的 问题 。客体档案是 中间水平(m id-level ) 的视觉 表征 ,它 能整合 客体在运 动过程 中的历史信 息 ,从而 形成对 客体 的连续知觉 01。 所谓 中间水平 的表征是介于感觉水平和概念表征之 间的一种表征形式 。 c ar e y 和 xul川认 为视觉 系统至少存在两种表 征系统 ,一类表 征 系统为 中间水平 的表 征系 统 ,如 客体文档 ,而 另一类表 征系统为概 念表 征系统 ,依赖类 别信 息 。客体档案 包含 的信 息是 临时的 、片段 的 ,是客体特 征和 之前相 关历史信 息 的整合表 征 。 每 当视觉系统检测到视觉输入发生变化 , 有关变化客体的当前信息会和 己存 在 的客体文档相 匹配 。如果两者不匹配 ,就需要建立一个新 的客体文档 。在视觉 信息输入发生变化 时,视觉系统要完成三种操作,以维持对 同一客体知觉 的连续 性 。首先是对应(corresponden c e)过程 ,视觉系统需要判断此 时视觉场景 中的每个 客体是先前 的客体还是新出现的客体 ; 其次是回溯过程(review ing),视觉系统需 要提取先前客体的特征; 第三是整合过程(而plet ion),视觉系统将 目前 的信息和 回溯到的信息相整合 以产生物体连续运动的知觉印象 2。 1. 2客体档 案的实验范式 k ah n el n an 等人发明了客体回溯范式(ob j ect review ing paradi笋 )对客体文档 的理论假设进行 了验证 。该实验范式的流程如下(请参见图 l)。首先 ,分别在三 角框和方框 中很快地 闪现两个字母 ,为了行文 的方便 ,这两个框我们在下 文 中称 作链接 框(l i面 ng box ),把这两个字母称 作预览刺激印 review )。之后 ,字 母 消失 , 三 角和 方 形 的链接框运动 到一个新位 置 , 连接 原初位 置和 目前位 置 的运 动 过程被 称作链 接状 态(l i nk i ng display ) ,最后 ,其 中一个框会 出现一个 字母 ,这 个字 母 是 目标刺激(t arget),被试 需要尽快地读 出这个字母 。一般情况下 ,被试对 曾经 出现 过 的字 母 的命名 反应 时要快于未 出现过 的字母 的命名反应 时 , 这可 以用 启动 效应 进行解释 。当 目标刺激是预览阶段 出现 的两个字母之一时 ,目标刺激和框有两种 对应关系 : 同客体条件和异客体条件 。同客体条件是 目标刺激 出现在它 曾经 出现 过 的框 里 ,而异客体条件是 目标刺激 出现在另外 的框里 。按照客体文档 的理论假 设, 在 同客体条件下被试可 以借助对客体文档的回溯操作来完成对 目标字母 的识 别 ,而在异客体条件下 , 目标字母和链接框对应 的原始客体文档信 息不相 匹配 , 被试需要重新构建客体文档来完成识别过程 , 因此异客体条件 的反应 时要显著地 慢于 同客体条件 。k ahnel n an 将两个 实验条件 的反应时之差称 为客体预 览利 化效 应(object印ecifi e nr e v iew i ng bene丘 ts, o spb s) ” 。 预拍滩姗涟搜刺傲 圈 国 不 同客体条件 困困四 图 1客体 回溯范式 图示(采 自蒋怀滨(2 008) 最早的客体回溯范式使用命名反应时作为实验的因变量 , 但是利用这种方法 得到的客体预览利化效应往往仅有 10m s 左右,需要大量被试才能达到统计显著 性。n oles,scholl和 m itr o ff l 31 认为这是 由于过去的命名任务会使得被试忽略对 先前预览信息的注意 ,从而低估 了客体预览利化效应 。他们对实验范式做 了如下 改进 。首先 ,增加预 览阶段字母 的呈现 时间 ,要求被试记住呈现 的字母 ; 其 次 , 反应任务 由命名任务改为再认任务 , 要求被试判断出现的 目标字母是否是刚才 出 现过的两个字母之一 。同时,改用键盘记录被试按键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不 再使用声音键记录被试对字母 的命名反应时。利用这一改进后的客体预览范式 , 研究者通 常能得到 比较大 的客体预览利化效应(一般可获得 20m s 至 50m s 的实验 效应),此 后 的相 关研 究均采用 这 一 设计 。 13客体档 案的相关研 究 1入1客体 档案包 含 的信 息类 型 k 公m el n an 等人采用字母进行客体预览实验 ,发现 当字母 出现在 其 曾经 出现 过 的客体 中时 ,对 字 母 的命 名反应 时 比出现在 另外 客体 中的反应 时快 ,证 明 了他 们的客体档案理 论 。他认为客体档案包含 “ 定义和描述一个特 定的观 察客体 的所 有信 息 ” ,包 括 语 义 信 息 和做 出适 当反应 的信 息 。然而 ,h ender s on 【 41 变 化 预 览 阶段和 目标 呈现 阶段 字母 的大小写 ,仍然 成功 地 得到 了客体预 览利 化 效应 。这 说 明在 客体 档 案 中包 含 的并 非是客体 的物 理 形状 信 息 ,而是名称信 息 。 在 以上提及 的研 究 中,研究者使用 的都是字母刺激 ,那么客体档案 能否包含 词汇的名称信息呢? g ordon 和 hin 习 以英语词汇作为实验刺激 , 发现 了客体预 览利化 效应 ,并且这一效应仅仅依赖于名称信息而非词汇刺激 的物理特 征信息 (当改变预览阶段和 目标阶段单词 的印刷字体 时,不影响客体预 览利化效应)。既 然客体档案可 以包含词汇的名称信息, 那么客体档案是否也包含相关的语义信息 呢? 按照客体档案的理论假设 ,当客体档案被创建时,就会激活大脑 中与之相对 应的长 时记忆节点,当该客体的节点被激活 ,那么相关概念的节点也有可 能被激 活。在 g ord o n 等人的后三个实验里,他们分别检验 了预览词和 目标词语义相关 (如 “ 医生 ”和 “ 护士 ”)、同义(如 “ 监狱 ”和 “ 牢房 ”)和类 别包含关系(如 “ 铁 ” 和 “ 金属 ”)时的客体预览利化效应 ,结果该效应在三种情况下均没有 出现 。这 些证据证 明客体档案 中仅仅 能包含名称信息 ,而不能包含语义信息 。 在 一项后续研究 中, g ordon 和 加 in 【 6 再次证实客体档案 中包含 的信 息是归 类后 的信息印ost categori cai inform at ion)而非物理特 征信息 。 当预览刺激和 目标刺 激 的关系转变为词汇和对应 的素描画时(或者反过来),尽管在物理特征上 出现 了 如此大 的变化 ,此时仍然 出现基于客体 的启动效应 。 然而 也有研 究者对此提 出异议 。 m itr o ff , scho u 和 n oles 刀 认 为 以上 的研 究证 据不能证 明客体档案 中包含 的是抽象 的名称信息 。首先 ,假如客体档案发挥功能 必须要激 活抽象 名称信 息的话 , 那么视觉 系统将无法保持对新异 客体 的表 征连 续 性 ,因为大脑 的再认网络 中没有这一新异客体的抽象名称信息; 第二 ,先前研 究 中使用 的刺激材料是字母 、单词和简单的素描 图,这些刺激对于被试有 高度 的熟 悉性 ,很容易激活长时记忆 的抽象信 息 。他们使用新异人脸刺激进行 了客体预览 实验 ,并得到 了显著 的客体预览利化效应 ,他们认 为客体档案 中的信 息可 以完全 是情景化 的。 13 .2客体档案的构建原则 在认知发展领域 ,spe阮k esten b , sim ons 和 认 怂 访【 8】 发现决定婴儿客体 认知 的一个关键 因素是客体 的 内聚性(cohesinn),即一个客体 必须在 自由运 动 中 保持其连 通 性和边 界 。根据这 一原则 ,一个物 体分裂成两个会 影响婴儿持续 的客 体表 征 。许 多认知科 学家 明确地将 内聚性作 为影 响客体连续性认知 的重要 因素 。 mi tr o ff , schol l 和 w 扣n 91 首 次报 告 了成人 中等 水平(m id-levd )的视 觉 也 符 合 这 一 原则 。鉴于客体预览利化效应被研究者认为是客体连续性的一个指标 ,他们检验 了当客体在运动过程 中分裂成两个客体时的客体预览利化效应 。 结果发现在这种 实验条件下这种基于客体的启动效应被削弱 。在后续研究中,m itr o ff , schol l 和 w 如n 2 0 操纵 了客体 的融合条件 ,发现 当两个客体融合成一个客体时,只有一个 客体的信 息能够保存在客体档案中。这些证据表 明,内聚性原则对于成人 的视觉 认知也是适用 的。 保证 内聚性要求客体必须有完整 的边界并且客体 的部分和整体之 间存在包 含关系 。m i tr o ff , ar i ta 和 fleck iz l以客体回溯范式为框架探讨 了当链接框不存在 实体轮廓 ,或者 当预览字母在链接框之外的情况 ,他们发现此时不 出现客体预览 利化效应 。 但是一个意外的发现是这一原则具有情景局限性,当实验条件随机混 在一起 时,不 出现客体预览利化效应 , 但是单独进行上面提到的实验就会 出现客 体预览利化效应 。有关这一问题 的深层原因还未得到解决。 客体档案被认为是一种调节我们对连续客体知觉的中级水平 的表征 , 这一表 征能告诉我们什么物体去 了哪里 。 然而,客体档案是否和有意识的知觉相联系并 未有相关证据 。 m itr o ff , scholl和 w 如n 【 22 采用碰撞/连续范式伪。 unci n岁str e am ing) 研究 了 由客体预 览利 化 效应所 定义 的物体运动连续性 与被试对物体运动 的主观 知觉是否相 符 ,结果发现 了前者与后者的分离现象 ,即按照客体预览利化效应计 算 出来 的物 体连续性和被试 的知觉不相符合 。 在 k ahnel n an 等人 1 992 年 的文献 中,他们 明确提及客体档案 的一个主要加 工阶段对应过程 ,依赖于时间和空间因素 ,而非客体特征 。在其文章 中也采 用一个 实验 证 明仅 仅通 过颜色特 征无法 产生基 于客体 的启动效 应 。 但 是在 先 前研 究中仅仅对颜色特 征进行 了实验 , m itr o ff和 al v【 23 系统地检验 了各类 客体表 面特 征(s uri 兔 ce feature)的组合是否在保持客体连续性上有贡献 ,这些特 征包括颜 色、形状 、面积 、亮度和拓扑特征(有空或者无孔)。他们发现单独 的特征 因素无 法产 生 客体 预 览利 化 效 应 , 决定客体预 览利化效应 的关键 因素 是连 接 预 览 阶段 和 目标 阶段 的运 动状 态 。 时 空连 续 性 决 定 客 体表 征连 续 性 的重 要 作 用 也被 其 他 研 究 者 证 实 。杨 振 奕 2 4 1 采用 了违 反格式塔 原则 的方式构建客体 ,比如不 能形成 主观 轮廓 的非 闭合 的 图形 、简单 的知觉和背景的叠加等 ,此 时仍然产生 了客体预览利化效应 。他认 为 客体预 览利 化 效应 所 基 于 的客体不 同于按照 格式塔 原则 构建 的客 体 , 而 是 由多个 具有相同时间空间特性的知觉成分组成的 “ 时空客体” 。目前 ,时空连续性因素 在 客 体 识 别 中 的重 要 作 用 得 到 了脑 功 能层 面 的 实 验 支 持 。叭,和政.b row ne, f10m b, 儿m , sch o n 和 c hu n2 5 探讨 了时空连续运动和时空不连续运动对于人 类腹侧视觉皮层知觉表征 的影响 。在运用动态遮挡和似动 的实验 中,相对 于不连 续条件 , 时空连续条件下 , 与面孔选择有关的视觉皮层区域表现 出了较少 的激活 , 这一结果暗示时空上的不连续会导致特征相同的的客体被知觉为不同的个体 。 这 些结果说明时空连续性调节客体辨认的神经表征 。 1. 4特 征 与客体表征 的连续性 综上所述 , 截止到 目前为止 以客体 回溯范式为工具 的研 究者大 多强调 时空连 续性在客体表征连续性上 的作用i 01 2 3l 2 l 2 5l。然而 ,在其它研究领域 ,研 究者 则 发现特 征在维持客体表征上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 m oore 和 enn s i2 6 在研究闪烁滞后效应(f l ash一 lag eff e ct ) 时发现 客体形状或者 颜色的突然变化会 消减这一错觉效应 。 闪烁滞后效应 是一种对运动客体和某个 快 速闪烁 一次的静止客体空 间关系的错误知觉 。在通常的实验范式 中,一个 实心 圆 形刺激 在 屏幕 中运 动 ,在其运动 到某位 置时 ,另外 一个方 点会突然 闪烁 ,其 位 置 恰 好和 运 动 的圆形刺激在 同一水平位 置上 。被试 需要报 告 当方 点闪烁 时 ,运 动 的 圆形刺 激 和 闪烁方 点 的相对位 置 。当方 点闪烁且 圆形刺 激停 止运 动 时 ,被 试 能 正 确判 断两 者 的相对位 置关 系 ; 但是 当方点 闪烁 而 圆形刺激 继续运动 时 ,被试 就 会 错误地判断圆形刺激 和方 点的位置 。 他们发现特征 的突然变化会消减这一错觉效 应,同时被试报告在特征突变条件下会看到两个刺激的像 。在随后的研究中, m oore, m o攻 压 off和 e nl l :12 71发现 当客体面积发生突变 时被试会形成原有 客体和新 客体 的两个 知觉 印象 。 他们 以客 体更 新(o bjec t up dat ing)的理论框架对 此进 行 了解 释 。 客体更新是视觉系统将实时采集 的视觉信息和对外部场景 已经存在 的表 征相 整合 的机 制 。如 果视觉 场 景在此 时 间点到彼 时 间点间没有 变化 ,那 么原初 表 征 就 会被这一过程简单强化 。然而 ,如果视觉场景发生变化 ,这一更新过程就会导致 己经 存 在 的信 息被新信 息替换 。有关 客体更新 的讨 论 多见于客体替代 掩 蔽(ob j ec t su b stitution m asking)的相 关研 究 2 1 29。 在 发展心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准备工作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实务试题及答案指导
- 2025年护士执业考试临床问题解决试题及答案
- 多维度备考2025主管护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自考行政管理的全新试题与答案
- 护理学复习全攻略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教材的编写规范试题及答案
- 执业护士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提炼
- 关注细节的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士执业考试的复习认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采煤机司机技能比赛理论考试题库(共400题含答案)
- 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十四五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中学等五校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 2025-2030中国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研究报告
- 2024年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天津2025年天津市面向昌都籍未就业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和医院签运营合同协议
- 2025-2030有机肥料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24年高考数学真题(北京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